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13湖心亭看雪 優秀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所選古代詩文皆為傳統的名家名篇,散文均為名勝記游之作,詩詞則偏于抒發個人的情志抱負。《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張岱的小品文,寫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憶的方式,淡雅的語言記述了一次湖心亭看雪的往事,表現了西湖雪后潔凈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樂,其中隱含著淡淡的故國之思,故國之悲。以白描手法寫景記事,用互見手法表情達意,辭約而簡,意深而長,堪為美文。學情分析:《湖心亭看雪》設置在九上第一學期。關于小品文,此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答謝中書書》和《與朱元思書》,對此類文體有一定了解。對于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也具備了兩年的積累。對《湖心亭看雪》的初步感知應該沒有問題。但是,要對文中萬籟俱寂、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對作者的“癡”進行感受和理解,仍需要在教師指引下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后完成。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對課文進行梳理,正音正字,疏通文意。2、通過鑒賞,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白描手法。3、通過思考,聯系作者生平,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通過鑒賞,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白描手法;通過思考,聯系作者生平,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江雪》和《湖心亭看雪》,感知兩篇詩文“絕”和“獨”不同的意蘊。 任務一 山水小品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你覺得山水小品有什么特點呢?預設:短小、景物描寫優美、反映作者感受和思考。明確: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種之一,短小靈活,形式自由,舒卷自然,文短意長。以自然山水為題材,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述和感悟,表達作者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集自然性、感悟性、文學性為一體,深受讀者喜愛。任務二 小品山水環節一:品讀文本①為了更好地品讀,我們先組內合作解決重點字音和節奏的問題。易錯字讀音:zhēn gēng ná cuì sōng hàng dàng崇禎 更定 余拏 一小舟 毳衣 霧凇 沆 碭 jiè qiǎng一芥 強飲 三大白易錯朗讀節奏:湖中/人鳥聲/俱絕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②完成正音正字后,大家集體朗讀課文三次。③請大家借助重點字詞的注釋疏通文意,完成翻譯并組內展示。重點字詞解釋: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罷了)是(這)日更定(晚上八時左右)矣上下一(全)白 湖中焉得(哪能)更(還)有此人惟(只)長堤一痕重點字詞解釋:余強(盡力)飲三大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而別是金陵人,客(客居)此 余舟一芥(草,葉等細微事物)及(等到)下船環節二:品析文意◆品雪景張岱,那是一個頂頂有趣之人。他在《自為墓志銘》中稱:“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正可謂“夜航船中臥,疏雨閑敲窗”。出生于明末紹興顯宦之家,幼年讀書三萬卷,被譽為“神童”,一生著述等身,《陶庵夢憶》《西湖尋夢》均成為晚明散文的巔峰。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前半生風流后半生風骨,披發入山,誓死不仕清朝。①崇禎五年十二月的夜晚,他獨往湖心亭看雪,那他看到了怎樣的雪景?用我認為()寫得好,寫出了()的特點”品讀雪景預設:我認為“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得好,從聽覺角度寫出了“西湖雪夜空寂”的特點我認為“天與云與山與水”寫得好,寫出了“西湖雪夜純粹凈雅”的特點 我認為……②他是如何把西湖的雪景描寫得如此絕妙傳神的?請以小組合作形式從描寫手法,用詞角度來賞析。預設:作者從大處著筆,宏觀描寫西湖,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接在一起,白茫茫渾然難辨。作者用詞越來越小,從'一痕'到'一點'到'一芥'到'兩三粒',營造出一種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覺。明確:用簡單樸素的線條勾勒出對象特點的方法叫白描。◆品癡行剛剛我們說張岱此人極為有趣,筆下山水固然可圈可點,生活也頗有意趣。大家可以根據以下問題,近距離的走近張岱,一起看看他的生活。①記憶中的那晚,張岱是在何種情境下出門賞雪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張岱遇上了誰?亭中人③遇到后,張岱還和亭中人喝了酒,他們心情怎么樣?有什么樣的言行?“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④這里說明他們有共同的情趣愛好,這樣的情趣愛好有什么特點呢?高雅⑤文中舟子對張岱有一句評價是什么?“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品癡行:張岱特立獨行,高雅脫俗◆品癡情文中有一處很有意思的地方,“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問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貫,張岱寫錯了嗎?還是另有深意?請小組結合材料和作家生平討論。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發生于崇禎五年(1632)。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順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順治元年(1644),張岱反清復明失敗,投入山中著書。1647年左右,張岱寫《湖心亭看雪》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為國都。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明確:金陵終究還是和明朝有些關聯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這個古稱,可見對南京這個地方是有深意的。不論是“金陵人”,還是開篇的“崇禎”二字,可見張岱內心懷有對于亡國的沉痛、懷念等復雜的感情。品癡情:對故國傷感懷念環節三:品鑒文法◆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有什么妙處?張岱在《湖心亭看雪》中運用白描手法,以簡潔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以及亭中人物的狀態,如同一幅頗具意境的水墨畫,使文章具有一種淡雅、空靈的藝術美感,同時也蘊含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獨特的心境。這種手法不僅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也讓這篇短文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如何理解癡字的含義?癡于雪景——欣賞大雪無痕的世界,映射出作者對高潔人格的追求。癡于獨行——“獨往湖心亭看雪”“強飲三大白”表現出作者特立獨行,率性認真的一面。癡于深情——“崇禎五年”“金陵人”的記述,透露出作者的故國之思,飽含無限的悵惘和淡淡的哀愁。◆“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與文中哪句話相互映襯?試結合語境分析這兩句話的深層內涵和表達效果。本句與后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詞語從金陵客人口中出,實則也是作者的心語,作者和金陵客人都以為他們自己是唯一來湖心亭看雪的人,但是雙方的“獨”都被對方的到來消解,所以有驚訝之語。舟子的喃喃之語則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與客人誰更“獨”,誰更“癡”的問題,實則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種形式的回響。而道出客為“金陵人”,更潛藏著故國之思。這種錯落互見的表現手法,以此含彼,以單方代雙方,既簡潔明快,又含蓄深婉 。本課小結:本文描寫了湖心亭悠遠脫俗的雪景,敘寫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達了作者與眾不同的閑情逸趣和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同時也寄托了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感慨和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板書設計13湖心亭看雪品讀文本品西文意品鑒文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