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2課時 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復分解反應是學生學習的第三種基本反應類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判斷什么是復分解反應,還要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的反應,為高中階段學習離子反應打下基礎。另外,通過對復分解反應特點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其他的反應類型。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推理,總結鹽的化學性質。 2.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初步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并知道常見的鹽的溶解性。教學重點: 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教學難點: 用微觀粒子相互結合的觀點認識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 請同學們首先回顧碳酸鈉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設疑] 你能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嗎 [引言] 這些化學方程式能體現鹽的哪些化學性質呢 回顧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書寫化學方程式。 溫故知新,通過復習舊知引出鹽的化學性質。任務一 鹽的化學性質 [過渡] 請同學們先回顧物質的分類。 [設疑] 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分類的角度來分析這些化學方程式,你能模仿酸和堿的化學通性,總結出鹽的化學性質嗎 [小結] 鹽的化學性質: 鹽+酸新鹽+新酸; 鹽+堿新鹽+新堿; 鹽1+鹽2新鹽1+新鹽2。 回顧物質的分類。 思考,交流,總結鹽的化學性質。 為總結鹽的化學性質作知識鋪墊。 從某物質的性質,歸納一類物質的性質。對屬于鹽類的物質的化學性質進行概括,條理更清晰。任務二 復分解反應 [過渡] 繼續觀察有關碳酸鈉化學性質的這些化學方程式,你能發現它們書寫時的一些規律嗎 [教師] 有人說這些反應像是“交換舞伴的舞蹈”,你能否解釋其原因 [小結] 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設疑] 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小結] 表達式:AB+CDAD+CB;特點:雙交換,價不變。 [展示] 嘗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Cl+NaOH ; H2SO4+BaCl2 ; Na2CO3+HNO3 ; Na2CO3+NaOH ; NaCl+CaCO3 。 [設疑] 后兩個化學反應符合實際情況嗎 為什么 [講解] 復分解反應是有條件的,即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或水。 [設疑] 怎樣判斷生成物是否為沉淀呢 [展示] 部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 [小結] 總結溶解性口訣: 鉀、鈉、硝酸、銨鹽溶, 碳酸鹽多數都不溶; 氯化物中氯化銀, 硫酸鹽中鋇不溶; 鉀、鈣、鈉、鋇堿可溶。 [講解] 初中幾種典型沉淀。 [設疑] 為什么只有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時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呢 如何從微觀粒子角度解釋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呢 [講解] 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小結] 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酸、堿、鹽之間在水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實質上是它們解離出的離子相互結合,生成沉淀(即難溶性的堿或鹽)、氣體(不穩定的酸或堿分解放出)或水的過程。發生復分解反應時,溶液中離子種類發生改變。 [思考] 前面我們學習的哪些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呢 [小結] 復分解反應的類型: 1.酸+堿鹽+水; 2.酸+鹽新酸+新鹽; 3.堿+鹽新堿+新鹽; 4.鹽1+鹽2新鹽1+新鹽2; 5.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觀察化學方程式,根據標注的顏色尋找書寫的規律。 根據鹽酸和硝酸銀的反應,總結出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依據復分解反應的規律,書寫化學方程式。 判斷后兩個化學方程式是否符合實際。 觀察、分析部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總結規律。 觀看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交流,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依據復分解反應的定義進行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引導學生形成書寫復分解反應的思路。 培養學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能力。 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樹立學生的粒子觀,懂得從微觀的層面去理解和解釋化學反應原理和現象。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任務三 鞏固提高 構建方法模型 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請你說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 掌握了哪些方法 交流和總結:學習了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與實質。 讓學生通過總結和歸納得到能力提升。教學反思:1.學生是否掌握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2.學生是否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常見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 3.學生能正確區分三種基本反應類型嗎 4.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部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解答有關問題 5.學生是否能歸納出鹽的化學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