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通過反復朗讀,了解少年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遠大志向的原因。4.聯系實際,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讓學生從小樹立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學習的信念。難點:了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正確認讀的生字詞語,讀通課文。教師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孩子們,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而讀書呢?你們不用急著回答老師,這節課學習完了之后再來告訴老師。有一位偉人,在他12歲那年就立下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就是周恩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師生共寫課題,教師解釋崛起,生齊讀課題)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不解或疑問嗎?生1:為什么周恩來要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生2:略師:你們很善于提問,老師相信你們讀了課文之后,一定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打開課文自由地朗讀吧!二、深入研讀,感悟“中華不振”。師: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中華不振”的句子。把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讀給你的同桌聽。(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同桌交流)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熱烈的討論,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了“中華不振”?(生匯報,教師適時點評)文中處處讓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剛才老師看到大家都把第8自然段畫了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第8自然段,去看看租界那令人震驚的一幕吧。老師朗讀,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師:聽了剛才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抽學生說(略)師: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吧!(生齊讀)師:同學們,這次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是這個可憐的婦女和那個洋人,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他們的呢?師:衣衫襤褸的被害人,得意揚揚的肇事者,這是多么強烈的對比啊!按常理來說,這個洋人軋死了婦女的親人,他該怎么做?生回答略師: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生接讀:一個大個子洋人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師:孩子們,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那個婦女,你有什么感受?(生說)師:這個婦女她也痛苦,也難受,可是中華不振,她能拿洋人怎么樣呢?師:所以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中國巡警身上。(大屏幕出示句子)師生合作讀:這個婦女沒有辦法——她原指望(生接著讀)——誰知(生接著讀)——反而(生接著讀)——師:孩子們,作為一名中國人,中國巡警不但不幫著自己的同胞申冤,反而替洋人撐腰。你有什么想說的嗎?(生談看法)師: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生:齊讀板書:中華不振啊!師:圍觀的中國人為自己的同胞討回公道了嗎?(生:沒有)我們只看到:生讀: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師:為什么圍觀的中國人緊握著拳頭?生說(略)師:讓我們緊握著拳頭來讀出我們的憤怒。生:讀: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師:把拳頭握緊,再讀。生再讀: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師:此時,你握緊拳頭,想干什么?生發言略師:我們都想懲罰、處置那可惡的洋人。但,我們敢不敢懲處?生:不敢師: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生:因為“中華不振”啊!師:所以我們只能生: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師:請帶著你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在當時的中國,發生這樣的事真的是太平常了。就讓我們回到百年之前的中國,去看看吧。(老師出示資料并適時解說)孩子們,看了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感受?三、思考“中華不振”師:租界地里的一幕,才讓少年周恩來真正體會到:生: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師:從租界回來以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請你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師:他在想些什么呢,他在想著: 生1:略師:他還在想著: 生2:略師:他還會想著: 生3:略師:12歲那年的沉思,決定了周恩來一生的道路。所以,在修身課上,當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響亮地回答: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師: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又追問了一次,周恩來鏗鏘有力地回答: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句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四、拓展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像周恩來這樣一大批為了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愛國之士,才有了我們和平幸福的今天。我們的國家雖然強大了,但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異,那么我們少年兒童應該立下怎樣的志向呢?五、板書設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耳聞“中華不振”疑惑不解目睹“中華不振”切身體會立志“振興中華”當效此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