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7課百家爭鳴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孔子見老子畫像石拓片(局部)這是山東嘉祥的孔子見老子畫像石拓片,展現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訪老子的情形??鬃雍屠献邮侵乃枷爰?,他們有哪些思想主張?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這個時期,我國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現了什么新的氣象?一、老子和《道德經》1.簡介老子簡介 姓名時間籍貫經歷地位著作閱讀教材P39,完成有關老子的基本信息。春秋后期楚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做過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生卒年不詳)一、老子和《道德經》2.主要思想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根據材料,概括老子思想的核心。釋文:人們依據于大地而生活勞作;大地依據于上天而寒暑交替;自然氣候,天象變化遵從宇宙間的“大道”運行;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釋文: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①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孕育萬物的總根源,也是萬事萬物運行的總規律,人們要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來行事。一、老子和《道德經》2.主要思想材料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道德經》材料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德經》根據材料,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張。②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一、老子和《道德經》2.主要思想材料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材料三: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道德經》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經》③在處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張以退為進,以柔克剛。④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無為而治”是“順應自然”在治國上的應用,“無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凡事順其自然,且不加以不必要的干預。一、老子和《道德經》“子”是一種尊稱。春秋前期,一般稱卿大夫為“子”。春秋后期,由于學者著書立說和講學之風興起,人們也用“子”來尊稱著名的學者和老師。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P39相關史事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簡介孔子簡介 姓名時間籍貫地位著作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下層沒落貴族學習禮樂做過小吏,后收徒辦學曾在魯國從政,不久周游列國回到家鄉,從事教育,整理編訂文化典籍閱讀教材,梳理孔子的生平。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孔子為什么要周游列國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宣傳自己的道德理念。2.孔子的思想在當時受否被統治者重視 為什么?不被重視原因:孔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舊貴族利益,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而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走向瓦解,西周的禮樂制度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二、孔子和儒家學說2.思想核心根據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核心。材料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br/>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r/>子貢問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r/>---《論語》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人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二、孔子和儒家學說3.政治主張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其之。”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什么積極意義?P40材料研讀釋文:孔子說:“用道德來治理國事,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孔子說:“用政令來誘導,用刑法來整頓,人民只是暫時免于犯罪,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引導,用禮儀來規范,人民不僅有羞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于正道?!?br/>②反對苛政,提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認為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會才會穩定。①政治上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重建社會統治秩序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即反對苛政,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同時以道德教化天下。這體現孔子的重民思想,有利于統治者減輕壓迫,改善民生,緩和社會矛盾,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孔子杏壇講學圖》根據材料,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張。意義:①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教育公平性;②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二、孔子和儒家學說4.教育主張孔子部分弟子家庭、天資情況貴族子弟:孟懿子、司馬牛出身貧寒:顏回、閔子騫、子路家境富裕:子貢、冉有天資聰穎:顏回、子游、子夏相對愚鈍:曾參、子路①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二、孔子和儒家學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P43課后活動說說下列孔子言論分別體現了什么學習理念?對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指導意義?誠實求學虛心請教學思結合溫故知新虛心請教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有兩個人膽量,所以我抑制他)在學習態度上孔子強調,要誠實求學、虛心請教,向能者學習,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在學習方法上,要把經常復習舊知和探求新知相結合,要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思考相結合。這些對我們今天的學習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學原則:因材施教②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 ,總結教育規律,提出了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學原則和方法。4.教育主張二、孔子和儒家學說孔子晚年時十分喜歡研讀《易》。當時書籍主要寫在簡牘上,再用繩子將這些竹簡按順序編連起來。為了深入學習這部書,孔子把《易》翻閱了許多遍,甚至編連簡牘的繩子都被磨斷了好幾次,不斷換上新的再讀??鬃舆€謙遜地說:“如果給我增加幾年壽命,到50歲時去學習《易》,便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這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來歷。5.文化貢獻P40相關史事說明孔子的學習精神①精心整理古籍,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詩》《書》《禮》《易》《春秋》②孔子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二、孔子和儒家學說6.影響孔子在政治上雖不得意,但在學術上則有更偉大之成就,更深遠之影響。中國此后之全部學術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創始之儒家思想為主要骨干。——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①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孔子學院全球分布圖②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孔廟孔府孔林三、百家爭鳴1.背景材料一: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之馳說,取合諸侯。 ——《漢書·藝文志》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背景。①政治:王室衰微,諸侯崛起,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②經濟:鐵制農具和牛耕進一步推廣,生產力提高。(根本原因)③思想:私學興起,為學術繁榮提供了陣地,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四、百家爭鳴閱讀教材p41-42,填寫下列表格。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作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實行禮治,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①實行“仁政”;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③擁護正義之戰,強調“仁者無敵”。兼愛、非攻、尚賢、節儉①強調要順應自然和民心;②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①以法治國;②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孟子》《荀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孟子荀子莊子墨子韓非三、百家爭鳴三、百家爭鳴孟子在與人探討什么是“大丈夫”時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看來,不會被富貴擾亂心智,不會因貧賤改變操守,不會被威武屈服意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這種精神對后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影響。P41學史崇德P42相關史事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年)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墨子》一書中包合許多科學理論。其中,《經上》《經下》等篇目被合稱為《墨經》,論述了數學、力學、光學、幾何學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了杠桿、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赌印窌械摹冻鞘仄吩敿毥榻B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釋義: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權勢威脅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三、百家爭鳴墨家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思考: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二者相同嗎?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仁愛是有等級的愛。推己及人,由親及疏,是一種有秩序的關愛;兼愛是消除親疏、貴賤的分別,同等地去愛所有人。結合時代背景,哪一學派的思想最符合時代要求?說明理由。三、百家爭鳴戰國時期,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法家思想適應地主階級建立和鞏固政權,發動兼并戰爭,社會大變革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國家的歷史趨勢。學派 時期 概況兵家 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孫武,他的《孫子兵法》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戰爭持續不斷,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豐碩,如吳起、孫臏等都撰有兵法著作。“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三、百家爭鳴春秋孫武戰國吳起戰國孫臏主張慎戰,強調“事備而后動”指揮戰爭的人必須知“道”,即要懂得戰爭的規律;百家爭鳴雖原則上是各家發表自己的看法,批評別人的意見,但也包含了對其他學派某些思想的吸收……百家爭鳴的爭鳴是有保留的克服,爭鳴中有吸收,吸收是為了更好地爭鳴。百家爭鳴本身也說明,爭鳴各家在學術上都有片面性,只有相互吸取,才能互補并趨于完善。——孫景壇《百家爭鳴新論》1.諸子“百家”真的有一百家嗎?不是。百家:虛指,形容學派多2.諸子百家的主要活動是什么?發表自己的看法,批評別人的意見,但也包含了對其他學派某些思想的吸收。3.諸子百家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三、百家爭鳴三、百家爭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百家爭鳴的意義。材料一:(戰國)學術異常發達……中國數千年來,凡哲學、文學、各種科學以及美術技藝等,除去自外國輸入者外,大抵皆發端于此時。——摘編自王桐齡《中國史》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以后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其發展方向。……在認識學術文化發展規律方面,先秦百家爭鳴也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①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②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墨子·尚賢上》這段話表達了墨子“尚賢”的主張。他認為任命賢能的人是管理國家的根本,國家的興亡成敗關鍵在于用人。從春秋到戰國,社會變動劇烈,原有的社會秩序逐漸解體,為了富國強兵,統治者不得不改變傳統選官用人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墨子提出“尚賢”,試圖打破貴族壟斷官職的狀況。墨子的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主張 結合墨子生活的時代,說說他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主張。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哪些學派主張?儒家:仁義禮智信、民為邦本墨家:兼愛道家:順應自然法家:以法治國稷(jì)下學宮戰國時期,齊國為招攬人才,在都城臨淄稷門附近設置講學的專門場所,被稱 為“稷下學宮”。聚集在這里的學者,來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興盛時有成百上千人。他們在此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爭鳴的局面。 據說荀子曾在這里游學,成為當時頗有威望的學術領袖。稷下學宮對促進戰國時期的學術繁榮起了重要作用。P43知識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