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秋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課標解讀中華文明誕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中國是世界上原始農業產生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夏朝帶有奴隸制特征。迄今發現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商朝的青銅冶煉技術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諸候,對疆域的控制更加穩固。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度漸趨瓦解。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農業發展。各諸侯國的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思想文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 -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對以后歷代王朝具有深遠影響。繼起的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東漢的版圖大致與西漢相當,但政局較為混亂。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推動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時農業技術不斷進步,中醫學已形成系統的理論和獨特的治療方法,天文學、數學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時空觀念單元時空單元線索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遠古傳說群居生活氏族社會部落聯盟史前時期多元一體發 展發 展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中華文明的起源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遺址(長江流域)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大汶口文化(黃河流域)早期國家炎帝、黃帝→堯舜禹(禪讓制)階段特征原始社會以公有制為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部落聯盟時代;部分地區有明顯的社會階級分化,邁向了文明社會;堯、舜時期的禪讓制,反映了原始社會的原始民主制度。在原始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過上以原始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遺址的彩陶文化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陶制品是原始社會的文化代表,部分陶制品上還刻畫了類似文字的符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時間發現地點勞動生活地位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可能已經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和狩獵為生,還會捕魚,會縫制衣服,有愛美意識。距今約170萬年距今約70—2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會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會使用火,以采集和狩獵為主,群居生活。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根本1.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基礎梳理直立人:元謀人、鄖縣人、北京人、藍田人、和縣人早期智人:丁村人、南京人、金牛山人、長陽人、馬壩人晚期智人:左鎮人、山頂洞人元謀人遺址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遺址距今約70-20萬年山頂洞人遺址距今約3萬年1.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基礎梳理代 表 河姆渡遺址(南方) 半坡遺址(北方)生活年代生活地區房屋樣式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原始手工業距今約7000年長江中下游干欄式建筑種植水稻、使用骨耜飼養豬、狗為主使用天然漆,會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雕刻藝術等約6000年黃河中游地區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黍,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弓箭、魚叉進行漁獵飼養豬、狗等家畜制作樂器(陶塤)、彩陶,會紡織、制衣2.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基礎梳理仰韶文化(半坡遺址) 大汶口文化分布地區距今時間主要特征黃河中游地區7000-5000年從事粟作農業生產,過定居生活,制作彩陶,能夠養蠶繅絲,制作絲織品,氏族社會興盛時期。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5900-4400年制陶技術有較大發展,能夠制作較為精美的陶器,出現了貧富分化。基礎梳理2.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北方:粟麥農業區南方:稻作農業區北方粟麥農業區/南方稻作農業區基礎梳理代 表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遺址位置距今年代基本特征出土的器物代表考古證實浙江余杭5300-4300年城市發展,階級分化玉琮、玉璧、玉鉞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山西襄汾4300-4000年城市發展,階級分化石磬、玉鉞、陶盤、陶壺黃河流域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基礎梳理3. 文明起源分布:多元起源發展:多元一體趨勢◎古人類遺址和文化遺存分布示意圖多元:分布廣泛,各具特色一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遼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并向四周輻射,推動著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形成。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基礎梳理——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考古發現 史料價值元謀人遺址中發現一些粗糙的石器 反映出元謀人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 反映出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山頂洞人遺址中出土的穿孔骨針和裝飾品 表明山頂洞人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有愛美意識(1)黃河流域:賈湖遺址、半坡遺址、大汶口遺址、陶寺遺址出土大量文物; (2)長江流域:河姆渡遺址、良渚遺址出土大量文物 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基礎梳理4.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考古發現歷史信息反山墓葬社會階級分化明顯玉琮及其上的神人獸面紋玉鉞王權、軍權的象征當時社會有著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明顯;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門檻,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4.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基礎梳理基礎梳理單元小結中華文明起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簡單生存活動,到新石器時代農業、陶器、社會結構的發展,再到青銅時代國家形態的初步形成和文化的繁榮,每一個階段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呈現出多元一體的格局,各個區域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共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演進畫卷。1.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币虼耍湃俗钚枰氖牵ā 。?br/>A.學會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驅趕野獸D.過著群居生活D牛刀小試2.“……考古發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覡a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據此可知,北京人( ?。?br/>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會人工取火④已經學會原始狩獵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B牛刀小試3.兩幅圖表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促使其過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br/>A.學會建造房屋 B.原始農業的發展C.自然條件的變化 D.婦女的重要作用B牛刀小試4.(2024·甘肅金昌·1)如表為我國不同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 ?。?br/>C三星塔拉遺址紅山玉龍(內蒙古)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山西)齊家文化遺址凸堆龍紋紅陶罐(甘肅)A.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 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牛刀小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