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讀下面的地層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地層巖石屬于變質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巖層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生物遺體或化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①②③④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黃山地處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北部,為國家地質公園。黃山屬花崗巖峰林景觀,這里的花崗巖巖體遭受球狀風化,奇峰聳立,由此形成了黃山雄峻瑰奇的美景。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4.圖中B、C、D、E巖石類型與黃山巖石類型一致的是( )A.B B.C C.D D.E5.根據材料分析黃山奇峰景觀形成過程( )A.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外力作用B.固結成巖—地殼抬升—外力作用C.外力作用—地殼抬升—巖漿侵入D.地殼抬升—外力作用—巖漿侵入石繩(下左圖)又名繩狀熔巖,是巖漿噴出地表,順坡而下時,表皮先冷卻,冷卻表皮受內部尚未凝固的流動巖漿的推擠、扭動、卷曲而成。石繩外表與麻繩、草繩等極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現,多呈弧形彎曲。下右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推測左圖中石繩內部應具有( )A.層理構造 B.片理構造 C.沖刷構造 D.氣孔構造7.右圖中能夠反映石繩形成過程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⑤8.關于弧形石繩描述正確的是( )A.延伸方向與巖漿流動方向一致 B.弧頂指向地勢低洼的方向C.石繩弧頂指向巖漿的來源方向 D.垂直于板塊邊界延伸方向保山地塊和騰沖地塊位于云南西部,在晚古生代屬于基默里大陸的一部分,在二疊系由一套特殊的沉積序列組成,并含有大型單體珊瑚和復體珊瑚化石。構造透鏡體是巖石因構造作用而形成的不連續塊體,多呈透鏡狀或扁豆狀,灰巖透鏡體是構造透鏡體的一種。圖為保山地塊和騰沖地塊的地層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9.保山地塊在二疊系經歷的地質過程是( )A.沉積作用——巖漿活動——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地塊下沉——沉積作用B.巖漿活動——地塊下沉——地殼抬升——沉積作用——外力侵蝕——沉積作用C.地塊下沉——巖漿侵入——地殼抬升——沉積作用——外力侵蝕——沉積作用D.沉積作用——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地塊下沉——外力侵蝕——沉積作用10.騰沖地塊的灰巖透鏡體可能是( )A.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蛋 B.風化作用遺留的硬石塊C.流水搬運沉積形成的礫石 D.板塊擠壓形成的斷塊11.保山地塊和騰沖地塊在二疊系時期大部分為( )A.淺海區域 B.深海區域 C.大陸內部 D.大陸沿海地區漢白玉是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的大理石,內含閃光晶體,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組成。天安門前的華表、金水橋,宮內的宮殿基座、石階、護欄都是用漢白玉制作,所謂“玉砌朱欄”,華麗如玉,故稱漢白玉。下圖為天安門華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從成因上看,天安門華表的制作材料大理石所屬的巖石類型是( )A.噴出巖 B.侵入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13.在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中,漢白玉形成的條件是( )A.冷卻凝固 B.高溫高壓 C.外力作用 D.固結成巖14.黃山飛來峰上的飛來石是黃山的鎮山之寶,是黃山數百處巧石中的杰出代表(圖1)。著名電視劇《紅樓夢》(87版)片頭便以此石為景。飛來石由花崗巖組成,獨居峰頂,靜觀山下云海。圖2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1)判斷圖2中數字序號代表的地質作用類型。(2)運用巖石圈物質循環原理解釋“飛來石”的形成過程。(3)圖2中與A、C兩類巖石相比,B類巖石的突出特點有哪些?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質剖面圖既可以體現靜態的結構特征,也可以反映動態的演變過程。正確判讀地質剖面圖的關鍵是明確各種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和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不連續地層是指巖層的地質年代不連續分布。圖為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圖。(1)指出該地不連續地層的分布位置,并說明理由。(2)簡述甲巖石形成的原因。(3)簡述巖漿侵入之前的地質作用過程。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結合圖例,④為大理巖,由石灰巖變質而成,D正確;①為砂巖,②為石灰巖,均屬于沉積巖、③為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ABC錯誤。故選D。2.答案:A解析:可能含有生物遺體或化石的沉積巖,結合上題分析,①為砂巖,②為石灰巖,均屬于沉積巖,A正確;③為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④為大理巖,屬于變質巖,均不會存在生物遺體或化石,BCD錯誤。故選A。3.答案:C解析:圖中沉積巖地層先形成,且②沉積巖地層位于①的下部,所以②的形成早于①.之后巖漿活動,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形成③,且巖漿侵入切穿①巖層,所以③的形成較①晚。巖漿在侵入的過程中,地下巖層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變質巖④.所以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②①③④,C正確。故選C。4.答案:A解析:從該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可以推斷,D由沉積物形成,應為沉積巖;由圖可知,EABC中,BC只能由A形成,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形成,故BC為巖漿巖,A為巖漿,C巖漿巖可以直接形成沉積物,應為噴出巖,B為侵入巖,則E為變質巖。黃山屬花崗巖,為侵入巖,對應B。A正確,BCD錯誤。故選A。5.答案:A解析:黃山屬花崗巖,其形成過程是巖漿活動,形成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后來地殼抬升,出露地表;進一步遭受風化、剝蝕等外力作用,形成花崗巖峰林景觀,A正確,BCD錯誤。故選A。6.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石繩屬于噴出巖。噴出巖具有礦物結晶顆粒小、有的有流紋或氣孔構造等特點,D正確;層理構造和沖刷構造是沉積巖的特點;片理構造是變質巖的特點,ABC錯誤。故選D。7.答案:A解析:石繩是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根據圖示,甲為巖漿,乙為侵入巖,丙為噴出巖,丁為沉積巖,戊為變質巖,因此,①表示冷卻、凝固作用,②表示地殼抬升運動,③表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④表示壓實、固結作用,⑤表示變質作用,⑥表示熔化。A正確,BCD錯誤。故選A。8.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石繩又名繩狀熔巖,是巖漿順坡而下,沿流動方向呈弧形彎曲或呈鏈形排列而成”,可知石繩弧頂多指向巖漿流動方向,即地勢低洼的方向,因此,石繩的延伸方向應垂直于巖漿流動的方向。綜上所述,石繩的延伸方向取決于巖漿流動方向,而巖漿流動方向主要受地勢影響,與板塊移動方向沒有相關性。B正確,ACD錯誤。故選B。9.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保山地塊在二疊系最下層的巖層是砂巖,向上依次是雜礫巖、砂巖、灰巖、玄武巖、沉積間斷、粉砂巖、灰巖、白云質灰巖、雜礫巖、砂巖、灰巖、粉砂巖、白云質灰巖均屬于沉積巖,玄武巖屬于噴出巖,沉積間斷說明該時期內地殼抬升接受外力侵蝕;因此保山地塊在二疊系經歷的地質過程應為沉積作用—巖漿活動—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地塊下沉—沉積作用,A正確。故選A。10.答案:D解析:騰沖地塊的灰巖透鏡體周邊是沉積巖,且灰巖透鏡體屬于灰巖,即沉積巖,因此其不會是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蛋,A錯誤。騰沖地塊的灰巖透鏡體和周邊巖石均屬于沉積巖,硬度差異不大,因此其不會是風化作用遺留的硬石塊,B錯誤?;規r透鏡體組成部分是灰巖,不會是流水搬運沉積形成的礫石,C錯誤?;規r透鏡體組成部分是灰巖,但和上面的灰巖巖層出現明顯錯位,因此其可能是受板塊擠壓而形成的斷塊,D正確。11.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保山地塊和騰沖地塊在二疊系含有大型單體珊瑚和復體珊瑚化石,而珊瑚主要生存在淺海區域,且圖中顯示大部分地層為灰巖,故保山地塊和騰沖地塊在二疊系時期大部分為淺海環境,灰巖一般形成于淺海環境,A正確。故選A。1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漢白玉是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的大理石,內含閃光晶體,由此可知天安門華表的制作材料大理石所屬的巖石類型是變質巖,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冷卻凝固形成的是巖漿巖,A錯誤;外力作用加上固結成巖作用可以形成沉積巖,CD錯誤;高溫高壓條件下巖石會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巖,且結合材料可知漢白玉是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的大理石,B正確,故選B。14.答案:(1)①為冷卻凝固作用,②為外力作用,③為變質作用,④為重熔再生作用。(2)巖漿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形成花崗巖→地殼不斷抬升,花崗巖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花崗巖受外力作用(風化、侵蝕作用)不斷崩解破碎就形成了現在的“飛來石”景觀。(3)常含有化石,具有層理構造。解析:(1)讀圖2,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可以判斷,①由巖漿指出,并指向A,則②為巖漿的冷卻凝固作用,A巖漿巖;④指向巖漿,為重熔再生作用;沉積巖由外力作用形成,多分布在地殼的上部,B為沉積巖,②為其他巖石指向沉積巖,為外力作用;C為變質巖,③為其他巖石指向C(變質巖),為變質作用。(2)由材料可知,飛來石由花崗巖組成,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因此“飛來石”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先是巖漿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后形成花崗巖,后經地殼抬升出露地表,裸露地表的花崗巖在外力作用不斷風化、侵蝕和發生機械性崩塌的作用下,最終形成“飛來石”。(3)據第一問可知,A是巖漿巖、C是變質巖,B是沉積巖,沉積巖為沉積物堆積后,受重力逐層固結形成的巖石,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而巖漿巖、變質巖的形成都與巖漿有關,化石容易受到破壞,不可能含有化石。15.答案:(1)位置:位于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理由:侏羅紀與新近紀之間缺少了白堊紀地層;原形成的白堊紀地層被外力侵蝕流失,從而形成了不連續地層。(2)甲巖石最初是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巖;后巖漿侵入過程產生高溫高壓;原沉積巖與巖漿的接觸地帶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3)首先發生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然后巖層受水平擠壓,巖層彎曲,形成褶皺;受持續水平擠壓力作用,巖層斷裂位移,形成斷層。解析:(1)根據地質年代表,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缺少了白堊紀地層;可推測,原形成的白堊紀地層可能被外力侵蝕,缺失,從而形成了不連續地層。故不連續地層的分布位置位于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2)甲巖石為變質巖,結合圖示巖層分布,最初是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后巖漿侵入,巖漿高溫高壓;高溫高壓的巖漿使得與巖漿接觸的原沉積巖發生變質作用,從而形成變質巖甲。(3)根據巖層的層理結構,可推測首先發生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根據巖層的彎曲變形,可推測巖層受水平擠壓,巖層彎曲,形成褶皺;根據斷層分布,可推測,受持續水平擠壓力或拉伸力作用影響,超過巖層的承受能力,巖層斷裂并形成相對位移,形成斷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