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長方形周長 主備人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運算能力。模型意識) 2.使同學經歷探索,討論長方形周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推理意識) 3.能運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應用意識)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 運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安排 1課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環節一:情景引課。 從實際問題抽象到具體的數學知識中。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云山蒼蒼,渭水泱泱,生態紫薇,伴我成長。同學們,在我們學校的旁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生態湖 ——紫薇湖。今天我們就走進紫薇湖,去發現紫薇湖中的數學。(PPT) 走進紫薇湖,我們要穿過一個長方形的櫻花廊道,工作人員打算給櫻花廊道圍一圈彩帶,你知道需要多長的彩帶嗎?(接口處不計) 預設; 櫻花廊道抽象圖環節二:講授新課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計算長方形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兩個條件。 長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長度之。通過不同方法的計算,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掌握長方形的計算方法。 意圖;在長方形周長計算中出現一個正方形,放手讓學生去解決嘗試,可以按照長方形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也可以根據正方形固有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所以邊長乘以4就可以了。 意圖:進一步鞏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題目中沒有直接告訴長是多少,所以這個條件必須先求出來,然后在計算周長。 意圖: 這是一個變式練習,如果一邊靠墻,題目只算三條邊,打破學生的固有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和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并能從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法,即長靠邊是最省圍欄的,為同學們以后學習《包裝的學問》做好鋪墊。思考:這是求櫻花廊道的什么,需要什么條件呢?(學生獨立思考,舉手匯報) 師:如果櫻花廊道的長是10米,寬是6米,你會求它的周長嗎? 活動一:探究長方形的周長(目標1. 2) 四人一組合作完成,以櫻花廊道為背景,探究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展示計算方法: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師:這幾種方法都可以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你最喜歡那種方法呢? 活動二:鞏固練習,并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1、2、) 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4厘米 7厘米 8米 2. 8米 教師歸納小結: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活動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目標:3) 1.穿過櫻花廊道,繼續往前走,來到了紫薇湖生態養殖魚塘,魚塘的寬為15米,長是寬的2倍,塘主想給魚塘的四周圍上護欄,你知道需要多長的護欄嗎? 2.沿著魚塘在往上走,有一個塊正在規劃的生態蔬菜園,生工人師傅想靠墻而建,蔬菜園長6米,寬4米,可以怎么圍?分別需要多長的圍欄? 引導學生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圍法。 師生小結:靠墻圍成長方形時,墻可以當長方形的長也可以當長方形的寬,這是兩種不同的圍法,所用的圍欄的長度不同。沿長靠墻而建,是比較省圍欄的。 預設: 可能學生會說求周長,如果學生對求什么目標不明確,可以同桌進行交流,以明確目標。 (老師引導,四周,圍一圈,即繞了長方形一周,所以是求周長) 預設:3分鐘,老師巡視。 6米 10米 預設:3分鐘。學生進行展示,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 方法一: 10+6+10+6=32(米) 方法二: 10×2+6×2=32(米) 方法三: (10+6)×2=32(米) 從上面的計算中,師生歸納總結出求長方形周長的必須的兩個條件就是長和寬,在通過對比,提煉出最優的計算方法。 預設:學生會疑惑這個不是長方形,該怎么計算呢? 思考:要求這個魚塘的護欄,就是求它的周長,題目中告訴了什么條件,還要求出什么條件。 預設; 學生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匯報 方法一:如圖。(沿著長靠墻) 4+4+6=14(米)。 方法二:如圖(沿著寬靠墻) 6米 6米 4米 6+6+4=16(米)環節三:練習鞏固 意圖: 及時鞏固,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設計完蔬菜園,同學們來到了紫薇湖中的銀杏林,這個銀杏林的寬為15米,長是寬的2倍,你知道繞銀杏林走一圈,有多長嗎? 獨立完成任務,匯報。 引導思考: 題目中知道了什么條件? 還差什么條件?怎么求呢?環節四:思考拓展思考: 同學們游覽了紫薇湖,也解決了不少數學問題,高高興興的走進了一個長為10米,寬為8米的長方形休息室,工人師傅說,這個休息室打算重建成一個底面為正方形的涼亭,你知道這個正方形涼亭的底面邊長是多少嗎?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相信你也一定有收獲,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預設: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最后匯報解題過程。 意圖: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題目,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接觸的比較少,既要熟練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還要推導出正方形邊長的計算方法,同時,在轉化的過程中,還要明白其周長是不變的,所以,本道題的綜合能力很強,目的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后學習建議: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1.(長+寬)×2 2.長+長+寬+寬 3.長×2+寬×2 (長和寬是計算長方形的兩個必要條件)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教 學 反 思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課第五單元第2節課《長方形周長》,這節課主要探究并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這是在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理解了周長的實際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本課中我做了以下幾點調整。 依生態紫薇湖為背景,在學生實際研學后,通過計算櫻花廊道的周長,生態魚塘護欄等一些實際性生活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體會到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在探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對周長意義,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計算方法,這一點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和分層次教學,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同時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多種方法呈現出來后,我又讓學生觀察思考了那種方法比較簡單,這樣設計的目的,也是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有一個提前的了解,只要它是運用了運算律,即乘法分配率,也是對知識的一個提前了解和數學知識的一個鏈接。 精心設計練習,在探究正方形周長時,沒有通過任何鋪墊,而是設計在一個練習題中,讓學生去發現,去小結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樣做的目的比起老師直接去教,去告訴學生效果會好很多,學生通過探究,對比,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也感受到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時的這種簡便計算方法。同時,還設計了一個綜合性的題目和一個逆向思維的題目,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