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7張PPT)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第二章 行星地球專題6: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一、課標要求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公轉)的地理意義。 根據緯度位置認識不同地區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特征。(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從時空綜合的角度和結合地球公轉示意圖分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季節變化和五帶分布等自然現象。(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觀察日出日落方位,分析太陽能集熱板,樓間距等實例與相關原理、規律的關系。(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結合生活中的觀察,以示意圖的形式描述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認識地球公轉的意義,理解太陽對地球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和五帶分布等自然現象的影響,樹立科學宇宙觀。(綜合思維、人地協調)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4福建,11-12,6分 以福建學者小明在美國波士頓訪問垂直天空中心拍照片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2024廣西,9-10,6分 以極北之城———朗伊爾城太陽日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意義和太陽視運動規律。2024山東,7,3分 以小明暑假F島旅游及其周邊區域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日出日落方位)。2024廣東,15-16,6分 以距今約3000年前的金沙遺址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黃赤交角變化的影響、日出日落時刻與晝夜長短的變化的關系規律。2024北京,2-3,6分 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系列活動為背景,考查二十四節氣、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太陽視運動規律。2024江蘇,3,3分 以“2024年某月1日地球晝夜狀況圖”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2024河北,3,3分 以西安至烏魯木齊快遞電商多聯快車班列首發為背景,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太陽視運動規律)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4年浙江1月卷,22-23,4分 以日出方位觀測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2023山東,14-15,6分 以十二生肖日影變化為背景,考查地方時的計算、太陽周日視運動2023湖南,9,3分 以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為背景,考查地方時的計算、太陽周日視運動2023海南,14-15,6分 以甲乙兩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間標桿日影變化為背景,考查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太陽高度角、太陽周日視運動2023福建,10-11,6分 以暑假彩虹奇觀觀測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2023北京,1-2,4分 以二十四節氣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2023北京,8,2分 以釣魚島見到日出為背景,考查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變化規律2023年浙江6月卷,16,2分 以塔式光熱發電為背景,考查太陽周日視運動2023天津,14-15,6分 以我國某城市不同節氣及不同時刻太陽高度及方位示意圖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根據2024浙江1月——2023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1.晝夜長短變化規律;2.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3.太陽視運動規律;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2廣東,7-8,6分 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甘肅酒泉成功發射為背景,考查太陽公轉的角速度特點、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差值變化規律2022海南,10-11,6分 以三沙市李準灘和琛航島的發現命名由來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2022年浙江1月卷,19,3分 以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拍攝太陽照片為背景,考查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的應用2022年浙江6月卷,17-18,6分 以我國某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通過天文觀測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2022年上海卷,20,2分 以某地三日太陽移動軌跡和日出日落的時刻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2022湖北,13-14,6分 以風云三號E星晨昏運行氣象衛星的監測為背景,考查一天之內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黃赤交角的應用2022天津,14-15,6分 以某攝影愛好者在我國某山拍攝日出照片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計算根據2022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1.地球公轉的特征;2.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響;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的形成及其應用;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及其計算;5.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及其計算;6.太陽視運動規律;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1遼寧,16,3分 以墨西哥海濱觀看日落為背景,考查時區的計算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2021福建,5,3分 以寧夏閩寧鎮光伏發電建設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2021全國甲卷,4,4分 以德國宣布發展光伏發電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和計算2021年浙江6月卷,19-20,6分 以日影觀測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應用2021年浙江1月卷,19-20,6分 以日影觀測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計算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2021天津,14-15,6分 以北極圈內某地科考活動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其應用2021河北,7-8,6分 以小明書房的采光問題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和太陽視運動規律201北京,4,3分 以影子觀測為背景,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和二十四節氣的關系2021海南,17,3分 以某地自然科學考察活動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運用和太陽視運動規律2021重慶,10,3分 以重慶市開展戶外乒乓球運動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規律二、考情分析根據2021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增加考點:①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其應用②季節變化和二十四節氣;③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根據2021-2023年考情分析,綜合提取考點考點1:地球公轉的特征(難點,常考點)考點2:黃赤交角(難點,常考點);考點3:晝夜長短的變化與計算(重難點,常考點)考點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與計算(重難點,常考點)考點5:四季更替、五帶劃分(難點,非常考點)考點6: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重難點,常考點);三、備考建議1.命題分析①一般從時政熱點、重大天文事件和從真實生活情境情境(如日影和日出日落觀測、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等)切入,以景觀圖片、示意圖表為載體,考查地球公轉的特征、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及其應用、太陽視運動規律,并進行相關的區域定位;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幾乎年年都考,考查內容和難度較難。歷年作為壓軸題形式出現。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多數考查考點由原先單一考點轉變為綜合多個考點考查,體現高考地理綜合思維考查要求提高。2.備考建議備考時,應結合典型例題進行分析,加強對相關內容的掌握。注重圖示法的解題方法應用。四、知識結構地球公轉特征軌道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線速度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計算規律: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四季更替、五帶劃分太陽視運動規律黃道平面地球自轉赤道平面軌道考點突破五、考點突破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2.黃赤交角3.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計算5.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6.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0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考點突破復習課導入情境導入:到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是中華兒女的心愿與期盼。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國旗升起的時刻就是天安門廣場的日出時刻。下表為天安門廣場不同日期的升旗時刻。為什么一年中不同日子天安門廣場的升旗時刻不相同?升旗時刻的變化規律是什么?【答案】一年中不同日子天安門廣場升旗時刻不相同的原因是地球公轉導致的晝夜長短不同;變化規律是晝越長,升旗時刻越早,晝越短升旗時刻越晚。地球公轉基本特征1.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運動方向,并說出公轉軌道的特征。側視圖:自西向東 俯視圖:北逆南順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近日點為1月初,遠日點為7月初。2.說出ABCD各點代表的節氣及日期。夏至(6.22前后)秋分(9.23前后)冬至(12.22前后)春分(3.22前后)3.說出由“勞動節—國慶節—元旦”,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特點。勞動節—國慶節—元旦,經過7月初和1月初,公轉速度由慢變快,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近日點(1月初)遠日點(7月初)14710萬千米15210萬千米地球公轉基本特征3.觀看動畫,說出由“勞動節—國慶節—元旦”,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特點。經過7月初和1月初,公轉速度由慢變快,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地球公轉基本特征4.列表對比地球自轉特征和公轉特征的差別。旋轉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線速度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地軸太陽側視:自西向東;俯視:北逆南順1個恒星日(23時56分4秒)1個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等,約為15°/時,極點角速度為0①不同緯度: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負相關),②同一緯度: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正相關)典例講解(2022年廣東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符合航天員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的是( )A B C D1月份 近日點 公轉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快7月份 遠日點 公轉角速度和線速度最慢航天員駐留期間(2021年10月16日—2022年4月16日)地球繞日公轉經過1月份近日點,近日點公轉角速度最快,所以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慢——快——慢,故A正確,BCD錯誤A02黃赤交角考點突破1.黃赤交角的概念和特點①概念: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②特點:一軸(地軸)、兩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三角度③度數關系:黃赤交角度數(23°26′)=回歸線的度數=90-極圈度數(66°34′)=經線(地軸)與晨昏線的最大夾角=90°-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66°34′)2.黃赤交角的影響地球公轉地球自轉黃道平面赤道平面黃赤交角(23°26′)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說出國慶節當日,太陽直射點的半球位置,國慶節過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國慶節當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間,位于南半球;國慶節過后:太陽直射點往北移動。2.黃赤交角的影響拓展: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的判讀根據日期估算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A:判斷已知日期與二分二至日中某一天間隔的天數;B:用間隔的天數乘以太陽直射點每日移動的緯度數,即可估算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注意:太陽直射點一年(365天)移動了約23.5°×4=94°,則每天移動約為94°/365=1°/4天。典例講解(2022年浙江1月卷)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攝太陽照片,拍攝時間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時刻。圖左為合成后的照片,圖右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9. K日地球位置位于圖右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K日前后第8天位置(幾乎重疊)特殊地理現象,k日居中K日前后第8天太陽直射點位于同一條緯線上,關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對稱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攝太陽照片,為北半球夏半年K日應為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當日,為夏至日右圖中:①處于近日點1月初,對應的②③之間為遠日點7月初,結合地球公轉方向,②為夏至日,B正確B典例講解方法歸納:太陽直射點的對稱規律原理:不同日期,太陽直射點位于同一條緯度上時,一些地理現象會再次出現(如立竿無影、曼哈頓懸日、臥佛含丹、極夜持續時間等特殊地理現象)技巧:北半球的,關于夏至日(6月22日)對稱;南半球的,關于12月22日對稱。以此推導第二個日期應用:關于夏至日和冬至日對稱兩點,日出日落方位、晝夜長短情況、正午太陽高度角等相同,晝夜長短變化情況相反;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兩點: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相反,日出日落方位不同;03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考點突破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1.晝夜長短如何產生及判讀?晨昏線將地球上的同一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晝弧是指緯線位于白晝的部分,夜弧是指緯線位于黑夜的部分。若晝弧>夜弧,則晝長夜短若晝弧<夜弧,則晝短夜長若晝弧=夜弧, 則晝夜等長若緯線圈全部為晝弧現象 ,則極晝現象,晝長為24小時若緯線圈全部為夜弧現象 ,則極夜現象,晝長為0小時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拓展:不同光照圖晝夜長短的判讀北半球晝長夜短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晝短夜長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全球晝夜平分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往北夜越長,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拓展:不同光照圖晝夜長短的判讀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的斜交關系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太陽直射在北半球1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23 26'N23 26'S0 (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次年3月21日)春分23 26'N23 26'S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2.觀看動畫,說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黃赤交角,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運動,進而導致晝夜長短發生變化變化規律: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地有極晝現象;非太陽直射的半球正好相反。赤道全年晝夜等長。(點北北長,越北越長)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探究問題1:比較海口(20°N )與北京(40°N)晝夜長短年變化幅度大小歸納總結: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① 同一日期: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② 同一緯度:日期距春秋分越近,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小(高大近小)探究問題2:太陽直射在20°S,問此時極晝極夜區緯度范圍。極晝區:70°S—90°S,極夜區:70°N—90°N北京(40°N)晝夜長短年變化幅度大歸納總結: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緯度越高,極晝(極夜)的出現的天數越多。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探究問題3:根據圖示,對比東京(35°N)與南非海望角(35°S)兩城市,說出同一時刻兩城市晝夜長短情況的關系35°N35°S35°N的晝長=35°S的夜長,35°N的夜長=35°S的晝長35°N的晝長+35°S的晝長=24時歸納: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長短相同(同線等長);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總結:晝夜長短的判斷方法——“四看”(1)晝夜長短的判讀——看“弧長”。(2)晝夜長短狀況——看“位置”。(3)晝夜長短變化——看“移動”。(4)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定極晝、極夜的范圍和變化。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總結:晝夜長短的判斷方法——“四看”(1)晝夜長短的判讀——看“弧長”。(2)晝夜長短狀況——看“位置”。(3)晝夜長短變化——看“移動”。(4)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定極晝、極夜的范圍和變化。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1)對稱規律: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長短相同(同線等長);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2)遞增規律。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3)變幅規律:赤道全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緯度越低,變化幅度越小。(4)極晝、極夜規律: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緯度越高,極晝(極夜)的出現的天數越多。(5)海拔與晝夜長短的關系規律:海拔高的地方,站得高看得遠,因此日出時間會偏早于同地區平地。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2.晝夜長短的計算(1)根據晝夜弧的弧度數計算:晝(夜)長=晝(夜)弧/15°。(2)根據日出、日落時間計算。地方時正午12時把一天的白晝平分成相等的兩份,如下圖:白天與夜晚:日出時刻與日落時刻關于12:00對稱,夜晚關于0:00對稱;上午時長=下午時長;上半夜夜長=下半夜夜長晝長時數=日落時間-日出時間=2×(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4-夜長時數日出時刻=12-1/2晝長,日落時刻=12+1/2晝長2.晝夜長短的計算(3)根據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計算。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長短相同(同線等長);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例如,30°N的晝長等于30°S的夜長,如下圖。(4)利用日期的對稱性計算。①關于二至日對稱的兩個時間,如A點和B點,太陽直射點位于同一個位置。②關于二分日對稱的兩個時間,如B點和C點,太陽直射點位于不同半球,但緯度數相同。2.晝夜長短的計算(5)根據日出、日落或正午時太陽光線夾角計算晝長的方法晝長 =a÷15°/h。如下圖所示: 圖a中,該地該日的晝長 =150°÷15°/h=10 小時,圖b中,該地該日的晝長 =( 90°-30°)x2÷15°/h=8 小時。(2024年江蘇卷)下圖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晝夜狀況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據圖推斷,該日是( )A. 2月1日 B. 3月1日 C. 4月1日 D. 5月1日圖中的北極點附近以極晝為主該日太陽直射點應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2月1日和3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B錯誤4月1日5月1日C:北極點附近應剛剛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圈內極晝范圍很小,與圖示不符合,C錯誤D:5月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10°N附近,北極圈內極晝的范圍應是80°N-90°N之間,與圖示相符,正確D典例講解典例講解(2023年北京卷)圖5為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圖中為北京時間)。讀圖,回答第8、9題。8. 最可能在釣魚島見到日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234點北北晝長,點南南晝長日出早于6點,日落晚于18點釣魚島位于123°E,其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相差不大②正確B(2022年天津卷)一位攝影愛好者在我國某山拍攝日出照片,下圖是他在不同時間拍攝的兩幅照片。回答下列小題。14. 該地這兩天的晝長大約是( )A. 12小時和8小時 B. 13小時和11小時C. 14小時和10小時 D. 16小時和8小時日出時刻最早,最長晝長日出時刻最晚,最短晝長故設最長晝長和最短晝長分別為X和Y,兩者關系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時51分鐘,可得出X-Y=2×1h51m,由此計算出X=13h51m,Y=10h9m。據此,C答案最接近,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晝長時數=(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夜長時數=(日出時間-0)×2=(24-日落時間)×2晝長時數+夜長時數=24小時C典例講解0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計算考點突破1.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及特點問題: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有何區別?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如下圖α。某地正午12:00時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角。用H表示。2.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問題:說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正午太陽高度從北回歸線往南北兩側遞減。春分和秋分: 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往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正午太陽高度從南回歸線往南北兩側遞減。總結: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近大遠小)。2.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問題:觀看動畫,說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緯度變化規律。0°23°26 N23°26 S66°34 N66°34 S90°N90° S夏至日90°45°0°①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②同一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相同。③與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緯度差相等的兩條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同。二分日冬至日2.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問題:說出正午太陽高度角季節變化規律。(以北半球為例)。節氣 最大值地區 最小值地區夏至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南半球冬至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春分、秋分 赤道 極點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問題:如圖所示,太陽直射10°N,計算A地(42°N)、B地(23°26'N)、C地(23°26'S)三地的正午太陽高度。αA=90°-a=90°-(42°-10°)=58°αB=90°-b=90°-(23°26'-10°)=76°34'αC=90°-c=90°-(23°26'+10°)=56°34'歸納:公式:α=90°-兩點緯度差說明:“兩點”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則兩點緯度“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南北不同半球,則兩點緯度相加。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確定地方時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正午)判斷所在地區的緯度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相差多少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太陽直射點位置一定時,如果已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確定房屋的朝向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負相關)日影的方向與太陽光來向相反(負相關)樓間距與熱水器傾角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最短距離應大于L=h/tanα (α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β)和當天正午太陽高度角(α)互余,如圖,α+β=90°時效果最佳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最短距離應大于L=h/tanα (α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β)和當天正午太陽高度角(α)互余,如圖,α+β=90°時效果最佳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判斷太陽直射點圓心為太陽直射點過圓心經線和緯線H=90°,地方時12時判斷該經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值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判斷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度和地方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判斷晨昏線外側的大圓圈為0°等太陽高度線為晨昏線太陽直射經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東是晨線判斷南北極點位置太陽直射赤道此經線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極點在最北點以南,圖上沒有南極點;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相反5.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2023年天津卷)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冬至日、夏至日及L日不同時刻的太陽高度及方位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14.據圖可以推知該城市可能為A.成都 B.上海 C.昆明 D.廣州D解析:由圖所示,夏至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說明該日太陽直射在此城市,可以確定該城市位于北回歸線穿過。確定該城市是廣州。成都和上海位于30°N附近,昆明位于25°N附近,ABC錯誤,所以D項正確。典例講解(2024年福建省高三省考地理卷)位于芝加哥(41°39'N,87°34'W) 的某建筑玻璃外墻向內切入一定角度(圖1)。這樣的設計在確保冬季采光增溫的同時,可減少夏季陽光入射,從而降低室內空調能耗。據此完成1~2題。1. 該建筑向內切入的玻璃外墻最大水平傾角約A. 42° B. 48° C. 72° D. 88°當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北半球地區夏至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最大冬至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最小向內切入的玻璃外墻最大水平傾角太陽高度角夏至日達到最大H=90°-緯度差—|當地緯度+—直射點的緯度|求得H=71°47′≈72°,C項正確C典例講解(2024年福建省高三省考地理卷)位于芝加哥(41°39'N,87°34'W) 的某建筑玻璃外墻向內切入一定角度(圖1)。這樣的設計在確保冬季采光增溫的同時,可減少夏季陽光入射,從而降低室內空調能耗。據此完成1~2題。2. 若在下列地區引入這一節能建筑,則A. 布拉格(50°5'N) 的∠L變小 B. 羅馬 (41°39'N) 的∠L變大C. 新加坡 (1°18'N) 的∠L不變 D. 上海 (31°14'N) 的∠L不變∠L=Hmax-Hmin=90°-(觀緯—23°26′)-90°+(觀緯+23°26′)(ABD三地都23°26′N以北地區)=46°52′=定值=不變,AB錯誤,D正確C:Hmax=90°,Hmin=90°-(1°18′+23°26′)=65°16′,∠L=24°44′<46°52′,所以∠L變小D典例講解(2022年廣東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駐留期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與廣州市區廣州塔兩地每天正午太陽高度的差值( )A. 先變大后變小 B. 先變小后變大 C. 持續不斷變大 D. 始終保持不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H1=90°-(本地緯度1+/—太陽直射點緯度)廣州市區廣州塔:H2=90°-(本地緯度2+/—太陽直射點緯度)H1—H2=本地緯度2—本地緯度1兩地的緯度差是不變,所以二者太陽高度的差值是始終保持不變的駐留期間,同一日期,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都是相同的D典例講解05四季和五帶的劃分考點突破1.四季的劃分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一年內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一年內白晝最短,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12、1、2月3、4、5月6、7、8月9、10、11月2.五帶的劃分3.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1.推斷日期→每個節氣15天→結合已知日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近推斷。2.晝夜長短變化與正午太陽高度的推斷:結合晝夜長短變化與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律——“來增去減”“近大遠小”3.尋找對稱點:(1)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的節氣→同一地點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位均相同,如小暑與芒種,立夏與立秋,小雪與大寒,寒露與驚蟄等。(2)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的節氣→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相反,日出日落方位不同,如驚蟄與清明,立春與立夏等。(2024年北京卷)某中學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系列活動。圖1為活動方案略圖,圖2示意不同地區的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 采摘紅花時,臨近( )A. 雨水 B. 小滿 C. 小暑 D. 處暑典例講解采摘紅花的時間在7月初,雨水的時間是在2月18日-20日,A錯誤;小滿的時間是在5.20日-22日,B錯誤;小暑的時間是7月6日-7月8日,C正確;處暑的時間是8月22日-24日,D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故選C。C(2023年北京卷)某校開展“時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學科主題學習系列活動。結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學們展示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作品。圖是學生設計創作的網頁截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天察地、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客觀反映了( )①太陽活動②四季變化③降水總量④物候現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②正確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④正確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主要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事件等,與二十四節氣無關,①錯誤;但無法直接反映降水總量,③錯誤C典例講解(2023年北京卷)某校開展“時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學科主題學習系列活動。結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學們展示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作品。圖是學生設計創作的網頁截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 據圖推斷( )A. 甲地種冬小麥正值梅雨時節 B. 可以通過遙感監測乙地澇災C. 正午太陽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 晝長周年變化甲地小于乙地甲是山西省,不在梅雨分布,梅雨天氣現象主要出現在我國江淮地區,A錯誤乙:江西省甲:山西省H:近大遠小H:甲地比乙地小,C錯誤緯度越高,晝長周年變化越大,甲地大于乙地,D錯誤遙感可以獲取洪澇的面狀地理信息,B正確B典例講解典例講解黃赤交角是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交角。黃赤交角并非固定不變,現在約為23°26',最大時可達24.24°,最小時為22.1°,變動周期約4萬年。據此完成1題。1.黃赤交角為24.24°時 ( )A.熱帶的范圍比現在小B.溫帶的范圍比現在小C.寒帶的范圍比現在小D.極晝和極夜出現的范圍比現在小第1題,黃赤交角變大時,回歸線度數增大,極圈度數減小,溫帶范圍縮小;熱帶范圍擴大,寒帶范圍擴大,極晝和極夜的范圍擴大。B項正確。B典例講解方法歸納:黃赤交角變化的影響項目 黃赤交角變大(小) 黃赤交角=0°太陽直射范圍 擴大(縮小) 直射赤道極晝極夜現象范圍 擴大(縮小) 無極晝極夜現象五帶范圍 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擴大(縮小),溫帶的范圍縮小(擴大) 無五帶劃分季節變化 變化明顯(不明顯) 無季節變化06太陽視運動考點突破定日出日落的方位——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在 半球全球各地 日出全球各地 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偏北越明顯北東北西北太陽直射在 半球全球各地 日出全球各地 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偏北越明顯南東南西南1.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定日出日落的方位——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在 地區全球各地 日出全球各地 日落(極點除外)赤道東西1.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總結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1.太陽視運動與日出日落方位定正午太陽方位——看所在地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關系太陽直射點位于觀測者以 時,該地正午太陽位于 方向南正南太陽直射點位于觀測者以 時,該地正午太陽位于 方向北正北2.太陽視運動與正午太陽方位確定三點(日出、日落、正午)后,繪制軌跡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刻太陽方位的變化規律(1)非極晝極夜區(2)極晝極夜區(除極點)一天內太陽不落,正午太陽高度最大,0點(24點)太陽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3.太陽視運動與三點軌跡圖確定三點(日出、日落、正午)后,繪制軌跡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刻太陽方位的變化規律(3)極晝期間的極點一天內太陽高度不變。3.太陽視運動與三點軌跡圖(2023年湖南卷)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對寒冷。在非潤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幾日觀測的平均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 北京時間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 )A. 東北坡 B. 西北坡 C. 東南坡 D. 西南坡120°E15:0029°14`E—90°—6小時9:00當地地方時9點當地時間為南半球冬季上午太陽日出東北東北坡為向陽坡A典例講解(2023年山東卷)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題。14. 該地夏至日地方時16:00時,桿影指向( )A. 生肖虎 B. 生肖虎與兔之間 C. 生肖兔 D. 生肖兔與龍之間EWNS120°E9:20105°E—1時8:208:2012:0015:40地方時16:00太陽應位于西北方向桿影應指向東南有生肖兔與龍之間在東南D典例講解(2023年山東卷)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題。15. 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內被桿影指向的生肖石像個數最多為( )A. 5個 B. 6個 C. 7個 D. 8個EWNS太陽直射在南半球除極晝極夜外,全球太陽東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桿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南指向正南、日落指向東北轉過的角度小于180°A典例講解07試題演練題組1(考點1: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應用)(2024年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地理一模質檢卷)2023年10月22日傍晚,某一攝影愛好者在蘇州某地拍攝了一張照片(圖)。完成下面小題。15. 攝影愛好者在同一地點同一時刻連續拍攝一周,發現太陽與涼亭尖頂的距離( )A. 變小 B. 變大 C. 先變小后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15題詳解】據圖和文字材料“10月22日傍晚”可知,此時太陽應位于攝影愛好者西偏南的地平線附近,“10月22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且繼續向南移,一周的時間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的緯度接近2度,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太陽高度降低不到2度,日落時刻稍微提前一些,日落方位角西偏南增大一些,故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太陽與涼亭尖頂的距離變小,排除BCD,故選A。A題組1(考點1: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應用)(2024年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地理一模質檢卷)2023年10月22日傍晚,某一攝影愛好者在蘇州某地拍攝了一張照片(圖)。完成下面小題。16. 若不考慮天氣及其他人為因素,下一次在相同時間、相同地點拍到圖中太陽景觀,最可能是( )A. 2月22日 B. 5月22日 C. 8月22日 D. 11月22日【16題詳解】“10月22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且繼續向南移,若不考慮天氣及其他人為因素,下一次在相同時間、相同地點拍到圖中太陽景觀,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要與“10月22日”相同,該日要與“10月22日”關于“12月22日”對稱,可判定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往北運動,排除BCD,故選A。A題組2(考點2: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2024年南通高三地理三模質檢卷)下圖為我國某中學生在手機APP上查詢到的“當地實時太陽位置與日出日落相關信息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被方框遮擋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小題1】根據當地日出、日落時刻可知當地當日晝長為12小時22分鐘,晝長略大于12小時,說明太陽直射北半球,且離赤道比較近;12月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故D錯誤;6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故B錯誤;同時日期為28日,9月23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南移,28日直射南半球,故C錯誤;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北移,28日直射北半球,且離赤道較近,故A正確。所以選A。A題組2(考點2: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2024年南通高三地理三模質檢卷)下圖為我國某中學生在手機APP上查詢到的“當地實時太陽位置與日出日落相關信息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該同學所在地最可能是( )A.北京 B.上海 C.成都 D.拉薩【小題2】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晝長為12小時22分鐘,且顯示時間為北京時間,即120的地方時,當地正午地方是為12點時,而此時北京時間為日出加上晝長的一半,即該地正午北京時間為5:48+6h11m=11:59,說明該地靠近120℃E,且相差1/4度,北京經度為116E,故A錯誤;成都經度103E,故C錯誤;拉薩91E,故D錯誤;上海經度121,最為接近,故B正確。所以選B。B(2024年浙江1月卷)我國K、Q兩地中學生進行日出方位觀測,下圖為同學們測得的兩地日出時直立桿影年變化圖,陰影部分為桿影變化的范圍,張角兩邊分別為甲、乙日的桿影(測量時間為北京時間)。完成下面小題。22. K地位于Q地的( )A. 東北 B. 東南C. 西南 D. 西北晝長=2*(12-日出時刻)日出時刻=12-1/2晝長設:甲日K地的晝長為X小時,乙日K地的晝長為Y小時。甲日Q地的晝長為M小時,乙日K地的晝長為N小時7:16—5:20=1/2(X—Y)X—Y=1小時56分*2 =2小時52分M-N=3小時14分*2 =6小時28分K地晝夜長短變幅小,Q地晝夜長短變幅大,K地較Q地緯度更低,更南甲日:K地日出北京時間為5:20,Q地日出北京時間為3:56Q地日出時刻更早,位置偏東(東早西晚)綜合所述:k地位于Q地的西南方位,C項正確C題組2(考點2: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2023年天津卷)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冬至日、夏至日及L日不同時刻的太陽高度及方位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15.L日可能處于A.1月上旬 B.4月中旬 C.7月上旬 D.10月中旬B【15題詳解】讀圖可知,L日當地北京時間約6時日出,約19時日落,晝長約為13時,此時直射點有北半球,AD錯誤;讀圖可以看出,夏至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90°,而L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不到80°,表明L日太陽直射緯度與北回歸線的緯度相差10°以上,由此推算,4月中旬的可能性大,7月上旬的可能性小,B正確,C錯誤。故選B。題組2(考點2: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2024年廣西卷)極北之城———朗伊爾城(78°12'N,15°30'E)常住居民僅約2000人。在極夜期間,城里居民會舉辦很多團體活動以應對漫長黑夜與嚴寒的考驗。在陽光重返小城后的3月8日,當地會迎來全年最重要的、持續一周的太陽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 當地居民在極夜期間舉辦很多團體活動,主要是為了( )A. 增加旅游收入 B. 增進身心健康 C. 減少能源消耗 D. 減少戶外活動3月8日B此日直射點約在5°S附近正好出現極夜的緯度約為85°太陽直射點移動約4天/1°為了通過團體活動增加身心健康,B正確極夜期間當地旅游的人數較少,旅游收入較少,A錯誤;舉辦團體活動會增加能源消耗,C錯誤舉辦團體活動會增加戶外活動,D錯誤題組2(考點2: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其計算)題組3(考點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高三地理4月市質檢卷)位于粵東北的林寨四角樓是典型的客家圍屋(見圖)。建造過程中先用石塊砌筑起墻基,接著用摻以小石子和糯米汁的生土夯筑而成,并在建筑的四個角加建高出房屋一至二層的瞭望閣樓。據此完成5~7題。6 林寨四角樓最佳選址是( )A.朝東陡坡 B. 朝西陡坡 C. 朝北緩坡 D. 朝南緩坡解析:我國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利于采光,緩坡利于排水,且坡度較小,利于建造建筑物,坡度較大的陡坡不利于建筑物修建,所以林寨四角樓最佳選址是朝南緩坡,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D(2022年福建卷)非對稱結構保溫大棚的保溫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頂部,以便棚內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溫被在棚內地面形成遮陰帶(下圖)。陜西省某地理研學小組觀測當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陰帶的年內變化(忽略收卷的保溫被厚度影響),發現棚內地面遮陰帶在2月26日出現,3月29日面積最大,一段時間后變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棚內正午地面遮蔭帶面積開始變小的日期出現在( )A. 6月29日前后 B. 9月15日前后C. 10月16日前后 D. 12月14日前后3月29日面積最大9月15日面積最大正午太陽高度變小遮蔭帶移至棚外棚內遮蔭帶開始變小(正比)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對稱性規律:關于夏至日和冬至日對稱兩點,太陽視運動、晝夜長短情況、正午太陽高度角等相同,所以9月15日面積也最大;9月15日后來增去減B題組3(考點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2022年福建卷)非對稱結構保溫大棚的保溫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頂部,以便棚內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溫被在棚內地面形成遮陰帶(下圖)。陜西省某地理研學小組觀測當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陰帶的年內變化(忽略收卷的保溫被厚度影響),發現棚內地面遮陰帶在2月26日出現,3月29日面積最大,一段時間后變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僅支撐柱高度增加1米,則棚內正午地面最大遮蔭帶( )A. 出現日期提前,面積減小 B. 出現日期提前,面積不變C. 出現日期推遲,面積增大 D. 出現日期推遲,面積不變D棚內最大遮陰帶的面積和南北屋面保溫被的寬度有關南北保溫被寬度范圍越大最大遮陰帶面積最大,和支撐柱的高度無關支撐柱變高時最大遮陰帶面積不變遮陰帶全部移動到保溫棚底部(此時面積最大)時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大出現的日期應比之前推遲,D正確題組3(考點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2023年福建卷)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圖3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9-11題。10.暑假某日,小明同學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輪美麗的彩虹。此時的時間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A.07:30-08:30,面向太陽 B.10:30-11:30,背向太陽C.14:30-15:30,面向太陽 D.16:30-17:30,背向太陽太陽和彩虹位于小明人的兩側要觀測到彩虹必須背對太陽,AC錯誤10:30-11:30比較接近12點,h>42°,彩虹不可見;B項錯誤;16:30-17:30,為下午,h<42°,彩虹可見,D項正確;D題組3(考點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2021年全國甲卷)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國宣布逐步放棄核電而重點發展光伏發電。下圖示意2014年某日德國電力總需求和電力凈需求的變化(電力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一光伏發電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圖中所示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光伏白晝夜長夜長【分析】根據材料,電力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一光伏發電量,當電量總需求量等于電量凈需求量時,光伏發電量為0,說明此時為黑夜;讀圖可知,電量總需求量等于電量凈需求量的時段為格林尼治時間大約19點到凌晨3點多,遠小于12個小時,晝長夜短,為北半球夏季,德國位于北半球,B正確;3月和9月晝夜大致等長,12月晝長遠小于夜長,ACD錯誤。故選B。B題組4(考點4:四季和五帶的判讀)(2024年南通高三地理三模質檢卷)下圖為我國某中學生在手機APP上查詢到的“當地實時太陽位置與日出日落相關信息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時刻可能是北京時間( )A.7:00 B.10:00 C.12:00 D.15:00【小題3】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正午為北京時間11:5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方時6點太陽大致位于正東方位,地方時12:00位于正南,而此地此時太陽方位為東偏南39.4°,不是正南,故C錯誤;7:00時太陽應該是從正東往南偏15°,所以A錯誤;15:00太陽已經位于西南方向,故D錯誤;此地北京時間11:59太陽高度最大,此地正午太陽高度60°左右,此地此時太陽高度50.06°,接近最大,故時間距離11:59還有一個多小時的10:00,而且此時太陽方位接近東南方附近,故B正確;所以選B。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B(2024年漳州市高三地理5月市質檢卷)貴陽(26°N,106°E)的小明常選擇公交車出行。某日乘公交車時,上車后發現車上乘客為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均選擇坐在公交車右側的位置。1小時后,小明于第10個站點下車。下圖示意該公交車行駛的部分線路及車上乘客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小明此次乘車時間最可能為北京時間( )A. 6:00—7:00 B. 9:00—10:00 C. 16:00—17:00 D. 20:00—21:00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3題詳解】根據文字信息可知,該日小明上車時,乘客為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均選擇坐在公交車右側的位置,說 明此時陽光從公交車左側射入,結合公交車行駛線路可知,此時公交車正處于西南向東北方向行駛,則太陽應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故此時應是下午時段,AB錯誤;該地位于貴陽(26°N,106°E),當北京 時間為20:00-21:00時,貴陽的地方時約為19:00一 20:00,此時段即便未日落,太陽高度也較低,乘客受陽光直接照射影響小,D錯誤;當北京時間為16:00一 17:00時,貴陽的地方時約為15:00-16:00,太陽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C(2024年漳州市高三地理5月市質檢卷)貴陽(26°N,106°E)的小明常選擇公交車出行。某日乘公交車時,上車后發現車上乘客為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均選擇坐在公交車右側的位置。1小時后,小明于第10個站點下車。下圖示意該公交車行駛的部分線路及車上乘客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1小時后,小明下車看到公交車的影子朝向車頭(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4題詳解】由圖文材料分析可知,1小時后,小明在第10個站點下車時,太陽仍位于偏西方天空,公交車的行駛方向仍是西南向東北,可看到公交車的影子朝向車頭的右前方,B正確,ACD錯誤。故選B。B(2024年福建卷)街道走向、行道樹和建筑物影響街道地面的日照時間長短。福建省學者小明來到美國波士頓 (約42°N) 訪學。夏至日,小明在某綠樹成蔭的街道朝天空垂直拍攝,并將照片繪制成圖 (圖4)。 圖中虛線示意春分日目視太陽軌跡。該地夏至日晝長約15 小時。據此完成11~13題。11. 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春分日直射赤道該地位于波士頓屬于北半球春分日正午太陽方位位于正南夏至日除了極晝極夜區外,全球各地都是東北升,西北落,①為夏至日日出位置,A正確A拓展:星空仰視圖在北半球觀測太陽、月球等天體,當天空方向:上北下南時,左為東、右為西SEWN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2024年福建卷)街道走向、行道樹和建筑物影響街道地面的日照時間長短。福建省學者小明來到美國波士頓 (約42°N) 訪學。夏至日,小明在某綠樹成蔭的街道朝天空垂直拍攝,并將照片繪制成圖 (圖4)。 圖中虛線示意春分日目視太陽軌跡。該地夏至日晝長約15 小時。據此完成11~13題。12. 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個時間段(地方時)看到太陽( )A. 8:30-9:00 B. 10:30-11:00 C. 13:00-13:30 D. 15:00-15:30C東北西北SEWNABCD夏至日H=90°-直射點和觀測點緯度差=71.5°當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較春分日大,晝長較春分日長,且日出東北,日落西北。AB為上午時段,CD為下午時段估算 6月 25 日太陽視位置位于街道兩側建筑物與行道樹樹冠間隙而不受遮擋的時間 (即可以拍攝到太陽的時長) 約占晝長的1/5~1/6(即2~3小時),結合夏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可知,該時段為下午時段,C選項最符合題意地方時15:00后,受到建筑物遮擋,無法垂直拍攝到太陽,D選項錯誤。由補繪的夏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及正午太陽視位置可知,受街道一側行道樹樹冠的影響,上午時段無法垂直拍攝到太陽,因此可以排除 A選項和B選項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2024年廣西卷)極北之城———朗伊爾城(78°12'N,15°30'E)常住居民僅約2000人。在極夜期間,城里居民會舉辦很多團體活動以應對漫長黑夜與嚴寒的考驗。在陽光重返小城后的3月8日,當地會迎來全年最重要的、持續一周的太陽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太陽節首日,當地居民看到太陽升起的方位是( )A. 正南 B. 東南 C. 正東 D. 東北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3月8日此日直射點在5°S附近正好出現極夜的緯度約為85°該地緯度為78°12'N此日當地有晝夜更替現象,應日出東南,B正確B(2024年山東卷)小明暑假乘船到F島旅游。下船后,小明發現太陽當空,周圍的人卻“沒有”影子,他記錄了當時的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21日00:04。當地時間下午,小明從F島乘船去往某島嶼觀光,途中發現游船甲板中心處旗桿的影子多數時間指向船行進的方向。如圖示意F島及其周邊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當地時間下午,小明去往島嶼最可能是( )A. 甲島 B. 乙島 C. 丙島 D. 丁島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該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日出方位東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陽直射一天中該地太陽一直在偏北側當地時間的下午太陽位于西北方位,旗桿的影子位于東南方位,所以船的行進方向是東南位于F島東南方位的島嶼是丙島,C正確C(2024年廣東卷)距今約3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左圖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右圖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如果當時祭祀人員站在右圖中的D5處,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 D5→D6連線方向 B. D6和D9之間C. D5→D9連線方向 D. D8和D9之間題組5(考點5:太陽視運動規律)東南方位NSE東北方位該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當地日出方向位于東北,應位于D6和D9之間,B正確,ACD錯誤B(2024年浙江1月卷)我國K、Q兩地中學生進行日出方位觀測,下圖為同學們測得的兩地日出時直立桿影年變化圖,陰影部分為桿影變化的范圍,張角兩邊分別為甲、乙日的桿影(測量時間為北京時間)。完成下面小題。23. K、Q兩地相比( )A. 甲日日落地方時,K地比Q地大 B. 甲日晨線與經線夾角,K地比Q地大C. 乙日白晝的時間,K地比Q地長 D. 乙日正午太陽高度角,K地比Q地小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Q緯度位置更高,更北甲日:夏至日甲日KQ兩地日出在6點之前KQ位于我國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甲日Q地白晝時間較長,日落地方時Q地更大,A錯誤甲日晨線與經線夾角,兩地一樣大,B錯誤乙日:冬至日Q緯度位置更高,更北乙日Q地白晝時間較短,C正確太陽直射南半球,K地緯度較低,離直射點更近,H較大,D錯誤C題組6(考點6: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2023年福建卷)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圖3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9-11題。11.從冬季到夏季,我國北方的彩虹可見概率的增幅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為夏季北方較南方A.白晝更長 B.降水更多C.大氣能見度更高 D.太陽高度角更大夏季北方降少不一定多于南方,且南方夏季強對流天氣較多,B錯誤;夏季北方緯度較高,晝長較南方長,晝長時間長,出現彩虹的頻率高,A正確;夏季北方太陽高度角小于南方,D錯誤;理論上大氣能見度是影響彩虹亮度或品質)的主要因素,不影響彩虹可見概率,且據既有地理知識無法得出北方大氣能見度比南方更高的結論,C選項“大氣能見度更高”錯誤A題組6(考點6: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角)(2023年浙江6月卷)塔式光熱發電是利用成千上萬個獨立跟蹤大陽的定日鏡,將陽光聚集到鏡場中心的集熱塔,通過能量轉換來發電。下圖1為青海某地塔式光熱發電場景觀圖,圖2為定日鏡工作原理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6. 定日鏡工作期間,鏡面朝向(圖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轉動方向分別是( )A. 順時針先逆時針后順時針 B. 順時針先順時針后逆時針C. 逆時針先順時針后逆時針 D. 逆時針先逆時針后順時針NSWE太陽東升西落太陽在一天之中方位的變化是順時針定日鏡面的水平轉動方向也為順時針的,CD錯誤太陽高度角與鏡面與地面傾角互余太陽高度角一天中先增后減鏡面在垂直方向上與地面的夾角先減小,后增大垂直于地面的剖面圖垂直方向的變化應為:先為順時針,后為逆時針,B正確B題組6(考點6:太陽視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題組7(考點7:太陽視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變化)(2024年北京卷)某中學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系列活動。圖1為活動方案略圖,圖2示意不同地區的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 紅花生長期間,同學們可觀察的現象是( )A. 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B. 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弱C. 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 正午旗桿影長逐漸變長4月初7月初4月—7月介于春分與夏至之間太陽直射點先往北后往南夏至日那一天白晝時間最長,太陽輻射最強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日落方位先北移后南移,C錯誤;正午旗桿影長先變短后變長,D錯誤A題組7(考點7:太陽視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變化)(2024年河北卷)西安(34°17'N,108°55'E)是連通我國東、西部的重要物流節點。2024年3月26日,我國首趟快遞電商多聯快車(干線鐵路運輸+兩端集裝箱配送)班列從西安出發,38小時后抵達烏魯木齊(43°47'N,87°37'E),較傳統公路運輸方式用時縮短約5個小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該趟班列首發當日,烏魯木齊比西安( )A. 日出時刻早 B. 正午太陽高度大 C. 白晝時間長 D. 日落方位略偏南烏魯木齊晝更長,日出地方時更早,但烏魯木齊更靠西,且兩地之間經度差異遠大于緯度差異,故烏魯木齊日出時刻可能更晚,A錯誤烏魯木齊和西安均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北,烏魯木齊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更大,故正午太陽高度更小,B錯誤;由材料可知,該班列首發當日為3月26日,根據所學知識,該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烏魯木齊緯度高于西安,故烏魯木齊白晝時間更長,C正確;兩城市在該日均日落西北,烏魯木齊白晝更長,日落方位西偏北的角度更大,D錯誤C(2024年廣東卷)距今約3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左圖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右圖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 已知3000年前的黃赤交角比現今大,與現在遺址地居民相比,則當時金沙先民在( )A. 春分日看到日出時間更早 B. 夏至日經歷更長的夜長C. 秋分日看到日落時間更晚 D. 冬至日經歷更短的晝長項目 黃赤交角變大太陽直射范圍 擴大季節變化 變化明顯(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長、夜更短,冬至相反,B錯誤D正確)春秋分日 全球晝夜平分,日出日落時刻無變化,AC錯誤D題組8(考點8:黃赤交角變化影響、日出日落時刻與晝夜長短的變化的關系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