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2 常見的天氣系統與氣象災害 課件 (共11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2 常見的天氣系統與氣象災害 課件 (共118張PPT)

資源簡介

(共118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專題12:常見的天氣系統與氣象災害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 2.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分析不同地區在天氣系統中的空間位置與空間格局對其天氣狀況及變化的影響。(區域認知)
運用圖表資料,說明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比較同一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區域認知)
從空間與時間等綜合角度分析影響某地的天氣系統,并結合氣溫、氣壓、天氣等要素分析其變化。(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分析臺風、寒潮、干旱、洪澇、風暴潮、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其危害。(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繪制鋒面(冷、暖鋒)、氣旋、反氣旋、鋒面氣旋等示意圖,判斷天氣系統并解釋現實生活中常見天氣現象及其天氣變化的原因。(地理實踐力)
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列舉適當的應對方法或應急措施。(地理實踐力)
結合具體案例,說出天氣系統和氣象災害影響下天氣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人地協調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江蘇,6-7,6分 以河套地區某日干線位置移動圖為背景,考查天氣系統對天氣的影響。
2024北京,7,3分 以北京時間2024年5月15日14時西南地區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天氣系統對天氣的影響。
2024全國甲卷,37(3),6分 以洞庭湖為背景,考查洪水災害的成因分析。
2024山東,19(1),3分 以丹江口水庫為背景,考查防洪水位的變化、防御洪澇災害的措施。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浙江1月卷,16,2分 以一場源自地中海的風暴席卷黑海北岸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為背景,考查等壓線圖判讀和鋒面氣旋與天氣。
2024甘肅,9-11,9分 以暴雨時該區域500百帕高度氣壓分布 為背景,考查等壓線圖的判讀。
2024遼寧,19,18分 以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圖及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為背景,考查等壓線圖判斷、大氣環流、沙塵暴成因及影響等。
2023天津,5,3分 以某時刻印度洋海平面風向、風力示意圖為背景,考查氣旋(反氣旋)與天氣。
2023廣東,3-4,6分 以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氣象站記錄的一次較強降水過程相關信息為背景,考查鋒與天氣。
2023山東,17(3),6分 以某地焚風發展變化為背景,考查鋒面的成因及其移動方向。
2023浙江6月,24,3分 以鋒面霧的形成與消亡為背景,考查鋒與天氣。
2023北京,2,2分 以二十四節氣為背景,考查梅雨天氣的分布地區和發生時間。
2023湖南,15,3分 以我國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經歷了一次較強的大氣污染為背景,考查鋒與天氣。
2023浙江1月,24,3分 以“熱泡”運動為背景,考查天氣系統與天氣、等壓線圖的判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3海南,19,16分 以荷蘭風暴潮和菲律賓臺風為背景,考查風暴潮的影響、臺風和風暴潮的成因、自然災害關聯性。
2023湖南,11-13,9分 以融雪洪水災害為背景,考查洪澇氣象災害分布地區和成因、影響。
2022全國甲卷,37,24分 以一場沙塵量創記錄的沙塵暴襲擊澳大利亞為背景,考查沙塵暴的成因和影響。
2022湖南,9-10,6分 以三類冬季華南準靜止鋒及其風場圖為背景,考查準靜止鋒與天氣。
2022浙江6月,27,8分 以黃淮地區出現干熱風災害天氣為背景,考查干旱災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022北京,17(1),3分 以毛里求斯島強熱帶氣旋為背景,考查氣旋與反氣旋與天氣。
2022重慶,18(2),6分 以河南省北部某村“合瓦地”建造過程與結構為背景,考查寒潮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2022-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提取考點:
1.通過讀圖分析天氣的成因(重難點,常見考向)
2.天氣系統的形成原理(重點,非常考點)
3.氣象災害的成因、對人類的影響(非重點,難點)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傳統教學情境和學術情境情境切入,地方卷情境多樣,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主要考查判斷天氣系統的類型及其控制下天氣特征,能夠分析某種天氣現象的成因,理解不同類型氣象災害的成因、分布和影響及防御措施等內容;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
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24年考查內容較少,24年遼寧卷考到沙塵暴、23年海南卷考到風暴潮、22年浙江卷考到干熱風等新內容,所以平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和拓展。
2.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加強對天氣形勢圖的判讀訓練,注重提升解讀和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熟悉我國特殊天氣的典例,結合某地理現象等情境,分析闡述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并描述某種氣象災害的分布特點。
四、知識體系
氣候
天氣
大氣狀況的時間差異
異常
氣象災害
常見天氣系統
鋒面系統
冷暖氣團交界面
類型: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天氣:過境前、時、后天氣
鋒面雨帶的推移
降水
氣壓系統
低壓(氣旋)
高壓(反氣旋)
氣流運動、天氣
鋒面氣旋
鋒面移動
鋒面位置
風向與風速
天氣狀況
臺風災害
寒潮災害
暴雨洪澇災害
干旱災害
沙塵暴、雪災、雷暴等災害
概念、分布、成因、危害、防御措施等
考點突破
五、考點突破
1.鋒與天氣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3.等壓線圖的判讀
4.氣象災害
01
鋒與天氣
考點突破
鋒面系統與天氣
問題:1.為什么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出現梅雨天氣?
2.為什么沙塵暴多出現在冬春季節呢?
3.臺風過境前后風力減弱,風向是一樣的嗎
準靜止鋒
冷鋒
熱帶氣旋
1.鋒面系統類型
項目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者冷暖氣團受地形阻擋而移動緩慢或很少移動的鋒
暖氣團 運動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鋒面組成 示意圖
2.鋒面系統的形成
鋒面
鋒線
地面
鋒面: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接觸時他們之間出現的交界面
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而成的線
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等都有明顯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3.冷鋒與天氣
冷鋒:冷氣團勢力大,主動向暖氣團移動,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所形成的天氣系統。
天氣:帶來雨雪天氣,常伴于大風。
3.冷鋒與天氣
冬春季節沙塵暴
北方夏季的暴雨
一場秋雨一場寒
寒潮
我國典型的冷鋒天氣例子
城市
暖氣團控制
氣溫高、
氣壓低、
天氣晴朗
冷氣團
暖氣團
過境前
市區受什么氣團控制,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3.冷鋒與天氣——過境前天氣變化
過境時
市區出現什么天氣變化?
陰天、雨雪、大風、降溫
冷鋒控制
冷氣團
暖氣團
城市
3.冷鋒與天氣——過境時天氣變化
城市
過境后
城市被什么氣團控制,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冷氣團控制
氣溫降低、
氣壓升高、
天氣轉晴
冷氣團
暖氣團
3.冷鋒與天氣——過境后天氣變化
4.暖鋒與天氣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形成的鋒稱為暖鋒。暖氣團沿鋒面徐徐爬升,逐漸冷凝,形成云和降水。
天氣:暖鋒過境時,云層增厚,多形成連續性降水。
4.暖鋒與天氣——過境前天氣變化
城市
冷氣團控制
氣溫低、
氣壓高、
天氣晴朗
過境前
市區受什么氣團控制,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冷氣團
暖氣團
4.暖鋒與天氣——過境時天氣變化
過境時
市區受什么氣團控制,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城市
暖鋒控制
多為連續性降水或霧
冷氣團
暖氣團
4.暖鋒與天氣——過境后天氣變化
過境后
市區受什么氣團控制,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城市
暖氣團控制
氣溫高、
氣壓低、
天氣轉晴
冷氣團
暖氣團
歸納總結冷鋒、暖鋒與天氣
冷鋒 暖鋒
氣團運動方向
表示符號
過境前天氣狀況
過境時天氣狀況
過境后天氣狀況
降水區域
降水強度
氣壓、氣溫變化
典型實例
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
暖氣團主動移向冷氣團
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
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
大風降溫、氣壓升高、陰雨天氣
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陰雨天氣
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主要在鋒后
鋒前
強度大、歷時短
強度小,歷時長
北方夏季暴雨
冬春季節的大風、沙塵暴、寒潮
一場春雨一場暖
華南地區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5.準靜止鋒與天氣
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移動緩慢或很少移動,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
天氣:連續性降水,降水強度小,陰雨綿綿。
冷氣團
暖氣團
5.準靜止鋒與天氣
華南(南嶺)靜止鋒:多為冷空氣南下后勢力減弱和南嶺山脈的阻擋等所致,主要活動于南嶺山脈或南海地區,一年四季可見,多出現于冬春兩季,位置隨季節而變化。
江淮準靜止鋒:出現時正值梅子黃熟,又稱“梅雨” ,每年六月份左右,海洋暖濕氣流抵江淮地區,這時冷空氣勢力較強,不易北撤,冷暖氣團相持不下,形成準靜止鋒。
昆明準靜止鋒,又稱云貴準靜止鋒,冬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由于沿途山脈的層層阻擋,勢力減弱,逐漸由冷鋒轉變為準靜止鋒。
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被天山阻擋,形成天山準靜止鋒,造成陰霧或微雪天氣。天山北坡冬、春降水較多與天山準靜止鋒活動有關。
江淮準靜止鋒與昆明準靜止鋒的判斷:
江淮準靜止鋒與昆明準靜止鋒是影響我國的兩個典型準靜止鋒,它們出現的季節、成因和影響各不相同。如下圖所示:
5.準靜止鋒與天氣
5.準靜止鋒與天氣
江淮準靜止鋒是我國四大準靜止鋒中唯一一個只是由于冷暖氣團勢均力敵而形成的準靜止鋒,其他三個準靜止鋒均與地形有關。
6.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
(1)形成:
夏半年副熱帶高壓加強,位置北移,受其影響,海洋暖濕氣流登錄北上,在高壓脊北側與北方來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帶。
6.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
(2)移動
①正常年份推移規律
4、5月 南部沿海進入雨季,華北地區出現春旱
6月 長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7-8月 雨帶移至華北、東北、長江流域出現伏旱
9月 雨帶南撤至長江流域
10月 雨季結束
②雨帶類型:北進過程主要是暖鋒;南退過程主要是
冷鋒。6月江淮地區梅雨主要是江淮準靜止鋒。
7-8月,長江流域伏旱主要是副熱帶高壓控制,此時如果北方地區暴雨—冷鋒。
9月,雨帶南撤,北方秋高氣爽——反氣旋。
6.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
(3)影響
(1)正常規律:雨帶位于副高北側,冬季副高脊線位于15°N附近,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副高脊線緩慢地向北移動。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長,降水多。
(2)異常年份
我國的旱澇與鋒面雨帶的關系。
①副熱帶高壓帶強 北上的速度快 鋒面雨帶移動速度快 我國南旱北澇。
②副熱帶高壓帶弱 北上的速度慢 鋒面雨帶移動速度慢 我國南澇北旱。
京津冀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干旱災害
(2023年廣東卷)露點溫度是指氣壓不變、水汽無增減情況下,未飽和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圖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氣象站記錄的一次較強降水過程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此次降水過程呈現的天氣變化依次是( )
A. 風雨交加、凍雨夾雪、雪花紛飛 B. 疾風驟雨、雪花紛飛、凍雨夾雪
C. 雪花紛飛、風雨交加、凍雨夾雪 D. 風和日麗、凍雨夾雪、和風細雨
當氣溫高于露點溫度時,水汽不會凝結
氣溫達到露點溫度,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形成降水
風速逐漸增大
風雨交加
離地2m氣溫開始逐漸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態的形式呈現且氣溫依舊達到露點溫度
凍雨夾雪
氣溫持續降溫低于0℃,風速減弱
雪花紛飛
A
典例講解
(2023年廣東卷)露點溫度是指氣壓不變、水汽無增減情況下,未飽和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圖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氣象站記錄的一次較強降水過程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 此次天氣過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對流旺盛 B. 逆溫增強 C. 暖鋒經過 D. 冷鋒過境
我國冬半年
我國東北季風區
①氣溫持續下降,出現降溫天氣
②風速較大(大風)
③氣溫低于露點溫蒂,出現雨雪等天氣
最有可能是冷鋒過境
D
典例講解
(2021年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某季節高空(海拔約550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 此季節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
A. 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 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C.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 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
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陸地溫度高于海洋,陸地上形成強低壓,高空形成強高壓,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強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在高空形成西風。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西伸登陸,控制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伏旱持續高溫天氣,C正確;
中緯西風受西太平洋副高影響,向北快速移動,我國北方形成強降水,A錯誤;
南海熱帶氣旋影響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區,并且熱帶氣旋影響下降水多,B錯誤;
北方冷暖空氣相遇,形成強降水天氣,D錯誤。
C
典例講解
02
高低壓與天氣
考點突破
1.氣壓場類型
問題:說出下列ABCD四處代表氣壓場類型,并說明理由。
A
B
C
D
A:低壓中心
(氣壓值中心比周邊較低)
B:高壓中心
(氣壓值中心比周邊較高)
C:從高壓伸展出來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D:從低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
氣旋或者反氣旋(天氣系統中氣流狀況描述)
高壓或者低壓(天氣系統中氣壓狀況描述)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低壓(氣旋)與天氣:問題:對比南北半球氣旋(低壓)水平氣流方向。
1050
1000
950
1050
1000
950
水平氣壓梯度力
實際風向
北半球:由四周向中心逆時針輻合
南半球:由四周向中心順時針輻合
北半球 南半球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高壓(反氣旋)與天氣:問題:對比南北半球反氣旋(高壓)水平氣流方向。
950
1000
1050
水平氣壓梯度力
實際風向
950
1000
1050
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順時針輻散
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逆時針輻散
北半球 南半球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近地面
近地面
問題:對比低壓(氣旋)、反氣旋(高壓)垂直氣流方向和天氣。
天氣系統 低壓(氣旋) 高壓(反氣旋)
水平氣流 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風向
北半球:逆時針輻合 南半球:順時針輻合 北半球:順時針輻散
南半球:逆時針輻散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天氣系統 低壓(氣旋) 高壓(反氣旋)
垂直氣流 輻合上升 輻散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天氣
圖示
我國典 型實例 夏秋季節影響我國 東南沿海的臺風
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
秋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
冬季:我國北方干冷的天氣。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高壓脊

低壓槽
高壓脊,是水平氣壓場上等壓線向氣壓較低一方突出的脊狀部分。
高壓脊控制區,多晴天。
低壓槽,是水平氣壓場上等壓線向氣壓較高一方突出的脊狀部分。
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
補充:高壓脊、低壓槽與天氣
問題:高壓脊和低壓槽控制下,多怎樣天氣呢?
3.鋒面氣旋與天氣
問題:什么是鋒面氣旋?為什么氣旋中低壓槽線附近會形成鋒面?

高壓脊

低壓槽
低壓槽線上氣流以輻合為主,容易形成鋒面
高壓脊線上氣流以輻散為主,不能形成鋒面
定義:近地面鋒面常與 聯系在一起,叫鋒面氣旋,附近多 天氣。
氣旋
陰雨
鋒面氣旋是活躍在溫帶中緯度地區的氣旋系統,又稱為“___________”。
溫帶氣旋
3.鋒面氣旋與天氣
問題:圖中AB線附近為___________。CD線附近為___________。(填冷鋒或者暖鋒)
(1)確定鋒面位置
鋒面出現在低壓槽位置,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如圖中AB、CD處。
(2)判斷鋒面類型
圖中F、G處位于緯度較高的地區,為冷氣團,E、H相反,為暖氣團。根據圖中 E、F、G、H各處的風向及冷暖氣團的性質,可確定AB為冷鋒,CD為暖鋒。
冷鋒
暖鋒
3.鋒面氣旋與天氣
問題:南北半球的鋒面氣旋的西側(低壓槽線附近)冷鋒,東側(低壓槽線附近)暖鋒么?

1025
1000
975

1025
1000
975
北半球
南半球
雨帶
圖例
不管南半球還是北半球,西側冷鋒,東側暖鋒。
不管冷鋒還是暖鋒,冷氣團一側降水,暖氣團一側晴朗。
典例講解
(2023年天津卷)圖為某時刻印度洋海平面風向、風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5. 此時航行在印度洋中的四艘船處于高壓區的是( )
A. 甲船 B. 乙船
C. 丙船 D. 丁船
逆時針輻散
南半球的反氣旋,乙處位于高壓中心,氣壓最高,B正確
甲丙位于高壓中心的外圍,氣壓沒有乙處高,AC錯誤;
丁處氣流大致輻合,為低壓中心,D錯誤。
B
03
等壓線圖判讀
考點突破
等壓線圖的判讀方法
等壓線圖的判讀方法
角度 判讀關鍵
判讀 氣壓形式 ①低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低。
②高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高
判斷方向 首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偏向風
判斷 風力大小 ①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②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判斷季節 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陸內部一般為低壓。
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陸內部一般為高壓
判斷 天氣狀況 ①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②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③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
④低壓中心和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天氣,高壓中心和高壓脊控制區多晴朗天氣。
⑤鋒面氣旋中,左冷右暖,冷鋒雨區鋒后降水,暖鋒雨區鋒前降水。
(2024年浙江1月卷)2023年某日,一場源自地中海的風暴席卷黑海北岸,給甲地帶來強降水。下圖為該日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完成16、17題。
16.該日甲地出現強降水,主要因為甲地
A.大氣受熱上升強 B.位于高壓脊附近
C.位于氣旋中心 D.位于鋒線前方
第一步:看圖名
此題為天氣形勢圖,根據圖例可以確定該圖為等壓線圖
第二步:看數值特征
等壓線數值由四周向中心不斷減小,中心氣壓為低壓,為鋒面氣旋圖
第三步:看疏密
等壓線密集,風力強勁
第四步:看走向和形狀
甲地偏離低壓中心,A和C錯;甲地地處低壓槽附近,B錯誤
D
第五步:看彎曲
北半球的氣旋為逆時針旋轉,甲地位于暖鋒鋒線前方,D正確
典例講解
(2024年浙江1月卷)2023年某日,一場源自地中海的風暴席卷黑海北岸,給甲地帶來強降水。下圖為該日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完成16、17題。
17.未來兩日,甲地風向變化最大可能是
A.東北→西南 B.東北→西北 C.西南→東南 D.東南→西北
東北風
之后隨著風暴中心的移動
兩日后甲位于低壓中心的偏南側
氣壓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風
A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方法歸納:鋒面氣旋圖的讀圖步驟和判讀方法
04
氣象災害
考點突破
1.氣象災害類型
氣象災害
洪澇災害
干旱災害
臺風災害
寒潮災害
沙塵暴、雷暴等
概念
成因
分布區域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防御措施
2.洪澇災害的分布及成因
概念:因連續性的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
由于洪水和雨澇往往接連發生,在低洼地區很難截然分開,所以通常稱為洪澇。
概念辨析:洪水災害與雨澇災害的概念區別
洪水災害
暴雨
冰雪融化
山洪爆發
連續性降水
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河道容納
江河水位陡漲
財產損失
和人員傷亡
導致
雨澇災害
長期大雨
暴雨
洼地積水
不能及時排水
財產損失
和人員傷亡
導致
從氣象因素看,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從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常受洪澇威脅
問題:請從氣候和地形因素兩個角度分析洪澇災害的多發地區在哪里?
2.洪澇災害的分布及成因
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廣大山區也常受到洪水侵襲。
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洪澇災害空間分布有什么特點?
2.洪澇災害的分布及成因
短時間大量“來水”
無法及時
“去水”
無足夠空間“容水”
氣候
降水多且集中,降水變率大
植被
植被覆蓋率低,涵養水源能力差
水系
流域面積大,支流數量多
地形
地勢低洼,不易排出
匯水量大,
匯水速度快
流速慢,排水不暢
水系
河道彎曲;河道淤積
入海口海潮頂托作用
人為
圍湖造田
植被破壞,泥沙淤積
調洪蓄洪能力差
問題:從水量收支理論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
2.洪澇災害的分布及成因
3.旱災分布和成因
概念辨析:干旱和旱災概念有什么區別呢?
干 旱
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
旱 災
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時,稱為干旱災害
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的才叫自然災害,否則只是自然現象。
旱災如何形成呢?
長時間無降水
降水異常偏少
空氣干燥、土壤缺水
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生產和生活
干旱災害
3.旱災分布和成因
世界干旱災害分布區: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內陸地區、澳大利亞內陸地區。
非洲
亞洲的內陸地區
大洋洲的內陸地區
3.旱災分布和成因
讀圖,找出我國干旱災害嚴重的區域。
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地區是旱災較為頻繁的地區,其中華北地區的旱災最為頻繁,影響最嚴重。
3.旱災分布和成因
問題:從水量收支理論分析干旱災害的成因。
干旱
災害
氣象氣候
水文水系
地形地貌
長時間無降水
降水異常偏少
氣溫高,蒸發旺盛
河湖稀少
喀斯特地貌,滲漏嚴重
島嶼面積小,河流短小湍急
需求量大
人口眾多城市密集
生活用水
生產用水
水污染、水資源浪費嚴重
工農業發達
地表水缺乏
4.臺風的分布和成因
臺風
發源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熱帶氣旋。
概念
實質
熱帶氣旋(低壓)
時間
夏秋季節
4.臺風的分布和成因
問題:臺風主要分布地區在哪里呢?臺風與颶風有何區別?
臺風
颶風
颶風
臺風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臺風發生頻率最高的海域
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臺風主要在西北太平洋上活動,而颶風則主要在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印度洋上肆虐。
4.臺風的分布和成因
問題1:為什么赤道地區很難形成臺風?高緯度地區?
2、為什么西北太平洋的臺風頻率最高,強度最大?
參考答案:1.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水溫較低,無法提供其熱量條件
2.平均水溫最高,廣闊洋面;地轉偏向力較大;多發生在南北緯度5度至20度的高溫洋面上。
歸納臺風形成條件:
①有廣闊的暖洋面(熱帶、副熱帶),海水通過蒸發,能向大氣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促使空氣上升及水汽凝結致雨。
③合適的緯度,以10°~15°為最合適。
參考答案:1.赤道地區:赤道地區(地轉偏向力很小)很難形成臺風
5.臺風結構和路徑
問題:臺風結構可以分為哪幾個區域?哪個區域降水最多?風力最大?
讀圖分析:臺風在垂直方向的氣流是怎樣運動的?
氣流輻合上升(低壓氣旋)
臺風登陸后:
狂風暴雨
臺風眼:
風和日麗
臺風眼無風或者弱風,風力最小,中心的外圍(臺風眼壁附近),風力才最大。
云墻區降水最多,臺風眼降水最少。
5.臺風結構和路徑
問題:影響我國的臺風移動路徑有哪幾條,臺風登陸后會逐漸減弱還是逐漸增強
臺風登陸后會逐漸減弱,水汽來源減少,受到陸地復雜地形阻隔,導致風力減弱
6.臺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臺 風
狂風
暴雨
損壞陸地上建筑
破壞交通、通信、電等基礎設施
可以將巨輪推向內陸
威脅人身
……
吹倒樹木
引發洪水
風暴潮
海水倒灌
侵蝕海岸
破壞海堤和建筑
誘發
次生災害
城市內澇
滑坡
泥石流
可能引發疫情
有利影響:
1、帶來大量雨水,緩解旱情。
2、緩解高溫酷暑。
不利影響:
7.寒潮的分布和成因
問題:什么是寒潮災害呢?是如何形成呢?
氣溫指標:氣溫24小時內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 ℃及以下
大范圍劇烈降溫
伴有大風、雨雪、凍害
強冷空氣入侵
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
實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冬季風強冷空氣南下造成劇烈的降溫,快行冷鋒造成的
7.寒潮的分布和成因
寒潮
北半球高緯度地區
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
發源地
影響地區
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我國僅青藏高原、云南西雙版納、雷州半島、海南省、臺灣島南部較少受到影響
時間
冬半年(深秋至初春季節)
7.寒潮的分布和成因
問題:結合中國地形圖,從地形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云南西雙版納、雷州半島、海南省、臺灣島南部不易受寒潮侵襲?
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山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海南、臺灣等地,受寒潮影響相對較小。 云貴高原對勢力較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寒潮得到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7.寒潮的分布和成因
歸納總結:影響寒潮的發生和強度的因素
氣象
高緯度地區由于氣溫低,有利于冷空氣聚集,形成高壓系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地形
地勢低平有利于冷空氣入侵
山脈會阻擋冷空氣
緯度
低緯度地區,受寒潮影響較小
歸納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和分布
項目 形成成因 在我國的時空分布
臺風 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形成并強烈發展的大氣旋渦 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近海內陸也會受影響,多發于夏秋季節
寒潮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 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主要發生在深秋到初春時節。勢力強大的寒潮,會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除云南、青海、西藏、臺灣、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區
暴雨洪澇 鋒面、氣旋系統造成短時間的集中降水過程,引起地表水泛濫 夏季,除了西部沙漠地區外均有暴雨,東部地區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干旱 長時間無降水或者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 春夏季節分布普遍,東部季風區多發,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災多發區,其中華北地區最頻繁、影響最嚴重
沙塵暴 氣候干旱、降水少,快行冷鋒,春季大風;地表植被稀少 冬春季節多發,以春旱最為嚴重;分布于西北、華北地區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成因關聯性
(2024年遼寧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沙源地氣候異常暖干。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產生重要影響。沙塵強度、傳輸路徑等又與天氣系統密切相關。圖1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相對于多年氣壓平均值的差值)圖。圖2示意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質量濃度的變化(圖2-a)和高、低壓中心位置(均為當日17時)的變化(圖2-b)。
(2)說明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的影響。(4分)
氣候持續偏暖干
氣溫升高
降水減少
使地表提前解凍 / 積雪提前融化
中高緯度冬季有積雪
蒸發加大
地表水源減少
地表物質疏松 /干燥等
【官方答案】使地表提前解凍 / 積雪提前融化;(2 分)蒸發大,地表物質疏松 /干燥 / 干化 / 干旱 / 變干 / 松散 / 易起沙 ( 七選一 )。(2 分)
典例講解
(2024年遼寧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沙源地氣候異常暖干。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產生重要影響。沙塵強度、傳輸路徑等又與天氣系統密切相關。圖1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相對于多年氣壓平均值的差值)圖。圖2示意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質量濃度的變化(圖2-a)和高、低壓中心位置(均為當日17時)的變化(圖2-b)。
(3)據圖9-a,指出與3月相比,4月沙塵傳輸強度和路徑的特點,結合圖9-b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8分)
由圖例烏—哈—南—福可知,沙塵暴傳輸路徑是向南移動
同一城市(如烏和哈兩城市)對比3月,4月日最高PM10質量濃度降低或者持續日數減少
變弱 / 減弱 ( 哈爾濱的強度變弱 )
典例講解
(2024年遼寧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沙源地氣候異常暖干。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產生重要影響。沙塵強度、傳輸路徑等又與天氣系統密切相關。圖1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相對于多年氣壓平均值的差值)圖。圖2示意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質量濃度的變化(圖2-a)和高、低壓中心位置(均為當日17時)的變化(圖2-b)。
(3)據圖9-a,指出與3月相比,4月沙塵傳輸強度和路徑的特點,結合圖9-b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8分)
氣壓中心 (G/D 中心 )東移 / 南下 / 東南
高氣壓值從1039—1020hpa變化
低氣壓值從987/982—990/1004hpa變化
氣壓差減小
水平氣壓梯度力小
典例講解
(2024年遼寧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沙源地氣候異常暖干。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產生重要影響。沙塵強度、傳輸路徑等又與天氣系統密切相關。圖1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相對于多年氣壓平均值的差值)圖。圖2示意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質量濃度的變化(圖2-a)和高、低壓中心位置(均為當日17時)的變化(圖2-b)。
(3)據圖9-a,指出與3月相比,4月沙塵傳輸強度和路徑的特點,結合圖9-b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8分)
【官方答案】 變弱 / 減弱 ( 哈爾濱的強度變弱 );(2 分)向南 / 東南更遠或更偏南/ 到福州地區;(2 分)水平氣壓梯度力小 / 氣壓差小;(2 分)高壓中心 (G / D 中心 )東移 / 南下 / 東南。(2 分)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2024年福州一模卷)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持續十來天的高溫晴朗天氣后,臺風“莫蘭蒂”于2016年9月15日3時在廈門登陸并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圖1示意中央氣象臺發布的“莫蘭蒂”13日2時之前的移動路徑,圖2示意“莫蘭蒂”12~15日中心附近風速變化。
(1)根據臺風中心附近風速變化,在圖1中補繪完成“莫蘭蒂”13日2時至15日3時的移動路徑(無需標注時間點),并說明繪制理由。
理由:13日2時至15日2時期間,臺風中心附近風速變化較小(風力較強),說明沒有登陸。
【小問1詳解】
據材料可知,臺風“莫蘭蒂”于9月15日3時在廈門登陸并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可知,13日2時至15日2時期間,臺風沒有登陸,故中心附近風速變化較小,風力較強。
典例講解
(2024年福州一模卷)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持續十來天的高溫晴朗天氣后,臺風“莫蘭蒂”于2016年9月15日3時在廈門登陸并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圖1示意中央氣象臺發布的“莫蘭蒂”13日2時之前的移動路徑,圖2示意“莫蘭蒂”12~15日中心附近風速變化。
(2)評價“莫蘭蒂”對福建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參考答案:
18. 不利:臺風風力強勁,吹倒果樹、農作物;帶來暴雨,淹沒農田(毀損農業設施);引發風暴潮,破壞沿海漁業資源,摧毀漁業設施。有利:帶來降水,緩解旱情。
評價影響要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方面展開分析。
(2024年全國甲卷)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水系。
(3)簡述宋代以來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夏秋連漲”為主的原因。(8分)
長江入湖水量
湘、資、沅等河入湖水量
春溜滿漲
春季洪水流急(溜)漲快
夏秋連漲
夏秋季節洪水流一起連漲
洪水湖泊水水量暴漲的季節不同
入湖水量季節大小不同
長江入湖水量
南:湘、資、沅等河華南地區雨季早(春季)
主要考慮降水雨季季節不同
湘、資、沅等河入湖水量
北:長江流域雨季晚且長夏秋夏秋洪水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水系。
(3)簡述宋代以來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夏秋連漲”為主的原因。(8分)
長江流域范圍遠大于湘、資、沅等河流域范圍
夏秋連漲洪水量大于春溜滿漲的洪水量
宋代前洞庭湖洪水春溜滿漲
長江影響較小
宋代以來夏秋連漲
受長江洪水影響較大
典例講解
(2024年全國甲卷)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水系。
(3)簡述宋代以來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夏秋連漲”為主的原因。(8分)
官方答案:(3)湘、資、沅等河發源于洞庭湖流域南部(南嶺和云貴高原東部),雨季早(4、5月份)。長江在洞庭湖以上流域雨季晚且長,形成夏秋連續洪水期。長江夏秋洪水遠大于湘、資、沅等河春季洪水。宋代之前,洞庭湖洪水主要受湘、資、沅等河影響,以“春溜滿漲”為主;宋代以來,受長江洪水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洪水逐漸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
典例講解
05
試題演練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3)解釋B處鋒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鋒面的移動方向。
湖泊
午后
14:00
冷濕
水汽氣團
干熱
弱風氣團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2023年山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左)。圖右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另據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
(3)解釋B處鋒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鋒面的移動方向。
【官方答案】(3)湖泊地區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對冷濕的氣團,干熱的焚風氣團到達湖泊附近,與冷濕的氣團相遇,形成鋒面。15:30后鋒面的移動方向是偏北方向。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題) 位于鋒面上下的風向往往存在明顯差異。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兩測站位于冷、暖鋒面下方時﹐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測得的風向、風速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有關測站上空鋒面類型、鋒面位置、風向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
A. 冷鋒距地面1.5~2.0千米鋒下西北風,鋒上東南風
B. 冷鋒距地面2.0~2.5千米鋒下東南風,鋒上西北風
C. 暖鋒距地面2.0~2.5千米鋒下西南風,鋒上東北風
D. 暖鋒距地面1.5~2.0千米鋒下東南風,鋒上西南風
距地面的高度數值小
近地面
風速數值大
勢力強的氣團
風從低緯(偏南)吹來
暖氣團
風從高緯(偏北)吹來
冷氣團
甲:近地面(鋒下)為東南風,吹向西北方向,東南風,鋒上轉為西南風,風速較大,勢力較強,都來自低緯度,氣溫較高,為暖鋒
乙:近地面(鋒下)為東北風,吹向西南方向,東北風來自高緯度,氣溫較低,鋒上轉為西南風,風速較大,勢力較強,為冷鋒
D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2023年湖南卷)大氣污染受濕度、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我國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經歷了一次較強的大氣污染,PM2.5濃度變化大。此期間該地空氣垂直運動弱。下圖示意此期間該地相關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箭頭表示對應時刻的近地面風向和風速,帕/秒是氣象部門計量空氣垂直運動速度的單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 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
A. 冷鋒、反氣旋 B. 冷鋒、氣旋 C. 暖鋒、反氣旋 D. 暖鋒、氣旋
風速先變大后變小,風向以下沉氣流運動為主
空氣濕度呈下降趨勢
先后符合冷鋒、反氣旋天氣系統控制的天氣特征,A符合題意
此時段的天氣特征與暖鋒、氣旋特征差異較大,BCD項錯誤
A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2024年高三福建省龍巖一級校聯盟卷)地理學家發現,西天山地區不同于東亞季風區,幾乎沒有暖云(溫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態水滴的云體)降水,其擁有獨特的氣候背景。同時,在不同階段降雪過程中,云層頂部的溫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下圖示意西天山地區一次降雪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圖示三個階段依次代表的是( )
A. 冷鋒入侵一冷鋒過境一冷鋒控制 B. 冷鋒入侵一冷鋒控制一冷鋒過境
C. 冷鋒控制一冷鋒過境一冷鋒入侵 D. 冷鋒控制一冷鋒入侵一冷鋒過境
【10題詳解】
受單一氣團控制多晴朗天氣,溫度趨于平緩,水汽迅速減少,結合西天山地區一次降雪過程可知,階段1為暖氣團控制,近地面水汽含量高,為冷鋒入侵;階段3為冷鋒過境;階段2快速降溫,水汽不斷減少,形成降雪,此時受冷鋒控制,B正確,ACD錯誤。故選B。
B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題組1(考點1:判讀鋒的類型)
方法總結:冷暖鋒的判讀
(1)看符號。
(2)看冷、暖氣團運動方向。
(3)看鋒面坡度。
(4)看雨區范圍及位置。
(5)根據氣溫、氣壓的變化判斷。
①經歷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過程的是冷鋒活動。②經歷陰雨、升溫等天氣過程的是暖鋒活動。
(6)依據天氣特征判斷。
(7)我國典型的鋒面天氣。
①冷鋒: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塵暴天氣;冬季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
②暖鋒:華南地區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③準靜止鋒: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冬半年,貴陽多陰雨冷濕天氣。
(8)看鋒面氣旋低壓槽的方位
無論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低壓中心偏東側的低壓槽處分布有暖鋒,偏西側的低壓槽處分布有冷鋒。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題) 位于鋒面上下的風向往往存在明顯差異。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兩測站位于冷、暖鋒面下方時﹐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測得的風向、風速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25. 與測站周邊近地面等壓線分布最接近的是( )
暖鋒
冷鋒
甲:近地面(鋒下)為東南風,吹向西北方向,鋒上為西南風,為暖鋒
乙:近地面(鋒下)為東北風,吹向西南方向,鋒上為西南風,為冷鋒
暖鋒和冷鋒同處在同一個鋒面氣旋當中,不論南北半球都是左冷右暖
中心氣壓為低壓中心
氣壓值(a.>b>C)
②錯誤為高壓中心(反氣旋) B項錯誤
①左暖錯誤 A項錯誤
乙近地面為西南風 D項錯誤
甲近地面為東南風,C項正確
低壓
高壓
低壓
低壓



C
題組2(考點2:根據等壓線判讀天氣系統)
(2021年天津卷)2021年3月中旬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沙塵暴天氣。據氣象專家分析,此次沙塵暴源于蒙古國。左圖是此次沙塵暴在我國過境時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右圖表示此次沙塵暴移動過程中四個時刻沙塵天氣的分布狀況。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5. 根據此次沙塵暴的移動路徑,判斷推動此次沙塵暴快速移動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旋西移 B. 反氣旋東進 C. 冷鋒南下 D. 暖鋒北上
讀圖可知,此次沙塵暴的移動路徑為向東南方向移動,結合圖中等壓線分布可知,此次沙塵暴快速移動主要是冷鋒快速南下導致,故C項正確;
該階段氣旋應向東南方向移動,故A項錯誤;
反氣旋東進與沙塵暴的移動路徑不一致,故B項錯誤;
沙塵暴快速移動與暖鋒北上沒多大關系,故D項錯誤
C
題組2(考點2:根據等壓線判讀天氣系統)
題組3(考點3:根據等壓線判讀風向、風力、風的性質)
(2024年甘肅卷)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熱干燥的波斯灣附近出現多個雷暴雨團,形成暴雨帶,迪拜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約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類極端天氣過程的形成與中緯度西風帶的南移波動有關。圖2示意暴雨時該區域500百帕高度氣壓分布 。據此完成9~11題。
9.圖中甲處500百帕高度的風向為
A.西北風 B. 東南風
C.東北風 D. 西南風
A
高壓
低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
北半球
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轉。由于在高空,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甲處500百帕左右
氣壓值較低,為高空
北半球
(2023年浙江1月卷)當空氣經過較暖的下墊面時,底部的大氣增溫形成比周邊溫度高的“熱泡”,并不斷向上運動,這是一切對流現象的基礎。“熱泡”超過凝結高度就會形成云層,海面上的云層在夜間常常會發生強烈對流,形成雷雨天氣。下圖為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上升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氣壓系統控制,則符合圖示“熱泡”運動的等壓線分布是( )
A.① B.③ C.③ D.④
零到400米處主要吹西北風
400米到800米處主要吹偏西風
①甲地偏東風
A項錯誤
③甲地偏南風,
C項錯誤
②圖甲地東南風,B項錯誤
④圖甲地西北風,D項正確
D
題組3(考點3:根據等壓線判讀風向、風力、風的性質)
題組3(考點3:根據等壓線判讀風向、風力、風的性質)
(2024年甘肅卷)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熱干燥的波斯灣附近出現多個雷暴雨團,形成暴雨帶,迪拜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約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類極端天氣過程的形成與中緯度西風帶的南移波動有關。圖2示意暴雨時該區域500百帕高度氣壓分布 。據此完成9~11題。
10.本次暴雨過程中冷空氣強烈下沉會導致迪拜
A.氣溫上升 B. 氣壓降低
C. 雨量劇增 D.風速突變
下擊暴流,指一種雷暴云下部的局地強下沉氣流,到達地 后會產生一股直線型大風向四面八方擴散,越接近地面風速越大,最大地面風力可達15級,可以影響方圓幾千米的范圍,破壞力極強。
隨著冷空氣強烈下沉,該地氣溫、氣壓突變,風速突變,D正確
D
冷空氣強烈下沉會導致迪拜帶來氣溫下降和氣壓上升,但對于雨量影響不大,雨量取決于暖濕氣團的水汽含量,ABC錯誤;
(2021年江蘇卷)圖2為“某日14時亞洲部分地區地面夭氣簡圖”。據此回答3~5題。
4. 此時我國新疆地區氣溫明顯高于內蒙古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正值當地正午前后,太陽輻射較強 B.受降溫過程影響小,天氣晴朗少云
C.受盆地地形的影響,空氣下沉增溫 D.位于天山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顯著
A:一般來說,陸地白天氣溫最高出現在下午2點左右,北京時間14時,新疆地區位于正午前后,氣溫還沒有達到最大值,而內蒙古中東部正值日最高溫時段,故A選項錯誤;
B:讀圖可知,內蒙古中東部剛經過一次冷鋒過境,等壓線密集,北風風力較大,降溫明顯,而新疆等壓線稀疏,大氣穩定,故B選項正確;
C:由圖可知,新疆地區等壓線稀疏,大氣穩定,風力小,天氣晴朗,氣溫較高,盆地內下沉氣流不明顯,故C選項錯誤;
D: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風坡,如盆地內部,新疆地區等壓線稀疏,大氣穩定,風力小,盆地內部無焚風效應,故D選項錯誤。
B
題組4(考點4:根據等壓線判讀氣團氣溫及變化特點)
(2023年江蘇卷)蒙古氣旋是發源于蒙古國的溫帶氣旋。下圖為“某年4月9日某時刻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天氣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此刻影響烏爾特地區的氣團性質是( )
A. 冷干 B. 冷濕 C. 暖干 D. 暖濕
烏爾特地區
冷鋒鋒前
暖鋒鋒后
受到暖氣團控制
氣團溫暖
此時為4月份
位于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
氣團性質暖干
C正確
C
題組4(考點4:根據等壓線判讀氣團氣溫及變化特點)
(2024屆高三惠州二調卷)華北平原霾污染問題嚴重,其與圖所示鋒面的形成密切相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太行山前( )
A.氣團甲被迫抬升 B.氣團乙寒冷干燥 C.形成冷鋒 D.出現逆溫現象
【1題詳解】
鋒面是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不同的兩種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交界面,冷氣團溫度低,濕度小,密度大,氣壓高;暖氣團溫度高,濕度大,密度小,氣壓低,冷暖氣團相遇后,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讀圖可知,太行山前形成鋒面,氣團乙在上方,是暖氣團,性質是溫暖濕潤;氣團甲位于下方,是冷氣團,冷氣團密度大,性質寒冷干燥,并不是被迫抬升,AB錯誤,由于氣團乙是暖氣團,氣團乙指向氣團甲,說明是暖氣團主動抬升,形成暖鋒,C錯誤,由于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隨著海拔上升氣溫升高,出現逆溫現象,D正確。故選D。
D
題組4(考點4:根據等壓線判讀氣團氣溫及變化特點)
題組5(考點5:根據等壓線判讀鋒面氣旋移動路徑)
(2023年江蘇卷)蒙古氣旋是發源于蒙古國的溫帶氣旋。下圖為“某年4月9日某時刻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天氣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未來我國受該氣旋過境影響最大的地區是( )
A. 華中地區 B. 華北地區 C. 東北地區 D. 西北地區
解析:
[小題3] 受高空引導氣流的影響,在反氣旋與鋒面氣旋活動頻繁的中緯度地區,反氣旋和鋒面氣旋天氣系統常表現為自西向東的移動趨勢(由于大陸冬季冷高壓的存在,反氣旋常自西北向東南移動),因此造成我國東北地區距離該氣旋較近,且位于其移動路徑之上,受其影響較大,C正確;
華中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距離該氣旋較遠,不在其移動路徑上,受其影響較小,ABD錯誤
C
(2022年江蘇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出現降溫。下圖為“冷空氣影響期間降溫范圍及31日地面天氣形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31日已移向(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墨西哥灣
B
解析:
[小題3] 受高空引導氣流的影響,在反氣旋與鋒面氣旋活動頻繁的中緯度地區,反氣旋和鋒面天氣系統常表現為自西向東的移動趨勢(由于大陸冬季冷高壓的存在,反氣旋常自西北向東南移動),因此造成3月25-30日降溫的天氣系統,由北美大陸北部向位于東南的大西洋移動。故選B。
題組5(考點5:根據等壓線判讀鋒面氣旋移動路徑)
(2024年江蘇卷)干線是干氣團與溫度相近的濕氣團交匯而形成的天氣系統,其形成與特定下墊面有關,常引發強對流天氣。下圖為“河套地區某日千線位置移動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此次天氣過程中,20時干線位置向西移動,主要是由于( )
A. 氣壓降低 B. 氣溫降低 C. 風向轉變 D. 風速減小
干線是干氣團與溫度相近的濕氣團交匯形成的
其移動與氣團的運動有關
風向轉變,通常會使干線東西南北移動,都有可能,C錯誤
氣壓降低、風速減小通常不會使干線的位置有明顯的向西移動,AD錯誤
B
氣溫降低
帶動干線位置的移動
干線向西移動,B正確
濕氣團增強
推著干氣團往西移動
暖濕氣團
冷干氣團
題組5(考點5:根據等壓線判讀鋒面氣旋移動路徑)
(2024年江蘇卷)干線是干氣團與溫度相近的濕氣團交匯而形成的天氣系統,其形成與特定下墊面有關,常引發強對流天氣。下圖為“河套地區某日千線位置移動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推測此次天氣過程引發的對流,在夜晚將( )
A. 穩定不變 B. 不斷增強 C. 逐漸減弱 D. 波動變化
夜晚
地面輻射冷卻
近地面溫度下降
大氣穩定度增加
不利于對流的發展
對流通常會逐漸減弱,C正確
ABD:不太符合夜晚溫度持續降低對對流的影響,錯誤
輻射逆溫
C
題組6(考點6:天氣系統控制下天氣狀況)
(2024年北京卷)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舉行。圖 4(a)顯示成都部分氣象站點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氣溫,圖 4(b)為北京時間2024年5月15日14時西南地區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圖b中( )
A. 貴州北部受低壓控制,天空云量多
B. 昆明以西受反氣旋影響,氣流下沉
C. 成都受高壓的影響,氣溫升高明顯
D. 重慶市區風力大,氣流輻合有霧霾
高壓
低壓
貴州北部、成都和重慶受高壓控制,天氣晴朗,天空云量少,A錯誤
昆明以西受氣旋影響,氣流上升,B錯誤
成都受高壓的控制,太陽輻射強,氣溫升高明顯,C正確
重慶附近地區等壓線稀疏,風力小,且受高壓控制,近地面氣流輻射,D錯誤
C
題組6(考點6:天氣系統控制下天氣狀況)
(2022年河北卷)北京時間2022年4月25~26日,歐洲西部經歷了一次明顯的天氣變化過程,下圖示意這兩日該區域的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期間,一艘駛向甲地的貨輪正途經乙地(圖b),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甲地這兩日的天氣變化是( )
A.暖鋒過境,雨過天晴 B.氣壓上升,氣溫降低
C.風速減弱,云量增加 D.陰雨連綿,濕度增大
甲處由低壓槽的位置,轉到高壓脊的位置,說明冷鋒過境,天氣轉晴,云量減少,氣壓上升,氣溫降低,B正確;ACD錯誤。
低壓
高壓
低壓槽
高壓脊
低壓(低壓槽)
氣溫高,氣壓低,陰雨天氣
高壓(高壓脊)
氣溫低,氣壓高,晴朗天氣
B
題組6(考點6:天氣系統控制下天氣狀況)
根據關鍵區域(虛線框內)風場輻合情況,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可分為三類。下圖示意三類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及其850百帕等壓面上≥4m/s的風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與北風輻合型相比,南風輻合型關鍵區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 雨區范圍更大 B. 冷空氣勢力更強
C. 水汽量更充足 D. 地形阻擋更明顯
北風輻合型
主導風向為偏北風
從高緯度陸地過來
干冷,攜帶的水汽量較少
南風輻合型
主導風向為偏南風
從低緯度海洋過來
暖濕,攜帶的水汽量較多
降水更多,c項正確
冷空氣勢力并不強,B項錯誤
當地地形并降水量不會有短時間的變化,因此排除D
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與雨區范圍大小無關,排除A
C
題組7(考點7:鋒面影響下降水的條件)
根據關鍵區域(虛線框內)風場輻合情況,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可分為三類。下圖示意三類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及其850百帕等壓面上≥4m/s的風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的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 )
A. 低溫雨雪頻發 B. 土壤侵蝕加劇
C. 河流入汛提前 D. 晝夜溫差增大
C:無法判定河流的入汛事件提前或者推遲,錯誤;
D:受到準靜止鋒的影響,多陰雨天氣,晝夜溫差會減少,D項錯誤;
B
南北風輻合型
暖濕氣流強度大
帶來較多的水汽使得降水偏多
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
暖氣團一側氣溫較高
廣東省(南嶺)北部地區多低溫雨雪天氣,A項錯誤
B:準靜止鋒帶來的降水一般陰雨綿綿,降水強度較低但增多,地表徑流量增多,土壤侵蝕作用加劇,B項正確;
題組7(考點7:鋒面影響下降水的條件)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1)據材料1分析該次風暴潮危害嚴重的原因。
風暴潮危害嚴重的原因分析
風暴潮勢力強
風力強
漲潮
產生破壞嚴重
經濟發達
反應不及時
地勢較低排水不暢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1)據材料1分析該次風暴潮危害嚴重的原因。
【答案】(1)強風且適逢漲潮,風暴潮強度大;出現在夜間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蘭經濟發達,人口稠密,風暴潮帶來的經濟損失大;地勢較低,易積水。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2)從地理位置角度分別說明荷蘭常受風暴潮影響、菲律賓常受臺風影響的原因。
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荷蘭位于中緯度大西洋沿岸
處于盛行強勁西風控制區
常受風暴潮影響
菲律賓位于副熱帶海區太平洋西岸
靠近臺風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風源地
臺風向西、西北移動常受其影響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2)從地理位置角度分別說明荷蘭常受風暴潮影響、菲律賓常受臺風影響的原因。
【答案】荷蘭位于歐洲西部,處于盛行西風控制區,屬于向岸風,風力強勁,故常受風暴潮影響;菲律賓位于副熱帶海區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溫度高,極易形成臺風,故菲律賓常受臺風影響。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3)據材料2說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三者之間的關聯性。
萊特島
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
極端天氣和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多發
居民亂砍濫伐
植被破壞
加劇水土流失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
當地連續兩周暴雨
洪澇等氣象災害
洪澇災害水量大且水流急
地表缺乏植被保護
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續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續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3)據材料2說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三者之間的關聯性。
答案: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破壞植被,使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減弱;遇到暴雨容易引發洪澇等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容易導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湖南卷)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 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
A. 尼羅河流域 B. 中南半島 C. 北冰洋沿岸 D. 亞洲中部
融雪洪水災害發生頻次較多在30°N—60°N中緯度地帶
亞洲中部位于中緯度地區符合,D項正確
AB:均為低緯度地區,錯誤
C: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緯度地帶,錯誤
D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湖南卷)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 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 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 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春季 秋季
地表 積雪量 經過冬季積累,春季地表積雪多 經過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積雪少
氣溫變化 處于升溫趨勢 處于降溫趨勢
氣溫 秋季氣溫不一定低于春季
雨水量 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與融雪洪水災害出現關聯度不大
總結 ①、②符合題意,A正確
A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3年湖南卷)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 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 B. 雨水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
C. 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 D. 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混合型洪水 升溫型洪水
頻次 表中數據表明,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但頻次高并不能表明單次洪水的破壞力強,排除A
流動性 雨水和積雪融水均為液體狀態,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流動性差異不大,排除B
冰凌和融冰 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兩類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
破壞性 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與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帶來熱量并沖擊積雪,使得積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壞力更強,C符合題意
C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2年全國甲卷)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02年4 ~ 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 ~ 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圖5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
推測當年4 ~ 10月澳大利亞氣候異常的表現,并分析其在沙塵暴形成中的作用。(6分)
沙塵暴形成條件
物源條件
松散的沙質沉積物易起沙
動力條件
大風日數較多
地形條件
地表平坦起伏小
氣候異常
氣溫偏高
降水減少
蒸發旺盛
土壤濕度偏低
水源減少
水域面積減小
植被覆蓋率降低
地表缺乏植被保護
地表裸露面積擴大
氣溫回升快
上升對流運動強烈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2年全國甲卷)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02年4 ~ 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 ~ 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圖5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
(1)推測當年4 ~ 10月澳大利亞氣候異常的表現,并分析其在沙塵暴形成中的作用。(6分)
官方答案:
①氣候異常干旱(氣溫偏高、降水偏少);
②土壤濕度偏低,植被覆蓋下降,水域面積減少,地表裸露面積擴大,地表更易起沙塵;
(共2點,得6分)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4年山東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庫在汛期允許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約束,汛期降雨徑流經水庫調節后,仍有大量徑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為棄水排放。
(1)分別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與汛期水庫蓄水量大小、預留防洪庫容大小的關系。
防洪限制水位與汛期蓄水量呈正相關
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庫蓄水量越大
水庫的庫容是一定的
汛期水庫蓄水量越大
預留防洪庫容越小
【官方答案】19.(1)防洪限制水位高,汛期水庫蓄水量大;防洪限制水位高,防洪預留庫容小。(3 分)
題組8(考點8:氣象災害的成因、影響及其防御措施)
(2024年甘肅卷)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熱干燥的波斯灣附近出現多個雷暴雨團,形成暴雨帶,迪拜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約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類極端天氣過程的形成與中緯度西風帶的南移波動有關。圖2示意暴雨時該區域500百帕高度氣壓分布 。據此完成9~11題。
11. 相同天氣現象易發生于( )
A. 4月 美國東南部 B. 10月 南非西北部
C. 10月 阿根廷西部 D. 4月 意大利北部
CD:受安第斯山脈和意大利北部山脈的影響,對南移西風帶有地形阻擋,錯誤
B:高空西風槽多為北半球,且10月份南非西北部易出現西風帶北移,錯誤
中緯度西風帶南移
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
北半球冬半年
暴雨帶
強對流天氣
本質是下擊下擊暴流和溫帶氣旋槽部
高空冷氣流
(由高空西風帶從高緯度輸送而來的冷空氣)
與當地暖濕氣流匯合
三面臨海
周圍地勢平坦
水汽來源充足
對南移西風帶無地形阻擋
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A:4月,美國東南部地形較平坦,南北溫差大,高空冷空氣南下與墨西哥灣北上暖濕氣流匯合,多為強對流天氣,正確
A
題組9(考點9:天氣系統分布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六枝特区| 利辛县| 朔州市| 永安市| 桦川县| 柏乡县| 余干县| 千阳县| 安康市| 都兰县| 会泽县| 华阴市| 磐安县| 迁安市| 嘉禾县| 都昌县| 台中市| 广汉市| 乌拉特中旗| 嵊州市| 阜康市| 岢岚县| 武平县| 托克逊县| 尤溪县| 驻马店市| 旬阳县| 盐池县| 江北区| 惠东县| 荔浦县| 闵行区| 海兴县| 台东县| 远安县| 深水埗区| 灵璧县| 米易县| 准格尔旗|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