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7張PPT)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發出了“胡煥庸線怎么破”之問:“我國94%的人口居住在東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我們是多民族、廣疆域的國家,我們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思考:總理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思考:這里居住的人口為什么這么多?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有沒有規律可循?第一章 人口第一節 人口分布【學習目標】1. 運用世界、國家或地區等圖文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2. 運用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世界人口的分布01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目錄CONTENTE0302中國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01第一節 人口的變化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作為衡量指標。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km2)一.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人口稠密有的地區人口稀少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區和稀疏區四大人口密集區干旱、濕熱、嚴寒、高海拔地區東亞、南亞、歐洲西部、北美東部【找一找】在右圖中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的稠密區和人口稀疏區。2019人教版四大人口稀疏區一.世界人口的分布從大洲和地區的角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從大洲和地區來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5% 。探究一: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規律活動1:找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區(占世界人口3/4),并用圓圈圈出大致范圍。探究一: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規律活動2:從緯度位置視角,大致找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區分布的緯度范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地帶世界人口緯度分布趨勢緯度 >60°N 40°~60°N 20°~40°N 0°~20°N 0°~20°S 20°~40°S >40°S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0.4% 30% 49.4% 10.4% 6.1% 3.5% 0.2%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地帶活動3:從海陸位置視角,描述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區與海岸線的距離遠近。沿海地區人口分布較稠密活動4:從地形視角,結合世界地形分布圖,描述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區主要分布的地形。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勢低平地區探究一: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規律活動5:歸納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規律。從全球來看: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緯10°-50°)最為集中。從距離海洋遠近來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200千米以內的沿海地區。從海拔來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區。路徑:1、閱讀資料,重溫胡煥庸線繪制過程并描繪胡煥庸線;2、歸納描述我國人口分布的特征;3、分析影響我國人口分布的因素;4、思考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著人口分布不合理?我國西北地廣人稀的現狀有可能改變嗎?課后拓展:感悟“胡煥庸線”中國人口分布02第一節 人口的變化探究活動:閱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描述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及產生原因。我國的人口分界線,也被稱為胡煥庸線。東多西少在中國人口分布圖上,可以自黑河-騰沖繪出一條直線,這條線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也被稱為“胡煥庸線”二 中國人口的分布從東西方向看: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從自然條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區人口多,內陸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區人口少;從經濟條件看: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從民族條件看:漢族居民集中的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的原因:東部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能養育的人口多。自然環境因素:東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開發時間長;人文因素: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03第一節 人口的變化探究二: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思考:圖1.4、圖1.5分別說明人口分布受何因素影響?思考:圖1.6反映了什么因素影響人口的分布?該因素是如何影響人口分布的?思考:有沒有例外的大洲?為什么與其他大洲不同?從人口密度看,表中各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也多在1000m以下。氣候適宜(一)自然因素③①②過于嚴寒過于干旱過于濕熱圖中這些地區人口為什么稀少?④高寒缺氧氣候不適宜(一)自然因素氣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適宜的中、低緯度地區。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開發,是人類主要的聚居地。例如: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人口分布多趨向于地勢低平地區地形(一)自然因素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開發建設難度大、成本高。亞馬遜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過于濕熱;巴西高原地勢高,氣候涼爽,降水適宜。案例分析:熱帶地區哪里人口最稠密,為什么?高原、山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沿岸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的優勢,利于生產和生活,人口較為密集。如:長江和黃河流域,尼羅河谷地、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一)自然因素水源在干旱地區,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為人類的聚居地。綠洲1.塔里木盆地綠洲分布有什么特點?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地區。思考:2.人口較為集中的城鎮分布與水源有什么關系?水源是制約塔里木盆地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而水源主要來源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豐富的地區集中在盆地邊緣,因此城鎮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區。思考:土壤(一)自然因素土壤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更多的是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礦產資源(一)自然因素總結:自然因素影響人類生存的難易程度,并直接決定人口的分布狀況。它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間,也是人類創造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源泉。生產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明顯,有時甚至起決定性的影響。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適應和改造自然環境的能力增強,這種影響會變小,但不是消失,自然環境仍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基礎。2019人教版人文因素社會經濟歷史因素科技水平其他因素人文因素—生產力水平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生產力水平不同,社會生產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點也不同。農業社會以個體農業生產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業發達地區。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空前發展,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企業集中在城鎮,導致人口向城鎮聚集。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帶。人文因素—經濟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著人口分布的狀況。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口稠密,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的地區是不是經濟發展水平都較高?人文因素—歷史因素歷史較悠久的地區人口較稠密,如東亞、南亞的人口稠密區。人文因素—其他因素政治、軍事、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響。世界人口的分布狀況是自然、人文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政策知青下鄉三峽移民戰爭敘利亞難民被迫遷移政治中心改變里約熱內盧1960年巴西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巴西利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氣候地形水源礦產歷史經濟發展水平政治、軍事、交通、文化、宗教、政策等綜合作用活動:分析芬蘭人口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芬蘭位于歐洲北部,瀕臨芬蘭灣,人口約550萬(2015年)。首都赫爾辛基是芬蘭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城鎮的人口約為140萬。1.描述芬蘭人口分布特點。芬蘭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區。2.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明氣候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氣溫:較溫和地區人口多,寒冷地區人口少;降水:降水量大的地區人口多。3. 說明地形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南部多平原,人口較多;北部多山地,人口較少。4.探討芬蘭超過1/4的人口集中在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城鎮的人文因素。交通:沿海地區,交通便利;經濟:是芬蘭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經濟發達;政治:首都赫爾辛基位于南部。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氣候 南部氣溫較高,北部氣溫較低。南部降水量較大,北部降水量較小。地形 南部多平原,北部多山地。交通 沿海地區,交通便利。經濟 南部經濟發達政治 首都赫爾辛基位于南部。實際上,所有這些因素都以很復雜的方式起作用,并相互影響。世界人口的分布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A.人口增長過快:存在于發展中國家由此帶來的問題:(1)環境承受的壓力過大,環境惡化(2) 人均擁有的資源和產品少,影響生活,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3) 社會問題:就業問題.交通擁擠、住房 緊張.社會不穩.解決措施:1 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計劃生育),2 發展社會經濟3 發展教育等巴基斯坦印度B、人口老齡化主要存在于發達國家勞動力短缺.兵源不足社會負擔過重.老年人生活孤單等解決措施:鼓勵生育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完善社會服務體系。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接納外來人口。C、性別比例失調主要存在于中國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解決措施:加強對非法胎兒性別監管的監管加強宣傳教育,轉變婚育觀念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影響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婦女低地位,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