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綜合實驗答題規范(一)實驗操作類規范1.測定溶液pH的操作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待試紙變色后,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答題模板】 答題關鍵詞:pH試紙、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測液、標準比色卡、對照。 四步:①取放試紙→②蘸待測液→③點滴試紙→④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概括為“取、蘸、點、比”。 抓住關鍵詞和四步操作環節,此類問題一定不失分2.滴定管檢查是否漏水的操作【答題模板】 酸式滴定管:關閉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夾將其固定在鐵架臺上,觀察是否漏水。若2分鐘內不漏水,將活塞旋轉180°后,重復上述操作。 堿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夾將其固定在鐵架臺上,觀察是否漏水。若2分鐘內不漏水,輕輕擠壓玻璃球,放出少量液體,再次觀察滴定管是否漏水3.滴定管趕氣泡的操作【答題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將滴定管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開活塞使溶液沖出,從而使溶液充滿尖嘴。 堿式滴定管:將膠管彎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傾斜,用兩指捏住膠管,輕輕擠壓玻璃球,使溶液從尖嘴流出,即可趕出氣泡4.裝置的氣密性檢查【答題模板】 形成封閉體系——操作(微熱、手捂、熱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現象→得出結論。 微熱法——關鍵詞:封閉(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熱、氣泡、水柱; 液差(封)法——關鍵詞:封閉(用止水夾關閉右側導氣管,向××漏斗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變化); 整套裝置氣密性檢查:為使其產生明顯的現象,用酒精燈對裝置中某個可加熱容器微熱,觀察插入水中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也可對整套裝置適當分割,分段檢查氣密性5.焰色試驗的操作(1)操作:先將鉑絲蘸取鹽酸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反復幾次,直到與酒精燈火焰顏色接近為止。然后用鉑絲蘸取少量待測液,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2)用鹽酸洗的原因:金屬氯化物的沸點較低,灼燒時揮發除去。答題關鍵:①燒、蘸、燒、洗、燒;②觀察K元素的焰色試驗時,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6.萃取分液操作(1)萃取:關閉分液漏斗的旋塞,打開上口的玻璃塞,將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蕩并不時打開旋塞放氣,放在鐵架臺上靜置。(2)萃取現象描述:溶液分層,上層×色,下層×色。(3)分液操作:將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上的小孔,再將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開,使下層液體慢慢沿燒杯壁流下,當下層液體恰好流盡時,迅速關閉活塞。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答題關鍵:①液面上方與大氣相通;②沿燒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7.濃H2SO4稀釋(或與其他液體混合)操作將濃H2SO4沿燒杯壁緩緩注入水(無水乙醇、濃硝酸等)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答題關鍵:①濃硫酸倒入水中;②緩慢;③不斷攪拌。8.粗鹽的提純(1)實驗室提純粗鹽的實驗操作依次為取樣、溶解、沉淀、過濾、蒸發、結晶、過濾。(2)若過濾時發現濾液中有少量渾濁,從實驗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過濾時漏斗中液面高出濾紙邊緣、玻璃棒靠在單層濾紙一邊弄破濾紙。9.獲取晶體的操作(1)改變溫度: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蒸發→結晶→過濾→洗滌→干燥。(2)改變溶劑: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或帶結晶水的:加熱(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3)過飽和溶液:加入晶種、摩擦器壁。10.讀取量氣裝置中的氣體體積的方法(1)方法: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先上下移動量筒(或量氣管有刻度的一側)使量筒內外(或量氣管的兩側)液面相平,然后使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讀取數據。(2)液面相平的理由是:如果燒瓶中的壓強和外界大氣壓不一致,就不能準確地求出氣體體積。(3)誤差分析:未恢復至室溫,氣體膨脹,氣體體積偏大。未調平,氣體體積偏小。11.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操作(1)配制FeCl3時:先溶于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至所需濃度。(2)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二)物質檢驗類規范1.氣體驗滿和檢驗操作【答題模板】 用……放在集氣瓶口,若……(現象),說明……(“氣體已滿”或“是……氣體”)示例:(1)可燃性氣體(如氫氣)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試管的氣體,將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開手指,若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則氣體不純;若聽到輕微的“噗”的一聲,則氣體純凈。(2)氨氣驗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氣體已滿。(3)氯氣驗滿: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氣體已滿。2.離子的檢驗實驗操作(取少量或適量待測溶液,加入……試劑,再加入……試劑)↓現象描述(①溶液由……變為……,②若有……生成,③若沒有……,等)↓得出結論(如果……,說明……)示例: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的操作方法: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溶液里含有N,反之則溶液里不含N。(三)實驗設計類規范語言表述1.性質實驗設計從實驗原理出發(含性質),按操作過程(或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順序來表述答案。【答題模板】 操作→現象→結論 取樣,加入……→有……生成→……的是……(1)水蒸氣最先檢驗;(2)有干擾的氣體先檢驗:例如,氣體甲對氣體乙的檢驗有干擾,檢驗思路:檢驗氣體甲→除去氣體甲→確定氣體甲除盡→檢驗氣體乙。2.定量實驗誤差分析對于定量實驗,要采用措施減小誤差。減小誤差從以下角度考慮:(1)裝置氣密性良好;(2)排除裝置中氣體;(3)減少副反應;(4)避免氣體帶雜質(如測定氣體的質量,氣體必須干燥);(5)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等。燃燒法定量測定實驗一般設計思路:氣體發生裝置→氣體干燥裝置→主反應裝置→吸收產物(1)→吸收產物(2)→干燥裝置→尾氣處理裝置。3.實驗現象描述有關化學實驗的描述不僅要求準確,還要求完整,有時還需要指明是何處產生了什么現象,其答題規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來處理。對于溶液:(1)顏色由……變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變渾濁;(4)生成(產生)……沉淀;(5)溶液發生倒吸;(6)產生大量氣泡;(7)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8)有液體溢出。對于固體:(1)固體表面產生大量氣泡;(2)固體逐漸溶解;(3)固體體積逐漸變小(變細);(4)顏色由……變成……。對于氣體:(1)生成……色(味)氣體;(2)氣體由……色變成……色;(3)先變……后……(加深、變淺、褪色);(4)色、味。4.儀器或裝置作用【答題模板】 有利于……(這樣做的好處),以防止……(這樣做的壞處) 尾氣吸收: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空氣例如:有機實驗中玻璃長導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體倒吸進入……中,或者平衡氣壓,便于……中液體順利進入……中。二、原理綜合答題規范(一)原因、理由類【答題模板】 “有理”——化學原理,“有據”——事實依據。 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正說”——“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說”——“如果……就……”示例:1.碳酸銨溶液顯堿性的原因:碳酸銨溶于水能發生水解,N+H2ONH3·H2O+H+,C2+OH-,C的水解程度,故溶液顯堿性。2.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時,陰極附近溶液呈堿性的原因:在陰極發生反應:2H2O+2e-===H2↑+2OH-,由于氫離子不斷放電,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促進了水的電離,導致溶液中c(OH-)>c(H+),使溶液顯堿性。(二)平衡理論簡答類【答題模板】 ……存在……平衡,……(條件)使平衡……(方向)移動,……(結論)1.答題步驟:(1)寫出可逆反應的方程式(或敘特點);(2)分析改變的條件;(3)平衡應如何移動;(4)平衡移動的結果怎樣。2.敘述方式:可逆反應(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反應特點或容器特點)+條件變化(一個條件)+平衡移動方向(正或逆)+平衡移動結果(某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示例:1.在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S,發生反應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下圖為H2S氣體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1)圖中壓強(p1、p2、p3)的大小順序為 , 理由是 。 (2)該反應平衡常數大小:K(T1) (填“>”“<”或“=”)K(T2),理由是 。 (3)如果要進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轉化率,除改變溫度、壓強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 (1)p1(2)< 該反應正向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3)及時分離出產物2.Na2HPO4是磷酸的酸式鹽,但其水溶液呈堿性,從溶液中離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當加入足量飽和CaCl2溶液時,溶液變為酸性,解釋原因 。 答案 Na2HPO4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P,加入CaCl2溶液,Ca2+與P結合成Ca3(PO4)2沉淀,促使HP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H+濃度增大,溶液顯酸性三、物質結構答題規范(一)溶解性問題1.氨氣極易溶于水的原因:氨氣和水都是極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氣和水分子間能形成氫鍵。2.某同學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體,請解釋加入乙醇后析出晶體的原因:乙醇分子的極性比水分子弱,加入乙醇后溶劑的極性減弱,溶質的溶解度減小。3.加熱時,硼酸溶解度增大,主要原因是:硼酸晶體中存在的作用力有范德華力、氫鍵、共價鍵,加熱時破壞了硼酸分子之間的氫鍵。(二)物質穩定性比較1.CuO在1 273 K時分解為Cu2O和O2,請從銅的原子結構來說明在高溫下Cu2O比CuO更穩定的原因:最外層電子排布,Cu2O中Cu+為3d10,而CuO中Cu2+為3d9,最外層電子排布達到全滿時更穩定。2.穩定性H2S>H2Se的原因是:S原子半徑比Se小,S—H的鍵能比Se—H的鍵能大。3.SiH4的穩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的原因:C—H的鍵能大于C—O,C—H比C—O穩定,而Si—H的鍵能卻遠小于Si—O,所以Si—H不穩定而傾向于形成更穩定的Si—O。(三)配位鍵的形成1.CN-做配體時,提供孤電子對的通常是C原子,而不是N原子,其原因:碳元素的電負性小于氮元素的電負性,對孤電子對的吸引能力弱,給出電子對更容易。2.已知NF3與NH3的空間結構相同,但NF3不易與Cu2+形成配離子,其原因:F的電負性比N大,N—F成鍵電子對偏向F原子,偏離N原子,使得N原子核對其孤電子對的吸引能力增強,難與Cu2+形成配位鍵。(四)鍵角的大小1.CH4、NH3、H2O的鍵角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H4>NH3>H2O,原因:三種氫化物的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但中心原子的孤電子對數依次增多,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增大,故鍵角減小。2.Si與C元素位于同一主族,SiO2鍵角小于CO2的原因是:SiO2中心Si原子采用sp3雜化,鍵角為109°28';CO2中心C原子采用sp雜化,鍵角為180°。3.[PtCl4(NH3)2]中H—N—H之間的夾角>NH3分子中H—N—H之間的夾角,原因是:[PtCl4(NH3)2]形成過程中,NH3中N原子的孤電子對與Pt形成配位鍵,N→Pt配位鍵相比于孤電子對,對其他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減小,造成H—N—H的鍵角增大。(五)氫鍵1.水由液體形成固體后密度卻減小,原因:水在形成晶體時,由于氫鍵的作用使分子間距離增大,空間利用率降低,密度減小。2.測定化合物HF的相對分子質量時,發現實驗值一般高于理論值,其主要原因:HF分子間存在氫鍵,易形成締合分子(HF)n。3.H2O沸點高于H2S的原因:H2O分子間存在氫鍵,且比范德華力強。(六)晶體導電的原因1.Fe3O4晶體能導電的原因:電子可在兩種不同價態的鐵離子間迅速發生轉移。2.金屬Ni導電的原因:Ni單質是金屬晶體,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自由電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可發生定向移動。(七)晶體熔、沸點比較1.氯化鋁的熔點為190 ℃,而氟化鋁的熔點為1 290 ℃,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AlCl3是分子晶體,而AlF3是離子晶體,離子鍵比分子間作用力大得多。2.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是耐磨涂料,它們的結構相似,但是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的熔點高,其原因: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屬于共價晶體,而氮原子的半徑比磷原子小,B—N共價鍵鍵長比B—P短,鍵能更大,熔化時破壞化學鍵需要的能量更多,所以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的熔點高。3.K和Cr屬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層電子構型相同,但金屬K的熔、沸點等都比金屬Cr低,原因:由于K原子的半徑比較大而且價層電子數較少,其金屬鍵比Cr弱,所以其熔、沸點較低。(共34張PPT)第二篇 考前必備第二章 非選擇大題答題規范一、綜合實驗答題規范(一)實驗操作類規范1.測定溶液pH的操作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待試紙變色后,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答題模板】答題關鍵詞:pH試紙、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測液、標準比色卡、對照。四步:①取放試紙→②蘸待測液→③點滴試紙→④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概括為“取、蘸、點、比”。抓住關鍵詞和四步操作環節,此類問題一定不失分2.滴定管檢查是否漏水的操作【答題模板】酸式滴定管:關閉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夾將其固定在鐵架臺上,觀察是否漏水。若2分鐘內不漏水,將活塞旋轉180°后,重復上述操作。堿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夾將其固定在鐵架臺上,觀察是否漏水。若2分鐘內不漏水,輕輕擠壓玻璃球,放出少量液體,再次觀察滴定管是否漏水3.滴定管趕氣泡的操作【答題模板】酸式滴定管:右手將滴定管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開活塞使溶液沖出,從而使溶液充滿尖嘴。堿式滴定管:將膠管彎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傾斜,用兩指捏住膠管,輕輕擠壓玻璃球,使溶液從尖嘴流出,即可趕出氣泡4.裝置的氣密性檢查【答題模板】形成封閉體系——操作(微熱、手捂、熱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現象→得出結論。微熱法——關鍵詞:封閉(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熱、氣泡、水柱;液差(封)法——關鍵詞:封閉(用止水夾關閉右側導氣管,向××漏斗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變化);整套裝置氣密性檢查:為使其產生明顯的現象,用酒精燈對裝置中某個可加熱容器微熱,觀察插入水中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也可對整套裝置適當分割,分段檢查氣密性5.焰色試驗的操作(1)操作:先將鉑絲蘸取鹽酸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反復幾次,直到與酒精燈火焰顏色接近為止。然后用鉑絲蘸取少量待測液,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2)用鹽酸洗的原因:金屬氯化物的沸點較低,灼燒時揮發除去。答題關鍵:①燒、蘸、燒、洗、燒;②觀察K元素的焰色試驗時,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6.萃取分液操作(1)萃取:關閉分液漏斗的旋塞,打開上口的玻璃塞,將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蕩并不時打開旋塞放氣,放在鐵架臺上靜置。(2)萃取現象描述:溶液分層,上層×色,下層×色。(3)分液操作:將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上的小孔,再將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開,使下層液體慢慢沿燒杯壁流下,當下層液體恰好流盡時,迅速關閉活塞。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答題關鍵:①液面上方與大氣相通;②沿燒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7.濃H2SO4稀釋(或與其他液體混合)操作將濃H2SO4沿燒杯壁緩緩注入水(無水乙醇、濃硝酸等)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答題關鍵:①濃硫酸倒入水中;②緩慢;③不斷攪拌。8.粗鹽的提純(1)實驗室提純粗鹽的實驗操作依次為取樣、溶解、沉淀、過濾、蒸發、結晶、過濾。(2)若過濾時發現濾液中有少量渾濁,從實驗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過濾時漏斗中液面高出濾紙邊緣、玻璃棒靠在單層濾紙一邊弄破濾紙。9.獲取晶體的操作(1)改變溫度: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蒸發→結晶→過濾→洗滌→干燥。(2)改變溶劑: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或帶結晶水的:加熱(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3)過飽和溶液:加入晶種、摩擦器壁。10.讀取量氣裝置中的氣體體積的方法(1)方法: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先上下移動量筒(或量氣管有刻度的一側)使量筒內外(或量氣管的兩側)液面相平,然后使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讀取數據。(2)液面相平的理由是:如果燒瓶中的壓強和外界大氣壓不一致,就不能準確地求出氣體體積。(3)誤差分析:未恢復至室溫,氣體膨脹,氣體體積偏大。未調平,氣體體積偏小。11.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操作(1)配制FeCl3時:先溶于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至所需濃度。(2)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二)物質檢驗類規范1.氣體驗滿和檢驗操作示例:(1)可燃性氣體(如氫氣)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試管的氣體,將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開手指,若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則氣體不純;若聽到輕微的“噗”的一聲,則氣體純凈。(2)氨氣驗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氣體已滿。(3)氯氣驗滿: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氣體已滿。【答題模板】用……放在集氣瓶口,若……(現象),說明……(“氣體已滿”或“是……氣體”)2.離子的檢驗實驗操作(取少量或適量待測溶液,加入……試劑,再加入……試劑)↓現象描述(①溶液由……變為……,②若有……生成,③若沒有……,等)↓得出結論(如果……,說明……)示例: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的操作方法: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溶液里含有N,反之則溶液里不含N。(三)實驗設計類規范語言表述1.性質實驗設計從實驗原理出發(含性質),按操作過程(或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順序來表述答案。【答題模板】操作→現象→結論取樣,加入……→有……生成→……的是……(1)水蒸氣最先檢驗;(2)有干擾的氣體先檢驗:例如,氣體甲對氣體乙的檢驗有干擾,檢驗思路:檢驗氣體甲→除去氣體甲→確定氣體甲除盡→檢驗氣體乙。2.定量實驗誤差分析對于定量實驗,要采用措施減小誤差。減小誤差從以下角度考慮:(1)裝置氣密性良好;(2)排除裝置中氣體;(3)減少副反應;(4)避免氣體帶雜質(如測定氣體的質量,氣體必須干燥);(5)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等。燃燒法定量測定實驗一般設計思路:氣體發生裝置→氣體干燥裝置→主反應裝置→吸收產物(1)→吸收產物(2)→干燥裝置→尾氣處理裝置。3.實驗現象描述有關化學實驗的描述不僅要求準確,還要求完整,有時還需要指明是何處產生了什么現象,其答題規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來處理。對于溶液:(1)顏色由……變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變渾濁;(4)生成(產生)……沉淀;(5)溶液發生倒吸;(6)產生大量氣泡;(7)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8)有液體溢出。對于固體:(1)固體表面產生大量氣泡;(2)固體逐漸溶解;(3)固體體積逐漸變小(變細);(4)顏色由……變成……。對于氣體:(1)生成……色(味)氣體;(2)氣體由……色變成……色;(3)先變……后……(加深、變淺、褪色);(4)色、味。4.儀器或裝置作用例如:有機實驗中玻璃長導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體倒吸進入……中,或者平衡氣壓,便于……中液體順利進入……中。【答題模板】有利于……(這樣做的好處),以防止……(這樣做的壞處)尾氣吸收: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空氣二、原理綜合答題規范(一)原因、理由類【答題模板】“有理”——化學原理,“有據”——事實依據。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1)“正說”——“直接原因+根本目的”。(2)“反說”——“如果……就……”(二)平衡理論簡答類【答題模板】……存在……平衡,……(條件)使平衡……(方向)移動,……(結論)1.答題步驟:(1)寫出可逆反應的方程式(或敘特點);(2)分析改變的條件;(3)平衡應如何移動;(4)平衡移動的結果怎樣。2.敘述方式:可逆反應(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反應特點或容器特點)+條件變化(一個條件)+平衡移動方向(正或逆)+平衡移動結果(某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1)圖中壓強(p1、p2、p3)的大小順序為 , 理由是。(2)該反應平衡常數大小:K(T1) (填“>”“<”或“=”)K(T2),理由是。(3)如果要進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轉化率,除改變溫度、壓強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p1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時,減小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H2S的平衡轉化率增大,由圖像上看,相同溫度,p1條件下H2S的平衡轉化率最大,p3條件下H2S的平衡轉化率最小<該反應正向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及時分離出產物2.Na2HPO4是磷酸的酸式鹽,但其水溶液呈堿性,從溶液中離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當加入足量飽和CaCl2溶液時,溶液變為酸性,解釋原因。三、物質結構答題規范(一)溶解性問題1.氨氣極易溶于水的原因:氨氣和水都是極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氣和水分子間能形成氫鍵。2.某同學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體,請解釋加入乙醇后析出晶體的原因:乙醇分子的極性比水分子弱,加入乙醇后溶劑的極性減弱,溶質的溶解度減小。3.加熱時,硼酸溶解度增大,主要原因是:硼酸晶體中存在的作用力有范德華力、氫鍵、共價鍵,加熱時破壞了硼酸分子之間的氫鍵。(二)物質穩定性比較1.CuO在1 273 K時分解為Cu2O和O2,請從銅的原子結構來說明在高溫下Cu2O比CuO更穩定的原因:最外層電子排布,Cu2O中Cu+為3d10,而CuO中Cu2+為3d9,最外層電子排布達到全滿時更穩定。2.穩定性H2S>H2Se的原因是:S原子半徑比Se小,S—H的鍵能比Se—H的鍵能大。3.SiH4的穩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的原因:C—H的鍵能大于C—O,C—H比C—O穩定,而Si—H的鍵能卻遠小于Si—O,所以Si—H不穩定而傾向于形成更穩定的Si—O。(三)配位鍵的形成1.CN-做配體時,提供孤電子對的通常是C原子,而不是N原子,其原因:碳元素的電負性小于氮元素的電負性,對孤電子對的吸引能力弱,給出電子對更容易。2.已知NF3與NH3的空間結構相同,但NF3不易與Cu2+形成配離子,其原因:F的電負性比N大,N—F成鍵電子對偏向F原子,偏離N原子,使得N原子核對其孤電子對的吸引能力增強,難與Cu2+形成配位鍵。(四)鍵角的大小1.CH4、NH3、H2O的鍵角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H4>NH3>H2O,原因:三種氫化物的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但中心原子的孤電子對數依次增多,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增大,故鍵角減小。2.Si與C元素位于同一主族,SiO2鍵角小于CO2的原因是:SiO2中心Si原子采用sp3雜化,鍵角為109°28';CO2中心C原子采用sp雜化,鍵角為180°。3.[PtCl4(NH3)2]中H—N—H之間的夾角>NH3分子中H—N—H之間的夾角,原因是:[PtCl4(NH3)2]形成過程中,NH3中N原子的孤電子對與Pt形成配位鍵,N→Pt配位鍵相比于孤電子對,對其他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減小,造成H—N—H的鍵角增大。(五)氫鍵1.水由液體形成固體后密度卻減小,原因:水在形成晶體時,由于氫鍵的作用使分子間距離增大,空間利用率降低,密度減小。2.測定化合物HF的相對分子質量時,發現實驗值一般高于理論值,其主要原因:HF分子間存在氫鍵,易形成締合分子(HF)n。3.H2O沸點高于H2S的原因:H2O分子間存在氫鍵,且比范德華力強。(六)晶體導電的原因1.Fe3O4晶體能導電的原因:電子可在兩種不同價態的鐵離子間迅速發生轉移。2.金屬Ni導電的原因:Ni單質是金屬晶體,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自由電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可發生定向移動。(七)晶體熔、沸點比較1.氯化鋁的熔點為190 ℃,而氟化鋁的熔點為1 290 ℃,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AlCl3是分子晶體,而AlF3是離子晶體,離子鍵比分子間作用力大得多。2.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是耐磨涂料,它們的結構相似,但是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的熔點高,其原因: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屬于共價晶體,而氮原子的半徑比磷原子小,B—N共價鍵鍵長比B—P短,鍵能更大,熔化時破壞化學鍵需要的能量更多,所以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的熔點高。3.K和Cr屬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層電子構型相同,但金屬K的熔、沸點等都比金屬Cr低,原因:由于K原子的半徑比較大而且價層電子數較少,其金屬鍵比Cr弱,所以其熔、沸點較低。一、明確高考評分原則1.化學用語的“規范化”給分原則化學專用名詞中出現錯別字(甚至白字)都要參照標準扣分。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未配平、條件錯誤或不全等都不給分(包括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系數非最小公倍數或分數等均視為不規范而不給分)。“△”“↑”“↓”“”“===”、反應條件等均應正確使用。2.“易于辨識,修正清楚”原則凡是辨別不清的,皆為“0”分。答題時,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須十分清晰。不能過分潦草,難以辨認。有兩種情況存在,其一是學生在修改答案時,改動不夠堅決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間修改不清楚,難以辨認;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機心理,讓評卷老師去猜。另外有些學生開始答卷(題)時,沒有把握,用鉛筆答題,最后未用0.5 mm黑色簽字筆圈定,掃描時圖像不夠清晰,造成失分。3.“不許越線”原則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答題卡標出的界限時,由于測試內容過多,而評卷時又需切割掃描,從而造成答題內容缺失,造成失分。答題卡上多處有明顯的提示,不許越線。4.“白紙黑字”原則即凡是答題卡上寫了的就有,沒有寫的就沒有。只有認定答題卡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分。5.“見空給分”原則在連續多個答案中,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獨立操作,互不牽連”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答案正確與否,不影響后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后面錯誤,也按步驟照樣給分。6.“嚴格按要求給分”原則填空要求什么就寫什么,答非所問的按“0”分處理。二、規范答題要求1.填空題或簡答題文字用語要準確,不能出現錯別字如:催化劑寫成摧化劑;加成反應寫成加層反應;玻璃棒寫成玻利棒;金剛石寫成金鋼石;脂肪寫成酯肪;250 mL 容量瓶寫成250 ml溶量瓶;羧基寫成酸基;官能團寫成管能團;酚醛樹脂寫成酚醛樹酯;熔化寫成溶化;苯寫成笨;飽和寫成飽合;坩堝寫成坩鍋;研缽寫成研鍋;熔融寫成溶融;汽化寫成氣化;氣體逸出寫成氣體溢出。2.符號表征及化學用語(1)化學式①書寫要規范。如CuS2O6寫成CuS2o6,Cl2寫成cl2不給分。②推斷題中推斷出來的不熟悉的化學式元素順序可換,也可寫成氧化物的形式。如:Cu2NH,也可寫成Cu2HN。(2)電子式①區分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用錯不得分。②多、少“·或×”不給分。③電子都用“·或×”不扣分。如H2S的電子式寫成H+[︰︰]2-H+、H∶S∶H、H∶S∶、H∶S∶S∶、∶H∶S∶H∶均不得分。(3)官能團①名稱要寫全。如醛基,“基”不寫不給分。②名稱有錯別字不給分。如羧基寫成梭基或酸基不給分,酯化反應寫成脂化反應不給分。③符號要規范。如碳碳雙鍵寫成C==C、醛基寫成CHO、硝基寫成NO2—、H2NCHO寫成CHO—NH2、酰胺基—CONH—寫成—CO—NH—均不給分。(4)結構簡式①乙二醛寫成CHOCHO。②三硝基甲苯寫成。③對苯二酚寫成。④甘氨酸寫成NH2CH2COOH。以上結構簡式書寫均錯誤。3.方程式的書寫(1)原則:①不配平不給分。②非最小公倍數不給分(電極反應式、熱化學方程式除外)。③“△”“↑”“↓”“→”“”“電解”“催化劑”“高溫”“高壓”等均應正確使用。示例(均為錯誤示范):a.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膠體寫成:Fe3++3H2OFe(OH)3+3H+。b.Na2CO3溶液顯堿性的原因寫成:C+OH-。c.SO2在接觸室里被氧化成SO3寫成:2SO2+O22SO3。(2)熱化學方程式①不配平不給分。②不寫狀態、ΔH算錯、ΔH不寫單位不給分。(3)有機方程式有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般要用“――→”連接,注明反應條件,有機物要用結構簡式,不要漏寫無機小分子。如:①+Cl2+HCl應寫成+Cl2+HCl。②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應寫成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③C2H4+Br2――→C2H4Br2應寫成CH2==CH2+Br2――→。④CH3CH2OHCH2==CH2↑應寫成CH3CH2OHCH2==CH2↑+H2O。4.實驗文字題(1)方案描述要完整,方法+現象+結論才能得滿分,方法不正確不得分,現象、結論不全面要扣分。(2)寫實驗目的、原因或作用的要具體,籠統的不得分或扣分。5.數字的表示法(1)關于數字的表示:一般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圖標”特殊說明都除外;要注意題目要求。(2)用不等式表示時,要注意是開區間還是閉區間。(3)單位:結果一定要正確、規范單位。6.綜合題高分策略技巧策略—技巧—(共15張PPT)第二篇 考前必備第三章 明確細則、規范精準保高分一、明確高考評分原則1.化學用語的“規范化”給分原則2.“易于辨識,修正清楚”原則凡是辨別不清的,皆為“0”分。答題時,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須十分清晰。不能過分潦草,難以辨認。有兩種情況存在,其一是學生在修改答案時,改動不夠堅決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間修改不清楚,難以辨認;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機心理,讓評卷老師去猜。另外有些學生開始答卷(題)時,沒有把握,用鉛筆答題,最后未用0.5 mm黑色簽字筆圈定,掃描時圖像不夠清晰,造成失分。3.“不許越線”原則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答題卡標出的界限時,由于測試內容過多,而評卷時又需切割掃描,從而造成答題內容缺失,造成失分。答題卡上多處有明顯的提示,不許越線。4.“白紙黑字”原則即凡是答題卡上寫了的就有,沒有寫的就沒有。只有認定答題卡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分。5.“見空給分”原則在連續多個答案中,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獨立操作,互不牽連”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答案正確與否,不影響后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后面錯誤,也按步驟照樣給分。6.“嚴格按要求給分”原則填空要求什么就寫什么,答非所問的按“0”分處理。二、規范答題要求1.填空題或簡答題文字用語要準確,不能出現錯別字如:催化劑寫成摧化劑;加成反應寫成加層反應;玻璃棒寫成玻利棒;金剛石寫成金鋼石;脂肪寫成酯肪;250 mL 容量瓶寫成250 ml溶量瓶;羧基寫成酸基;官能團寫成管能團;酚醛樹脂寫成酚醛樹酯;熔化寫成溶化;苯寫成笨;飽和寫成飽合;坩堝寫成坩鍋;研缽寫成研鍋;熔融寫成溶融;汽化寫成氣化;氣體逸出寫成氣體溢出。2.符號表征及化學用語(1)化學式①書寫要規范。如CuS2O6寫成CuS2o6,Cl2寫成cl2不給分。②推斷題中推斷出來的不熟悉的化學式元素順序可換,也可寫成氧化物的形式。如:Cu2NH,也可寫成Cu2HN。(2)電子式①區分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用錯不得分。②多、少“·或×”不給分。③電子都用“·或×”不扣分。如H2S的電子式寫成H+[︰︰]2-H+、H∶S∶H、H∶S∶、H∶S∶S∶、∶H∶S∶H∶均不得分。3.方程式的書寫4.實驗文字題(1)方案描述要完整,方法+現象+結論才能得滿分,方法不正確不得分,現象、結論不全面要扣分。(2)寫實驗目的、原因或作用的要具體,籠統的不得分或扣分。5.數字的表示法(1)關于數字的表示:一般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圖標”特殊說明都除外;要注意題目要求。(2)用不等式表示時,要注意是開區間還是閉區間。(3)單位:結果一定要正確、規范單位。6.綜合題高分策略技巧策略—技巧—一、化學與社會、生活、環境1.“碳達峰”和“碳中和”:“碳達峰”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CO2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中國政府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日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SO2。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說明:1微米=10-6米,膠體是指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 nm的分散系,所以含2.5 μm(2 500 nm)顆粒物的空氣不屬于膠體。3.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它是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絕大部分是硫酸型或硝酸型酸雨。4.溫室效應: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排放到大氣中的CO2、CH4等氣體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溫度上升的現象。5.臭氧空洞: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以及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轉化成氧氣的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從而使大氣中的臭氧層形成空洞。6.光化學煙霧:指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煙霧污染現象。7.重金屬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 g·cm-3以上的金屬稱為重金屬,如鋇、銅、銀、鉻、鎘、鎳、鉛、鉈、錫、汞等。重金屬的化合物(以及少數重金屬單質)對環境的污染稱為重金屬污染。8.水體富營養化: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N、P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流、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9.赤潮:海水中的紅藻、褐藻由于吸收較多的營養物質(N、P等)而過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現象。它會造成海水的嚴重缺氧。10.水華:人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營養物質(N、P等)后,導致水面上的藻類瘋長、繁殖,并使水質惡化而產生腥臭味,造成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11.厄爾尼諾:指由于全球溫室效應逐漸增強,海洋溫度不斷上升,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形成強烈的熱帶風暴以及引起大陸氣候變化無常的現象。12.綠色化學:指從根本上消滅污染,能徹底阻止污染產生的科學,它包括“原料綠色化”“化學反應綠色化”“產物綠色化”等內容。13.原子經濟利用率:指目標產物占反應物總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100%。按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原子經濟”就是反應物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即原子利用率為100%。14.綠色食品:指無污染、無公害、安全且有營養價值的衛生食品。15.白色污染:指各種塑料垃圾對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們很難降解,會破壞土壤結構。16.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其物質性質(物理、化學性質)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也稱原發性污染物。由它引起的污染稱為一次污染或原發性污染。17.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轉化而成的,排入環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種因素(物理、化學、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稱繼發性污染物。18.霧霾: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組成成分,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的,燃煤和汽車尾氣是霧霾天氣產生的重要原因。19.可燃冰:水與天然氣相互作用形成的晶體物質。它主要存在于凍土層和海底大陸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體(CH4·H2O),是人類的后續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潔無污染等優點。20.一次能源:自然界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21.二次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如氫氣、電力等。22.醫用消毒劑(1)皮膚外用消毒①醫用酒精: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5%(吸水變性);②碘酒:氧化變性。(2)環境消毒劑:氧化變性①過氧化物類:雙氧水、過氧乙酸;②次氯酸鹽類:次氯酸鹽。(3)器材消毒劑:HgCl2等重金屬鹽(聚沉變性)。23.無機滅火劑(1)干冰滅火劑:固體二氧化碳(2)干粉滅火劑:2NaHCO3Na2CO3+CO2↑+H2O(3)泡沫滅火劑①試劑:碳酸氫鈉溶液和硫酸鋁溶液;②反應:Al3++3HC===Al(OH)3↓+3CO2↑。24.食品保護劑(1)食品干燥劑:生石灰、硅膠;(2)食品抗氧化劑:還原鐵粉、維生素C;(3)食品保鮮膜:聚乙烯塑料;(4)水果保鮮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5)食品防腐劑:食鹽(最早使用)、苯甲酸鈉等;(6)食品制冷劑:液氨、液氮。25.水處理(1)除味劑: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異味(2)凈水劑(混凝劑):水解成膠體,吸附懸浮物①鋁鹽類:如明礬、堿式氯化鋁[Al2(OH)nCl6-n]②鐵鹽類:如硫酸鐵、堿式硫酸鐵[Fe(OH)SO4]。(3)殺菌消毒劑:強氧化性使細菌蛋白質變性①含氯消毒劑:漂白粉、液氯、二氧化氯等;②臭氧消毒劑:被稱為“綠色消毒劑”。1.秸稈資源化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2.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能源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3.煤炭是清潔燃料,可直接燃燒,大量使用。(×)4.醫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95%。(×)5.“十八而志,大任始承”,成人禮儀式上清爽簡約的亞麻賀卡中主要成分本身可降解。(√)6.淀粉-聚丙烯酸鈉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淀粉-聚丙烯酸鈉屬于通用高分子材料。(×)7.彈道二維In2Se3晶體管有優異的光學性能,其成分是一種合成材料。(×)8.燃煤時加入適量的石灰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9.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10.含磷合成洗滌劑易被細菌分解,不會導致水體污染。(×)11.煤的氣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徑。(√)12.控制臭氧濃度,可以緩解光化學煙霧。(√)13.PM2.5是指粒子直徑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14.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15.苯甲酸鈉可作為食品防腐劑是由于其具有酸性。(×)16.氮化鎵半導體為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17.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制而成(√)18.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19.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的SO2,既可以殺菌,又可以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20.NOx環境污染太大,工業生產中沒有利用價值。(×)二、物質變化與氧化還原反應1.化學物質及其變化2.氧化還原反應(1)氧化還原反應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2)氧化性、還原性強弱①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②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與物質得失電子的能力有關,與得失電子的數目無關,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和溶液的酸堿性等。③典型粒子氧化(或還原)性強弱:還原性:S2->S>I->Fe2+>Br- ;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S,Fe3+>Cu2+>Fe2+>Zn2+>Al3+。3.考前必記(1)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2)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3)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CrO3等是金屬氧化物,但其是酸性氧化物。(5)酸性或堿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或堿,如Fe2O3、SiO2等。(6)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KO2。(7)酸、堿、鹽、水、絕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8)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氫化物、絕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9)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10)氧化性是得電子的性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價降低;氧化劑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對應還原產物。還原性是失電子的性質,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價升高;還原劑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對應氧化產物。(11)“三餾”:蒸餾、分餾是物理變化,干餾是化學變化。(12)電解質溶液導電、熔融鹽導電是化學變化。(13)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是化學變化。(14)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是溶液、濁液、膠體的本質區別。(15)膠體聚沉的方法有:加熱、加入電解質、加入帶相反電荷膠粒的膠體。1.Cu、NaCl、SiO2、H2SO4都稱為分子式。(×)2.Na2O2、Na2O都能與水反應生成NaOH,二者均為堿性氧化物。(×)3.用于環境消毒的漂白粉是純凈物。(×)4.蛋白質的變性、焰色試驗都是化學變化。(×)5.NaCl晶體溶于水是物理變化,過程中沒有化學鍵的改變。(×)6.CCOCO2Na2CO3依次為化合反應、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7.碳納米管屬于膠體分散系,該材料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8.明礬凈水時發生了化學及物理變化,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9.無氧酸是指分子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氫化物。(×)10.232Th轉化成233U是化學變化。(×)11.Na2CO3·10H2O的風化是物理變化。(×)12.凡沒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一定是非氧化還原反應。(×)1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非金屬單質不一定是氧化劑。(√)14.S中硫元素和氮元素均處于最高價態,因此二者一定具有強氧化性。(×)15.物質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性越強,物質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性越強。(×)16.實現“Cl2→Cl-”的變化過程,一定要加入還原劑(×)17.反應2Fe3++Cu===2Fe2++Cu2+,說明還原性:Cu>Fe2+。(√)18.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混合不一定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19.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弱電解質都為共價化合物。(×)20.物質氧化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三、離子共存和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1.離子共存(1)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離子有:S2-、HS-、C、[Al(OH)4]-、Si、F-、ClO-、CH3COO-、OH-等。(2)在堿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離子有:Ag+、Fe2+、Fe3+、Al3+、Cu2+、N等。(3)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Fe3+與C、[Al(OH)4]-、ClO-等,Al3+與S2-、HS-、C、[Al(OH)4]-等。(4)發生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①Fe3+與S2-;②N(H+)與Fe2+;③Fe3+與I-;④ClO-與S2-;⑤Mn(H+)與S2-、Fe2+、HS-、S等;⑥Cr2等。(5)Fe3+與SCN-、發生絡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Ag+與NH3·H2O發生絡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6)三種特殊情況①[Al(OH)4]-與HC不能大量共存,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4]-+HC===Al(OH)3↓+C+H2O。②“N+H+”組合具有強氧化性,能與S2-、Fe2+、I-等發生反應,而這種組合常常較為隱蔽,不易發現。③N等組合中,雖然兩種離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進,但總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們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熱時不能大量共存。2.與量有關離子方程式書寫與正誤判斷(1)反應特點當一種反應物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離子參與反應時,因其組成比不協調(一般為復鹽或酸式鹽),若一種組成離子恰好完全反應,另一種組成離子不能恰好完全反應(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關。(2)方法技巧——“少定多變”法①根據相對量將少量物質定為“1 mol”,若少量物質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離子參加反應,則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與物質組成之比相符。②依據少量物質中離子的物質的量,確定過量物質中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③依據“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1.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打“√”,不能大量共存的打“×”。(1)0.1 mol·L-1氨水:Na+、K+、OH-、N。(√)(2)0.1 mol·L-1鹽酸:Na+、K+、S。(×)(3)0.1 mol·L-1 KMnO4溶液:N、I-。(×)(4)0.1 mol·L-1 AgNO3溶液:N。(×)(5)在0.1 mol·L-1氯化鈉溶液中:Fe3+、I-、Ba2+、HC。(×)(6)在0.1 mol·L-1醋酸溶液中:S、Br-、H+。(√)(7)0.1 mol·L-1 NaOH溶液:Na+、K+、C、[Al(OH)4]-。(√)(8)0.1 mol·L-1 FeCl2溶液:K+、Mg2+、S。(×)(9)0.1 mol·L-1 K2CO3溶液:Na+、Ba2+、Cl-、OH-。(×)(10)0.1 mol·L-1 H2SO4溶液:K+、N。(×)2.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SO2氣體通入足量NaClO溶液:SO2+H2O+3ClO-===Cl-+S+2HClO。(√)(2)向二元弱酸H3PO3溶液中滴入足量燒堿溶液:H3PO3+3OH-===P+3H2O。(×)(3)氨水中滴入少量CuSO4:Cu2++4NH3·H2O===[Cu(NH3)4]2++4H2O。(√)(4)硫酸氫銨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H++N===BaSO4↓+NH3·H2O+H2O。(×)(5)氯乙酸乙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加熱:ClCH2COOC2H5+OH-ClCH2COO-+C2H5OH。(×)(6)向硫化鈉溶液中通入足量SO2:S2-+2SO2+2H2O===H2S+2HS。(×)(7)用過量的碳酸鈉溶液吸收Cl2:C+Cl2===CO2+ClO-+Cl-。(×)(8)銀氨溶液中加入足量鹽酸:[Ag(NH3)2]++OH-+3H++Cl-===AgCl↓+2N+H2O。(√)(9)用足量NaHSO3溶液吸收氯氣:4HS+3SO2+2Cl-+2H2O。(√)(10)向碘化亞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NO3:N+3Fe2++4H+===3Fe3++NO↑+2H2O。(×)四、常用化學計量1.阿伏加德羅定律2.考前必記(1)標準狀況下不是氣體的物質,常考的有:H2O、液溴、HF、CHCl3、CH2Cl2、CCl4、SO3、NO2、酒精、乙酸、碳原子數大于4的烴、苯等。(2)常考物質的微觀構成①單原子分子:稀有氣體He、Ne等;多原子分子:臭氧(O3)、白磷P4(分子結構:);Na2O2中陰離子為。②最簡式相同的物質: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烯烴。③一些特殊物質中的化學鍵數目物質 每摩爾含共價鍵數目CnH2n+2 (3n+1)NAP4(P—P) 6NASi(Si—Si) 2NASiO2(Si—O) 4NA石墨 1.5NA金剛石 2NA(3)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①多數鹽類水解反應 ②N2+3H22NH3 ③2SO2+O22SO3 ④Cl2+H2OHCl+HClO ⑤2NO2N2O4。(4)有關反應進程的問題①MnO2與濃鹽酸的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濃鹽酸變為稀鹽酸,反應停止。②Cu與濃硫酸的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變為稀硫酸,反應停止。③Cu與濃硝酸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硝酸變為稀硝酸,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氣體。④Zn與濃硫酸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變為稀硫酸,得到SO2和H2的混合氣體。(5)常考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數反應 物質變化量 轉移電子的物 質的量或數目Na2O2+CO2 (或H2O) 1 mol Na2O2 1 mol或NA1 mol O2 2 mol或2NACl2+NaOH 1 mol Cl2 1 mol或NA(6)溶液的配制①常用的容量瓶規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選擇容量瓶必須指明規格。②容量瓶洗凈后不用烘干。③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所需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一定體積的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等。1.1 mol NH4Cl含有的共價鍵數目為5NA。(×)2.1 mo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的CO2分子數目為2NA。(×)3.體積為1 L的1 mol·L-1 NaHCO3溶液中,HC數目為NA。(×)4.NaCl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 mol Cl-,則混合物中質子數為28NA。(√)5.0.5 mol異丁烷分子中共價鍵的數目為6.5NA。(√)6.標準狀況下,2.24 L SO3中電子的數目為4.00NA。(×)7.1.0 L 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數目為0.02NA。(×)8.1 mol SiO2和1 mol 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數。(×)9.標準狀況下,2.24 L CO2與足量的Na2O2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NA。(×)10.向FeBr2溶液中通入適量Cl2,當有1 mol Fe2+被氧化時,轉移的電子總數一定等于3NA。(×)11.同溫、同體積的條件下,等質量的SO2和O2的壓強之比為2∶1。(×)12.1 mol·L-1的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13.常溫常壓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數為9NA。(×)14.25 ℃時Ksp(CaSO4)=9×10-6,則該溫度下CaSO4飽和溶液中含有3×10-3NA個Ca2+。(×)15.20 mL 0.1 mol·L-1AlCl3溶液中Al(OH)3膠體粒子數為0.002NA。(×)16.密閉容器中2 mol NO與1 mol 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17.100 g 質量分數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氫原子數為2NA。(×)18.一定條件下,用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應后可得到NH3分子數為NA。(×)19.28 g C2H4分子中含有的σ鍵數目為4NA。(×)20.1 L pH=4的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Cr2離子數為0.1NA。(×)21.11.2 L CH4和22.4 L Cl2(均為標準狀況)在光照下充分反應后的分子數為1.5NA。(√)五、化學用語規范使用物質組成結構的規范表述粒子 化學用語①核素符號 含有20個中子的氯原子的符號為37Cl②電子式 氧原子(··)、鎂離子(Mg2+)、銨根離子([H︰︰H]+)、硫離子([︰︰]2-)、 氫氧根離子([︰︰H]-)、羥基(·︰H)、N2(︰N N︰)、HF(H︰︰)③結構示意圖 26Fe3+的離子結構示意圖:④電子排布式 24Cr的電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1;32Ge的價層電子排布式:4s24p2⑤電子排布圖 (軌道表示式) 7N的電子排布圖:⑥最簡式 4種最簡式為CH2O的不同類型物質的名稱: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⑦化學式 過氧化鈉(Na2O2)、二氧化硅(SiO2)⑧分子式 臭氧(O3)、砷化氫(AsH3)、十八烯酸(C18H34O2)⑨結構式 如:氨氣()、乙醇()、乙烯()⑩結構簡式 如: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11球棍模型 丙烷:12空間填充模型 乙烯:13電子云圖 2pz電子云圖:14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NH3:1.O表示中子數為16的氧原子。(×)2.CO(NH2)2的球棍模型。(√)3.H2O2的電子式為H+[︰︰]2-H+。(×)4.HClO的結構式:H—Cl—O。(×)5.乙酸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6.聚丙烯的結構簡式: ?CH2—CH—CH3?。(×)7.SO2的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8.基態鉻原子的電子排布式:[Ar]3d44s2。(×)9.基態碳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圖: 。(√)10.基態B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云輪廓圖:。(×)11.原子序數為31的鎵原子結構示意圖:。(√)12.鄰羥基苯甲醛分子內氫鍵:。(√)13.乙烯的空間填充模型:。(×)14.Cl2O的球棍模型:。(×)15.2-丁烯的鍵線式:。(×)16.苯的實驗式:C6H6。(×)17.H2S的VSEPR模型:。(√)18.C的電子式:[H︰]+。(√)19.SeO2分子中O—Se—O的鍵角大于120°。(×)20.NF3的空間結構:(平面三角形)。(×)21.KCl的形成過程:K·+·︰――→K︰︰。(×)六、元素及其化合物1.常考無機物的性質與轉化(1)氯及其化合物①液氯密封保存在鋼瓶中,而氯水、次氯酸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②次氯酸HClO的結構式是H—O—Cl。③次氯酸HClO的化學性質有:a.弱酸性;b.不穩定性2HClO2HCl+O2↑;c.強氧化性(漂白性)。HClO和ClO-都具有強氧化性,ClO-無論是在酸性、堿性、中性都有強氧化性。④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H2O+CO2===CaCO3+2HClO。⑤漂白粉失效原理: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⑥84消毒液(NaClO)和潔廁靈(HCl)不能混用:ClO-+Cl-+2H+===Cl2↑+H2O。⑦Fe和Cl2反應,無論Fe是否過量,只能生成FeCl3。⑧實驗室可以用飽和食鹽水收集Cl2,氯氣溶于水的反應為Cl2+H2OHCl+HClO,而飽和食鹽水中:c(Cl-)較大,可以抑制上述反應的發生,從而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⑨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2,無論CO2是少量還是過量均發生NaClO+H2O+CO2===NaHCO3+HClO。(2)硫及其化合物①硫在氧氣中的燃燒產物只能是SO2,不能生成SO3。②硫與變價金屬反應時,只能生成低價態金屬硫化物,如Fe+SFeS,2Cu+SCu2S。③硫單質呈0價,處于硫元素的中間價態,硫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④SO2是酸性氧化物,同時具有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⑤SO2通入H2S溶液中會生成S(淡黃色渾濁),體現了SO2的氧化性。⑥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體現了SO2的還原性,沒有體現SO2的漂白性。⑦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后又恢復到原來的顏色,SO2與有色物質生成了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加熱后又復原,其漂白具有可逆轉性。⑧SO2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生成的H2SO3具有酸性),但不會漂白褪色。⑨含硫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SO2,因此燃煤必須脫硫: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⑩正常雨水pH為5.6,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酸雨有硫酸型和硝酸型,我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11濃硫酸的性質體現在酸性、難揮發性、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12濃硫酸是高沸點酸,具有難揮發性,利用此性質可制備HCl,原理為2NaCl+H2SO4(濃)===Na2SO4+2HCl↑。13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將濃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攪拌。14S的檢驗方法:待測液無明顯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3)氮及其化合物①氮的固定是指將N2變成化合物的過程,包括人工固氮(合成氨)和自然固氮(根瘤菌、雷雨)。②氮氣能與鎂反應生成氮化鎂,氮化鎂與水反應(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氣,化學方程式為Mg3N2+6H2O===3Mg(OH)2+2NH3↑。③實驗室制備氨氣利用銨鹽+堿氨氣+鹽+水,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④不能選擇NH4NO3和NH4HCO3代替NH4Cl,是因為NH4NO3加熱會發生爆炸造成危險;NH4HCO3受熱易分解成CO2,使收集的NH3不純。⑤不能用NaOH代替Ca(OH)2,是因為NaOH易潮解,結塊,且對玻璃有腐蝕。⑥不用無水CaCl2干燥NH3是因CaCl2能與NH3反應生成CaCl2·8NH3,所以干燥NH3一般選擇堿石灰。⑦收集時,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作用是減小NH3與空氣的對流速度,使收集的NH3更純凈。⑧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一般生成氨氣和對應的酸。⑨NH4NO3受熱分解可生成N2、HNO3和H2O。⑩硝酸具有:a.酸的通性;b.不穩定性;c.強氧化性。11HNO3不穩定,光照或受熱易分解:4HNO34NO2↑+O2↑+2H2O。HNO3略呈黃色的原因是部分HNO3分解生成NO2溶解在HNO3中所致,可以通入O2除去。12常溫下,濃HNO3能使Fe、Al發生鈍化;加熱時可與Au、Pt之外的所有金屬反應。13稀、濃HNO3都具有強氧化性;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濃HNO3的還原產物一般是NO2,稀HNO3的還原產物一般是NO,極稀的HNO3,還能生成N。例如:Cu+4HNO3(濃)===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4HNO3(濃)===CO2+4NO2↑+2H2O;S+6HNO3(濃)===H2SO4+6NO2↑+2H2O;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3Fe(過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4Zn+10HNO3(極稀)===4Zn(NO3)2+NH4NO3+3H2O。(4)硅及其化合物①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離態,又有化合態,而硅元素僅有化合態,且以SiO2和硅酸鹽形式存在。②硅不能與HCl、H2SO4、HNO3反應,但能與HF反應,化學方程式為Si+4HF===SiF4↑+2H2↑。③硅能與NaOH溶液反應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反應中水是氧化劑。④工業制取粗硅的方法:SiO2+2CSi+2CO↑,生成的是CO,不是CO2。⑤酸性氧化物一般能與水反應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⑥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與酸反應,但SiO2能與HF反應:SiO2+4HF===SiF4↑+2H2O(SiF4不是鹽)。⑦工業上制取玻璃的反應方程式是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其反應原理是難揮發的SiO2固體生成易揮發的CO2氣體。⑧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5)鈉及其化合物①Na2CO3:白色粉末,俗名純堿、蘇打,但它是鹽不是堿。②向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氣體,能析出NaHCO3晶體,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CO2+H2O===2NaHCO3↓。③侯氏制堿法制NaHCO3和Na2CO3的原理:在飽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有NaHCO3從溶液中析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在飽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的原因是NH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吸收CO2更充分。④焰色試驗:金屬或它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所呈現的特殊的顏色,是電子在灼燒時,吸收能量躍遷到高能級狀態,再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能量以一定波長的光釋放出來的過程,所以焰色試驗是物理變化過程。⑤Li與O2反應只生成Li2O:4Li+O22Li2O。⑥氧化鈉和過氧化鈉兩種氧化物的陰、陽離子個數比都是1∶2。氧化鈉是堿性氧化物,過氧化鈉是過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6)鋁及其化合物①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態存在,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②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堅固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蓋在鋁表面,阻止了內部的鋁與空氣接觸,反應為4Al+3O2===2Al2O3,鋁在氧氣中點燃劇烈燃燒。鋁在空氣中加熱會熔化,但不會燃燒,熔化的鋁被表面的氧化鋁包裹著而不會滴落下來。③鋁可以與硫在高溫下反應:2Al+3SAl2S3,只能在干態下制備,原因是Al2S3遇水溶解后立即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Al2S3+6H2O===2Al(OH)3↓+3H2S↑。④鋁熱反應:2Al+Fe2O32Fe+Al2O3,其中Al和Fe2O3稱為鋁熱劑,是混合物。鋁熱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因此其應用有:a.焊接鋼軌;b.冶煉難熔金屬(Fe、Mn、Cr)。⑤剛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把含少量鉻元素的剛玉稱為紅寶石;含少量的鐵和鈦元素的剛玉稱為藍寶石。⑥氫氧化鋁是白色膠狀物質,不溶于水,有強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水中的懸浮物和各種色素。⑦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KAl(SO4)2·12H2O]易溶于水,其凈水原理:明礬溶于水產生的Al3+發生水解反應,生成Al(OH)3膠體,吸附水中的雜質,使水澄清,但明礬沒有殺菌、消毒能力。(7)鐵及其化合物①FeO是黑色固體;Fe2O3是紅棕色固體,俗稱鐵紅;Fe3O4是黑色晶體,俗稱磁性氧化鐵。②Fe3O4兼有FeO和Fe2O3的性質,如Fe3O4+8H+===2Fe3++Fe2++4H2O。③Fe(OH)2在水中為白色絮狀沉淀,Fe(OH)3在水中為紅褐色絮狀沉淀。④實驗室制備Fe(OH)2可以利用可溶性亞鐵鹽與強堿溶液或氨水反應:Fe2++2OH-===Fe(OH)2↓或Fe2++2NH3·H2O===Fe(OH)2↓+2N。將NaOH滴入FeSO4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轉化為灰綠色,最后轉化為紅褐色。發生的反應為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⑤Fe(OH)3受熱分解2Fe(OH)3Fe2O3+3H2O,固體顏色變化:紅褐色→紅棕色。⑥難溶于水的氫氧化物加熱易分解為相同價態的氧化物和水,但Fe(OH)2加熱不會生成FeO。⑦亞鐵鹽很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鐵鹽,為防止氧化,可向亞鐵鹽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屑。⑧可以利用2Fe3++Fe===3Fe2+除去亞鐵鹽(含Fe2+)溶液中混有的Fe3+。⑨氯化鐵溶液中混有氯化亞鐵時,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氣或滴加新制的氯水,除去Fe2+,離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2.常考無機物的特征性質(1)焰色試驗顯黃色的元素是Na,顯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的元素是K。(2)有臭雞蛋氣味或能使濕潤的Pb(Ac)2試紙變黑的氣體是H2S。(3)在空氣中由無色迅速變為紅棕色的氣體是NO。(4)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往往是SO2。(5)能使淀粉溶液變藍的是I2。(6)與堿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且放置空氣中變灰綠色最終變紅褐色的離子是Fe2+。(7)滴入含SCN-溶液顯紅色以及遇苯酚顯紫色的離子是Fe3+。(8)投入水中生成氣體和難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質是CaC2、Al2S3、Mg3N2。(9)既能跟強酸溶液反應又能跟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一般是:①金屬單質:Al;②兩性物質:兩性氧化物如Al2O3,兩性氫氧化物如Al(OH)3,以及氨基酸等;③弱酸弱堿鹽:(NH4)2CO3、CH3COONH4等;④弱酸的酸式鹽:NaHCO3、Ca(HCO3)2、NaHSO3等。(10)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是NH3。1.常溫下鐵與濃硝酸反應可制備NO2。(×)2.SO2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劑。(√)3.金屬鈉導熱性好,可用作傳熱介質。(√)4.工人將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鋼水,因鐵與H2O高溫下會反應。(√)5.工業制硝酸過程中的物質轉化:N2NOHNO3。(×)6.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鎂單質,因Br-可被氧化,Mg2+可被還原。(√)7.濃硫酸具有強吸水性,能吸收糖類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8.加熱NaI與濃磷酸混合物可制備HI,說明H3PO4比HI酸性強。(×)9.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鹽的氧化性隨溶液的pH減小而增強。(√)10.鈉的金屬性比鉀強,工業上用鈉制鉀的原理為Na+KCl(熔融)===K↑+NaCl。(×)11.實驗完畢后剩余的金屬鈉不能隨意丟棄,應放回原試劑瓶。(√)12.Al2O3的熔點高,可作耐高溫材料,實驗室可用氧化鋁坩堝熔化NaOH、Na2CO3等固體。(×)13.將Al(OH)3沉淀轉入蒸發皿中,加足量稀硫酸,加熱蒸干得無水Al2(SO4)3固體。(√)14.CO2通入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5.光導纖維、碳納米管、氮化硅結構陶瓷等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16.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泥、瑪瑙都屬于硅酸鹽產品。(×)17.將紅熱的鉑絲伸入盛濃氨水的錐形瓶中,瓶口出現少量紅棕色氣體,說明氨氣的氧化產物為NO2。(×)18.銅與濃硝酸的反應產物中一定只有NO2氣體。(×)19.濃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試劑瓶保存,原理不相同。(×)20.使用84消毒液時,滴幾滴白醋,能提高漂白效率。(√)21.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Na2CO3和NaHCO3。(×)22.漂白粉和明礬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23.鈉與水和乙醇反應的實質相同。(√)24.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25.銅在干燥的空氣中性質穩定,但是在潮濕的環境中則易被銹蝕,生成銅綠。(√)26.銅與氯氣、氧氣、硫分別反應,得到的產物中銅的化合價均為+2價。(×)27.無水硫酸銅常被用來檢驗水蒸氣的存在。(√)28.相同質量的鋁分別溶于足量鹽酸、NaOH溶液,轉移的電子數相同。(√)29.蒸發Al與稀鹽酸反應的溶液,制備無水氯化鋁。(×)30.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31.單質硅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常用材料。(√)七、“位—構—性”判斷1.同一元素的“位—構—性”關系2.元素推斷類題目的基本特點(1)結構與位置互推是解題的核心①掌握四個關系式:a.電子層數=周期數;b.質子數=原子序數;c.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序數;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主族序數(O、F除外),最低負價=主族序數-8。②熟練掌握周期表的結構及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規律a.“凹”型結構;b.各周期元素種類;c.稀有氣體的原子序數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同主族上下相鄰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2)性質與位置互推是解題關鍵性質 同周期 (自左而右) 同主族 (自上而下)電子層結構 層數相同 層數增大失電子能力 減弱 增強得電子能力 增強 減弱金屬性 減弱 增強非金屬性 增強 減弱主要化合價 最高正價升高(O、F除外) 最高正價相同(O、F除外)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酸性增強: H2SiO3Mg(OH)2>Al(OH)3 酸性減弱:HNO3>H3PO4 堿性增強: LiOH非金屬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增強:SiH4HCl>HBr>HI原子半徑 減小:Si>P>S>Cl 增大:F陽離子半徑 減小:Na+>Mg2+>Al3+ 增大: Li+陰離子半徑 減小:P3->S2->Cl- 增大:F-1.所有原子核內一定都有中子。(×)2.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3.同位素的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4.當原子形成簡單離子后,其最外層上的電子數可超過8。(√)5.原子最外層上的電子少于4個時,電子數越多,還原性越強。(×)6.某原子M層上電子數為L層電子數的4倍。(×)7.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都占據同一格,它們是同位素。(×)8.兩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相差8,則周期數一定相差1。(√)9.原子的最外層有2個電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10.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呈酸性。(×)11.元素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堿性越強,金屬性越強。(×)12.元素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強,還原性越弱。(×)13.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離子半徑也逐漸減小。(×)14.鈉與N、O、Cl分別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15.只含共價鍵的物質一定是共價化合物。(×)16.NaHSO4在熔融狀態下電離,破壞了離子鍵與共價鍵。(×)17.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雙原子的單質分子中。(×)八、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1.熱化學中的5個易錯點致誤原因 特別提醒忽視反應熱的意義 ΔH表示反應進行到底時的能量變化。對于可逆反應,改變條件平衡可能發生移動,但ΔH不變忽視反應熱和平衡常數的計算的不同 A(g)+B(g)C(g) ΔH1,平衡常數為K1; C(g)+B(g)D(g) ΔH2,平衡常數為K2。 則反應A(g)+B(g)D(g) ΔH=ΔH1+ΔH2,平衡常數K=K1·K2忽視用鍵能或用能量計算反應熱時公式的不同 ΔH=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 Δ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忽視催化劑對活化能與反應熱的影響不同 催化劑能改變正、逆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反應熱忽視反應熱的符號 比較反應熱的大小時,需帶上正、負號進行比較2.計算反應熱的5種方法(根據條件作選擇)(1)根據熱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熱與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Q=n·ΔH)。(2)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計算:ΔH=E生成物的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3)根據鍵能計算:ΔH=E反應物鍵能之和-E生成物鍵能之和。(4)根據物質燃燒熱計算:Q=n(可燃物)×燃燒熱。(5)根據蓋斯定律計算:①合理設計反應途徑,如:,則ΔH=ΔH1+ΔH2。②熱化學方程式相加或相減,如:(Ⅰ)C(s)+O2(g)===CO2(g) ΔH1(Ⅱ)2CO(g)+O2(g)===2CO2(g) ΔH2(Ⅰ)-(Ⅱ)×可得C(s)+O2(g)===CO(g) ΔH=ΔH1-ΔH2。1.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都是化學能與熱能間的相互轉化。(×)2.在101 kPa下,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就是其燃燒熱。(×)3.伴有能量變化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均為吸熱反應。(×)5.在一個化學反應中,當反應物總焓大于生成物的總焓時,反應放熱,ΔH為負值。(√)6.濃硫酸溶于水,體系的溫度升高,該過程屬于放熱反應。(×)7.石墨轉化為金剛石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石墨更穩定。(√)8.已知2C(s)+2O2(g)===2CO2(g) ΔH=a kJ·mol-1,2C(s)+O2(g)===2CO(g) ΔH=b kJ·mol-1,則a>b。(×)9.已知S(s)+O2(g)===SO2(g) ΔH1=-Q1 kJ·mol-1,S(g)+O2(g)===SO2(g) ΔH2=-Q2 kJ·mol-1,則Q110.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將1.5 mol H2和過量的N2在此條件下充分反應,放出熱量19.3 kJ。(×)11.H2(g)+F2(g)===2HF(g) ΔH=-270 kJ·mol-1,則相同條件下,2 mol HF氣體的總能量小于1 mol氫氣和1 mol氟氣的能量之和。(√)12.①2O2(g)+N2(g)===N2O4(l) ΔH1②N2(g)+2H2(g)===N2H4(l) ΔH2③O2(g)+2H2(g)===2H2O(g) Δ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ΔH4=2ΔH3-2ΔH2-ΔH1。(√)13.已知反應2HI(g)H2(g)+I2(g) Δ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分別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則1 mol HI(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的能量為299 kJ。(√)九、電化學基礎1.電化學中的易錯點再提醒錯誤原因 應對策略 解釋或舉例混淆原電池和電解池 1.充電時為電解池,放電時為原電池 2.與電源連接的為電解池,提供電流的為原電池 3.含有最活潑金屬(或還原劑)和強氧化劑的自發進行的為原電池 電池的總反應為Li1-xMnO2+ LixC6 LiMnO2+C6,放電時負極反應式為LixC6-xe-===C6+xLi+,充電時陽極反應式為LiMnO2-xe-=== Li1-xMnO2+xLi+電解時忽視惰性電極和非惰性電極的區別 惰性電極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屬都是非惰性電極 惰性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接,電極不參與反應,非惰性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發生氧化反應不清楚電池正、負極所帶電荷情況,錯誤判斷離子遷移方向 原電池中,負極附近溶液帶正電,陰離子向負極遷移,正極附近溶液帶負電,陽離子向正極遷移;電解池中陰離子向陽極遷移,陽離子向陰極遷移 在Cu、Zn、H2SO4形成的原電池中,S向Zn(負極)遷移、H+向Cu(正極)遷移;電解NaCl溶液時,Na+、H+向陰極移動,Cl-、OH-向陽極移動不能準確判斷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 在酸性環境中發生析氫腐蝕,在中性和堿性環境中發生吸氧腐蝕;不活潑金屬一般發生吸氧腐蝕 析氫腐蝕 負極:Fe-2e-===Fe2+ 正極:2H++2e-===H2↑ 吸氧腐蝕: 負極:Fe-2e-===Fe2+ 正極:O2+2H2O+4e-===4OH-2.考前必記(1)充電時陽極電極反應是放電時正極電極反應的逆反應,充電時陰極電極反應是放電時負極電極反應的逆反應。(2)電解含氧酸、強堿和活潑金屬含氧酸鹽的水溶液,實際上都是電解水,即:2H2O2H2↑+O2↑ 陰:4H++4e-===2H2↑或4H2O+4e-===2H2↑+4OH- 陽:4OH--4e-===2H2O+O2↑或2H2O-4e-===4H++O2↑(3)電解無氧酸(HF除外)、不活潑金屬無氧酸的水溶液,就是電解溶質本身。2HClH2↑+Cl2↑ 陰:2H++2e-===H2↑陽:2Cl--2e-===Cl2↑CuCl2Cu+Cl2↑ 陰:Cu2++2e-===Cu 陽:2Cl--2e-===Cl2↑(4)電解活潑金屬無氧酸鹽的水溶液時(如NaCl),電解的總化學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為:溶質+H2OH2↑+堿+鹵素單質X2(或S)陰:2H2O+2e-===H2↑+2OH-陽:2Cl--2e-===Cl2↑總:2NaCl+2H2O2NaOH+H2↑+Cl2↑(5)電解不活潑金屬含氧酸鹽的溶液(如CuSO4),電解的總化學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為:溶質+H2OO2↑+酸+金屬單質陰:Cu2++2e-===Cu陽:2H2O-4e-===4H++O2↑總:2CuSO4+2H2O2Cu+O2↑+2H2SO4(6)電解時,若只生成H2,pH增大;若只生成O2,則pH減小;若同時生成H2和O2,則分為三種情況:電解酸的溶液,pH減小;電解堿的溶液,pH增大;電解鹽的溶液,pH不變。(7)電鍍時待鍍金屬作陰極,鍍層金屬作陽極,電鍍液中含有鍍層金屬離子,陽極質量減少,陰極質量增加,且減少量與增加量相等,故電解質溶液濃度不變。1.Cu+2H+===Cu2++H2↑既可在原電池中完成,也可在電解池中完成。(×)2.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因Mg比Al活潑,故Mg作負極。(×)3.在原電池中,正極本身一定不參與電極反應,負極本身一定要發生氧化反應。(×)4.原電池工作時,溶液中的陽離子向負極移動,鹽橋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5.電解時,電子流動路徑是:負極→外電路→陰極→溶液→陽極→正極。(×)6.鍍鋅鐵,若保護層被破壞后,就完全失去了對金屬鐵的保護作用。(×)7.太陽能電池不屬于原電池。(√)8.手機、電腦中使用的鋰電池屬于一次電池。(×)9.鉛蓄電池放電時,正極與負極質量均增加。(√)10.鉛蓄電池工作過程中,每通過2 mol電子,負極質量減輕207 g。(×)11.用惰性電極電解MgCl2溶液時,陰極可能得到固體鎂。(×)12.用惰性電極電解KOH溶液時,陰極的電極反應式是O2+2H2O+4e-===4OH-。(×)十、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1.化學平衡移動模型化學平衡研究的是密閉體系中的可逆反應,當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遇到平衡移動問題,我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是:第一步:關注已達平衡的可逆反應特點。第二步:關注題干條件,是恒溫恒容還是恒溫恒壓。第三步: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動的方向。但有些題目不僅僅需要我們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還通常在判斷平衡移動方向后讓我們比較前后兩次平衡的關系,碰到這種問題我們經常先建立一個與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據題目中的要求通過改變模型分析平衡移動的方向和結果。2.規避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誤區致誤原因 應對策略 解釋或舉例混淆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 不能認為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v正一定增大,v逆一定減小 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v正、v逆都增大混淆平衡移動與轉化率的關系 不能認為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 2HI(g)H2(g)+I2(g),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后再充入一定量的HI(g),平衡正向移動,但HI(g)的轉化率不變混淆“減弱”與“消除”的概念 不能認為增大反應物濃度時,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反應物濃度一定減小。要正確理解化學平衡原理中的“減弱”二字 2SO2(g)+O2(g)2SO3(g),達到平衡后增大SO2(g)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再次達到平衡時,SO2(g)的濃度比原平衡時的大混淆化學平衡移動與平衡常數的關系 不能認為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平衡常數一定變大 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平衡常數不變3.考前必記在多重平衡中,幾個可逆反應是相互影響的。(1)如果主反應的生成物又與主反應的某一反應物發生另一個可逆反應,那么該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就會增大。(2)在一定溫度下,特色的混合體系,多重平衡選擇性為定值,催化劑不能提高某一物質的平衡轉化率。(3)如果在同一條件下,兩種物質同時可以發生幾個可逆反應,那么催化劑的選用就可以使其中某一反應的選擇性提高。(4)多重平衡體系中,隨著溫度的增加,如果兩種物質的選擇性之和等于100%,那么二者的選擇性變化曲線呈鏡像對稱。1.在恒溫條件下,增大壓強,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加快。(×)2.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的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3.加入催化劑加快了反應速率,改變了反應吸收或放出的熱量。(×)4.同一反應,在相同時間間隔內,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其數值和意義都不一定相同。(×)5.5 mol·L-1·s-1的反應速率一定比1 mol·L-1·s-1的反應速率大。(×)6.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7.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增大。(×)8.對某一可逆反應,升高溫度則化學平衡常數一定變大。(×)9.一個可逆反應的正反應K正與逆反應K逆相等。(×)10.平衡常數發生變化,化學平衡不一定發生移動。(×)11.在恒容條件下,有兩個平衡體系:A(g)2B(g)、2A(g)B(g),都增加A的量,A的轉化率都變小。(×)12.在一定條件下,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速率變大。(×)13.在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體系中,加入KCl固體,顏色變淺。(×)14.由溫度或壓強改變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15.某溫度時FeO(s)+CO(g)Fe(s)+CO2(g)達到平衡時n(CO)∶n(CO2)=4∶1,則該反應此溫度時的平衡常數K=0.25。(√)16.恒溫恒壓時,充入“惰性氣體”反應速率不變,平衡不移動。(×)17.NH3的體積分數不變能說明NH2COONH4(s)2NH3(g)+CO2(g)達到平衡狀態。(×)18.升高溫度,化學平衡一定發生移動。(√)十一、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1.規避“電解質溶液”的失分點(1)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移動的3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但CH3COOH的電離程度減小。②誤認為當對酸、堿溶液稀釋時,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都減小。如對于電離平衡CH3COOHCH3COO-+H+,當加水稀釋時,由于Kw是定值,故c(H+)減小,c(OH-)增大;當對堿溶液稀釋時,c(OH-)減小,c(H+)增大。③誤認為電離平衡右移,電離平衡常數一定增大。對于同一反應,電離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只有因為溫度升高而導致平衡右移時,電離平衡常數才會增大。(2)有關溶液酸堿性的4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由水電離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堿性。如25 ℃,0.1 mol·L-1的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都為10-13 mol·L-1。②誤認為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pH。如pH=7的溶液在溫度不同時,可能顯酸性,也可能顯堿性,還可能顯中性。③誤認為酸堿恰好中和時溶液一定顯中性。如強酸和弱堿恰好中和時溶液顯酸性,強堿和弱酸恰好中和時溶液顯堿性,強酸和強堿恰好中和時溶液才顯中性。④不能正確理解酸、堿的無限稀釋規律。常溫下任何酸(堿)溶液無限稀釋時,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無限接近7。(3)鹽類水解的5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酸式鹽一定呈酸性。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堿性。②誤認為能夠發生水解的鹽溶液一定呈酸性或堿性,但其實是與弱離子的水解程度有關。如CH3COONH4為弱酸弱堿鹽,發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③誤認為水解平衡正向移動,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體,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但Fe3+的水解程度減小。④誤認為弱酸強堿鹽都因水解而顯堿性。如NaHSO3因HS的電離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所以NaHSO3溶液顯酸性。⑤由于加熱可促進鹽類水解,錯誤地認為可水解的鹽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質。對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產物不能脫離平衡體系的情況[如Al2(SO4)3、Na2CO3溶液]來說,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質。(4)沉淀溶解平衡的4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Ksp一定增大。Ksp與其他化學平衡常數一樣,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而與沉淀的量和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無關。②誤認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一定變大。溶解度表示的是100 g溶劑中所能溶解溶質的質量,溶解度受溫度和同離子效應的影響,若是加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不變。③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Ksp還與難溶電解質類型有關,只有同類型的難溶物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較其溶解度大小。④誤認為Ksp小的難溶電解質不能轉化為Ksp大的難溶電解質,只能實現Ksp大的難溶電解質向Ksp小的難溶電解質轉化。實際上當兩種難溶電解質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時,通過調節某種離子的濃度,可實現由Ksp小的難溶電解質向Ksp大的難溶電解質轉化。2.考前必記(1)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吸熱,升高溫度,電離程度增大,反之電離程度減小。(2)增大弱電解質濃度,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加水稀釋,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3)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弱電解質電離出的離子,電離平衡向分子化方向移動。(4)Kw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且溫度升高,Kw增大。(5)pH試紙不能伸入到待測液中,測pH時,不能事先潤濕試紙。pH試紙潤濕后測量pH,酸性溶液,pH偏大;堿性溶液,pH偏小;中性溶液,無誤差,但此操作依然錯誤。(6)酸式滴定管下端為磨口玻璃塞,能耐酸和氧化劑的腐蝕,但不能盛裝堿性溶液。(7)堿式滴定管下端為橡膠管和玻璃珠,橡膠易被氧化性溶液腐蝕,所以堿式滴定管只能盛放堿性溶液。(8)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數值越大,且最大刻度之外還有一部分體積。(9)鹽類水解的條件:①鹽必須能溶于水;②構成鹽的離子必須有“弱離子”。(10)水解規律: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1.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顯中性,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2.pH=4的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所有離子濃度都降低。(×)3.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會影響離子的種類。(√)4.中和等體積、等pH的鹽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5.常溫下,pH=5.6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2Al3++3C===Al2(CO3)3↓。(×)7.常溫下NaHSO4===Na++H++S,pH=1的NaHSO4溶液中:c(H+)=c(S)+c(OH-)。(√)8.鍋爐中沉積的CaSO4可用飽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將不溶物用稀鹽酸溶解除去。(√)9.常溫下,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水的電離程度增大。(×)10.NH4HSO4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是c(H+)>c(S)>c(N)>c(OH-)。(√)11.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體,比值變大。(×)12.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CH3COOH溶液到終點時,c(Na+)=c(CH3COO-)。(×)13.25 ℃時,用0.01 mol·L-1鹽酸滴定20 mL 某濃度的氨水時,應選用酚酞作為指示劑。(×)14.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標準溶液越濃越好,指示劑一般加入2~3 mL。(×)15.中和滴定實驗時,滴定管、錐形瓶均用待測液潤洗。(×)16.滴定終點就是酸堿恰好中和的點。(×)17.向含AgCl、AgBr的濁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變。(√)18.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19.常溫下,將pH=3的酸和pH=11的堿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7。(×)20.沉淀轉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轉化為Ksp小的沉淀。(×)21.25 ℃時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22.制備無水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將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23.常溫下,pH=7的氯化銨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順序為c(N)=c(Cl-)>c(OH-)=c(H+)。(√)24.室溫時,向等體積pH=a的鹽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后,兩溶液均呈中性,則a>b。(×)十二、物質結構與性質1.電子運動狀態的各種特征(以Mn為例,1s22s22p63s23p63d54s2)(1)不同運動狀態的電子數:25;(2)不同空間運動狀態的電子數:15;(3)形狀不同的電子云種類:3;(4)不同能級(能量)的電子種類:7;(5)最高能級的電子數:5;(6)最高能層的電子數:2。2.1~36號元素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m)(1)m=1:ns1(4)、ns2np1(3)、ns2np5(3)、3d14s2(1)、3d104s1(1),共12種。(2)m=2:ns2np2(3)、ns2np4(3)、3d24s2(1)、3d84s2(1),共8種。(3)m=3:ns2np3(3)、3d34s2(1)、3d74s2(1),共5種。(4)m=4:3d64s2(1),共1種。(5)m=5:3d54s2(1),共1種。(6)m=6:3d54s1(1),共1種。3.原子光譜解釋原子發光現象①在××條件下,基態電子吸收能量躍遷到激發態。②由激發態躍遷回基態的過程中,釋放能量。③釋放的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呈現。4.根據電負性寫水解方程式(1)水解原理①電負性大的原子顯負價,結合水中的H+。②電負性小的原子顯正價,結合水中的OH-。(2)實例IBr:IBr+H2O===HIO+HBr。5.鍵角大小的比較(1)中心原子和配位原子均相同:中心原子上孤電子對越多,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越大,鍵角越小。如鍵角:H2O—CH3>C,N。(2)中心原子不同或配位原子不完全相同①中心原子電負性大:中心原子的電負性越大,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越近,斥力越大,鍵角越大。如NH3>PH3,H2O>H2S。②配位原子電負性大:配位原子的電負性越大,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越遠,斥力越小,鍵角越小。如NF36.“五方法”判斷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1)根據雜化軌道的空間分布構型①直線形—sp,②平面三角形—sp2,③四面體形—sp3。(2)根據雜化軌道間的夾角①109°28'—sp3,②120°—sp2,③180°—sp。(3)利用價層電子對數確定三種雜化類型(適用于含一個中心原子X)2對—sp雜化,3對—sp2雜化,4對—sp3雜化。(4)根據σ鍵數與孤電子對數(適用于結構式已知的粒子)①含C有機物:2個σ鍵—sp,3個σ鍵—sp2,4個σ鍵—sp3。②含N化合物:2個σ鍵—sp2,3個σ鍵—sp3。③含O(S)化合物:2個σ鍵—sp3。(5)根據等電子原理如CO2是直線形分子,CNS-、與CO2是等電子體,所以分子空間結構均為直線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雜化。7.考前必記(1)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填充順序——構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2)洪特規則特例當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和全空(p0、d0、f0)體系的能量最低。如Cr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Cu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3)共價鍵①共價鍵的特征:a.飽和性;b.方向性。②共價鍵的分類:a.單鍵、雙鍵、三鍵;b.極性鍵、非極性鍵;c.σ鍵、π鍵。③鍵長、鍵能決定了分子的穩定性;鍵長、鍵角決定分子的空間構型。(4)等電子原理:等電子體具有相似的化學鍵特征,許多性質相近。(5)范德華力很弱,其主要特征有:①廣泛存在于分子之間;②只有分子間充分接近時才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③主要影響物質的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6)氫鍵①氫鍵不是化學鍵,其強弱介于范德華力和化學鍵之間。②通常用X—H…Y表示Y與X—H形成了氫鍵,用“…”表示形成的氫鍵。③氫鍵可分為分子內氫鍵和分子間氫鍵,N、O、F的氫化物分子間易形成氫鍵。④分子間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分子內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降低。(7)對元素的含氧酸而言,該元素的化合價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強。如HNO3>HNO2,HClO4>HClO3>HClO2>HClO。(8)配合物①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條件:a.配體有孤電子對;b.中心離子有空軌道。②在配合物中,中心離子與配體的配位原子間以配位鍵結合,配合物的內界與外界以離子鍵結合。③在水溶液中,配合物易電離出外界離子,配離子難電離;配合物中配位鍵越強,配合物越穩定。1.2p3的軌道表示式為。(×)2.2p和3p軌道形狀均為啞鈴狀,能量也相等。(×)3.p軌道的能量一定比s軌道的能量高。(×)4.價層電子排布式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區元素。(√)5.最外層有2個未成對電子的元素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可能是ns2np2或ns2np4,短周期元素中分別為C、Si和O、S。(√)6.在任何情況下,都是σ鍵比π鍵強度大。(×)7.s-s σ鍵與s-p σ鍵的電子云形狀對稱性相同。(√)8.碳碳雙鍵和碳碳三鍵的鍵能分別是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和3倍。(×)9.價層電子對就是σ鍵電子對。(×)10.分子的空間結構是價層電子對互斥的結果。(√)11.以極性鍵結合起來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12.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共價鍵。(×)13.H2O比H2S穩定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氫鍵。(×)14.因為碳氫鍵鍵能小于碳氧鍵,所以CH4熔點低于CO2。(×)15.根據共價鍵的飽和性可知,H2O2的結構式為H—O==O—H。(×)16.雜化軌道間的夾角與分子內的鍵角不一定相同,中心原子雜化類型相同時,孤電子對數越多,鍵角越小。(√)17.PCl3、NH3、PCl5都是三角錐形的分子。(×)18.在NaCl晶體中,每個Na+周圍等距且緊鄰的Na+有12個,Na+的配位數為12。(×)19.晶胞是晶體中的最小的“平行六面體”。(×)十三、有機化學基礎1.有機物的溶解性(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醇、醛、羧酸等。(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②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③有的淀粉、蛋白質可溶于水形成膠體。④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機溶劑,而網狀結構高聚物則難溶于有機溶劑。⑤新制的氫氧化銅可溶于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2.有機物的特征反應(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或“—CHO”。(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CHO”、苯的同系物、醇類或酚類。(3)能發生加成反應的有機物通常含有“”“—C≡C—”“—CHO”或“苯環”,其中“—CHO”和“苯環”只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4)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能與新制的Cu(OH)2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的有機物必含有“—CHO”。(5)能與鈉反應放出H2的有機物必含有“—OH”或“—COOH”。(6)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或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有機物中必含有“—COOH”。(7)能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為鹵代烴、酯、糖類(單糖除外)、酰胺或蛋白質。(8)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的有機物必含有酚羥基。(9)能發生連續氧化的有機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或乙烯。比如有機物A能發生如下氧化反應:A→B→C,則A若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就是酸。(10)加入濃溴水中出現白色沉淀的有機物含有酚羥基,遇碘變藍的有機物為淀粉,遇濃硝酸變黃的有機物為蛋白質。3.有機物的用途(1)醫用酒精: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使蛋白質變性,常用于消毒殺菌。(2)福爾馬林:甲醛的水溶液,使蛋白質變性,是良好的殺菌劑,常作為浸制標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鮮。(3)蠶絲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區別蠶絲和合成纖維。(4)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裝。(5)食用油反復加熱會產生稠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食用油不能反復加熱。(6)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用于廚具表面涂層。(7)乙二醇用作內燃機抗凍劑。4.考前必記(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苯的硝化、糖的水解。(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實驗室制乙烯(170 ℃)、蒸餾、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制硝基苯(50~60 ℃)。(3)遇溴水只萃取不褪色:液態烷烴、環烷烴、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鹵代烴、酯類(有機溶劑)。(4)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5)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6)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CH3Cl、甲醛。(7)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8)濃硫酸做反應物(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的磺化反應)。(9)濃硫酸做催化劑和吸水劑(乙醇脫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反應、酯化反應)。(10)稀硫酸做催化劑(酯類、淀粉的水解)。1.CH2==CH2和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兩者互為同系物。(×)2.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溴與乙醇。(×)3.所有糖類均可以發生水解反應。(×)4.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是高分子化合物。(×)5.植物油經過氫化處理后會產生有害的副產品反式脂肪酸甘油酯,攝入過多的氫化油,容易堵塞血管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6.蛋白質溶液里加入飽和硫酸銨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入蒸餾水,沉淀不溶解。(×)7.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所以誤食重金屬鹽會中毒。(√)8.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縮合最多可形成四種二肽。(√)9.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是合成有機高分子。(√)10.核磁共振氫譜只出現兩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3∶1。(×)11.和分別與NaOH的水溶液共熱,反應產物相同,反應類型相同。(×)12.肉桂醛的結構簡式為,在肉桂醛中滴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肉桂醛中含有碳碳雙鍵。(×)13.棉花、淀粉、油脂、羊毛、蠶絲、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屬于天然高分子。(×)14.NaOH溶液與酚羥基反應,先轉化為酚鈉,最后再酸化重新轉化為酚羥基:,此方法可以保護酚羥基。(√)15.用醋酸酐先轉化為酰胺,再水解重新轉化為氨基:,可以保護氨基。(√)16.醛基保護一般是把醛基制成縮醛,最后再將縮醛水解得到醛基(常用乙二醇):。(√)17.可以通過消去反應、氧化反應、酯化反應、取代反應消除羥基。(√)十四、化學實驗基礎1.教材無機實驗(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主要儀器注意事項①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只能配制瓶上規定容積的溶液,若配制480 mL溶液應用500 mL容量瓶。②寫所用儀器時,容量瓶必須注明規格。③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須查漏。誤差分析依據:cB=。命題角度:一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二是實驗誤差分析。(2)Fe(OH)2的制備實驗現象:白色沉淀迅速轉變為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化學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容易被氧化。注意事項①所用亞鐵鹽溶液必須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須煮沸。②膠頭滴管須插入試管底部。③往往在液面加一層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如圖1;或如圖2所示改進裝置。命題角度:制備過程中的現象、創設無氧環境。(3)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反應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氣體制備流程:原理——發生裝置——除雜干燥——收集——驗滿——尾氣處理。注意事項①制備裝置中試管口要略低于試管底、收集裝置中導管應插入試管底部。②還可以使用濃氨水(或濃銨鹽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燒堿中制氨氣,或濃氨水直接加熱也可制氨氣。③不能直接使用NH4Cl或NH4HCO3加熱制備。命題角度:物質制備原理、發生裝置、除雜干燥、收集、尾氣處理等,并以此基礎進行性質探究實驗。(4)噴泉實驗實驗原理①氨氣極易溶于水;②利用壓強變化。注意事項①氨氣應充滿;②燒瓶應干燥;③裝置不得漏氣。實驗拓展①NH3、HCl、HBr、HI、SO2等氣體均能溶于水形成噴泉;②CO2、H2S、Cl2等與水不能形成噴泉,但與濃NaOH溶液可形成噴泉。命題角度①原理、實驗操作。②溶質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5)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實驗原理:Cu+2H2SO4(濃)CuSO4+SO2↑+2H2O。實驗現象:加熱之后,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或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將反應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溶液由黑色變成藍色。原因解釋:變黑的物質為被濃硫酸氧化生成的CuO等,CuO等與稀釋后的硫酸反應生成了CuSO4溶液。命題角度①“綠色化學”及尾氣處理。②SO2的性質及以此基礎進行性質探究實驗。(6)酸、堿中和滴定實驗原理:c酸·V酸=c堿·V堿。主要儀器:酸式或堿式滴定管、錐形瓶、燒杯、鐵架臺、滴定管夾。主要試劑:待測液、標準液、指示劑(酚酞、甲基橙)。關鍵點①準確測量體積;②準確判斷滴定終點。操作步驟①查漏、洗滌、潤洗;②裝液、趕氣泡、調液面、注液(放入錐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當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液,溶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且半分鐘內不變色即為滴定終點。注意事項①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使用:a.“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體后,仰視讀數數值偏大;b.使用滴定管時的第一步是查漏;c.滴定讀數時,記錄到小數點后兩位;d.酸、堿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裝;e.滴定管必須用待裝液潤洗,錐形瓶不能潤洗。②滴定時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劑,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劑用2~3滴。③數據處理:求算2~3次實驗的待測液的濃度,然后求濃度的平均值。命題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誤差分析依據c測=,V標偏大、c測偏大,利用滴定原理進行相關計算。(7)氯堿工業①實驗原理: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電解的離子方程式:2Cl-+2H2O2OH-+H2↑+Cl2↑。②電極產物判斷:陰極產物是H2和NaOH,若在陰極區附近滴幾滴酚酞溶液,可發現陰極區附近溶液變紅;陽極產物是氯氣,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放在陽極區附近,試紙變藍。③命題角度a.兩極上析出產物的判斷、產物的性質及相關電解原理;b.離子交換膜的原理和使用。2.教材有機實驗(1)溴苯的制備裝置注意事項①苯、液溴在FeBr3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制取溴苯。②注意控制反應速率,以反應物液面微沸為宜,否則苯和溴會大量蒸發。③長導管除導氣外,還可以兼起冷凝的作用,使蒸發出來的苯或溴回流。④用10%的NaOH溶液洗去溴苯中的溴,再在分液漏斗中靜置、分液。⑤若將錐形瓶中的蒸餾水換成AgNO3溶液,若生成淡黃色沉淀,不能證明該反應是取代反應,因為揮發出的Br2也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Br沉淀,應加一個有CCl4的洗氣瓶除去Br2。(2)硝基苯的制備裝置注意事項①配制混酸先加濃硝酸,再加濃硫酸。②在50~60 ℃下水浴加熱,其優點是加熱均勻,便于控制(溫度過高會生成二硝基苯)。③除去混合酸后,用蒸餾水和NaOH溶液洗滌,最后再用蒸餾水洗滌。④用無水CaCl2干燥、分離后得到純硝基苯。(3)溴乙烷的消去反應裝置注意事項檢驗氣體產物:先將氣體通過裝有水的洗氣瓶,除去揮發出來的乙醇,再將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檢驗是否生成了乙烯。現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注:若用溴水檢驗氣體產物,則不用事先將氣體通入盛有水的試管中,因為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不會對乙烯的檢驗產生干擾。(4)乙醇的消去反應裝置注意事項①應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②濃硫酸作催化劑和脫水劑。③由于濃H2SO4具有強氧化性,會有副產物SO2產生,揮發出來的乙醇以及SO2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先用NaOH溶液除去乙醇、SO2,再檢驗是否生成乙烯。(5)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應裝置注意事項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乙醇,再加濃H2SO4,待冷卻到室溫后,再加入乙酸。②導管末端接近液面而未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倒吸。③可選用飽和Na2CO3溶液中和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然后分液,不選用NaOH溶液是因為會引起酯的水解。3.考前必記(1)可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坩堝、蒸發皿。(2)需要墊上陶土網才能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3)常見的計量儀器有:量筒、容量瓶、托盤天平、溫度計、滴定管。(4)量筒沒有零刻度,容量瓶也沒有零刻度,托盤天平的零刻度在標尺的最左邊,溫度計的零刻度在中下部,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最上方。(5)使用前需要檢查是否漏液的儀器有: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6)容器內壁上附著的油污可以用熱的堿液來洗滌。(7)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氣體可以用排飽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CO2→飽和NaHCO3(aq)、SO2→飽和NaHSO3(aq)、Cl2→飽和NaCl(aq)、H2S→飽和NaHS(aq)。(8)液態溴易揮發,應盛裝在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且不能用橡膠塞。(9)液溴撒在皮膚上,用酒精洗滌。(10)濃HNO3、KMnO4、AgNO3、NH3·H2O等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置于冷暗處。(11)KMnO4溶液的酸化應該用硫酸,不能用鹽酸或硝酸。(12)稀釋濃H2SO4,應把濃H2SO4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13)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前應先驗純后點燃(或加熱)。(14)用石蕊試紙、淀粉KI試紙檢驗氣體性質時要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濕,再將試紙靠近氣體檢驗。(15)氯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應該現用現配,不能久置。(16)檢驗某溶液中是否有S的方法:取待測液少許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S,反之則不含有S。(17)濃H2SO4作干燥劑只能盛裝在洗氣瓶中,不能干燥NH3和還原性(H2S、HBr、HI)等氣體,但可以干燥SO2。(18)無水CaCl2能干燥除NH3之外的所有氣體(會生成CaCl2·8NH3),并盛裝在U形管或干燥管中。1.取用放在細口瓶中的液體時,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傾倒液體時,瓶上的標簽對著地面。(×)2.少量濃硫酸濺到皮膚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沖洗。(×)3.用pH試紙檢測某溶液的pH時,應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4.用氫氟酸清洗做過硅酸分解實驗的瓷坩堝。(×)5.配制氯化鐵溶液,是將FeCl3溶于蒸餾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鐵粉。(×)6.己烯中混有少量甲苯,先加入足量溴水,然后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褪色,則證明己烯中混有甲苯。(√)7.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也可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8.稱取KMnO4固體0.158 g,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配制濃度為0.010 mol·L-1 的KMnO4溶液。(×)9.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 稀硫酸,初讀數時尖嘴處有氣泡,末讀數時氣泡消失,則所取稀硫酸體積小于20.00 mL。(√)10.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產生淺黃色沉淀。(×)11.制取無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過濾。(×)12.將Cl2與HCl的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可得到純凈的Cl2。(×)13.將集有氨的試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體迅速充滿試管,說明氨極易溶于水。(√)14.做H2還原CuO的實驗時,先通H2后加熱CuO;反應完畢后,先停止通H2后撤酒精燈待試管冷卻。(×)15.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2H4等時,先檢驗氣體純度后再點燃。(√)16.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洗滌干凈后檢查是否漏水。(×)17.用長頸漏斗分離出乙酸與乙醇反應的產物。(×)十五、表格實驗的分析與評價1.表格實驗分析的“三個角度”(1)可行性。實驗原理是否科學合理,操作和裝置是否簡單可行,所選用的化學藥品、儀器、設備和方法等在中學現有的實驗條件下能否滿足,實驗操作是否安全可靠,實驗步驟是否簡單、方便,實驗現象或效果是否明顯等。(2)安全性。從避免炸裂、防污染、防失火、防吸水、冷凝回流等方面進行評價。(3)綠色化。反應原料是否易得、安全、無毒,反應速率是否較大,原子利用率及生成物的產率是否較高,實驗過程中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實驗成本是否經濟等。2.表格實驗題答題步驟3.考前必記(1)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1 在HCl氣流中加熱AlCl3·6H2O,制備無水AlCl32 取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熱后取少量溶液,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酸,再加入幾滴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檢驗蔗糖水解產物中的葡萄糖3 取少量亞硫酸鈉固體樣品溶于蒸餾水,加入足量稀鹽酸,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Na2SO3已經變質4 將溴乙烷、乙醇和燒堿的混合物加熱,產生的氣體經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則溴乙烷發生了消去反應5 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至不再生成磚紅色沉淀,靜置,向上層清液先滴加酸中和堿,再加溴水,溴水褪色,說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雙鍵6 將銅絲灼燒至表面變黑,伸入盛有某有機物的試管中,銅絲恢復亮紅色,該有機物中含有醇羥基或羧基7 探究HClO和CH3COOH酸性強弱,用pH計測定等濃度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較小,說明酸性:CH3COOH>HClO8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將產生的氣體導入CuSO4溶液中,CuSO4溶液中產生黑色沉淀,表明H2CO3的酸性強于H2S,(H2CO3)>(H2S)9 NaHCO3溶液與Na[Al(OH)4]溶液混合產生白色沉淀,證明結合H+的能力: C<[Al(OH)4]-10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紅色褪去,證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11 常溫下,測量NaHCO3溶液的pH,若pH>7,則說明HC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12 向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 mol·L-1 KI溶液5 mL,再滴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Fe3+與I-的反應有一定限度13 探究氫離子濃度對Cr相互轉化的影響,向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黃色變為橙紅色,證明K2CrO4中存在平衡2Cr(黃色)+2H+Cr2(橙紅色)+H2O14 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證明SO2具有還原性15 將去除氧化膜的鋁片放入濃硝酸中,片刻后取出用水立即洗凈,并快速放入硫酸銅溶液,鋁片表面未見紫紅色固體,說明鋁片表面已形成致密的氧化膜16 證明CO2中含有CO,先除盡CO2,再把氣體通入加熱的CuO中,若黑色固體變為紅色,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原混合氣體中含有CO(說明CO具有還原性)(2)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1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說明N具有強氧化性2 取少量固體溶于蒸餾水,滴加少量稀硫酸,再滴入KSCN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變化,不能檢驗Fe(NO3)2固體是否變質3 將紅熱的木炭加入濃硝酸中,產生紅棕色氣體,不能說明碳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了NO24 將少量鐵粉、5 mL苯和1 mL液溴混合,產生的氣體通入AgNO3溶液中,混合時液體劇烈沸騰,AgNO3溶液中產生淡黃色沉淀,不能說明苯和液溴發生反應生了HBr5 向Na2SO3和Na2S混合溶液中加入濃硫酸,溶液中出現淡黃色沉淀,不能說明+4價和-2價硫可歸中為0價6 將制備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應液加入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乙酸有剩余7 將飽和食鹽水滴在電石上,使生成的氣體通入高錳酸鉀溶液,溶液褪色,不能證明乙炔生成8 向食品脫氧劑樣品(含還原鐵粉)中加入硫酸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紅色褪去,不能證明食品脫氧劑樣品中含Fe2+9 常溫下將鐵片分別插入稀硝酸和濃硝酸中,前者產生無色氣體,后者無明顯現象,不能說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10 將25 ℃ 0.1 mol·L-1 Na2SO3溶液加熱到40 ℃,用傳感器測定溶液pH的變化,通過溫度升高,溶液的pH逐漸減小,不能確定Na2S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11 將K2S固體溶于水,進行導電性實驗,K2S溶液可導電,不能證明K2S中含有離子鍵12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氣體X,出現白色沉淀,氣體X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1.實驗目的與儀器(試劑)選擇正誤判斷序號 主要儀器 試劑 實驗目的 正誤1 圓底燒瓶、導氣管、燒杯、鐵架臺 干燥的二氧化碳、蒸餾水 模擬噴泉實驗 ×2 酸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帶鐵夾) 已知濃度的鹽酸、待測NaOH溶液 測定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3 酒精燈、玻璃棒、蒸發皿、三腳架 NaCl溶液 蒸發NaCl溶液得到晶體 √4 試管、燒杯、酒精燈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新制銀氨溶液 鑒別葡萄糖和蔗糖 √5 試管、帶導管的橡皮塞 鋅粒、稀HNO3 實驗室制取H2 ×6 燒杯、酒精燈、玻璃棒、分液漏斗 - 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物 ×7 鉑絲或鐵絲、藍色鈷玻璃、酒精燈 稀鹽酸、待測液 焰色試驗 √8 燒杯、分液漏斗、膠頭滴管、鐵架臺 待提純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提純混有MgCl2雜質的AlCl3溶液 ×9 分液漏斗、燒瓶、錐形瓶、導管及橡膠塞 鹽酸、大理石、硅酸鈉溶液 證明非金屬性:Cl>C>Si ×2.實驗邏輯關系的正誤判斷序號 實驗 現象 解釋與結論 正誤1 滴加幾滴稀NaOH溶液,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紙不變藍 原溶液中無N ×2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用砂紙仔細打磨過的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 熔化后的液態鋁滴落下來 金屬鋁的熔點較低 ×3 硝酸銀溶液中加入足量NaCl溶液,再加入KI溶液 先出現白色沉淀,后變為黃色沉淀 Ksp(AgCl)>Ksp(AgI) √4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溶液變藍 氧化性:Cl2>Br2>I2 ×5 將濃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體變黑膨脹 濃硫酸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6 配制FeCl3溶液 將FeCl3固體溶解于適量硫酸溶液 H+抑制FeCl3水解 ×7 常溫下,相同的鋁片分別投入足量的稀、濃硫酸中 濃硫酸中鋁片先溶解完 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8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氣體 有黑色沉淀 CuS不溶于稀硫酸 √9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蕩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層呈紫色 白色沉淀可能為CuI √10 向硝酸亞鐵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無明顯現象 硝酸亞鐵與硫酸不反應 ×3.實驗目的與實驗操作的正誤判斷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正誤1 向2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FeCl3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 證明Ksp[Mg(OH)2]> Ksp[Fe(OH)3] ×2 相同溫度下,向兩支盛有相同體積不同濃度H2O2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適量相同濃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3 向黃色固體難溶物PbI2中加水,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然后加入NaI固體,產生黃色沉淀 證明難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4 先在托盤上各放一張濾紙,然后在右盤上添加2 g砝碼,左盤上添加NaOH固體 稱取2.0 g NaOH固體 ×5 將FeCl3固體溶解于適量蒸餾水 配制FeCl3溶液 ×6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飽和溶液,攪拌并繼續煮沸出現渾濁 制備Fe(OH)3膠體 ×7 測定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硝酸的pH 比較Cl、N的非金屬性強弱 ×8 用熔融氧化鋁、CCl4做導電性實驗 證明二者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十六、裝置圖與實驗目的的正誤判斷1.儀器使用的認識思路儀器類型→儀器性能→主要用途→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儀器類型主要是根據儀器的用途進行分類(容器和反應器、計量儀器、分離儀器、冷卻儀器、干燥儀器、熱源等),儀器性能主要是儀器的構造、規格與精確度等,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是實驗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與嚴格遵守的。2.裝置圖評價方法(1)查儀器的使用和連接是否正確。(2)查反應試劑是否符合實驗原理。(3)查收集方法是否正確。(4)查尾氣吸收裝置、安全裝置是否正確。(5)查實驗目的與操作、現象、結論是否一致。3.考前必記(1)氣體發生裝置反應類型 固體+固體氣體 固體+液體――→氣體 固體+液體氣體裝置圖說明 ①KClO3與MnO2(或KMnO4)共熱制O2; ②NH4Cl與Ca(OH)2共熱制NH3; ③CH3COONa與NaOH制CH4; ④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①碳酸鈣與稀鹽酸制CO2; ②鋅粒與稀硫酸制H2; ③FeS與稀H2SO4制H2S; ④簡易啟普發生器只適用于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 ①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制Cl2; ②加熱燒瓶時,要墊上陶土網(2)常考物質的制備、凈化、收集、尾氣處理裝置物質 裝置圖 注意事項氯氣 ①濃鹽酸、加熱; ②先除HCl氣體再除水蒸氣; ③用飽和食鹽水除HCl氣體; ④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氨氣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②僅加熱NH4Cl固體不能制得NH3,應該加熱NH4Cl和Ca(OH)2的固體混合物; ③導氣管要伸入“集氣”試管的底部; ④用一團棉花塞在“集氣”試管的口部,減小NH3與空氣的對流速率,收集到較純凈的NH3,不能用塞子代替棉花乙酸乙酯 ①用飽和Na2CO3溶液收集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 ②右側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3)物質的分離裝置分離方法 過濾 蒸發 蒸餾 分液和萃取 升華裝置圖注意事項 ①一貼、二低、三靠; ②用玻璃棒引流 ①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②當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①溫度計水銀球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②冷凝水下進上出 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圓底燒瓶中盛冷水,升華屬于物理變化1.該裝置可測量Cu與濃硝酸反應產生氣體的體積。(×)2.該裝置用于制備并收集NO氣體。(×)3.該裝置用于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的少量碳酸鈉。(×)4.該裝置用于Na2CO3和稀H2SO4反應制取少量的CO2氣體。(×)5.用該裝置加熱硫酸銅晶體制備無水硫酸銅。(×)6.該裝置可用于制備并收集乙酸乙酯。(×)7.該裝置可用于分離乙酸與乙醇。(×)8.用圖中方法不能檢查此裝置的氣密性。(×)9.利用該裝置可證明SO2有漂白性。(×)10.模擬外加電流法。(√)11.利用該裝置驗證犧牲陽極法。(×)12.測量生成氫氣的體積。(√)13.檢驗溴乙烷水解產物中含有Br-。(√)14.檢驗乙醇消去反應產物中的乙烯。(×)(共198張PPT)第二篇 考前必備第一章 要點回眸、易錯點擊掃盲點一、化學與社會、生活、環境1.“碳達峰”和“碳中和”:“碳達峰”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CO2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中國政府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日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SO2。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說明:1微米=10-6米,膠體是指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 nm的分散系,所以含2.5 μm(2 500 nm)顆粒物的空氣不屬于膠體。3.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它是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絕大部分是硫酸型或硝酸型酸雨。4.溫室效應: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排放到大氣中的CO2、CH4等氣體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溫度上升的現象。5.臭氧空洞: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以及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轉化成氧氣的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從而使大氣中的臭氧層形成空洞。6.光化學煙霧:指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煙霧污染現象。7.重金屬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 g·cm-3以上的金屬稱為重金屬,如鋇、銅、銀、鉻、鎘、鎳、鉛、鉈、錫、汞等。重金屬的化合物(以及少數重金屬單質)對環境的污染稱為重金屬污染。8.水體富營養化: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N、P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流、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9.赤潮:海水中的紅藻、褐藻由于吸收較多的營養物質(N、P等)而過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現象。它會造成海水的嚴重缺氧。10.水華:人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營養物質(N、P等)后,導致水面上的藻類瘋長、繁殖,并使水質惡化而產生腥臭味,造成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11.厄爾尼諾:指由于全球溫室效應逐漸增強,海洋溫度不斷上升,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形成強烈的熱帶風暴以及引起大陸氣候變化無常的現象。12.綠色化學:指從根本上消滅污染,能徹底阻止污染產生的科學,它包括“原料綠色化”“化學反應綠色化”“產物綠色化”等內容。13.原子經濟利用率:指目標產物占反應物總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100%。按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原子經濟”就是反應物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即原子利用率為100%。14.綠色食品:指無污染、無公害、安全且有營養價值的衛生食品。15.白色污染:指各種塑料垃圾對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們很難降解,會破壞土壤結構。16.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其物質性質(物理、化學性質)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也稱原發性污染物。由它引起的污染稱為一次污染或原發性污染。17.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轉化而成的,排入環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種因素(物理、化學、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稱繼發性污染物。18.霧霾: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組成成分,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的,燃煤和汽車尾氣是霧霾天氣產生的重要原因。19.可燃冰:水與天然氣相互作用形成的晶體物質。它主要存在于凍土層和海底大陸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體(CH4·H2O),是人類的后續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潔無污染等優點。20.一次能源:自然界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21.二次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如氫氣、電力等。22.醫用消毒劑(1)皮膚外用消毒①醫用酒精: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5%(吸水變性);②碘酒:氧化變性。(2)環境消毒劑:氧化變性①過氧化物類:雙氧水、過氧乙酸;②次氯酸鹽類:次氯酸鹽。(3)器材消毒劑:HgCl2等重金屬鹽(聚沉變性)。23.無機滅火劑24.食品保護劑(1)食品干燥劑:生石灰、硅膠;(2)食品抗氧化劑:還原鐵粉、維生素C;(3)食品保鮮膜:聚乙烯塑料;(4)水果保鮮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5)食品防腐劑:食鹽(最早使用)、苯甲酸鈉等;(6)食品制冷劑:液氨、液氮。25.水處理(1)除味劑: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異味(2)凈水劑(混凝劑):水解成膠體,吸附懸浮物①鋁鹽類:如明礬、堿式氯化鋁[Al2(OH)nCl6-n]②鐵鹽類:如硫酸鐵、堿式硫酸鐵[Fe(OH)SO4]。(3)殺菌消毒劑:強氧化性使細菌蛋白質變性①含氯消毒劑:漂白粉、液氯、二氧化氯等;②臭氧消毒劑:被稱為“綠色消毒劑”。1.秸稈資源化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能源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 )3.煤炭是清潔燃料,可直接燃燒,大量使用。( )4.醫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95%。( )5.“十八而志,大任始承”,成人禮儀式上清爽簡約的亞麻賀卡中主要成分本身可降解。( )6.淀粉 聚丙烯酸鈉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淀粉 聚丙烯酸鈉屬于通用高分子材料。( )7.彈道二維In2Se3晶體管有優異的光學性能,其成分是一種合成材料。( )√√××√××8.燃煤時加入適量的石灰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9.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10.含磷合成洗滌劑易被細菌分解,不會導致水體污染。( )11.煤的氣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徑。( )12.控制臭氧濃度,可以緩解光化學煙霧。( )13.PM2.5是指粒子直徑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 )14.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15.苯甲酸鈉可作為食品防腐劑是由于其具有酸性。( )16.氮化鎵半導體為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17.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制而成( )18.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 )19.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的SO2,既可以殺菌,又可以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 )20.NOx環境污染太大,工業生產中沒有利用價值。( )√√√×二、物質變化與氧化還原反應1.化學物質及其變化2.氧化還原反應(1)氧化還原反應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2)氧化性、還原性強弱①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②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與物質得失電子的能力有關,與得失電子的數目無關,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和溶液的酸堿性等。③典型粒子氧化(或還原)性強弱:還原性:S2->S>I->Fe2+>Br- ;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S,Fe3+>Cu2+>Fe2+>Zn2+>Al3+。3.考前必記(1)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2)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3)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CrO3等是金屬氧化物,但其是酸性氧化物。(5)酸性或堿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或堿,如Fe2O3、SiO2等。(6)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KO2。(7)酸、堿、鹽、水、絕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8)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氫化物、絕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9)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10)氧化性是得電子的性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價降低;氧化劑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對應還原產物。還原性是失電子的性質,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價升高;還原劑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對應氧化產物。(11)“三餾”:蒸餾、分餾是物理變化,干餾是化學變化。(12)電解質溶液導電、熔融鹽導電是化學變化。(13)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是化學變化。(14)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是溶液、濁液、膠體的本質區別。(15)膠體聚沉的方法有:加熱、加入電解質、加入帶相反電荷膠粒的膠體。1.Cu、NaCl、SiO2、H2SO4都稱為分子式。( )2.Na2O2、Na2O都能與水反應生成NaOH,二者均為堿性氧化物。( )3.用于環境消毒的漂白粉是純凈物。( )4.蛋白質的變性、焰色試驗都是化學變化。( )5.NaCl晶體溶于水是物理變化,過程中沒有化學鍵的改變。( )××××××××9.無氧酸是指分子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氫化物。( )10.232Th轉化成233U是化學變化。( )11.Na2CO3·10H2O的風化是物理變化。( )12.凡沒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一定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1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非金屬單質不一定是氧化劑。( )14.S中硫元素和氮元素均處于最高價態,因此二者一定具有強氧化性。( )××××√×15.物質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性越強,物質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性越強。( )16.實現“Cl2→Cl-”的變化過程,一定要加入還原劑( )17.反應2Fe3++Cu===2Fe2++Cu2+,說明還原性:Cu>Fe2+。( )18.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混合不一定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19.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弱電解質都為共價化合物。( )20.物質氧化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 )××√√×√三、離子共存和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1.離子共存(1)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離子有:S2-、HS-、C2、[Al(OH)4]-、Si、F-、ClO-、CH3COO-、OH-等。(2)在堿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離子有:Ag+、Fe2+、Fe3+、Al3+、Cu2+、N等。(3)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Fe3+與C、[Al(OH)4]-、ClO-等,Al3+與S2-、HS-、C、[Al(OH)4]-等。(4)發生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①Fe3+與S2-;②N(H+)與Fe2+;③Fe3+與I-;④ClO-與S2-;⑤Mn(H+)與S2-、Fe2+、HS-、S等;⑥Cr2等。2.與量有關離子方程式書寫與正誤判斷(1)反應特點當一種反應物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離子參與反應時,因其組成比不協調(一般為復鹽或酸式鹽),若一種組成離子恰好完全反應,另一種組成離子不能恰好完全反應(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關。(2)方法技巧——“少定多變”法①根據相對量將少量物質定為“1 mol”,若少量物質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離子參加反應,則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與物質組成之比相符。②依據少量物質中離子的物質的量,確定過量物質中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③依據“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1.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打“√”,不能大量共存的打“×”。(1)0.1 mol·L-1氨水:Na+、K+、OH-、N。( )(2)0.1 mol·L-1鹽酸:Na+、K+、S。( )(3)0.1 mol·L-1 KMnO4溶液:N+、I-。( )(4)0.1 mol·L-1 AgNO3溶液:N2+-。( )(5)在0.1 mol·L-1氯化鈉溶液中:Fe3+、I-、Ba2+、HC。( )(6)在0.1 mol·L-1醋酸溶液中:S、Br-、H+。( )(7)0.1 mol·L-1 NaOH溶液:Na+、K+、C、[Al(OH)4]-。( )(8)0.1 mol·L-1 FeCl2溶液:K+、Mg2+、S。( )(9)0.1 mol·L-1 K2CO3溶液:Na+、Ba2+、Cl-、OH-。( )(10)0.1 mol·L-1 H2SO4溶液:K+、N。( )√××××√√×××2.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6)向硫化鈉溶液中通入足量SO2:S2-+2SO2+2H2O===H2S+2HS。( )(7)用過量的碳酸鈉溶液吸收Cl2:C+Cl2===CO2+ClO-+Cl-。( )(8)銀氨溶液中加入足量鹽酸:[Ag(NH3)2]++OH-+3H++Cl-===AgCl↓+2N+H2O。( )(9)用足量NaHSO3溶液吸收氯氣:4HS2===+3SO2+2Cl-+2H2O。( )(10)向碘化亞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NO3:N+3Fe2++4H+===3Fe3++NO↑+2H2O。( )××√√×四、常用化學計量1.阿伏加德羅定律2.考前必記③一些特殊物質中的化學鍵數目物質 每摩爾含共價鍵數目CnH2n+2 (3n+1)NAP4(P—P) 6NASi(Si—Si) 2NASiO2(Si—O) 4NA石墨 1.5NA金剛石 2NA(5)常考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數反應 物質變化量 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或數目Na2O2+CO2 (或H2O) 1 mol Na2O2 1 mol或NA1 mol O2 2 mol或2NACl2+NaOH 1 mol Cl2 1 mol或NA(6)溶液的配制①常用的容量瓶規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選擇容量瓶必須指明規格。②容量瓶洗凈后不用烘干。③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所需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一定體積的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等。1.1 mol NH4Cl含有的共價鍵數目為5NA。( )2.1 mo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的CO2分子數目為2NA。( )3.體積為1 L的1 mol·L-1 NaHCO3溶液中,HC數目為NA。( )4.NaCl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 mol Cl-,則混合物中質子數為28NA。( )5.0.5 mol異丁烷分子中共價鍵的數目為6.5NA。( )6.標準狀況下,2.24 L SO3中電子的數目為4.00NA。( )7.1.0 L 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數目為0.02NA。( )8.1 mol SiO2和1 mol 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9.標準狀況下,2.24 L CO2與足量的Na2O2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NA。( )10.向FeBr2溶液中通入適量Cl2,當有1 mol Fe2+被氧化時,轉移的電子總數一定等于3NA。( )11.同溫、同體積的條件下,等質量的SO2和O2的壓強之比為2∶1。( )12.1 mol·L-1的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 )13.常溫常壓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數為9NA。( )14.25 ℃時Ksp(CaSO4)=9×10-6,則該溫度下CaSO4飽和溶液中含有3×10-3NA個Ca2+。( )××××××15.20 mL 0.1 mol·L-1AlCl3溶液中Al(OH)3膠體粒子數為0.002NA。( )16.密閉容器中2 mol NO與1 mol 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 )17.100 g 質量分數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氫原子數為2NA。( )18.一定條件下,用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應后可得到NH3分子數為NA。( )19.28 g C2H4分子中含有的σ鍵數目為4NA。( )20.1 L pH=4的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Cr2離子數為0.1NA。( )21.11.2 L CH4和22.4 L Cl2(均為標準狀況)在光照下充分反應后的分子數為1.5NA。( )××××××√五、化學用語規范使用物質組成結構的規范表述粒子 化學用語①核素符號 含有20個中子的氯原子的符號為37Cl②電子式 氧原子(··)、鎂離子(Mg2+)、銨根離子([H︰︰H]+)、硫離子([︰︰]2-)、氫氧根離子([︰︰H]-)、羥基(·︰H)、N2(︰N N︰)、HF(H︰︰)×√××××××√×√√××××√√×××六、元素及其化合物1.常考無機物的性質與轉化C+4HNO3(濃)===CO2+4NO2↑+2H2O;S+6HNO3(濃)===H2SO4+6NO2↑+2H2O;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3Fe(過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4Zn+10HNO3(極稀)===4Zn(NO3)2+NH4NO3+3H2O。(7)鐵及其化合物①FeO是黑色固體;Fe2O3是紅棕色固體,俗稱鐵紅;Fe3O4是黑色晶體,俗稱磁性氧化鐵。②Fe3O4兼有FeO和Fe2O3的性質,如Fe3O4+8H+===2Fe3++Fe2++4H2O。③Fe(OH)2在水中為白色絮狀沉淀,Fe(OH)3在水中為紅褐色絮狀沉淀。④實驗室制備Fe(OH)2可以利用可溶性亞鐵鹽與強堿溶液或氨水反應:Fe2++2OH-===Fe(OH)2↓或Fe2++2NH3·H2O===Fe(OH)2↓+2N。⑧可以利用2Fe3++Fe===3Fe2+除去亞鐵鹽(含Fe2+)溶液中混有的Fe3+。⑨氯化鐵溶液中混有氯化亞鐵時,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氣或滴加新制的氯水,除去Fe2+,離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2.常考無機物的特征性質(1)焰色試驗顯黃色的元素是Na,顯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的元素是K。(2)有臭雞蛋氣味或能使濕潤的Pb(Ac)2試紙變黑的氣體是H2S。(3)在空氣中由無色迅速變為紅棕色的氣體是NO。(4)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往往是SO2。(5)能使淀粉溶液變藍的是I2。(6)與堿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且放置空氣中變灰綠色最終變紅褐色的離子是Fe2+。(7)滴入含SCN-溶液顯紅色以及遇苯酚顯紫色的離子是Fe3+。(8)投入水中生成氣體和難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質是CaC2、Al2S3、Mg3N2。(9)既能跟強酸溶液反應又能跟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一般是:①金屬單質:Al;②兩性物質:兩性氧化物如Al2O3,兩性氫氧化物如Al(OH)3,以及氨基酸等;③弱酸弱堿鹽:(NH4)2CO3、CH3COONH4等;④弱酸的酸式鹽:NaHCO3、Ca(HCO3)2、NaHSO3等。(10)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是NH3。×√√√×√××9.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鹽的氧化性隨溶液的pH減小而增強。( )10.鈉的金屬性比鉀強,工業上用鈉制鉀的原理為Na+KCl(熔融)===K↑+NaCl。( )11.實驗完畢后剩余的金屬鈉不能隨意丟棄,應放回原試劑瓶。( )12.Al2O3的熔點高,可作耐高溫材料,實驗室可用氧化鋁坩堝熔化NaOH、Na2CO3等固體。( )13.將Al(OH)3沉淀轉入蒸發皿中,加足量稀硫酸,加熱蒸干得無水Al2(SO4)3固體。( )√×√×√14.CO2通入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光導纖維、碳納米管、氮化硅結構陶瓷等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16.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泥、瑪瑙都屬于硅酸鹽產品。( )17.將紅熱的鉑絲伸入盛濃氨水的錐形瓶中,瓶口出現少量紅棕色氣體,說明氨氣的氧化產物為NO2。( )18.銅與濃硝酸的反應產物中一定只有NO2氣體。( )19.濃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試劑瓶保存,原理不相同。( )20.使用84消毒液時,滴幾滴白醋,能提高漂白效率。( )×√××××√21.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Na2CO3和NaHCO3。( )22.漂白粉和明礬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23.鈉與水和乙醇反應的實質相同。( )24.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25.銅在干燥的空氣中性質穩定,但是在潮濕的環境中則易被銹蝕,生成銅綠。( )26.銅與氯氣、氧氣、硫分別反應,得到的產物中銅的化合價均為+2價。( )27.無水硫酸銅常被用來檢驗水蒸氣的存在。( )××√×√×√28.相同質量的鋁分別溶于足量鹽酸、NaOH溶液,轉移的電子數相同。( )29.蒸發Al與稀鹽酸反應的溶液,制備無水氯化鋁。( )30.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31.單質硅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常用材料。( )√××√七、“位—構—性”判斷1.同一元素的“位—構—性”關系2.元素推斷類題目的基本特點(1)結構與位置互推是解題的核心①掌握四個關系式:a.電子層數=周期數;b.質子數=原子序數;c.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序數;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主族序數(O、F除外),最低負價=主族序數-8。②熟練掌握周期表的結構及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規律a.“凹”型結構;b.各周期元素種類;c.稀有氣體的原子序數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同主族上下相鄰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2)性質與位置互推是解題關鍵性質 同周期(自左而右) 同主族(自上而下)電子層結構 層數相同 層數增大失電子能力 減弱 增強得電子能力 增強 減弱金屬性 減弱 增強非金屬性 增強 減弱主要化合價 最高正價升高(O、F除外) 最高正價相同(O、F除外)性質 同周期(自左而右) 同主族(自上而下)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酸性增強: H2SiO3Mg(OH)2>Al(OH)3 酸性減弱:HNO3>H3PO4堿性增強: LiOH非金屬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增強:SiH4HCl>HBr>HI原子半徑 減小:Si>P>S>Cl 增大:F陽離子半徑 減小:Na+>Mg2+>Al3+ 增大: Li+陰離子半徑 減小:P3->S2->Cl- 增大:F-1.所有原子核內一定都有中子。( )2.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 )3.同位素的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4.當原子形成簡單離子后,其最外層上的電子數可超過8。( )5.原子最外層上的電子少于4個時,電子數越多,還原性越強。( )6.某原子M層上電子數為L層電子數的4倍。( )7.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都占據同一格,它們是同位素。( )8.兩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相差8,則周期數一定相差1。( )9.原子的最外層有2個電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 )××√√×××√×10.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呈酸性。( )11.元素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堿性越強,金屬性越強。( )12.元素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強,還原性越弱。( )13.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離子半徑也逐漸減小。( )14.鈉與N、O、Cl分別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 )15.只含共價鍵的物質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16.NaHSO4在熔融狀態下電離,破壞了離子鍵與共價鍵。( )17.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雙原子的單質分子中。( )××××××××八、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1.熱化學中的5個易錯點致誤原因 特別提醒忽視用鍵能或用能量計算反應熱時公式的不同 ΔH=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Δ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忽視催化劑對活化能與反應熱的影響不同 催化劑能改變正、逆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反應熱忽視反應熱的符號 比較反應熱的大小時,需帶上正、負號進行比較2.計算反應熱的5種方法(根據條件作選擇)(1)根據熱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熱與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Q=n·ΔH)。(2)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計算:ΔH=E生成物的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3)根據鍵能計算:ΔH=E反應物鍵能之和-E生成物鍵能之和。(4)根據物質燃燒熱計算:Q=n(可燃物)×燃燒熱。1.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都是化學能與熱能間的相互轉化。( )2.在101 kPa下,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就是其燃燒熱。( )3.伴有能量變化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均為吸熱反應。( )5.在一個化學反應中,當反應物總焓大于生成物的總焓時,反應放熱,ΔH為負值。( )6.濃硫酸溶于水,體系的溫度升高,該過程屬于放熱反應。( )7.石墨轉化為金剛石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石墨更穩定。( )××××√×√×√×√√√九、電化學基礎1.電化學中的易錯點再提醒錯誤原因 應對策略 解釋或舉例電解時忽視惰性電極和非惰性電極的區別 惰性電極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屬都是非惰性電極 惰性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接,電極不參與反應,非惰性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發生氧化反應不清楚電池正、負極所帶電荷情況,錯誤判斷離子遷移方向 原電池中,負極附近溶液帶正電,陰離子向負極遷移,正極附近溶液帶負電,陽離子向正極遷移;電解池中陰離子向陽極遷移,陽離子向陰極遷移 在Cu、Zn、H2SO4形成的原電池中,S向Zn(負極)遷移、H+向Cu(正極)遷移;電解NaCl溶液時,Na+、H+向陰極移動,Cl-、OH-向陽極移動錯誤原因 應對策略 解釋或舉例不能準確判斷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 在酸性環境中發生析氫腐蝕,在中性和堿性環境中發生吸氧腐蝕;不活潑金屬一般發生吸氧腐蝕 析氫腐蝕負極:Fe-2e-===Fe2+正極:2H++2e-===H2↑吸氧腐蝕:負極:Fe-2e-===Fe2+正極:O2+2H2O+4e-===4OH-2.考前必記(6)電解時,若只生成H2,pH增大;若只生成O2,則pH減小;若同時生成H2和O2,則分為三種情況:電解酸的溶液,pH減小;電解堿的溶液,pH增大;電解鹽的溶液,pH不變。(7)電鍍時待鍍金屬作陰極,鍍層金屬作陽極,電鍍液中含有鍍層金屬離子,陽極質量減少,陰極質量增加,且減少量與增加量相等,故電解質溶液濃度不變。1.Cu+2H+===Cu2++H2↑既可在原電池中完成,也可在電解池中完成。( )2.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因Mg比Al活潑,故Mg作負極。( )3.在原電池中,正極本身一定不參與電極反應,負極本身一定要發生氧化反應。( )4.原電池工作時,溶液中的陽離子向負極移動,鹽橋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5.電解時,電子流動路徑是:負極→外電路→陰極→溶液→陽極→正極。( )6.鍍鋅鐵,若保護層被破壞后,就完全失去了對金屬鐵的保護作用。( )7.太陽能電池不屬于原電池。( )××××××√8.手機、電腦中使用的鋰電池屬于一次電池。( )9.鉛蓄電池放電時,正極與負極質量均增加。( )10.鉛蓄電池工作過程中,每通過2 mol電子,負極質量減輕207 g。( )11.用惰性電極電解MgCl2溶液時,陰極可能得到固體鎂。( )12.用惰性電極電解KOH溶液時,陰極的電極反應式是O2+2H2O+4e-===4OH-。( )×√×××十、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1.化學平衡移動模型化學平衡研究的是密閉體系中的可逆反應,當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遇到平衡移動問題,我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是:第一步:關注已達平衡的可逆反應特點。第二步:關注題干條件,是恒溫恒容還是恒溫恒壓。第三步: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動的方向。但有些題目不僅僅需要我們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還通常在判斷平衡移動方向后讓我們比較前后兩次平衡的關系,碰到這種問題我們經常先建立一個與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據題目中的要求通過改變模型分析平衡移動的方向和結果。2.規避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誤區3.考前必記在多重平衡中,幾個可逆反應是相互影響的。(1)如果主反應的生成物又與主反應的某一反應物發生另一個可逆反應,那么該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就會增大。(2)在一定溫度下,特色的混合體系,多重平衡選擇性為定值,催化劑不能提高某一物質的平衡轉化率。(3)如果在同一條件下,兩種物質同時可以發生幾個可逆反應,那么催化劑的選用就可以使其中某一反應的選擇性提高。(4)多重平衡體系中,隨著溫度的增加,如果兩種物質的選擇性之和等于100%,那么二者的選擇性變化曲線呈鏡像對稱。1.在恒溫條件下,增大壓強,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加快。( )2.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的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3.加入催化劑加快了反應速率,改變了反應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4.同一反應,在相同時間間隔內,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其數值和意義都不一定相同。( )5.5 mol·L-1·s-1的反應速率一定比1 mol·L-1·s-1的反應速率大。( )6.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7.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增大。( )×××××××××××××√√××√十一、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1.規避“電解質溶液”的失分點(2)有關溶液酸堿性的4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由水電離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堿性。如25 ℃,0.1 mol·L-1的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都為10-13 mol·L-1。②誤認為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pH。如pH=7的溶液在溫度不同時,可能顯酸性,也可能顯堿性,還可能顯中性。③誤認為酸堿恰好中和時溶液一定顯中性。如強酸和弱堿恰好中和時溶液顯酸性,強堿和弱酸恰好中和時溶液顯堿性,強酸和強堿恰好中和時溶液才顯中性。④不能正確理解酸、堿的無限稀釋規律。常溫下任何酸(堿)溶液無限稀釋時,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無限接近7。(3)鹽類水解的5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酸式鹽一定呈酸性。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堿性。②誤認為能夠發生水解的鹽溶液一定呈酸性或堿性,但其實是與弱離子的水解程度有關。如CH3COONH4為弱酸弱堿鹽,發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③誤認為水解平衡正向移動,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體,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但Fe3+的水解程度減小。④誤認為弱酸強堿鹽都因水解而顯堿性。如NaHSO3因HS的電離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所以NaHSO3溶液顯酸性。⑤由于加熱可促進鹽類水解,錯誤地認為可水解的鹽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質。對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產物不能脫離平衡體系的情況[如Al2(SO4)3、Na2CO3溶液]來說,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質。(4)沉淀溶解平衡的4個易失分點①誤認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Ksp一定增大。Ksp與其他化學平衡常數一樣,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而與沉淀的量和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無關。②誤認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一定變大。溶解度表示的是100 g溶劑中所能溶解溶質的質量,溶解度受溫度和同離子效應的影響,若是加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不變。③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Ksp還與難溶電解質類型有關,只有同類型的難溶物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較其溶解度大小。④誤認為Ksp小的難溶電解質不能轉化為Ksp大的難溶電解質,只能實現Ksp大的難溶電解質向Ksp小的難溶電解質轉化。實際上當兩種難溶電解質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時,通過調節某種離子的濃度,可實現由Ksp小的難溶電解質向Ksp大的難溶電解質轉化。2.考前必記(1)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吸熱,升高溫度,電離程度增大,反之電離程度減小。(2)增大弱電解質濃度,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加水稀釋,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3)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弱電解質電離出的離子,電離平衡向分子化方向移動。(4)Kw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且溫度升高,Kw增大。(5)pH試紙不能伸入到待測液中,測pH時,不能事先潤濕試紙。pH試紙潤濕后測量pH,酸性溶液,pH偏大;堿性溶液,pH偏小;中性溶液,無誤差,但此操作依然錯誤。(6)酸式滴定管下端為磨口玻璃塞,能耐酸和氧化劑的腐蝕,但不能盛裝堿性溶液。(7)堿式滴定管下端為橡膠管和玻璃珠,橡膠易被氧化性溶液腐蝕,所以堿式滴定管只能盛放堿性溶液。(8)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數值越大,且最大刻度之外還有一部分體積。(9)鹽類水解的條件:①鹽必須能溶于水;②構成鹽的離子必須有“弱離子”。(10)水解規律: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1.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顯中性,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2.pH=4的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所有離子濃度都降低。( )3.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會影響離子的種類。( )4.中和等體積、等pH的鹽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5.常溫下,pH=5.6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2Al3++3C===Al2(CO3)3↓。( )××√×××7.常溫下NaHSO4===Na++H++S,pH=1的NaHSO4溶液中:c(H+)=c(S)+c(OH-)。( )8.鍋爐中沉積的CaSO4可用飽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將不溶物用稀鹽酸溶解除去。( )9.常溫下,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10.NH4HSO4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是c(H+)>c(S)>c(N)>c(OH-)。( )√√×√11.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體,比值變大。( )12.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CH3COOH溶液到終點時,c(Na+)=c(CH3COO-)。( )13.25 ℃時,用0.01 mol·L-1鹽酸滴定20 mL 某濃度的氨水時,應選用酚酞作為指示劑。( )14.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標準溶液越濃越好,指示劑一般加入2~3 mL。( )15.中和滴定實驗時,滴定管、錐形瓶均用待測液潤洗。( )16.滴定終點就是酸堿恰好中和的點。( )××××××17.向含AgCl、AgBr的濁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變。( )18.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19.常溫下,將pH=3的酸和pH=11的堿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20.沉淀轉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轉化為Ksp小的沉淀。( )21.25 ℃時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22.制備無水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將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23.常溫下,pH=7的氯化銨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順序為c(N)=c(Cl-) >c(OH-)=c(H+)。( )24.室溫時,向等體積pH=a的鹽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后,兩溶液均呈中性,則a>b。( )√×××√√√×十二、物質結構與性質1.電子運動狀態的各種特征(以Mn為例,1s22s22p63s23p63d54s2)(1)不同運動狀態的電子數:25;(2)不同空間運動狀態的電子數:15;(3)形狀不同的電子云種類:3;(4)不同能級(能量)的電子種類:7;(5)最高能級的電子數:5;(6)最高能層的電子數:2。2.1~36號元素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m)(1)m=1:ns1(4)、ns2np1(3)、ns2np5(3)、3d14s2(1)、3d104s1(1),共12種。(2)m=2:ns2np2(3)、ns2np4(3)、3d24s2(1)、3d84s2(1),共8種。(3)m=3:ns2np3(3)、3d34s2(1)、3d74s2(1),共5種。(4)m=4:3d64s2(1),共1種。(5)m=5:3d54s2(1),共1種。(6)m=6:3d54s1(1),共1種。3.原子光譜解釋原子發光現象①在××條件下,基態電子吸收能量躍遷到激發態。②由激發態躍遷回基態的過程中,釋放能量。③釋放的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呈現。4.根據電負性寫水解方程式(1)水解原理①電負性大的原子顯負價,結合水中的H+。②電負性小的原子顯正價,結合水中的OH-。(2)實例IBr:IBr+H2O===HIO+HBr。5.鍵角大小的比較(1)中心原子和配位原子均相同:中心原子上孤電子對越多,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越大,鍵角越小。如鍵角:H2O—CH3>C,N。(2)中心原子不同或配位原子不完全相同①中心原子電負性大:中心原子的電負性越大,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越近,斥力越大,鍵角越大。如NH3>PH3,H2O>H2S。②配位原子電負性大:配位原子的電負性越大,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越遠,斥力越小,鍵角越小。如NF36.“五方法”判斷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1)根據雜化軌道的空間分布構型①直線形—sp,②平面三角形—sp2,③四面體形—sp3。(2)根據雜化軌道間的夾角①109°28'—sp3,②120°—sp2,③180°—sp。(3)利用價層電子對數確定三種雜化類型(適用于含一個中心原子X)2對—sp雜化,3對—sp2雜化,4對—sp3雜化。(4)根據σ鍵數與孤電子對數(適用于結構式已知的粒子)①含C有機物:2個σ鍵—sp,3個σ鍵—sp2,4個σ鍵—sp3。②含N化合物:2個σ鍵—sp2,3個σ鍵—sp3。③含O(S)化合物:2個σ鍵—sp3。(5)根據等電子原理如CO2是直線形分子,CNS-、與CO2是等電子體,所以分子空間結構均為直線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雜化。7.考前必記(1)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填充順序——構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2)洪特規則特例當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和全空(p0、d0、f0)體系的能量最低。如Cr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Cu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3)共價鍵①共價鍵的特征:a.飽和性;b.方向性。②共價鍵的分類:a.單鍵、雙鍵、三鍵;b.極性鍵、非極性鍵;c.σ鍵、π鍵。③鍵長、鍵能決定了分子的穩定性;鍵長、鍵角決定分子的空間構型。(4)等電子原理:等電子體具有相似的化學鍵特征,許多性質相近。(5)范德華力很弱,其主要特征有:①廣泛存在于分子之間;②只有分子間充分接近時才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③主要影響物質的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6)氫鍵①氫鍵不是化學鍵,其強弱介于范德華力和化學鍵之間。②通常用X—H…Y表示Y與X—H形成了氫鍵,用“…”表示形成的氫鍵。③氫鍵可分為分子內氫鍵和分子間氫鍵,N、O、F的氫化物分子間易形成氫鍵。④分子間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分子內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降低。(7)對元素的含氧酸而言,該元素的化合價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強。如HNO3>HNO2,HClO4>HClO3>HClO2>HClO。(8)配合物①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條件:a.配體有孤電子對;b.中心離子有空軌道。②在配合物中,中心離子與配體的配位原子間以配位鍵結合,配合物的內界與外界以離子鍵結合。③在水溶液中,配合物易電離出外界離子,配離子難電離;配合物中配位鍵越強,配合物越穩定。×××√√×√8.碳碳雙鍵和碳碳三鍵的鍵能分別是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和3倍。( )9.價層電子對就是σ鍵電子對。( )10.分子的空間結構是價層電子對互斥的結果。( )11.以極性鍵結合起來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12.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共價鍵。( )13.H2O比H2S穩定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氫鍵。( )14.因為碳氫鍵鍵能小于碳氧鍵,所以CH4熔點低于CO2。( )15.根據共價鍵的飽和性可知,H2O2的結構式為H—O==O—H。( )××√×××××16.雜化軌道間的夾角與分子內的鍵角不一定相同,中心原子雜化類型相同時,孤電子對數越多,鍵角越小。( )17.PCl3、NH3、PCl5都是三角錐形的分子。( )18.在NaCl晶體中,每個Na+周圍等距且緊鄰的Na+有12個,Na+的配位數為12。( )19.晶胞是晶體中的最小的“平行六面體”。( )√×××十三、有機化學基礎1.有機物的溶解性(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醇、醛、羧酸等。(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②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③有的淀粉、蛋白質可溶于水形成膠體。④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機溶劑,而網狀結構高聚物則難溶于有機溶劑。⑤新制的氫氧化銅可溶于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2.有機物的特征反應(4)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能與新制的Cu(OH)2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的有機物必含有“—CHO”。(5)能與鈉反應放出H2的有機物必含有“—OH”或“—COOH”。(6)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或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有機物中必含有“—COOH”。(7)能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為鹵代烴、酯、糖類(單糖除外)、酰胺或蛋白質。(8)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的有機物必含有酚羥基。(9)能發生連續氧化的有機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或乙烯。比如有機物A能發生如下氧化反應:A→B→C,則A若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就是酸。(10)加入濃溴水中出現白色沉淀的有機物含有酚羥基,遇碘變藍的有機物為淀粉,遇濃硝酸變黃的有機物為蛋白質。3.有機物的用途(1)醫用酒精: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使蛋白質變性,常用于消毒殺菌。(2)福爾馬林:甲醛的水溶液,使蛋白質變性,是良好的殺菌劑,常作為浸制標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鮮。(3)蠶絲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區別蠶絲和合成纖維。(4)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裝。(5)食用油反復加熱會產生稠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食用油不能反復加熱。(6)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用于廚具表面涂層。(7)乙二醇用作內燃機抗凍劑。4.考前必記(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苯的硝化、糖的水解。(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實驗室制乙烯(170 ℃)、蒸餾、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制硝基苯(50~60 ℃)。(3)遇溴水只萃取不褪色:液態烷烴、環烷烴、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鹵代烴、酯類(有機溶劑)。(4)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5)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6)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CH3Cl、甲醛。(7)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8)濃硫酸做反應物(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的磺化反應)。(9)濃硫酸做催化劑和吸水劑(乙醇脫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反應、酯化反應)。(10)稀硫酸做催化劑(酯類、淀粉的水解)。××××√×√√√××××√√√√十四、化學實驗基礎1.教材無機實驗(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主要儀器注意事項①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只能配制瓶上規定容積的溶液,若配制480 mL溶液應用500 mL容量瓶。②寫所用儀器時,容量瓶必須注明規格。③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須查漏。誤差分析依據:cB=。命題角度:一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二是實驗誤差分析。(2)Fe(OH)2的制備實驗現象:白色沉淀迅速轉變為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化學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容易被氧化。注意事項①所用亞鐵鹽溶液必須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須煮沸。②膠頭滴管須插入試管底部。③往往在液面加一層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如圖1;或如圖2所示改進裝置。命題角度:制備過程中的現象、創設無氧環境。注意事項①制備裝置中試管口要略低于試管底、收集裝置中導管應插入試管底部。②還可以使用濃氨水(或濃銨鹽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燒堿中制氨氣,或濃氨水直接加熱也可制氨氣。③不能直接使用NH4Cl或NH4HCO3加熱制備。命題角度:物質制備原理、發生裝置、除雜干燥、收集、尾氣處理等,并以此基礎進行性質探究實驗。(4)噴泉實驗實驗原理①氨氣極易溶于水;②利用壓強變化。注意事項①氨氣應充滿;②燒瓶應干燥;③裝置不得漏氣。實驗拓展①NH3、HCl、HBr、HI、SO2等氣體均能溶于水形成噴泉;②CO2、H2S、Cl2等與水不能形成噴泉,但與濃NaOH溶液可形成噴泉。命題角度①原理、實驗操作。②溶質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原因解釋:變黑的物質為被濃硫酸氧化生成的CuO等,CuO等與稀釋后的硫酸反應生成了CuSO4溶液。命題角度①“綠色化學”及尾氣處理。②SO2的性質及以此基礎進行性質探究實驗。(6)酸、堿中和滴定實驗原理:c酸·V酸=c堿·V堿。主要儀器:酸式或堿式滴定管、錐形瓶、燒杯、鐵架臺、滴定管夾。主要試劑:待測液、標準液、指示劑(酚酞、甲基橙)。關鍵點①準確測量體積;②準確判斷滴定終點。操作步驟①查漏、洗滌、潤洗;②裝液、趕氣泡、調液面、注液(放入錐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當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液,溶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且半分鐘內不變色即為滴定終點。注意事項①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使用:a.“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體后,仰視讀數數值偏大;b.使用滴定管時的第一步是查漏;c.滴定讀數時,記錄到小數點后兩位;d.酸、堿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裝;e.滴定管必須用待裝液潤洗,錐形瓶不能潤洗。②滴定時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劑,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劑用2~3滴。③數據處理:求算2~3次實驗的待測液的濃度,然后求濃度的平均值。命題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誤差分析依據c測=,V標偏大、c測偏大,利用滴定原理進行相關計算。(7)氯堿工業2.教材有機實驗(1)溴苯的制備裝置注意事項①苯、液溴在FeBr3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制取溴苯。②注意控制反應速率,以反應物液面微沸為宜,否則苯和溴會大量蒸發。③長導管除導氣外,還可以兼起冷凝的作用,使蒸發出來的苯或溴回流。④用10%的NaOH溶液洗去溴苯中的溴,再在分液漏斗中靜置、分液。⑤若將錐形瓶中的蒸餾水換成AgNO3溶液,若生成淡黃色沉淀,不能證明該反應是取代反應,因為揮發出的Br2也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Br沉淀,應加一個有CCl4的洗氣瓶除去Br2。(2)硝基苯的制備裝置注意事項①配制混酸先加濃硝酸,再加濃硫酸。②在50~60 ℃下水浴加熱,其優點是加熱均勻,便于控制(溫度過高會生成二硝基苯)。③除去混合酸后,用蒸餾水和NaOH溶液洗滌,最后再用蒸餾水洗滌。④用無水CaCl2干燥、分離后得到純硝基苯。(3)溴乙烷的消去反應裝置注意事項檢驗氣體產物:先將氣體通過裝有水的洗氣瓶,除去揮發出來的乙醇,再將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檢驗是否生成了乙烯。現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注:若用溴水檢驗氣體產物,則不用事先將氣體通入盛有水的試管中,因為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不會對乙烯的檢驗產生干擾。(4)乙醇的消去反應裝置注意事項①應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②濃硫酸作催化劑和脫水劑。③由于濃H2SO4具有強氧化性,會有副產物SO2產生,揮發出來的乙醇以及SO2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先用NaOH溶液除去乙醇、SO2,再檢驗是否生成乙烯。(5)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應裝置注意事項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乙醇,再加濃H2SO4,待冷卻到室溫后,再加入乙酸。②導管末端接近液面而未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倒吸。③可選用飽和Na2CO3溶液中和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然后分液,不選用NaOH溶液是因為會引起酯的水解。3.考前必記(1)可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坩堝、蒸發皿。(2)需要墊上陶土網才能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3)常見的計量儀器有:量筒、容量瓶、托盤天平、溫度計、滴定管。(4)量筒沒有零刻度,容量瓶也沒有零刻度,托盤天平的零刻度在標尺的最左邊,溫度計的零刻度在中下部,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最上方。(5)使用前需要檢查是否漏液的儀器有: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6)容器內壁上附著的油污可以用熱的堿液來洗滌。(7)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氣體可以用排飽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CO2→飽和NaHCO3(aq)、SO2→飽和NaHSO3(aq)、Cl2→飽和NaCl(aq)、H2S→飽和NaHS(aq)。(8)液態溴易揮發,應盛裝在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且不能用橡膠塞。(9)液溴撒在皮膚上,用酒精洗滌。(10)濃HNO3、KMnO4、AgNO3、NH3·H2O等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置于冷暗處。(11)KMnO4溶液的酸化應該用硫酸,不能用鹽酸或硝酸。(12)稀釋濃H2SO4,應把濃H2SO4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13)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前應先驗純后點燃(或加熱)。精和(14)用石蕊試紙、淀粉KI試紙檢驗氣體性質時要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濕,再將試紙靠近氣體檢驗。(15)氯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應該現用現配,不能久置。(16)檢驗某溶液中是否有S的方法:取待測液少許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S,反之則不含有S。(17)濃H2SO4作干燥劑只能盛裝在洗氣瓶中,不能干燥NH3和還原性(H2S、HBr、HI)等氣體,但可以干燥SO2。(18)無水CaCl2能干燥除NH3之外的所有氣體(會生成CaCl2·8NH3),并盛裝在U形管或干燥管中。1.取用放在細口瓶中的液體時,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傾倒液體時,瓶上的標簽對著地面。( )2.少量濃硫酸濺到皮膚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沖洗。( )3.用pH試紙檢測某溶液的pH時,應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 )4.用氫氟酸清洗做過硅酸分解實驗的瓷坩堝。( )5.配制氯化鐵溶液,是將FeCl3溶于蒸餾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鐵粉。( )6.己烯中混有少量甲苯,先加入足量溴水,然后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褪色,則證明己烯中混有甲苯。( )7.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也可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 )×××××√√8.稱取KMnO4固體0.158 g,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配制濃度為0.010 mol·L-1 的KMnO4溶液。( )9.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 稀硫酸,初讀數時尖嘴處有氣泡,末讀數時氣泡消失,則所取稀硫酸體積小于20.00 mL。( )10.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產生淺黃色沉淀。( )11.制取無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過濾。( )12.將Cl2與HCl的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可得到純凈的Cl2。( )13.將集有氨的試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體迅速充滿試管,說明氨極易溶于水。( )×√×××√14.做H2還原CuO的實驗時,先通H2后加熱CuO;反應完畢后,先停止通H2后撤酒精燈待試管冷卻。( )15.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2H4等時,先檢驗氣體純度后再點燃。( )16.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洗滌干凈后檢查是否漏水。( )17.用長頸漏斗分離出乙酸與乙醇反應的產物。( )×√××十五、表格實驗的分析與評價1.表格實驗分析的“三個角度”(1)可行性。實驗原理是否科學合理,操作和裝置是否簡單可行,所選用的化學藥品、儀器、設備和方法等在中學現有的實驗條件下能否滿足,實驗操作是否安全可靠,實驗步驟是否簡單、方便,實驗現象或效果是否明顯等。(2)安全性。從避免炸裂、防污染、防失火、防吸水、冷凝回流等方面進行評價。(3)綠色化。反應原料是否易得、安全、無毒,反應速率是否較大,原子利用率及生成物的產率是否較高,實驗過程中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實驗成本是否經濟等。2.表格實驗題答題步驟3.考前必記(1)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1 在HCl氣流中加熱AlCl3·6H2O,制備無水AlCl32 取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熱后取少量溶液,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酸,再加入幾滴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檢驗蔗糖水解產物中的葡萄糖3 取少量亞硫酸鈉固體樣品溶于蒸餾水,加入足量稀鹽酸,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Na2SO3已經變質4 將溴乙烷、乙醇和燒堿的混合物加熱,產生的氣體經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則溴乙烷發生了消去反應5 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至不再生成磚紅色沉淀,靜置,向上層清液先滴加酸中和堿,再加溴水,溴水褪色,說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雙鍵6 將銅絲灼燒至表面變黑,伸入盛有某有機物的試管中,銅絲恢復亮紅色,該有機物中含有醇羥基或羧基7 探究HClO和CH3COOH酸性強弱,用pH計測定等濃度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較小,說明酸性:CH3COOH>HClO8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將產生的氣體導入CuSO4溶液中,CuSO4溶液中產生黑色沉淀,表明H2CO3的酸性強于H2S,(H2CO3)>(H2S)9 NaHCO3溶液與Na[Al(OH)4]溶液混合產生白色沉淀,證明結合H+的能力: C<[Al(OH)4]-10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紅色褪去,證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11 常溫下,測量NaHCO3溶液的pH,若pH>7,則說明HC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12 向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 mol·L-1 KI溶液5 mL,再滴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Fe3+與I-的反應有一定限度(2)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1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說明N具有強氧化性2 取少量固體溶于蒸餾水,滴加少量稀硫酸,再滴入KSCN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變化,不能檢驗Fe(NO3)2固體是否變質3 將紅熱的木炭加入濃硝酸中,產生紅棕色氣體,不能說明碳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了NO24 將少量鐵粉、5 mL苯和1 mL液溴混合,產生的氣體通入AgNO3溶液中,混合時液體劇烈沸騰,AgNO3溶液中產生淡黃色沉淀,不能說明苯和液溴發生反應生了HBr5 向Na2SO3和Na2S混合溶液中加入濃硫酸,溶液中出現淡黃色沉淀,不能說明+4價和-2價硫可歸中為0價6 將制備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應液加入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乙酸有剩余7 將飽和食鹽水滴在電石上,使生成的氣體通入高錳酸鉀溶液,溶液褪色,不能證明乙炔生成8 向食品脫氧劑樣品(含還原鐵粉)中加入硫酸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紅色褪去,不能證明食品脫氧劑樣品中含Fe2+9 常溫下將鐵片分別插入稀硝酸和濃硝酸中,前者產生無色氣體,后者無明顯現象,不能說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10 將25 ℃ 0.1 mol·L-1 Na2SO3溶液加熱到40 ℃,用傳感器測定溶液pH的變化,通過溫度升高,溶液的pH逐漸減小,不能確定Na2S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11 將K2S固體溶于水,進行導電性實驗,K2S溶液可導電,不能證明K2S中含有離子鍵12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氣體X,出現白色沉淀,氣體X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1.實驗目的與儀器(試劑)選擇正誤判斷序號 主要儀器 試劑 實驗目的 正誤1 圓底燒瓶、導氣管、燒杯、鐵架臺 干燥的二氧化碳、蒸餾水 模擬噴泉實驗 2 酸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帶鐵夾) 已知濃度的鹽酸、待測NaOH溶液 測定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3 酒精燈、玻璃棒、蒸發皿、三腳架 NaCl溶液 蒸發NaCl溶液得到晶體 4 試管、燒杯、酒精燈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新制銀氨溶液 鑒別葡萄糖和蔗糖 ××√√序號 主要儀器 試劑 實驗目的 正誤5 試管、帶導管的橡皮塞 鋅粒、稀HNO3 實驗室制取H2 6 燒杯、酒精燈、玻璃棒、分液漏斗 - 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物 7 鉑絲或鐵絲、藍色鈷玻璃、酒精燈 稀鹽酸、待測液 焰色試驗 8 燒杯、分液漏斗、膠頭滴管、鐵架臺 待提純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提純混有MgCl2雜質的AlCl3溶液 9 分液漏斗、燒瓶、錐形瓶、導管及橡膠塞 鹽酸、大理石、硅酸鈉溶液 證明非金屬性: Cl>C>Si ××√××2.實驗邏輯關系的正誤判斷序號 實驗 現象 解釋與結論 正誤1 滴加幾滴稀NaOH溶液,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紙不變藍 原溶液中無N 2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用砂紙仔細打磨過的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 熔化后的液態鋁滴落下來 金屬鋁的熔點較低 3 硝酸銀溶液中加入足量NaCl溶液,再加入KI溶液 先出現白色沉淀,后變為黃色沉淀 Ksp(AgCl)>Ksp(AgI) 4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淀粉 KI溶液 溶液變藍 氧化性:Cl2>Br2>I2 ××√×序號 實驗 現象 解釋與結論 正誤5 將濃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體變黑膨脹 濃硫酸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6 配制FeCl3溶液 將FeCl3固體溶解于適量硫酸溶液 H+抑制FeCl3水解 7 常溫下,相同的鋁片分別投入足量的稀、濃硫酸中 濃硫酸中鋁片先溶解完 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8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氣體 有黑色沉淀 CuS不溶于稀硫酸 9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蕩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層呈紫色 白色沉淀可能為CuI 10 向硝酸亞鐵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無明顯現象 硝酸亞鐵與硫酸不反應 √××√√×3.實驗目的與實驗操作的正誤判斷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正誤1 向2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FeCl3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 證明Ksp[Mg(OH)2]> Ksp[Fe(OH)3] 2 相同溫度下,向兩支盛有相同體積不同濃度H2O2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適量相同濃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3 向黃色固體難溶物PbI2中加水,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然后加入NaI固體,產生黃色沉淀 證明難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正誤4 先在托盤上各放一張濾紙,然后在右盤上添加2 g砝碼,左盤上添加NaOH固體 稱取2.0 g NaOH固體 5 將FeCl3固體溶解于適量蒸餾水 配制FeCl3溶液 6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飽和溶液,攪拌并繼續煮沸出現渾濁 制備Fe(OH)3膠體 7 測定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硝酸的pH 比較Cl、N的非金屬性強弱 8 用熔融氧化鋁、CCl4做導電性實驗 證明二者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十六、裝置圖與實驗目的的正誤判斷1.儀器使用的認識思路儀器類型→儀器性能→主要用途→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儀器類型主要是根據儀器的用途進行分類(容器和反應器、計量儀器、分離儀器、冷卻儀器、干燥儀器、熱源等),儀器性能主要是儀器的構造、規格與精確度等,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是實驗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與嚴格遵守的。2.裝置圖評價方法(1)查儀器的使用和連接是否正確。(2)查反應試劑是否符合實驗原理。(3)查收集方法是否正確。(4)查尾氣吸收裝置、安全裝置是否正確。(5)查實驗目的與操作、現象、結論是否一致。3.考前必記(1)氣體發生裝置(2)常考物質的制備、凈化、收集、尾氣處理裝置物質 裝置圖 注意事項氯氣 ①濃鹽酸、加熱;②先除HCl氣體再除水蒸氣;③用飽和食鹽水除HCl氣體;④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物質 裝置圖 注意事項氨氣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②僅加熱NH4Cl固體不能制得NH3,應該加熱NH4Cl和Ca(OH)2的固體混合物;③導氣管要伸入“集氣”試管的底部;④用一團棉花塞在“集氣”試管的口部,減小NH3與空氣的對流速率,收集到較純凈的NH3,不能用塞子代替棉花乙酸 乙酯 ①用飽和Na2CO3溶液收集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②右側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3)物質的分離裝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要點回眸、易錯點擊掃盲點.docx 第一章 要點回眸、易錯點擊掃盲點.pptx 第三章 明確細則、規范精準保高分.docx 第三章 明確細則、規范精準保高分.pptx 第二章 非選擇大題答題規范.docx 第二章 非選擇大題答題規范.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