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模擬題四★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Ca-40一、選擇題(共 13個題,共 18 分。1~8 題,每題 1分;9~13 題,每題 2分。在每題給出的 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冰雪埋忠骨,歷史有溫度。青山猶在,致敬先輩!電影《長津湖》場景中所示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長津湖湖水結冰 B.棉衣裁制成單衣 C.戰場上戰火熊熊 D.鉛筆書寫絕筆信2.正確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證。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加熱固體 C.點燃酒精燈 D.滴加液體3.“堅持生態優先,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范縣”,下列符合此觀念的是( )A.任意使用農藥和化肥 B.提倡綠色低碳出行C.大量開采煤和石油 D.隨意丟棄廢舊電池4. 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下列符號及其意義均正確的是A. cl表示氯元素 B. SO2可以表示二氧化硫C. H2表示 2個氫原子 D. Ca2+表示鈣元素顯+2價5.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事實 解釋A 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 分子是運動的B 雙氧水能殺菌消毒而水則不能 兩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不同C 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 200 mL 分子很小D 加熱氧化汞可得到金屬汞和氧氣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6.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技術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圖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砷屬于金屬元素 B.砷原子的中子數為 33C.砷元素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D.砷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74.92g7.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劑,其主要成分乙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乙酸屬于化合物 B. 乙酸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 :1C. 乙酸由 2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 2個氧原子構成 D. 乙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8.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用于除去裝修殘留的甲醛(化學式為 CH2O),該反應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前后分子的個數改變 B.該反應消耗物質甲和生成物質丁的質量比為 5:3C.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均發生改變 D.物質乙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9.通過下列圖示實驗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A.圖 1 所示實驗既說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說明甲烷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B.圖 2 所示實驗既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C.圖 3 所示實驗既說明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又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D.圖 4 所示實驗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10.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現象能證明空氣中O2含量的是A. 瓶中液面最終上升約至刻度 1處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 實驗結束后紅磷有剩余 D. 水槽中液面下降11.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關系成立的是( )A.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不復燃,則集氣瓶中一定不含有任何氧氣B.可燃物燃燒通常要與氧氣充分接觸,所以把可燃物與氧氣隔絕是滅火的有效方法之一C.乙醇【C2H5OH】在空氣中燃燒,生成 CO2、H2O、CO、C,則能證明乙醇中一定含有 C、H、O元素D.將竹條編制成竹工藝品,變化前后質量不發生改變,所以該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12.物質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各組物質所用試劑或方法選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A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高溫煅燒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點燃C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氣體 用燃著的木條D 鑒別 H2 和 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13.晉·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時發火”升高了“諸船”的著火點C.“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 D.“時風盛猛”是火勢旺盛的原因之一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7個題,共 32分)14.化學改變世界,科技改變生活。(1)疫情期間,放學后各學校會對教室噴灑“84”來消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制取它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X+NaClO+H2O,則 X的化學式為 。(2)我國對石墨烯技術的研究居世界領先地位。石墨烯性能優良,用途獨特,比如作太陽能電池的電極,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 性。(3)我國自主研發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領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鋁合金等,下列金屬制品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A.黃金飾品 B.銅導線 C.鐵炒鍋(4)Na 2FeO4 是一種新型水處理劑,其中 Fe 元素的化合價為 。15.閱讀科普短文隨著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氣中的 CO2越來越多,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是實現碳中和的 4 種主要途徑。科學家預測,到2050 年,4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 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常選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劑。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 CO2時,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比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鉀 3 種吸收劑對煙氣中 CO2的脫除效果,其結果如圖 2。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排入大氣中的 CO2越來越多,導致 效應增強。自然界吸收 CO2的主要途徑是作用。(2)由圖 1 可知,到 2050 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3)碳封存時常用 NaOH 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碳替代指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目前人類可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寫一種即可)。(5)對比圖 2 中三條曲線可知當煙氣流速相同時,對煙氣中 CO2的脫除效果最好的是 。16.高錳酸鉀也叫 PP 粉,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消毒和殺菌的作用。工業上制取高錳酸鉀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通電已知:電解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 2MnO4+2H2O 2KMnO4+H2 2KOH①“加熱”步驟中發生的變化主要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②“氧化”步驟中,氮氣是否是生成物 (填“是”或“否”)。③“電解”步驟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是 (填元素符號)。④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填物質名稱)。17.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他成分不與水和鹽酸反應)。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進行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2)計算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18.請你根據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①裝置的名稱 .(2)實驗室制取CO2的發生裝置可以選用 ,收集氧氣可以選擇 (填裝置組序號)(3)驗證集氣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19.某興趣小組同學用下圖裝置進行氧化銅的相關反應實驗,并對生成物的成分進行探究。(1)在 A裝置中,當觀察到 時,證明木炭粉和氧化銅粉末已經完全反應。(2)AB實驗中澄清的石灰水都變渾濁,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 。【查閱資料】已知氧化亞銅(Cu2O)和銅(Cu)均為紅色固體,氧化亞銅能和稀硫酸反應,反應后的溶液為藍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提出問題】B中使質玻璃管反應后生成的紅色固體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3)猜想一:紅色出體只有 Cu猜想二:紅色固體只有 Cu2O猜想三:紅色固體可能含有【實驗探究】(4)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取少量紅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 紅色固體含有 Cu2O【得出結論】(5)甲同學認為猜想二正確,同學們分析后認為他的結論不準確,理由是 。【反思交流】(6)同學們補充以下實驗:稱取 mg的紅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然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到 ng固體,當 n> m(含 m的代數式表示)時,可以得出猜想三正確的結論。20.化學實驗探究與跨學科實踐活動。(1)工業上利用膜分離技術,在一定壓力下, 讓空氣通過富集氧氣功能的分子篩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部分過程示意圖如圖所示:分子篩發生的變化是 (填“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2)某同學查閱資料知道,家用簡易供氧器中固體藥劑是 A 和 B,A 是過碳酸鈉(化學式為2Na2CO3·3H2O2),它是一種白色固體,遇水會分解出過氧化氫,B 是一種黑色粉末狀催化劑。該同學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輸液管等設計并制作簡易供氧器,如圖:1 B 可能是 ,注射器可以使用化學實驗儀器中的 代替,用來控制反應速率。2 氧氣通過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 。參考答案:1-13:CCBBC CCBBA BAB14.Cl2 導電 C +615.溫室 光合作用 CO2+2NaOH===Na2CO3+H2O 氫能(地熱能、太陽能等等合理即可)、氨基乙酸鉀16.物理變化 否 Mn、H 氫氧化鉀17.(1)8.8(2)解:設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 x,CaCO3 2HCl=CaCl2 H2O CO2 100 44x 8.8g100 x 44 8.8gx=20g答: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 20g。18.(1)試管(2) B C/E (3)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經集滿19.(1)導管口不再有氣泡冒出時(2)CO2+Ca(OH)2===CaCO3↓+H2O (3)Cu和 Cu2O(4)溶液變為藍色,且有紅色固體剩余(5)Cu和 Cu2O4的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溶液也變藍,且有紅色固體剩余(6) 920.(1)物理變化(2) ① MnO2 分液漏斗 ②濕潤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