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四節 酸堿中和反應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于什么是酸,什么是堿,什么是鹽以及如何鑒別酸或堿,學生已經熟悉,而且對酸、堿的相關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有所了解,但對于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及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沒有進行系統的探究,如何通過具體的實驗來探究呢 這些問題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思考過,所以需教師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節課教學的起點應定位于學生已有的酸堿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對酸堿中和反應進行再探究!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和分析討論,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學會利用中和反應來改變溶液的酸堿性。 2.通過酸和堿反應的探究,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借助pH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3.通過交流和討論,了解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化學對生產和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的實質和應用。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實質及借助pH判斷酸堿中和反應能否發生。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NaOH溶液、鹽酸、pH試紙、標準比色卡、玻璃棒、pH傳感器等。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展示] 生活中,我們被蚊蟲叮咬后,涂上肥皂水,就可以減輕皮膚的癢痛,這是為什么 [引言] 因為肥皂中的堿與蚊蟲分泌物中的酸發生了化學反應。那么,其他的酸和堿之間是否也能發生化學反應呢 學生猜測。 從身邊事物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日常生活過渡到化學中,引入新課。任務一 中和反應 活動1 用滴管向盛有約2 mL溶質質量分數為0.4%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0.4%的鹽酸,觀察現象。 [點撥] 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混合后沒有明顯現象,但是不代表它們不發生化學反應,你能否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小結] 可以測定反應前后溶液的pH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活動2 1.用pH試紙分別測定蒸餾水、0.4%的氫氧化鈉溶液和0.4%的鹽酸的pH,觀察并記錄數據。 2.分別量取2 mL蒸餾水和2 mL 0.4%的氫氧化鈉溶液于兩支試管中,然后分別加入2 mL 0.4%的鹽酸,充分振蕩后,測定溶液的pH,觀察并記錄數據。 [設疑] 你認為2 mL 0.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2 mL 0.4%的鹽酸后,溶液pH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能否說明酸和堿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 [講解] 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顯然不是溶液混合時相互稀釋造成的,而是溶液中的氫離子(H+)和氫氧根離子(OH-)結合成了水分子(H2O),導致溶液原有的酸堿性相互“中和”的結果。 [展示] 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微觀過程。 [設疑] 其他酸和堿會發生類似的反應嗎 活動3 活動探究7-8 尋找酸和堿反應的規律。 其他的酸和堿之間也能發生類似于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那樣的化學反應。試著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2.鹽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3.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4.硫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小結] 中和反應的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 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 [思考] 1.判斷下列反應是否屬于中和反應。 2.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小結] 中和反應一定有鹽和水生成,但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回答:無明顯現象。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小組進行實驗,展示自己實驗結果。 思考,交流,討論。 傾聽,思考,記錄。 觀看微觀動畫。 書寫化學方程式,尋找反應規律,推理出中和反應的定義。 思考,交流。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 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再次創設情景,引出中和反應。 使學生初步認識反應的微觀實質。 使學生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利用演繹的邏輯思維方法引出中和反應的概念和實質。 檢測學生對中和反應定義的理解,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和反應的含義。任務二 中和反應的應用 [過渡] 在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的實驗中,溶液的pH是如何變化的呢 活動4 活動探究7-9 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 [演示] 利用圖Ⅰ裝置,向20 mL 0.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鹽酸,連接在傳感器上的計算機隨即繪制出了溶液pH(縱坐標)隨所加鹽酸體積(橫坐標)變化的曲線(圖Ⅱ)。 [思考] 1.在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溶液的pH是怎樣變化的 2.你能說出曲線上坐標為(18,7)的點所表示的意義嗎 [點撥] 在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溶液的pH逐漸變小,最終小于7。坐標為(18,7)的點表示當滴加的稀鹽酸的體積為18 mL時,溶液的pH為7,此時它們恰好完全反應。當滴入的鹽酸量較少時,溶液中氫氧化鈉有剩余,溶液呈堿性,pH>7;當滴入的鹽酸恰好與溶液中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pH=7;當滴入的鹽酸過量時,溶液中鹽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 [設疑] 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中,溶液中的溶質及溶液中的離子是如何變化的呢 [展示] 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溶液中的溶質及溶液中的離子的變化情況。 [點撥] 交流分析: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溶液中pH的變化及A、B、C三點的含義和溶液中的溶質情況;向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中pH的變化及A、B、C三點的含義和溶液中的離子的情況。 [展示] 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與溫度變化的對應關系圖。 [小結] 中和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 [過渡] 中和反應可以調節或改變溶液的pH,這一點,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多應用。 [展示] 視頻: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傾聽,思考。 觀看演示實驗,分析坐標圖中pH的變化。 交流,討論,匯報。 傾聽,記錄,完善學案內容。 結合坐標圖分析pH的變化、溶質成分的變化及離子的變化情況。 觀察,思考。 觀看視頻,完成學案內容。 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缺陷,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體會選擇數據處理方法的重要意義,完善認識。 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這樣直接告訴學生便于他們理解。 讓學生學會分析向酸中加堿或向堿中加酸后溶液pH的變化情況及對應點溶質、離子的情況。 使學生認識到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任務三 鞏固提高 構建方法模型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呢 交流和總結:自我總結,自我檢查。 培養歸納和表達能力。教學反思:1.學生是否掌握中和反應的概念,學生能否正確運用概念判斷中和反應 2.學生是否掌握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 3.學生是否掌握中和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4.學生是不是能理解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如何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