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詩詞誦讀-靜女/《詩經·邶風》《靜女》是《詩經 邶風》中的一首愛情詩,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與心儀女子的約會過程,生動地展現了青年男女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詩歌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反復詠唱,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也加深了情感的表達。詩中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心理和細節描寫,如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細膩地刻畫了男子等待女子時的焦急心情,以及女子贈送男子彤管、荑草等禮物時的深情與羞澀,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情趣,使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詩經》的獨特魅力和古代先民質樸、真摯的情感世界,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具有重要意義。(一)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如 “靜女其姝” 中的 “其” 的用法,“俟我于城隅” 的狀語后置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包括其產生的時代背景、“風”“雅”“頌”“賦”“比”“興” 的表現手法,以及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能夠結合這些知識分析《靜女》的藝術特色,增強文學鑒賞能力。(二)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學會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內涵和情感。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討論分析詩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和人物心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創新意識。(三)審美鑒賞與創造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感受古代先民質樸的情感表達方式,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愛情觀和人生觀,使學生明白愛情的美好與珍貴,懂得珍惜情感。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認識到《詩經》作為我國古代詩歌源頭的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從而主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四)文化傳承與理解幫助學生了解《詩經》時代的社會風貌、民俗風情和文化傳統,如古代男女的戀愛方式、社交禮儀等,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體會《詩經》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如對人性的尊重、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促進學生對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一)教學重點詩歌的背誦與文言知識積累: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幫助學生熟練背誦全詩,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如 “姝”“俟”“貽”“懌” 等)、虛詞(如 “其”“之” 等)的含義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如 “俟我于城隅”“匪女之為美” 等)的特點和翻譯方法,為學生閱讀其他文言文奠定堅實的基礎。人物形象分析與情感把握: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如女子的美麗、活潑、嬌羞,男子的憨厚、癡情等,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品味,準確把握男女主人公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情感,讓學生在感受愛情的同時,學會從文學作品中汲取情感養分,提升自身的情感體驗能力。《詩經》藝術特色的理解:結合《靜女》的文本內容,詳細講解《詩經》的重章疊唱、賦比興等藝術特色,讓學生體會這些藝術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效果,如重章疊唱如何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以及如何強化情感的表達;賦比興手法如何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古代詩歌藝術魅力的鑒賞水平,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二)教學難點《詩經》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與傳承:《詩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作,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如古代的婚姻觀念、禮儀制度、道德規范等,這些文化元素對于現代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和抽象。如何引導學生透過詩歌的表面文字,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并讓學生理解這些文化內涵在當代社會的傳承意義和價值,是教學中的難點之一。需要教師通過補充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思考等方式,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的障礙,與古代文化進行對話和交流,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學生對古代愛情觀的正確理解與當代價值觀的融合:詩中所描繪的古代愛情觀與現代社會的愛情觀念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困惑。如何引導學生在欣賞古代愛情詩歌的同時,正確看待古代愛情觀中的積極因素和局限性,將其與當代社會的價值觀進行有機融合,樹立健康、正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是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和突破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等方式,讓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逐漸明晰愛情的真諦和價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一、導入(激發興趣,引入課題)教師活動:展示《詩經》相關圖片和經典名句,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等,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的《詩經》知識,提問學生對《詩經》的印象和了解程度,包括其地位、內容分類、表現手法等。講述古代愛情故事,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也是一首描繪愛情的古代詩歌 ——《靜女》,激發學生對古代愛情詩歌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觀看圖片和名句,積極思考教師的提問,舉手回答自己對《詩經》的認識,如知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 “風”“雅”“頌” 三部分,常用 “賦”“比”“興” 手法等。傾聽古代愛情故事,沉浸在浪漫的氛圍中,對即將學習的《靜女》充滿期待,好奇這首詩會講述怎樣的愛情故事。二、背景知識介紹(搭建知識框架,輔助文本理解)教師活動:運用 PPT 詳細介紹《詩經》產生的時代背景,包括當時的社會制度、文化風俗、人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例如,講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政治格局、農業生產狀況以及民間的社交活動等,讓學生了解《詩經》是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孕育而生的。重點闡述 “邶風” 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使學生明白詩歌所反映的是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民的情感世界。同時,簡單提及《詩經》在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以及對后世文學創作的深遠影響。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聽講,記錄關鍵信息,如《詩經》的成書年代、“邶風” 的含義等,在腦海中構建起關于《詩經》的背景知識框架,為更好地理解《靜女》的文本內容和情感表達做好鋪墊。學生可以提問關于背景知識的疑惑之處,如 “邶地的具體位置在哪里”“《詩經》中的詩歌是如何收集整理的” 等,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加深對背景知識的理解。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教師活動:教師富有感情地范讀全詩,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韻律,同時標注出自己不認識或不確定讀音的字詞。利用多媒體展示詩歌原文,逐字逐句地進行正音、釋義,重點講解文中的實詞(如 “姝”“俟”“貽”“懌”“洵” 等)、虛詞(如 “其”“之”“而” 等)的含義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如 “俟我于城隅” 的狀語后置句式、“匪女之為美” 的賓語前置句式等)。指導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之美,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嘗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學生活動:學生跟隨教師的范讀,輕聲跟讀,標注字音,注意模仿教師的朗讀節奏和語氣。在教師講解字詞和句式時,認真做好筆記,通過查閱字典、參考注釋等方式,加深對文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大聲朗讀全詩,反復朗讀幾遍后,與同桌交流自己對詩歌節奏和韻律的感受,以及初步體會到的詩歌情感,如喜悅、焦急、羞澀等。四、文本解讀(深入探究,把握詩意與情感)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逐章解讀詩歌內容,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如 “第一章中‘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描繪了怎樣的場景?表現了男子怎樣的心情?”“女子為什么要‘愛而不見’?這反映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 等,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細節描寫和人物的動作、心理刻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針對上述問題以及詩歌中其他關鍵語句和情節,如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等,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并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補充和完善。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內容,適時給予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學生活動:學生結合教師的問題,仔細研讀詩歌文本,通過圈點批注的方式,找出文中描寫人物形象和情感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和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有的學生認為男子 “搔首踟躕” 表現了他的憨厚和焦急,而女子 “愛而不見” 則體現了她的活潑俏皮和嬌羞;有的學生從男子對彤管和荑草的喜愛,看出他對女子的深情等。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相互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解,深入體會詩中男女主人公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五、藝術特色分析(品味經典,提升文學鑒賞能力)教師活動:在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情感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靜女》的藝術特色。講解詩歌的重章疊唱手法,通過對比各章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如詩句的重復與變化,讓學生體會這種手法在強化情感、增強詩歌節奏感和韻律美方面的作用。舉例說明詩歌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如 “賦” 體現在對男女約會場景的直接敘述上;“比” 可從男子將女子贈送的彤管和荑草視為珍寶,比作女子的美麗和珍貴來分析;“興” 則可引導學生思考詩歌開篇 “靜女其姝” 是否有引出下文、營造氛圍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手法如何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達、人物形象塑造、結構布局等方面綜合賞析詩歌的藝術魅力,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詩歌藝術特色的獨特見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學生活動:學生再次回顧詩歌文本,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通過朗讀和比較各章內容,感受重章疊唱的韻律之美和情感的層層遞進,體會這種獨特的詩歌結構形式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所舉的賦、比、興手法的例子,結合詩歌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小組成員討論并總結這些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方式和表達效果。例如,學生在分析 “比” 的手法時,會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男子對禮物的珍視其實是對女子愛情的珍視,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詩歌中蘊含的深情。學生主動分享自己對詩歌藝術特色的賞析成果,有的學生從語言簡潔質樸卻又充滿韻味的角度進行分析,有的學生則著重闡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動性和典型性,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分享,學生們相互啟發,進一步提升了對古代詩歌藝術魅力的鑒賞水平。六、課堂總結(梳理知識,強化重點)教師活動: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詩經》的背景知識、《靜女》的詩意解讀、人物形象分析、藝術特色以及古代愛情觀與現代愛情觀的討論等方面,重點強調詩歌中的文言知識、藝術手法和情感主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強化重點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如積極參與討論、有獨特的見解、朗讀有感情等,同時也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如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不夠準確、在分析藝術特色時不夠深入等,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和鼓勵,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古代詩歌的熱情和信心。學生活動: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靜女》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對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認真聽取教師的評價和建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