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具有深刻的教學價值。該作品以第一人稱敘述,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人于勒態度前后變化的描寫,深刻揭示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金錢至上觀念。文中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跌宕起伏,尤其是于勒的命運變化,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社會的冷漠。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人文關懷精神,讓學生認識到金錢與親情、人性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往往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情節的發展表現出濃厚興趣。由于故事貼近現實生活,學生容易代入角色,理解人物在金錢面前的種種表現。但部分學生可能難以深入挖掘小說背后的社會批判和人性反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人物,理解金錢對人性的扭曲,同時鼓勵學生結合現代社會現象,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以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素養。教學目標1、理解全文內容,把握小說主題。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2、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3、通過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提高道德觀念。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題。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2、教學難點: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系,批判極端的利己主義的人生觀。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五、教學方法啟發式提問法:通過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練習法: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團隊協作能力。誦讀法: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情感和文章主旨。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播放課件,展示天平畫面,提問: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錢,一端放上親情,天平會向哪一邊傾斜?引出課題:《我的叔叔于勒》。1、作者介紹投影出示莫泊桑的圖片,先由學生簡介,后教師再補充。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后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2、檢查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拮據、棧橋、煞白、闊綽、衣冠、糟蹋、變更、賺錢、撬開、手帕、牡蠣、保佑、襤褸、狼狽不堪等。(二)整體感知快速默讀課文,完成下列活動:1、請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號內添加不同的動詞,理清小說的情節安排。明確:第一部分(第1-4段):寫菲利普一家拮據的生活和他們盼望于勒歸來的心情。這是故事的開端。(盼)于勒第二部分(第5-19段):插敘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簡況,交代一家人到哲爾賽島游玩的緣由。這是故事的發展。(贊)于勒第三部分(第20-47段):寫在海輪上巧遇于勒的經過。這是故事的高潮。(遇于勒)第四部分(第48、49段):交代歸來時改乘其他渡輪以避開于勒。這是故事的結局。(躲于勒)圈點勾畫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確:“我”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為都是通過“我”的眼睛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三)合作探究同桌合作,共同探究:他們對于勒采取了什么樣的態度?在這其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明確:起初,當于勒揮霍家產時,他們對他充滿懼怕和憎恨;后來,當聽說于勒經商發財,他們轉而將他奉為福星,熱切期盼他的歸來;然而,當發現于勒衰敗窮困時,他們再次變得深惡痛疾。在這變化中,唯一不變的是他們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種態度變化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中金錢對人性的扭曲,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與疏遠。前兩部分“盼于勒”“贊于勒”有什么作用?敘說家境:開篇點出家庭生活困難,過得十分拮據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這個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引出人物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話語。制造懸念:“我”的父親永遠重復著那句話,引發思考:于勒究制造懸念竟是怎樣的人?烘托氣氛:也就是常說的“鋪墊”。于勒的信是我們的福音書,我們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錢來做好多好多的事,烘托出了“盼望”的氣氛,為后文的菲利普夫婦的失望、驚恐做鋪墊。課堂小結再次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加深印象。第二課時(一)復習舊知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包括小說情節、人物態度變化等。(二)深入分析1、請學生找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貧:壞蛋、流氓、無賴。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貧:小子、家伙、老流氓、賊、討飯的。菲利普夫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三)品讀細節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讀細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去品析。朗讀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心理與性格。1、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她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母親于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轉過身對著我,又說:“至于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心理:既怕花錢,又愛面子,所以不直接說,而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掩飾自己的內心想法。性格:唯錢是命,虛榮。2、不安、瞪、趕緊、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心理:緊張不安,因為他害怕、懷疑年老水手是于勒,害怕自己多年的希望破滅,害怕不能過體面的生活。3、怕、吞吞吐吐、哆嗦、“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心理:擔心緊張,害怕,擔心希望灰飛煙滅。性格:冷酷。4、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這段描述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惟利是圖的本質暴露得十分充分。合作探究1、討論:菲利普夫婦性格的異同同:愛慕虛榮、冷酷自私、唯利是圖異:菲利普---膽小懦弱、沒有主見克拉麗絲---尖刻精明、潑辣強悍2、歸納于勒和“我”的形象于勒:浪蕩、淪落、窮苦潦倒。“我”:善良、純真、有同情心。3、小說以“我”回憶往事的視角來敘述,有什么好處 以“我”的視角來講述故事,有利于拉開適當的距離,為小說思想主題的展開留下空間。同時,這樣寫也有利于安排情節的曲折變化.從文中細節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在這一人物上,寄托著作者對人性的期望。4、思考:作者對菲利普夫婦有著怎樣的情感態度?明確:小說中除了反映“純粹的金錢關系”外,也用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菲利普一家的艱辛生活。菲利普夫婦最終不與于勒相認,并非完全是由于天生勢利,而是被艱難生活扭曲了天性,這就使得小說在冷峻的批判之外,也對“小人物的辛酸”,展現出一種悲憫和同情。(六)課堂小結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人與人的關系純粹是金錢關系,無情鞭撻了小市民的勢利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靈魂。反映了資本主義的黑暗與腐朽。(七)板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情節:盼——贊——遇——躲菲利普夫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于勒:壞蛋、流氓——正直的人——老流氓、賊主題:揭露金錢關系,批判勢利貪婪七、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通過朗讀和討論,學生深入理解了小說情節和人物性格。不足之處: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關系的理解還需進一步加深。部分學生在討論中參與度不高,需要進一步提高課堂互動性。改進措施: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引入更多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系。加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提高課堂參與度。通過本次教學設計,學生不僅深入理解了《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性格,還深刻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關系的丑惡,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