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楊柳青》 課 型 演唱課教材分析 《楊柳青》這是在江蘇揚州地區廣為流傳的一首民間小調,它以襯詞“楊柳葉子青” 而得名。歌曲抒發了美好生活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為五聲宮調式,全曲歡快活潑、熱情風趣,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兩樂句均為6小節,其中末尾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4小節)、第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他們對音樂有初步感知與體驗能力,能掌握基礎節奏與部分樂理知識,如有四份音符、八分音符時值,在演唱上也有了一些發聲技巧與表現力。四年級學生對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楊柳青》濃郁的江蘇風格,能激發他們了解江蘇揚州風土人情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展示揚州景色和民族風情,幫助學生構建情感聯系,更好的理解并詮釋歌曲。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感受江蘇揚州民歌《楊柳青》歡快活潑的情緒和濃郁的地方特色,體會民歌之美。藝術表現: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楊柳青》,并嘗試用江蘇方言演唱歌曲。創意實踐:根據《楊柳青》的旋律和節奏特點,進行簡單的音樂編創活動。文化理解:了解體會江蘇揚州民歌的特點和風格,增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重點 學生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和方言準確演唱歌曲《楊柳青》,表現江蘇民歌的地方韻味。教學難點 掌握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進行音樂創編活動。教學方法 情境法、示范法、講授法、對比法、練習法學法指導 聆聽法、體驗法、視唱法、合作法、練習法教具學具 鋼琴、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個性設計一、組織教學 巧妙導課二、新課教授 三、鞏固拓展四、課堂小結 1.師生問好!2.詩詞引入、激發體驗:詩仙李白用這樣一首詩來的送別的友人孟浩然,這首詩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人杜牧也曾這樣寫到“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還有一首詩,更是直白的贊嘆著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些詩詞紛紛都體現了揚州在古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揚州,跟隨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腳步去探尋揚州的人文魅力。3.觀看揚州相關視頻、感受其魅力1.揭示主題《楊柳青》剛才我們視頻中看到了揚州眾多的名勝古跡、賞到揚州精致的飲食文化、聽到江蘇舉世聞名的民歌《茉莉花》。除了《茉莉花》這首民歌,今天我們再次探索江蘇音樂文化瑰寶中的流行于揚州地區的民間小調《楊柳青》。2.教師范唱、感受不同思考:請同學們聽一聽歌曲和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這首歌給你什么感覺?師小結:《楊柳青》是江蘇揚州地區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活潑風趣,表達了江蘇人民對家鄉的熱愛。3.復聽歌曲、感受速度、細細品味方言特點4.學生學說方言并總結規律同學們發現它的發音特點了嗎?師小結:揚州方言前鼻音較多,發音的位置相對靠前,平翹舌不分,一般都用平舌音。5.有節奏的讀歌詞 (1)重點字強調“nia” (2)切分、附點、前八后十六節奏的鞏固和掌握6.律動伴奏讀歌詞、掌握歌曲原速7.了解襯詞你們知道歌曲中的“嗬嗬依嗬嗬”、“七搭七呢嘣啊”,這些歌詞是什么意思?它在民歌中叫什么呢?師小結8.視唱旋律(1)學生說一說黃色方框內應該用怎樣的力度演唱?并為其加入聲勢律動進行伴奏。(2)解決演唱時出現的節奏問題(3)挑戰一口氣唱完最后一個樂句9.師生接龍合作演唱旋律10.填詞演唱(1)填詞演唱第一段歌詞(2)自學第二段歌詞11.完整演唱歌曲 (1)用稍快的速度,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2)男女生分組唱12.學生評價1.自主編創2.合作表演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3.學生了解什么是曲牌?4.對比聆聽揚州民歌,分辨《楊柳青》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演唱《楊柳青》這首歌,還知道這是一首流行于江蘇揚州的民間小調,并是一種特色的曲牌形式,其實我國還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歌,同學們可以在課后去探索屬于我們陜西地區的民歌,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師生問好生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生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生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學生觀看視頻齊讀歌名《楊柳青》學生聆聽歌曲《楊柳青》感受不同并思考學生細聽方言特點zh ch sh 讀成:z c sniax·x xxx學生讀歌詞學生了解襯詞學生隨琴視唱旋律并說出同音反復處用怎樣的力度演唱學生一口氣準確唱完最后一個樂句師生接龍演唱旋律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學生演唱歌曲第二段完整演唱分組演唱學生互評學生小組內自由編創學生上臺展示學生了解曲牌學生聆聽兩首揚州民歌,并分辨出其中一首屬于《楊柳青》這種曲牌形式板書設計 《楊柳青》稍快 江蘇民歌譜 例 或 補 充 資 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