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靜女》(《詩經·邶風》)教案設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了解《詩經》的相關常識,包括其體制分類、表現手法和章法特點等。2.學生能夠背誦全詩,積累文言字詞,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體會男女主人公的情感。3.體會古代青年男女純真、熱烈的愛情,感受傳統文化中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掌握《詩經》的“六義”,理解詩歌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2) 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體會他們之間的情感。2.教學難點(1)理解詩歌中雙關等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詩歌的含蓄之美。(2)引導學生從古代愛情詩中汲取積極健康的情感價值觀,思考其對現代愛情觀的啟示。三、教學方法朗讀法,問題引導法,討論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1.同學們,你們期待的愛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對愛情的看法。2.展示牛郎織女、白蛇許仙、梁祝化蝶等經典愛情故事的圖片,這些愛情故事有什么共同特點呢?(愛情的堅貞、浪漫、曲折等特點)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代的愛情詩——《靜女》,看看古代的愛情又是怎樣的一番模樣。(二)《詩經》相關知識講解提問:有誰知道《詩經》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呢?明確:《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 篇,它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提問:《詩經》按其體制可分為哪幾部分呢?按其表現手法又可分為哪幾類呢?明確:按體制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按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類,這六要素合稱為《詩經》“六義”。提問:能分別說一說風、雅、頌的主要內容嗎?明確:風是從不同地區采集的土風歌謠,比如十五《國風》;雅是周王朝的朝廷樂曲,分為《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包括《周頌》《魯頌》《商頌》。提問:那賦、比、興又是什么意思呢?明確:賦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鋪陳排比;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三)詩歌朗讀與整體感知1.聽朗誦帶,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調。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詩歌大意。3.請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4.提問:這首詩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我” 的口吻,講述了 “我” 與靜女約會的故事。第一章寫“我” 赴約前往,卻不見靜女,“我” 搔首踟躕;第二章寫靜女贈我彤管;第三章寫靜女贈我荑,荑之所以美是因為是靜女所贈。(四)詩歌解讀1.分析人物形象提問:從“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這兩個細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分別是怎樣的性格呢?“搔首踟躕” 描繪出男青年抓耳撓腮、焦灼不安的情態,刻畫了他憨厚樸實的性格,表現出他對姑娘的深摯情義;“愛而不見” 描繪出姑娘調皮逗樂的行為,突出她活潑聰慧的性格。提問:靜女不僅贈給男子彤管和荑,還主動與男子約會,這體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呢?體現了靜女大膽開放,敢于追求幸福,具有叛逆反抗性的性格特點。2.分析藝術手法提問:在“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這一章中,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呢?有什么作用?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表達作用是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提問:“說懌女美” 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 “我” 對少女怎樣的感情?回答:“說懌女美” 這句話語帶雙關,既指女子所贈之物,又指贈物的人。“我” 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 “靜女” 之美,表現了 “我” 對靜女的癡情。提問:詩歌中多次提到彤管和荑,這有什么作用呢?回答:借助“彤管”“荑” 抒發情感,表面是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對姑娘的贊美喜愛之情,同時也體現了愛屋及烏的情感。提問:這首詩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有什么好處呢?回答: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如“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形成一詠三嘆,回環往復的音樂美;語意逐層遞進,加深情感,強化主題。(五)主題探討1.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主題思想呢?這首詩表現了男女主人公健康純真的感情,反映了古代廣大人民對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向往與追求。2.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關于愛情的啟示呢?引導學生思考,可能的回答包括愛情應該是純真的、相互的,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等。(六)課堂小結1.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詩經》的相關知識、詩歌的故事內容、人物形象、藝術手法和主題思想等。2.強調《靜女》這首詩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誦讀,深入體會古代愛情詩的魅力。(七)布置作業1.背誦全詩。2.以“我心目中的愛情” 為主題,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結合《靜女》談談自己對愛情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