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1.通過牛河梁遺址的考古發現和相關文獻,知道國家形成和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2.通過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發現,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3.通過地圖信息分析和相關文獻,知道炎帝和黃帝等古史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學習目標新課導入位于河南鄭州的炎帝(右)、黃帝(左)雕像嘗百草發明紡織學會煮鹽制作陶器建造宮室挖掘水井制作船只發明指南車炎帝發明黃帝發明圖中巨型雕像是傳說中的炎、黃二帝形象,為什么他們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呢?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作出重大貢獻1.早期國家材料一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左傳·桓公二年》材料二 國家和舊的氏族組織不同的地方,第一點就是它按地區來劃分它的國民。……第二個不同點,是公共權力的設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分析國家產生的根本原因,概括其出現的標志。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標志:早期城市的形成,社會成員分化加劇,出現專門從事管理的統治階級。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一漢語中“文明”一詞,始見于《易經·文言》“天下文明”一語。近代以來,用它對譯英文Civilization,指與“野蠻”相對的人類社會進步狀態。對一個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具體標準,學術界有不同看法,較多的人認為國家產生是文明的主要標志,城市、文字、冶煉金屬、禮儀性建筑等也都是文明的要素。——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閱讀教材結合材料,指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2.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一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冢牛河梁遺址屬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距今約5800—5000年。遺址中有祭壇、女神廟和埋葬帶貴族的積石冢,反映了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早期國家和文明的遺址、遺跡嗎?3.探尋早期文明遺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一距今約5300-4300年浙江余杭距今約4300-4000年山西襄汾1.時空定位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兩處遺跡在哪里,距今多久呢?2.良渚古城結構:宮殿區、內城和外城面積:內城約300萬平方米外城約630萬平方米配套:復雜的水利系統建筑:人工堆筑的高臺大型廣場高等級建筑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結構示意圖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根據地圖結合教材,描述良渚古城的概貌。3.陶寺都城陶寺遺址平面布局圖結構:宮殿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高等級貴族的墓葬區祭祀區、庶民居住區等面積:280萬平方米建筑:高等級建筑陶質的建筑材料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根據地圖結合教材,描述陶寺都城的概貌。4.遺址考古-遺址的經濟材料 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由人工修建的水壩和自然山體組成,是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內城中部,有一個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附近還發現了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良渚古城外圍的水利系統結構示意圖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根據圖片及文字材料,概括當時良渚古城的發展狀況。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4.遺址考古-遺址的經濟根據材料,找出陶寺古城經濟發展的信息,結合教材內容,給出對應的證據。農業生產的發展手工業生產的發展銅齒輪形器彩繪龍紋盤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陶寺遺址平面布局圖4.遺址考古-社會分化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反山墓葬群良渚遺址示意圖根據材料結合教材,概括良渚古城墓葬的信息,說明其反映的問題。社會的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當時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域4.遺址考古-社會分化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陶寺遺址平面布局圖宮城普通居民區王族墓地下層貴族居民區材料 城內有多處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陶盤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貴身份。很多小型墓沒有任何隨葬品,城內在有的貴族墓地還發現用人殉葬的現象。根據地圖,找出陶寺古城社會分化的信息,并結合材料說明其反映的問題。當時不同群體之間的社會地位差異顯著,階級分化嚴重4.遺址考古-早期國家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小組合作】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通過下表,搜集、整理兩處古跡中反映早期國家出現的信息,并加以說明。材料 現代國家形成的標志:一是階級的存在;二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階級的出現是國家得以建立的社會基礎,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則是國家的社會職能,是國家機器的本質特征。——王震中《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形成》遺跡名稱 階級分化的信息 信息說明 公共權力的信息 信息說明良渚古城陶寺都城4.遺址考古-社會分化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遺跡名稱 階級分化的信息 信息說明 公共權力的信息 信息說明良渚古城 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隨葬有數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城外隨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 當時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域 玉鉞象征軍事指揮權陶寺都城 城內有多處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等器物,有的貴族墓地還發現用人殉葬的現象;很多小型墓沒有任何隨葬品 當時不同群體之間的社會地位差異顯著 玉鉞象征軍事指揮權示例:4.遺址考古-文明初現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考古發現表明,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畫的神人獸面紋的各類元素相當統一。因此,神人獸面紋也被稱為良渚文化的“神徽”。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經形成統一的崇拜對象。陶寺遺址里發現的扁形陶壺,寫著朱書漢字“文”,字形、結構都與當代漢字“文”完全一致,這不僅表明中國文字的一脈相承,更體現了中華文明不曾中斷、連續發展的特征。石磐是中國古代一種石質樂器,古人認為其聲清脆悠揚可以“通神達天”,因稱“天籟”。石磬朱書符號陶壺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獸面紋線描圖4.遺址考古-文明格局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圖結合地圖,說說我國境內早期文明遺址分布有什么特點?合作探究起源眾多,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等大河流域結合地圖與教材,說說我國境內早期文明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具有獨立性,各具特色不斷地交流和融合,走向一體結合地圖與教材,說說我國境內早期文明形成了怎樣的格局?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文明新格局開始形成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二知識拓展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唯在今日始得為之。——王國維《古史新證》【史學研究方法】二重證據法從陶寺觀象臺觀測點看8號縫中的太陽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尚書·堯典》1.部落聯盟遠古的傳說三我國流傳著大量有關遠古先民事跡的傳說,結合地圖,找出其中著名的人物。炎帝、黃帝、蚩(chī)尤、堯、舜、禹等。當時出現了哪幾個重要的部落,分布上有何特點?炎帝、黃帝、蚩尤等的部落。集中在黃河流域。根據地圖結合教材,說說這些重要部落的關系如何?關系:戰爭與結盟,如阪泉之戰、涿鹿之戰、炎黃結盟等1.部落聯盟遠古的傳說三根據地圖結合教材,說一說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帶來怎樣的影響?影響:推動了部落聯盟的發展和壯大,后來逐漸演化為華夏族。地圖中現在的黃帝陵和炎帝陵的分布情況,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2.禪讓制遠古的傳說三堯舜炎帝和黃帝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禹【想一想】堯、舜、禹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材料一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茅草)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野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虧(差)於此矣。材料二 “父頑,母嚚(xiāo,囂),弟傲,(舜)能和以孝……”材料三 禹立,勤勞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降通漻水以導河,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堯生活簡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水,能與群眾同甘共苦……遠古的傳說三傳說故事真實的歷史遺存 夸大虛構的內容 考古印證原始社會的研究素材只能依賴考古實物資料與傳說記載相互參證研究。3.傳說與考古遠古的傳說三課后作業在神話傳說中任選一項,為其尋找考古印證,并說明這項神話傳說與考古資料之間的關系。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