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己之歌(節選)》導學案學習目標:1. 了解惠特曼、《草葉集》以及《自己之歌》(節選)的創作背景。2. 分析這首詩在意象選擇上與一般詩歌的不同,梳理詩歌結構,領悟詩歌主旨。3. 領悟詩歌中“我”的豐富含義,分析詩歌圍繞“我”構思并使“我”得到凸顯的方法。課前預習作者簡介惠特曼(1819 — 1892),美國19 世紀杰出的詩人。出身于農民家庭,當過木工、排字工、教師、報紙編輯、職員等。他的詩體現了美國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的重大史實。他站在進步的、正義的立場上,熱情呼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贊美勞動和勞動者,強烈譴責反動的農奴制度,猛力抨擊封建宗教的禁欲主義,熱切向往光明和未來,憧憬著一個“世界樂園”的出現。他創造了詩歌的自由體,其作品對歐美詩歌的發展影響極大,有“美國‘詩歌之父’”之稱。著有詩集《草葉集》,詩歌《給一個遭到挫敗的歐洲革命者》《我聽見美洲在歌唱》《一路擺過布魯克林渡口》《闊斧之歌》《大路之歌》等。寫作背景美國取得政治上的獨立之后,經濟上迅速發展,年輕的國家給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學上,當時的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于是,美國文學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潮流中,出現了大批優秀的作家和詩人,這一時期的美國文學主要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萏芈摹恫萑~集》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體現了上升時期的美國精神,而《自己之歌》則是《草葉集》中的名篇。(三)題目解說“自己之歌”即寫給自己的歌,題目簡明扼要,點明主旨:頌揚自我意識的覺醒,重視個體的價值?!蹲约褐琛饭?2節,這里選的是第31節。學習任務一:整體感知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我”對世間萬物平等以待——贊美萬物第二部分:(第2節),“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認識自我第三部分:(第3節),“我”不受拘束且無所不能——頌揚自我學習任務二:文本分析1、梳理第一節中的意象,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分析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意象:草葉、螞蟻、沙、鷦鷯、雨蛙、黑莓、母牛、小鼠。共同特點:渺小平凡而又偉大的生物,象征著生命的力量。情感:詩人認為自然是人類的母親,文明要想保持長久生命力,必須與自然保持平衡,表達了詩人尊重自然、贊美自然的思想情感。2、《自己之歌》(節選)中,詩人選取的意象有什么特點?選取的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一是比較獨特,如鷦鷯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巖、爬蟲、大的怪物、鷹雕、峻蛇等。這些陌生而獨特的意象,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賦予了詩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圍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這些意象構成了詩歌開闊的意境,體現了詩人宏大的氣魄。3、請閱讀《草葉集》中的其他詩篇,然后結合本詩,談談對詩中“我”這一形象的理解。詩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詩人自己,實際上是詩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現一個大“我”,即改造大自然、開拓新大陸、建設新大陸的美國廣大的勞動群眾。詩中的“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具體的“我",二是象征群體的“我”,“我”是一個綜合形象。詩人置身于勞動者之中,詩中的“我”也是美國式新人的形象。4、郭沫若曾盛贊惠特曼是一位猶如“太平洋一樣”廣闊的詩人。惠特曼的詩歌意境開闊,氣魄宏大,有一種質樸而明朗的力量,本課選的這一節《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現了這一特點。詩中列舉的許多自然事物,在傳統的詩歌中很少出現,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賦予這些事物以詩意的?《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長詩,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這首詩以濃烈的抒情氣氛沖淡哲理的枯燥。節選部分采用詩人典型的“列舉法”,使詩歌隨著恣肆的想象形成詩人自己的旋律?;萏芈鼘ψ匀蝗f物情有獨鐘。他認為,自然蘊含了自我追求的人類價值。自然界無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創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奮。一片草葉,一樣具有那種茂盛、強壯、渴盼擴張、也能夠擴張的生命精神和靈魂升騰。因此,他盡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這源源不斷為人的靈魂輸送生命靈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5、中心思想在詩中,作者通過一些神奇的意象,抒發了對個體價值的贊美,表達了對自由、開放、獨立的個性的追求。6、寫作特點(1)想象奇特。詩中,作者通過奇特的想象,選取了鷦鷯的卵、雨娃、黑莓、片麻石、火成巖、爬蟲、大的怪物、鷹雕、蝮蛇等奇異的意象,構成了開闊而奇異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驚嘆不已。(2)形式奇特?!蹲约褐琛吩谠姼栊问缴洗竽憚撔?,“不跨行”就是其在形式上的顯著特點之一,如“我手掌上一個極小的關節可以使所有的機器都顯得渺小可憐”一句,詩句很長,卻不跨行,而這種不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詩歌格律,形成了自由奔放、汪洋態肆、舒卷自如的節奏,使詩歌具有獨特的美感。(3)思想奇特。在詩中,作者竭力歌頌平凡的生命,贊頌平凡而獨特的“自我”。在作者眼中,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偉大的,萬物同一,民胞物與,生命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生命都值得贊頌!每個平凡的生命都涌動著強大的生命力,可上天,可入地,自由獨立,不受拘束。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無疑是領當時風氣之先的。《樹和天空》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特朗斯特羅姆的文學成就及創作背景。2.通過閱讀,體會詩歌的寫作特色,提升詩歌的鑒賞能力。3.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的多元主題。課前預習:(一)作者簡介特朗斯特羅姆(1931-2015),瑞典詩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被譽為“20世紀最后一位詩歌巨匠”。他1954年發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壇。他于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他以凝煉、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靜的文字里,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他總能用詩歌感動生活,撫慰浮躁中渴望寧靜的內心。(二)寫作背景《樹和天空》主要探討自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死亡、歷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見的主題。特朗斯特羅姆善于運用意象、隱喻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其詩新穎、敏銳。世界時刻在變,時間永遠在流逝,或許只有空間,才多少體現著存在的永恒。所以“樹”與“天空”的關系,也就寓示著存在(人與自然)與無限、永恒的關系?!拔覀儭?在這里代表人類、自然等客觀存在)相互關愛與扶持著,既在“天空”下積極地接受它的所有賜予和挑戰,又對天空懷抱著最虔誠的愛與敬畏。因為“天空”是“我們”共同的家。解題“樹和天空”言簡意賅,點明了詩歌的寫作對象。同時,“天空”為“樹”提供了背景,意象鮮明,給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間。學習任務一:初讀賞美自由伴樂誦讀, 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感受!凝煉、簡潔默讀詩歌,概括兩個詩節的寫作內容。第1詩節:寫樹在雨中獲得生機。第2詩節:寫樹在等待成長的時機。學習任務二:品詩析美1、《樹和天空》寫了樹的哪些動作?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歌中“樹”這一意象?匆匆走過,汲取生命,停下腳步,挺拔地靜閃,等待雪花。行動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了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雨中,樹在“走動”“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樹“停下腳步”“靜閃”“等待”。“樹”在傾灑的雨中汲取生命,積極向上、蓬勃生長。在詩中,樹與人互換角色,樹讓我們看清自身的位置和生命的走向。2、詩中的“灰色傾灑的雨”“果園里的黑鸝”分別對應著什么?①“灰色傾灑的雨”可以對應著自然界中或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突如其來的事件或者變故。“雨停歇”則指事件或變故過去后,“樹”停下腳步,在晴朗的夜晚閃現,坦然面對,靜享生命。②“果園里的黑鸝”是一個勇敢接受自然挑戰與生命挑戰的戰士,它積極、樂觀,懂得享受自然與生命的的每一種賜予。3、“雪花”這個意象有什么豐富的內涵 ①“雪花”是冬天的象征,預示著寒冷;②“雪花”是萬物對宇宙規律一次充滿自信的認可與迎接,是人類對生命暫歇的期許;③“雪花”象征著一個潔白、澄凈的純美境界,一種超越了世俗功利,擺脫了欲望和俗物的牽絆,萬物相互融合、和諧共存的化境。想一想:“雪花在空中綻開”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①“雪花在空中綻開”意境優美,它可以指美好未來、美好瞬間、愿望實現的時候等。“樹”因為經歷了很多,它靜靜地、欣然接受美好時刻的到來。②樹在冬日會凋零、枯落,所以“雪在空中綻開”又有生命終結的意味?!皹洹币驗榻洑v了很多,已經沒有了顧慮?!爱斞┗ㄔ诳罩芯`開,它在等待那瞬息”,樹體現出的精神是對生命本質的尊重,對生命過程的徹底省悟。4、如何理解“和我們一樣”的意思?這首詩中的“我們”,有怎樣的象征義 “和我們一樣”意為永遠忙忙碌碌的人們也應該有一個停下腳步、靜觀夜空的瞬間,期待那雪花的綻開。在詩中,“樹”走動其實是人在樹林里走動,“我們”與樹已經互換角色?!拔覀儭奔仁恰皹洹钡呐杂^者和見證者,也是自然中的存在者與生命過程的參與者。“我們”在這里代表人類與自然等存在,“我們”相互關愛與扶持著。學習任務三:合作探究1、小組內互讀詩歌,探究詩人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樹和大自然,有什么好處?①詩人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樹和大自然,角度新穎,使詩人與樹的視角發生轉移,樹的走動其實是詩人在樹林中走動。②詩人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樹和大自然,將時間、空間、生命、成長、自然規律等諸多因素容納進去,把詩人瞬間的感受表達了出來,給人以靈動新奇的感受,拓展了詩歌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審美張力,更有利于表達人生、人類的思考。2、你如何理解這首詩的前后兩節之間的關系?①前后兩節闡釋是生命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前一階段充溢著生命的搏擊與律動,啟示著積極向上的活力。后一階段是指行動后的安寧、靜謐。因為爭取而匆匆走過的軀體,才能有夜空下神圣而靜穆的“挺拔”閃現。②二者之間有層次與境界上的相承與遞進關系。3、主旨思想觀點一:這首詩歌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大自然和人一樣,也有情感,也有生命,也會等待美好的未來,人們應該敬畏自然,合乎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觀點二:這首詩歌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只有充實的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生,才能平靜地、欣然接受美好時刻的到來,靜享生命;也才能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對生命過程徹底省悟。觀點三:這首詩歌體現了宇宙間事物的和諧共處。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能和諧共處的。樹在灰色的雨中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鸝在果園里歡快的生活。雨天與晴天,春夏與秋冬,各種事物和諧相處,也都在靜待美好的瞬間。4、藝術特色①想象豐富而奇特。詩人表達的是對自然、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但詩人卻選取了“樹”這一意象,充分發揮想象,采用擬人的手法,將樹與人互換身份,賦予“樹”以人的動作和感情,想象奇特。②意境優美而朦朧。“樹”“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物,但經詩人的描寫,一下子就具有極為優美的畫面感,讀者眼前似乎出現了一棵“在而中走動”的樹,似乎出現了“在空中較開”的雪花。詩歌的語言是通俗易懂的,但詩人善于通過隱喻和象征來表達深刻的含意,言淺而旨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