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視角不同,看歷史的結論也會不同宋朝視角看遼、西夏、金游牧民族經濟文化落后,但是軍事實力強大,和談來爭取和平,是最好的方案。遼的視角看宋漢人的抵抗非常頑固,越接近開封仗越難打,我們的后勤跟不上了,和談是最好的策略。視角不同,看歷史的結論也會不同西夏的視角看宋宋的軍隊人太多了,一茬又一茬的,仗再打下去我們的經濟就要崩潰了,不如跟宋和談吧。金的視角看宋現在我們才是中原文明的正統,至于南面那個偏安的宋?偏安一隅,不過是蠻夷而已。高中中外歷史綱要上MU LU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遼與西夏LIAOYUXIXIA金朝入主中原JINCHAORUZHUZHONGYUAN元朝的民族關系MINZUGUANXI根據教材,完成表格政權遼西夏金時間民族建立者都城與宋關系滅亡于916-11251038-12271115-1234契丹黨項女真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上京興慶府上京/中都長期對峙、有戰有和、以和為主金蒙古蒙古遼 時間線北魏:鮮卑分支遼朝的建立者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朝貢忝陪末座遼 時間線唐末:契丹崛起916年:阿保機統一各部并稱帝,國號契丹遼國,即契丹也。蓋東胡之種,在湟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之南,本鮮卑之舊地也。自后謂(北魏以來),名見中國。……(耶律)阿保機強并八部為一部,乃僭稱皇帝,自號天皇王,稱年曰神冊(916)——《東都事略》耶律阿保機遼 時間線五代:獲取燕云十六州后]晉高祖(石敬瑭)立,求援于[耶律]德光,割幽、薊十六州與之。——《東都事略》燕云十六州極大增強了遼的實力,也刺激了向南開拓的野心。遼 時間線北宋:澶淵之盟澶州之戰澶淵之盟后,遼與北宋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局面。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遼史·百官志一》遼朝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原因|更好地管理各族人民;表現|雙軌制官僚機構,分別管理契丹人和漢人;影響|民族融合,鞏固統治,影響當今民族關系;遼墓壁畫中的遼朝官員四時捺缽:保持草原習俗、隨季節轉換定期遷徙。四時捺缽 主要地點 時間 活動內容春捺缽 長春州/魚兒濼 正月上旬 捕鵝、鉤魚夏捺缽 永安山/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議政、放鷹秋捺缽 慶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入山 射鹿冬捺缽 永州/廣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議政、獵虎契丹人引馬圖在皇帝和宮廷的定期遷徙中,遷徙中的行營成為國家政治中心。西夏 時間線唐末:黃巢起義后拓跋氏成為藩鎮畜牦牛、馬、驢、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穡,土無五谷。氣候多風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求大麥于他界,釀以為酒。——《舊唐書·黨項傳》西夏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宋初仍保持半獨立狀態。西夏西夏 時間線宋朝:李繼遷開始獨立抗宋1038年:元昊稱帝,西夏建立元昊1032年,即位西夏王,下達“禿發令”1033年,建立制度體系,創建文字1038年,正式稱帝,國號西夏材料: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衛司,曰官計司,曰受納司,曰農田司,曰群牧司,曰飛龍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學,曰漢學。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宋史·夏國傳二》材料中的官名是否非常熟悉,反應了西夏怎樣的制度特征?番漢官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職。金 時間線唐朝:黑水靺鞨材料: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遷徙不常。——《金史·世紀一》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狩獵、畜牧為生。金金 時間線11世紀:組成部落聯盟,阿骨打任聯盟長1115年: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完顏阿骨打金 時間線1127年:滅掉北宋,與南宋形成對峙狀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狠,何時滅?金在滅掉北宋后,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為了更好經營中原,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以三百戶為謀克,謀克十為猛安……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猛安、謀克征兵。——《金史·兵志》依據材料分析,金朝施行怎樣的制度?猛安謀克|兵農合一,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金的制度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留了女真族的管理系統“猛安謀克”。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金世宗大定之治遼夏金的這種特別的版圖結構,推動它們去創制一種不同于純中原式的國家建構模式。它不僅能在漢地社會和統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間保持著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漢制更有彈性、更能容納多樣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種制度框架。—姚大力《一段與“唐宋變革”相并行的故事》如何認識遼、西夏、金的管理制度特點|1.學習漢族政治制度、同時保留本民族的特色;2.“藩漢分治”、因俗而治;原因|遼夏等統治的北方地區和漢族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異認識|實際上是對先進封建文明的肯定,并促進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元 時間線唐朝:蒙兀馬頭琴唐朝時分布在大興安嶺北段的一些部落稱為室韋。其中有一部稱“蒙兀室韋”,即為蒙古前身。金界壕,又稱為“金長城”元 時間線1206年: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國13世紀:蒙古的世紀,蒙古鐵蹄踏遍歐亞大陸,最遠到達東歐地區。元 時間線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南宋的抵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拒絕投降,從容就義。忽必烈幅員之大、民族之大、文明之大,如何統治?驛傳制度行省制度邊疆民族關系元朝各行省驛站據統計,元朝全國1119處驛站共約有驛馬45000匹。在東北的哈兒賓(即今哈爾濱)地區則有狗站15處,供應驛狗3000只。——環球信息網筑驛道,設立驛站運輸官府物資、急遞鋪傳遞公文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交通運輸的發展推動經濟文化的交流古代驛傳人員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設立目的?①改變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局面;②對幅員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統治;“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元史·百官志七》結合材料分析,行省的權力都有哪些?行省權力本省行政軍事:統轄地方軍隊財政:可留三分稅收陜西行省秦嶺左圖是陜西行省的輪廓,其中秦嶺橫亙中間,為何這樣設置,難道這樣不會限制陜西的南北交流嗎?元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李懷孔《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削弱了地方的經濟、文化認同感,使行省失去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環境。行省制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行省也是蒙元帝國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摘編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結合材料,談下行省制度的影響權力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臺灣|設澎湖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從元朝開始,西藏和臺灣開始歸屬中央政權的管理。巡檢司印沒有外患的時代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了做生意方便,就移居到了中國,在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的相處和通婚過程中,就發展出了回回,回回就是現在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形成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等級名稱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爾/回回等第三等漢人北方漢族,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統治區的居民目的|保障蒙古貴族的統治利益;特點|濃厚民族差別對待、民族壓迫色彩與急速民族融合并存;評價|民族矛盾更加尖銳,但民族間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元朝滅亡隨著時間推移,民族矛盾逐漸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元朝滅亡。元末農民起義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