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三節 溶液的酸堿性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酸和堿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兩種物質,本節課把酸和堿的知識與前面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更好地使用酸和堿做好了知識與思想的準備。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酸堿指示劑,并掌握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堿性的方法。 2.通過閱讀教材及實驗探究,知道溶液的pH的意義,并掌握溶液pH的測定方法。 3.通過閱讀教材,認識溶液的酸堿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 識別酸和堿的方法。教學難點: 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試管、玻璃棒、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pH試紙;各種待測液:稀鹽酸、石灰水、白醋、檸檬汁、食鹽水、肥皂水、稀硫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等。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展示] 橘子、檸檬的圖片。 [教師] 嘗一嘗有什么感覺 有酸味的原因是橘子和檸檬中含有酸,酸中含有氫離子,所以有酸味。 [展示] 柿子和松花蛋的圖片。 [教師] 嘗一嘗有什么感覺 有澀味的原因是柿子和松花蛋中含有堿性物質,堿中含有氫氧根離子,所以有澀味。 [教師] 肥皂、洗衣粉、化學試劑是顯酸性還是堿性 能通過品嘗的方法確定嗎 這節課我們就用化學的方法確定溶液的酸堿性。 回答:有酸味。 回答:有澀味。 回答:不能。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任務一 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回顧] 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分別與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作用的現象是什么 [講解] 像石蕊試液這樣遇到酸或堿時能發生特定的顏色變化的物質,在化學上稱作酸堿指示劑。 [展示] 活動探究7-5 酸堿指示劑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實驗1:在5支試管(或點滴板)中分別加入少量白醋、檸檬汁、石灰水、肥皂水和食鹽水;然后向其中分別加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實驗2:在另外5支試管(或點滴板)中分別加入少量白醋、檸檬汁、石灰水、肥皂水和食鹽水;然后向其中分別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小結] 可以利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或堿的溶液。 [講解] 間接觀察法:借助酸堿指示劑,通過觀察試液顏色的變化,能幫助人們確定溶液的酸堿性,這種方法屬于間接觀察法。 [強調] 1.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時,溶液變色是因為酸堿指示劑變色,而不是酸或堿變色。 2.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堿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但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 [設疑] 酸堿指示劑是怎樣發現的呢 [閱讀] 酸堿指示劑的發現。 學生回答。 小組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學生思考后總結: 1.白醋、檸檬汁是酸性溶液,石灰水和肥皂水是堿性溶液,食鹽水是中性溶液。 2.可以利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無色酚酞試液檢驗酸或堿的溶液。 思考,理解。 記錄,整理學案。 閱讀。 鞏固已學的酸堿性質。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間接觀察法。 認識物質的性質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 感受化學家一絲不茍的精神。任務二 判斷溶液酸堿性的強弱 [過渡] 同樣是橘子,有的略帶酸味,而有的卻很酸,它們的酸性強弱相同嗎 [閱讀] 自主閱讀教材P12~13,回答下列問題。 1.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跟什么有關 2.pH的范圍如何規定 3.pH的大小與溶液酸堿性有什么關系 4.pH如何測定 [小結] 1.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越多酸性越強;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OH-越多,堿性越強。 2.pH的數值通常在0和14之間。 3.pH>7的溶液呈堿性;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酸性。 4.測定溶液pH的步驟:在潔凈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pH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對應的pH。 [過渡] 下面我們利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 [展示] 活動探究7-6 測定溶液的pH。 1.演示實驗,測定稀鹽酸、稀硫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的pH。 [強調] 不能將pH試紙伸入溶液中,否則會污染待測液。用pH試紙測出的pH為整數。 2.選擇你感興趣的物質(如白醋、檸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鹽水、雨水、自來水、汽水、啤酒和洗滌劑等),用pH試紙測定它們的pH。按pH由小到大的順序將被檢驗試樣排序。 [設疑] 在測定某溶液的pH時,先把pH試紙用水濕潤再測定,所得的結果會怎樣呢 [小結] 測酸性溶液時,所得pH偏大;測中性溶液時,所得pH不變;測堿性溶液時,所得pH偏小。 [講解] 廣泛pH試紙只能粗略測量溶液pH,為了比較精確地測定溶液的pH,我們可以用精密pH試紙和pH計來測量。 [展示] 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 [過渡] 知道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這對我們的生命活動有何意義 自主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交流,傾聽,記錄。 觀察操作方法和pH試紙顏色的變化,記錄pH。 小組進行實驗,測定待測溶液的pH,記錄實驗數據,排列順序。 思考,交流,回答。 聽講,觀看圖片。 思考。 培養學生自學、整理、歸納與記憶知識的能力。 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學習pH試紙的使用。 感受pH與溶液酸堿性強弱的關系。 強化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由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引出物質的酸堿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任務三 物質酸堿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 [閱讀] 閱讀教材P14~15,了解下列內容。 1.人體中某些體液的正常pH范圍。 2.幾種作物生長最適宜的pH范圍。 3.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展示] 課件展示交流。 [小結] 1.人的體液pH必須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大多數植物適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長。 [思考] 如果在蘋果園中種植茶樹,在茶樹園中種植蘋果樹,這兩種植物的生存狀況可能會怎樣 [小結] 根據當地土壤的酸堿性,因地制宜、科學種田。 學生閱讀教材學習相關知識,了解物質的酸堿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 根據表格中信息進行交流討論 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能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感受化學應用于生產、生活。任務四 鞏固提高 構建方法模型 提出問題:本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技能或學習方法 交流和總結:回顧,對照板書整理思路,進行表述。 養成勤于思考、經常總結、及時反思的好習慣。教學反思:1.學生是否順利完成實驗并得出正確結論 2.堿溶液遇到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現象不明顯,如何使學生能明顯觀察到顏色的改變 3.學生能否理解堿性溶液與堿、酸性溶液與酸的區別 4.學生是否理解酚酞試液遇堿變紅或者堿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關系和說法 5.學生能否自制出指示劑并完成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