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第26講走向整體的世界(共6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第26講走向整體的世界(共65張PPT)

資源簡介

(共65張PPT)
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通史復習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
第25講 全球航路的開辟
第26講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演變
476
西羅馬帝國滅亡
1500前后
新航路開辟
1900前后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資本主義社會
世界現代史: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分期不同觀點:
近代化史觀:14C、15C資本主義萌芽~20世紀初資本主義體系形成
全球史觀:15C地理大發現~19C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革命史觀: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
【考情掃描】
課程標準 命題點 考題取樣 核心素養解讀
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 新航路 開辟 2024甘肅卷T13葡、西殖民擴張 2024湖北卷T19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 2024新課標卷T3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2023湖南卷T14早期殖民擴張 2023江蘇卷T13早期殖民擴張 2023河北卷T13大西洋貿易,早期殖民擴張 2023海南卷T11新航路開辟,物種交流 2023廣東卷T13新航路開辟 2022廣東T12荷蘭海外貿易 2022山東T11世界物種的交流 2022海南T12殖民體系的形成與演變 2022湖北T13西歐海外殖民擴張及其影響 1.運用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
2.立足時空觀念,梳理新航路開辟的航線,認識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文明區域的變化。
3.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從全球史觀的角度審視新航路的開辟,理解新航路開辟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意義。
命題分析預測 1.分析:本講內容是高考高頻考點,其中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影響是考查重點。
2.預測:高考可能會重點考查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政治、經濟、文明交流的影響,以及早期殖民擴張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等。
政治 歐洲社會逐步轉型;天主教會的統治受到沖擊;早期王權日益加強,民族國家出現;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出現
經濟 資本主義發展工場手工業時期,商業資本占主導,商業資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新航路開辟使世界市場雛形初現,早期殖民擴張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
思想 天主教會神學統治動搖,人文主義思想發展,反封建的思想解放潮流涌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人文主義發展;近代科學興起;重商主義經濟思想盛行;蘊含人文精神的文學藝術逐漸興起;
國際 關系 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體;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歐洲成為世界貿易的主導力量。
【階段特征】
選必二
綱要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
第8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
教材融合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選必三
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轉移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標題有變化)
Part 01
全球航路的開辟
單元思維導圖
本課目標導航
課標要求:
1. 通過史料了解析新航路的開辟并非偶然,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體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通過示意圖等掌握新航路開辟和其他航路的開辟,全面認識這一時期中西方航海的不同,增強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動因,認識地理大發現的必然性。
【時空觀念】認識全球航路的開辟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運用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歷史解釋】認識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時間、航海家、支持國以及取得的成就。
【家國情懷】感受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認識向海洋進軍對于建設海洋強國的意義。
例題:(2013·安徽文綜·20)“圖說歷史”是解讀歷史的一種方式。圖5地圖中白色區域的不斷擴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傳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羅馬帝國的擴張 D.“日不落帝國”形成
【解析】 A項不符合史實。如西亞、北非、印度等地均不是天主教的基地。1800年的天主教不可能擴展到如此廣闊的地區。B項,公元1年的地圖實際上主要是羅馬帝國與亞歷山大帝國的疆域之和,這是當時西方人所涉足的地區。1500-1600年隨著新航路開辟,進一步推向內地,故B項正確。C項不符合史實。羅馬帝國395年分裂,西羅馬帝國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1453年滅亡。這幾個時間點圖中均無反映,且1500年后不存在羅馬帝國。D項不符合史實。“日不落帝國”在公元1年還未建國,且“日不落帝國”也不可能包含歐洲大陸其他國家。
B
高考真題體驗
新航路: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航海家開辟的由歐洲通往亞洲和美洲等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這一時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 。
【名詞辨析】舊航路與新航路
舊航路路線圖
新航路路線圖
舊航路:由中國或者印度出發,經過中亞和西亞,由海路或陸路轉往歐洲的轉口貿易路線。
①經過地中海
②中轉貿易
③溝通歐亞
①繞過地中海
②直接聯系
新航路開辟后傳統商路仍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一)動因
材料一 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加,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歐洲的國王貴族和商人發瘋似的到處追求黃金和白銀,貨幣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貨幣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形成一股貴金屬熱。
——王斯德《世界通史》
1、經濟根源: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根本原因)。
材料一 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日本據有黃金,金多無量……秦海(中國南海)中“共有7459座海島……其中一切富源,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 ——《馬可·波羅行紀》
(一)動因
2、社會根源: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馬可·波羅行記》助推歐洲人掀起“尋金熱”。
【針對訓練】西歐15世紀出現“尋金熱”的主要經濟根源是
A、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上升
B、封建主奢侈腐化浪費大量財富
C、商品經濟的發展造成金銀短缺
D、金銀大量外流造成貨幣枯竭
C
(一)動因
3、直接原因:
材料: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先后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控制商路,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比原價高8-10倍),因此西歐各國迫切需要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奧斯曼帝國控制傳統商路,引發商業危機
記住并理解“商業危機”這個重要名詞!
(一)動因
材料一 14-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人文主義提倡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提倡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徐藍《世界近代現代史》
材料二 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使各種各樣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東方來的達·伽馬還是到西方去的哥倫布,都是把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糅合一起,無法區分。傳播基督教成了探險家們強大的精神來源之一。
——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4、思想根源:
5、精神動力: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文藝復興推崇的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
西歐人熱衷傳播基督教
(二)條件
1、主觀條件:
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國家都在15世紀末……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化過程……紛紛轉向海上尋求出路,尋求新的發財之道。這兩國的專制政府為了開拓更寬闊的疆土,為了獲取財富增加財政收入來源,也支持海上探險,并且特別熱心。(聯系第3課王權的強化)
羅盤針
星盤
“地圓說”
多桅帆船
2、客觀條件: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海上探險活動
材料二
地理知識的豐富,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1、動因(必要性):
1、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根本原因);
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記》助推歐洲人掀起“尋金熱”;
3、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控制傳統商路,引發商業危機;
4、思想根源:文藝復興推崇的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
5、精神動力:西歐人熱衷傳播基督教。
2、條件(可能性):
1、主觀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海上冒險活動;
2、客觀條件:地理知識的豐富,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小結)
例題:(2023·海南·11) 原產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誤稱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為貴,在中美洲部分地區一度被當作貨幣使用。16世紀后傳播到歐洲。隨著可可樹被廣泛引種,以及可可豆加工技術和食用方法的不斷改進,19世紀后半葉,巧克力成為大眾化商品。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開辟促進物種交流 B.歐洲的商業格局發生變化
C.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驅動 D.世界殖民體系的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6世紀后傳播到歐洲。隨著可可樹被廣泛引種,以及可可豆加工技術和食用方法的不斷改進,19世紀后半葉,巧克力成為大眾化商品。”可知,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可可樹被廣泛引種,而后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漸成為大眾化商品,綜上可知,這一變化是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驅動下的結果,C項正確;新航路開辟促進物種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歐洲商業格局發生變化,與材料信息中引起的變化關系不大,排除B項;D項世界殖民體系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例題:【2022·湖南省第二次聯測】敘利亞和埃及是東西方傳統商路的必經之地,奧斯曼人征服這兩個地區是在1516-1517年。此時,通往非洲好望角、印度、美洲的新航路已經開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正準備出發。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
A.東西方的傳統商路已危機四伏 B.歐洲商業面臨嚴重困難
C.奧斯曼帝國阻斷商路缺乏依據 D.傳統貿易規則亟需調整
【答案】C
【解析】根據“敘利亞和埃及是東西方傳統商路的必經之地,奧斯曼人征服這兩個地區是在1516-1517年。此時,通往非洲好望角、印度、美洲的新航路已經開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正準備出發。””可得出新航路的開辟是在傳統商路被阻之前就有了,說明奧斯曼帝國阻斷商路缺乏依,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不是危機與困難,排除AB項;材料論證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而不是傳統規則的調整,排除D項。故選C項。
歐洲和亞洲之間很早就存在貿易往來,貿易性質只是部分商品和局部地區的互通有無,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15世紀以前,西歐各國主要通過傳統的地中海商路到東方去。15世紀;土耳其的擴張阻斷了這條商路。西歐各國為了獲得東方的商品和黃金,迫切希望開辟新航路。
——人民版教材正文
歐洲長期從亞洲進口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奧斯曼帝國在建立和不斷擴張的過程中,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也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也成為激勵他們出海遠航的一個動因。
——綱要上教材正文
阻斷
威脅
還是
歷史觀點隨著研究不斷更新,要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歷史觀點和教材
當奧斯曼帝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時葡萄牙已經有幾十年的探險歷史了;1516—1517年奧斯曼帝國先后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時距離葡萄牙占領休達城(1415年)已經一個世紀了。也就是說 奧斯曼帝國控制東地中海時葡萄牙人已經勝利到達印度卡利庫特了。
實際上意大利人控制了東地中海貿易,而阿拉伯人把持波斯灣領域,傳統商路并未徹底中斷,而只是被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壟斷,他們建立起中世紀以來的貿易秩序和貿易規則,這種特殊的貿易秩序很難打破,商路運輸有嚴格規則秩序并且很難被打破,真正讓葡萄牙和西班牙望而卻步的就是這個,因此要獲得財富就得另辟蹊徑。
史料實證:傳統商路是否被“阻斷”?
觀點:葡萄牙開辟新航路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并未崛起壯大
觀點:葡萄牙和西班牙無法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制定的貿易規則
傳統商路并未被“阻斷”
西歐出于利益和意識形態而做的惡意宣傳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時候,基督教歐洲正在開展海外殖民擴張活動,這座城市失手以后使得歐洲人一下子感覺到自己處于屈辱的危險的防守地位。
歷史觀點隨著研究不斷更新,要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歷史觀點和教材
商品經濟發展
城市大量興起
莊園制度逐漸解體
手工工場
租地農場
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對財富和市場需求更迫切
有學者認為:地理大發現是資本主義和封建的兩種動力共同擴張的結果,是雙重擴張。換言之,沒有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人們的擴張要求,就沒有地理大發現;但若沒有國王和政府的領導、支持及貴族的參與,同樣也不會有地理大發現。
怎么理解“雙重擴張”?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西、葡封建王室支持
地理位置優越、航海技術與經驗
王室奢侈需求、傳播天主教
中央集權、民族國家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1)兩國都是歐洲大西洋沿岸國家。
(2)兩國都重視航海事業,掌握先進的航海技術。
(3)兩國人的宗教熱情都很強烈。
(4)兩國都較早完成了統一,最早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方便利用國家力量支持探險活動。
葡萄牙、西班牙為何成為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
合作探究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亞 洲
歐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里斯本
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二、新航路的開辟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亞 洲
歐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個中心
兩個方向
兩條航線
四個人物
歐洲

西
西歐—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歐—美洲—亞洲—西歐
哥倫布、麥哲倫
迪亞士、達·伽馬
例題:(2014·天津高考)1500年,歐洲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遠征隊準備東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沖擊下離開了航道,結果漂流到南美洲東部。他登陸后宣布該地為本國領地。這位航海家應屬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高考真題
【解析】本“1500年,歐洲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遠征隊準備東去印度”,這條航線在當時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殖民擴張的方向主要在亞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擴張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項錯誤,B項正確;17世紀荷蘭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據點,不符合時間限制,故C項錯誤;17世紀初,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據點,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
B
時間
航海家
支持國家
方向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1487年
1492年
1497~ 1498年
1519~1522年
向東
向東
向西
向西
開辟的新航線
歐洲—好望角
歐洲—大西洋—美洲
歐洲—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國籍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
意大利
二、新航路的開辟
自主復習,填寫下表
例題:開辟新航路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的順序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例題:新航路開辟過程中,首先橫越大西洋的是:( )
A.麥哲倫
B.達·伽馬
C.迪亞士
D.哥倫布
D
針對訓練
高考真題
例題:(2021.浙江高考)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寫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從(西班牙)帕羅斯出發,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這次航海的任務是作為國王陛下的使節,完成國王陛下吩咐給我的任務,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們的問候。”該航海家
A.深信“地圓說” B.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 D.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解析】據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可知,哥倫布欲從西到達東方,即他深信“地圓說”,故選A項;達 伽馬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達印度,排除B項;哥倫布沒有到達東方,排除C項;哥倫布抵達美洲,沒有找到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排除D項。
A
例題:(2024·新課標·8) 16世紀上半葉,航海家在太平洋開發了連接美洲和亞洲的東風帶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從菲律賓群島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紀初,荷蘭人利用西風帶環球航行。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 )
A. 激發“地圓說”的形成 B. 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
C. 導致陸路貿易基本停滯 D. 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上半葉(世界)。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使得美洲的貴金屬能夠被運往亞洲和歐洲等地,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D項正確;“地圓說”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形成,“地圓說”是此時航海活動的背景,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項;雖然航海活動興起,但陸路貿易并沒有基本停滯,C項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
麥哲倫船隊在環球航行中歷盡艱苦,一位船員記述了他們在橫渡太平洋期間的苦難:
“我們所吃的餅干不再能稱為食物,他們只不過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餅干的蛆蟲,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拉的屎,散發著叫人無法忍受的臭氣。我們不得不喝的水同樣惡臭、令人作嘔……實際上,我們常不得不靠吃木屑過活,就連耗子這種極叫人憎惡的食物,大家都在貪婪地尋找,一個耗子能賣得半個達卡金幣。”但是,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歐洲第一批殖民者。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也是掠奪和奴役當地人民的過程。
37頁歷史縱橫
請談談你對材料的理解
提示:
材料說明了航海家們勇于冒險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堅韌品格。
通過這次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圓說”,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交流。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但在開辟新航路的同時進行殖民擴張,也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材料告訴我們:要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早期航海家的個人精神品格、歷史功績以及消極影響)
自主學習,并填寫下表,教材38頁有具體示意圖
人物 時間 國籍 航海路線
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
南半球的新世界
1497年
16世紀
17世紀初
17世紀初
1578年
1642-1643年
卡伯特父子
卡蒂埃
哈德遜
俄羅斯人
德雷克
塔斯曼
英國
法國
英國
荷蘭
俄羅斯
英國
發現紐芬蘭島
到達拉布拉多半島
北冰洋——亞洲
北太平洋——北冰洋
到達美洲南端合恩角
到達新西蘭、塔斯馬尼亞
1、基本概況
2、影響:
三、其他航路的開辟
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能力提升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比較項鄭和下西洋全球航路的開辟目的規模時間方式影響相同點政治目的為主(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聯系)經濟目的為主(海外尋金、打破商路封鎖等)很大較小1405-1433,比西方早半個多世紀1487-1522,晚于鄭和下西洋和平交往伴隨殖民侵略和野蠻掠奪增強了明朝的影響力,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聯系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高考真題鞏固訓練:(2019年江蘇卷,23,14分)新航路開辟之后,出現了物種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其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過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殺和折磨。更悲慘的是,新大陸沒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對這些疾病毫無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疾病造成他們死亡的數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個滅絕。據估計原來有1000萬到2500萬人口的新西班牙(阿茲特克帝國),到17世紀初只剩下不到200萬人,同時期印加人從約700萬減少到只有約50萬……隨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勞動力來源日趨緊張,于是殖民者又從非洲運來黑人,迫使他們在種植園里勞動。 ——王加豐《世界文化史導論》
材料二 (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這個大交換的結果——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
——【美】艾爾弗雷德 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指出歐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征服美洲的經濟動因。
(2)據材料二,概括“哥倫布大交換”的特點。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哥倫布大交換”的積極影響。
積極影響:促進了全球動植物(物種)的多樣化,豐富了人類經濟生活;密切了世界經濟的聯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1)據材料一,指出歐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征服美洲的經濟動因。
(2)據材料二,概括“哥倫布大交換”的特點。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哥倫布大交換”的積極影響。
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販賣;種植園經濟出現。
動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對黃金等財富的渴求。
特點:歐洲具有主導性;內容具有豐富性;范圍具有全球性;結果具有兩重性(積極和消極);時間具有長期性。
Part 02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概念闡釋
1、世界格局:指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的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等。
2、資本原始積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是掠奪。
3、資本積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積累的過程叫做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手段是剝削。
4、早期殖民擴張:早期殖民擴張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美的侵略擴張活動,當時的殖民國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特點是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為,它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巨額資本。
5、世界市場:是世界范圍的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的總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
目錄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三、早期殖民擴張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15世紀的世界地圖
16世紀的世界地圖
對比兩幅地圖,你發現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發現:①天使消失;②主要大洲地理方位和海岸線更加清晰;③美洲出現。
說明:16世紀世界地圖的繪制擺脫神秘色彩,繪圖更加精確;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





小麥
大麥
燕麥
橄欖
葡萄
裸麥
馬鈴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據統計,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
歐亞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據統計,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
新航路開辟后所引發的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有人稱之為“全球物種大交換”也有人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例題:(2016.10·浙江高考·18)發現美洲以來,許多誕生于動蕩之中的寶藏就在新大陸和傳統的歐洲大陸之間穿梭。美洲品種多樣的植物更是別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對緩解世界糧食供應緊張,促進人口快速增長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
A.馬鈴薯、玉米 B.小麥、甘薯
C.玉米、水稻 D.煙草、可可
【考點】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解析】馬鈴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產量比較高,能夠緩解世界糧食供應緊張,促進人口快速增長,故A項正確;兩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麥的地區,不是由印度安人培植的,故B項錯誤;水稻最早是由中國人培植的,故C項錯誤;煙草和可可不能緩解世界糧食供應緊張,促進人口快速增長,故D項錯誤。
A
例題:(2022·山東·高考真題)如圖為世界物種交流過程中兩種作物的傳播路線示意圖,兩種作物是
A.小麥、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麥、甘蔗
D.水稻、甘蔗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白色箭頭所代表的的農作物以西亞北非為中心,向其他大洲傳播,結合所學可知,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原產于北非或者西亞;黑色箭頭所代表的的農作物以東南亞和印度地區為中心,向其他地區傳播,結合所學可知,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或印度,后來傳播到南洋群島。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玉米的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進而向其他地區傳播,與圖示傳播起源地不符,排除AB項;水稻起源于中國和印度,與與圖示傳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C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遷移:
2.動植物交流:
3.疾病傳播:
出現族群混合現象,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
改變了食物的來源和結構,促進了世界人口增長;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解體;
人口、物種和疾病的全球流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閱讀教材41-42頁,指出新航路開辟后世界海路貿易變化及影響。
1.傳統印度洋貿易:
2.新興大西洋貿易:
3.新興太平洋貿易:
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
形成罪惡的“三角貿易”;
①葡萄牙主導的以澳門為中轉,絲銀(瓷器)貿易;
②西班牙主導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
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①刺激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
②促進白銀貨幣化;
三角貿易
影響:
過程:
出程
中程
歸程
歐洲到非洲(用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換取黑人)
非洲到美洲(販賣奴隸到美洲)
美洲到歐洲(從美洲運貴金屬、蔗糖、煙草到歐洲)一次航行6個月,獲利100%-300%。
非洲
美洲
歐洲
世界
喪失大量勞動力,造成發展落后;
為美洲的開發提供勞動力,同時改變美洲的族群結構;
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
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洲間的經濟、文化和人種的交流,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當堂掌握
注意:黑奴貿易開始于15世紀,徹底結束于19世紀末。
葡萄牙最早進行黑奴貿易,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貿易國家。
終結:
1807年,英美等國通過廢除奴隸貿易的法案,奴隸貿易后來被逐漸廢止。持續400年的罪惡的大西洋販賣活動宣告終結。
①黑人奴隸不斷起義,打擊了黑人奴隸制度;
②在啟蒙思想影響下,廢奴運動興起;
③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更高級階段,黑奴貿易已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商品輸出成為主要手段;
④美洲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破產;
拓展:奴隸貿易廢除原因
例題:(2018·全國Ⅱ卷高考·33)圖6可以用來說明,奴隸貿易(  )
A.是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C.導致“日不落帝國”的產生 D.因白銀開采的需要達到極盛
【解析】由材料可知16至18世紀歐洲通過向美洲販運大量的奴隸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黑奴貿易成為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故A項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與表格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新航路開辟以后,西班牙、法國、荷蘭、英國等西歐國家紛紛參與殖民爭奪,而“日不落帝國”是18世紀后期的英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隸貿易,故C項錯誤;黑奴貿易是為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而不是因為開采白銀的需要,故D項錯誤。
A
葡萄牙:以澳門為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包含哪兩個貿易圈?)
歐洲
中國
澳門
日本
印度
果阿Goa
白銀
生絲
白銀
生絲、瓷器
生絲、瓷器
中歐貿易;中日貿易
西班牙:經營的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路線?)
中國
墨西哥
菲律賓
馬尼拉Manila
生絲、絲綢、棉布、瓷器
白銀
白銀
名詞解釋: 馬尼拉大帆船
是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的250年間,航行于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貨運船只,是一種木制帆船,一般載重量在幾百噸到一二千噸左右。
西班牙橫跨太平洋貿易(主要在中國和其殖民地菲律賓、墨西哥之間)
一、經濟上:(1)物種引進: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在明清時期引進并推廣(具體4條)。 ①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和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②促進了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 ③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④人口增長加劇了人地矛盾,過度開墾破壞了自然環境。
(2)白銀流入4條:中國絲織品遠銷海外,美洲及日本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具體4條)。①明朝白銀貨幣化,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②推動了中國的稅制改革(如一條鞭法);③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④逐漸形成了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
(2)對外關系上: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我國(具體2條)。①中國開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②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東南沿海海盜式的騷擾,清朝一度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導致近代中國逐漸落伍。
(3)文化上:出現了“西學東漸”現象。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數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著作介紹到中國,開闊了中國部分開明士大夫的視野。徐光啟等人開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農政全書》中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
拓展:新航路的開辟對明清中國的影響(經濟、對外關系、文化)
貿易格局 主導國 貿易線路和主要交換物 特點 影響
印度洋貿易 西歐 歐洲商人逐漸取代阿拉伯商人占據優勢 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大西洋貿易 西、葡、英等國 從歐美貿易到形成罪惡的“三角貿易” 太平洋貿易 西班牙 ①“馬尼拉大帆船”;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葡萄牙 以澳門為中轉站 ①貿易線路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小結: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歐洲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洋
第一階段:歐洲(手工制品)——美洲貿易(貴金屬、蔗糖和煙草);
第二階段:三角貿易①出程:歐洲(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非洲(黑人);②中程:非洲(黑人)—美洲(賣為奴);③歸程:美洲(貴金屬和煙草、蔗糖、咖啡等)—歐洲
菲律賓(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墨西哥(白銀)
第一條線路:中國澳門(生絲、瓷器等)—印度—歐洲各國(白銀);
第二條線路:中國澳門(生絲)—日本(白銀)
三、早期殖民擴張
1.概念:
2.表現
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當時的殖民國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最先進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①葡萄牙:
②西班牙:
③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
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強
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亞洲地區;美洲的巴西
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區(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亞洲菲律賓。
15~16世紀
17世紀
18世紀中后期
西班牙、葡萄牙
荷蘭(“海上馬車夫”)
英國(“日不落帝國”)
拓展提升:教皇子午線
教皇子午線示意圖
1493
1494
原因
含義
實質
影響
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
1493年劃定該線以西的一切土地屬于西班牙的勢力范圍。該線以東的一切土地屬于葡萄牙的勢力范圍。1494年巴西部分地區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
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第一次瓜分全球殖民地)
①平衡了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大海洋強國一百多年的勢力范圍和殖民霸權,暫時緩和了二者之間的矛盾。②打破了原來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世界文明格局發生變化。
例題:(2024·甘肅·13)16世紀下半葉,西、葡、法三國爭相殖民美洲。1562年,西班牙國王下令繪制了當時最大的美洲地圖,要求特別標注出各國的領地分布;地圖刊印后,在西歐廣為發行。西班牙國王此舉旨在( )
A. 彰顯西班牙擁有高超繪圖水平 B. 通過大量刊行該地圖賺取利潤
C. 明確西班牙在美洲的勢力范圍 D. 向西歐普及美洲相關地理知識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根據材料可知,西班牙國王繪制較為詳細的美洲地圖,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向世界明確其勢力范圍,便于其殖民勢力的壯大,C項正確;彰顯西班牙擁有高超繪圖水平并非其最終目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地圖的刊行有利于賺取利潤,排除B項;普及相關地理知識并非西班牙國王的最終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
例題:(2023·湖南·14)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議,認為其船隊進入香料群島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領土,西班牙予以回絕,雙方各執己見。1529年,兩國依靠地圖學和航海經驗最終簽訂條約,劃出了一條縱貫太平洋的分界線,紛爭暫時得以平息。該條約的簽訂( )
A. 是歐洲均勢外交的體現 B. 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的開始
C. 確立了國家主權的原則 D. 加深了對全球整體性的認識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20年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根據題干時間“1522年”及結合所學,此時正處于新航路開辟后的早期殖民擴張時期。材料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依靠地圖學和航海經驗于1529年通過簽訂條約,明確劃出了一條縱貫太平洋的分界線,紛爭才暫時得以平息”,表明該條約的簽訂加深了對全球整體性的認識,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斗爭,不體現歐洲均勢外交,排除A項;1493年教皇子午線的出臺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排除B項;根據所學《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國家主權的原則,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例題:(2023·湖南·14) 17世紀后期,歐洲各國紛紛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并勘定地界、樹立界碑、出版地圖,向公眾傳達有關國土疆域的信息。這一現象反映( )
A. 近代地形勘測技術的進步 B. 近代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
C. 談判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手段 D. 地圖是解決爭端的主要依據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后期的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后期,歐洲列強國家的相互關系向近代國家主權意識和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轉變,各國通過勘定地界、樹立界碑、出版地圖等方式彰顯國家主權,表達其對領土的所有權和管轄權,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B項正確;材料與地形勘測技術發展無關,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家主權意識,非談判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手段,排除C項;地圖并不能直接解決爭端,排除D項。故選B項。
例題:(2018·海南高考·16)有關歐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兩岸是他們的葡萄園,愛爾蘭是他們的牧場,普魯士、波蘭是他們的谷倉,印度和阿拉伯是他們的果園。這段描述可以用來說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擴張 B.荷蘭海上貿易的發達
C.拿破侖帝國的興盛 D.英國殖民地版圖廣闊
【考點】荷蘭的殖民擴張——海上貿易發達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擴張范圍是美洲,與材料愛爾蘭、普魯士等地區無關,故A項錯誤;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的發達,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故B項正確;拿破侖帝國企圖軍事征服英國計劃失敗,因此在其興盛時期也沒有控制愛爾蘭,故C項錯誤;愛爾蘭是英國領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1948年獨立,故D項錯誤。
B
合作探究:為何西、葡殖民掠奪了大量財富,但未持續輝煌?(黃金漏斗)
材料:據統計,從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僅在非洲就掠走了27萬多公斤黃金;從1521—160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走的黃金為20萬多公斤,白銀為1800萬公斤。發了財的葡萄牙、西班牙國王和貴族從意大利、法國、荷蘭、英國的市場上采購商品,大量的貴金屬像漣漪似的擴散了。
①兩國未能將掠奪的財富轉化成資本;
②兩國是封建君主專制國家,資本主義處于萌芽狀態,發展緩慢。
還有其他原因:
西班牙的資本主義工業原本就落后于英、法、荷諸國,從美洲掠奪回來的大量黃金、白銀引起了國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進而導致工人工資偏高、產品成本過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外國的工業品占據了美洲殖民地甚至西班牙本國的市場,西班牙從海外殖民事業中攫取的巨額財富最終都流向了工業生產先進的國家,當然還有大量白銀流入中國(馬尼拉大帆船)。
例題:(2019·全國Ⅰ卷高考·33)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過獨立戰爭,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難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奪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
C.進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國生產方式
【解析】據材料“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結合所學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其落后的生產方式傳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發展滯后的歷史包袱,而北美地區被英國殖民統治,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推動了北美的快速發展,故選 D項;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項;材料”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說明殖民統治不是原因,排除B項;北美也有非洲和歐洲移民,排除C項。
D
核心理論:①金銀存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標準;
②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鼓勵出口,限制進口
特點:政府主導經濟(實質是貿易保護主義);
典型表現:①政府組建大型商業公司;②海盜式劫掠。
評價:推動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不利于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歷史概念:重商主義(16-18C,工場手工業時代)
3.影響
三、早期殖民擴張
②亞洲古老帝國受到沖擊;
(印第安人被屠殺,文明遭毀滅性打擊;非洲人成為黑奴)
商業革命
價格革命
A商品種類增多
B貿易規模擴大
C經營方式變化:出現了股份公司、證劵交易所
D貿易中心轉移: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原因:大量貴金屬源源不斷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
影響: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
③歐洲資本主義獲得發展
介紹商業危機、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①美洲非洲原有社會發展進程中斷;
例題:(2021·全國乙卷高考·32)16世紀起,英國國王將大量特許狀授予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團體,成立特許公司。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掀起創辦海外貿易特許公司的熱潮。至18世紀末,特許公司數量已達數百個。這反映出該時期
A.資本輸出成為海外擴張的主要形式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C.劃分勢力范圍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
D.殖民擴張呈現競爭格局
【解析】16世紀起到18世紀末,除了英國外,還有歐洲許多國家建立特許公司從事海外貿易,說明當時海外殖民擴張是存在多國競爭格局的,故選D項;資本輸出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才成為主要擴張形式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劃分勢力范圍的內容,排除C項。
D
例題:(2013·北京高考·14)1985年,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被發現,船上載有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該船沉沒的時間最早應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鴉片戰爭時期
【答案】C
【解析】注意題干提到的關鍵信息“荷蘭東印度公司”、“ 青花瓷”。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紀初。這時期中國處于明末清初時期。青花瓷最早出現于元朝,由此判斷該船最早沉沒的時間應是明末清初。A時期沒有青花瓷;B時期東印度公司沒成立;D時期要晚于明末清初,與題意不符。故答案選C。
例題:(2013·江蘇高考·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是新格拉納達。到1600年,從這里出口了400多萬盎司的黃金。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18世紀,其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  )
A.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B.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工業革命
C.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
D.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
【解析】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理解煉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新航路開辟后,商路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沖擊了封建生產關系;但是資金并未在西班牙轉化為資本,而是流入工業相對發達的英國等國,由此可知ABC表述錯誤,D為正確答案。
D
例題:(2024·湖北·13)1669年,國際貿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設立了多達1800盞街燈,由100名城市點燈人負責運營。該市還雇傭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邏。造訪該城的來客紛紛注意到這里少有犯罪和騷亂。同期,倫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燈籠的光輝之中。17世紀末,歐洲人第一次馴服了夜晚。據此可推斷( )
A.西歐海外活動獲利豐厚 B.科學發展拓展人類活動空間
C.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變 D.工業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歐洲)。材料中提到阿姆斯特丹設置大量街燈以及雇傭人員巡邏使得夜晚少有犯罪和騷亂,倫敦的夜晚也有類似情況,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西歐海外活動獲利的豐厚,為此奠定基礎,A項正確;材料中街燈的燃料主要是蠟燭,從這角度來說,科學對街燈影響不大,且材料不能體現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體現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變,排除C項;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后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南阳市| 河池市| 永春县| 佛教| 诸城市| 宝坻区| 连城县| 临清市| 喀喇沁旗| 舒城县| 胶南市| 乌兰浩特市| 安康市| 贵州省| 安丘市| 安塞县| 南溪县| 泽州县| 博爱县| 梧州市| 定西市| 台东县| 伊宁市| 台南县| 太白县| 高陵县| 精河县| 墨竹工卡县| 晋中市| 津市市| 牡丹江市| 开江县| 常熟市| 岚皋县| 广州市| 奎屯市| 基隆市| 万全县| 新昌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