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等高線地形圖3.1 大洲和大洋海洋陸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形成海洋。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成為陸地。內容概要01 課標解讀02 自學提綱03 講授新課04 本課小結05 鞏固練習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課標解讀自學提綱自學要求:1.找答案。2.標問題。3.圈關鍵詞。4.秒記。71%29%亞洲大洋洲里海大高加索山脈蘇伊士運河白令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巴拿馬運河德雷克海峽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魚鹽之利 舟楫之便海洋戰略一、海陸分布⑴地球上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陸地的比例是_____。⑵概括的說地球上是_______海洋,_______陸地。71%29%七分三分有沒有哪個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呢?1.海陸比例海陸分布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 。北南2.從不同半球描述海陸分布海陸分布不論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 ;海洋陸地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___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東西2.從不同半球描述海陸分布海陸分布不論東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2.從不同半球描述海陸分布海陸分布不論水半球還是陸半球,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結論:⑴海陸分布很不均勻。⑵無論怎么劃分,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二、七大洲1.看圖,理解大陸、島嶼和半島的含義。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環水)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塊(四面環水)▲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大陸面積較大的陸塊群島距離較近的多個島嶼組成的群體七大洲2.觀察地圖,找出七大洲七大洲ABCDFEG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你記住了嗎?七大洲3.閱讀P46圖3.5,說出七大洲的名稱與相對位置,認識各大洲特點。亞洲歐 洲北 美 洲南 美 洲南極洲南極洲大 洋 洲ABGCDEFF非洲(1)說出字母表示的大洲(2)赤道穿過的大洲(3)跨緯度最廣的大洲(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緯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極洲七大洲亞洲歐 洲北 美 洲南 美 洲南極洲南極洲大 洋 洲ABGCDEFF非洲(6)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7)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8)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歐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3.閱讀P46圖3.5,認識各大洲特點。七大洲4.讀課本P46圖3.4:(1)說出七大洲的名稱。(2)按照面積大小進行排序ABCDE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FG大洋洲歐洲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七大洲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白令海峽巴拿馬運河德雷克海峽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5.讀課本末頁《世界地形圖》,說出大洲分界線,并在書上圖中圈出。七大洲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南北美洲分界線亞洲非洲分界線你記住了嗎?歐非分界線南美洲和南極洲分界線七大洲步驟:①在世界地圖上,觀察各大洲的形狀特征。②繪出重要的經緯線。③觀察各大洲的空間方位和大小,參照經緯線在圖上繪出各大洲的輪廓略圖。④標注名稱。赤道北回歸線20°W南回歸線南極圈120°E160°E20°W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6.在教材P49繪制各大洲輪廓七大洲三、四大洋洋洋遠離大陸,深度較深海海是洋的邊緣,靠近大陸,深度較淺海峽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大洋是海和洋的總稱。1.看圖,理解海、洋和海峽的含義1.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你記住了嗎?四大洋四大洋2.說出四大洋的特點。(1)面積最大的大洋(2)面積最小的大洋(3)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的大洋(4)呈S形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3.海洋對人類的意義(1)給人類提供資源: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給人類提供魚鹽之利。(2)給人類提供舟楫之便:海洋具有互聯互通的特點,沿海國家對外貿易,特別是全球洲際貨物貿易,主要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鹽類的故鄉生命的搖籃魚類旅游資源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下表所列海峽、運河,將它們溝通的海洋名稱分別填入表中。說說它們被稱為海上交通線“咽喉”的原因。海峽或運河 溝通的海洋 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海峽或運河 溝通的海洋 白令海峽蘇伊士運河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紅海1.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①——歐洲 B.②——北美洲C.③——非洲 D.④——南美洲2.②大洲與③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A.白令海峽 B.直布羅陀海峽C.德雷克海峽 D.巴拿馬運河 B D 圖3.1.23.下列關于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是面積最小的大洲B.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C.大陸與它周邊的海域合起來稱為大洲D.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B 鞏固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