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地球的形態素養目標1.能夠借助相關資料以及教具、學具等,描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時通過比較身邊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表層的圈層構成。重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難點感知地球的大小。【自主預習】知識點一:地球的形狀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四個階段直覺、臆想階段 推測階段 驗證階段 衛星探測階段古代人憑直覺認為“________ ” 人們通過觀測________的發生過程,推測地球是個________ 1519—1522年,________船隊首次實現了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20世紀,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2.地球并非正球體,而是赤道________、兩極________的橢球體。 知識點二:地球的大小1.現代人利用人造地球衛星精確地測量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長約________千米,表面積是________平方千米。 2.人類已經對地球半徑、周長、表面積等進行了精準的測量。地球的極半徑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徑6 378千米,平均半徑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長約________千米,表面積________平方千米。 知識點三:地球表層1.地球表層是由巖石圈、________圈、水圈、________圈構成。 2.人類屬于________圈的一部分。 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天圓地方 月食 球體 麥哲倫2.略鼓 稍扁知識點二1.6 371 4萬 5.1億2.6 357 6 371 4萬 5.1億知識點三1.大氣 生物2.生物【合作探究】1.【游戲——回顧歷程】 四人一組,分別模擬中國古人、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航海家麥哲倫、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說出他們各自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并就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一說感悟。2.【身臨其境——數據運用】用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做比較,直觀感受地球的大小。地球大小 比較項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 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個400米跑道的總長 地球平均半徑6 371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個籃球連在一起(籃球半徑約12.7厘米) 3.【討論——地球表層的構成】有同學認為生物圈介于水圈和大氣圈之間,他的觀點正確嗎 說出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1.①中國古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②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太陽、月球旳形狀是球體,推測地球也是個球體。③航海家麥哲倫:船隊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④航天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球體。感悟:地球認知漫長,科學探索艱辛。2.72 857 142 857 100 000 5 000萬3.不正確。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不單獨占有空間,而是存在于大氣圈底層、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上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