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寫作指導“鏡子”材料分析+立意指導+名言名句+人物素材+范文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離不開鏡子,生活中到處都有鏡子,生活本身也是一面鏡子。鏡子不同,映照出的形象不同,引發的感想也不同。請你以“鏡子”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詩歌之外,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審題分析鏡子,本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用于映照人們的外貌,讓我們整理衣冠、審視自身形象。但當它作為話題時,含義遠超實物范疇。從具象層面看,家中梳妝臺上的平面鏡真實呈現面容,讓我們關注儀表細節;商場里的試衣鏡幫顧客檢視著裝效果,決定購買意向;汽車后視鏡保障行車安全,為司機提供后方視野,這些鏡子的基本功能是反映直觀影像,助我們在生活瑣碎事務中做出判斷。然而,材料引導我們挖掘更深寓意,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鏡子。他人是鏡子,如同學身上的勤奮刻苦,映照出自己學習的懈怠,激勵我們奮發追趕;朋友在困難面前的樂觀堅強,反射出自身偶爾的懦弱,促使自我調整心態。歷史是鏡子,回顧朝代興衰,唐朝的開放包容帶來昌盛,警示當下要兼收并蓄;晚清的閉關鎖國導致衰敗,提醒我們不能固步自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句名言精準概括了鏡子的多元映照意義。它暗示我們在面對鏡子這一話題時,要突破實物局限,從自我成長、人際關系、社會發展等多角度思考,借鏡中影像剖析人生、洞察世界,書寫出內涵豐富、引人深思的文章。二、寫作指導立意方面:1. 從個人成長角度立意,如“鏡子里的蛻變”,以成長階段不同“鏡子”為線索,幼時父母是鏡,學走路、說話時模仿他們;求學時老師是鏡,參照榜樣糾正學習方法;步入社會同事是鏡,對比社交技巧提升溝通能力,展現自我成長的步步進階。2. 探討人際交往立意“鏡映真心”,寫朋友間相處,爭吵后從對方憤怒眼神看到自身自私,和解時從笑容悟到包容珍貴,說明朋友像鏡子反映彼此內心,教會相處之道。3. 于社會現象層面,立意為“時代的鏡子”,聚焦網絡熱點,如環保行動報道是鏡,映照出大眾環保意識覺醒,折射社會發展對生態關注提升,引發對時代進步反思。構思方面:開頭巧用懸念引入,“清晨,我站在那面神秘鏡子前,它竟映不出我的模樣,卻浮現出陌生畫面……”勾起讀者好奇心。中間段落按選定立意邏輯展開,若是寫歷史為鏡,可分古代、近代、現代時段選典型事例,闡述不同歷史階段對當下對應領域啟發,像古代科舉對如今考試制度、選拔人才理念的影響;近代工業革命對科技發展路徑借鑒;現代文化多元融合范例為文化創新鏡子。結尾總結升華,回歸鏡子話題,如“生活的鏡子無處不在,映照過去、警示當下、照亮未來,我們需常對鏡自省,方能行穩致遠”,呼應開頭、深化主旨,讓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三、名言名句及分析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李世民分析:點明鏡子三重境界,從外在儀表到個人成長,再到社會發展,涵蓋生活多面映照。2. “鏡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卻能洞見你的心靈。”——佚名分析:強調生活作為鏡子更能反映內心本質,啟示關注內在成長反思。3. “一個人的言行,是他內心的鏡子。”——佚名分析:突出個人行為反映心境,借觀察自身言行,可實現心靈審視、自我提升。4. “朋友是一面鏡子——最難得的是,有朋友能真的照出你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佚名分析:聚焦朋友鏡子功能,在友情互動中,精準呈現優缺點,助于自我認知完善。5.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也是一面能照出你心靈的鏡子。”——佚名分析:賦予書籍鏡子屬性,閱讀時可映照內心思想,獲取知識同時,洞察自我精神世界。6. “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薩克雷分析:闡釋人與生活鏡像互動,樂觀消極態度決定生活回饋,倡導積極面對生活。7.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列夫·托爾斯泰分析:說明藝術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借欣賞藝術,可窺探生活百態、人性幽微。8.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趙鑫珊分析:凸顯歷史鏡子價值,回顧過往照亮當下抉擇,為未來發展指引方向。9.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玉外納分析:將榜樣比作哲理化身,如同鏡子展示道理,供人學習效仿,促進個人進步。10.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佚名分析:反映親子間映照關系,孩子言行折射父母教育成效,提醒家長以身作則。范文一:心鏡——題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鏡子,映照著靈魂的模樣,指引前行的方向。我和同桌的關系一直很微妙,似友非友,總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紗。課堂上,每當老師提問,我總會迅速舉手,渴望展現自己;而同桌卻總是默默低頭,偶爾被點到名,回答也是支支吾吾。我心里有些不屑,覺得他太過膽小懦弱。一次英語演講比賽,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為了準備稿件,我熬了好幾個通宵,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力求每一個發音、每一個手勢都完美無缺。比賽那天,我自信滿滿地走上舞臺,臺下的掌聲讓我陶醉。然而,當我忘詞卡頓的那一刻,臺下瞬間安靜,我的臉“唰”地一下紅了,慌亂地看向臺下,卻瞥見同桌鼓勵的眼神,那目光仿佛在說:“別慌,你能行!”我硬著頭皮繼續,最終草草結束,滿心沮喪地走下臺。同桌卻在這時走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其實你很勇敢,敢上臺就是勝利。我一直在臺下學習你的自信,以后我也想試試。”我愣住了,心中那面鏡子仿佛被一道光照亮,我看到了自己的虛榮與狹隘。原來,我只看到了他表面的膽怯,卻忽略了他內心對成長的渴望,而他卻一直在以我為鏡,汲取力量。從那以后,我不再炫耀,開始沉下心來學習。課堂上,我會主動和同桌交流,分享學習方法;小組討論時,我鼓勵他大膽發言,為他鼓掌加油。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傾聽他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期末評優時,我倆雙雙被評為“進步之星”。站在領獎臺上,我望向同桌,相視一笑。此刻,我深知心中那面鏡子已擦拭干凈,它映照著我們共同成長的足跡,讓我明白,以他人為鏡,方能看見自己的不足,攜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名師點評:立意深刻:以與同桌相處為切入點,透過比賽前后的經歷,挖掘出以他人為鏡審視自我、共同成長的深刻主題,引人深思。題記精妙:用詩意的語言點明“心鏡”對人生方向的指引作用,開篇即引人入勝,為全文奠定哲理基調。描寫細膩:對演講忘詞時的窘迫、同桌眼神的鼓勵等細節捕捉精準,如“臉‘唰’地一下紅了,慌亂地看向臺下”,生動展現心理變化。情節跌宕:從對同桌的輕視到受其觸動改變,情節轉折自然,扣人心弦,增強故事可讀性,凸顯成長蛻變。范文二:歲月的明鏡——題記:歲月如鏡,沉淀過往,映照出那些熠熠生輝的瞬間,點亮人生之路。小時候,爺爺家的院子里有一面古老的銅鏡,鏡身布滿銅綠,花紋斑駁。每次回老家,我總會站在銅鏡前,好奇地打量自己,想象著它曾映照過多少先輩的面容。爺爺總會在一旁,緩緩講述家族的故事。有一年,村里規劃新路,爺爺的院子面臨拆遷,那面銅鏡也被擱置一旁,無人問津。我看著它破舊的模樣,心想或許這就是它的歸宿。不久后,爺爺病倒了,身體每況愈下。在醫院的病床上,爺爺眼神空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我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一天,整理舊物時,我偶然發現銅鏡背后刻著一行小字:“守正篤實,久久為功”。那一刻,我仿若被一道光擊中,這面銅鏡不再是一件簡單的舊物,它是歲月的明鏡,映照出先輩們的堅守與傳承。爺爺一生正直善良,在村里德高望重,不正是對這句話的踐行嗎?我帶著銅鏡來到醫院,將它放在爺爺床頭,輕聲講述我的發現。爺爺的眼睛漸漸有了神采,他顫抖著手撫摸銅鏡,像是在與先輩對話。此后,爺爺積極配合治療,病情逐漸好轉。回到煥然一新的村子,爺爺把銅鏡掛在新家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每當有客人來訪,爺爺都會講起銅鏡的故事,傳遞家族精神。在歲月的流轉中,這面銅鏡成為我們家族的精神寄托,它像一面永不蒙塵的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先輩的智慧,堅守正道,砥礪前行。名師點評:選材獨特:將家族傳承與古老銅鏡相結合,賦予舊物深厚文化內涵,以小見大展現歲月沉淀下的精神力量,別具匠心。題記出彩:把歲月比作明鏡,詩意地概括出文章核心,即借歲月沉淀的珍貴瞬間照亮人生,開篇吸睛。情感真摯:對爺爺生病的擔憂、銅鏡喚醒爺爺精神的喜悅描寫細膩,如“爺爺眼神空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真情流露,打動人心。主題升華:從對銅鏡外觀描述到挖掘背后家族精神,結尾強調傳承,層層遞進,使文章主題得以升華,彰顯文化底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