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9 大氣運動(81張)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9 大氣運動(81張)

資源簡介

(共81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專題9:大氣運動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運用示意圖等,說明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2.運用示意圖等,說明風的形成和風向的規律。 結合區域特征,比較不同時空尺度下風向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區域認知)
結合區域特征,比較不同地區近地面風和高空風的風向差異,分析區域多風的原因。(區域認知)
結合示意圖,從時空綜合的角度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結合熱力環流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觀察并能設計實驗驗證熱力環流及風的形成過程。(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繪制不同的熱力環流圖,繪制不同地區近地面風和高空風的風向圖,并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知識分析對當地氣候和天氣的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結合大氣基本原理,認識大氣景觀,理解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具體影響,理解人地協調的重要性,形成因地制宜的觀念。(人地協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全國甲卷,6,4分 以“冰川老鼠”為背景,考查風的影響。
2024浙江1月卷,17,2分 以某日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判讀。
2024福建,6-7,3分 以海南島東部海域為背景,考查風向和風力大小的判讀。
2024廣西,18(1),8分 以萊芒湖畔某次發生冰凍為背景,考查風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024安徽,7-8,6分 以陜西榆林橫山區某地沉積地層剖面示意為背景,考查風的影響。
2024山東,12,3分 以錫拉島上當地農民將葡萄藤盤成籃子狀為背景,考查風的影響。
2024湖北,13-15,9分 以某科研小組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風速、風向與頻次數據為背景,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風向的判讀和風的影響。
2024湖南,15-16,6分 以西藏林芝地區兩次強降雨時距地面10米處的風向與風速為背景,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風向的判讀和風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024廣東,13-14,6分 以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為背景,考查下降風成因、焚風效應和風的影響。
2023山東,17,14分 以某地一月份某日焚風日變化為背景,考查焚風的時空分布特點和地形對風速的影響。
2023全國甲卷,37,24分 以青藏高原上風蝕退化為背景,考查風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3廣東,13,3分 以青藏高原上的草氈層為背景,考查風的影響。
2023浙江1月卷,24,3分 以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判讀。
2023天津,5-6,6分 以某時刻印度洋海平面風向、風力示意圖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判讀和風的影響。
2022全國甲卷,37(2,3),12分 以澳大利亞2002年一場大沙塵暴為背景,考查等壓線的判讀、風向判讀。
2022全國乙卷,9-11,12分 以我國一海濱地區的不同高度風向隨時間變化為背景,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風向判讀。
2022廣東,4,3分 以南嶺周邊省區大氣汞含量日變化為背景,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
2022湖南,19(1),6分 以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黃土狀堆積物形成為背景,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山谷風季節差異的原因。
2022浙江6月,25,3分 以北半球某地某季節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圖為背景,考查風向和風速的判讀。
2022浙江1月,15-16,4分 以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圖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判讀。
2022山東,16(1),3分 以美洲中部地區頻繁受冷空氣的影響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判讀和風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2北京,17(1),4分 以毛里求斯島易受熱帶氣旋影響為背景,考查風向判斷和降水影響因素
2022海南,6,3分 以2022年4月20日20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為背景,考查風向和風速的判讀。
2022福建,18(1),4分 以北大西洋東部的某島嶼為背景,考查風向的季節變化特點。
2022天津,2,2分 以天津四處的景觀圖片為背景,考查海陸風熱力環流的應用。
根據2022-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1.熱力環流原理及其應用(常考點,重難點);
2.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常考點,重難點);
3.風力(風速)的影響因素(常考點,重難點);
4.風的類型及其性質(非常考點,非重難點);
5.風的影響(常考點,重難點);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時政熱點和真實生活情境情境切入,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主要考查熱力環流及其應用,風力和風向的判讀,風的影響等內容;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
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有個別省份(如2024年廣東卷)考到冰川下降風,2023年山東卷考到焚風效應、2022年浙江6月卷考到干熱風、2024年湖北卷考到高原季風等新內容,所以平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和拓展。
2.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資料的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的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四、知識體系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面冷熱不均
太陽輻射空間差異
大氣受熱過程
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為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垂直運動
熱脹(上升)
冷縮(下沉)
大氣水平運動
(風)
受熱膨脹上升
受冷收縮下沉
近地面(低壓)
高空(高壓)
近地面(高壓)
高空(低壓)
高空風
近地面風
受力狀況
風向差異
熱力環流
類型及其影響
海陸風
山谷風
城市風
大氣運動
大氣環流
三圈環流
季風環流
局地環流
考點突破
五、考點突破
1.熱力環流原理及其應用
2.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3.風力(風速)大小分析與描述
4.風的類型及其性質
5.風的影響
01
熱力環流的原理及其應用
考點突破
1.熱力環流的形成
歌曲《軍港的夜》歌詞: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這首歌詞有錯嗎?錯在哪里呢?
1.從大氣的受熱過程角度分析白天和夜晚海面與岸邊陸地的氣溫、氣壓存在差異。
溫度高
氣壓低
溫度低氣壓高
溫度高氣壓低
溫度低氣壓高
白天,陸地比熱容小,增溫快,海上比熱容大,增溫慢;岸邊陸地大氣吸收陸面輻射熱量較多,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海上大氣吸收海面輻射熱量較少,氣溫較低,氣壓較高;
夜間,陸地比熱容小,降溫快,海上比熱容大,降溫慢;岸邊陸地大氣吸收陸面輻射熱量較少,氣溫較低,氣壓較高;海上大氣吸收海面輻射熱量較多,氣溫較高,氣壓較低;
1.熱力環流的形成
歌曲《軍港的夜》歌詞: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這首歌詞有錯嗎?錯在哪里呢?
2.分別繪制出濱海地區白天、夜間的大氣熱力環流模式圖,根據示意圖分析濱海地區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的原因?
海風
溫度高
氣壓低
溫度低氣壓高
陸風
溫度高氣壓低
溫度低氣壓高
1.熱力環流的形成
知識鋪墊
太陽輻射地區分布不均勻(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必備知識一
地面受熱不均
空氣受熱膨脹上升
空氣受冷則收縮下沉
必備知識二
1.熱力環流的形成
觀看動畫演示,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高空
近地面
高壓
高壓
低壓
B冷卻 A受熱 C冷卻
高壓
低壓
低壓
冷熱不均
空氣的垂直運動
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氣壓差
空氣的水平運動
1.熱力環流的形成
一個過程:
近地面冷熱不均
空氣垂直運動(上升和下沉)
引起
造成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
導致
空氣的水平運動(風)
熱力環流
形成
形成
兩個氣流運動方向:
①垂直運動——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②水平運動(風)——高壓指向低壓
三個關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類型相反關系。
抓住“一個過程、兩個方向、三個關系、四個關鍵點”掌握熱力環流的形成:
1.熱力環流的形成
②溫壓關系:熱低壓、冷高壓(如上圖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如圖中a、b、c、d處所示)。
1.熱力環流的形成
四個關鍵點:
2.熱力環流的應用
歌曲《軍港的夜》歌詞: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這首歌詞有錯嗎?錯在哪里呢?
3.近年來海濱地區城鎮規模有所擴大,判斷其對陸風產生的影響,并說明理由。
陸風減弱
城市
城市熱島
城市規模擴大
夜間
城市熱島效應顯著
郊區風
陸風
風向相反
減弱
2.熱力環流的應用
海陸風:
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造成海濱地區近地面風向日變化。
注意:比熱容差異——海洋升或降溫均慢,陸地升或降溫均快。
湖陸風、大湖效應、綠洲效應、冬夏季風同此原理。
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白天的海風和夜晚的陸風之間并非是突然轉換的,而是存在過渡性,且受到背景風的影響。不能簡單地認為,海邊白天一定吹海風,夜晚一定吹陸風。
一天中海風風力最強時為午后14時前后,一天中陸風力最強時為日出前后。
2.熱力環流的應用
山谷風:由于山坡的熱力變化,導致其與山谷上同海拔高度大氣溫度差異,形成山谷地區近地面風向的晝夜變化。山谷盆地雨霧天氣、多夜雨,如巴山夜雨、拉薩夜雨等。
②影響與應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地區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業。山坡夜間存在地形逆溫,也是山坡冷氣流下沉,谷地暖氣團上升所引起的。農作物反而不容易出現凍害。
白天山坡升溫快原因:更易收到較多的太陽輻射;
夜晚山谷降溫慢原因:地形閉塞,熱量不易散失。
2.熱力環流的應用
影響與應用:城郊風:“熱島效應”,引起空氣在市區上升,有利于城市空氣的凈化,也會給城市帶來比郊區更多的降水,出現“雨島效應”。注意: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工廠布置于下沉地帶距離之外。
城市與郊區的熱力環流:由于城市氣溫高于郊區,形成熱島效應近地面氣流從郊區吹向市區。城市晝夜氣溫都比郊區高,夜間郊區降溫,城市熱島效應更顯著。
3.等壓面判讀
歌曲《軍港的夜》歌詞: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這首歌詞有錯嗎?錯在哪里呢?
4.根據下墊面熱力差異,請用實線在圖中畫出海濱地區垂直方向上等壓面實際狀況,并畫出近地面風向,以白天為例。
溫度高
氣壓低
溫度低氣壓高
高空
近地面
風向
3.等壓面的判讀
方法歸納總結
概念辨析:氣壓: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空氣柱的重量。單位:百帕(hpa)
等壓線:同一高度上氣壓相等的點組成的線;等壓面:空間中氣壓相等的點組成的面。
①理想狀況下:等壓面基本與地面平行,氣壓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水平方向上(同一水平面):一般情況下,密度大的氣壓較高;
②實際狀況: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發生垂直運動(熱脹冷縮),里面的等壓面會發生變形,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差異
判斷BC兩地的氣壓大小
畫一畫,比一比
3.等壓面的判讀
PB>PC
PB>PA>PC
判斷方法原則:①氣壓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②同面等壓。
③根據等壓面“凸高凹低”判斷氣壓高低。
3.等壓面的判讀
方法歸納總結
(1)前后左右討論下,從氣壓、氣溫兩個方面給這四個點排個序。
(2)判斷下墊面性質和理由:
夏季(白天),甲地為__________(陸地?海洋(湖泊))。
乙地為__________(裸地?綠地)。
甲地為__________(城區?郊區)。夜晚,甲地__________(山谷?山坡)。
(3)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和氣溫日較差:
甲地和乙地相比,哪個日較差較小,多陰雨天氣?
近地面
高空
甲 熱 乙 冷
丙 丁
低壓 高壓
高壓 低壓
氣壓:乙>甲>丙>丁
氣溫:甲>乙>丙>丁
陸地
綠地
城區
山谷
甲地
歸納:凸高(晴)凹低(雨)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某科研小組利用多套測風系統,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某年沙漠風和綠洲風的風速、風向與頻次,并對表層沙粒采樣分析。結果發現,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晚上沙漠風和綠洲風頻次相當;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如圖示意采樣點及其沙粒分選系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關于當地冬季晝夜主要風向成因的說法,合理的是( )
A. 冬季白天,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B. 冬季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C. 冬季夜晚,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D. 冬季夜晚,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
沙漠氣壓高于綠洲
沙漠溫度低于綠洲
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氣壓低,B正確
白天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白天綠洲氣壓高,應以綠洲風為主,A錯誤
冬季晚上綠洲風和沙漠風頻次相當,說明冬季夜晚有時吹綠洲風,有時吹沙漠風,若綠洲“冷島效應”顯著,則以綠洲風為主,若綠洲“熱島效應”顯著,則以沙漠風為主,CD錯誤
B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某科研小組利用多套測風系統,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某年沙漠風和綠洲風的風速、風向與頻次,并對表層沙粒采樣分析。結果發現,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晚上沙漠風和綠洲風頻次相當;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如圖示意采樣點及其沙粒分選系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 綠洲風對當地綠洲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是因為綠洲風有利于( )
A. 降低綠洲居住區噪音污染 B. 給綠洲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
C. 沙物質從綠洲運移回沙漠 D. 增加綠洲地區陽光照射強度
綠洲風從綠洲吹向沙漠
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
綠洲風搬運沙物質向綠洲外輸送
將部分沙物質運移回沙漠,從而改善綠洲的生態環境,C正確
綠洲風對噪音和光照影響不大,且噪音和光照也不是綠洲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AD錯誤;
綠洲風會將綠洲的水汽向外輸送,不能給綠洲地區帶來降水,B錯誤。故選C。
C
02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考點突破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2022年山東高考地理真題改編題)下圖為某海濱地區此時近地面等壓線圖。
1.比較甲、乙兩地的氣壓梯度大小?
2.下圖示意M點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壓線分布及空氣質點的瞬時受力平衡情況。在圖中用→畫出M點風向。
M
1.答案:甲、乙兩地,甲處等壓線密集,乙處等壓線稀疏;等壓線密集,氣壓差異大,氣壓梯度大。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1.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產生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2.風的受力狀況與風向(以北半球為例)
類型 高空風 近地面風
圖示
受力 F1(水平氣壓梯度力) 和F2(地轉偏向力) F1(水平氣壓梯度力)
和F2(地轉偏向力)
F3(摩擦力)
風向 與等壓線平行
與等壓線斜交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方法歸納:風向的判讀 風向:風吹來的方向。
①根據示意圖進行判讀
1.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2.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30°~45°(高空風則偏轉90°),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過該點的風向。
如上圖所示(北半球):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方法歸納:風向的判讀 風向:風吹來的方向。
②根據空間尺度進行判讀
大尺度:
A.根據根據當地的氣候類型及所處的風帶位置判讀:全球性風向:季風和風帶
B.根據根據當地的氣候類型及所處的風帶位置判讀
中小尺度風向判讀:地方性風:臺風、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湖陸風等。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方法歸納:風向的判讀 風向:風吹來的方向。
③根據地理景觀圖進行判讀
a:新月形沙丘的形態:沙丘迎風坡較緩,背風坡較陡;
b:旗形樹冠(旗云):向風面不長枝條,背風面枝條存活較多;
c:紅旗的飄揚、污染物的擴散方向、某種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火山灰厚度分布等判斷風向
d:根據堆積物的大小判斷風向。搬運物隨風速的減弱而堆積,顆粒大的先堆積,顆粒小的后堆積,所以顆粒大的一側為上風向。
e:城市合理規劃工業區的合理布局判讀:工業區應該布局在當地主導風的下風向或者與盛行風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風向的繪制及其判讀
典例講解
(2024年浙江1月卷)2023年某日,一場源自地中海的風暴席卷黑海北岸,給甲地帶來強降水。下圖為該日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完成16、17題。
17.未來兩日,甲地風向變化最大可能是
A.東北→西南 B.東北→西北 C.西南→東南 D.東南→西北
東北風
之后隨著風暴中心的移動
兩日后甲位于低壓中心的偏南側
氣壓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風
A
(2024年福建卷)位于海南島東面大陸架的海底觀測站 (水深38 m) 觀測到的底層水溫及其海平面變化見圖2 (不考慮天文潮汐的影響,取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平均值為海平面零面)。據此完成6~7題。
6. 7月 13 日~16 日,影響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東北風 B. 東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
D
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和底層水溫都呈下降趨勢
離岸風加強→海水離岸流加強→海平面下降→底層海水補償上升 (表層海水溫度下降)→上升流加強→底層水溫降低。
“西南風”是海南島東面近海7月的離岸風,故D選項正確
A選項“東北風”和B選項“東南風”對海南島東面近海而言均為向岸風,不會導致海水離岸運動,也不會引起海平面下降和底層水溫降低。
折線圖中“7月”等關鍵信息,結合海南島整體位置和7月天氣氣候特點,觀測期間海南島出現連續4天的西北風且風力較強勁的概率極小; 另外,西北風越過青藏高原直接影響海南島且能維持強勁風力的概率也很小。因此,C選項錯誤
典例講解
03
風力大小分析與描述
考點突破
風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力大小、風向。
其他力的作用: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赤道除外;摩擦力,影響風速、風向。
風力(風速)大小分析與描述
影響因素 常考分析語句
水平氣壓梯度力 冬季南北溫差大,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強;
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距風源地遠近 距離亞洲高壓(冬季風源地)近,風力大。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面平坦開闊,阻擋作用弱,風力大;海面(湖面)摩擦力小,風力大;海拔高,摩擦力小,風力大。
植被多少 植被茂密,阻力大,風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風力大。
地形因素 山谷口,狹管效應,風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基本一致,風力大。
大氣環流 高壓帶控制:風力小(無風);盛行風控制:風帶控制下(盛行西風帶),風力大;季風:冬夏季風風力大,春秋較小
背景風 背景風與局地風風向一致,加大風速;反之,風速小;
典例講解
(2024年廣西卷)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圖6a示意歐洲部分區域一種典型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形勢。冬季受該氣壓形勢控制時,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圖6b)風速較大,最大風速位于萊芒湖區,時速可超過100千米。這種風會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出現逆溫層,逆溫層下方常有層云(低空中呈層狀的云層)形成;當有其他條件配合時,萊芒湖畔局地還容易出現冰凍現象。圖7為萊芒湖畔某次發生冰凍時的街景。
(1)結合圖6,分析萊芒湖區大風的形成過程。(8分)
風速大小的影響因素
水平氣壓梯度力
距風源地遠近
摩擦力大小
植被多少
地形等
等壓線較為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
湖面摩擦力小,風速大
偏北風越過汝拉山脈后下沉過程中,受重力影響加速;
谷地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與風向平行,具有狹管效應;
北高
南低
典例講解
(2024年廣西卷)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圖6a示意歐洲部分區域一種典型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形勢。冬季受該氣壓形勢控制時,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圖6b)風速較大,最大風速位于萊芒湖區,時速可超過100千米。這種風會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出現逆溫層,逆溫層下方常有層云(低空中呈層狀的云層)形成;當有其他條件配合時,萊芒湖畔局地還容易出現冰凍現象。圖7為萊芒湖畔某次發生冰凍時的街景。
(1)結合圖6,分析萊芒湖區大風的形成過程。(8分)
參考答案:
18.(1)等壓線較為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偏北風越過汝拉山脈后下沉過程中,受重力影響加速;地處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脈之間,谷地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與風向平行,具有狹管效應;湖面摩擦力小,風速大。(8分)
(2024年福建卷)位于海南島東面大陸架的海底觀測站 (水深38 m) 觀測到的底層水溫及其海平面變化見圖2 (不考慮天文潮汐的影響,取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平均值為海平面零面)。據此完成6~7題。
7. 7月 18 日~20 日, 海南島東面近海
A. 氣壓升高
B. 海水流動減弱
C. 風速加大
D. 海水蒸發減小
7月18—20日海南島東面近海的海平面逐漸升高
同理,表層水溫升高導致海水蒸發增強,故D選項錯誤
B
此期間離岸風(西南風) 減弱,海水的離岸運動也減弱,故B選項正確,C選項“風速加大”錯誤
海水的離岸運動減弱
底層冷海水的補償上升也減弱
表層水溫相對升高
近海面的氣壓降低(無其他因素影響情況下)A錯誤
典例講解
04
風的類型與性質
考點突破
1.局地風的類型
大尺度的全球性風向:季風和風帶;
小尺度地方性風(局地風):臺風、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湖陸風、冰川風、布拉風、焚風、臺風、龍卷風、穿堂風、高原季風等。
拓展1:冰川下降風
冰川風是指冰川表面較穩定而下沉前方運動,迫使冰緣地區較暖的空氣上升而產生對流交換,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緣地帶吹送的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氣溫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氣溫。近年來,祁連山地區的冰川風變化顯著。下圖為冰川風形成示意圖。
1.簡述冰川風對當地山谷風的影響。
[思考角度]從冰川風與山風風向、谷風風向分析。若風向一致,則加強;若相反,則會減弱。
[組織答案]
延長山風的時間,增強山風的勢力;縮短谷風的時間,削弱谷風的勢力。
1.局地風的類型
拓展1:冰川下降風
2.推測祁連山冰川風近年來的變化,并分析原因。
[思考角度]冰川風是由于冰川的熱力作用形成的,再分析近年來影響冰川面積大小的因素。
[組織答案]
冰川風勢力變弱。全球氣候變暖及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冰川面積減少,且變得破碎,冰雪面氣溫與同高度山谷氣溫的溫差變小,冰川風勢力減弱。
3.阿爾卑斯山的克維爾塔爾谷地,受冰川風的影響,谷底生長喜冷植物,而山腰地帶生長喜暖闊葉樹。分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現象產生的原因。
思考角度]可從冰川風對谷底氣溫的影響,再影響植被生長分析。
[組織答案]阿爾卑斯山現代冰川發育,冰川風影響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風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適宜生長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風被迫抬升到冰川風之上,受其影響山腰地帶可生長喜暖闊葉樹,這種局部地段的“逆溫”現象導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1.局地風的類型
拓展2:焚風和峽谷風(穿堂風)
【狹管效應】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于空氣質量不能大量堆積,于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當流出峽谷時,空氣流速又會減緩。這種地形峽谷對氣流的影響;稱為"狹管效應"。由狹管效應而增大的風,稱為峽谷風或穿堂風。
【焚風效應】焚風效應是指當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形成降水(山腰最多)。當氣流越過山頂后,沿著背風坡以干絕熱直減率下沉,空氣明顯增溫減濕,故形成焚風
1.局地風的類型
拓展3:高原季風和抽風機效應
夏季,高原地表吸收的太陽能比同海拔大氣要多,因此高原面上大氣受熱上升,地面氣壓降低,高原開始“抽吸”外圍的氣流進行補給,一個大型“抽風機”制造完畢。冬季,則恰恰相反。
1.局地風的類型
拓展3:高原抽風效應——①助力東亞和南亞季風;②對中緯西風阻擋和分支作用
1.局地風的類型
高原季風
高原季風是由中國氣象學家在1962年氣象學年會上提出的概念。高原季風中,青藏高原的季風最為典型。青藏高原由于它與四周大氣的熱力差異,導致高原的盛行風向在冬季和夏季幾乎相反。這種存在于高原周圍地區、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流,稱為高原季風。下圖中箭頭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風方向。讀圖,完成問題。
(1)a、b、c、d 表示夏季風的是?說出判斷理由。
(2)說明青藏高原的高原季風對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影響。
b、c,夏季高原面升溫比同海拔大氣升溫快,氣壓較低,風由周圍吹向高原面。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與東亞、南亞冬夏季風風向一致,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2.風的性質
風的性質可以從風源(冷暖干濕)等方面進行分析
(1)緯度位置:
氣流由較高緯流向較低緯,氣溫升高、少雨,氣流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氣溫降低、多雨
(2)海陸位置:
氣流由陸地吹向海洋(離岸風):較干燥;氣流由海洋吹向陸地(迎岸風):較濕潤;
典例講解
(2024年廣東卷)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 若暖季上、下行氣流常在圖中P地附近交匯,則該地( )
A. 大氣下沉氣流增強 B. 冰面的流水作用減弱
C. 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 下行風焚風效應減弱
冷干
暖濕
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水汽易凝結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確
暖季時氣溫相對較高,大氣下沉氣流減弱,上升氣流增強,A錯誤
冰川融化導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強,B錯誤;
陽坡(暖季氣溫高)
下行風指空氣從上向下流動,焚風效應是氣流在背風坡下沉過程中溫度升高,濕度降低形成的干熱風,綜上,下行風會導致焚風效應增強,D錯誤
C
典例講解
(2024年廣東卷)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近30年來,該地區暖季午間下行氣流勢力呈現增強趨勢,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趨于增加 D.湖泊效應增強
更強的下降風將高海拔地區的冷空氣吹向下方
引起P地附近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導致冰川消融減慢,A正確,B錯誤
氣流干燥少雨,年降水量有可能趨于減少,C錯誤
更強的下降風引起的區域降溫會導致湖泊效應減弱,D錯誤
湖泊效應:湖泊效應指水庫(人造湖泊)對氣候的作用,由于水體巨大的熱容量和水分供應,可使水庫附近的平均氣溫升高,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變小
A
05
風的影響
考點突破
風的影響
風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
大風——蒸發——降溫;焚風效應;迎風/背風——降水
地貌
風力侵蝕和堆積地貌
洋流
風海流、離岸流、上升流等
植被
樹冠的形狀、植株的高矮、植物的生長
土壤與巖石
風力侵蝕、搬運與堆積,為外源性輸入大量的礦物質,有利于土壤的形成
近幾年常考內容
城市規劃
工業區:下風向;居民區:上風向;
街道走向與風向一致;民居門窗朝向等
農業
冬季風;寒潮;風沙;夏季風不穩定,干熱風等
交通
飛機起降;船只航行
能源
內陸、沿海風大可建設風電站
污染
大風利于擴散;靜風不利擴散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塊狀分布著少量的礦物質,并生長著一種苔蘚球。這種苔蘚球內部由生物體和有機殘體交織,形成相對獨立的生存環境。它們靠暖季在冰面上滾動方能維持生存,被形象地稱為“冰川老鼠”。下圖是冰面上的苔蘚球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最能增加該地冰面礦物質的是( )
A. 冰蝕洼地凍融
B. 冰川兩側河流沉積
C. 大氣粉塵沉降
D. 冰面礫石物理風化
不會增加冰面礦物質,AB錯誤
冰面礫石的物理風化
經歷較長時間后其表面風化均已穩定
再增加的可能性很低,D錯誤
風力作用可以把冰面以外的粉塵沉降到冰面
增加該地冰面礦物質,并成為“冰川老鼠”生長的養分來源,C正確
C
典例講解
(2024年山東卷)錫拉島位于地中海,整個島嶼被厚厚的火山巖和火山灰覆蓋,夏季島上北風頻發。約3600年前的古錫拉島是一個圓形的大島(范圍包括現在的錫拉島和附近小島,以及這些島嶼之間的海域),后來演變成環形群島,其中最大的島嶼為錫拉島(左圖)。錫拉島的西部葡萄種植歷史悠久,當地農民在管理葡萄時將葡萄藤盤成圓形的籃子狀(右圖),并將葡萄果實置于“籃子”內生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當地農民將葡萄藤盤成籃子狀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土 B. 增濕 C. 防風 D. 降溫
可以推測出主要目的是“防風”,C正確
葡萄藤盤可以減少太陽照射、減小風速,因此可以減少蒸發,起到保濕作用,但是不是增濕,排除B
該地不屬于風力侵蝕特別嚴重的區域,且火山灰土壤較厚,因此保土需求不大,排除A
葡萄生長習性是喜光熱的,因此不需要降溫,排除D;
C
06
試題演練
(2022年天津卷)下列是天津四處的景觀圖片。回答下列小題。
2. 圖乙所示的居民區位于濱海地區,當地居民經常能感受到海陸風。在夏季時,若只考慮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一天中海風風力最大的時段是( )
A. 6:00~7:00 B. 10:00~11:00 C. 14:00~15:00 D. 20:00~21:00
此一天之中地面輻射最多的時刻
氣溫最高的時刻,海風最大
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一般是在14時附近,C正確,ABD錯誤
C
題組1(考點1: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題組2(考點2:熱力環流的應用)
(2024年湖南卷)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區出現了兩次強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風為該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風影響了降雨的時空變化,使降雨呈現明顯的時段特征。如圖示意兩次強降雨時距地面10米處的風向與風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 第一次和第二次強降雨可能出現的時段分別為( )
A. 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 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 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 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D
距地面十米處的近地面風向由山谷吹向山頂(谷風)
根據熱力循環的原理,應該屬于白天時間,故AC錯誤;
近地面風向發生了變化,風向主要由山峰吹向山谷(山風)
應發生在晚上,故B錯誤,D正確
題組2(考點2:熱力環流的應用)
(2024年湖南卷)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區出現了兩次強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風為該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風影響了降雨的時空變化,使降雨呈現明顯的時段特征。如圖示意兩次強降雨時距地面10米處的風向與風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6. 兩次強降雨時谷地風速差異顯著,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阻擋 B. 東南風影響 C. 氣溫變化 D. 摩擦力作用
左圖中顯示受東南風影響導致風速較快
第二天風速減弱,沒有受到東南風的影響
兩次強降雨時谷地風速差異主要是受東南風的影響,故B正確
左圖和右圖中顯示的同一區域,風速在河谷區域有較大差異,因此主要不是受地形阻擋和摩擦力作用,故AD錯誤;
西藏地區海拔高,氣溫較低,位于河谷地區溫差更小,因此主要不是受到氣溫變化影響,故C 錯誤。
B
題組3(考點3:風向的判斷)
(2023年浙江1月卷)當空氣經過較暖的下墊面時,底部的大氣增溫形成比周邊溫度高的“熱泡”,并不斷向上運動,這是一切對流現象的基礎。“熱泡”超過凝結高度就會形成云層,海面上的云層在夜間常常會發生強烈對流,形成雷雨天氣。下圖為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上升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氣壓系統控制,則符合圖示“熱泡”運動的等壓線分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零到400米處主要吹西北風
400米到800米處主要吹偏西風
①甲地偏東風
A項錯誤
③甲地偏南風,
C項錯誤
②圖甲地東南風,B項錯誤
④圖甲地西北風,D項正確
D
(2022年全國乙卷)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圖 3 示意當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 的變化。據此完成 9~11題。
9.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氦氣球,觀測它在 1 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漸轉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為( )
A.1 時 B.7 時 C.13 時 D.19 時
C
A:1時: 1 千米高度以下先向西漂,然后逐漸轉向西南;
B:7時: 1 千米高度以下向西南;
D:19時:1 千米高度以下先向西北漂,然后逐漸轉向西,最后轉向西南;
題組3(考點3:風向的判斷)
(2022年福建卷)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珊瑚藻主要生長在溫暖石質海岸潮間帶(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間的地帶),且海浪作用相對較弱的環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長時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東部的某島嶼(左圖)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該島甲、乙兩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層剖面(右圖)中,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比甲地好。
(1)簡述該島風向的季節變化特點。
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30°N 副熱帶高氣壓帶
該島地理位置
中緯度地區
北大西洋東部
(亞歐大陸西岸)
氣壓帶和風帶影響
冬季南移,受盛行西風控制
該島冬季盛行西北風(偏西或西風)
夏季北移,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以下沉氣流為主
夏季無盛行風向(無風,少風)
題組3(考點3:風向的判斷)
(2022年福建卷)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珊瑚藻主要生長在溫暖石質海岸潮間帶(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間的地帶),且海浪作用相對較弱的環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長時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東部的某島嶼(左圖)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該島甲、乙兩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層剖面(右圖)中,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比甲地好。
(1)簡述該島風向的季節變化特點。
【答案】(1)冬季為西北風(偏西或西風),夏季無盛行風向(無風,少風)。
題組3(考點3:風向的判斷)
(2022年湖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換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城。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的原因。
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
山風勢力減弱
谷風勢力增強
谷底和山坡的氣壓差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大
由于山坡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附近大氣增溫快導致氣流上升,氣壓降低
谷底為冷空氣堆積高壓,吹向山坡低壓
冬春季,夏秋季節西南季風影響減弱,山地焚風效應減弱
冬春季節
題組4(考點4:風速(風力)的影響因素)
(2022年湖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換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城。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的原因。
官方答案(1)該地河谷受季風干擾小;山高谷深,相對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加之植被稀少,山坡與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氣溫差大。
題組4(考點4:風速(風力)的影響因素)
(2022年山東卷)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頻繁受冷空氣影響。下圖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的氣壓梯度較大。
(1)下圖示意M點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壓線分布及空氣質點的瞬時受力平衡情況。在圖中用→畫出M點風向____,并指出山脈的阻擋對冷空氣運動的影響____。
冷空氣受山脈阻擋,在迎風坡一側減速、堆積,氣流轉向、繞行
解析:山脈阻擋對冷空氣的影響主要從對冷空氣的風向與風力進行分析;
題組4(考點4:風速(風力)的影響因素)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1)指出A觀測點,焚風出現的時間(地方時)。
焚風
性質:
干熱風
風力開始增強、氣溫開始增高,相對濕度開始下降
7-8點之間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2)分析AB段地形對焚風發展變化的影響。
地形對風的影響
地形
類型
地形部位
坡度
坡向
海拔地勢
風向
風力
盛行風:
西北風(偏北風)
山地
河谷
平原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2)分析AB段地形對焚風發展變化的影響。
AB段地形
上游:北側海拔在2000-2500米之間
北側為山地地形地勢較高
阻擋冬季風(偏北風南下)
冬季風勢力較強翻越山地
背風坡下沉過程中形成千熱的焚風
中部經過AB段河谷地帶
東西兩側山地
AB段河谷地形狹窄
冬季風(偏北風)加速通過
狹管效應使風速增大
下游:南側有廣闊的湖泊
地形開闊
冬季風(偏北風)風速減小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2)分析AB段地形對焚風發展變化的影響。
官方答案:
偏北方向的氣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過程中形成千熱的焚風;經過AB河谷,狹管效應使風速增大;達到下游地區,地形開闊,風速減小。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2023年湖北卷)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4. 丙地氣壓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熱,氣流輻合②夏季熱,氣流輻散③冬季冷,氣流輻合④冬季冷,氣流輻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2024年高三廣東省肇慶市質檢卷)局地風指在不考慮區域背景風(如季風、盛行風等)的條件下,因局地的海洋與陸地、山地與谷地、山地與平原、城區與郊區之間存在熱力差異而產生的風。圖為杭州市部分區域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山麓地帶的局地風有明顯的晝夜變化,圖中山麓地帶由山地風(從山地吹向平原)轉向平原風(從平原吹向山地)的時間段應為( )
A. 3:00—5:00 B. 8:00—10:00
C. 14:00—16:00 D. 18:00—20:00
【7題詳解】
白天山地接受太陽輻射升溫快,同高度平原上方自由大氣升溫慢,即山地氣溫高于平原區,氣壓低于平原,吹平原風;夜晚,吹山地風。山地風(從山地吹向平原)轉向平原風(從平原吹向山地)的時間段應是夜晚和白天過渡時間段,即8:00—10:00,B正確,ACD錯誤,故選B。
B
題組5(考點5:局地風分析)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4年安徽卷)地層沉積物的組成及粒徑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環境的變化。陜西榆林橫山區地處沙漠—黃土過渡帶(如圖1)。圖2為橫山區某地沉積地層剖面示意。該剖面厚度為17.55m,地層沉積連續,層位清晰。研究發現,該剖面古風成沙層平均粒徑較大,沙質黃土層次之,沙質古土壤層最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推測該剖面古風成沙層沉積物的搬運動力主要是( )
A. 高空西風氣流 B. 東北信風 C. 東亞冬季風 D. 東亞夏季風
高空西風氣流對地面沙層沉積影響較小,A錯誤
該區域屬于我國西北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區
不受東北信風的影響,B錯誤
夏季吹東南風
冬季吹西北風,C項正確
沉積線較長(西北沙層沉積范圍更大更廣)
風主要來自西北方向,向東南方向逐漸減弱
C
(2024年安徽卷)地層沉積物的組成及粒徑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環境的變化。陜西榆林橫山區地處沙漠—黃土過渡帶(如圖1)。圖2為橫山區某地沉積地層剖面示意。該剖面厚度為17.55m,地層沉積連續,層位清晰。研究發現,該剖面古風成沙層平均粒徑較大,沙質黃土層次之,沙質古土壤層最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在a1到c1地層沉積期間,總體上該地區( )
A. 氣候由暖濕趨于冷干 B. 過渡帶先向西北移動,再向東南移動
C. 沙塵暴頻次先減少后增加 D. 沙漠先向東南擴張,再向西北收縮
b1:古風成沙層粒徑大,風力最大,氣候較為冷干
a1:沙質黃土層,粒徑較小,風力較小,氣候暖濕
C1:沙質古土壤粒徑最小,風力最小,氣候最為暖濕


總體上為冷干趨于暖濕,A錯誤
受西北風影響,風力由大變小,沙塵暴次數由多變少,C錯誤
其過渡地帶應先向東南移動再向西北移動,B錯誤;最終也導致沙漠先向東南擴張,后向西北收縮,D正確。
D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4年湖北卷)某科研小組利用多套測風系統,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某年沙漠風和綠洲風的風速、風向與頻次,并對表層沙粒采樣分析。結果發現,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晚上沙漠風和綠洲風頻次相當;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如圖示意采樣點及其沙粒分選系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 )
A. 分選性由好變差 B. 平均粒徑由細到粗
C. 分選性由差變好 D. 平均粒徑由粗到細
沙粒分選系數先變大后變小
分選性先變差再變好,即分選性由好變差再變好,AC錯誤
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
沙漠向綠洲方向風力搬運作用減弱,沙粒平均粒徑減小
沙粒平均粒徑由粗到細,D正確,C錯誤
D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3年天津卷)圖為某時刻印度洋海平面風向、風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 此時四個沿海城市中降水概率最小的是( )
A. a城 B. b城
C. c城 D. d城
由圖可知ac兩地此時風向是由海洋吹向陸地,攜帶豐富的水汽,加之受地形的抬升,降水概率大,AC錯誤;b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的概率大,B錯誤;d地此時盛行東南信風,為離岸風,攜帶的水汽少,降水的概率最小,D正確。故選D。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D
(2023年北京卷)17. 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簡述卡特島的形態特征,并說出圖中所示的風對該島形成所起的作用。(4分)
形狀
狹長狀分布
走向
整體沿西北-東南方向延伸
N
S
W
E
偏東風
風對地貌的影響
偏東風對沉積物具有搬運、堆積作用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3年北京卷)17. 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簡述卡特島的形態特征,并說出圖中所示的風對該島形成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2)呈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帶狀;偏東風對沉積物具有搬運、堆積作用。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1年重慶卷)18.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榮瑪鄉地處藏北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多大風天氣。地表多碎石和沙塵,土壤貧瘠,牧草低矮、稀疏。當地居民以放牧為主,由于自然環境嚴酷,部分居民生活貧困。“十三五”期間,該地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牧民們遷移到拉薩市附近的河谷農區,通過在移民安置地發展牦奶牛養殖業等產業,實現了脫貧。
(1)分析榮瑪鄉多大風天氣對牧草生長帶來的危害。
牧草生長的危害
大風天氣
①對水分的影響:大風加速牧草蒸騰和土壤水蒸發,導致牧草變干枯萎;
間接和直接影響
②對土壤的影響:大風損傷牧草,吹蝕土壤,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牧草生長;
間接影響
③對植被(牧草)的影響:大風搬移碎石和沙塵,掩埋低矮、稀疏的牧草,導致草原退化
直接影響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1年重慶卷)18.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榮瑪鄉地處藏北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多大風天氣。地表多碎石和沙塵,土壤貧瘠,牧草低矮、稀疏。當地居民以放牧為主,由于自然環境嚴酷,部分居民生活貧困。“十三五”期間,該地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牧民們遷移到拉薩市附近的河谷農區,通過在移民安置地發展牦奶牛養殖業等產業,實現了脫貧。
(1)分析榮瑪鄉多大風天氣對牧草生長帶來的危害。
【參考答案】(1)大風加速牧草蒸騰和土壤水蒸發,導致牧草變干枯萎;大風損傷牧草,吹蝕土壤,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牧草生長;大風搬移碎石和沙塵,掩埋低矮、稀疏的牧草,導致草原退化。
題組6(考點6:風的影響)
(2023年湖北卷)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3. 甲、乙、丙、丁四個站點分別位于( )
A. 海口、武漢、烏魯木齊、拉薩 B. 武漢、海口、拉薩、烏魯木齊
C. 烏魯木齊、武漢、拉薩、海口 D. 武漢、烏魯木齊、海口、拉薩
四地中,丙的氣壓值最低
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薩海拔最高,氣壓值最低,排除AD
丁地的氣壓值低于甲乙兩地
丁地位于烏魯木齊,海拔高度遠大于武漢和海口,排除C項,B正確
B
題組7(考點7:等壓面判讀)
(2023年湖北卷)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5. 影響四地氣壓年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緯度②天氣狀況③海拔高度④海陸性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青藏高原
烏魯木齊
武漢
海口
海南緯度低,距離海洋更近,氣壓值更小,烏魯木齊與之對應,受海陸性質影響較為明顯,④正確
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氣壓值最低,③正確
武漢氣壓總體比海口高
受緯度影響,①正確
天氣狀況主要影響短時期的氣象要素,對氣壓年變化影響不大,②錯誤
C
題組7(考點7:等壓面判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芜湖县| 新和县| 庆元县| 七台河市| 兖州市| 洞口县| 沧源| 文水县| 和林格尔县| 轮台县| 岗巴县| 娱乐| 丰镇市| 明水县| 石嘴山市| 乡城县| 平顺县| 会同县| 余庆县| 通州市| 瓮安县| 板桥市| 镇江市| 辽宁省| 宜昌市| 防城港市| 富民县| 昌乐县| 鞍山市| 峨边| 布拖县| 扬中市| 凤冈县| 泗水县| 彭阳县| 天镇县| 新巴尔虎左旗| 迁西县| 清水河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