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勸學【教學目標】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3、理解本文的思想觀點,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的思想觀點,認識學習的重要性。【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本課寫作背景的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通過預習和自讀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2. 欣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把握文中所展現的鮮明的人物個性。【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詩句導入同學們,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比如顏真卿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黃宗羲的“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則治,不學則亂。自古圣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陶淵明的“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今天讓我一起走進荀子的《勸學》,再次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板書課題:《勸學》二、自主學習,知識備查(一)題目解析勸(勸勉)學(學習)(二)荀子簡介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三、新課學習,整體感知(一)名家范讀播放名家范讀的視頻,掌握斷句和朗讀節奏。朗讀指導自由朗讀1、教師:結合注釋,疏通文章大意。(以開火車的形式翻譯文章)(1)第1段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說,學習不可以讓它停止。(2)第2段青,取之 [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3)第3段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我曾經整天地思索,(卻)不 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登到高處招手,胳臂并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 音并沒有加強,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 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生資質跟 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兒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美德,那么就會達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 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到達千里之遠; 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如果)刻幾下 就停下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 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2、劃分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二部分(2-3):論證學習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4):論述學習應持的態度。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思想觀點,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我們應該上節課,我們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理解本文的思想觀點,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二、再讀課文,問題探究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2、中心論點明確后,梳理文章的論證過程明確: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學習的意義;第二部分:論述了學習的作用;第三部分:論述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一)第一個分論點:學習的意義1、這里用了三個比喻來論證學習的意義,這三個比喻有什么共同點 明確:事物都發生了改變(顏色,溫度,形狀)。2、僅僅是發生了改變了嗎 明確:青于藍,寒于水,這說明事物在原來的基礎上某些性能提高了。通過比喻論證告訴我們,通過學習是可以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甚至超越自我。3、“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這里也是用比喻來論證,和前面的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目標更明確了,要改變到什么程度,提高到什么水平,這里明確地指出,木受繩后要變直,金屬的刀具靠近磨刀石要變鋒利,君子的目標是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他是通過向外廣泛地學習,向內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才達到的知明而行無過。4、這里有一個字非常重要,請大家找出。明確:“日”,他強調每天都應這樣,要堅持下去,和中心論點相呼應。小結:荀子特別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如果也可以廣泛地學習,每天也對自己檢查,省察,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也會慢慢地去“惡”近“善”,逐步靠近君子或成為君子,甚至超越君子。(二)第二個分論點:學習的作用。1、找出本段中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2、第二段也是運用比喻來論證,這幾個比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請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明確:善假于物,3、具體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善假于物的 明確:作者從四個方面說明。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的不足。4、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并說說這些句子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明確:作者連用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身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得出結論一一君子之所以可以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5、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非加長、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明確:這些強調了取得這些效果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論證了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三)第三個分論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1、第四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層 找關鍵詞來概括。明確:分為三層。第一層的關鍵詞:積累。不僅要積累知識,還要積累善行(積累福報),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備圣人的心懷。前兩段都有君子,可這段出現了圣人,他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嗎 君子是善假于物,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圣人是君子的最高境界。第二層的關鍵詞:堅持。“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第三層的關鍵詞:專心。蚯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需要專一。2、它們之間的順序可以調換嗎 明確:不可以,日積月累引出堅持不懈,想要達到更高的境界,就要有專心的品質。由淺入深,層層推理,論證非常嚴密。三、寫作特色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2、正反對比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如:“積”與“不積”、“舍”與“不舍”、“心一”與“心躁”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說理的氣勢。四、課堂小結作者圍繞“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著重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作用和學習方法及正確的學習態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五、作業布置1.完成《勸學》相關練習題目,著重注意理解性重點句子。2.預習《公輸》,熟讀課文,結合注釋,了解文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