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作文復習和素材積累:“國家意識、家國情懷”為主題一、作文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呂氏春秋 有始覽》)②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撿;可容外族之贊嘆,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③任何人愛自己的國家都不是因為它地域寬廣、聲名顯赫,而是因為它是自己的祖國。(塞涅卡《致盧齊利烏斯》)④那些背棄祖國、投奔異邦的人,既不受異邦人尊敬,又為同胞所唾棄。(《伊索寓言》)國家意識、家國情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有無數的往圣先賢,為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家國名句。讀了上面四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上面的句子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議論文。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二、審題立意1.題目解讀:所給材料包含四則名言警句,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家國關系、對祖國的捍衛、愛國的本質以及叛國的后果。第一則強調國家安定對家庭、個人的重要性,國亂則家無寧日,凸顯家國一體;第二則突出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外人可研究、贊嘆但不容侵犯覬覦,體現出對祖國主權的堅守;第三則指明愛國源于祖國本身,無關外在條件,觸及愛國的核心情感;第四則從反面說明背棄祖國之人的可悲下場,遭異邦與同胞雙重冷遇。這四則材料圍繞 “國家意識、家國情懷” 展開,引導考生深入思考個人與國家的緊密聯系以及愛國的內涵、意義與表現。2.立意導向:正向立意應著重突出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可闡述個人成長依托于國家發展,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真正的愛國是純粹熾熱的情感表達,以及堅守愛國立場、唾棄叛國行徑等。如 “懷家國情懷,鑄時代擔當”,強調青年以家國為己任;“守祖國山河,繪盛世華章” 側重守護國家、共創美好未來;還可立意為 “揚愛國本心,逐民族復興”,聚焦愛國精神助力民族前進。反向立意若偏離家國主題,過度探討個人主義至上,忽視國家對個人深遠意義,或美化叛國行為等均屬錯誤方向。如單純論述個人奮斗只為追求私利,與國家發展割裂開來,就是偏題立意。3.文體選擇:題目明確要求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體有助于考生條理清晰地闡述對家國情懷的觀點看法,運用論據進行有力論證,以邏輯推理說服讀者。4.寫作思路:開篇可引用材料中一兩句名言,引出家國情懷這一核心話題,點明其在當下時代的重要性,如以 “于歷史長河溯源,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處時代浪潮奮進,家國擔當刻不容緩。正如《呂氏春秋》所云‘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國與家,唇齒相依,吾輩當懷家國于心……” 開啟論述。中間部分分層論證,可從家國一體闡述國家穩定對個人保障,引用材料一深入剖析;再論愛國是內在精神追求,結合材料三,列舉錢學森沖破阻力回國等事例,展現愛國不計名利;還可從捍衛國家主權層面,援用魯迅話語,講述邊疆戰士守護國土事跡。每層開頭亮明分論點,結合論據分析后回扣家國主題。結尾綜合前文,升華主題,強調新時代青年傳承家國情懷,以行動為祖國添磚加瓦,如 “且看今朝,吾輩青年當擎家國情懷火炬,踏時代奮進鼓點,以熱血赴使命,護山河永固,創華夏新章”。5.寫作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常見問題一是論據堆砌,缺乏對論據與論點關聯的深入闡釋。解決方法是在列舉事例后,圍繞家國情懷點明事例如何體現主題,如寫袁隆平事跡,闡述他為解決國家糧食問題、保障民生,數十年扎根稻田,這是深厚家國情懷驅動。問題二是論證邏輯不嚴密,分論點之間過渡生硬。寫作時要注意以過渡段、過渡句銜接,如 “由家國依存之基石,邁向愛國精神之高峰,更需深知愛國是靈魂的抉擇……” 使文章行云流水。三、素材選擇1.古代素材:2.霍去病:西漢名將,在抗擊匈奴戰爭中,他屢立戰功,發出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的豪言壯語。國家邊疆戰火紛飛,他將個人成家立業后置,一心只為保家衛國,驅除外敵,捍衛大漢疆土,展現出熾熱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為西漢的穩定與安寧立下不朽功勛。3.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卻遭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逼利誘,欲使其投降,蘇武持節不屈,北海牧羊十九載,渴飲雪,饑吞氈,始終堅守對漢朝的忠誠,維護國家尊嚴。他的堅守讓家國信念跨越苦寒歲月,熠熠生輝,歸來時白發蒼蒼,卻成為愛國精神的豐碑。4.近現代素材:抗日戰爭時期,無數仁人志士舍小家為大家。狼牙山五壯士,在戰斗中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他們以熱血捍衛家國,用生命詮釋愛國,讓侵略者見識到中華兒女不屈的家國脊梁。科學家鄧稼先,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后,聽聞新中國成立,毅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投身祖國核事業。在茫茫戈壁灘,隱姓埋名幾十年,與艱苦環境、科研難題頑強抗爭,只為讓祖國挺起脊梁,擺脫核威脅。他將個人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國家,助力華夏大地綻放蘑菇云下的強國之光,其家國情懷照亮民族奮進征程。5.當代素材:疫情期間,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逆行出征,奔赴抗疫一線。他們告別家人,冒著被感染風險,日夜奮戰在醫院病房、社區檢測點。有的年輕護士剪掉長發方便穿防護服,有的醫生累倒在崗位上稍作休息又重返戰場,他們舍己為人,守護家國同胞健康,用行動書寫新時代家國擔當,筑起抗疫鋼鐵長城。中印邊境沖突中,戍邊戰士陳祥榕等英雄群體,在加勒萬河谷,面對外軍蓄意挑釁、暴力攻擊,毫不退縮,以血肉之軀捍衛國土。陳祥榕那句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道出年輕一代純粹的家國深情,他們在冰天雪地、高原缺氧環境下戍邊衛國,定格成不朽的愛國群像,守護祖國山河無恙。四、參考標題1.《以家國情懷,守山河永固》寫作要點:開篇點明家國情懷貫穿歷史,是民族存續根基;中間論述從古代英烈到當代楷模如何借家國情懷守護國家,如岳飛抗金、戍邊戰士事跡;結尾強調新時代青年傳承此情懷,為國家長治久安接續奮斗,以有力論據支撐 “守山河” 這一核心行為與家國情懷聯系。2.《燃家國火種,耀時代征途》寫作要點:開頭以時代發展需家國力量引入,主體部分闡述不同階段家國情懷像火種激勵前行,古代燃文明火種、近代驅黑暗火種、當代耀復興火種,結合相應史實、人物,如鑒真東渡傳文化、辛亥革命志士、科技工作者突破封鎖,結尾升華火種永不滅,征途不停歇。3.《懷家國擔當,繪青春華章》寫作要點:先談青春與家國碰撞意義非凡,中間分論青春在不同領域以擔當詮釋家國情懷,如青年扶貧干部助力鄉村振興、大學生投身志愿服務展現愛心,以事例展現青春活力融入家國建設,結尾號召青年用行動繪就家國共榮絢麗篇章。五、范文引路《家國情懷,赤子擔當》“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與家國,承載著中華兒女最深沉的眷戀;“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愛國豪情,貫穿華夏歷史,熠熠生輝。于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中,家國情懷始終是那座永不熄滅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而肩負家國擔當,更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國一體,休戚與共。《呂氏春秋》有云:“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 回溯歷史,王朝興衰系于家國安穩。大唐盛世,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繪山河,商旅往來促繁榮,家庭盡享天倫之樂;而到了近代,列強入侵,山河破碎,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何談家的溫馨?國是千萬家的聚合,家是國的基礎單元,只有國家昌盛,家庭才能幸福,個人才有發展空間。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儒家理想,到如今全民共筑中國夢,家國情懷一脈相承,訴說著國與家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愛國之情,無關外物。塞涅卡曾言:“任何人愛自己的國家都不是因為它地域寬廣、聲名顯赫,而是因為它是自己的祖國。” 科學巨匠錢學森,身在美國,擁有優渥的科研條件、富足的生活,卻在聽聞新中國成立后,歸心似箭。面對美方重重阻撓,甚至軟禁迫害,他毫不退縮,歷經艱辛,輾轉回國。因為在他心中,祖國是生養他的土地,那里有等待他報效的同胞,有無盡待開拓的事業,名利財富與之相比,不過是過眼云煙。這份純粹的愛國情,驅使無數中華兒女在祖國需要時挺身而出,不計得失,只為那片深愛的故土。捍衛主權,寸土不讓。魯迅高呼:“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撿;可容外族之贊嘆,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近代中國,遭受列強瓜分,國土淪喪,百姓蒙難。但中華兒女從未屈服,從三元里抗英民眾的吶喊,到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英雄豪杰舍生忘死,前赴后繼。如今,在南海、在邊疆,人民解放軍枕戈待旦,守護每一寸疆土;外交人員在國際舞臺據理力爭,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國土,是民族的根基,愛國,必以生命捍衛。反觀那些背棄祖國、投奔異邦之人,如《伊索寓言》所警示:既不受異邦人尊敬,又為同胞所唾棄。古有秦檜賣國求榮,遺臭萬年;今有個別貪圖私利者,為獲他國 “庇護”,抹黑祖國,終遭世人鄙夷。他們忘卻家國養育之恩,淪為歷史罪人,被釘在恥辱柱上。“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身為新時代青年,站在歷史新起點,當胸懷家國情懷,以先輩為楷模,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于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于實踐中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用青春熱血守護家國山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的壯麗篇章,讓家國情懷代代相傳,永綻光芒!作文點評:立意精準深刻:緊扣 “家國情懷、家國擔當” 主題,圍繞所給材料多角度闡述,深入剖析家國關系、愛國本質、捍衛主權及叛國后果,層層遞進,展現對話題深刻理解。論據豐富多元:既有古代霍去病、蘇武等事例,又有近現代錢學森、抗戰英雄及當代抗疫、戍邊等素材,兼顧不同歷史階段,全方位支撐論點,且論據運用詳略得當,分析透徹,與論點緊密融合。結構嚴謹清晰:開篇以詩句引出話題,點明家國情懷與青年擔當;中間分四層論述,各有分論點,層層推進,結尾總結前文,回歸青年使命,升華主題,段落銜接自然,邏輯連貫。以下是一份更為詳細的作文點評:一、立意方面深度挖掘:作者精準地把握了材料的核心要義,將家國情懷這一宏大主題拆解為多個關鍵維度進行闡述。從家國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闡述國興則家安、國亂則家危,讓讀者清晰認識到二者唇齒相依的緊密聯系,這是對家國情懷根基性的剖析。進一步探究愛國的內在驅動力,點明愛國源于對祖國這片土地和同胞的深情,無關外在的虛榮指標,這種對愛國本質的挖掘,使立意超脫了表面的口號式表達,深入到情感與精神內核。在捍衛國家主權層面,不僅回顧歷史上中華兒女抵御外敵的悲壯抗爭,還著眼當下,展現當代軍人與外交人員守護國土、維護尊嚴的擔當,體現出對家國情懷時代延續性的深刻理解。最后通過批判叛國行徑,從反面強化正面立意,讓家國情懷的堅守顯得更為可貴。時代關聯:立意緊密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強調當代青年肩負的家國擔當。在結尾處明確指出新時代青年應如何將家國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如在學習與實踐中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使文章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指向性,避免了空洞說教,讓家國情懷落地生根。二、論據運用多樣性:古代、近現代、當代素材交相輝映。古代選取大唐盛世與近代列強入侵的對比,生動展現出家國安穩與否對百姓生活的截然不同影響,讓 “家國一體” 的論據鮮活起來;近現代以錢學森沖破阻撓回國為例,典型且極具說服力地詮釋了純粹愛國情的力量;當代則涵蓋抗疫、戍邊等熱點素材,體現家國情懷在當下的新實踐,全方位、多時段地支撐論點,使文章論證跨度廣、視野開闊。契合度:每個論據都精準地服務于相應論點。如闡述 “家國一體” 時,大唐與近代的史實從正反兩面論證國與家的關聯;講愛國之情時,錢學森的經歷與塞涅卡名言無縫對接,突出愛國的純粹性;在捍衛主權部分,三元里抗英、抗日戰爭等歷史素材與當下南海、邊疆守護形成連貫的歷史脈絡,有力支撐國土不容侵犯的觀點,且對論據的分析緊扣家國情懷,不蔓不枝。詳略安排: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錢學森回國的事例詳細展開,從他在美國的優厚條件,到回國受阻及毅然抉擇,完整呈現故事細節,增強感染力;而像大唐盛世、三元里抗英等素材則簡潔概括,以點帶面,既豐富論證又不拖沓,使文章節奏明快。三、結構布局開篇引人:以經典詩句開篇,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巧妙引出家國情懷與青年擔當的主題,文學性與主題性兼具,如同一把鉤子,迅速抓住讀者注意力,為下文論述奠定情感基調。層次分明:中間部分采用并列式結構,分別以 “家國一體,休戚與共”“愛國之情,無關外物”“捍衛主權,寸土不讓” 為分論點,逐一深入論證,邏輯清晰,層次井然。每個分論點下先引用名言,再結合事例分析,最后回扣主題,論述完整且嚴謹。過渡自然:段落之間過渡流暢,從正面論述家國情懷各要點,到反面批判叛國行為,以 “反觀” 一詞自然銜接,使文章正反對比鮮明,強化論證效果。結尾總結全文,水到渠成地將話題回歸到新時代青年使命,升華主題,結構完整,首尾呼應。四、語言表達文學性:詩詞引用信手拈來,開篇杜甫、戚繼光的詩句,結尾艾青的詩句,不僅增添文采,更借古人詩意抒發家國情懷,使文章底蘊深厚。文中多處引用所給材料及其他名言警句,如《呂氏春秋》《伊索寓言》等語句,增強論證權威性,彰顯文化積累。準確性:用詞精準恰當,描述歷史場景、人物行為時,“揮毫潑墨”“流離失所”“舍生忘死”“枕戈待旦” 等成語運用自如,生動再現不同情境,準確傳達情感態度,使表達富有張力。在闡述觀點時,語言簡潔明了,邏輯關聯詞使用恰當,如 “只有…… 才……”“從…… 到……” 等,讓論證過程清晰流暢。感染力:抒情與議論相結合,在講述事例、論述觀點過程中,融入真摯情感,如對錢學森回國的贊嘆、對戍邊戰士的歌頌,引發讀者共鳴,讓家國情懷不再抽象,而是可感可知,激發讀者內心的愛國熱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總體而言,這篇作文是一篇上乘佳作,在立意、論據、結構、語言等各方面都表現出色,堪稱考場范文,為讀者呈現了一場關于家國情懷的思想盛宴,展現出作者深厚的語文素養與家國擔當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