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三節 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第1課時 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酸和堿的有關知識,對探究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并積累了酸堿指示劑、常見酸和常見堿等物質的性質,在生活中和酸堿的應用中都認識了碳酸鈉。同時,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過多次實驗探究的經驗,對探究和動手操作有著強烈的欲望,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對于知識建構的能力還不具備。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純堿、小蘇打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理解通過用途反映出的純堿等鹽類的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純堿等鹽類物質的重要性質,能熟練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3.通過了解侯德榜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人生價值觀。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碳酸鈉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 純堿的化學性質及其應用。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碳酸氫鈉和碳酸鈉固體及其溶液、無色酚酞、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試管等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展示] 生活中饅頭或面包的圖片。 [引言] 在家中蒸饅頭時,當面團發酵后,再向其中加入純堿后蒸出的饅頭會疏松多孔,這是為什么 觀看圖片。 思考。 從學生所熟悉的純堿在生活中的用途引入新課,意在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任務一 碳酸氫鈉 [過渡] 廚房中用到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具有哪些性質呢 [自學] 閱讀教材P42內容,了解碳酸氫鈉的俗稱、有關性質及用途。 [展示] 展示一瓶碳酸氫鈉。 [小結] 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是白色粉末狀晶體,可溶于水。受熱易分解,能與酸發生反應,其化學性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HCO3Na2CO3+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設疑] 碳酸氫鈉有哪些用途呢 [展示] 圖片:碳酸氫鈉的用途。 自學教材,完成學案內容。 總結,完善學案內容。 觀看,記錄碳酸氫鈉的用途。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了解碳酸氫鈉在生活中的應用。任務二 碳酸鈉 [過渡] 廚房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碳酸鈉又具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呢 [自學] 閱讀教材P42內容,了解碳酸鈉的俗稱及用途。 [小結] 碳酸鈉俗稱純堿或蘇打,白色粉末狀固體。 [設疑] 碳酸鈉有哪些用途呢 [展示] 圖片:碳酸鈉的用途。 [展示] 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過渡] 碳酸鈉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展示] 活動探究8-2 認識碳酸鈉。 1.取少量碳酸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加少量蒸餾水后振蕩,觀察其溶解情況。再滴入2~3滴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2.向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將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用稀硫酸代替鹽酸,重復上述實驗,觀察現象。 3.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鈉溶液,觀察現象。 [教師] 引導學生對碳酸鈉的三個實驗進行總結,總結碳酸鈉的性質及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自學教材,完成學案內容。 觀看,記錄碳酸鈉的用途。 閱讀內容。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學案中相關內容。 整合所做實驗,對實驗進行總結,概括出碳酸鈉的性質。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了解碳酸鈉在生活中的應用。 激發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人生價值觀。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物質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任務三 鞏固提高 構建方法模型 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交流和總結: 小組間展示交流所學知識。 指導學生及時總結、反思。教學反思:1.學生是否掌握了幾種鹽的性質和用途 2.學生是否理解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鹽,但溶液顯堿性,并能用此知識解答有關問題 3.學生是否能應用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解決有關問題 4.學生是否弄清楚了物質的俗稱、類別與化學式之間的對應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