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寫作指導“樹向上生長,樹向下扎根”材料分析+立意指導+名言名句+人物素材+范文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樹林中,樹會奮力地向上探出頭,它需要沐浴更多的陽光;也會將根盡量往深處扎,往廣處伸,它需要汲取更多的水分和養料。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感觸與思考?結合你的經歷和體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不得抄襲、套作;(3)書寫工整,卷面整潔;(4)不得泄露個人相關信息;(5)不少于600字。一、審題分析材料描述了樹在樹林中的兩種行為:奮力向上探出頭以沐浴更多陽光,盡力往深處和廣處扎根以汲取更多水分和養料。從樹的這兩種行為,可以解讀出關鍵詞為“努力生長”“積極進取”“根基與發展”等。樹向上生長追求陽光,象征著對美好目標、理想境界的追求,在人生中可類比為個人對夢想、成功、知識、品德修養等方面的不懈追求,即便面臨競爭與困難,也要努力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價值和境界,去獲取如“陽光”般的成就與榮耀。樹向下扎根則寓意著打好基礎的重要性。只有根基穩固,如在學習中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在事業上積累足夠經驗和資源,在生活中培養良好品德和人際關系,才能為向上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抵御風雨,在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獲取持續進步所需的“水分和養料”。寫作時,可以從個人成長經歷出發,講述自己在學業、興趣愛好培養、品德修養等方面如何努力追求進步并重視積累基礎;也可從企業、團隊等組織的發展角度,闡述其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產品服務品質追求發展,同時注重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根基建設;還可從國家、民族發展層面,探討在追求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等目標時,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教育醫療等基礎民生建設,確保國家穩定、持續、健康地發展,從而全面深入地闡述材料所蘊含的哲理與啟示,體現深度思考和真情實感,避免空洞說教,用生動事例和細節增強文章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注意符合文體要求、字數規定以及避免信息泄露等問題。二、立意指導1. 個人成長層面:以自身學習經歷為例,如準備重要考試。起初成績不佳,但自己并未放棄,一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課后積極請教老師同學,像樹向上生長般追求知識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整理錯題集,建立知識體系,如同樹扎根深處廣處,最終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展現個人成長中基礎與進取并重的重要性,啟示讀者在成長路上要穩扎穩打追求進步。2. 企業發展角度:講述一家新興科技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不斷研發創新產品,參加各類行業展會提高知名度,追求市場份額擴大,類似樹向上爭取陽光;同時,重視人才培養,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投入資金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穩固企業根基,歷經挫折后成為行業佼佼者,說明企業發展需向上拓展與向下扎根協同,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借鑒,強調根基對發展的支撐作用。3. 國家民族維度:回顧國家發展歷程,在追求航天科技突破時,科研人員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攻克太空站建設等難題追求航天強國目標;同時,國家大力發展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后備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設施,如同樹扎根,為航天事業持續進步提供保障,體現國家民族發展中目標追求與基礎建設相輔相成,激發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引發讀者對國家發展戰略的思考,突出根基建設對國家長遠發展的意義。三、適合的名言名句及分析1. “根深之樹不風折,泉深之水不涸竭。”——朝鮮諺語。分析:形象說明根基穩固的重要,樹扎根深不倒,水源頭深不枯竭,在論述基礎對成長、發展重要性時可引用,增強文章說服力,體現事物根基與持久性的關系。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老子。分析:強調事物發展從微小基礎積累而成,如大樹由小芽長成,高臺從泥土筑起,適用于闡述成長進步需扎實基礎,啟示人們重視積累,為文章觀點提供經典理論依據,富有哲理深度。3.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分析:本指竹子經磨難仍堅韌,可類比人或事物在追求目標中歷經困難不倒,在強調堅韌品質與目標追求時引用,展現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精神,升華文章情感,使表達更具感染力。4.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分析:突出積累微小成就遠大的道理,如積累跬步成千里路,匯聚小流為大江海,用于論述積累基礎對實現目標的作用,引導讀者重視點滴積累,體現量變到質變關系,邏輯清晰。5.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分析:表達登上高峰俯瞰眾山的豪邁氣概,寓意追求高遠目標后的境界提升,在描述追求夢想、達成目標時引用,激發讀者追求卓越之心,增添文章氣勢與文化底蘊,展現目標追求的吸引力。6.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分析:傳達對未來充滿信心、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信念,在鼓勵人們克服困難追求目標情境下使用,鼓舞人心,增強文章情感力量,體現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進取精神。7.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分析:寓意要想看得更遠需登上更高處,可類比追求進步需不斷提升自我,在論述追求成長提升時引用,簡潔生動說明進取的必要性,啟發讀者持續向上追求,提升文章內涵。8.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分析:強調廣泛學習積累后審慎運用、適時展現,適用于學習、成長話題,在講述積累知識經驗后實現突破時引用,為文章增添文采,體現積累與爆發的辯證關系,指導人們學習做事方法。9.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分析:指出書本知識需實踐驗證深化,在強調實踐對成長、知識掌握重要性時適用,結合理論與實踐關系,使文章觀點更全面客觀,引導讀者重視實踐操作,增強實用性。10.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分析:蘊含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哲理,可用于激勵人在困境中振作追求新發展,如個人或企業在挫折后重新出發,為文章注入希望活力,引發讀者對發展變化的思考,拓展文章視野。四、事例素材1. 鄧亞萍的體育之路:鄧亞萍熱愛乒乓球,但因身材矮小被省隊拒之門外。但她沒有放棄,為提升球技,每天堅持高強度訓練,奔跑、揮拍無數次,汗水濕透衣衫,如同樹向上追求陽光般執著追求冠軍夢;同時,她刻苦學習理論知識,鉆研對手戰術,深入理解乒乓球運動精髓,像樹扎根穩固基礎。最終,她憑借精湛球技和扎實功底,在賽場上所向披靡,多次榮獲世界冠軍,成為體壇傳奇,彰顯個人成長中努力與積累的力量,啟示人們在追求目標時要雙向發力。2. 華為公司的崛起:華為在通信領域發展初期,面對國際巨頭競爭,積極投入研發創新,吸引頂尖人才,參加全球通信展會展示技術實力,努力開拓市場,追求行業領先地位,類似樹向上生長;同時,重視基礎研究,在 5G 技術研發前,多年沉淀于通信原理、芯片技術等基礎領域,建立龐大研發體系和人才梯隊,穩固企業根基。即便遭遇外部制裁,仍憑借深厚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在全球 5G 市場占據重要份額,展現企業發展需堅實基礎與積極進取協同,為企業發展提供范例,突出根基建設對企業突破困境的關鍵作用。3. 屠呦呦的科研征程:屠呦呦致力于瘧疾防治研究,在艱苦科研環境下,查閱大量古籍醫學資料,走訪民間收集藥方,反復實驗探索青蒿素提取方法,歷經無數次失敗仍不懈追求科研突破,如樹向上生長追求科學真理;同時,她扎實掌握醫學、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嚴謹對待每一次實驗數據,注重團隊協作與經驗積累,為研究奠定堅實基礎。最終成功發現青蒿素,拯救無數生命,榮獲諾貝爾獎,體現科研工作者在追求目標中基礎扎實與拼搏奮進的重要性,激勵科研人員重視積累與創新,為人類健康事業不懈努力。4. 馬云創建阿里巴巴:馬云創業初期,面臨資金短缺、市場認可度低等困境,但他懷揣互聯網商業夢想,四處奔走推廣電商理念,不斷優化阿里巴巴平臺功能和服務,追求商業成功,似樹向上爭取發展空間;同時,注重團隊建設,培養員工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建立完善物流、支付等電商基礎設施,扎根行業根基。經過多年努力,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電商巨頭,改變人們生活購物方式,說明企業創業發展需在追求目標同時夯實基礎,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經驗,強調基礎建設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支撐意義。5.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袁隆平目睹饑荒慘狀,決心攻克水稻高產難題。他深入田間地頭,頭頂烈日,腳踩泥土,觀察水稻生長習性,精心選育優良品種,年復一年進行雜交實驗,像樹向上生長追求糧食增產;同時,他系統學習遺傳學、植物學等知識,建立科研基地培養研究團隊,積累豐富實踐經驗和數據,為研究筑牢根基。經多年鉆研,成功培育高產雜交水稻,大幅提高糧食產量,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展現科學家在農業科研中扎根實踐與不懈追求的偉大精神,激勵農業科研人員為保障糧食安全奮斗,體現基礎研究與目標追求對農業發展的雙重推動作用。6.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王羲之自幼熱愛書法,為提升書法技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刻苦練習筆畫結構,追求書法藝術高峰,如同樹向上生長;同時,他廣泛涉獵古代書法理論,研習名家碑帖,揣摩字體神韻,博采眾長奠定深厚書法根基。其書法風格獨特,筆力雄渾,終成一代書法大家,作品《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體現個人藝術追求中勤奮練習與文化積累并重,為書法愛好者樹立榜樣,說明藝術創作需扎實基礎與不斷進取,彰顯文化底蘊對藝術成就的重要性。7.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國航天起步晚、基礎弱,但航天人志在蒼穹,不斷攻克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關鍵技術,發射神舟飛船、嫦娥探測器等,追求航天強國目標,似樹向上發展;同時,大力發展航天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建設航天發射場、測控中心等基礎設施,完善航天工業體系,穩固航天根基。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從載人航天到空間站建設,中國航天憑借堅實基礎與不懈追求,邁向世界前列,展現國家戰略領域發展需目標明確與根基扎實,激發民族自豪感,體現基礎建設對國家科技突破的支撐作用,引發對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思考。8. 宮崎駿的動畫創作:宮崎駿熱愛動畫,在創作生涯中,不斷探索動畫藝術新形式和深刻主題,精心繪制每一幅畫面,追求作品藝術價值與情感共鳴,如樹向上追求藝術高度;同時,他深入研究日本傳統文化、民間故事,汲取靈感,注重團隊動畫制作基本功訓練,傳承手繪動畫技藝,扎根文化土壤。其作品《千與千尋》《龍貓》等享譽全球,以豐富想象力和深厚文化內涵打動觀眾,體現動畫創作在追求藝術創新時對傳統文化和基礎技藝的傳承積累,為動畫行業發展提供借鑒,強調文化根基對藝術創作的滋養作用。9. 新東方的發展歷程:俞敏洪創立新東方初期,為吸引學生,親自上街貼廣告、授課,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追求教育品牌發展壯大,類似樹向上生長;同時,注重教師團隊建設,選拔培養優秀師資,建立標準化教學流程和教材研發體系,積累良好口碑和品牌影響力,穩固教育根基。經過多年努力,新東方成為國內知名教育機構,幫助無數學生實現夢想,說明教育企業發展需在追求規模質量同時打造堅實基礎,為教育創業者提供思路,突出教育基礎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關鍵意義。10. 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繼承父志撰寫《史記》,雖因李陵之禍遭受宮刑,處于困境,但他忍辱負重,走訪各地收集歷史資料,考證史實真偽,如樹向上生長追求史學成就;同時,他自幼飽讀詩書,精通歷史、文學、天文地理等知識,積累深厚文化底蘊,為撰寫史書奠定堅實基礎。歷時十余載,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展現史學家在追求學術目標時堅韌不拔與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激勵后人在學術研究道路上堅守初心、扎實積累,體現文化傳承與學術追求的價值,為史學研究提供典范。范文一:逐光之路,深根以行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銀杏樹,從我記事起,它就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小時候,我最喜歡在它的樹蔭下嬉戲玩耍,那繁茂的枝葉就像一把巨大的綠傘,為我遮擋夏日的驕陽。銀杏樹的樹干粗壯而筆直,樹皮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它所經歷的風雨滄桑。每到春天,銀杏樹便會萌發出嫩綠的新芽,那星星點點的綠意,像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給整個院子帶來了生機與希望。而我,也在這棵銀杏樹的陪伴下,漸漸長大,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上初中時,我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于是,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繪畫興趣班。剛開始學習繪畫時,我才發現這并非易事。看著老師在黑板上輕松地畫出優美的線條和逼真的圖案,我卻連最基本的握筆姿勢都掌握不好,畫出的線條歪歪扭扭,像一條條蚯蚓。每當看到同學們的作品被老師表揚展示,而我的卻總是被批評,心中便充滿了失落和沮喪。然而,每當我回到家,看到院子里的銀杏樹,它那努力生長的姿態總會給我力量。銀杏樹為了沐浴更多的陽光,不斷地向上伸展著枝干,哪怕遭遇狂風暴雨的襲擊,也從未停止過生長的腳步。我想,我也不能輕易放棄。于是,我開始更加努力地練習繪畫。每天放學后,我都會第一時間回到家,拿起畫筆,在畫紙上反復練習線條、構圖和色彩搭配。周末的時候,我還會去圖書館借閱繪畫相關的書籍,學習繪畫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從素描的明暗關系到水彩的暈染方法,我都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就像銀杏樹扎根深處汲取水分和養料一樣,努力夯實自己的繪畫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繪畫水平逐漸提高。學校舉辦繪畫比賽,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比賽那天,我滿懷信心地拿起畫筆,腦海中浮現出銀杏樹在不同季節的美麗姿態,以及它所蘊含的頑強生命力。我用畫筆盡情地描繪著心中的畫面,將對銀杏樹的熱愛和對繪畫的執著都融入到了每一筆每一畫中。比賽結果公布,當我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宣布獲得一等獎時,我激動得熱淚盈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院子里的銀杏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為我鼓掌祝賀。我知道,這一路走來的堅持和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就像銀杏樹經過多年的扎根生長,終于能夠枝繁葉茂,迎接屬于自己的陽光。如今,我依然在繪畫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而老家院子里的銀杏樹也依然靜靜地佇立在那里,見證著我的成長。它讓我明白,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像樹一樣奮力向上追求目標,也要扎實地扎根于知識和經驗的土壤中,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風雨中屹立不倒,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點評:文章以老家院子里的銀杏樹為線索,將自己學習繪畫的經歷與之緊密相連。通過對銀杏樹形態和生長姿態的細致描寫,如“樹干粗壯而筆直,樹皮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為了沐浴更多的陽光,不斷地向上伸展著枝干”等,生動地展現了銀杏樹的頑強生命力,為自己的逐夢之旅提供了精神支撐。文中詳細描述了學習繪畫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以及自己如何克服困難堅持練習的過程,如“每天放學后,拿起畫筆,在畫紙上反復練習線條、構圖和色彩搭配”等細節,真實地體現了作者為追求夢想所付出的努力。最后,通過繪畫比賽獲獎這一情節,升華了主題,表明了只有扎根基礎、努力向上才能實現夢想的道理。文章情感真摯,故事完整,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范文二:成長的扎根與拔節在我家的后山,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小時候,我常跟著父親去那里玩耍,樹林里的每一棵樹都像是我們的老朋友。其中有一棵松樹,它長得格外挺拔,身姿堅毅地矗立在山坡上。它的樹干筆直,粗糙的樹皮仿佛是歲月留下的勛章,記錄著它所經歷的風霜雨雪。每當我抬頭仰望它,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執著和對成長的渴望。上了高中后,我面臨著學業上的巨大壓力。課程難度的加大,考試成績的起伏,讓我時常感到焦慮和迷茫。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復雜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讓我頭疼不已,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盡如人意,這讓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一次考試失利后,我心情低落地來到了后山的樹林。我徑直走到那棵熟悉的松樹前,默默地坐在它的腳下。我撫摸著它粗糙的樹皮,看著它高聳入云的枝干,心中不禁思索:這棵松樹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經歷過無數的困難和挫折,它是如何做到如此堅韌不拔的呢?就在這時,父親走了過來,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指著松樹對我說:“孩子,你看這棵松樹,它為了能夠在這片樹林中生存下來,不僅要努力向上生長,去爭取陽光的照耀,還要把根深深地扎進泥土里,吸收養分和水分,這樣才能茁壯成長。你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績,要腳踏實地,把基礎知識學扎實,就像這棵樹扎根一樣,只有根基穩固了,才能在未來有所建樹。”父親的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迷茫的內心。從那以后,我開始調整學習方法。每天清晨,我都會早起背誦單詞和課文,加強語文和英語的基礎知識積累;在數學學習上,我不再盲目地刷題,而是認真整理錯題,分析每一道錯題背后的知識點漏洞,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鞏固。遇到不懂的問題,我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疑問。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學習成績逐漸有了起色。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我發現許多曾經讓我頭疼的題目都變得得心應手,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那一刻,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扎根基礎的重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人生就像這片樹林中的樹木,既要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標,也要向下扎根,積累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穩穩地前行,迎接風雨的洗禮,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點評:文章以家后山的松樹為切入點,將自己高中學習的經歷與之相結合,構思巧妙。對松樹的描寫細膩生動,如“樹干筆直,粗糙的樹皮仿佛是歲月留下的勛章”,展現了松樹堅韌的形象,為后文的感悟做了鋪墊。文中詳細敘述了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困難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學習方法調整,如早起背誦、整理錯題、主動請教等細節,體現了作者為了“扎根”所付出的努力。最終成績的提升,也很好地呼應了主題,即只有扎實根基,才能實現成長和進步。文章情感真摯,情節完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