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初中七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一、選擇題(1.全部為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2.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答題卷中,注意對準題號!)1.(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正在行走的機器人 B.恐龍的骨骼化石C.香噴噴的北京烤鴨 D.展翅高飛的大雁2.(2024七上·潮南期末)李時珍為了探究穿山甲的生活習性,特地跑到山里,對其進行較長一段時間的實地察看和記錄。李時珍主要采用下列哪種方法進行研究?( )A.實驗法 B.觀察法 C.文獻法 D.比較法3.(2024七上·潮南期末)沙棘能保持水土、綠化沙漠。這說明:( )A.環境能影響生物 B.環境能適應生物C.生物能適應環境 D.生物能影響環境4.(2024七上·潮南期末)影響韭菜“變”韭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溫度 C.光 D.空氣5.(2024七上·潮南期末)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獨立的生存環境 B.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C.地球范圍的陸地環境 D.有無限的自動調節能力6.(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圖為某草原的一條食物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鏈為狐貍→野兔→植物B.這三種生物中,植物的數量最多C.狐貍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D.野兔、狐貍屬于消費者7.(2024七上·潮南期末)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對應錯誤的是:( )A.大幅升降鏡筒——調節粗準焦螺旋B.物像太小——換高倍物鏡或高倍目鏡C.物像不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D.視野光線太強——用小光圈和凹面鏡8.(2024七上·潮南期末)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在擦拭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B.為了保證觀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蔥鱗片葉大而厚C.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后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D.向左上方移動裝片可將視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9.(2024七上·潮南期末)某同學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無論怎么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A.反光鏡上有個污點 B.目鏡的放大倍數太大C.鏡筒離載物臺太遠 D.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10.(2024七上·潮南期末)清洗藍梅果實時果盤內會出現少量紫色汁液,吃藍梅時,手指會被染成紫色。這些紫色汁液來自果實細胞的( )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質 D.液泡11.(2024七上·潮南期末)控制物質進出菠菜根毛細胞的結構是:(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12.(2024七上·潮南期末)將單細胞喇叭蟲切成①、②、③三部分(如圖),結果只有②存活。說明細胞的控制中心是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質13.(2024七上·潮南期末)一個體細胞分裂了兩次后,產生的每個新細胞的遺傳物質( )A.和母細胞一樣多 B.比母細胞多一倍C.只有母細胞的1/2 D.只有母細胞的1/414.(2024七上·潮南期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杜甫的詩句,詩中生物共有的細胞結構是( )A.細胞壁 B.細胞膜 C.葉綠體 D.液泡15.(2024七上·潮南期末)2021年8月1日,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蘇炳添在跑步沖刺時,能量主要是由細胞的哪個結構提供的( )A.液泡 B.細胞核 C.葉綠體 D.線粒體16.(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是蘋果的果實縱切圖,其中1和2的部分分別屬于( )A.營養組織、上皮組織 B.保護組織、營養組織C.結締組織、保護組織 D.營養組織、保護組織17.(2024七上·潮南期末)小紅想選擇兩種單細胞生物進行觀察,請你幫她選取( )A.草履蟲和變形蟲 B.衣藻和水綿C.酵母菌和卷柏 D.大腸桿菌和葫蘆蘚18.(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水生植物中,不屬于藻類植物的是( )A.紫菜 B.滿江紅 C.海帶 D.石花菜19.(2024七上·潮南期末)塞罕壩潮濕的林下常生活著許多苔蘚,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主要是因為它們:( )A.用種子繁殖 B.莖中沒有導管C.葉只由一層細胞 D.只有假根20.(2024七上·潮南期末)移栽黃瓜幼苗時,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目的是:( )A.保護幼嫩的莖 B.保護根毛C.防止水分蒸發 D.防止營養流失21.(2024七上·潮南期末)如圖是百合花的基本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花的主要結構是①和④ B.①由花藥和花絲構成C.受精后③可發育成種子 D.②色彩鮮艷,有利傳粉22.(2024七上·潮南期末)無土栽培改變了傳統農業離不開土壤的限制。實施無土栽培要適時更換營養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 )A.有機物 B.無機鹽 C.維生素 D.二氧化碳23.(2024七上·潮南期末)植物生理學家筆下的綠色植物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它所獲取的光和熱,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認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 )①食物來源②水的來源 ③氧氣來源 ④能量來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2024七上·潮南期末)榕樹的根能夠不斷伸長,主要是因為:( )A.分生區細胞的分裂B.伸長區細胞的伸長C.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D.成熟區細胞的伸長25.(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措施中與呼吸作用無關的是:( )A.耕種農作物要定期施肥 B.儲存的糧食要保持干燥C.農田遇澇害時及時排水 D.將蘋果放在冰箱中保存26.(2024七上·潮南期末)新疆地區晝夜溫差大,瓜果特別甜,這是因為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強烈,積累有機物多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積累有機物多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積累有機物少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強烈,積累有機物少27.(2024七上·潮南期末)科學家希爾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奧秘,采摘生長旺盛的樹葉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中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B.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氧氣C.B與C可以形成一組對照組D.比較A、C可知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28.(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 B.葉片部分遮光是為了作對照C.用酒精脫色后葉片變為黃白色 D.葉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變藍29.(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實驗裝置中能夠證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是( )A. B.C. D.30.(2024七上·潮南期末)近年來,許多城市將廢棄閑置的角落變成了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擴大了綠化面積。下列關于“口袋公園”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為人類提供更多氧氣 ②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③減少沙塵,降低噪音 ④降低環境溫度,改善小氣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31.(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甲A、B、C表示某植株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乙為其葉片的結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問題。(1)移栽植物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圖甲中的 (填字母)過程。(2)圖乙中的④表示 ,它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3)B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 。該過程 有機物, 能量。(4)圖甲中 (填字母)過程表示光合作用,這一生理活動主要在圖乙的③ 中進行。(5)該植株在黑暗環境中吸收的氣體是 ;它在白天和晚上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和 (填字母)。32.(2024七上·潮南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資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致辭“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資料二 紅樹林是貝類、蝦、魚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鳥飛禽棲息越冬的好地方。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為貝類、蝦、魚、蟹等動物提供有機物,鷺鳥等候鳥飛禽以這些動物為食。生物的遺體、遺物富含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資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實施,濕地自此有了系統性的法律保護。本法進一步明確了在濕地范圍內從事旅游、種植、畜牧、水產養殖、航運等活動,應當避免改變濕地的自然狀況,并采取措施減輕對濕地生態功能的影響。(1)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屬于 。除資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該生態系統還應包括 。(2)濕地生態系統被稱為“ ”。鷺鳥和魚都以蝦為食物,那鷺鳥與魚的關系是 ,鷺鳥獲取的能量最終來自 。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和 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3)由資料三可知,人類應避免不合理的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因為該生態系統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紅樹林的這種能力 (填“較強”或“較弱”),這與其內的生物種類 (填“較多”或“較少”)有關。33.(2024七上·潮南期末)卵葉海桑是一種自然條件下種子發芽率極低的瀕危紅樹植物。為了解其瀕危機制,某科研團隊展開了以下研究。①六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入100粒卵葉海桑種子。②提-供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在每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條件均 ? 的情況下,對六個培養皿的種子依次進行每天光照0、4、8、12、16、24小時處理。③觀察、記錄種子萌發情況,第15天統計總發芽率,并進行三次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處理如圖。(1)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2)本實驗的變量是 ;實驗方案中“?”處應填 。(3)每組放入100粒種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 。若某培養皿中共有75粒種子萌發,則發芽率為 ;實驗數據應取三次重復實驗數據的 。(4)結果表明:在光照時間為 的條件下,卵葉海桑種子不能萌發,延長光照時間能 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據圖分析卵葉海桑種子萌發的最適條件是每天光照 小時。(5)即使在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種子也不一定都能萌發,請分析原因: (只寫1個原因即可)34.(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一為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圖二為玉米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圖三為玉米套種大豆種植模式。請分析作答。(1)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一中的[ ] ;播種前要耕田松土,主要是為其萌發提供 。(2)圖二中的C是由圖一中的⑥ 發育而來的,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該生理過程主要發生在根尖的 區,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到環境中。(3)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主要由 引起;農民適時給玉米地松土,能促進C的 作用,從而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長。(4)圖三種植模式提高了作物對 的利用率,同時根瘤菌與大豆間的共生關系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利于玉米生長,能實現同一地塊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5)收獲的玉米和大豆屬于植物體結構層次中的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機器人、化石、北京烤鴨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展翅高飛的大雁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故答案為: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A不符合題意。B.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李時珍為了探究穿山甲的生活習性,特地跑到山里,對其進行較長一段時間的實地察看和記錄,采用的主要是觀察法,B符合題意。C.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是指通過閱讀、分析、整理有關文獻材料,全面、正確地研究某一問題的方法,C不符合題意。D.在生物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3.【答案】D【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環境能影響生物,如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陰暗處長勢就不好,A不符合題意。B.只能說生物適應環境,不能說環境能適應生物,B不符合題意。C.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而沙棘能保持水土、綠化沙漠是生物能影響環境,不是適應環境,C不符合題意。D.植物可以利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和氧氣,凈化空氣中的污染物,使空氣清新,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沙棘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作用,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生物必需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同時,生物影響和改變著環境。①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葉變成了刺,可減少水分的蒸騰,以適應干旱的生活環境;企鵝體內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溫作用,以適應嚴寒的氣候;還有,動物的擬態和保護色等,都是對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②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影響著環境.如:植物的蒸騰作用,可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等。4.【答案】C【知識點】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解析】【解答】韭菜在光下生長就是綠色的韭菜,在暗處生長就是黃色的韭黃,是因為光照影響了葉綠素的合成。故答案為:C。【分析】非生物因素影響動植物的分布:非生物因素 影響 典型例子光 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動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理活動。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光影響鼠婦的生活,在夜間涌動,絕大多數動物在白天活動。溫度 影響生物的分布,也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環境溫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時,生物就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水分 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現綠洲;植物和人體內各種物質的運輸需要水。空氣 空氣影響動植物的生活 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5.【答案】B【知識點】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圈的概述【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A不符合題意。B.生物圈有多種生態系統,常見類型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B符合題意。C.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C不符合題意。D.生物圈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 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6.【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富集【解析】【解答】A.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因此該食物鏈為植物→野兔→狐貍,A符合題意。B.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因此食物網中,植物的數量大于植食性動物的數量大于肉食性動物數量,該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是植物,B不符合題意。C.有毒物質沿食物鏈流動逐級積累,營養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在植物→野兔→狐貍這條食物鏈中,營養級最高的是狐貍,所以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狐貍,C不符合題意。D.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野兔、狐貍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因此它們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消費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會逐漸減少,而有毒物質的流動則逐漸增多。7.【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解答】A.轉動粗準焦螺旋,可使鏡筒大幅升降,A不符合題意。B.目鏡和物鏡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物像太小時,換高倍物鏡或高倍目鏡,B不符合題意。C.看清物像后,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C不符合題意。D.視野光線太強,要使進入顯微鏡的光線減少,可用小光圈和平面鏡,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目鏡:放大倍數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節視野亮度。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8.【答案】C【知識點】觀察植物細胞【解析】【解答】A.為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制作裝片時應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A不符合題意。B.顯微鏡觀察的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取材料時,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盡量薄,B不符合題意。C.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著色均勻,有利于觀察細胞的形態結構,C符合題意。D.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像,向左上方移動裝片可將視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取-展-蓋-染-吸①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②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③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④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⑤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9.【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解答】在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要先對光,對光時,先轉動粗準焦螺旋,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讓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反光鏡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可見,看到視野,則需要有光線通過鏡筒到達目鏡,即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通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如果無論怎么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可能是光圈、通光孔物鏡沒有在一條直線上,光線無法傳播,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此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此題需要熟記顯微鏡各部分的功能,此部分內容有許多結論,需要熟記,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進光量,大的進光量多,視野明亮,小的進光量少,視野明暗程度可以調節光圈,光線弱就調大光圈,光線強就用小光圈;反光鏡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所以在顯微鏡對光時,如果所看到的視野較暗,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10.【答案】D【知識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解析】【解答】A.細胞壁在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有保護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題意。B.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B不符合題意。C.細胞質是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動著的,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C不符合題意。D.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有色素、糖類等多種物質,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壁:起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起保護作用并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從而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植物細胞的細胞質里面有葉綠體、液泡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帶甜味、酸味的汁液--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線粒體: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呼吸作用的場所,化學能轉換成其他能量。11.【答案】B【知識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的功能;細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A、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最外層的一層結構,它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然而,細胞壁并不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它主要是作為細胞的物理屏障存在,A錯誤;B、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胞壁內側的一層極薄的膜,它主要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即它能夠控制哪些物質可以進入細胞,哪些物質不能進入,同時也能夠控制細胞內的物質是否向外排出。這種選擇透過性對于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至關重要。因此,控制物質進出菠菜根毛細胞的結構是細胞膜,B正確;C、細胞質是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它充滿了整個細胞空間。細胞質內含有多種細胞器和細胞質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然而,細胞質本身并不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這一功能是由細胞膜來完成的,C錯誤;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遺傳物質DNA,對細胞的遺傳和代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細胞核并不直接參與控制物質的進出,這一功能同樣是由細胞膜來完成的,D錯誤。故選B。【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12.【答案】B【知識點】細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由圖可以看出,②部分和①、③部分的區別是②部分含有細胞核,②部分存活,是因為給部分含有細胞核,這可以說明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此題考查細胞核的功能,為基礎題,比較簡單,熟記即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遺傳物質能經復制后傳給子代,同時遺傳物質還必須將其控制的生物性狀特征表現出來,這些遺傳物質絕大部分都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13.【答案】A【知識點】細胞分裂【解析】【解答】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裂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不變,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的遺傳物質也不會改變。所以,一個體細胞分裂了兩次后,產生的每個新細胞的遺傳物質和母細胞一樣多。故答案為:A。【分析】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會進行復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由于染色體內有遺傳物質DNA,因此,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14.【答案】B【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解析】【解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因此,詩中生物共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故答案為:B。【分析】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相同點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不同點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有葉綠體 沒有細胞壁和液泡,也沒有葉綠體15.【答案】D【知識點】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解析】【解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呼吸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所以蘇炳添在跑步沖刺時,能量主要是由細胞的線粒體提供的,可見,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其中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和細胞內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它只存在于植物細胞內,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只有有葉綠素的部分有。16.【答案】D【知識點】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解析】【解答】營養組織,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還能進行光合作用。保護組織是由植物體表面的表皮構成,具有保護功能。圖中的1中儲存大量的營養物質,則屬于營養組織,2位于果實表面,具有保護功能,則屬于保護組織,因此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植物體的幾種基本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名稱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分生組織 分生區、形成層、芽的生長點 細胞核大、細胞壁薄、細胞質濃 分裂產生新細胞保護組織 葉表皮、果皮、種皮 細胞排列緊密、整齊 保護作用營養組織 果肉、葉肉、儲藏根 細胞壁薄、液泡大 儲存營養物質輸導組織 導管、篩管 導管是死細胞、篩管是活細胞 運輸營養物質機械組織 莖、葉柄、果皮處 細胞壁較厚 支持和保護17.【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解析】【解答】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單細胞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草履蟲、變形蟲、大腸桿菌、酵母菌、衣藻是單細胞生物;水綿、 卷柏 、葫蘆蘚是多細胞生物。故答案為:A。【分析】生物可以根據構成的細胞數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單細胞生物的種類很多,既有單細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菌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單細胞的。它們的共同點是: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18.【答案】B【知識點】蕨類植物【解析】【解答】解:ACD、紫菜、海帶、石花菜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的分化,具有藻類植物的特征,屬于藻類植物;B、滿江紅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有了輸導組織,屬于蕨類植物.故選:B.【分析】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的陰濕處,藻類植物的結構簡單,有單細胞的,如衣藻;有多細胞,如海帶、紫菜等,也有多細胞的,無根、莖、葉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19.【答案】C【知識點】苔蘚植物【解析】【解答】A、雖然有些植物確實用種子繁殖,但這并不是苔蘚植物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主要原因。苔蘚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樣,包括孢子繁殖等,而且用種子繁殖并不是其獨特的或決定性的特征,A錯誤;B、莖中沒有導管是苔蘚植物的一個特征,但這與它們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能力無直接關聯。導管主要負責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與空氣污染監測無直接關系,B錯誤;C、苔蘚植物的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這使得它們對空氣中的污染物特別敏感。當空氣污染嚴重時,污染物會附著在苔蘚植物的葉片上,甚至可能直接侵入細胞內部,對苔蘚植物造成傷害。因此,苔蘚植物的生存狀態可以反映空氣污染的程度,使它們成為監測空氣污染的理想指示植物,C正確;D、只有假根是苔蘚植物的另一個特征,但假根主要用于固定植物體,并不參與物質的吸收和運輸。因此,假根的存在與否與苔蘚植物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能力無關,D錯誤。故選C。【分析】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容易從背腹兩面侵入而威脅苔蘚植物的生活,因此我們常把苔蘚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0.【答案】B【知識點】根毛與根毛細胞【解析】【解答】A.移栽黃瓜幼苗時,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是為了保護根毛,而不是莖,A不符合題意。B.幼苗移栽時,往往會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損,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時,需要帶大的土坨,目的是減少幼根與根毛的損傷,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符合題意。C.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通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散失,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坨不能防止植物體內的水分蒸發,C不符合題意。D.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坨不能防止營養流失,是為了保護根毛,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能分泌多種物質,如有機酸等,使土壤中難于溶解的鹽類溶解,成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養分,成熟區及其上部,根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21.【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花的類型;植物受精過程【解析】【解答】A.花蕊又分為①雄蕊和④雌蕊,①雄蕊和④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A不符合題意。B.①雄蕊由花藥和花絲兩部分構成,B不符合題意。C.受精后③子房可發育成果實,C符合題意。D.②花瓣色彩鮮艷,可吸引昆蟲傳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植物的花經過傳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頭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子房發育成果實。22.【答案】B【知識點】無機鹽的種類及其對植物的作用【解析】【解答】A.綠色植物果實和種子發育需要的有機物主要來自于葉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符合題意。B.無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據植物生活所需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將無機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用營養液來培養植物,因此,實施無土栽培要適時更換營養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無機鹽,符合題意。C.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很多,是在植物體內合成的,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23.【答案】D【知識點】光合作用的意義【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可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有三個,完成物質轉變,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不僅用來構成植物體的本身,也為其它生物以及人類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同時釋放出氧氣,除了滿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還供給了動物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規模巨大的能量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由這三大意義可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氣和能量的源泉。故答案為:D。【分析】光合作用的意義:①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一部分用來構建植物本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所以也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同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大氣碳氧平衡,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②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來源,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③綠色植物能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在林木茂盛的地區,地表徑流只占總雨量的10%以下;平時一次降雨,樹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葉持水量可達自身干重2-4倍;每公頃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噸;5萬畝森林相當于100萬立方米貯量的水庫,因此事天然的“蓄水池”。24.【答案】C【知識點】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幼根的生長【解析】【解答】A.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加,根的生長與分生區有關,但也與伸長區有關,A不符合題意。B.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根的生長也與分生區有關,B不符合題意。C.根的長度不斷增加,一方面依靠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另一方面依靠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使細胞體積增大,使根不斷長長,C符合題意。D.成熟區的細胞不在伸長,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尖的結構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狀結構,罩在分生區的外面,有保護根尖幼嫩的分生組織,根冠由多層松散排列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排列較不規則,外層細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損的功能。分生區,也叫生長點,是具有強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頂端分生組織個體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核較大、擁有密度大的細胞質(沒有液泡),外觀不透明。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一般長約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進的主要區域,其外觀透明,潔白而光滑.細胞明顯伸長且沒有根毛.,生長最快的部分是伸長區。成熟區,也稱根毛區.內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接,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細胞的體積大,細胞質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細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5.【答案】A【知識點】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解析】【解答】A.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所以耕種農作物要定期施肥,這與植物的呼吸作用無關,A符合題意。B.曬干的種子,水分減少,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故儲存的糧食要保持干燥,B不符合題意。C.被水淹的植物體,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從而使根的生命活動減弱甚至死亡,因此農田遇澇害時及時排水,C不符合題意。D.低溫抑制種子的呼吸作用,故將蘋果放在冰箱中保存,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①促進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時排水,促進根吸收氧氣,從而促進根部進行呼吸作用,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②抑制呼吸作用:儲存糧食、果蔬保鮮.農產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為“三低”:低溫、低氧、低含水量。如貯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濃度,儲存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26.【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等.【解答】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就積累起來,有機物中的淀粉轉變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與溫度有關.我國新疆產哈密瓜地區,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烈,晚上,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溫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綜上所述A、C、D選項錯誤,只有B選項正確.故選:B27.【答案】D【知識點】驗證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解析】【解答】A.裝置A中氣泡內的氣體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光合作用釋放的氣體是氧氣,A錯誤。B.裝置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少光合作用的條件--光,而不是缺乏氧氣,B錯誤。C.B與C有兩個變量,光照和葉綠體,所以不能形成一組對照組,C錯誤。D.A與C的變量是有無葉綠體。含有葉綠體的懸浮液在光照條件下有氣泡產生,除去葉綠體的懸浮液在光照條件下沒有氣泡產生,由此可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28.【答案】D【知識點】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解析】【解答】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實驗前對植物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使葉片原來貯存的有機物轉運和消耗掉,排除原有淀粉對于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驗到的淀粉是在實驗過程中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B.對一片完整的葉部分遮光可以與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目的是看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所以,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對葉片部分遮光的原因是“作為對照”,B不符合題意。C.酒精能溶解葉綠素,因此脫色時隔水加熱使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避免受到葉綠素的顏色干擾,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用酒精脫色后葉片變為黃白色,C不符合題意。D.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還是黃白色;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所以滴加碘液后,葉片遮光和不遮光部分的顏色分別是不變藍色和變藍色,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①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消耗徹底,防止影響實驗);②部分遮光:將一片葉子的一部分的上下兩面用黑紙片遮蓋(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③脫色:光照數小時后,摘下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使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隔水加熱(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④清水漂洗;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檢測有無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產物,遇碘變藍色); 觀察現象之前,用清水沖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顏色,防止影響觀察效果;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遮光部分不變藍色,見光部分變藍色; 說明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淀粉。29.【答案】D【知識點】驗證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探究呼吸作用原料與產物的實驗;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解析】【解答】A.本裝置能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氧氣,A不符合題意。B.本裝置可以用來驗證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進行蒸騰作用后,試管中的水面下降。B不符合題意。C.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題意。D.氧氣能支持燃燒,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把快要熄滅的蠟燭放入瓶中,蠟燭會熄滅,可以驗證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此題考查與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有關的實驗,為基礎題,難度一般。(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無機鹽,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2)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以下幾點: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氧氣難溶于水,能支持燃燒,能使會熄滅的細木條或者衛生香復燃。③淀粉有遇到碘液變藍的特性。30.【答案】D【知識點】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綜合)【解析】【解答】①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①正確。②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②正確。③綠色植物能阻滯和吸附灰塵,減少沙塵,降低噪音,③正確。④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改善小氣候,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具有重要的作用,④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和能量來源;②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氣體形式排到大氣中,同時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綠色植物通過吸水和蒸騰作用影響生物圈的水循環。31.【答案】(1)A(2)氣孔(3)線粒體;分解;釋放(4)C;葉肉(5)氧氣;A#B;B#A【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實質;呼吸作用的實質;葉片的結構;蒸騰作用及其意義【解析】【解答】(1)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葉,一般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即抑制圖甲中的A蒸騰作用過程。(2)圖乙中的④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圖甲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是通過氣孔進出植物體的,它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它的張開和閉合是由保衛細胞控制的。(3)通過圖甲可知B過程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線粒體使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經過復雜的變化,將其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的過程。因此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4)圖甲中C表示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進行,因此主要在圖乙的③葉肉細胞中進行。(5)據分析可見:圖甲中A表示蒸騰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在黑暗的環境中,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該植株在黑暗環境中吸收的氣體是氧氣。A蒸騰作用、B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C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因此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夠進行的是A蒸騰作用和B呼吸作用。【分析】圖甲中:A蒸騰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圖乙中:①上表皮,②葉脈,③葉肉,④氣孔。(1)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2)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表皮:它們都屬于保護組織.其外壁有一層透明、不易透的角質層。氣孔:它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其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呈圓柱形,排列整齊,有些像柵欄,叫做柵欄組織,細胞里有較多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綿,叫做海綿組織,細胞里含葉綠體較少.所以葉肉屬于營養組織。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因此葉脈具有輸導作用。32.【答案】(1)生產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腎;競爭和捕食;太陽能;能量(3)自動調節;較弱;較少【知識點】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食物鏈和食物網【解析】【解答】(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生產出有機物,因此它們屬于生產者。微生物則主要負責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等,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所以微生物屬于分解者。除了生產者和分解者外,生態系統還應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它們為生物提供生存的環境和必要的物質條件。故填:生產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濕地生態系統因其強大的凈化水質和儲存水分的能力而被稱為“地球之腎”。在資料二中提到的食物關系中,鷺鳥和魚都以蝦為食物,這構成了食物鏈的一部分。同時,鷺鳥和魚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因為它們都需要爭奪蝦這一食物資源。鷺鳥獲取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這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它們構成了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故填:地球之腎;競爭和捕食;太陽能;能量。(3)由資料三可知,人類應避免不合理的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這是因為每個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干擾超過這個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甚至崩潰。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弱,這主要是因為紅樹林內的生物種類相對較少,食物鏈和食物網相對簡單,因此其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和恢復力都較弱。故填:自動調節;較弱;較少。【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營腐生的細菌和真菌,還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蝕性動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土壤、水等。33.【答案】(1)光照時間對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2)光照時間;相同(3)避免實驗的偶然性;75%;平均值(4)0;促進;12(5)種子中的胚已死(或種子沒有度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知識點】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解答】(1)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光照時間對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2)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為保證單一變量,實驗過程中每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應均相同。(3)培養皿放入100粒種子,而不是1粒,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目的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培養皿中100粒種子共有75粒萌發,則發芽率為(75÷100)×100%=75%。取三次重復實驗數據的平均值,可減小誤差。(4)據曲線圖可見:在光照時間為0的條件下,卵葉海桑種子的發芽率為0%,即種子不能萌發。在一定范圍內隨光照時間的延長,發芽率逐漸上升,故延長光照時間能促進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當光照時間為每天12小時的時候,發芽率最高,此時的光照時間最有利于萌發。(5)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有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即使在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種子也不一定都能萌發,原因可能有:種子中的胚已死亡(或種子沒有度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實驗變量:也稱自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設計中僅僅改編實驗中的某一項變量,其它因子不變,在此條件下,觀察、研究該變量對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影響.除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欲處理的實驗因素外,其他實驗條件要做到前后一致。)34.【答案】(1)②胚乳;充足的空氣(2)胚根;成熟;蒸騰(3)傳粉不足;呼吸(4)光能(5)器官【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實質;呼吸作用的實質【解析】【解答】(1)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其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其中,胚乳是儲存營養物質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玉米種子萌發時,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胚乳(標注為[②])。而播種前要耕田松土的主要目的是為種子萌發提供充足的空氣,因為種子萌發需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故填:②胚乳;充足的空氣。(2)在圖二中,C部分代表的是根。根據種子的結構,我們可以知道C是由圖一中的胚根(標注為[⑥]1)發育而來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這個吸收過程主要發生在根尖的成熟區,因為成熟區具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積。而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這是植物體內水分循環的重要部分。故填:胚根;成熟;蒸騰。(3)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如果傳粉不足,部分子房就無法受精,進而無法發育成果實,導致缺粒。農民適時給玉米地松土,可以促進根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體細胞獲取能量的重要過程,通過呼吸作用,植物可以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植物體使用。因此,松土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長。故填:傳粉不足;呼吸。(4)圖三所示的玉米套種大豆種植模式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種植方式。這種種植模式提高了作物對光能的利用率,因為不同作物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差異,套種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資源。同時,根瘤菌與大豆間的共生關系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并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氨態氮,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利于玉米的生長。因此,這種種植模式能實現同一地塊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的目標。故填:光能。(5)收獲的玉米和大豆都是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果實和種子都屬于器官層次。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單位。因此,收獲的玉米和大豆屬于植物體結構層次中的器官。故填:器官。【分析】圖一中:①是果皮和種皮、②是胚乳、③是子葉、④是胚芽、⑤是胚軸、⑥是胚根。圖二中:A是葉、B是莖、C是根。1 / 1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初中七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一、選擇題(1.全部為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2.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答題卷中,注意對準題號!)1.(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正在行走的機器人 B.恐龍的骨骼化石C.香噴噴的北京烤鴨 D.展翅高飛的大雁【答案】D【知識點】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機器人、化石、北京烤鴨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展翅高飛的大雁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故答案為: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2024七上·潮南期末)李時珍為了探究穿山甲的生活習性,特地跑到山里,對其進行較長一段時間的實地察看和記錄。李時珍主要采用下列哪種方法進行研究?( )A.實驗法 B.觀察法 C.文獻法 D.比較法【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A不符合題意。B.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李時珍為了探究穿山甲的生活習性,特地跑到山里,對其進行較長一段時間的實地察看和記錄,采用的主要是觀察法,B符合題意。C.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是指通過閱讀、分析、整理有關文獻材料,全面、正確地研究某一問題的方法,C不符合題意。D.在生物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3.(2024七上·潮南期末)沙棘能保持水土、綠化沙漠。這說明:( )A.環境能影響生物 B.環境能適應生物C.生物能適應環境 D.生物能影響環境【答案】D【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環境能影響生物,如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陰暗處長勢就不好,A不符合題意。B.只能說生物適應環境,不能說環境能適應生物,B不符合題意。C.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而沙棘能保持水土、綠化沙漠是生物能影響環境,不是適應環境,C不符合題意。D.植物可以利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和氧氣,凈化空氣中的污染物,使空氣清新,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沙棘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作用,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生物必需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同時,生物影響和改變著環境。①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葉變成了刺,可減少水分的蒸騰,以適應干旱的生活環境;企鵝體內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溫作用,以適應嚴寒的氣候;還有,動物的擬態和保護色等,都是對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②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影響著環境.如:植物的蒸騰作用,可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等。4.(2024七上·潮南期末)影響韭菜“變”韭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溫度 C.光 D.空氣【答案】C【知識點】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解析】【解答】韭菜在光下生長就是綠色的韭菜,在暗處生長就是黃色的韭黃,是因為光照影響了葉綠素的合成。故答案為:C。【分析】非生物因素影響動植物的分布:非生物因素 影響 典型例子光 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動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理活動。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光影響鼠婦的生活,在夜間涌動,絕大多數動物在白天活動。溫度 影響生物的分布,也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環境溫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時,生物就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水分 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現綠洲;植物和人體內各種物質的運輸需要水。空氣 空氣影響動植物的生活 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5.(2024七上·潮南期末)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獨立的生存環境 B.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C.地球范圍的陸地環境 D.有無限的自動調節能力【答案】B【知識點】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圈的概述【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A不符合題意。B.生物圈有多種生態系統,常見類型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B符合題意。C.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C不符合題意。D.生物圈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 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6.(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圖為某草原的一條食物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鏈為狐貍→野兔→植物B.這三種生物中,植物的數量最多C.狐貍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D.野兔、狐貍屬于消費者【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富集【解析】【解答】A.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因此該食物鏈為植物→野兔→狐貍,A符合題意。B.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因此食物網中,植物的數量大于植食性動物的數量大于肉食性動物數量,該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是植物,B不符合題意。C.有毒物質沿食物鏈流動逐級積累,營養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在植物→野兔→狐貍這條食物鏈中,營養級最高的是狐貍,所以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狐貍,C不符合題意。D.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野兔、狐貍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因此它們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消費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會逐漸減少,而有毒物質的流動則逐漸增多。7.(2024七上·潮南期末)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對應錯誤的是:( )A.大幅升降鏡筒——調節粗準焦螺旋B.物像太小——換高倍物鏡或高倍目鏡C.物像不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D.視野光線太強——用小光圈和凹面鏡【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解答】A.轉動粗準焦螺旋,可使鏡筒大幅升降,A不符合題意。B.目鏡和物鏡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物像太小時,換高倍物鏡或高倍目鏡,B不符合題意。C.看清物像后,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C不符合題意。D.視野光線太強,要使進入顯微鏡的光線減少,可用小光圈和平面鏡,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目鏡:放大倍數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節視野亮度。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8.(2024七上·潮南期末)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在擦拭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B.為了保證觀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蔥鱗片葉大而厚C.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后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D.向左上方移動裝片可將視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答案】C【知識點】觀察植物細胞【解析】【解答】A.為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制作裝片時應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A不符合題意。B.顯微鏡觀察的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取材料時,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盡量薄,B不符合題意。C.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著色均勻,有利于觀察細胞的形態結構,C符合題意。D.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像,向左上方移動裝片可將視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取-展-蓋-染-吸①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②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③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④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⑤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9.(2024七上·潮南期末)某同學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無論怎么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A.反光鏡上有個污點 B.目鏡的放大倍數太大C.鏡筒離載物臺太遠 D.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解答】在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要先對光,對光時,先轉動粗準焦螺旋,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讓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反光鏡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可見,看到視野,則需要有光線通過鏡筒到達目鏡,即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通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如果無論怎么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可能是光圈、通光孔物鏡沒有在一條直線上,光線無法傳播,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此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此題需要熟記顯微鏡各部分的功能,此部分內容有許多結論,需要熟記,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進光量,大的進光量多,視野明亮,小的進光量少,視野明暗程度可以調節光圈,光線弱就調大光圈,光線強就用小光圈;反光鏡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所以在顯微鏡對光時,如果所看到的視野較暗,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10.(2024七上·潮南期末)清洗藍梅果實時果盤內會出現少量紫色汁液,吃藍梅時,手指會被染成紫色。這些紫色汁液來自果實細胞的( )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質 D.液泡【答案】D【知識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解析】【解答】A.細胞壁在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有保護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題意。B.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B不符合題意。C.細胞質是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動著的,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C不符合題意。D.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有色素、糖類等多種物質,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壁:起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起保護作用并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從而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植物細胞的細胞質里面有葉綠體、液泡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帶甜味、酸味的汁液--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線粒體: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呼吸作用的場所,化學能轉換成其他能量。11.(2024七上·潮南期末)控制物質進出菠菜根毛細胞的結構是:(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答案】B【知識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的功能;細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A、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最外層的一層結構,它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然而,細胞壁并不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它主要是作為細胞的物理屏障存在,A錯誤;B、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胞壁內側的一層極薄的膜,它主要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即它能夠控制哪些物質可以進入細胞,哪些物質不能進入,同時也能夠控制細胞內的物質是否向外排出。這種選擇透過性對于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至關重要。因此,控制物質進出菠菜根毛細胞的結構是細胞膜,B正確;C、細胞質是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它充滿了整個細胞空間。細胞質內含有多種細胞器和細胞質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然而,細胞質本身并不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這一功能是由細胞膜來完成的,C錯誤;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遺傳物質DNA,對細胞的遺傳和代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細胞核并不直接參與控制物質的進出,這一功能同樣是由細胞膜來完成的,D錯誤。故選B。【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12.(2024七上·潮南期末)將單細胞喇叭蟲切成①、②、③三部分(如圖),結果只有②存活。說明細胞的控制中心是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質【答案】B【知識點】細胞核的功能【解析】【解答】由圖可以看出,②部分和①、③部分的區別是②部分含有細胞核,②部分存活,是因為給部分含有細胞核,這可以說明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此題考查細胞核的功能,為基礎題,比較簡單,熟記即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遺傳物質能經復制后傳給子代,同時遺傳物質還必須將其控制的生物性狀特征表現出來,這些遺傳物質絕大部分都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13.(2024七上·潮南期末)一個體細胞分裂了兩次后,產生的每個新細胞的遺傳物質( )A.和母細胞一樣多 B.比母細胞多一倍C.只有母細胞的1/2 D.只有母細胞的1/4【答案】A【知識點】細胞分裂【解析】【解答】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裂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不變,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的遺傳物質也不會改變。所以,一個體細胞分裂了兩次后,產生的每個新細胞的遺傳物質和母細胞一樣多。故答案為:A。【分析】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會進行復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由于染色體內有遺傳物質DNA,因此,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14.(2024七上·潮南期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杜甫的詩句,詩中生物共有的細胞結構是( )A.細胞壁 B.細胞膜 C.葉綠體 D.液泡【答案】B【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解析】【解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因此,詩中生物共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故答案為:B。【分析】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相同點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不同點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有葉綠體 沒有細胞壁和液泡,也沒有葉綠體15.(2024七上·潮南期末)2021年8月1日,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蘇炳添在跑步沖刺時,能量主要是由細胞的哪個結構提供的( )A.液泡 B.細胞核 C.葉綠體 D.線粒體【答案】D【知識點】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解析】【解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呼吸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所以蘇炳添在跑步沖刺時,能量主要是由細胞的線粒體提供的,可見,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其中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和細胞內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它只存在于植物細胞內,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只有有葉綠素的部分有。16.(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是蘋果的果實縱切圖,其中1和2的部分分別屬于( )A.營養組織、上皮組織 B.保護組織、營養組織C.結締組織、保護組織 D.營養組織、保護組織【答案】D【知識點】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解析】【解答】營養組織,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還能進行光合作用。保護組織是由植物體表面的表皮構成,具有保護功能。圖中的1中儲存大量的營養物質,則屬于營養組織,2位于果實表面,具有保護功能,則屬于保護組織,因此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植物體的幾種基本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名稱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分生組織 分生區、形成層、芽的生長點 細胞核大、細胞壁薄、細胞質濃 分裂產生新細胞保護組織 葉表皮、果皮、種皮 細胞排列緊密、整齊 保護作用營養組織 果肉、葉肉、儲藏根 細胞壁薄、液泡大 儲存營養物質輸導組織 導管、篩管 導管是死細胞、篩管是活細胞 運輸營養物質機械組織 莖、葉柄、果皮處 細胞壁較厚 支持和保護17.(2024七上·潮南期末)小紅想選擇兩種單細胞生物進行觀察,請你幫她選取( )A.草履蟲和變形蟲 B.衣藻和水綿C.酵母菌和卷柏 D.大腸桿菌和葫蘆蘚【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解析】【解答】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單細胞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草履蟲、變形蟲、大腸桿菌、酵母菌、衣藻是單細胞生物;水綿、 卷柏 、葫蘆蘚是多細胞生物。故答案為:A。【分析】生物可以根據構成的細胞數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單細胞生物的種類很多,既有單細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菌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單細胞的。它們的共同點是: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18.(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水生植物中,不屬于藻類植物的是( )A.紫菜 B.滿江紅 C.海帶 D.石花菜【答案】B【知識點】蕨類植物【解析】【解答】解:ACD、紫菜、海帶、石花菜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的分化,具有藻類植物的特征,屬于藻類植物;B、滿江紅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有了輸導組織,屬于蕨類植物.故選:B.【分析】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的陰濕處,藻類植物的結構簡單,有單細胞的,如衣藻;有多細胞,如海帶、紫菜等,也有多細胞的,無根、莖、葉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19.(2024七上·潮南期末)塞罕壩潮濕的林下常生活著許多苔蘚,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主要是因為它們:( )A.用種子繁殖 B.莖中沒有導管C.葉只由一層細胞 D.只有假根【答案】C【知識點】苔蘚植物【解析】【解答】A、雖然有些植物確實用種子繁殖,但這并不是苔蘚植物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主要原因。苔蘚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樣,包括孢子繁殖等,而且用種子繁殖并不是其獨特的或決定性的特征,A錯誤;B、莖中沒有導管是苔蘚植物的一個特征,但這與它們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能力無直接關聯。導管主要負責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與空氣污染監測無直接關系,B錯誤;C、苔蘚植物的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這使得它們對空氣中的污染物特別敏感。當空氣污染嚴重時,污染物會附著在苔蘚植物的葉片上,甚至可能直接侵入細胞內部,對苔蘚植物造成傷害。因此,苔蘚植物的生存狀態可以反映空氣污染的程度,使它們成為監測空氣污染的理想指示植物,C正確;D、只有假根是苔蘚植物的另一個特征,但假根主要用于固定植物體,并不參與物質的吸收和運輸。因此,假根的存在與否與苔蘚植物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能力無關,D錯誤。故選C。【分析】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容易從背腹兩面侵入而威脅苔蘚植物的生活,因此我們常把苔蘚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0.(2024七上·潮南期末)移栽黃瓜幼苗時,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目的是:( )A.保護幼嫩的莖 B.保護根毛C.防止水分蒸發 D.防止營養流失【答案】B【知識點】根毛與根毛細胞【解析】【解答】A.移栽黃瓜幼苗時,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是為了保護根毛,而不是莖,A不符合題意。B.幼苗移栽時,往往會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損,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時,需要帶大的土坨,目的是減少幼根與根毛的損傷,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符合題意。C.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通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散失,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坨不能防止植物體內的水分蒸發,C不符合題意。D.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坨不能防止營養流失,是為了保護根毛,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能分泌多種物質,如有機酸等,使土壤中難于溶解的鹽類溶解,成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養分,成熟區及其上部,根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21.(2024七上·潮南期末)如圖是百合花的基本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花的主要結構是①和④ B.①由花藥和花絲構成C.受精后③可發育成種子 D.②色彩鮮艷,有利傳粉【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花的類型;植物受精過程【解析】【解答】A.花蕊又分為①雄蕊和④雌蕊,①雄蕊和④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A不符合題意。B.①雄蕊由花藥和花絲兩部分構成,B不符合題意。C.受精后③子房可發育成果實,C符合題意。D.②花瓣色彩鮮艷,可吸引昆蟲傳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植物的花經過傳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頭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子房發育成果實。22.(2024七上·潮南期末)無土栽培改變了傳統農業離不開土壤的限制。實施無土栽培要適時更換營養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 )A.有機物 B.無機鹽 C.維生素 D.二氧化碳【答案】B【知識點】無機鹽的種類及其對植物的作用【解析】【解答】A.綠色植物果實和種子發育需要的有機物主要來自于葉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符合題意。B.無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據植物生活所需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將無機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用營養液來培養植物,因此,實施無土栽培要適時更換營養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無機鹽,符合題意。C.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很多,是在植物體內合成的,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23.(2024七上·潮南期末)植物生理學家筆下的綠色植物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它所獲取的光和熱,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認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 )①食物來源②水的來源 ③氧氣來源 ④能量來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光合作用的意義【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可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有三個,完成物質轉變,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不僅用來構成植物體的本身,也為其它生物以及人類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同時釋放出氧氣,除了滿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還供給了動物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規模巨大的能量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由這三大意義可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氣和能量的源泉。故答案為:D。【分析】光合作用的意義:①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一部分用來構建植物本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所以也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同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大氣碳氧平衡,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②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來源,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③綠色植物能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在林木茂盛的地區,地表徑流只占總雨量的10%以下;平時一次降雨,樹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葉持水量可達自身干重2-4倍;每公頃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噸;5萬畝森林相當于100萬立方米貯量的水庫,因此事天然的“蓄水池”。24.(2024七上·潮南期末)榕樹的根能夠不斷伸長,主要是因為:( )A.分生區細胞的分裂B.伸長區細胞的伸長C.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D.成熟區細胞的伸長【答案】C【知識點】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幼根的生長【解析】【解答】A.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加,根的生長與分生區有關,但也與伸長區有關,A不符合題意。B.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根的生長也與分生區有關,B不符合題意。C.根的長度不斷增加,一方面依靠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另一方面依靠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使細胞體積增大,使根不斷長長,C符合題意。D.成熟區的細胞不在伸長,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尖的結構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狀結構,罩在分生區的外面,有保護根尖幼嫩的分生組織,根冠由多層松散排列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排列較不規則,外層細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損的功能。分生區,也叫生長點,是具有強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頂端分生組織個體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核較大、擁有密度大的細胞質(沒有液泡),外觀不透明。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一般長約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進的主要區域,其外觀透明,潔白而光滑.細胞明顯伸長且沒有根毛.,生長最快的部分是伸長區。成熟區,也稱根毛區.內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接,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細胞的體積大,細胞質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細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5.(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措施中與呼吸作用無關的是:( )A.耕種農作物要定期施肥 B.儲存的糧食要保持干燥C.農田遇澇害時及時排水 D.將蘋果放在冰箱中保存【答案】A【知識點】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解析】【解答】A.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所以耕種農作物要定期施肥,這與植物的呼吸作用無關,A符合題意。B.曬干的種子,水分減少,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故儲存的糧食要保持干燥,B不符合題意。C.被水淹的植物體,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從而使根的生命活動減弱甚至死亡,因此農田遇澇害時及時排水,C不符合題意。D.低溫抑制種子的呼吸作用,故將蘋果放在冰箱中保存,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①促進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時排水,促進根吸收氧氣,從而促進根部進行呼吸作用,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②抑制呼吸作用:儲存糧食、果蔬保鮮.農產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為“三低”:低溫、低氧、低含水量。如貯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濃度,儲存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26.(2024七上·潮南期末)新疆地區晝夜溫差大,瓜果特別甜,這是因為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強烈,積累有機物多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積累有機物多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積累有機物少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強烈,積累有機物少【答案】B【知識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等.【解答】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就積累起來,有機物中的淀粉轉變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與溫度有關.我國新疆產哈密瓜地區,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烈,晚上,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溫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綜上所述A、C、D選項錯誤,只有B選項正確.故選:B27.(2024七上·潮南期末)科學家希爾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奧秘,采摘生長旺盛的樹葉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中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B.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氧氣C.B與C可以形成一組對照組D.比較A、C可知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答案】D【知識點】驗證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解析】【解答】A.裝置A中氣泡內的氣體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光合作用釋放的氣體是氧氣,A錯誤。B.裝置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少光合作用的條件--光,而不是缺乏氧氣,B錯誤。C.B與C有兩個變量,光照和葉綠體,所以不能形成一組對照組,C錯誤。D.A與C的變量是有無葉綠體。含有葉綠體的懸浮液在光照條件下有氣泡產生,除去葉綠體的懸浮液在光照條件下沒有氣泡產生,由此可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28.(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 B.葉片部分遮光是為了作對照C.用酒精脫色后葉片變為黃白色 D.葉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變藍【答案】D【知識點】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解析】【解答】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實驗前對植物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使葉片原來貯存的有機物轉運和消耗掉,排除原有淀粉對于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驗到的淀粉是在實驗過程中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B.對一片完整的葉部分遮光可以與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目的是看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所以,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對葉片部分遮光的原因是“作為對照”,B不符合題意。C.酒精能溶解葉綠素,因此脫色時隔水加熱使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避免受到葉綠素的顏色干擾,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用酒精脫色后葉片變為黃白色,C不符合題意。D.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還是黃白色;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所以滴加碘液后,葉片遮光和不遮光部分的顏色分別是不變藍色和變藍色,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①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消耗徹底,防止影響實驗);②部分遮光:將一片葉子的一部分的上下兩面用黑紙片遮蓋(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③脫色:光照數小時后,摘下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使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隔水加熱(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④清水漂洗;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檢測有無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產物,遇碘變藍色); 觀察現象之前,用清水沖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顏色,防止影響觀察效果;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遮光部分不變藍色,見光部分變藍色; 說明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淀粉。29.(2024七上·潮南期末)下列實驗裝置中能夠證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驗證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探究呼吸作用原料與產物的實驗;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解析】【解答】A.本裝置能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氧氣,A不符合題意。B.本裝置可以用來驗證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進行蒸騰作用后,試管中的水面下降。B不符合題意。C.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題意。D.氧氣能支持燃燒,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把快要熄滅的蠟燭放入瓶中,蠟燭會熄滅,可以驗證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此題考查與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有關的實驗,為基礎題,難度一般。(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無機鹽,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2)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以下幾點: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氧氣難溶于水,能支持燃燒,能使會熄滅的細木條或者衛生香復燃。③淀粉有遇到碘液變藍的特性。30.(2024七上·潮南期末)近年來,許多城市將廢棄閑置的角落變成了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擴大了綠化面積。下列關于“口袋公園”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為人類提供更多氧氣 ②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③減少沙塵,降低噪音 ④降低環境溫度,改善小氣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綜合)【解析】【解答】①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①正確。②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②正確。③綠色植物能阻滯和吸附灰塵,減少沙塵,降低噪音,③正確。④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改善小氣候,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具有重要的作用,④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和能量來源;②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氣體形式排到大氣中,同時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綠色植物通過吸水和蒸騰作用影響生物圈的水循環。二、非選擇題31.(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甲A、B、C表示某植株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乙為其葉片的結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問題。(1)移栽植物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圖甲中的 (填字母)過程。(2)圖乙中的④表示 ,它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3)B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 。該過程 有機物, 能量。(4)圖甲中 (填字母)過程表示光合作用,這一生理活動主要在圖乙的③ 中進行。(5)該植株在黑暗環境中吸收的氣體是 ;它在白天和晚上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和 (填字母)。【答案】(1)A(2)氣孔(3)線粒體;分解;釋放(4)C;葉肉(5)氧氣;A#B;B#A【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實質;呼吸作用的實質;葉片的結構;蒸騰作用及其意義【解析】【解答】(1)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葉,一般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即抑制圖甲中的A蒸騰作用過程。(2)圖乙中的④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圖甲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是通過氣孔進出植物體的,它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它的張開和閉合是由保衛細胞控制的。(3)通過圖甲可知B過程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線粒體使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經過復雜的變化,將其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的過程。因此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4)圖甲中C表示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進行,因此主要在圖乙的③葉肉細胞中進行。(5)據分析可見:圖甲中A表示蒸騰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在黑暗的環境中,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該植株在黑暗環境中吸收的氣體是氧氣。A蒸騰作用、B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C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因此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夠進行的是A蒸騰作用和B呼吸作用。【分析】圖甲中:A蒸騰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圖乙中:①上表皮,②葉脈,③葉肉,④氣孔。(1)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2)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表皮:它們都屬于保護組織.其外壁有一層透明、不易透的角質層。氣孔:它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其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呈圓柱形,排列整齊,有些像柵欄,叫做柵欄組織,細胞里有較多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綿,叫做海綿組織,細胞里含葉綠體較少.所以葉肉屬于營養組織。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因此葉脈具有輸導作用。32.(2024七上·潮南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資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致辭“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資料二 紅樹林是貝類、蝦、魚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鳥飛禽棲息越冬的好地方。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為貝類、蝦、魚、蟹等動物提供有機物,鷺鳥等候鳥飛禽以這些動物為食。生物的遺體、遺物富含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資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實施,濕地自此有了系統性的法律保護。本法進一步明確了在濕地范圍內從事旅游、種植、畜牧、水產養殖、航運等活動,應當避免改變濕地的自然狀況,并采取措施減輕對濕地生態功能的影響。(1)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屬于 。除資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該生態系統還應包括 。(2)濕地生態系統被稱為“ ”。鷺鳥和魚都以蝦為食物,那鷺鳥與魚的關系是 ,鷺鳥獲取的能量最終來自 。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和 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3)由資料三可知,人類應避免不合理的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因為該生態系統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紅樹林的這種能力 (填“較強”或“較弱”),這與其內的生物種類 (填“較多”或“較少”)有關。【答案】(1)生產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腎;競爭和捕食;太陽能;能量(3)自動調節;較弱;較少【知識點】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食物鏈和食物網【解析】【解答】(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生產出有機物,因此它們屬于生產者。微生物則主要負責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等,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所以微生物屬于分解者。除了生產者和分解者外,生態系統還應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它們為生物提供生存的環境和必要的物質條件。故填:生產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濕地生態系統因其強大的凈化水質和儲存水分的能力而被稱為“地球之腎”。在資料二中提到的食物關系中,鷺鳥和魚都以蝦為食物,這構成了食物鏈的一部分。同時,鷺鳥和魚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因為它們都需要爭奪蝦這一食物資源。鷺鳥獲取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這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它們構成了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故填:地球之腎;競爭和捕食;太陽能;能量。(3)由資料三可知,人類應避免不合理的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這是因為每個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干擾超過這個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甚至崩潰。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弱,這主要是因為紅樹林內的生物種類相對較少,食物鏈和食物網相對簡單,因此其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和恢復力都較弱。故填:自動調節;較弱;較少。【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營腐生的細菌和真菌,還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蝕性動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土壤、水等。33.(2024七上·潮南期末)卵葉海桑是一種自然條件下種子發芽率極低的瀕危紅樹植物。為了解其瀕危機制,某科研團隊展開了以下研究。①六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入100粒卵葉海桑種子。②提-供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在每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條件均 ? 的情況下,對六個培養皿的種子依次進行每天光照0、4、8、12、16、24小時處理。③觀察、記錄種子萌發情況,第15天統計總發芽率,并進行三次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處理如圖。(1)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2)本實驗的變量是 ;實驗方案中“?”處應填 。(3)每組放入100粒種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 。若某培養皿中共有75粒種子萌發,則發芽率為 ;實驗數據應取三次重復實驗數據的 。(4)結果表明:在光照時間為 的條件下,卵葉海桑種子不能萌發,延長光照時間能 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據圖分析卵葉海桑種子萌發的最適條件是每天光照 小時。(5)即使在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種子也不一定都能萌發,請分析原因: (只寫1個原因即可)【答案】(1)光照時間對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2)光照時間;相同(3)避免實驗的偶然性;75%;平均值(4)0;促進;12(5)種子中的胚已死(或種子沒有度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知識點】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解答】(1)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光照時間對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2)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為保證單一變量,實驗過程中每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應均相同。(3)培養皿放入100粒種子,而不是1粒,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目的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培養皿中100粒種子共有75粒萌發,則發芽率為(75÷100)×100%=75%。取三次重復實驗數據的平均值,可減小誤差。(4)據曲線圖可見:在光照時間為0的條件下,卵葉海桑種子的發芽率為0%,即種子不能萌發。在一定范圍內隨光照時間的延長,發芽率逐漸上升,故延長光照時間能促進卵葉海桑種子的萌發。當光照時間為每天12小時的時候,發芽率最高,此時的光照時間最有利于萌發。(5)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有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即使在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種子也不一定都能萌發,原因可能有:種子中的胚已死亡(或種子沒有度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實驗變量:也稱自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設計中僅僅改編實驗中的某一項變量,其它因子不變,在此條件下,觀察、研究該變量對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影響.除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欲處理的實驗因素外,其他實驗條件要做到前后一致。)34.(2024七上·潮南期末)圖一為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圖二為玉米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圖三為玉米套種大豆種植模式。請分析作答。(1)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一中的[ ] ;播種前要耕田松土,主要是為其萌發提供 。(2)圖二中的C是由圖一中的⑥ 發育而來的,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該生理過程主要發生在根尖的 區,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到環境中。(3)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主要由 引起;農民適時給玉米地松土,能促進C的 作用,從而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長。(4)圖三種植模式提高了作物對 的利用率,同時根瘤菌與大豆間的共生關系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利于玉米生長,能實現同一地塊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5)收獲的玉米和大豆屬于植物體結構層次中的 。【答案】(1)②胚乳;充足的空氣(2)胚根;成熟;蒸騰(3)傳粉不足;呼吸(4)光能(5)器官【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實質;呼吸作用的實質【解析】【解答】(1)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其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其中,胚乳是儲存營養物質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玉米種子萌發時,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胚乳(標注為[②])。而播種前要耕田松土的主要目的是為種子萌發提供充足的空氣,因為種子萌發需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故填:②胚乳;充足的空氣。(2)在圖二中,C部分代表的是根。根據種子的結構,我們可以知道C是由圖一中的胚根(標注為[⑥]1)發育而來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這個吸收過程主要發生在根尖的成熟區,因為成熟區具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積。而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這是植物體內水分循環的重要部分。故填:胚根;成熟;蒸騰。(3)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如果傳粉不足,部分子房就無法受精,進而無法發育成果實,導致缺粒。農民適時給玉米地松土,可以促進根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體細胞獲取能量的重要過程,通過呼吸作用,植物可以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植物體使用。因此,松土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長。故填:傳粉不足;呼吸。(4)圖三所示的玉米套種大豆種植模式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種植方式。這種種植模式提高了作物對光能的利用率,因為不同作物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差異,套種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資源。同時,根瘤菌與大豆間的共生關系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并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氨態氮,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利于玉米的生長。因此,這種種植模式能實現同一地塊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的目標。故填:光能。(5)收獲的玉米和大豆都是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果實和種子都屬于器官層次。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單位。因此,收獲的玉米和大豆屬于植物體結構層次中的器官。故填:器官。【分析】圖一中:①是果皮和種皮、②是胚乳、③是子葉、④是胚芽、⑤是胚軸、⑥是胚根。圖二中:A是葉、B是莖、C是根。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初中七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初中七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