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中冊《書憤》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誦讀詩歌,在誦讀中品味詩情。2、思維發展與提升:借助“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3、審美鑒賞與創造:在鑒賞中品味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感受詞人的魅力。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陸游的赤子之情,傳承詩人及作品傳達出的民族精神。教學重點:學習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賞析詩歌,感受詩情。教學難點:品味詩歌深沉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過程:(一)導入:古往今來,無論是戰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還是唐代的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們都懷揣著對祖國最深沉的愛。有這樣一個人,他心中所想,夢中所做,甚至彌留之際的殷殷囑托都是他熱愛的那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半夜臥榻驚坐起,滿腔赤誠寄家國?!边@個人就是南宋的陸游。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憤》,感受他的愛國情懷。(二)知人論世: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紹興)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變(靖康之難)前一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汴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國。金兵燒殺搶掠,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了漢人的內心。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陸游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少年時陸游就立下了“掃胡塵,靖國難”的志向。陸游年輕時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因受到秦檜排斥而仕途不順。秦檜去世以后陸游才開始走上仕途。但在積貧積弱的南宋時代,朝廷偏安一隅,皇帝只圖享樂,奸臣力主投降,主張武力抗金,收復中原的陸游一再遭受打擊排擠,多次被罷官,只有過幾次短暫的軍旅生活。晚年的陸游隱居故鄉,過著簡樸、寧靜的鄉村生活。但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壯志從未真正消失。寫作背景:本詩創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時陸游已62歲,在山陰閑居了6年,少年時“掃胡塵”“靖國難”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三)走進文本,初讀詩歌(1)請學生齊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和字音,體會整首詞的感情基調。書憤 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解題和詩歌大意題解:“書”:動詞,寫,抒發。“憤”:憤懣、悲憤。“書憤”者,抒發胸中郁憤之情也。詩歌大意: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如山之高。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節奏、重音、情感。含有作者詩歌情感的字詞,我們要重讀,如“世事艱”的“艱”,“氣如山”的“氣”“空自許”的“空”“誰堪伯仲間”的“誰”。重讀是為了強調。活動一:陸游之“憤”(1)讀詩歌,品憤意全詩中不著一個“憤”字,你能不能體悟詩題中“書憤”究竟因何事而“憤”?(找詩中字眼回答)所“憤”之一:世事艱所“憤”之二:空自許所“憤”之三:衰鬢已先斑所“憤”之四:誰堪伯仲間(2)文本鑒賞,因何事而“憤”?所“憤”之一:世事艱聯系時代背景,“世事艱”暗示了什么 “憤”報國無門所“憤”之二:空自許“憤”壯志難酬所“憤”之三:衰鬢已先斑“憤”年華空老所“憤”之四:誰堪伯仲間這里又用了一個典故,用意何在 “憤”收復無望 無人領軍活動二:時代之憤《書憤》所反映的陸游“壯志難酬,年華空老”的人生際遇,無疑是一種悲劇,但是這種悲劇是他們個人的悲劇嗎?《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小重山》岳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⑷。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思考:憤的根源是什么?活動三:“吾輩之幸”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國慶,從陸游到南宋,時代變了,赤子之心不變。我們與陸游對話,與歷史對話,與自己對話,面對對這顆永遠滾燙的赤子之心,你會交出怎樣的答卷?(四)布置作業:請以“失意不失赤子心”為主題,給《書憤》寫一則15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