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教材分析《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小學語文的一篇課文,主要介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通過描述畫作內容,展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榮景象及畫家高超的藝術技巧,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其教材分析可以著眼于其結構清晰、文筆精致的特點,全文圍繞“名揚中外”四字展開,通過對畫作朝代、作者、畫面內容及保存現狀等的介紹,分析了畫作名揚中外的原因。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培養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等方式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學情分析本課針對的是小學三年級年級學生,他們對歷史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往往缺乏深入了解和細致觀察的能力。學生可能對《清明上河圖》有所耳聞,但對畫作背后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細致觀察畫面,感受畫作的魅力,同時結合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此外,還需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目標能正確認讀“保存、官吏”等詞語,能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一乘轎子、傳神、驚擾”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已學的方法讀懂每一個自然段和整篇課文的意思。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詞語,讀懂每段話的意思。2、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歷史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片,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幅畫的名字嗎?它為什么被稱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預設:這幅畫是誰畫的?這幅畫都畫的什么?為什么這幅畫名揚中外?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簡介,了解這幅畫的基本情況。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一起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正確認讀以下詞語,并說說劃線的詞語的意思。課件出示詞語:汴梁、保存、撐船、攤販、官吏、作坊、形態各異、悠閑、溜達、驚擾、拽住、毛驢、傳神、一乘轎子。檢查詞語認讀情況,糾正讀音,理解詞語意思。預設:(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悠閑、溜達、驚擾”等詞語。(2)聯系上下文理解“傳神”。(3)查字典理解“作坊、一乘轎子”等詞語。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交流匯報。預設:課文主要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歷史價值。(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1、學習第一自然段。(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預設:這段主要寫了《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以及保存情況。(2)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相關信息,學生對照課文填寫。預設:年代:北宋作者:張擇端大小: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畫面內容: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保存情況: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3)提問:讀了這段,你有什么感受?預設:我感受到這幅畫很大,畫的內容很豐富,而且保存得很好。2、學習第二自然段。(1)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預設:這段主要寫了《清明上河圖》上人物眾多,各行各業的人都畫在上面了。(2)提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人物眾多的?預設:我從“五百多個”“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等詞句中體會到人物眾多。(3)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人物眾多。(4)提問:你還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什么?預設:我從“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等詞句中體會到張擇端的畫技高超。(5)指導朗讀,讀出對張擇端畫技的贊嘆之情。3、學習第三自然段。(1)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預設:這段主要寫了《清明上河圖》上街市熱鬧非凡。(2)提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街市熱鬧的?預設:我從“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閑地在街上溜達”等詞句中體會到街市熱鬧。(3)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街市熱鬧。(4)提問:你還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什么?預設:我從“畫上的這些人物,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等詞句中再次體會到張擇端的畫技高超。(5)指導朗讀,讀出對街市熱鬧的贊嘆之情。4、學習第四自然段。(1)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預設:這段主要寫了一個有趣的場景。(2)提問:這個場景有趣在哪里?預設:這個場景有趣在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沖,馬的前蹄剛踏在橋上,后蹄還在半空中。可那個趕馬人,卻被小毛驢驚擾了,他連忙回頭來趕小毛驢。(3)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場景的有趣。(4)提問:你還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什么?預設:我從“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啊!”等詞句中體會到張擇端的畫技傳神。(5)指導朗讀,讀出對場景有趣的贊嘆之情。5、學習第五自然段。(1)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預設:這段主要寫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2)提問:這幅畫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哪里?預設:這幅畫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3)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相關資料,引導學生了解這幅畫的歷史價值。(4)指導朗讀,讀出對這幅畫歷史價值的贊嘆之情。(四)賞畫讀文,感悟語言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全景圖,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找一找自己剛才讀到的內容。提問:欣賞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預設:我感受到這幅畫很大,畫的內容很豐富,而且畫得很傳神。指名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畫面,感受語言的優美。(五)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搜集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更多資料,進一步了解這幅畫。結合課堂所學內容,向家人介紹一下《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六、板書設計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總體介紹: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保存情況畫面內容:人物眾多、街市熱鬧、情景有趣歷史價值:看到古都風貌、百姓生活七、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不僅展示了北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百姓生活,更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觀察圖片、交流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語言的優美和畫面的魅力。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打造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