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45 旅游地理(55張)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45 旅游地理(55張)

資源簡介

(共55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十五章 旅游地理
專題45:旅游地理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①描述旅游資源的分類和內涵。 ②舉例說明某種旅游資源的成因和價值。 ③區別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基本概念,結合實例說明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和方式。 ④結合實例,評價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 ⑤結合實例,分析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之間的關系。 ⑥結合實例,分析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帶動作用。 ⑦舉例說明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⑧結合實例,涉及旅游出行的時間、線路及景區的內部線路。 ⑨舉例說明自然地理條件與旅游安全的關系,以及應對的安全措施。 結合材料、區域圖,對典型區域的旅游景觀特點、特色旅游進行綜合認識。(區域認知)
依據材料或區域圖,綜合分析旅游資源的價值、開發與綜合評價,以及對旅游發展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根據區域旅游特點,對旅游活動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地理實踐力)
依據材料或區域圖,綜合分析旅游資源的價值、開發與綜合評價,以及對旅游發展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理,建立人地和諧的發展理念。
(人地協調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全國甲卷,43,10分 以某一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例并設計一個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文化旅游產品為背景,考查旅游活動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
2023全國甲卷,43,10分 以甘肅省平涼市養牛產業,創設“窯洞養牛"的研學情境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開發評價及旅游活動設計。
2023全國乙卷,43,10分 以景區數字化為背景,考查景區數字化對旅游活動影響和旅游景觀的欣賞。
2022全國甲卷,43,10分 以陜西鳳堰古梯田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保護措施。
2022全國乙卷,43,10分 以旅游景區觀景臺為背景,考查旅游景觀的欣賞措施。
2022湖南,20,10分 以杭州主城區主要場所的網絡視頻播放量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游覽價值。
2022河北,19,6分 以廣西環弄拉生態旅游區特色旅游發展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2022重慶,19,6分 以某越野線路局部景觀為背景,考查地形特點對開展自駕越野旅游的有利影響。
2021全國甲卷,43,10分 以興國縣開通鐵路為背景,考查交通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旅游資源開發條件及旅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2021全國乙卷,43,10分 以哈尼梯田內源式村集體企業開發模式為背景,考查旅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意義)。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1重慶,19,6分 以毛里求斯西南部海岸海底“瀑布”景觀為背景,考查旅游景觀的欣賞方法。
2021河北,19,4分 以大漠天池旅游景觀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特點與旅游活動設計。
2021湖南,20,10分 以紅色旅游相關圖文信息為背景,考查區域地理特征、旅游規劃。
2021天津,17,10分 以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區為背景,考查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評價條件。
根據2021-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提取考點:
1.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核心原理,重難點)
2.旅游與區域發展(核心原理,重難點)
3.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核心原理,重難點)
4.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核心原理,重難點)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考查形式:本專題屬于舊高考考查內容,一般以某個特定的景區或者現實生活中旅游觀賞等為案例,采用文字、圖示、表格或圖文結合等多種方式。設問角度往往是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旅游與區域發展、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等考點,側重對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等素養的考查。
②考查方式:多以材料綜合題形式出現,難度中等。
③新趨勢:近年來,隨著舊高考省份越來越少,24年高考僅有全國甲卷出現旅游地理考題,說明高考對此內容考查有所弱化趨勢。
2.備考建議
高考這部分內容考察主要集中在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旅游與區域發展,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觀賞,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等相關的知識點,需要考生認真掌握。復習中,特別要注重特定紅色旅游和著名景點地區的積累,如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路線經過地區等區域地理知識的積累。
四、知識體系
構成要素
旅游資源
旅游者
類型
特性
開發條件評價
資源價值
位置、交通
客源市場
基礎設施
旅游活動規劃
旅游活動
旅游業
影響
旅游環境
旅游
古代
現代旅游
特點
基本六大要素
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開發
環境問題
環境容量
保護措施
影響因素
旅游活動設計
做一個合格的生態旅游者
五、考點突破
考點突破
1.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2.旅游與區域發展
3.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4.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01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考點突破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項目 內容 開發條件評價
資源 價值 旅游資源的價值首先取決于資源質量(即自身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高低),還與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有關 資源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的旅游資源游覽價值大,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
地理 位置 與交通 交通位置及其通達度通過影響經濟距離和游客心理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開發條件差;反之開發條件好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項目 內容 開發條件評價
客源 市場 旅游資源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客源市場的距離。旅游者出游受經濟距離(游客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的影響。旅游地的經濟距離越長,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經濟收入越高,出游的經濟距離越長 旅游資源的開發要考察在其最優吸引半徑內的旅游消費市場,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大;反之開發利用價值小
基礎 設施 旅游資源的開發既要考慮當地現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 地區接待能力強,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1.旅游資源的價值評價
(1)資源的質量評價:看其是否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即非凡性。旅游資源的非凡性越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開發價值越高。
(2)景觀的地域組合:強調與臨近的景點不雷同,質量上略勝一籌,若同一區域有特征相似的且更有價值的資源,其價值會降低。
(3)資源的集群狀況:強調類型豐富,搭配協調,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觀群。若一定范圍內只是孤立的景點,無法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觀群,則其開發價值不大。
2.旅游資源的市場評價
(1)客源地:由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收入相對較高,他們既有外出旅游的動機,也有外出旅游的條件,故旅游的客源地主要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
(2)客源地與旅游地的距離:由于旅游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因此旅游資源的開發要考慮在其最優吸引半徑內的旅游消費市場。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旅游價值:旅游資源的價值主要表現在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等方面,結合下表,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義。
價值 含義 資源類型
美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一般都具有美學上的觀賞性,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們去景區觀光、度假、療養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觀、人文景觀
科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在地理學上往往具有某種典型性,對一些自然現象的成因、演變機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 自然景觀
歷史文化 價值 文物古跡對于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人文景觀
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然景觀、人文景觀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3.地理位置與交通評價
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通過影響經濟距離和游客心理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4.基礎設施評價
旅游資源的開發既要考慮當地現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答題術語
1.分析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答題思路:
種類 舉例 旅游價值 核心 表現 形式 形成過程
自然旅游資源 地質、地貌景觀 路南石林 對于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具有重要意義 地貌 景觀 具體 形式 自然
過程
水域風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觀 黃山迎客松
天象與氣候景觀 黃山云海
人文旅游資源 遺址遺跡 北京故宮 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義 建筑 景觀 具體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歷史過程及當代人類活動
建筑設施 蘇州園林
旅游商品 景德鎮瓷器
人文活動 傣族潑水節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2.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答題模板: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2.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答題模板: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突破2——歸納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突破3——歸納旅游活動的設計
旅游活動的合理設計,能夠在旅游活動中充分利用時間取得最佳效果,也能保障旅游安全。具體步驟如下表所示: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出游愿望:個人的興趣(旅游動機)和愛好(旅游偏好)
能力: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閑暇時間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收集信息的渠道:各種新聞媒介、旅行社、導游手冊、親朋好友、有經驗的旅游者等
需要收集的旅游地信息包括:旅游地旅游資源的類型、主要游覽景區、景區的特色、旅行費用、旅游服務設施和條件以及旅游地的時空可達性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確定旅游目的地,選擇旅游線路 ①選擇最著名的旅游地 ②選擇與居住地環境差異比較大的旅游地 ③選擇最小旅游時間比
保證旅 游安全 影響旅 游安全 的因素 旅游地的地形、氣候、水文等自然環境條件
旅游硬件設施情況
旅游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突破3——歸納旅游活動的設計
旅游活動的合理設計,能夠在旅游活動中充分利用時間取得最佳效果,也能保障旅游安全。具體步驟如下表所示: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與旅游規劃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14.[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風景。現在只“看”是不夠的,各種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旅游產品不斷涌現,使得旅游空間變成可消費、可體驗的場景。這樣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新熱點。例如,上海天文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運用5G高清、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結合專業天文儀器、天文館科普知識、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國首個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產品,為游客開啟元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以某一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例,設計一個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文化旅游產品。(10分)
標準答案:如名稱:大運河文化遺產
①運河博物館三維光影秀。“不止運河--沉浸式體驗展”的三維光影秀,以游船的視角,帶領游客沉浸式“暢游”千年運河,觀看京劇、舞獅和龍燈表演等,深刻感受大運河的文化魅力。
②運河小鋪--定制主題專屬影像寫真。AR數字照相機幾秒鐘后便生成了燃燈塔、鎮水獸、漕船、銅坐龍、中國龍等大運河典型景觀的專屬影像寫真,國潮味濃郁。
③運河小鋪--專屬定制印章打卡卷軸。運河小鋪推出一款設計古樸的大運河打卡卷軸,包括銅坐龍、紫清宮、通州地圖等在內的16枚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專屬定制的精美印章。
(2024年全國甲卷)14.[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風景。現在只“看”是不夠的,各種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旅游產品不斷涌現,使得旅游空間變成可消費、可體驗的場景。這樣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新熱點。例如,上海天文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運用5G高清、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結合專業天文儀器、天文館科普知識、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國首個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產品,為游客開啟元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以某一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例,設計一個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文化旅游產品。(10分)
【評分標準】
一.文化旅游產品名稱:(0-2分)
設計的文化旅游產品與所選世界文化遺產密切相關;(2分)
設計的文化旅游產品與所選世界文化遺產 有關聯;(1分)
二.參與感、互動度:0-4分)
設計的文化旅游產品瞄準旅游目標客源群體特點,充分體現時代特色和游客心理需求,便于游客參與互動,簡單易行、安全性高。(3-4分)
三.體驗性:(0-4分)
設計的文化旅游產品與已有旅游產品組合匹配好,形成合力,游客從“走馬觀花”式旅游走向深度體驗旅游。(3-4分)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14.[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風景。現在只“看”是不夠的,各種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旅游產品不斷涌現,使得旅游空間變成可消費、可體驗的場景。這樣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新熱點。例如,上海天文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運用5G高清、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結合專業天文儀器、天文館科普知識、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國首個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產品,為游客開啟元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以某一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例,設計一個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文化旅游產品。(10分)
官方解析: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800千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魯、蘇、浙6省(直轄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歷史上,京杭大運河起過溝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促進了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圍。”“要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文物事業和產業的重視達到歷史新高度,“以用促保”成為文化遺產政策聚焦點;技術應用的創新發展為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新手段,推動海量文化遺產資源從數據化到資產化,走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14.[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風景。現在只“看”是不夠的,各種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旅游產品不斷涌現,使得旅游空間變成可消費、可體驗的場景。這樣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新熱點。例如,上海天文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運用5G高清、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結合專業天文儀器、天文館科普知識、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國首個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產品,為游客開啟元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以某一世界文化遺產地為例,設計一個參與感強、互動度高、體驗性好的文化旅游產品。(10分)
2024年五一假期,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遺產設計并推出多個有趣的互動文化旅游產品。如:①運河博物館三維光影秀。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陳大樓二層展廳內,“不止運河--沉浸式體驗展”的三維光影秀,以游船的視角,帶領游客沉浸式“暢游”千年運河,觀看京劇、舞獅和龍燈表演等,深刻感受大運河的文化魅力。光影秀節目精彩紛呈,給游客奉獻一場美輪美奐、震撼十足的視聽盛宴。光影秀與博物館展陳的眾多大運河沿線珍貴文物相得益彰,全方位、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運河的歷史和文化,以及沿線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令游客大飽眼福、意猶未盡。②運河小鋪--定制主題專屬影像寫真。在運河小鋪前,一臺科技感十足的AR數字照相機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拍照。AR數字照相機很快捕捉到游客的面部特寫,游客可自主選擇主題場景參與其中,幾秒鐘后便生成了燃燈塔、鎮水獸、漕船、銅坐龍、中國龍等大運河典型景觀的專屬影像寫真,國潮味濃郁。③運河小鋪--專屬定制印章打卡卷軸。運河小鋪推出一款設計古樸的大運河打卡卷軸,旅游打卡愛好者可在大運河卷軸上蓋上包括銅坐龍、紫清宮、通州地圖等在內的16枚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專屬定制的精美印章。大運河專門的印章打卡卷軸,蓋上印章之后仿佛一件復古風的藝術品,大受游客青睞。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2022年湖南卷)20. 【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杭州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有許多與旅游相關且網絡關注度高的場所。下圖示意杭州主城區主要場所的網絡視頻播放量。
(2)在游憩觀光類場所中,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斷橋殘雪景點的關注度最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旅游價值:斷橋殘雪景點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非凡性(獨特性):斷橋殘雪景點是代表性景點,非凡性突出(或獨特性高
知名度高:網絡播放量最高
答案:①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②斷橋殘雪景點是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代表性景點,非凡性突出(或獨特性高);③知名度高;
02
旅游與區域發展
考點突破
突破1——歸納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拉動經濟 發展 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游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帶動相關產業(如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筑、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輕紡、旅游紀念品等產業)的發展;
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分地依賴旅游業會給國民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
促進社會 文化繁榮 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促進文化交流,滿足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影響區域 環境 有利影響:促進環境保護;可以促進歷史古跡、古建筑、紀念館等的修復;為自然資源的保護提供推動力;使采取行政法規和規劃措施來保護環境成為可能;
不利影響:旅游與環境關系處理不好,會導致環境惡化,如過多游客會造成旅游環境的混亂、污染,降低旅游質量
旅游與區域發展
突破2——分析旅游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正面影響。
合理的旅游開發和建設有保護自然與人文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作用,如促進了歷史古跡、古建筑、紀念館的修復;為自然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推動力;采取行政法規和規劃措施使保護環境成為可能。
(2)負面影響
旅游環境問題 成因 危害
對 自 然 環 境 的 破 壞 環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覽活動產生的廢氣、廢水、垃圾以及噪聲等 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危害旅游地的居民和旅游者自身
對動植物 資源的破 壞    捕獵野生動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擾生物的生活習性,阻斷生物遷徙路線 生態結構失調、環境功能減退,某些珍稀物種滅絕
旅游與區域發展
旅游環境問題 成因 危害
對自然環 境的破壞 對背景環 境的破壞 開發建設和游人對地表環境、自然資源的破壞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結、滑坡、雪崩、損壞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對視覺效 果的破壞 建筑物、索道、山區公路、停車場等人工設施的建設 破壞了優美和諧的自然風光
對 社 會 環 境 的 破 壞 對傳統社 會文化的 破壞   外來文化的強力沖擊 使旅游地區傳統文化消亡和商業化、表演化,千百年的歷史沉淀可能毀于一旦
對文物古 跡的破壞 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過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跡不可逆轉的破壞
城市化 問題  旅游熱點地區過度城市化 城市景觀被破壞、建筑物過密、交通擁堵
旅游與區域發展
典例講解
(2022年河北卷)19.[選修3:旅游地理]
位于廣西中部石漠化治理片區的環弄拉生態旅游區,通過引入山地馬拉松、公路自行車、攀巖等現代體育賽事,并進一步挖掘龍舟、獨竹漂等民族特色活動資源,打造“體育+民族特色活動”的旅游發展模式,推動當地旅游業迅速發展,使曾經的“石頭山”變成了當地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簡述該地旅游發展模式中體育賽事和民族特色活動的不同作用,并說明該模式對旅游資源開發的啟示。
通過舉辦多樣化的體育賽事,提高該地區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通過挖掘民族特色活動資源,增加旅游項目,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延長游客旅游時間,留住游客;
深度開發當地優勢資源,融合特色資源,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等;
【答案】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擴大影響力,吸引游客;民族特色活動增加體驗度,留住游客。深度開發優勢資源;融合特色資源。
03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考點突破
【重難全突破】
突破1——歸納旅游資源的特性
特性 含義
旅 游 資 源 共 性 多樣性 旅游資源極其多樣,且廣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資源是同類中具有非凡特點的事物或現象
永續性 多數旅游資源可反復使用,并且使用是無消耗的(與其他資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點)
特性 含義
旅 游 資 源 自然 景觀 季節性 有些自然景觀隨季節變換而呈現不同特色,稱為季節性,如霧凇形成于冬季
地域性 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自然景觀的地域差異
人文 景觀 可創造性 人文景觀是人們根據不同的目的建設和創造的
可變異性 人文景觀的性質、功能隨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突破2——拓展旅游資源的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響旅游資源的分布,反過來可以根據自然和人文地理條件的差異分析歸納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和規律。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響 舉例
自 然 地 理 因 素 地質 基礎 依托于構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資源,其分布與構造格局有關 雅魯藏布大峽谷、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分布在斷裂帶上;分布在高原構造帶上的斷層湖,如非洲的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我國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日本的火山景觀
氣候 條件 主要依托于氣候條件的旅游資源,其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地帶性 寒溫帶和中溫帶的冰、雪、霧凇奇
景,如吉林霧凇,加拿大的魁北克
省、日本的札幌、中國的哈爾濱和
齊齊哈爾成為世界三大冰雪藝術區
海陸地 形及氣候   影響海景的分布與構成 熱帶和亞熱帶海濱風光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因素 影響 舉例
人 文 地 理 因 素 古代城 市建設 賦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中國的八大古都、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羅馬
人類對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等的審美活動,提升了旅游資源的價值 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跡”、廬山、岳陽樓等
人類重大行為留下的地理“痕跡” 古戰場、古渡口、萬里長城、古梯田等
社會認 知因素 隨著時代進步,會涌現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 休閑度假村、農家樂分布在城市外圍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突破3——歸納旅游資源的欣賞
欣賞要求 景觀特點
選擇 觀賞 位置 遠眺、俯視 高大雄偉、面積廣
特定觀賞位置 地貌的酷似造型
仰視 瀑布景觀
俯覽、遠望 以回環曲線構景的江河,以曠景取勝的湖海
亭、榭、水邊 小路觀賞 比較小的湖沼池塘
乘船 山水有機組合
欣賞要求 景觀特點
把握 觀賞 時機 不同季節 自然景觀隨季節變化的差異明顯
不同時刻 日出、日落
特定時間 景觀出現時間特定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 觀賞位置選擇
高大雄偉的山峰 廬山(贛)、黃山(皖)、泰山(魯)、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遠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廣東肇慶的七星巖、安徽黃山的石猴觀海 特定的觀賞位置
峽谷、溶洞、一線天 長江三峽、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桂林的蘆笛巖洞、一線天 置身其中近觀
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黃果樹瀑布 適當距離仰視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長江、滇池 位置較高的亭臺樓閣(岳陽樓等)之上俯覽遠望
湖沼池塘 濟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杭州西湖 亭、榭、廊、水邊鋪小路近觀俯視
山水有機組合景觀 漓江山水、長江三峽 乘船(筏)沿水路觀賞兩岸風景
突破3——歸納旅游資源的欣賞
選擇觀賞位置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突破3——歸納旅游資源的欣賞
把握觀賞時機
觀賞自然美景要把握季節、時間及氣象變化,體驗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靜態美和動態美。當然,觀賞人文景觀同樣也要把握時機。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及其最佳觀賞時機
隨季節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清明踏青、重陽登高、秋賞紅葉、冬觀臘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香山紅葉——金秋時節最佳;“冰城”哈爾濱——冬季;海南島——每年的11月前后(氣候猶如春末夏初);黃山、廬山——宜夏季觀賞(因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霧,景致富于變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隨氣象和時間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騰,林間的濃綠欲滴,山石的云霧繚繞,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觀賞;浙江的錢塘江大潮——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山東蓬萊的海市蜃樓、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氣象條件下出現
人文景觀 賽龍舟——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行;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數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壯時舉行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突破3——歸納旅游資源的欣賞
抓住景觀特色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突破3——歸納旅游資源的欣賞
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自然和人文的和諧 具體表現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
再現自然 北方皇家園林 規模宏大,色彩濃重,紅黃為主色調。顯示皇權的尊榮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云的氣候特點相映
南方私家園林 規模小,色彩素淡,以黑白為主色調,迎合園主追求閑適寧靜的心理需求,又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相融合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族風情 內蒙古高原—草原風光—蒙古族風情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2021年重慶卷)19.[選修3:旅游地理](8分)
毛里求斯西南部海岸因擁有神奇的海底“瀑布”而知名。該景觀是海底的沙和淤泥不斷向海底深溝跌落而成,形似巨型“瀑布”。有游客乘坐觀光直升機觀賞該景觀,并拍攝了照片(圖9)。
請指出游客乘坐觀光直升機觀賞該景觀的優缺點。
旅游欣賞的特色和費用等
旅游景觀的欣賞
旅游欣賞的位置
旅游欣賞的時機
優點:從空中觀賞,視野廣;觀賞角度多,體驗豐富。
旅游欣賞的季節
旅游欣賞的時間
旅游欣賞的氣象
毛里求斯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為雨季和旱季,雨季從11月至翌年4月,年均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平均濕度達到80%,游客乘坐觀光直升機觀賞該景觀受天氣影響大,雨天能見度低,不利于觀賞
乘坐觀光直升機費用較高
典例講解
(2021年重慶卷)19.[選修3:旅游地理](8分)
毛里求斯西南部海岸因擁有神奇的海底“瀑布”而知名。該景觀是海底的沙和淤泥不斷向海底深溝跌落而成,形似巨型“瀑布”。有游客乘坐觀光直升機觀賞該景觀,并拍攝了照片(圖9)。
請指出游客乘坐觀光直升機觀賞該景觀的優缺點。
【參考答案】優點:從空中觀賞,視野廣;觀賞角度多,體驗豐富。
缺點:費用高;受天氣影響大。
典例講解
04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考點突破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1)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環境問題
(2)旅游環境保護的措施
①健全環保法規,強化環境管理;
②加強全民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③搞好環保評價,制定環保規劃;
④加強生態建設,防治環境污染;
⑤倡導綠色旅游,增強環保效果。
(2022年全國甲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的鳳堰古梯田,是目前已發現的秦巴山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在總面積約800公頃的古梯田保護區內,分布有自清乾隆年間以來修建的古建筑民居群落、古寨堡、古廟宇、古堰渠、古塘壩等文物遺存。2019年,鳳堰古梯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古梯田為“展品”,以秀美的自然風光為“展廳”,鳳堰古梯田被打造成保護和展示原生態生活方式、促進村鎮科學發展的開放式“生態博物館”。
提出該開放式“生態博物館”開展旅游活動的旅游資源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控制游客數量,疏散旅游人流;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
及時修繕文物古跡,修舊如舊,以存其真;
設置警示標志,加強景區安保;
合理設置垃圾裝置,減少旅游垃圾滯留量;
典例講解
(2022年全國甲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提出該開放式“生態博物館”開展旅游活動的旅游資源保護措施。
參考答案:①控制游客數量,疏散旅游人流;
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
③及時修繕文物古跡,修舊如舊,以存其真;
④設置警示標志,加強景區安保;
⑤合理設置垃圾裝置,減少旅游垃圾滯留量;
(5點10分)
說明:保護旅游資源的措施可以從控制游客數量、加強宣傳教育、修繕文物古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回答。
典例講解
05
試題演練
(2023年全國甲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甘肅省平涼市養牛歷史悠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當地講嵌入新居農戶騰退的窯洞改造成牛舍,專門養殖地方優良品種平涼紅牛,窯洞養牛(圖8)不僅實現了廢棄窯洞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戶增收,而且具有旅游開發前景。某地理研學小組為設計與窯洞養牛相關的旅游產品,計劃開展調研活動。
簡述該小組需要調查的內容。
調查平涼養牛的地域文化歷史
養牛區位優勢、養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養牛相關旅游資源
地區旅游接待能力(基礎設施完善程度)
養牛飼養及深加工、養牛相關產業資源
題組1(考點1: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與旅游規劃)
(2023年全國甲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甘肅省平涼市養牛歷史悠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當地講嵌入新居農戶騰退的窯洞改造成牛舍,專門養殖地方優良品種平涼紅牛,窯洞養牛(圖8)不僅實現了廢棄窯洞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戶增收,而且具有旅游開發前景。某地理研學小組為設計與窯洞養牛相關的旅游產品,計劃開展調研活動。
簡述該小組需要調查的內容。
【參考答案】
平涼的養牛地域文化歷史、養牛區位優勢、養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養牛飼養及深加工、養牛相關產業資源、養牛相關旅游資源、地區旅游接待能力(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等。
題組1(考點1: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與旅游規劃)
(2022年重慶卷)19.[選修 3: 旅游地理](8 分)
近年來,自駕越野旅游逐漸興起,游客在駕駛越野車輛接戰各種復雜路況中,克服困難欣賞自然風光,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河北蔚縣四十里峽有一條長約 25 千米的越野線路海撥較低,峽谷內崎嶇不平,有亂石、沙地、淌水等路段,對自駕越野旅游者具有較大吸引力。圖9 示意該越野線路局部景觀。
分析該線路的地形特點對開展自駕越野旅游的有利影響。
峽谷地形兩側地勢起伏:陡峭
海拔:較低
自駕車風險較小: (救援難度較小),適宜更多游客體驗:
地勢起伏:峽谷內崎嶇不平,有亂石、沙地、淌水等路段
通過克服障礙獲得越野成就感
地貌形態:復雜多樣
獲得豐富的自駕越野旅游樂趣
人為破壞少,具有吸引游客的自然風光(優美)
題組1(考點1: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與旅游規劃)
(2021年全國甲卷)14. 【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地處江西贛州市北部的興國縣,是我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和將軍縣,擁有蘇園、將軍館、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眾多紅色旅游資源。1996年9月,在興國“繞了個彎”的京九鐵路正式通車,興國終于有了第一條直通北京、邁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經濟發展實現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條“繞彎”興國的鐵路——昌贛高鐵正式通車,“興國彎”再次成為熱點,興國由此邁入高鐵時代(下圖)。2020年興國縣紅色旅游接待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左右。
分析鐵路開通對興國縣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交通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就業機會
鐵路開通后,必然要增加相關工作崗位,為當地人們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受交通影響,當地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如餐飲、住宿、零售等產業也發展迅速;
增加了財政收入
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從而能夠更有力推進經濟發展;
題組2(考點2:旅游與區域發展)
(2021年全國甲卷)14. 【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地處江西贛州市北部的興國縣,是我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和將軍縣,擁有蘇園、將軍館、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眾多紅色旅游資源。1996年9月,在興國“繞了個彎”的京九鐵路正式通車,興國終于有了第一條直通北京、邁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經濟發展實現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條“繞彎”興國的鐵路——昌贛高鐵正式通車,“興國彎”再次成為熱點,興國由此邁入高鐵時代(下圖)。2020年興國縣紅色旅游接待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左右。
分析鐵路開通對興國縣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答案】兩條鐵路的開通,改善了旅游投資與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來興國縣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改善了旅游交通條件,便于游客進出,擴大紅色旅游客源市場,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和度假。增加就業崗位,提高財政收入,促進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力促進經濟發展。
題組2(考點2:旅游與區域發展)
(2022年全國乙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10分)
在旅游景區,觀景臺被稱為“凝視景點的窗口”“站在風景上看風景的平臺”。而觀景臺有時也像廣告牌,告訴甚至“規定”旅游者從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評價觀景臺對旅游者欣賞風景的影響。
觀景臺對旅游者欣賞風景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凝視景點的窗口
為旅游者提供經典的、有代表性的觀賞方位和角度;
站在風景上看風景的平臺
觀景臺本身可能在形態、位置、景觀方面突出,也是景點之一
廣告牌
利于塑造風景的典型形象,形成品牌,提高知名度;
“規定”旅游者從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約束了游客肆意擴大游覽范圍對環境的干擾
“規定”旅游者從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限制了旅游者觀賞的角度和范圍,缺乏個性化體驗
題組3(考點3: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2022年全國乙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10分)
在旅游景區,觀景臺被稱為“凝視景點的窗口”“站在風景上看風景的平臺”。而觀景臺有時也像廣告牌,告訴甚至“規定”旅游者從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評價觀景臺對旅游者欣賞風景的影響。
官方答案:合適的觀景臺設置,為欣賞風景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場地和上佳的觀賞角度、距離等,方便旅游者快速認識和領略風景的特征、直接欣賞風景和拍攝照片,使旅游者容易獲得旅游的滿足感。
觀景臺在某種程度上“剝奪”和限制了旅游者探求、賞閱風景的視角和活動范圍,使旅游者發現、欣賞、觀察、體悟等主觀過程大為縮減,降低了風景帶給旅游者感受與體驗的層次。
不適或不良的觀景臺設置,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景區景觀,降低旅游者的旅游滿意度。
題組3(考點3: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2023年全國乙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景區數字化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例如,”數字敦煌"“數字故宮”等項目通過“一站式”游覽、電子導覽、直播“云游”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旅游者提供了對旅游景觀不同的認知與體驗。
評價景區數字化對游客認知和體驗旅游景觀的影響。
【詳解】景區數字化對游客認知和體驗旅游景觀的有利影響:景區數字化能夠使得游客在相對安全的場地或位置欣賞風景,減少旅游中風險的發生;景區數字化能夠選取最佳的欣賞角度,欣賞旅游景觀最秀麗的風采;景區數字化能夠選取最合適的距離觀賞旅游景點的風采;能夠使游客更快的欣賞和領略旅游景區風景;能夠節省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的時間;提高游客的旅游滿足感(獲得感)等。
景區數字化對游客認知和體驗旅游景觀的不利影響:游客只能被動接受景區數字化的視頻或者圖片的拍攝角度,限制了游客欣賞景區的自由度;減少了游客在旅游活動中自己主動發現和探索景觀的樂趣,降低了游客的參與感;景區數字化可能會導致采取數字化旅游的游客數量較多,出現人員擁擠問題;景區數字化可能會破壞景區的環境和景觀等。
題組3(考點3:旅游資源的特性、分布與欣賞)
題組4(考點4: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2021年福建真題卷)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數百年來,貴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層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圖8),種植品種多樣的糯稻,并在稻田里養魚養鴨,形成“稻-魚-鴨”農業生態系統,2011年被列為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地。與一般水稻相比,當地糯稻具有高桿(成熟時稻株高達2米左右)、耐陰、耐寒的特點。每年11月,豐收的糯稻晾曬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4)簡述Z村在發展鄉村旅游中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可采取的措施。
官方答案:(4)政策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意識;
生物措施:保護森林資源,減少水土流失;
管理措施:做好景區規劃,控制旅游人數。
解析: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的措施可以從控制游客數量、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蒙山县| 乐都县| 井陉县| 神木县| 无为县| 剑川县| 长宁区| 无为县| 偃师市| 颍上县| 永济市| 怀安县| 离岛区| 平远县| 海丰县| 泰州市| 时尚| 天等县| 杨浦区| 汉源县| 北票市| 封丘县| 德格县| 梨树县| 龙海市| 上林县| 靖边县| 阜康市| 临夏市| 个旧市| 通渭县| 清镇市| 衡阳县| 依安县| 甘孜县| 抚远县| 微山县| 临泽县| 柳林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