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1 氣候 課件 (共92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1 氣候 課件 (共92張PPT)

資源簡介

(共92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專題11:氣候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隊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的形成的影響。 2.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分析不同地區在天氣系統中的空間位置與空間格局對其天氣狀況及變化的影響。
(區域認知)
結合世界氣候類型圖和中國氣候類型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利用氣溫、降水資料,學會判斷氣候類型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繪畫全球氣候類型圖和中國氣候類型圖,提高對氣候的認識,提高興趣。(地理實踐力)
通過學習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加強對植被保護和節水節能觀念,合理利用資源。(人地協調觀)
結合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危害及其預防措施,認識保護全球環境的重要性,以達到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人地協調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全國甲卷,11,4分 以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剖面為背景,考查依據地層逆推氣候變化特點。
2024全國新課標,13(1),8分 以泥炭濕地發育為背景,考查氣候對濕地的影響。
2024浙江1月卷,28(1),3分 以印度常限制糧食出口為背景,考查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2024廣西,14,3分 以大興安嶺北部喬木能侵入山間洼地為背景,考查氣候對植被影響。
2024安徽,8,3分 以陜西榆林橫山區某地沉積地層剖面示意為背景,考查依據地層逆推當地氣候變化特點。
2024甘肅,18(1,3),12分 以凱爾蓋朗海臺及周邊等深線為背景,考查氣候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
2024湖北,18,20分 以北極育空河流域為背景,考查氣候變暖對河流等的影響。
2024廣東,19(2-3),14分 以四川仁壽縣牛角寨相關材料為背景,考查氣候的影響。
2024遼寧,5,3分 以陜西關中盆地形似“樓層”土壤剖面圖為背景,考查依據地層逆推當地氣候特征環境。
2024遼寧,19(2),6分 以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圖及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為背景,考查氣候變暖對沙塵暴自然災害的影響。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3全國新課標,36(1),4分 以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習俗為背景,考查氣候對飲食習俗的影響。
2023浙江1月,3-4,6分 以新疆東部某雅丹地貌區布滿“小蘑菇”的殘丘巖壁為背景,考查氣候對地貌的影響。
2023浙江1月,28(1),4分 以察爾汗鉀鹽開發為背景,考查氣候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2023湖北,10-12,12分 以2006~2015年藏色崗日不同朝向冰川數量和面積變化數據為背景,考查氣候變暖對冰川的影響。
2022全國甲卷,9,4分 以杭蓋草原為背景,考查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022全國甲卷,37(1),6分 以澳大利亞沙塵暴為背景,考查氣候異常變化對沙塵暴自然災害影響。
2022上海,6,4分 以某地四個月平均氣溫和降水統計數據為背景,考查氣候類型判讀。
2022上海,25,2分 以貴州多雨少湖的省情介紹為背景,考查貴州省氣候類型的判讀。
2022海南,19(1),10分 以那波利和蒙特雷兩地氣候資料為背景,考查氣候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氣候成因。
2022廣東,17(3),6分 以納木錯湖與仁錯貫通為背景,考查氣候變暖對湖泊地理環境影響。
2022福建,18(3),6分 以北大西洋東部的某島嶼為背景,考查氣候變化對海平面升降影響。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2江蘇,15,3分 以綠江村水沒地為背景,考查氣候對水文的影響。
2022湖南,5,3分 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為背景,考查氣候對風俗習慣的影響。
2022北京,18(1),2分 以黃河源園區為背景,考查氣候類型判讀。
2022遼寧,7,3分 以我國的西南地區為背景,考查氣候的成因。
2022天津,17(4),6分 以浙江沿海地區海平面季節變化規律為背景,考查氣候對海平面升降的影響
根據2022-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提取考點:
1.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對區域氣候的影響(重難點,核心原理);
2.氣候類型判讀、氣候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重難點,常考點);
3.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難點);
4.氣候對農業、飲食習俗、土壤發育、植被等影響(難點,常考點);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傳統教學情境和學術情境情境切入,地方卷情境多樣,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主要考查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對區域氣候的影響、氣候類型判讀、氣候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氣候對農業、飲食習俗、土壤發育、植被等影響等內容;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但全國卷和地方卷有綜合題形式呈現。
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全國卷和各地方卷考到氣候及其變化(變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依據地層和化石推測當地氣候特征等新內容,所以平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和拓展。
2.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掌握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規律及形成原因等,在具體區域的分析中根據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明確其所處的大氣環流形式以及下墊面的狀況,同時注意地理現象及過程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四、知識體系
氣候
影響因素
大尺度因素
緯度因素
大氣環流
氣壓帶和風帶
季風環流
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小尺度因素
地形
洋流
下墊面性質
人類活動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判讀方法
定位法
定性法
定量法
要素
氣溫
降水
特征分析
影響
氣水土地生
變化
變暖
近百年
趨勢
應對措施
4種熱帶氣候
2種亞熱帶氣候
3種溫帶氣候
2種寒帶氣候
考點突破
五、考點突破
1.氣候類型及其成因
2.氣候類型判讀、特征及其影響
3.氣候非地帶性分布
4.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
01
氣候類型及成因
考點突破
1.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規律
找一找:推測下列四張圖片所在非洲的大體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滴尖雨林
猴面包樹
沙漠耳廓狐
油橄欖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1.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規律
1.了解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1)熱帶、溫帶、寒帶分別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分布
(2)以北半球為例,自赤道向極地,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分別有哪些氣候類型分布
1.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規律
歸納: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規律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
季風氣候
溫帶
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
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東風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西風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信風帶
暖流
寒流
寒流
暖流
冰原氣候
苔原氣候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
大陸性氣候
90°
70°
60°
40°
30°
20°
10°

90°
70°
55°
35°
25°
10°

大氣環流 大洋 東側 大陸西部 大陸中部 大陸東部 大洋
西側
2.氣候的成因分析
問題2:非洲的氣候類型為何呈現出“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分布的熱帶大陸”的規律
緯度位置
低緯度
氣溫高
熱帶大陸(熱)
以熱帶氣候為主
海岸線平直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干燥信風控制時間較長
降水較少
氣候干燥(干)
緯度位置
氣候類型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
赤道穿過中部,介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干、對稱
2.氣候的成因分析
問題3:具體分析非洲各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點。
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單一氣壓帶控制)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受低緯信風或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少雨
受副熱帶高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
問題3:結合下圖,分析非洲特殊氣候類型分布及其成因。
緯度位置
低緯度
氣溫高
大氣環流
季風和信風
地形
山地迎風坡
降水較多
洋流
暖流
幾內亞灣沿岸和馬達加斯加東部的熱帶雨林氣候
2.氣候的成因分析
問題3:結合下圖,分析非洲特殊氣候類型分布及其成因。
地形地勢
海拔較高
對流較弱
降水較少
赤道附近東非高原(大陸東部)
熱帶草原氣候
大氣環流
季風和信風
地形
洋流
離岸風
海岸呈東北—西南走向
索馬里寒流
降水較少
索馬里沿岸熱帶沙漠氣候
2.氣候的成因分析
問題3:結合下圖,分析非洲特殊氣候類型分布及其成因。
回歸線附近
副熱帶高原控制
洋流
寒流
撒哈拉地區和納米比亞海岸處的熱帶沙漠氣候
歸納:
影響氣候的成因分析:緯度位置、地形、大氣環流、洋流等因素
2.氣候的成因分析
2.氣候的成因分析
歸納:氣候的成因分析
2.氣候的成因分析
歸納:氣候的成因分析
形成因子 對氣候影響的表現
太陽輻射(緯度位置) 氣溫從低緯度到高緯度遞減
大氣環流 氣壓帶、風帶 低氣壓帶控制多雨,高氣壓帶控制干燥;西風帶控制多雨,信風帶和極地東風控制干燥;海風控制多雨,陸風(離岸風)控制少雨;風從低緯度吹向高緯度增溫,反之降溫
季風 夏季風控制高溫多雨,冬季風控制低溫少雨
下墊面 海陸 位置 沿海地區一般氣溫年較差小,降水較多;內陸地區一般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
地形 山地較同緯度平原氣溫較低,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山地迎風坡比背風坡降水多
洋流 暖流使沿岸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增溫增濕);
寒流使沿岸氣溫降低,降水減少(降溫減濕);
人類活動 影響和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
影響下墊面性質:如植被覆蓋率情況,水域面積等
(2022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1)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候特點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點: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氣溫更高,氣溫年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總量大,且降水時間長。
典例講解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1)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候特點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分析氣候成因實質是分析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主要從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方面入手。
緯度位置
那波利緯度在40°N附近,緯度較高;蒙特雷在35°N附近,緯度較低;
海陸位置
都處在大陸西海岸:歐洲西岸和北美洲西海岸;
大氣環流
兩地都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風影響,但那波利緯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風影響時間長,降水時間長,年降水量大
人類活動等不考慮
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亞)寒流降溫減濕影響
洋流
典例講解
(2023年海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圖2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氣候資料。
(1)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候特點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亞)寒流降溫減濕影響;
兩地都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風影響,但那波利緯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風影響時間長,降水時間長,年降水量大。
典例講解
02
氣候類型判讀、特征及其影響
考點突破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問題4:說出下圖各字母序號代表的世界氣候類型和分布特點。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問題5:在下圖中填出字母代表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問題5:在下圖中填出字母代表的氣候類型
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緯10°之間)
描述:全年高溫多雨
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熱帶草原氣候
分布:10°緯線與回歸線之間
描述: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年降水量<750mm
成因:赤低帶和信風交替控制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熱帶沙漠氣候
分布:回歸線與30°緯線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描述:全年高溫少雨
成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
分布:30°-40°緯線之間的大陸西部
描述: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成因: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溫帶海洋氣候
分布:40°-60°緯線之間的大陸西部
描述:全年溫和濕潤
成因: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主要為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描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年降水量>1500mm
成因:常年受南亞季風環流控制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分布: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描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成因:常年受東亞季風環流控制
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35°N—55°N緯線之間的大陸東部
描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常年受東亞季風環流控制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1.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
分布:南北緯40°~60°的大陸內部
描述: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成因:常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水汽難到達
極地(苔原和冰原)氣候
分布:苔原氣候:北半球極地附近沿海;
冰原氣候: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
描述:全年酷寒(嚴寒),降水稀少
成因:緯度高
2.氣候類型的判讀
1.定量法:以型定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半球—熱量帶—降水季節分配類型——氣候類型)
①氣溫最熱(冷)月定南北半球:
氣溫曲線波峰型(6、7、8月氣溫高)、波谷型(6、7、8月氣溫低)
南半球
北半球
②最冷月均溫定熱量帶—以溫定帶
2.氣候類型的判讀
1.定量法:以性定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③降水量定雨型—以水定型
雨型 特征 氣候類型判斷(年降水量mm)
全年降水 分配均勻 熱帶雨林氣候 (>2000)
溫帶海洋性氣候 (700-1000)
夏季多雨, 冬季干旱或少雨 熱帶草原氣候 (750-1000)
熱帶季風氣候 (1500-2000)
亞熱帶季風氣候 (800-1500)
溫帶季風氣候 (400-800)
冬季多雨 夏季干旱 地中海氣候 (300-1000)
終年降水稀少 熱帶沙漠氣候 (<250)
溫帶大陸性氣候 (<250)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250)
極地氣候 (<250)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2.氣候類型的判讀
2.定位法:根據分布規律判讀氣候類型(以北半球為例)
2.氣候類型的判讀
3.定性法:①根據氣候成因判讀氣候類型
結合形成氣候的緯度(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特別是大氣環流因素進行判讀,如大陸西岸的氣候類型主要受到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大陸東岸的季風氣候主要受到季風環流的影響。
②根據地理景觀和土壤剖面或者巖層化石判讀氣候類型及其氣候特征
不同的氣候類型,形成與之相對應的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根據植被和土壤(巖層化石)類型也可判斷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區的景觀
熱帶沙漠氣候區的景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的景觀
思考角度 答題思路
判斷依據 答題術語
氣溫特征 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下—寒冷;-20 ℃以下—嚴寒;-30 ℃以下—酷寒。 最熱月均溫:在20 ℃以下—涼爽;20 ℃以上—炎熱;24 ℃以上—高溫。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較差>15 ℃;氣溫年較差小—氣溫年較差<10 ℃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嚴寒、溫和);夏季高溫(涼爽);最熱(冷)月氣溫高(低)。涼爽、炎熱、高溫多用于夏季,溫和、溫暖(低溫)、寒冷、嚴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氣溫年 (日)較差 氣溫年(日)較差大(小)
氣溫空間 分布 氣溫空間變化大(小),自××向××氣溫升高(降低)
3.氣候特征的描述與分析
思考角度 答題思路
判斷依據 答題術語
降水特征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豐富—月降水量>100 mm 降水總量 降水量多少
季節分配年際變化 季節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際變化大(小)
降水空間變化   降水空間差異大,自××向××降水增多(減少);降水地區分布均勻
光照 光照的強度大小,年日照時數長短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弱),光照充足(不足)
風 風力、風向、濕度等 主體盛行××風,風力較大/小; 來自陸地/海洋,較干旱/濕潤
氣候特征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等
3.氣候特征的描述與分析
4.氣候對其他要素的影響
下圖為某地降水量和氣溫年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該地的氣候類型為(  )
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4.下列哪個城市的氣候類型與該圖符合(  )
A.開羅 B.上海
C.開普敦 D.悉尼
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該地雨熱不同期,7月份氣溫最低時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氣溫在0℃以上,應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第4題,開羅為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上海為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開普敦為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悉尼為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A
C
典例講解
方法歸納:結合氣候資料圖進行判讀
圖示 判讀
三維坐標氣候資料圖:圖中氣溫1月最高,7月最低,故為南半球,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為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雷達氣候資料圖:圖中12條半徑分別代表一年12個月,實線和虛線分別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氣溫,7月份氣溫最高,為北半球。最低氣溫為10 ℃,雨熱同期,故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典例講解
方法歸納:結合氣候資料圖進行判讀
典例講解
圖示 判讀
曲線—柱狀氣候資料圖:該氣候類型最低月氣溫高于20 ℃,為熱帶。降水季節變化顯著,有明顯的旱、雨兩季,故為熱帶季風氣候
點狀—坐標氣候資料圖:該圖中包括a、b、c、d四地氣候統計資料,注意看清圖例,讀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氣溫和降水量;a、b、c、d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023年北京卷)17. 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概述拿騷的氣候特征。(4分)
全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上,氣溫年較差在10℃左右
全年高溫;
氣溫年較差較小;
降水量總體較多
但是季節差異明顯。5至10月降水較多,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較少
全年降水量約為1200mm左右,但是各月降水有多有少
典例講解
【答案】(1)全年高溫,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大,季節差異明顯。
(2024年全國新課標卷)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寒冷地區的高(臺)地上,流水少量匯于局部洼地,同時帶來氮磷等營養元素供洼地內濕(水)生植物生長。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殘體分解緩慢且不徹底,以泥炭形式積累,形成典型泥炭濕地(圖a),當泥炭堆積高于周圍區域時,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濕地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缺乏,只能生長蘚類等耐貧營養生物,積累成過濕的墊狀泥炭蘚層,形成雨養型泥炭濕地(圖b)。
(1)分析寒冷的氣候在泥炭濕地發育中的作用。
典例講解
寒冷的氣候
氣溫低
植物死亡殘體分解速度慢
蒸發量小
凍土層,減少水分下滲
有機質豐富
水分充足
泥炭
濕地
(2024年全國新課標卷)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寒冷地區的高(臺)地上,流水少量匯于局部洼地,同時帶來氮磷等營養元素供洼地內濕(水)生植物生長。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殘體分解緩慢且不徹底,以泥炭形式積累,形成典型泥炭濕地(圖a),當泥炭堆積高于周圍區域時,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濕地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缺乏,只能生長蘚類等耐貧營養生物,積累成過濕的墊狀泥炭蘚層,形成雨養型泥炭濕地(圖b)。
(1)分析寒冷的氣候在泥炭濕地發育中的作用。
典例講解
【官方答案】37(1)氣候寒冷,蒸發量少,形成凍土層,減少水分下滲,有利于水分積累(3分);寒冷的氣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積累(3分)。
03
氣候非地帶性分布
考點突破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23.5°N
23.5°S
非洲
B
C
C
B: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
B地緯度低,氣溫較高;來自(幾內亞灣)暖流上空濕潤的西南季風,遇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降水較多。
D
A
A: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熱帶雨林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來自(馬達加斯加)暖流上空濕潤的東南風遇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C:馬達加斯加島西側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位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E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23.5°N
23.5°S
非洲
B
E
C
D:赤道附近的熱帶草原氣候
D地地勢高,氣溫較低,蒸發弱,降水較少(不超過1000mm)。
E:南緯20°以南熱帶草原氣候
E地緯度低,氣溫較高;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帶控制,干濕季分明。
D
A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23.5°N
23.5°S
非洲
F:非洲西南部狹長的熱帶沙漠氣候
F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盛行離岸干燥的東南風,降水較少;寒流流經,減濕作用明顯。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地中海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23.5°N
66.5°N
歐洲
A:極圈附近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受來自海洋的溫暖西風影響,降水較多;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經,增溫増濕作用明顯。
A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B: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勢較高,氣溫較低;西側山脈阻擋濕潤西風,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歐洲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23.5°S
澳大利亞
A
B
C
D
地中海氣候
B:澳大利亞西北部熱帶草原氣候
B地緯度低,氣溫較高;1月份受來自海洋濕潤的西北風(東北季風南移,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北風)影響,降水較多;7月份受北移的離岸東南信風影響,降水較少。
E
D:澳大利亞南部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
受副熱帶高壓帶與盛行西風交替控制,干濕季明顯。
C: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
受澳大利亞東側大分水嶺山脈阻擋,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濕。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23.5°S
A
B
C
D
南美洲
B: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氣候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安第斯山脈阻擋盛行西風,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D:南美西海岸赤道附近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沿岸強大的寒流流經,減濕作用明顯,降水較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C:南美東海岸南回歸線附近熱帶雨林氣候
沿岸位于巴西東南部,受東南信風、沿岸暖流的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中美洲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A
B
C
D
E
A:熱帶雨林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來自(墨西哥灣)暖流上空濕潤的東北風,遇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B: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位于(墨西哥灣)暖流上空濕潤的東北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C:熱帶雨林氣候
同A
D:熱帶草原氣候
同B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中美洲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A
B
C
D
E
E:熱帶草原氣候
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來自(墨西哥灣)暖流上空濕潤的東北風未受明顯抬升,降水較少。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亞洲
A
A:印度河下游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緯度低,氣溫較高;冬季受干燥的東北季風控制,降水較少;人類對古代植被的破壞,西南季風帶來的降水較少。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亞洲
B
B :勘察加半島溫帶季風氣候
緯度較低;離海洋近,冬季受溫暖的海洋影響;地勢較低;因北部山地阻擋,受寒冷氣流影響較小;冬季風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根據特殊地區氣候類型的判斷和氣候成因
(1)四處(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如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上升氣流弱,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西風帶內,但處于山脈的背風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于沿海地帶,并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內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帶。
(6)北半球同一種氣候,在中高緯度大陸東岸分布的緯度較低,這是受沿岸寒流影響的結果;而在大陸西岸分布的緯度較高,這是受沿岸暖流影響的結果。
(7)受寒流的影響,熱帶沙漠氣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魯沿岸。
世界非地帶性氣候成因分析
04
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
考點突破
1.氣候變化趨勢及其成因分析你
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地球氣候在冷、熱、干、濕中不斷交替。
近百年來全球氣溫上升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
1.氣候變化趨勢及其成因分析你
2.全球氣候變化及原因分析: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表現是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和干濕變化。氣溫升高是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顯著特點,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具體分析如下:
人為原因
工廠、交通工具、家庭爐灶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大量CO2
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削弱
排入大氣的氯氟碳化物增多,嚴重破壞臭氧層
CO2含量與日俱增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增多
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增多
溫室效應增強
全球氣候變暖
目前地球正處于溫暖期
自然原因
2.全球變暖的影響
極端旱災頻發
極端洪災頻發
河口三角洲面積萎縮
海岸侵蝕加劇
海水入侵
北極航線航運條件改善
極端沙塵暴頻發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2)對農業的主要影響。
淹沒沿海低地
海平面上升
破壞港口設備、影響航運
全球變暖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鹽漬化
海岸侵蝕加強
影響沿海水產養殖業
全球變暖
高緯度地區變暖
中、低緯度“谷物帶”變暖,作物水分虧缺
有利于作物生長
糧食生產潛力降低
高緯度地區受益
低緯度地區受損
不能補償
世界糧食生產總體下降
2.全球變暖的影響
(3)對水循環過程的影響 (4)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全球變暖
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增加降水等 極端事件
地表徑流發生變化
洪澇、干旱的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
全球變暖
自然生態系統不能適應變化的環境
人類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態系統的自然遷移
海水溫度變化及某些洋流潛在變化
土地荒漠化
物種遭受滅絕
魚類聚集地變化
某些漁場消失,某些漁場擴大
生態環境惡化
冰川融化,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增強,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
2.全球變暖的影響
(5)對工業的影響。 (6)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溫室氣體排放
全球變暖
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中低緯度地區制冷的能源消耗
排放溫室氣體的工業受限制
節水、節能技術,耐高溫耐干旱技術獲得廣闊市場
疫病傳染媒介活動范圍擴大
全球變暖
極端天氣和氣候增多
加快、干擾人體新陳代謝
擴大疫病的流行
危害
人類
健康
2.全球變暖的影響
(7)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
引起海平面上升
資源數量減少和穩定性降低
導致資源危機,進而引起資源爭奪
使得環境問題在國家間傳遞
沿海低洼地區被淹沒,危及國土安全
生存空間喪失
資源危機或自然災害
激化國家間的資源爭端
受其他國家影響
影響國家安全
2.全球變暖的影響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
減緩措施
控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
適應措施
保障措施
調整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氣候變化
全球動員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開發新能源使用清潔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排放
大力發展低耗、低排產業
增加溫室氣體吸收
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
防止森林火災,保護森林
培育耐旱農作物品種
調整工農業產業結構
加固沿海低地海岸堤壩
政府政策鼓勵,公眾參與
加強國際合作
3.全球變暖的應對措施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1)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凍土層的變化特點。
季節性凍土層變厚
多年凍土層變薄
多年凍土活動層變厚
季節性凍土融化期延長,凍結期縮短
多年凍土活動層界線下移
多年凍土層轉變為多年凍土活動層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1)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凍土層的變化特點。
【官方答案】(1)季節性凍土融化期延長,凍結期縮短;多年凍土活動層界線下移;多年凍土層變薄。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2)簡述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徑流量增加的途徑。
全球變暖,育空河流域積雪面積變小
氣溫升高,大氣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
降水量增加,加劇凍土融化
凍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徑流的補給量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2)簡述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徑流量增加的途徑。
【官方答案】(2)全球變暖,育空河流域積雪面積變小,地表徑流增多;氣溫升高,大氣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劇凍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徑流的補給量。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原因。
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育空河徑流量冬季補給增加
北極放大器效應,育空河流域冬季積雪和凍土融化期提前、延長:
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徑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補給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徑流增多。
典例講解
(2024年湖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原因。
【官方答案】(3)所處緯度較高,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冬季河流徑流量極低,且主要來源于地下徑流;北極放大器效應,育空河流域冬季積雪和凍土融化期提前、延長;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徑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補給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徑流增多。
05
試題演練
題組1(考點1:氣候類型的判定)
 (2024·南平模擬)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以冷、暖、干、濕等特征來衡量。下圖為世界某地月均溫和月降水量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的氣候類型為 (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2.該地氣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東北信風帶影響 B.盛行西風帶影響
C.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
7月份氣溫最高
北半球
該地一年中,每個月的降水量在50mm~90mm
降水較均勻
該地一年中最低氣溫在4℃左右,最高氣溫在20℃左右
全年溫差較小
全年溫和濕潤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受盛行西風帶影響,全年溫和濕潤,降水較多
C
B
(2022年北京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圖為黃河源園區示意圖。
(1)說出黃河源園區的主要天然植被類型和氣候特點。
涼爽
低溫
干燥少雨
題組1(考點1:氣候類型的判定)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屬于高原山地氣候:終年低溫干燥,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降水量比較少。在高寒的氣候條件下,孕育了高寒草原、高寒草地和低地草甸為主的植被類型。
(2022年上海卷)6. 下表為某地四個月的多年平均氣溫、降水統計表。其氣候類型為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帯季風氣候 D.溫帯海洋性氣候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氣溫(℃) 3.5 9.7 18.4 11.8
降水(mm) 54.3 46.5 53.6 55.5
1.以溫定球
氣溫最高月為7-8月,年氣溫曲線形狀為峰形(上凸)
北半球
2.以溫定帶
全年最低溫為0℃—15℃
亞熱帶或溫帶
3.以水定型
年雨型,個月降水量均勻,在50mm左右
溫帶海洋性氣候
D
題組1(考點1:氣候類型的判定)
題組2(考點2:氣候特征的描述與成因分析)
(2024年甘肅卷)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環南極海域表層海水中葉綠素光合作用所需的營養素含量豐富,但陸地物質輸入 匱乏、鐵元素不足,導致該海域光合作用潛力無法充分發揮,成為典型的高營養素一 低葉綠素海域。凱爾蓋朗海臺是一個頂面平坦寬闊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間, 寬200—600千米,北部最高處有島嶼分布。研究表明,該海臺東側海域葉綠素水平顯 著高于周邊其他海域。圖6示意凱爾蓋朗海臺及周邊等深線。
(1)描述圖中島嶼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6分)
氣候特征
氣溫特征
降水特征
氣溫高低
氣溫日較差
降水總量
季節分配年際變化
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溫度低,較為寒冷
氣候濕潤,降水量較大;多風暴
題組2(考點2:氣候特征的描述與成因分析)
(2024年甘肅卷)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環南極海域表層海水中葉綠素光合作用所需的營養素含量豐富,但陸地物質輸入 匱乏、鐵元素不足,導致該海域光合作用潛力無法充分發揮,成為典型的高營養素一 低葉綠素海域。凱爾蓋朗海臺是一個頂面平坦寬闊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間, 寬200—600千米,北部最高處有島嶼分布。研究表明,該海臺東側海域葉綠素水平顯 著高于周邊其他海域。圖6示意凱爾蓋朗海臺及周邊等深線。
(1)描述圖中島嶼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6分)
氣候成因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大氣環流
地形
洋流等
緯度較高,年平均溫度低,較為寒冷
受西風漂流(寒流)影響而降溫
四面環海,水汽含量較高
終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水汽含量較高
降水量較大
多風暴
年平均溫度低,較為寒冷
題組2(考點2:氣候特征的描述與成因分析)
(2024年甘肅卷)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環南極海域表層海水中葉綠素光合作用所需的營養素含量豐富,但陸地物質輸入 匱乏、鐵元素不足,導致該海域光合作用潛力無法充分發揮,成為典型的高營養素一 低葉綠素海域。凱爾蓋朗海臺是一個頂面平坦寬闊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間, 寬200—600千米,北部最高處有島嶼分布。研究表明,該海臺東側海域葉綠素水平顯 著高于周邊其他海域。圖6示意凱爾蓋朗海臺及周邊等深線。
(1)描述圖中島嶼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6分)
官方答案:18.(1)(6分)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溫度低,較為寒冷;氣候濕潤,降水量較大;多風暴。原因:緯度較高,且受西風漂流(寒流)影響而降溫;四面環海,且終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水汽含量較高。
題組2(考點2:氣候特征的描述與成因分析)
(2023年浙江1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昆侖山地區巖漿巖含鉀較高,其北部察爾汗鹽湖有豐富的鉀、鎂等資源。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鉀鹽、鉀肥生產基地,該基地通過對鹽湖鹵水自然蒸發析鹽的選礦方法來進行鉀鹽生產。近年來隨著鉀肥產量的逐年攀升,鉀資源尤其是高品位鉀資源鹵水礦已被逐漸開發殆盡。
材料二左圖為察爾汗及周邊地區略圖,右圖為察爾汗多年月平均氣象要素圖。
(1)根據右圖信息,說出察爾汗主要氣候特征。
該地蒸發量常年都較高;降水量常年都較少;
氣溫變化較大,氣溫年較差較大。
【答案】(1)相對濕度小;降水量少;蒸發強烈;氣溫年較差大。
(2024年浙江6月卷)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主要的森林碳匯和碳排放國,2021年該國可再生能源僅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7%。交通運輸業是該國主要的碳排放行業,物流配送成本高,碳排放量較大。近年該國制定碳減排“國家自主貢獻”計劃,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凈零排放。
材料二 下圖為東南亞部分地區略圖。
(1)簡述該國森林碳匯量大的氣候原因。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
光照
熱量
降水
氣象災害
風力風向
晝夜溫差
太陽輻射強,光合作用強,植物生長快
緯度低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風力弱,植物茂盛高大
(2024年浙江6月卷)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主要的森林碳匯和碳排放國,2021年該國可再生能源僅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7%。交通運輸業是該國主要的碳排放行業,物流配送成本高,碳排放量較大。近年該國制定碳減排“國家自主貢獻”計劃,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凈零排放。
材料二 下圖為東南亞部分地區略圖。
(1)簡述該國森林碳匯量大的氣候原因。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官方答案】(1)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1分)(采分點:高溫多雨);
②太陽輻射強,光合作用強,植物生長快(2分)(采分點:太陽輻射強或光合作用強)
③風力弱,植物茂盛高大(1分)。
(采分點:風力弱或水熱組合好)
(2024年浙江1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億,年齡結構較為年輕。該國城鎮化水平34.5%,低于亞洲主要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國內人口出現跨區域遷移。該國糧食生產基本自給,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但糧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經濟方案,推動本土制造、本土市場和本土供應鏈發展。但有學者認為,該國宜發揮勞動力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生產工業品,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圖左為印度略圖,圖右為2021年印度農業、工業、服務業比重及重要產業部門。
(1)從氣候角度,簡述該國常限制糧食出口的原因。
氣候的不利條件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光熱水災風差
熱帶季風氣候區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浙江1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從氣候角度,簡述該國常限制糧食出口的原因。
氣候的不利條件
氣候特點
光照
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類型
熱量
降水
氣象災害
風力、風向
晝夜溫差、日年較差
西南季風不穩定,降水變化大;
水旱災害頻發
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
官方答案:(1)西南季風不穩定,(1分)降水變化大;(1分)水早災害頻發,(1分)糧食產量波動大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廣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當氣溫下降,濕度增大時,硫酸鈉易發生水合反應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 11示意牛角塞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2)根據硫酸鈉的可逆反應過程,簡述牛角山區砂巖表面的硫酸鈉在圖 12 所示三個時段中,分別可能發生的變化過程。(8分)
I: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II:前期(約 6:00-11:00),氣溫持續上升(至最高),相對濕度持續減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脫水生成無水硫酸鈉
后期(約11:00-17:00),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III: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廣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當氣溫下降,濕度增大時,硫酸鈉易發生水合反應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 11示意牛角塞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2)根據硫酸鈉的可逆反應過程,簡述牛角山區砂巖表面的硫酸鈉在圖 12 所示三個時段中,分別可能發生的變化過程。(8分)
19(2)【官方答案】
時段I: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II:前期(約 6:00-11:00),氣溫持續上升(至最高),相對濕度持續減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脫水生成無水硫酸鈉;后期(約11:00-17:00),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III: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8分)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廣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當氣溫下降,濕度增大時,硫酸鈉易發生水合反應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 11示意牛角塞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3)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鈉的存在對該地石刻雕像表層巖體完整性的影響。(6分)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少雨
氣溫和濕度變化大
硫酸鈉易發生水合或脫水反應
體積膨脹和收縮劇烈
長期作用裂隙擴大
巖石物理風化作用強
巖石崩解破碎破壞完整性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廣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當氣溫下降,濕度增大時,硫酸鈉易發生水合反應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 11示意牛角塞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3)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鈉的存在對該地石刻雕像表層巖體完整性的影響。(6分)
19(3)【官方答案】
該區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濕度變化較為明顯;硫酸鈉易發生水合或脫水反應,體積脹縮反復交替發生;長期作用下,導致裂隙不斷擴大,對石刻雕像表層巖體產生風化作用,破壞完整性。(6分)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2年湖南卷)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圖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 ②河流眾多水量大,季節變化小
③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 ④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該地位于湖南省湘江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降水季節變化和和年際變化大,多旱澇災害,④正確
大氣降水是湘江干支流的主要補給水源,因此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也大。②錯誤
該文化圈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
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以種植業為主,對水源的要求較高。①正確
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大
先民們生活的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弱。農產品產量不穩定,生活并不安逸。③錯誤
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風調雨順
C
題組3(考點3: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年全國甲卷)下圖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含有豐富的環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層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距今約15~8千年,該地區氣候變化總體趨勢是( )
A.持續升溫 B.持續降溫 C.波動升溫 D.波動降溫
C
氣溫較低
相對溫暖時期
急劇降溫時期,形成凍融層
風沙與泥沼土互層:
溫暖伴隨干旱環境下強勁風力的時期
溫暖的氣候持續到現代直到土壤發育
剖面所示的氣溫變化過程大致可概括成“冷一暖-冷一暖”的發展階段。因此,該地區氣溫變化表現為波動升溫,C正確
題組4(考點4:地層或者化石推測氣候(變化)特點)
(2024年遼寧卷)塿土主要分布于陜西關中盆地,是自然土壤在數千年耕作過程中經糞土堆墊改良形成的人為土。在剖面上覆蓋層與原土壤層疊置,形似“樓層”(如圖)。其中,黏化層質地黏重、呈褐色或紅褐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黏化層形成時期的氣候特征是( )
A. 冷干 B. 冷濕 C. 暖干 D. 暖濕
土質黏重
降水充沛
氣候濕潤
紅褐土
有機質含量低
流水淋溶作用強
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風化作用較強
氣候溫暖
D
土壤中存在含鐵礦氧化物較多
題組4(考點4:地層或者化石推測氣候(變化)特點)
(2024年安徽卷)地層沉積物的組成及粒徑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環境的變化。陜西榆林橫山區地處沙漠—黃土過渡帶(如圖1)。圖2為橫山區某地沉積地層剖面示意。該剖面厚度為17.55m,地層沉積連續,層位清晰。研究發現,該剖面古風成沙層平均粒徑較大,沙質黃土層次之,沙質古土壤層最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在a1到c1地層沉積期間,總體上該地區( )
A. 氣候由暖濕趨于冷干 B. 過渡帶先向西北移動,再向東南移動
C. 沙塵暴頻次先減少后增加 D. 沙漠先向東南擴張,再向西北收縮
b1:古風成沙層粒徑大,風力最大,氣候較為冷干
a1:沙質黃土層,粒徑較小,風力較小,氣候暖濕
C1:沙質古土壤粒徑最小,風力最小,氣候最為暖濕


總體上為冷干趨于暖濕,A錯誤
受西北風影響,風力由大變小,沙塵暴次數由多變少,C錯誤
其過渡地帶應先向東南移動再向西北移動,B錯誤;最終也導致沙漠先向東南擴張,后向西北收縮,D正確。
D
題組4(考點4:地層或者化石推測氣候(變化)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山阴县| 正蓝旗| 开远市| 铜鼓县| 邯郸市| 沙田区| 玛曲县| 二手房| 孝昌县| 乌拉特后旗| 达孜县| 房产| 明星| 长武县| 柯坪县| 萨迦县| 肇源县| 三穗县| 五大连池市| 锦州市| 北碚区| 辛集市| 利辛县| 凤庆县| 秦安县| 娱乐| 晋中市| 瑞安市| 安丘市| 红河县| 内江市| 华容县| 怀化市| 仙桃市| 利辛县| 务川| 田东县| 太谷县| 蚌埠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