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孤獨之旅》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課文。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在孤獨中的成長歷程,展現了其在困境中如何逐步學會堅強與自我救贖。通過豐富的情節和生動的形象,作品傳達了關于成長、挫折與希望的重要主題。其語言質樸而富有感染力,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培養其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反思成長過程中的得失,從而獲得更深刻的人生感悟。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小說分析能力,對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和環境描寫有一定認知。本文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經歷易引起學生共鳴,特別是其面對孤獨與困境的勇氣,對學生有深刻的啟示作用。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情境導入、誦讀體會和點撥指導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作用,感悟成長的意義,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念。教學目標1、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2、加深對“孤獨”“成長”“哭泣”“堅強”“責任”等情感的認識,在探究中自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3、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塑造堅強的人生。感受小說如詩如畫的語言,體會主人公在困境中磨練意志、培養頑強品德的過程。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熟記作者采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2、教學難點: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提問導入同學們,你們曾經感受過孤獨嗎?可以說,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體會孤獨帶給人的滋味。2、介紹作者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他的作品還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等。(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速讀課文: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他經歷了怎樣的孤獨之旅?2、概括情節: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了。明確: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偏遠的蘆葦蕩放鴨,經歷了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磨練,最終在暴風雨之后“長大了,堅強了”。3、理清要素:明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杜小康情節:因家道中落而失學,跟隨父親放鴨,經歷孤獨與磨練,最終成長。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三)研讀課文,深入探討1、分析人物:作者是怎樣來表現杜小康成長的過程的?并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明確:主要通過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例如:“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著對未來的向往。又如:“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2、第15段中對鴨們的描寫體現出怎樣的情味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鴨們的乖巧。同時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不安。鴨們“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表面上寫鴨們覺得“無家”,唯恐與小船“分開”,不時“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實際是寫杜小康在夜幕下的心理活動,體現了他孤獨的心情。3、品味環境:找出文中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并分析其作用。例如:“四周已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后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這些環境描寫在杜小康處于人生的不同階段時作用是不同的。在主人公恐懼孤獨時,更加襯托人物內心世界的無法排解的孤獨。4、文章暖色的結尾,充滿希望,你是怎樣理解的?明確:①用鴨下蛋象征杜小康在經受孤獨的磨礪后的成長,形象生動,滿含著驕傲和自豪;②父親的這句話也含有期盼與喜悅,以及回憶過去時的苦楚。5、探討主題:請同學們說說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提示: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二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后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并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明確:從情節角度:離開同學,學校和父母兩個人去放鴨,脫離了熟悉的社會環境和群體,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恐懼和無助。從象征角度,孤獨之旅正是心靈成長,自我覺醒之旅。尖銳激烈的心靈斗爭帶來的一種孤獨之感。(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聯系生活: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著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著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討論、交流。2、推薦名言教師用課件推薦名言,學生品讀、感悟。例如:“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通過速讀、跳讀、研讀等方式深入探討了《孤獨之旅》這篇小說。我們了解了小說的三要素,品味了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也深刻理解了“孤獨”與“成長”的內涵。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勇敢面對孤獨和困難,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成為生活的強者。2、布置作業請同學們課后再次閱讀課文,并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孤獨”與“成長”的理解。教學反思在教授《孤獨之旅》這篇課文后,我深感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杜小康在孤獨中的成長,這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我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讓他們體會到了杜小康的心理變化,理解了孤獨與成長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鑒賞能力,鼓勵他們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而,回顧教學過程,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時間分配上,我過于注重情節分析,而對環境描寫和人物心理的深入探討略顯不足。此外,個別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需要我今后更加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將繼續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