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部編版高中歷史ONE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YUAN SHI KAI FU BI DI ZHI YU HU GUO ZHAN ZHENGTWO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BEI YANG SHI QI DE JUN FA GE JUTHREE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MIN GUO CHU NIAN JING JI SHE HUI SHENG HUO DE XIN QI XIANGFOUR新文化運動的開展XIN WEN HUA YUN DONG DE KAI ZHAN第六單元稱呼及由來歷史知識1894年,清政府改革兵制,派長蘆鹽運使胡鷸芬在天津以南的新農鎮即小站訓練新軍,取名“定武軍”。1895年改派袁世凱督練,改名“新建陸軍”,仿效德國軍制和操練,聘請德國人為教官,編為10個營7300人,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節制,所以也稱為北洋軍。1901年李鴻章病死,袁世凱接任,將北洋軍擴編為6個鎮(相當于師),從此成為北洋軍首領,并在此基礎上網羅親信,擴張勢力,迅速形成左右全國局勢的強大軍事集團。因此人們就把以袁世凱為頭子的軍閥集團稱為“北洋軍閥”。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1912年,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使袁世凱大為驚恐。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疖囌居龃躺硗?。經查,此案牽涉到袁世凱本人。宋教仁遇刺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復辟帝制YUAN SHI KAI FU BI DI ZHI第六單元袁世凱是如何一步步獨攬大權的1913.11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5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中華民國約法》1914.12總統任期為十年,可連選連任《修正大總統選舉法》1915.5與日本簽訂《中日民四條約》1915.12袁世凱稱帝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出賣中國權益的“二十一條”1915NIAN YUAN SHI KAI YU RI BEN QIAN DING CHU MAI ZHONG GUO QUAN YI DE ER SHI YI TIAO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01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02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03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04主要內容ZHU YAO NEI RONG“二十一條”袁世凱復辟帝制YUAN SHI KAI FU BI DI ZHI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建立了中華帝國,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袁世凱復辟帝制YUAN SHI KAI FU BI DI ZHI第六單元準備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梁啟超、蔡鍔離京,前往南方籌劃討伐袁世凱事宜。爆發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經過北洋軍隊人心渙散,節節敗退,不少省份宣布獨立,脫離袁世凱政府。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六單元軍閥派系控制區域直系(馮國璋、曹錕為首)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皖系(段祺瑞為首)掌握著北京政府,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奉系(張作霖為首)控制東北地區桂系(陸榮廷為首)控制著廣東、廣西滇系(唐繼堯為首)控制著云南、貴州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BEI YANG SHI QI DE JUN FA GE JU馮國璋1859—1919段祺瑞1865—1936張作霖1875—1928唐繼堯1883--1927陸榮廷1856-1928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時間線第六單元1916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陷入分裂局面1917護法運動府院之爭張勛復辟1920直皖戰爭皖系落敗1922第一次直奉戰爭1924第二次直奉戰爭1926北伐戰爭討伐北洋軍閥1928東北易幟軍閥割據局面結束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軍閥割據的影響JUN FA GE JU DE YING XIANG第六單元軍閥割據混戰,政治局勢動蕩軍閥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困苦一戰時的勞工YI ZHAN SHI DE LAO GONG第六單元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一戰時大量中國勞工在歐洲從事戰壕挖掘、工事修筑、尸體掩埋、地雷清掃、修路架橋等最繁重且最危險的工作。14萬2萬出國華工總數量14萬約2萬戰死或病死在歐洲福新面粉公司大生紗廠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MIN ZU GONG YE DE XUN SU FA ZHAN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中國年鑒第一回》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工業發展有怎樣的基本特點?民族工業迅速發展,企業數和投資額巨增,涉及行業眾多,以輕工業為主。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MIN ZU GONG YE FA ZHAN DE ZHU YAO YUAN YIN YOU NA XIE第六單元民國時期產品廣告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障礙(滿清專制壓迫)01MIN GUO JIAN LISAO CHU LE ZHENG ZHI ZHANG AI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02LIN SHI ZHENG FU HE BEI YANG ZHENG FU GU LI FA ZHAN SHI YE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西方列強忙于一戰,放松了侵略步伐03XI FANG LIE QIANG MANG YU YI ZHAN FANG SONG LE QIN LVE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提倡國貨)04QUN ZHONG XING DE FAN DI AI GUO YUN DONG TI CHANG GUO HUO民族工業發展帶來的影響MIN ZU GONG YE FA ZHAN DE YING XIANG第六單元馮玉祥寫的“實業救國”題詞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推動愛國救亡運動的開展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其中,上海工人數量超過50萬,是我國工人階級人數最為集中的城市。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階級率先支持愛國學生運動,引領中國工人階級登上國家政治舞臺。產業工人隊伍壯大---為五四運動和中共成立做好了階級準備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社會生活新氣象SHE HUI SHENG HUO XIN QI XIANG第六單元剪辮易服禁止纏足稱呼禮儀平等男女平等革除封建陋習接受文明開化背景BEI JING新生的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興起的時間和標志XING QI DE SHI JIAN HE BIAO ZHI時間標志1915年《青年雜志》的創刊(后改名為《新青年》)部編版高中歷史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915年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陳獨秀CHEN DU XIUCHEN DU XIUCHEN DU XIU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六單元1915年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青年雜志》從第二卷改名為《新青年》。從第四卷起改用白話文,采用新式標點符號,刊登新體詩。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六單元陳獨秀CHEN DU XIU李大釗LI DA ZHAO胡適HU SHI魯迅LU XUN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XIN WEN HUA YUN DONG DAI BIAO REN WU第六單元中外歷史綱要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XIN WEN HUA YUN DONG DE ZHU YAO ZHEN DI第六單元對于學說,信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蔡元培宗旨ZONG ZHI“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實質SHI ZHI鼓勵資產階級新文化占領封建舊文化的陣地新文化運動的內容XIN WEN HUA YUN DONG DE NEI RONG擁護“民主”,反對舊思想、舊禮教、舊倫理、舊政治;01YONG HU MIN ZHU FAN DUI JIU SI XIANG JIU LI JIAO JIU LUN LI JIU ZHENG ZHI擁護“科學”,反對舊藝術,舊宗教;02YONG HU KE XUE FAN DUI JIU YI SHU JIU ZONG JIAO進行文學革命,反對國粹和舊文學;03JIN XING WEN XUE GE MING FAN DUI GUO CUI HE JIU WEN XUE魯迅撰寫了第一本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意義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思想文化革新01促進了青年的覺醒,青年知識分子受到了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洗禮02促進了文化轉型,是一場文學革命,促進了白話文的普及03為馬克思注意的傳播創造了條件04新文化運動的局限XIN WEN HUA YUN DONG DE JU XIAN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你說要打破偶像,他就連學生值得崇拜的良師益友也蔑視了。你說學生要有自動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紀律了。你說要脫離家庭壓制,他就拋棄年老無依的母親。長久這樣誤會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進步還是退步呢?——陳獨秀:《青年的誤會》新文化運動從興起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三年多時間內,存在著同現實政治斗爭相脫離的傾向。——王檜林《中國現代史》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全盤肯定西方文化,具有形式主義的偏向,產生消極影響。脫離實際斗爭;沒有正面提出反帝;沒有與群眾運動相結合。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