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荷花淀》(B班定稿)【學習目標】1、了解作家孫犁及以其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寫作風格。2、領略小說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體會小說詩化的特點。3、學習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奮起抗日的愛國熱情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導學過程】自主學習走近作者(知人)孫犁(1913——2002)現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孫犁”是于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七七事變”前夕,曾在白洋淀當過小學教師。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并堅持寫作。他的小說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詩體小說”。(二)背景資料(論世)白洋淀地區屬于冀中抗日根據地。蘆溝橋事件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在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位于河北省中部。四周堤防環繞,淀中河道縱橫交錯,淀上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爭相斗艷的荷花,以及蜿蜒蛇形的千里堤。但是在抗日戰爭階段,這美麗的水鄉也沒有逃過日寇鐵蹄的踐踏。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利用縱橫交錯的河道,同日寇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特別是那些青年婦女識大體、顧大局,樂觀向上、無私奉獻,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本文反映地就是那段歷史時期發生的故事。(三)知識鏈接——“荷花淀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于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淀》。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我們稱這種小說為“詩化小說”或“散文化小說”。【合作探究】請結合文本內容,填出下面導圖中的空缺部分2. 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是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精妙之處。3.文章開頭三段描寫了哪些景物?由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4. 本文是一篇詩化(散文化)小說,請你結合文本談談本文的詩意體現在哪里?(1)情節:(2)人物:(3)情感:(4)語言:(5)環境:【拓展閱讀】(一)詩化(散文化)小說的特點:①虛化人物。淡化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塑造,對人物著墨不多,不立體、不典型。②淡化情節,散化結構,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故事性不強,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和跌宕起伏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情節。③注重環境描寫,注重營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圍,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與傳統小說相比,散文化小說注重對自然風光、民情風俗和生存狀態等意境氛圍的營造。④在主旨表現上,更突出情調。不像傳統小說一樣,不注重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對……的情感態度、生命態度、價值判斷等。⑤語言散文化。或語言質樸、口語化,或整散結合、詩化等。(二)景物描寫的作用:1.環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如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渲染氣氛,奠定基調。2.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表現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運。情節方面: ①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 ②為后面情節的發展做鋪墊或制造懸念;(三)傳統小說與詩化小說的區別:角度 傳統小說 詩化小說環境 為情節服務,以情節取勝 注重自然風光、民情風俗和生存狀態的描寫,環境意境化任務 典型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虛化,淡化人物性格,人物類型化、扁平而單純,不是個性鮮明的英雄,多為普通人,甚至沒有名字。情節 情節跌宕起伏,矛盾沖突激蕩 情節淡化,淡化敘事,結構松散,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故事性不強主旨 反應社會現象,凸顯人性,表現社會的美丑 主題美化,往往隱去或淡化苦難,展現人情美、人性美,表達對美好人性的向往語言 濃郁的地方特色,語言符合人物特征 語言詩化,或質樸,口語化,或整散結合,注重象征、隱喻等手法的運用答案:1、夫妻話別 ②探夫遇敵 ③淀上遇險 ④助夫殺敵 ⑤意外相見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的一個細節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夫妻恩愛,家中生產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復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表現了她的堅強性格。3、①景物:皎潔月色,潔白的葦席遍地,銀白的淀水,薄霧,清風,飄香荷花。②圖景: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圖景。③作用:a.為人物出場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這些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里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柔善良的形象。b.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著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里,家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因此必須拿起槍,為保衛可愛的家鄉而戰,對戰爭滿懷著必勝的信念。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c.為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諧的氛圍,而且為下文荷花淀伏擊戰的環境做了鋪墊。4、1、情節本篇文章淡化了情節,敘事簡單,沒有體現戰爭的殘酷性,不以情節起伏取勝。2、人物(1)水生嫂:勤勞能干、溫柔體貼、細膩深情、忠貞不屈(2)女人們(群像):深明大義、顧全大局、思想積極、追求進步3、情感夫妻情、親人情、家國情4、語言28、29段夫妻的對話耐人尋味,體現了夫妻之間的彼此忠誠的感情。48—59段描寫了女人們失望又百無聊賴的心理。這些語言清新、詩意,又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前后兩處“嘩,嘩,嘩”和“嘩嘩,嘩嘩,嘩嘩嘩!”的描寫充分體現了女人們兩種不同的心態。耐人回味。5、環境環境特點:清新明麗,恬靜優美,詩情畫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