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目標】1.通過預習和自讀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以”“如”“與”與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等)。2.感受孔子情景式點評的所體現(xiàn)的平易近人而又溫和感人的教育風格。3.了解文中孔子提倡禮樂治國的思想,探究以“仁”為核心的君子人格和政治理想的構成。【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孔子情景式點評的所體現(xiàn)的平易近人而又溫和感人的教育風格。教學難點:了解文中孔子提倡禮樂治國的思想,探究以“仁”為核心的君子人格和政治理想的構成。【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本課寫作背景的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 通過預習和自讀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以”“如”“與”與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等)。2. 欣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把握文中所展現(xiàn)的鮮明的人物個性。【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詩句導入我們應該都學過《論語》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軍隊可以被奪取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向。由此可見,志向的確立和堅守十分重要,一個人不能沒有志向。你們確立自己的志向了嗎?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學生坐在一起,聽他們談論自己的志向。讓我們也去聽一聽,看看他們的志向是什么?教師板書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二、自主學習,知識備查(一)題目解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人名)侍坐:(含義) 在尊長近旁陪坐。(二)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三)孔子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仁者愛人”,“忠恕”之道;強調(diào)“克已復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張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四)論語簡介“論”,編纂;“語”,語言。“論語”就是語言的編纂。語錄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書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五)人物簡介1、人物介紹——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剛直,好勇尚武。子路對自己的老師忠心耿耿,孔子非常倚重子路,他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論語·公治長》),他說“野哉,由也”(《論語·子路》),認為子路偏魯莽。子路不是很愛做學問,孔子認為子路在學問上“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提醒他:“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子路曾對孔子很無禮,孔子對他啟發(fā)誘導,設禮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勸導,請為弟子,跟隨孔子周游列國,做孔子的侍衛(wèi)。后做衛(wèi)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任內(nèi)開挖溝渠,救窮濟貧,政績突出,轄域大治。魯哀公15年,衛(wèi)國內(nèi)亂,子路臨危不懼,冒死沖進衛(wèi)國國都救援孔悝,混戰(zhàn)中被擊殺,結纓遇難,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2、人物介紹——曾皙“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種祭禮。《周禮》有記:“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這幅畫面中的人物當是曾皙和他的學生。曾點,字皙,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30多歲第一批授徒時收的弟子。與其子曾參同師孔子,曾經(jīng)自言志向,孔子頗為贊賞。子曾參參與編制了《論語》《大學》《孝經(jīng)》《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尊稱為“曾子”。曾子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為“宗圣”。2、人物介紹——冉有冉求,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人。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軍抵抗入侵齊軍,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取得勝利,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孟子》對此事有過記載:“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2、人物介紹——公西華公西赤,字子華,又稱公西華,今河南濮陽人,魯國學者、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唐玄宗尊之為“邵伯”,宋真宗加封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公西子”。公西赤有非常優(yōu)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經(jīng)向孔子問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說:“赤也,束帶立于朝,可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曾經(jīng)為孔子出使齊國。三、預習檢查,夯實基礎(一)讀一讀生字詞比( bì )及 哂( shěn ) 俟( sì )甫( fǔ ) 鏗( kēng ) 沂( yí )喟( kuì )然 莫( mù ) 舞雩(yú)(二)詞義解釋閱讀課本下面注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四、新課學習,整體感知(一)名家范讀播放名家范讀的視頻,掌握斷句和朗讀節(jié)奏。朗讀指導自由朗讀1、教師:結合注釋,疏通文章大意。學生1: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略,接著內(nèi)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并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學生2:“冉求,你怎么樣啊?”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那就等待君子(來推行了)。學生3:“公西赤,你怎么樣啊?”公西赤回答說:“不是說我能勝任,但是愿意在這方面學習。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諸侯朝見天子的事,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替國君主持贊禮的司儀官。”翻譯:“曾點,你怎么樣啊?”這時曾點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接著鏗的一聲。把瑟放下,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齻€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說:“有什么關系呢?只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學生4:曾點說:“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上,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成曾點的想法啊。”學生5: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孔子:“他們?nèi)齻€人的話怎么樣?”孔子說:“只不過自己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說:“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因此我笑他。”學生6:“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 ”“怎么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的事呢?”“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宗廟祭祀、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相呢?” 2、劃分文章結構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則何以哉)先生問志。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弟子言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孰能為之大)先生評志 五、課堂小結本文記述了孔子啟發(fā)弟子們暢談自己的理想,并對弟子們所談理想的內(nèi)容和態(tài)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評價。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 感受孔子情景式點評的所體現(xiàn)的平易近人而又溫和感人的教育風格。2.了解文中孔子提倡禮樂治國的思想,探究以“仁”為核心的君子人格和政治理【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我們應該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以”“如”“與”與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等)。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把握文中所展現(xiàn)的鮮明的人物個性,體會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二、再讀課文,分析人物(一)分析內(nèi)容,品味志向1、小組配合分工,填入下表2、閱讀以下材料,試分析孔子為何“與點”?曾皙志向:生活在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理想世界。孔子志向:其一生的追求是讓天下的老人們可以安頓身心;讓朋友們可以彼此信任;讓孩子們有榜樣去緬懷,進而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希望建立一個統(tǒng)治者,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百姓,各得其所、人盡其力的“大同世界”!志向不謀而合,故“與點”也(二)由志識人1、詠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幾個人物不同的性格。學生1: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nèi)憂外患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學生2: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學生3: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學生4:曾皙: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說與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講從政,即治理國家;也不講出使會盟,而是刻畫一個場面,描寫一個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富有詩意的情景描寫中,曲折地表達出曾皙的理想;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逍遙自在,將政治和道德的兩種理想熔為一爐,而出之以春風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為道德上的修養(yǎng)追求,使讀者大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索余地。)2.表格小結人物 述 志 性 格 描寫方法 啟 示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千乘之國” ——從政 有抱負,坦誠,但性格比較魯莽、輕率、自負 神態(tài)、語言描寫 讓學生暢所欲言。如,現(xiàn)代社會恐怕更需要子路對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創(chuàng)敢拼的勇氣。但是謙虛仍然是美德。冉 有 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從政 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敦厚、謙虛 語言描寫公西華 愿為小相 “宗廟之事,如會同”——從政 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忍讓、虛心 語言描寫曾 晳 莫春者……詠而歸。 異乎三子者之撰 淡泊于功名、從容不迫、豁達、灑脫、自得 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三)孔子評志1、再次詠讀課文,體會孔子對弟子的評論。對子路:對冉有:沒有正面加以評論,但可以看出是滿意的。對公西華:認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對曾 皙:贊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會上人人懂禮愛樂,天下太平,社會大同。追問: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觀點 因為他的理想是禮治的最高境界,與孔子期望的“風清浴美,老安少懷,人民安樂”的太平景象相符。說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贊。因為孔子懷才不遇,所以要嘆, 這世外桃源般的悠閑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實現(xiàn)不了的,所以要嘆,而這生活畢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贊。孔子自己懷才不遇,他的弟子這么大年紀了那么有才能還在讀書,也是不得志,所以嘆,而他的學生所擁有的才學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贊。2、表格小結人物對象 孔子態(tài)度 孔 子 評 志子路 哂之 “其言不讓” 贊成他的治國志向,但認為他不夠謙虛。冉有 嘆之 “求則非邦也與?” 沒有正面加以評論,但可以看出是滿意的。公西華 惜之 “赤則非邦也與?”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贊成他的治國志向,肯定他的謙虛態(tài)度,但認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曾晳 與之 “吾與點也!” 與孔子的觀點相同,得到孔子的贊揚。3、體會孔子形象(1)孔子為什么不直接問“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而是先從自己談起?學生看第一段,請個別學生朗讀。明確:先從自己談起,把自己擺在了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下面的提問作出鋪墊。體現(xiàn)了孔子態(tài)度謙和、親切,循循善誘的教風。(2)還有其他地方表現(xiàn)出孔子這一教風嗎?明確:“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勵曾點說出自己的想法。(3)人物小結:總結歸納孔子形象: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 是一個既有抱負又充滿苦悶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孔子本來是問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樣施展自己的抱負,曾晳卻講了一通投身自然懷抱的恬然樂趣。孔子“喟然”贊許。這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導方面是積極用世的,他周游列國,希望按其“仁”的觀點對當時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卻四處碰壁。三、課堂小結《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的先師和一群求知的學生,留下一場著名的對話,其教育場景讓人回味。文章通過老師和四個學生的對話,以言志為線索,不蔓不枝,再現(xiàn)了學生的志趣、性格和教養(yǎng),也表達了老師的思想、情感和態(tài)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禮讓、公西華的謙虛,曾皙的灑脫、孔子的善誘,通過師生暢言,其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文章運用生活畫面來表現(xiàn)社會理想和政治抱負,把深刻的哲理蘊含于詩情畫意之中,很有些言雖盡而意無窮的韻味。四、作業(yè)布置1.完成《侍坐》相關練習題目,著重注意理解性默寫句子。2.預習《寡人之于國也》,熟讀課文,結合注釋,了解文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