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5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化學觀念:了解營養物質的利用;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描述尿的生成和排出過程,進而了解尿毒癥的病因。了解動植物體新陳代謝的種類和營養方式;知道人體如何調節水平衡和鹽平衡,進而分析尿毒癥患者一些癥狀產生原因。科學思維:通過閱讀、分析、歸納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結合材料分析為尿毒癥患者設計人工腎。通過閱讀、歸納,掌握人體水的獲取途徑和利用途徑。科學探究與實踐:能結合腎的結構和功能,參考資料設計人工腎并做必要的文字說明;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并為尿毒癥患者制作愛心小貼士。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愛尿毒癥患者: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驅動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1.糖類在口腔初步消化,在小腸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吸收到體內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組織細胞用以氧化供能,多余的部分會在肝臟或肌肉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糖元或在體內轉變為脂肪,作為能源物質儲備著:2.脂肪在小腸內先被膽汁乳化成小顆粒,之后在小腸內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組織細胞利用,也可由血液運輸到脂肪組織貯存起來。當需要時,貯存的脂肪也可進行分解,釋放出能量供細胞利用。3.蛋白質在胃部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腸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蛋白質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又會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蛋白質分解后,會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氨廢物,如尿素等4.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各部分功能)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5.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腎單位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其中腎小體是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網組成的。6.尿液的形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先進入腎盂匯集,再經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7.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腎臟就只產生少量的尿。如果我們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低的尿。如果我們攝入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把多余的鹽分排出。除了腎臟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膚、呼吸系統也承擔了部分功能。8.生物的代謝活動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9.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各種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直接制造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這種營養方式叫自養。人和動物等需通過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獲得營養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進行異養生活的生物中,人和多數動物以捕食方式攝取營養;而多數真菌和細菌等都可以從已死的、腐爛的生物體中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腐生生物;還有如蛔蟲、病毒和結核桿菌等生活于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并從其體內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寄生生物、任務一:探究營養物質的利用。【思考與討論1】葡萄糖作為人體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除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外,還可以來自哪里?【答案】還可以來自肝糖元的分解及蛋白質、脂肪的轉化。【思考與討論2】如果一個人過度節食,會帶來什么后果?【答案】如果一個人過度節食,會使獲得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這樣就會分解體內原有的有機物,使體內貯存的有機物減少長期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消瘦、體質下降等。任務二:探究水鹽平衡。【讀圖P166頁】1.人體通過哪些途徑獲得水分?食物中的水分到達體內細胞一般要經歷哪些途徑?2.人體內的水分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排出體外?【答案】1.人體通過飲水、進食、細胞的呼吸作用獲得水分。食物中的水分到達體內細胞的途徑是消化道吸收水分→毛細血管一血液循環→組織細胞。2.人體通過呼吸、流汗、排尿、排糞等排出水分,其中排尿是水分排出體外最主要的途徑【思考與討論】當人嚴重腹瀉、劇烈嘔吐時,常要通過輸液治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當人體嚴重腹瀉、劇烈嘔吐時,體內會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且由于腸胃功能失調(減弱),消化、吸收能力減弱,人體難以從消化道中獲得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是通過靜脈注射生理鹽水來補充水分和無機鹽。任務三:探究代謝的多樣性。【思考與討論】1.從體內自身組成物質的角度看,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一樣嗎?2.在人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幼年、成年和老年),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的相對強度變化有什么特點?【答案】1.不一樣。人體的代謝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人體不斷地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而組成身體的物質又在不斷地氧化分解。2.人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比較:幼年時期,同化作用強度大于異化作用強度;成年時期,同化作用強度與異化作用強度基本相等;老年時期,異化作用強度大于同化作用強度,代謝速率相對較慢,表現為身體逐漸消瘦。【思考與討論】當一個人長期發燒生病以后,會逐漸消瘦。這是為什么?【答案】長期發燒時,體溫升高,會消耗人體內大量的能量;另外,體溫升高也會影響到人體內各種酶的作用,使食物的消化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樣,消耗的能量多于從體外獲得的能量,體內貯存的有機物分解供能,從而使人消瘦。1.誤認為糖類、脂肪在體內能轉化為蛋白質。[辨析]糖類和脂肪在代謝過程中能相互轉化,蛋白質也能轉化為糖類和脂肪,但糖類和脂肪不能轉化為蛋白質。從組成物質的元素這一角度來理解:糖類和脂肪的組成元素種類相同,兩者能相互轉化;蛋白質中含有氮等元素,糖類和脂肪中沒有這些元素,因此糖類和脂肪不能轉化為蛋白質。2.誤認為先進行同化作用后進行異化作用。[辨析]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是代謝的兩個方面,活的生物體時時刻刻都在進行代謝。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既密切聯系又相互對立,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物質基礎,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兩者是同時進行的,不分先后。總結本節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間的聯系,畫出思維導圖。1、一個人生病發燒以后會逐漸消瘦,原因是( )A.人體只合成新的組成物質B.人體只氧化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C.人體合成新的組成物質大于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D.人體合成新的組成物質小于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答案】D【解析】【分析】患病的人表現出逐漸消瘦的原因是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異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機物、排除代謝終產物、釋放能量。【解答】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異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機物、排除代謝終產物、釋放能量。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作用方向相反;同時進行;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物質,兩者相輔相成。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生物就生長,人就表現出體型增大,體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變化。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患病的人體內合成新的組成物質少于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所以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故答案為:D2.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C.人體在任何時候同化作用都大于異化作用,這樣才能維持生命的延續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它們是同時進行的【答案】C【解析】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成分,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解答】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呼吸作用,即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C正確,不符合題意;C、人在患病期間,往往異化作用占優勢,C錯誤,符合題意;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者是同時進行的,D正確,不符合題意。3.如圖為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⑧代表相關結構或物質,a、b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③④⑥構成了腎單位B.a、b分別代表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正常情況下,⑦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若⑧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出現了異常【答案】A【解析】泌尿系統,主要器官是腎臟,人體的腎臟有兩個,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是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構成的,每個腎單位都可以通過濾過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所以腎單位是構成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解答】A: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由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構成,A錯誤;B:當血液流經③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a表示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構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確;C:正常情況下,⑦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C正確;D: 全部的葡萄糖被⑤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⑧尿液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腎小管出現了異常,D正確。4.正常人的尿液與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這是由于(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膀胱的儲存作用 D.輸尿管的輸送作用【答案】B【解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可以濾過大部分血細胞和蛋白質,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重吸收幾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無機鹽和水,形成終尿;【解答】正常人的尿液與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這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重吸收幾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無機鹽和水;5.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80升,而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1.5升,比原尿少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腎小球的濾過作用C.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神經的調節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僅為1.5升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對人體有用的一些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故答案為:A。6.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情況是( )A.兩者均增多 B.兩者均未增多C.糖增多,鹽未增多或沒有 D.鹽增多,糖未增多或沒有【答案】D【解析】【分析】 水鹽平衡是指人體內調節水鹽平衡機構,在神經-體液-內分泌網絡的調節下,保持水和氯化鈉等無機鹽的攝入量和排出量的動態平衡,并維持體內含量相對恒定。人體通過自身調節來實現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水鹽平衡是人體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于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解答】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 因為腎小管會 吸收全部的葡萄糖進入血液,所以尿液中沒有糖;或糖沒有增多;機體需要維持一定的鹽分,所以當攝入的鹽過多時,會通過尿液把多余的鹽分排出去;故答案為:D.7.體內水分平衡(如圖)對于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選項中均屬于水分流失途徑的是( )A.飲水、呼吸 B.排尿、流汗 C.進食、流汗 D.飲水、進食【答案】B【解析】無機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運輸,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開水利于調節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水是細胞的重要成分,水能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代謝廢物可以溶解在水中,隨水運輸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解答】排泄的途徑有三條: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二、水分、無機鹽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三、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其中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徑。所以排尿、出汗等都能流失水分。8.自養型生物和異養型生物的根本區別是( )。A.能否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B.是植物還是動物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是否能利用無機物【答案】A【解析】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過程,其按不同的標準可分為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種作用與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種代謝,其中同化作用又可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異化作用又可分為需氧型和厭氧型。【解答】自養型:指的是絕大多數綠色植物和少數種類的細菌以光能或化學能為能量的來源,以環境中的二氧化碳為碳源,來合成有機物,并且儲存能量的新陳代謝類型。異養型: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必須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方式。兩者本質區別是能否將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A正確,符合題意,BCD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下列有關人體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將體內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脂肪儲存,屬于異化作用B.按異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C.細胞的呼吸作用是動脈血變為靜脈血的根本原因D.人和酵母菌的代謝類型相同,都是異養需氧型【答案】C【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就是指生物將從外界獲取到的營養物質轉變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相應的能量的變化過程,可以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 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就是指生物江自身的部分營養物質通過分解釋放出能量,再將分解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可以分為需氧型和厭氧型。【解答】A.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就是指生物將從外界獲取到的營養物質轉變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相應的能量的變化過程。人將體內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脂肪儲存,屬于同化作用,A錯誤;B. 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 異化作用也分為兩種類型:需氧型和厭氧型。B錯誤;C.細胞的呼吸作用利用了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是動脈血變為靜脈血的根本原因,C正確;D. 人和酵母菌都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屬于異養型,但其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無氧呼吸,屬于兼性厭氧性,D錯誤;故答案為:C.10.腎結石是由于尿酸濃度過高而結晶形成的。我國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可抑制尿酸結晶甚至溶解結石,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2)在①、②、③中,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3)給腎結石患者靜脈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該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 。【答案】(1)濾過作用(2)③(3)右心房【解析】 圖中,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尿的形成: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 到腎小囊中,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腎小球的主要功能是過濾。(2)當血液流經①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②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腎小管。(3)血液的循環圖:由血液循環示意圖可知,給腎結石患者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藥物經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最先達到心臟的右心房。11.天津大學龔俊波團隊與休斯敦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成功發現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該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誘發尿酸鹽結石形成的晶體生長,有望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其中②的主要功能是 。(2)在③、⑤、⑥中能形成腎結石的物質,其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答案】(1)濾過作用(2)⑥【解析】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圖中,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腎動脈、④出球小動脈、⑤腎靜脈、⑥腎小管。【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②腎小球的主要功能是濾過作用。(2)當血液流經②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①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⑥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⑥腎小管。12.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腎單位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評價表。“腎單位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效果明顯 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某同學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寫出其中一種成分。(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 中流出。(選填圖中序號)(3)根據評價表,該模型“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答案】大分子蛋白質(或血細胞等) ③ 使用不同大小顆粒模擬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質的小顆粒能濾過,代表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的大顆粒不能濾過【分析】圖中①模擬腎小球、②模擬腎靜脈、③模擬收集管。【詳解】(1)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是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③集合管中流出。(3)對“指標二”的建議:使用不同大小顆粒模擬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質的小顆粒能濾過,代表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的大顆粒不能濾過。13.人工腎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模擬腎的工作,析出腎功能嚴重喪失的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維持病人細胞的正常代謝活動。甲圖為尿液形成示意圖,乙圖為人工腎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乙圖中容納血液的膜管相當于甲圖中的________,起濾過的作用。與腎形成尿液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___過程。(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分子排出體外的路徑如下,請寫出a、b所表示的結構名稱:肝細胞產生的尿素→肝部毛細血管→…→下腔靜脈→右心房→a________→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b__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體外。【答案】腎小球 腎小管的重吸收 右心室 肺靜脈【分析】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有濾過作用,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據此解答。【解析】(1)半透膜能夠將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擴散到透析液中,其作用相當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尿的形成過程有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工腎沒有重吸收過程。(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通過擴散作用擴散到肝周圍的毛細血管,從而進入血液,經肝靜脈、下腔靜脈到達右心房、右心室,再經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到達左心房、左心室,經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點睛】明確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5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化學觀念:了解營養物質的利用;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描述尿的生成和排出過程,進而了解尿毒癥的病因。了解動植物體新陳代謝的種類和營養方式;知道人體如何調節水平衡和鹽平衡,進而分析尿毒癥患者一些癥狀產生原因。科學思維:通過閱讀、分析、歸納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結合材料分析為尿毒癥患者設計人工腎。通過閱讀、歸納,掌握人體水的獲取途徑和利用途徑。科學探究與實踐:能結合腎的結構和功能,參考資料設計人工腎并做必要的文字說明;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并為尿毒癥患者制作愛心小貼士。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愛尿毒癥患者: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驅動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1.糖類在 初步消化,在 消化成 并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 。吸收到體內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組織細胞用以 ,多余的部分會在肝臟或肌肉等組織細胞中合成 或在體內轉變為 ,作為能源物質儲備著:2.脂肪在小腸內先被膽 ,之后在小腸內消化成 和 ,然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 利用,也可由血液運輸到 組織貯存起來。當需要時,貯存的脂肪也可進行分解,釋放出能量供細胞利用。3.蛋白質在 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腸被消化成 ,然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蛋白質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又會重新 ,或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蛋白質分解后,會產生 等4.泌尿系統由 、 、 及 組成。(各部分功能)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5.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腎單位主要由 和 組成,其中腎小體是由 和 組成,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網組成的。6.尿液的形成,腎小球的 作用形成 ,腎小管的 作用形成 。尿液先進入 匯集,再經 、 排出體外。7.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 ,將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腎臟就只產生 。如果我們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 的尿。如果我們攝入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 的尿液,把多余的鹽分排出。除了 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 、 也承擔了部分功能。8.生物的代謝活動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 ,合成 ,并 的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 ,釋放能量,并不斷 的過程。9.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各種植物能通過 ,將 直接制造成 并 ,這種營養方式叫自養。人和動物等需通過 來獲得營養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進行異養生活的生物中,人和多數動物以 方式攝取營養;而多數真菌和細菌等都可以從已死的、腐爛的生物體中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 生物;還有如蛔蟲、病毒和結核桿菌等生活于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并從其體內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 生物、任務一:探究營養物質的利用。【思考與討論1】葡萄糖作為人體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除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外,還可以來自哪里?【思考與討論2】如果一個人過度節食,會帶來什么后果?任務二:探究水鹽平衡。【讀圖P166頁】1.人體通過哪些途徑獲得水分?食物中的水分到達體內細胞一般要經歷哪些途徑?2.人體內的水分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排出體外?【思考與討論】當人嚴重腹瀉、劇烈嘔吐時,常要通過輸液治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任務三:探究代謝的多樣性。【思考與討論1】1.從體內自身組成物質的角度看,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一樣嗎?2.在人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幼年、成年和老年),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的相對強度變化有什么特點?【思考與討論2】當一個人長期發燒生病以后,會逐漸消瘦。這是為什么?1.誤認為糖類、脂肪在體內能轉化為蛋白質。2.誤認為先進行同化作用后進行異化作用。總結本節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間的聯系,畫出思維導圖。1、一個人生病發燒以后會逐漸消瘦,原因是( )A.人體只合成新的組成物質B.人體只氧化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C.人體合成新的組成物質大于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D.人體合成新的組成物質小于分解身體內原有的物質2.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C.人體在任何時候同化作用都大于異化作用,這樣才能維持生命的延續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它們是同時進行的3.如圖為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⑧代表相關結構或物質,a、b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③④⑥構成了腎單位B.a、b分別代表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正常情況下,⑦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若⑧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出現了異常4.正常人的尿液與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這是由于(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膀胱的儲存作用 D.輸尿管的輸送作用5.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80升,而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1.5升,比原尿少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腎小球的濾過作用C.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神經的調節作用6.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情況是( )A.兩者均增多 B.兩者均未增多C.糖增多,鹽未增多或沒有 D.鹽增多,糖未增多或沒有7.體內水分平衡(如圖)對于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選項中均屬于水分流失途徑的是( )A.飲水、呼吸 B.排尿、流汗 C.進食、流汗 D.飲水、進食8.自養型生物和異養型生物的根本區別是( )。A.能否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B.是植物還是動物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是否能利用無機物9.下列有關人體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將體內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脂肪儲存,屬于異化作用B.按異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C.細胞的呼吸作用是動脈血變為靜脈血的根本原因D.人和酵母菌的代謝類型相同,都是異養需氧型10.腎結石是由于尿酸濃度過高而結晶形成的。我國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可抑制尿酸結晶甚至溶解結石,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2)在①、②、③中,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3)給腎結石患者靜脈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該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 。11.天津大學龔俊波團隊與休斯敦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成功發現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該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誘發尿酸鹽結石形成的晶體生長,有望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其中②的主要功能是 。(2)在③、⑤、⑥中能形成腎結石的物質,其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12.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腎單位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評價表。“腎單位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效果明顯 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某同學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寫出其中一種成分。(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 中流出。(選填圖中序號)(3)根據評價表,該模型“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13.人工腎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模擬腎的工作,析出腎功能嚴重喪失的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維持病人細胞的正常代謝活動。甲圖為尿液形成示意圖,乙圖為人工腎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乙圖中容納血液的膜管相當于甲圖中的________,起濾過的作用。與腎形成尿液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___過程。(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分子排出體外的路徑如下,請寫出a、b所表示的結構名稱:肝細胞產生的尿素→肝部毛細血管→…→下腔靜脈→右心房→a________→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b__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體外。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5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浙教版科學九上探究學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4.5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浙教版科學九上探究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