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28 自然環境的差異性(109張)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28 自然環境的差異性(109張)

資源簡介

(共109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六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專題28: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結合有關資料,認識不同空間尺度區域間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差異,能進行區域比較并會分析影響地域差異的因素。
(區域認知)
通過選取典型區域,歸納陸地地域分異規律和垂直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的表現,理解其原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學會對比不同地域分異規律的方法,提高景觀圖片和自然帶分布圖的判讀能力。
(地理實踐力)
根據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樹種或植被進行生態恢復,因地制宜部署農業生產明確土地利用方式,確定農作物種類,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避免土地退化和環境惡化。(人地協調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北京,16(3),8分 以“某校地理小組到滹沱河流域開展研學活動”為背景,考查自然帶的分布和地方性分異規律的成因分析。
2024湖北,1,3分 以武漢大學櫻花綻放日期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
2024湖南,19(3),6分 以貢嘎山自然保護區主要棲息地的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分析。
2024浙江1月,4,2分 以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峰植被上限上升山地垂直帶譜變化為背景,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分析和垂直帶譜的判讀。
2023全國甲卷,10-11,8分 以某區域典型剖面的地形、地質和植被為背景,考查形成地方性分異的主要因素及地方性植被演化趨勢。
2023浙江6月,12,2分 以某研學小組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的野外考察為背景,考查澳大利亞三種自然植被景觀空間分布判讀。
2023浙江1月,15,2分 以我國某內陸盆地山前沖積平原斷面圖為背景,考查自然環境地域的分異規律的類型判讀。
2023北京,7,3分 以某山地自然保護區闊葉木本植物種類調查為背景,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及其基帶判斷。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3山東,1,3分 以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北部亞寒帶針葉林為背景,考查影響自然帶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2全國甲卷,10-11,8分 以杭蓋草原不同坡度牧草生長情況差異和鼠害差異為背景,考查地方性分異規律的成因分析。
2022浙江1月,11-12,4分 以北美洲局部地區陸地自然帶分布圖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和地域分異規律類型的判讀。
2022浙江6月,15-16,4分 以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和自然帶的分布的影響因素。
2022海南,19(3),2分 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
2022江蘇,24(1),6分 以亞歐大陸某區域自然帶分布圖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和自然帶的分布的影響因素。
2021全國乙卷,9-11,12分 以亞歐大陸苔原帶分布范圍變化為背景,考查影響苔原帶分布差異的因素。
2021海南,16,3分 以為期兩個月的北極地區自然科學考察活動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判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1天津,7,3分 以林芝地區的雪豹活動為背景,考查雪線和林線的影響因素。
2021廣東,11,4分 以我國三個發射場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
2021浙江1月,3-4,4分 以洞庭湖區的植被分布為背景,考查地方性分異規律的成因分析。
2021重慶,3,3分 以我國局部地區樹木“變綠”時間圖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
2021北京,7,3分 以我國暖溫帶某山地開展垂直自然帶植被調查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
2021山東,5-6,6分 以大興安嶺中段東坡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為背景,考查地方性分異規律成因分析。
2021湖南,6,3分 以蒙古東部地區引發野火自然帶為背景,考查自然帶類型的判讀。
2021河北,12-13,6分 以我國東部熱帶某山地植被垂直帶譜為背景,考查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和地方性分異規律成因分析。
2021河北,18,19分 以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的植被垂直分布為背景,考查自然環境差異性與因地制宜原則。
二、考情分析
根據2021-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提取考點:
1.不同空間尺度下,陸地自然帶分布、判讀及成因(重難點,核心原理、常見考向)
2.陸地地域分異規律、水平(垂直)地域分異規律((重點、常見考向)
3.地方性分異現象成因分析(重難點,常見考向)
4.林線與雪線(難點)
5.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重難點,常見考向)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考查形式:本專題主要是以自然環境為情境,某一地理要素為切入點,考查自然環境的差異性,注重考查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運用差異性規律分析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自然景觀的特點。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相關考點,題型多以選擇題為主。難度較大。
③新趨勢:24年高考真題考查涉及較少,有所弱化。近年來一般以自然帶(植被)為切入點,進行深度考查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自然景觀的特點,并且需要結合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進行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分析,難度較大。
2.備考建議
復習備考時,要有意識整合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知識,調動大氣、水、地形等要素進行分析。并訓練從試題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將地理原理與實際相結合。
四、知識體系
全球性空間尺度
熱量
緯度
海陸分布
太陽輻射
水分
干濕環境
氣候
植被
土壤
陸地自然帶
一定寬度
帶狀分布
地域差異
中小尺度
緯度
海陸分布
太陽輻射
干濕環境
地形、巖石風化物
水熱組合
物質和能量交換與再分配
不同空間尺度分異
水平地域分異規律
由赤道到兩極
由沿海向內陸
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地方性分異規律
水分、洋流等
水熱組合
五、考點突破
考點突破
1.陸地自然帶
2.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3.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5.地方性分異規律
01
陸地自然帶
考點突破
陸地自然帶
情境1:走進天山
問題1:根據圖示的緯度、海陸位置,天山所在區域對應的陸地水平自然帶是 ,對應的植被類型 并說明判斷理由。
溫帶荒漠帶
溫帶荒漠
區域:40°N-44°N大陸內部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大陸性顯著
植被:溫帶草原與溫帶荒漠
溫帶草原幾乎沒有喬木,只有少量灌木
土壤:
有機質層薄,肥力低,以黑鈣土和荒漠土為主
陸地自然帶
緯度位置
海陸分布
決定
氣候類型
影響
植被
土壤
形成
自然帶
具有一定寬度
呈帶狀分布
問題:觀察和對比下列兩圖,分析自然帶和氣候類型之間的對應關系。
陸地自然帶
溫馨提醒:①常考的氣候類型與自然帶的對應關系
“一帶兩氣”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兩帶一氣”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溫帶大陸性氣候);
“兩帶兩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地中海氣候)
②濕潤地區,熱量為主導因素; 干旱、半干旱地區,水分為主導因素
典例講解
(2022年江蘇卷)24.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下圖為“亞歐大陸某區域自然帶及該區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圖”。
(1)寫出圖中自然帶II的類型,并簡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
自然帶II位于北冰洋沿岸附近,靠近極圈附近
南部III自然帶位于大陸內部,面積廣大
I自然帶位于極圈以內,靠近極點附近
屬冰原帶
苔原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該地位于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附近。兩側為平原
自然帶向南突出的方向
氣溫較同緯度周邊地區較低
地勢中間高兩側低
【答案】(1)類型:苔原帶。
原因:該地為南北向(烏拉爾)山脈,海拔高,氣溫比同緯度兩側低。
(2022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3)分別說出那波利及其同緯度亞歐大陸東岸的陸地自然帶。
地中海氣候
自然帶的判讀:自然帶與當地的氣候類型相對應的,所以判讀當地的氣候類型尤為重要。
那波利: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同緯度大陸東岸: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陸地自然帶的判讀的思維過程
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海拔高度
氣候類型
水熱組合
熱量
水分
自然景觀(自然帶)
植被類型
土壤類型
決定
形成
自然帶的命名:熱量帶+植被類型+帶
02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考點突破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情境2:天山南北不同天
材料1:天山可分為天山南脈和天山北脈。天山南脈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平均海拔約5000米。天山南脈以草原帶為主。天山北脈東西長度約為1000公里, 寬度35~50公里。平均海拔約4000米,天山北脈以山地針葉林帶為主。 南北兩脈生物多樣性存在差異。
【問題探究2】比較天山南北山脈生物多樣性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獲取信息
位置——空間跨度——特征變化
中溫度,大陸內部
南北跨度250-350千米
熱量變化
天山南脈東西全長約2500千米
水分變化
海拔南高北低
水熱組合差異
天山南脈生物多樣性差異較大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情境2:天山南北不同天
材料1:天山可分為天山南脈和天山北脈。天山南脈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平均海拔約5000米。天山南脈以草原帶為主。天山北脈東西長度約為1000公里, 寬度35~50公里。平均海拔約4000米,天山北脈以山地針葉林帶為主。 南北兩脈生物多樣性存在差異。
【問題探究2】比較天山南北山脈生物多樣性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差異:與北脈相比,南脈生物多樣性更豐富。
原因:南段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東西跨度大,水分差異大,南段基帶為溫帶草原帶,隨海拔升高,水熱差異較大,還有針葉林、草甸等植被,物種較豐富。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問題:在非洲從赤道出發,沿20°E依次向南、向北行進,自然景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冰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苔原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苔原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亞寒帶
針葉林帶
冰原帶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主導
因素
影響
因素
分布
特征
典型
地區
熱量
太陽輻射
東西延伸
南北更替
低緯度地區和高緯度地區
非洲沿20°E經線自然帶變化
熱量隨緯度升高漸少
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
典例講解
(2023年浙江6月卷)某研學小組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圖1為該團隊初擬的四條活動線路,圖2為澳大利亞三種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 若想在沿途欣賞到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景觀,則應選擇線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森林
荒漠
草原
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觀
路線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觀和荒漠景觀
C
03
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考點突破
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情境4:天山一路向東
根據下列三幅圖天山一路向東沿線看到植被景觀圖,回到下列問題。
圖1
圖2
圖3
【問題探究3】:天山東側,自然景觀也出現明顯變化,結合圖1、圖2、圖3的植被景觀,指出三者的變化方向 ,自然帶分異基礎 ,
影響因素 并說明圖1溫帶荒漠景觀的成因。
溫帶荒漠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落葉闊葉帶
由西向東
水分因素
海陸分布
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且沿途受到山脈和高原等地形阻擋,水汽難于到達,降水較少,形成溫帶荒漠景觀。
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主導
因素
影響
因素
分布
特征
典型
地區
水分
海陸分布位置
南北延伸
東西更替
中緯度地區
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向內陸自然景觀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
從沿海到內陸地域分異規律
地域分 異規律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主導因素 熱量(太陽輻射) 水分(海陸位置)
延伸更替 東西延伸,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東西更替
典型地區 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 中緯度地區
典型景觀 變化例證
歸納總結:水平地域分異規律
典例講解
下圖為我國某區域自然地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區域自然地帶的分布變化符合(  )
A.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C.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
2.與1月平均氣溫0 ℃等溫線的分布
大致重合的區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選A,2選B。
第1題,由圖示可知,從右往左的自然帶體現了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的變化,符合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第2題,1月平均氣溫0 ℃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圖示中這條界線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分界線。
A
B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太陽輻射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熱量帶
從赤道向兩極依次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
植被帶
從赤道向兩極依次為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
土壤
從赤道向兩極依次為酸性、中性、偏堿性
(2)在分析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海陸位置
降水量
植被帶
土壤
從沿海向內陸
從沿海向內陸遞減
從沿海向內陸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植被
從沿海向內陸依次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
(3)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
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東西方向(受地形影響,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帶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帶變化:熱帶雨林帶一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帶一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一亞寒帶針葉林帶一苔原帶一冰原帶;
④看主導因素:熱量。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新
①看更替方向:垂直于海岸線方向;
②看延忡方向:平行于海岸線方向;
③看自然帶變化:森林帶一草原帶一荒漠帶;
④看主導因素:水分。
04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考點突破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材料1:天山北脈北坡雪山逶迤,冰川縱橫,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爛漫,森林如帶,荒漠蒼茫。天山把寒冷與炎熱,干旱與濕潤,高山與深谷,平坦與陡峻,冰雪與綠色,豐富與單調等并置在同時空中(如下圖)。
圖1:天山北脈北坡垂直帶譜
圖2:天山北脈北坡景觀圖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題探究4】:隨海拔升高,熱量變化特點是 ,水分變化特點是 ,天山北脈北坡自山麓洪積扇到山頂形成哪些自然帶 形成山地垂直帶譜的直接原因是 ,促進景觀垂直變化的影響因素包括 。
圖1:天山北脈北坡垂直帶譜
熱量逐漸降低
“少—多—少”變化
水熱條件存在差異
山麓到山頂:
溫帶荒漠帶——山地草原帶——山地針葉帶——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帶——高山墊狀植被帶——冰雪帶。
水熱條件存在差異
緯度位置
海拔高低
相對高差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主導
因素
影響
因素
分布
特征
典型
地區
熱量和水分
海拔
沿等高線方向延伸,從山麓到山頂更替。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變化與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相似
中緯度和低緯度的高山地區
歸納陸地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
分異規律 形成基礎 影響因素 自然帶分布規律 圖示
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緯度地帶性) 熱量 太陽輻射 緯線延伸,緯度更替 (低緯和高緯典型)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經度地帶性) 水分 海陸分布 經線延伸,經度更替 (中緯度典型)
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垂直地帶性) 水熱狀況 海拔高度 從山麓到山頂更替 (低緯高海拔山地)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題2:與喜馬拉雅山脈垂直帶譜相比,天山北坡垂直帶譜的特點是 ,原因是 。
問題3:喜馬拉雅山脈高山草甸帶分布海拔可達5000米,與之相比,天山北坡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上限有何不同 說明原因。
圖1:喜馬拉雅山垂直帶譜圖
更簡單
喜馬拉雅山脈緯度較低,海拔較高、相對高差較大,水熱差異條件大。
圖2:天山北脈北坡垂直帶譜
天山北坡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上限海拔較低
緯度低,同一自然帶海拔高;緯度高,同一自然帶海拔低。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帶譜類型規律
①位于赤道附近地區的一座高山,一般山地垂直帶譜分布規律為: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帶譜類型規律
②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譜,與從當地向高緯方向的水平自然帶譜相似。
③基帶—山麓的自然帶基本上與當地水平自然帶一致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帶譜數量規律
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緯度、海拔、相對高度
(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越低越復雜,緯度越高越簡單。
(2)山體海拔——海拔越高越復雜(當然有極限),海拔越低越簡單,甚至無。
(3)與山頂、山麓之間相對高度有關——相對高度大則復雜,相對高度小則簡單。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帶分布海拔規律
(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海拔高;緯度高,海拔低。
(2)坡向一一同一山體,陽坡高,陰坡低;迎風坡低,背風坡高。如下圖所示:
低緯地區的熱量盈余區:
水分為決定因素,迎風坡高于背風坡。
中高緯的熱量非盈余區:
水分充足,兩坡熱量差異明顯的,陽坡高于陰坡
(2024年北京卷)16.(14 分)某校地理小組到滹沱河流域開展研學活動。圖 8(a)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圖,圖 8(b)為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三 分析垂直地帶性規律
小組到五臺山開展垂直地帶性調查,觀測到海拔 1200 米以下的山麓多為耕地、荒草地。
(3)指出山麓地帶的典型植被類型,分析該地帶出現耕地、荒草地的原因。(4 分)
山麓自然帶與水平自然帶大體一致
山麓地帶典型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
該地帶出現耕地、荒草地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人類不合理活動
人類活動頻繁,植被被砍伐
部分森林被開辟為農田
水土流失加劇,部分土地荒廢
典例講解
(2024年北京卷)16.(14 分)某校地理小組到滹沱河流域開展研學活動。圖 8(a)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圖,圖 8(b)為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三 分析垂直地帶性規律
小組到五臺山開展垂直地帶性調查,觀測到海拔 1200 米以下的山麓多為耕地、荒草地。
(3)指出山麓地帶的典型植被類型,分析該地帶出現耕地、荒草地的原因。(4 分)
【官方答案】(3)溫帶落葉闊葉林。
人類活動頻繁,植被被砍伐;部分森林被開辟為農田;坡地土壤表層缺少植被保護,水土流失加劇,部分土地荒廢。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2023年北京卷)某校勞動課開展附近山地自然保護區所有闊葉木本植物種類的分布調查。學生繪制的調查結果如圖 4所示。讀圖,回答第7題。
7、該保護區
A.所處緯度大約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帶起點海拔為350米 D.落葉喬木僅分布在1200米以上
山麓地帶
山頂地帶
推測該區域位于亞熱帶地區
所處緯度可能是30°
1100米等高線附近有落葉喬木分布,CD錯誤
位于濕潤地區,年降水高于800毫米,錯誤
A項正確
山麓起點海拔在230米以下,錯誤
A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1.分布規律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判讀角度 判斷方法
判斷熱量帶 山麓的自然帶(基帶)反映所處的熱量帶(氣候帶)
判斷南北半球 “哪低哪半球”,同一自然帶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左圖一般表示北半球,右圖一般表示南半球
判斷緯度高低 通常情況下,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緯度位置越低,反之則越高
同類自然帶在低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高,在高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低
判斷陰陽坡 同一自然帶(雪線除外)在陽坡分布的海拔更高
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迎風坡雪線低(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線低);
背風坡雪線高(背風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故雪線高)
典例講解
方法點撥歸納: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判讀角度 判斷方法
判斷山坡坡向 根據不同山坡自然帶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斷山坡坡向
(1)東西走向的山一一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陽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陰坡(如喜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溫帶地區)一一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背風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迎風坡(如太行山)。
05
地方性分異規律
考點突破
地方性分異規律
材料:天山云杉是亞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樹種,在我國僅見于新疆,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帶性植被。云杉喜冷濕、耐蔭,其分布受溫度、降水等因素影響很大,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對天山北坡的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圖示意天山北脈南北坡垂直帶譜分布圖和天山地理位置圖。
【問題探究5】結合圖1,分析天山北脈南坡未有云杉林的自然原因。
天山云杉
喜冷濕
耐蔭
天山南坡被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包圍
南坡為陽坡
地形封閉,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和來自北冰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稀少
地方性分異規律
材料:天山云杉是亞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樹種,在我國僅見于新疆,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帶性植被。云杉喜冷濕、耐蔭,其分布受溫度、降水等因素影響很大,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對天山北坡的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圖示意天山北脈南北坡垂直帶譜分布圖和天山地理位置圖。
【問題探究5】結合圖1,分析天山北脈南坡未有云杉林的自然原因。
參考答案:
天山北脈南坡深居內陸,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和來自北冰洋水汽不易到達,干旱少雨;南坡為陽坡,蒸發旺盛,不利于云杉林的生長。
地方性分異規律
材料:天山云杉是亞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樹種,在我國僅見于新疆,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帶性植被。云杉喜冷濕、耐蔭,其分布受溫度、降水等因素影響很大,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對天山北坡的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圖示意天山北脈南北坡垂直帶譜分布圖和天山地理位置圖。
【問題探究6】結合圖1,分析天山北脈南坡云杉下方山地草原水分條件最好的原因。
局地環流
山地草原水分來源
降水來源
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和來自北冰洋的氣流迎風坡
地形地勢
山地中部地形阻擋抬升明顯
地下水來源
受地下水影響較大
地方性分異規律
材料:天山云杉是亞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樹種,在我國僅見于新疆,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帶性植被。云杉喜冷濕、耐蔭,其分布受溫度、降水等因素影響很大,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對天山北坡的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圖示意天山北脈南北坡垂直帶譜分布圖和天山地理位置圖。
【問題探究6】結合圖1,分析天山北脈南坡云杉下方山地草原水分條件最好的原因。
參考答案:
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和來自北冰洋水汽迎風坡,中部山地地形抬升明顯,降水較多;
受地下水影響較大,利于地下水匯集。
1.地方性分異規律概念和實例
(1)概念:受地形、巖石風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響,通過物質與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較小的地域分異。
(2)實例:溫帶濕潤區植被隨高度變化。
缺失: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某些地區缺失某種陸地自然帶,如南半球大陸上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
2.地方性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缺失”“改變”“約束”“塊狀”
改變: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某些陸地自然帶的分布發生了變化。例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風的影響,形成了熱帶雨林帶,而西部卻是熱帶草原帶。
2.地方性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缺失”“改變”“約束”“塊狀”
約束:自然帶的分布范圍受到約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的自然帶分布范圍很窄,呈條狀,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作用。
2.地方性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缺失”“改變”“約束”“塊狀”
塊狀:位于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中的綠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例如,我國新疆的天山和昆侖山山麓的綠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沖積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2.地方性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缺失”“改變”“約束”“塊狀”
“缺失” 由于海陸分布差異,某些地區缺失某種陸地自然帶。例如,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
“改變” 受地形、洋流的影響,某些陸地自然帶的分布發生變化。例如,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熱帶雨林帶
“約束” 自然帶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約束
“塊狀” 位于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中的綠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
2.地方性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缺失”“改變”“約束”“塊狀”
因素 分布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地帶性分布 地方性分布 成因
地形 東非高原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對流運動微弱,形成熱帶草原帶
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巴西高原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等地區 熱帶草原帶 熱帶雨林帶 受暖流影響且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形成熱帶雨林帶。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區,東北信風的迎風坡也分布有熱帶雨林帶
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青藏高原地區 與當地水平自然帶一致 高山植物區 海拔高,溫度低,降水發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遞變
南美洲 巴塔哥尼布高原 溫帶草原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 熱帶草原帶 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 西側地區 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帶狀分布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長條狀分布 受沿岸山脈的影響,平原面積小,自然帶呈狹長的帶狀,僅沿海岸線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南北延伸
3.地方性分異規律典型典型地區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地帶性分布 地方性分布 成因
洋流 南美大陸西岸3°S—20°S 熱帶雨林帶和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離岸風的影響,秘魯寒流降溫減濕
歐洲西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向北延伸 受到勢力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北半球中高緯度大陸東西兩岸地區 東西兩岸自然帶緯度分布相當 東岸自然帶向低緯度延伸、西岸向高緯度延伸 大陸東岸受到沿岸寒流影響,西岸受到暖流的影響
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西兩岸地區 東西兩岸自然帶緯度分布相當 東岸自然帶向高緯度延伸、西岸向西緯度延伸 大陸東岸受到沿岸暖流影響,西岸受到寒流的影響
3.地方性分異規律典型典型地區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地帶性分布 地方性分布 成因
水分 昆侖山麓 溫帶荒漠帶 綠洲 有豐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羅河谷地 熱帶荒漠帶 綠洲 尼羅河水的灌溉
洞庭湖湖區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森林、灌叢、草甸和水生植物 從陸地到水底,地形從出露地表到隱于水下,水分從少到多
海陸分布 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苔原帶和針葉林帶 無 陸地的缺失
北極地區 冰原帶 無 為海洋,無陸地
3.地方性分異規律典型典型地區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地帶性分布 地方性分布 成因
局地環流 澳大利亞東南部 常綠闊葉林帶 常綠硬葉林帶 地處西風帶的迎風坡,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降水多
俄羅斯遠東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東西伯利亞山地的阻擋,處于東南季風(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西南地區干熱河谷山麓基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干熱河谷灌叢 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大興安嶺東坡山麓基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草原 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3.地方性分異規律典型典型地區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地帶性分布 地方性分布 成因
氣候 變暖 西伯利亞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草原 濕地 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地表積水增多,濕地面積增加
洋流+海陸分布 非洲東岸索馬里半島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沿岸有寒流經過,且東部地區海域面積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明顯(海陸分布
3.地方性分異規律典型典型地區及成因
典例講解
(2023年浙江1月卷)鹽土是排水不暢或蒸發強烈地區具有明顯積鹽過程的土壤。下圖為我國某內陸盆地山前沖積平原斷面圖,沿坡分布多種鹽土。完成下面小題。
15. 該區域鹽土地域分布呈現( )
A. 垂直分異規律
B. 地方性分異規律
C. 由低緯向高緯帶狀分異
D. 由沿海向內陸帶狀分異
C :熱量差異引起自然帶分異,南北方向上更替,C錯誤;
D :水分的差異形成的自然帶的分異,東西方向上更替,如森林、草原、荒漠的分異,錯誤;
A :水熱條件差異引起的隨海拔變化自然帶的分異,尺度較大,錯誤
B:這種分異主要是由于小尺度空間地下水埋深的差異所致,屬于地方性分異規律,B正確;
B
(2021年山東卷)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到山麓洪積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狀況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圖中三類草原的水分條件由好到差依次為( )
A. 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 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 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 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草原Ⅲ位于山麓沖積扇處,地下水位較高,草原的水分條件最好,A、B錯誤。
大興安嶺中段東坡
該地位于季風區與非季風分界線處
東側為夏季風的迎風坡
夏季風受地形阻擋抬升,由于草原Ⅱ處位置較低,抬升不明顯,降水較少,水分條件最差,C正確,D錯誤
C
典例講解
(2021年山東卷)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到山麓洪積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狀況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平臺到察爾森出現草原Ⅱ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東南季風 B. 局地環流 C. 山地坡度 D. 土壤肥力
大興安嶺中段東坡
緯度位置可知
該地上空常年受西風的影響,特別是冬春季節
山地西坡冷空氣堆積,東坡形成下沉焚風,越往下空氣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臺-察爾森)尤其嚴重
海陸位置
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
夏季平臺至察爾森地區的山體海拔較低且地面坡度較小,地形的抬升作用不明顯,東南季風對該區域的水分條件影響小
B
典例講解
06
試題演練
題組1(考點1:自然帶的類型判讀)
(2021年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火。近年來,世界各地野火頻發,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蒙古東部地區(見下圖)野火發生頻率高且區域差異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該地區主要野火類型是( )
A. 落葉林火 B. 針葉林火 C. 草原火 D. 荒漠草原火
蒙古國主要的植被類型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較多,容易發生野火,因此該地區主要的野火類型為草原火,C正確
C
(2021年廣東卷)據報道,北京時間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國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5號B等三枚運載火箭先后發射升空。三個發射場均位于海岸線附近。下表為三枚運載火箭發射的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從緯度地帶性角度考慮,三個發射場所在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個數為( )
A. 0個 B. 1個 C. 2個 D. 3個
題組1(考點1:自然帶的類型判讀)
空間位置
氣候類型
自然帶
海南地處熱帶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雨林
庫魯地處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卡納維拉爾角地處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
(2022年浙江1月卷)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地區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圖中①②自然帶分別是( )
A. 溫帶荒漠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B. 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 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 溫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45°N-55°N
①②
北溫帶美國
80°W-120°W
①位于美國西部內陸高原山地地區
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擋降水,距離東部地區較遠,東部大西洋的水汽到達也少,降水少
自然帶以溫帶草原帶為主;
②地區位于美國東部五大湖附近
受北冰洋的水汽影響大,降水較豐富
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正確
B
題組1(考點1:自然帶的類型判讀)
題組2(考點2: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
(2024年湖北卷)“看櫻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萬游客的浪漫約定,就是到櫻頂賞珞櫻。#武大櫻花開了嗎#這一關于武漢大學櫻花花期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櫻花盛開時節,櫻花大道潔白如雪,燦若云霞,珞櫻繽紛,美不勝收。根據物候學理論,氣候條件對植物開花早晚有重要影響。下表反映1947~2022年武漢大學櫻花花期的變化情況。如圖示意武漢大學櫻花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 推測影響武漢大學櫻花開花早晚的主要氣象因素是( )
A. 氣溫 B. 氣壓 C. 降水 D. 日照
生長期的長短會影響櫻花開花早晚
積溫達到一定溫度即可開花
氣溫是主要氣象因素,A正確
表中數據為當地的春季
開花時間提前
日照時間減少
但開花日期提前
日照不是主要氣象因素,D錯誤
氣壓對開花早晚的影響較小,B錯誤;
降水少,濕度低,櫻花生長慢,但可以通過灌溉增加濕度,所以降水不是主要因素,C錯誤
A
題組2(考點2: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
(2023年山東卷)在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因其生態系統結構簡單而被稱為“綠色荒漠”,但卻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庫之一。完成下面小題。
1. 導致亞寒帶針葉林帶成為“綠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熱量 C. 水分 D. 土壤
亞寒帶針葉林帶
位于亞寒帶地區
緯度高
熱量條件差
適合分布的物種較少
生態系統結構簡單
ACD:
導致亞寒帶針葉林帶成為“綠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熱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確,ACD錯誤,
B
題組3(考點3: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判讀)
(2022年浙江1月卷)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地區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2. 圖中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了( )
A. 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B. 垂直分異規律
C. 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D. 地方性分異規律
A :熱量差異引起自然帶分異,南北方向上更替,正確
C:水分的差異形成的自然帶的分異,東西方向上更替,如森林、草原、荒漠的分異,錯誤;
B :水熱條件差異引起的隨海拔變化自然帶的分異,尺度較大,錯誤
D: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陸分布等因素)影響而發生的地帶性自然帶的改變、缺失、或分布受限等,錯誤;
區域:北美洲(區域空間尺度)
氣候: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植被+土壤:陸地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
A
題組4(考點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2021年北京卷)7. 某科考隊在我國暖溫帶某山地開展垂直自然帶植被調查。下圖是部分樹種隨高度出現的次數變化圖。讀圖,圖中為針葉樹種的折線是( )
該區域是我國暖溫帶某山地
基帶的森林植被應該為溫帶落葉闊葉
隨著海拔的增高氣溫降低,且每增高1000米,氣溫下降6°C
針葉林應該分布在1500米-----2000米左右,此區域④樹種出現次數最多,應該是針葉林,故④正確
①②③位于的海拔都較低,應該是暖溫帶樹種或部分是暖溫帶和亞寒帶的過渡區樹種,但針葉林樹種出現次數一定較少,故ABC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2024年湖南卷)19.(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東緣。野生動植物豐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斑羚和中華鬣羚是近緣物種,主要棲息地為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在貢嘎山和秦嶺均有分布。兩物種日活動高峰都出現在清晨和傍晚,但中華鬣羚的活動早高峰早于中華斑羚,晚高峰晚于中華斑羚,且夜間活動強度高于中華斑羚。圖示意兩物種在貢嘎山自然保護區主要棲息地的分布。
(3)判斷中華斑羚主要棲息地在貢嘎山與秦嶺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
四川貢嘎山
陜西秦嶺
緯度較低
氣溫較高
分布海拔較高
緯度較高
氣溫較低
分布海拔較低
適宜中華斑羚棲息的環境條件
相似的局部水熱條件適宜
與緯度因素成負相關
與海拔因素成正相關
題組4(考點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2024年湖南卷)19.(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東緣。野生動植物豐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斑羚和中華鬣羚是近緣物種,主要棲息地為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在貢嘎山和秦嶺均有分布。兩物種日活動高峰都出現在清晨和傍晚,但中華鬣羚的活動早高峰早于中華斑羚,晚高峰晚于中華斑羚,且夜間活動強度高于中華斑羚。圖示意兩物種在貢嘎山自然保護區主要棲息地的分布。
(3)判斷中華斑羚主要棲息地在貢嘎山與秦嶺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
官方答案:(3)在貢嘎山分布海拔較高(或在秦嶺分布海拔較低)(2分)。
原因:貢嘎山緯度較低,在較高海拔與秦嶺較低海拔形成相近的水熱條件(或秦嶺緯度較高,較低海拔與貢嘎山較高海拔形成相近的水熱條件)(2分)。
(捆綁計分,分布海拔判斷錯,該小題記0分。)
題組4(考點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2024年江西鷹潭市高三聯考卷)左圖示意長白山某區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岳樺林的分布百分比;右圖示意該區域地形。完成下面小題。
15. 影響岳樺林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占比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風速 D. 熱量
題組4(考點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15題詳解】讀圖可知,無論陽坡還是陰坡,岳樺林的分布百分比均是迎風坡高于背風坡,因此可推知影響岳樺林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占比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不是光照、熱量和風速,B正確,ACD錯誤,故選B。
B
(2024年江西鷹潭市高三聯考卷)左圖示意長白山某區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岳樺林的分布百分比;右圖示意該區域地形。完成下面小題。
16. 推測右圖中,岳樺林植被分布占比最高的可能是( )
A. 東部山谷南坡 B. 北部山谷南坡 C. 西部山谷北坡 D. 南部山谷東坡
題組4(考點4: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垂直帶譜的判讀)
【16題詳解】讀圖可知,岳樺林植被分布占比最高的位置為陰坡、迎風坡。長白山東部為迎風坡,西部為背風坡。因此岳樺林植被分布占比最高的位置應在東部;山谷中間低,兩邊高,山谷的南坡坡面朝北,為陰坡,北坡為陽坡。綜上所述,岳樺林植被分布占比最高的可能是東部山谷南坡,A正確,BCD錯誤,故選A。
A
(2023年全國甲卷)圖2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9 ~ 11題。
10.導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土壤溫度 D.土壤水分
地形差異
山坡
谷地
砂礫巖
沉積物
較粗大粒徑的母質
較黏重的母質
土質疏松易被侵蝕,淋溶作用強
土質緊實,土壤水分多地下潛水位水
森林土分布,森林植被
草甸土分布,草甸植被
D
氣溫、降水、土壤溫度差異不大。ABC錯誤
題組5(考點5:地方性分異規律)
(2023年全國甲卷)圖2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9 ~ 11題。
11.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谷地植被變化趨勢為
A.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上升
B.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下降
C.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上升
D.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下降
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
內力作用趨于平緩
塑造地貌的力量以外力作用為主
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趨于平坦
山坡和山谷相對高度會變小
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
山坡和山谷土壤水分差異較小
坡地補給谷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減少
喜濕的草甸植被比例下降
B
題組5(考點5:地方性分異規律)
題組5(考點5:地方性分異規律)
(2021年浙江1月卷)洞庭湖區水域與陸地交錯,從陸地到水底分布著森林、灌叢、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類型。完成下面小題。
4. 影響洞庭湖區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熱量④土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陸地到水底
地形從出露地表到隱于水下
水分從少到多
這是導致洞庭湖區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確
熱量和土壤條件沒有明顯的差異。故選A
植被從陸生植物到水生植物的演化
A
(2023年江蘇卷)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帶譜及云杉林亞帶的植被垂直分層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圖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帶分布高度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水分決定的,其推斷依據是( )
A. 山地坡度 B. 上部林帶 C. 山體海拔 D. 基帶類型
海拔的升高
水分條件改善
影響山地草原帶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條件
山地草原帶的上限為山地疏林草地帶的下限,B項正確
山地坡度、山體海拔影響小,AC錯誤
基帶類型沒有差異,D錯誤
B
可能位于我國西北(半干旱)地區
基帶
題組6(考點6: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
(2023年江蘇卷)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帶譜及云杉林亞帶的植被垂直分層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該山地高山灌叢草甸帶坡向差異不明顯,原因是山體頂部( )
A. 面積小 B. 降水多 C. 風力大 D. 氣溫低
山頂附近各坡向面積均較小
各坡向水分、熱量交換作用強,干擾大
高山灌叢草甸帶坡向差異不明顯,A正確
山頂附近
山頂海拔較高,降水較少,B錯誤
風力和氣溫不是影響不同坡向高山灌叢草甸帶差異不明顯的主要因素,CD錯誤
A
題組6(考點6: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
(2023年江蘇卷)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帶譜及云杉林亞帶的植被垂直分層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該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層結構不同,其主要影響因子是( )
A. 水分 B. 土壤 C. 溫度 D. 光照
喬木層植被最茂密
林下光照條件最差
林下只能發育喜陰的苔蘚類植物
喬木層植被最稀疏
林下光照條件最好
林內垂直結構越多樣
D
題組6(考點6: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
題組7(考點7: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2024年高三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聯考卷)為了能較全面地闡明垂直自然帶的景觀特點,采取地貌、氣候、植被及土壤主要類型聯合命名法。讀阿爾泰山南部垂直自然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圖中,阿爾泰山夏季優質草場主要分布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題詳解】夏季氣溫較高,較高海拔處草類生長較好,所以夏季牧場影響較高海拔處,而冬季時隨著熱量條件變差,冬季牧場應在較低海拔處,①地海拔較低,不符合夏季牧場的條件,而且①地植被類型不明確,A錯誤;據上題分析得知草甸處土壤肥沃,夏季氣溫高時草類生長條件優良,適宜發展為夏牧場,而山地草原帶對應的水分條件較差,草類質量相對較差,況且為了整體更好的利用山地草場資源,夏季因選擇在海拔較高的草場放牧,因此C正確,B錯誤;④區域的植被是喬木,草類少,不適宜放牧,D錯誤。故選C。
C
(2024年浙江1月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該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溫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題。
4. 植被上限上升后,該山地垂直帶譜中( )
A. 雪線海拔高度下降 B. 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 自然帶的數量減少 D. 森林帶向高海拔擴展
隨著熱量條件改善
植被上限上升
雪線海拔高度上升,A錯誤
森林帶也向高海拔擴展,D正確
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
該山峰海拔為6310米
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
海拔更高處還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積雪
然帶的數量并沒有減少,BC錯誤
D
題組8(考點8:雪線與林線)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四模卷)樹線是指山地森林與灌叢、草甸過渡帶的上界,是稀疏高山樹木生長的海拔上限。林線是指郁閉(大片樹冠彼此水平銜接)森林的海拔上限。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呈東西走向,山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2.5℃。下圖示意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林線、樹線采樣點在不同海拔累積頻率(累積頻率是對頻率的累計)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植被類型主要是( )
A. 亞寒帶針葉林 B. 常綠硬葉林 C. 常綠闊葉林 D. 落葉闊葉林
題組8(考點8:雪線與林線)
【8題詳解】
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呈東西走向,山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山麓地區氣溫高,降水少,森林分布少,隨著海拔升高,降水稍多,且蒸發減少,土壤濕度增大,適合森林生長,加之海拔變高,熱量條件變差,適合亞寒帶針葉林生長,所以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植被類型主要是亞寒帶針葉林,A正確。常綠硬葉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故選A。
A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四模卷)樹線是指山地森林與灌叢、草甸過渡帶的上界,是稀疏高山樹木生長的海拔上限。林線是指郁閉(大片樹冠彼此水平銜接)森林的海拔上限。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呈東西走向,山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2.5℃。下圖示意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林線、樹線采樣點在不同海拔累積頻率(累積頻率是對頻率的累計)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與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林線相比,其樹線( )
A. 整體分布在海拔較高處 B. 在海拔2600~2800m升高更明顯
C. 集中分布在海拔較低處 D. 在海拔3200~3400m處變化更小
題組8(考點8:雪線與林線)
【9題詳解】
讀圖可知,與林線相比,其樹線在較高海拔處累積頻率更快(在海拔3500~3700m升高更明顯),表明樹線整體分布在海拔較高處,A正確,BC錯。樹線在海拔3200~3400m處累積頻率變化較大,D錯。故選A。
A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四模卷)樹線是指山地森林與灌叢、草甸過渡帶的上界,是稀疏高山樹木生長的海拔上限。林線是指郁閉(大片樹冠彼此水平銜接)森林的海拔上限。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呈東西走向,山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2.5℃。下圖示意博格達山山地森林的林線、樹線采樣點在不同海拔累積頻率(累積頻率是對頻率的累計)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圖中所示博格達山海拔3400~3700m處樹線采樣點累積頻率曲線變化顯著,主要是由于( )
A. 光照充足 B. 熱量條件改善 C. 風力減小 D. 冰雪融水較多
題組8(考點8:雪線與林線)
【10題詳解】
結合上題,博格達山海拔3400~3700m處的樹線采樣點累積頻率增加快,表明樹線整體分布在海拔較高處。隨著海拔升高,熱量條件變差,風力增大,BC錯。高海拔處受冰雪融水影響更大,有利于稀疏高山樹木生長,樹線頻率增長快,D正確。雖然海拔變高,光照變好,但相比于水分而言,光照不是導致氣候干旱地區樹線頻率增長快的主要影響因素,A錯。故選D。
D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雪線是指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區的下部界線,永久積雪和季節積雪區間的界線。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有:
氣溫
降水
坡向
坡度
人類活動
自然環境變遷
因素 影響 示意圖
溫度 (熱量或緯度) 雪線高度與氣溫呈正相關。即低緯雪線高,高緯雪線低;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
降水 雪線高度與降水呈負相關。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因素 影響 示意圖
坡度 坡度越大,積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高;反之偏低
坡向 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線高。 陰坡:氣溫低,冰雪消融量小,雪線低。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因素 影響 示意圖
自然環境變遷、 人類活動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局部地區雪線有所上升;礦物能源燃燒產生的粉塵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上升,導致冰雪融化,雪線上升
氣候、地貌 等因素的 綜合作用 喜馬拉雅山南坡,既是陽坡,又是迎風坡,但水分條件的影響超過了熱量條件,因此雪線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雪線緯度分布規律
思考1:世界雪線高程等值線分布的大致規律是?
規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思考2:我國雪線高程等值線分布的大致規律是?
規律:
①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
②由沿海向內陸雪線逐漸升高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林線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帶譜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等溫線相吻合。若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長,只能生長草甸或灌叢。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緯度越低,熱量越充足,林線高度越高
林線高度主要受熱量和水分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
①熱量
陽坡——熱量充足,林線高度高
陰坡——熱量不足,林線高度低
土壤溫度高——熱量充足,林線高度高
土壤溫度低——熱量不足,林線高度低
(地形隆起、樹冠阻擋等影響土壤溫度)
當熱量與水分沖突時,但熱量條件的影響超過了水分條件,溫度對林線有決定性影響,溫度過低是植物生長不好的首要原因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林線高度主要受熱量和水分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
迎風坡——降水多,水分充足,林線高度高
背風坡——降水少,水分不足,林線高度低
(如天山云杉林只分布在北坡,南坡缺失
與下邊的案例相比,山體往往較高)
注意: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中低緯度地區,降水少,山地林線分布較低。
陽坡——蒸發強,水分不足,無森林分布
陰坡——蒸發弱,水分充足,有森林分布
(主要表現在水分影響大于熱量影響的干旱地區
與上邊的案例相比,山體往往較矮)
②水分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林線高度主要受熱量和水分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
③其他因素
低緯度的沿海地區,山頂處沒有被森林覆蓋,不是熱量和水分的原因,而是由于強風作用。
地形影響水熱:因為地處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峽谷,開口向西南,印度洋西南季風帶來的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帶來了大量的水汽和熱量。
我國林線的分布規律
思考1:我國林線高程等值線分布的大致規律是?
全世界最高的林線
規律:我國林線高度大體上由西南向東北遞減。
原因:①西南地區緯度低,氣溫高,熱量條件好;
②雅魯藏布江谷地向印度洋敞開,有利于西南暖濕氣流深入。
思考2:世界林線高度最高值出現在雅魯藏布江谷地的原因 ?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林線緯度分布規律
思考3:天山南坡林帶缺失的原因?北坡出現山地針葉林帶的原因?
①天山南坡為陽坡蒸發旺盛,
水分條件差,沒有森林分布。
②天山北坡受盛行西風影響,隨地勢抬升形成地形雨,水熱條件較好,形成針葉林帶。
拓展延伸:雪線與林線
陰坡
陽坡
迎風坡
林帶缺失
天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赤峰市| 阳江市| 滨海县| 白山市| 黄陵县| 大埔区| 肥东县| 虞城县| 永兴县| 三亚市| 都昌县| 厦门市| 巴彦县| 涿州市| 奉节县| 湟中县| 韩城市| 佛冈县| 怀来县| 贵定县| 阿瓦提县| 云安县| 额尔古纳市| 克东县| 邛崃市| 柳江县| 德钦县| 从江县| 唐山市| 吐鲁番市| 大港区| 隆子县| 绥德县| 福贡县| 青阳县| 耒阳市| 页游| 福安市| 汝城县|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