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作文復習和素材積累“顧榮的仁愛之心和仆人的美德”材料分析+立意指導+標題范例+素材積累+范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作。西晉末年的名臣顧榮,曾經應人邀請赴宴,發現端烤肉的仆人顯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給了他。同座的人都譏笑顧榮,顧榮說:“哪有成天端著烤肉而不知肉味這種道理呢!”后來遇上戰亂過江避難,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個人在身邊護衛自己。顧榮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原因,原來他就是當年接受烤肉的人。時人大多稱贊顧榮具有仁愛之心,稱其為“洛陽三俊”之一,卻很少有人看到仆人的美德。顧榮和仆人,你對哪個感觸更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圍繞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一、作文材料分析材料講述了西晉末年顧榮將烤肉讓給仆人,后在戰亂中得到仆人護衛的故事。從顧榮的角度看,他展現出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善良仁愛的品質。他能察覺到仆人對烤肉的渴望,這種對他人細微情感的捕捉體現了他的同理心和善良本性,而他主動讓出烤肉的行為更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仁愛之舉,超越了當時的等級觀念,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從仆人的角度而言,他在顧榮落難時挺身而出,涌泉相報昔日的一飯之恩,體現了他的感恩之心和忠義之德。盡管處于社會底層,但他沒有忘記顧榮的善意,在關鍵時刻用行動詮釋了感恩與忠誠的價值。這兩個人物的行為相互關聯,共同傳達了善良與感恩的美好品德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這個故事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等級分明的背景下,顧榮的行為難能可貴,而仆人的報恩則打破了階層的隔閡,讓我們看到人性中善良與感恩的力量是可以跨越身份界限的。它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關注他人的需求,心懷仁愛,同時也要懂得感恩回報,因為不經意間的善舉可能會在未來收獲意想不到的回饋,而且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傳遞能夠營造一個更加溫暖、和諧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在冷漠的現實中重新審視人性的美好,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善良與感恩,傳承這些美好的品德,促進社會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憑借這些品質收獲真摯的情感和有力的支持,共同抵御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推動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前進。二、立意指導1.心懷仁愛,傳遞溫暖:以顧榮為切入點,闡述在生活中主動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如特蕾莎修女,她一生致力于幫助印度的貧困人民,為他們提供食物、醫療和住所,用仁愛之心溫暖了無數受苦的靈魂。她不顧自己的艱辛,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業中,讓愛跨越了種族、宗教和階層的界限,向世人展示了仁愛力量的偉大,啟示我們要在平凡生活中主動伸出援手,傳遞溫暖與善意。2.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從仆人的感恩行為出發,強調感恩之心的珍貴。韓信年少時曾受漂母一飯之恩,后來功成名就,他以千金相報。漂母的小小善舉得到了韓信的厚報,這不僅是一個報恩的故事,更體現了感恩之情的深沉與真摯。它提醒我們要銘記他人的恩情,無論大小,都應以感恩之心回報,讓這種美德在生活中傳承下去,使社會充滿溫情與善意。3.善舉有報,德潤人心:綜合顧榮和仆人的故事,說明善良與感恩形成的良性循環。在疫情期間,許多志愿者為醫護人員免費送餐、提供物資,醫護人員也在康復后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回饋社會。這種相互的善意與感恩,如同漣漪般擴散,溫暖了整個社會,讓人們看到善舉能引發回報,美德能潤澤人心,激勵大家積極行善、心懷感恩,共同營造美好的社會風尚。三、標題范例參考1.《懷仁愛之心,綻人性之花》2.《施善得善,感恩相銜》3.《以愛為種,結恩之果》4.《仁愛之光,照亮感恩之路》5.《善舉如泉,恩報似涌》6.《仁心傾遞,恩義長懷》7.《心有仁愛,行有恩報》8.《播撒仁愛的種子》9.《讓感恩與仁愛同行》四、五句名言名句及分析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顧榮關愛仆人,后得仆人護衛,正如孟子所言,當我們向他人付出愛與尊重時,也會收獲同樣的回報。在生活中,我們應秉持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尊重每一個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彼此的生活充滿愛與溫暖,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2.“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增廣賢文》。仆人對顧榮的回報深刻詮釋了此句名言。他人的點滴恩情,可能是一次幫助、一句鼓勵,我們都應銘記于心,并在有能力時加倍報答。這種感恩精神能讓施恩者的善意得以延續,也使社會的情感紐帶更加牢固,激勵人們不斷傳遞善良與友愛。3.“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羅曼·羅蘭。顧榮把烤肉讓給仆人,這一簡單行為就是善的體現。它告訴我們,善不需要高深的理論,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行動中。我們應從身邊小事做起,如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用實際行動踐行善的理念,讓善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溫暖身邊的世界。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顧榮與仆人的故事是這句話的生動寫照。當我們接受他人的善意時,應以感恩之心給予回報,這種相互的給予與回報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良性互動,讓社會充滿互助互愛的氛圍,使每個人都能在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中感受到幸福與安心。5.“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仆人在生活中感恩顧榮的善舉,而他的報恩行為也豐富了顧榮的生活,讓我們看到感恩之心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我們應在生活中培養感恩之心,同時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感恩,讓感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使生活因感恩而更加美好,心靈因感恩而更加充實。五、八個經典事例1.豫讓刺趙襄子:春秋時期,豫讓為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在智伯被趙襄子所滅后,不惜漆身吞炭,多次行刺趙襄子。盡管最終未能成功,但他的忠義和感恩之舉令人動容。智伯對豫讓的賞識與重用,讓豫讓心懷感恩,不惜以生命回報,這種對恩情的執著和忠誠,超越了生死,體現了古人重情重義、感恩圖報的高尚品德,為后世樹立了榜樣,讓我們看到感恩之心的強大力量和崇高價值。2.伯牙絕弦: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二人成為知音。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上再無懂他音樂之人,于是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伯牙對鐘子期的知音之情深似海,鐘子期的欣賞與理解讓伯牙視之為珍貴的情誼,在子期死后,伯牙以絕弦之舉表達自己的感恩與懷念。這一故事展現了古人對知音之恩的珍視,告訴我們真正的感恩是對知音之情的尊重與守護,讓我們懂得珍惜身邊懂自己的人,以真摯之心回報他們的情誼。3.孫儷資助貧困生:演員孫儷多年來資助一名貧困學生向海清,從學費到生活費用都給予了很大幫助。然而,向海清進入大學后,卻因過度索取和不知感恩,讓孫儷停止了資助,此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顧榮和仆人的故事形成鮮明對比,向海清沒有珍惜孫儷的善意,也不懂得感恩回報,而孫儷最初的資助行為則體現了她的仁愛之心。這個事例警示我們,在接受他人幫助時,要有感恩之心,珍惜這份情誼,同時也提醒施善者要關注受助者的品德,讓善舉能夠得到應有的感恩與回報,共同維護社會善良與感恩的生態。4.華盛頓與櫻桃樹: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當父親詢問時,他勇敢地承認了錯誤,父親不僅沒有懲罰他,還表揚了他的誠實。華盛頓對父親的寬容心懷感恩,從此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培養誠實正直的品德。這一事例說明感恩可以從家庭中的點滴小事培養,父母的寬容與愛能讓孩子學會感恩,并在感恩中成長進步,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讓我們看到家庭在培養感恩之心方面的重要作用。5.李香君血濺桃花扇:明朝末年,李香君與侯方域相愛,侯方域遭奸臣陷害,李香君為了堅守與侯方域的愛情和正義,不惜血濺桃花扇,以死明志。她的行為不僅是對愛情的忠貞,也是對侯方域知遇之恩的報答。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下,李香君用生命詮釋了感恩與忠誠的深刻內涵,展現了古代女子重情重義的高尚品質,讓我們看到感恩之心可以讓人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做出偉大而壯烈的舉動。6.孫龐斗智:孫臏與龐涓曾一同學習兵法,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設計陷害他,使其遭受臏刑。后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到齊國,最終在馬陵之戰中大敗龐涓。孫臏對龐涓的陷害沒有選擇報復,而是通過智慧和謀略保護了自己和國家,這是一種對正義和國家的感恩。他沒有被仇恨蒙蔽雙眼,而是以更高尚的方式回報齊國的救命之恩和對正義的堅守,讓我們看到在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歷史背景下,感恩可以與智慧、正義相結合,成就更大的價值和意義。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多分財利,鮑叔牙不認為他貪財,而是知道他生活貧困;管仲多次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也不認為他無能,而是時運不濟。管仲感激鮑叔牙的理解與信任,后來在鮑叔牙的舉薦下,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對鮑叔牙的感恩之情體現在他全力施展才華,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而鮑叔牙的寬容與信任也成就了這段千古佳話。這一故事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朋友之間應相互理解、信任和感恩,在彼此的支持下共同成長進步,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8.程嬰救孤:春秋時期,晉國趙氏被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程嬰為了報答趙氏的恩情,舍棄自己的兒子,保全了趙氏孤兒趙武。程嬰含辛茹苦將趙武撫養成人,最終趙武復仇成功,恢復了趙氏的地位。程嬰的行為是感恩與忠義的極致體現,他不顧個人得失和生死,用一生的時間踐行對趙氏的恩情,這種偉大的品德和犧牲精神令人敬佩,為后世傳頌,讓我們看到感恩可以讓人做出超越常人的壯舉,成為人性光輝的典范。范文一:懷仁愛之心,綻人性之花西晉末年,顧榮將烤肉給予面露饞意的仆人,后在戰亂中得仆人護衛。這一善舉與報恩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性中善良與感恩的美好。在我看來,我們當懷仁愛之心,讓人性之花絢爛綻放。懷仁愛之心,是對他人苦難的敏銳洞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特蕾莎修女穿梭于印度的大街小巷,她看到了窮人的饑餓、病痛與無助,懷著對這些苦難生命的深切關愛,創建了“仁愛傳教修女會”,為無數瀕臨死亡的人提供食物、醫療救助和住所。她不顧環境的惡劣和自身的艱辛,用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用愛去溫暖那些被社會遺忘的角落。正是這種對他人苦難的敏銳洞察,讓她的仁愛之心如春風化雨,滋潤了無數干涸的心靈,也讓我們明白,只有關注他人的不幸,才能激發內心深處的善良,給予他人真正需要的幫助。懷仁愛之心,是跨越階層的平等尊重。顧榮身為西晉名臣,卻能打破階層界限,給予仆人烤肉,這是難能可貴的平等尊重。馬丁·路德·金為黑人爭取平等權利,他高呼“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內涵:‘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不顧白人的反對和威脅,用和平的方式為黑人爭取尊嚴和平等的社會地位,讓黑人在種族歧視的困境中看到了希望。這種跨越階層的平等尊重,如同橋梁,連接了不同階層的人們,讓仁愛之心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傳播,消除歧視與偏見,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懷仁愛之心,是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顧榮給仆人烤肉時,并未想過會得到回報,而這正是仁愛之心的純粹之處。白求恩醫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投身抗日戰爭,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為無數受傷的戰士做手術、治傷病。他不顧戰火紛飛,不顧個人安危,將自己的醫術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的行為沒有絲毫功利性,只是出于對人類的熱愛和對正義的追求。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如明燈照亮了黑暗的戰爭歲月,讓我們看到仁愛之心的偉大力量,激勵我們在生活中也能不計得失地去幫助他人,讓善良的種子在更多的地方生根發芽。“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讓我們以顧榮為榜樣,懷仁愛之心,關注他人苦難,尊重每一個人,無私奉獻愛心。讓人性之花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讓世界因我們的仁愛而變得更加美好,向著人性的光輝頂點不斷邁進,書寫屬于我們的溫暖篇章。范文二:恩義存心,善德傳揚西晉顧榮讓肉于仆,后獲仆人護衛,這一故事穿越千年,向我們訴說著恩義的力量。于生活的長河中,我們應恩義存心,將善德傳揚,讓人間充滿溫情與善意。恩義存心,是受恩時的銘記于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韓信年少時貧困潦倒,幸得漂母施飯之恩,他銘記于心。后功成名就,韓信以千金相報,傳為千古美談。漂母的一飯之恩,在韓信心中種下了感恩的種子,即便歲月流轉,他也未曾忘卻。這份銘記,是對恩情的尊重,也是人性善良的體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接受他人的幫助,無論是大恩還是小惠,都應像韓信一樣,將其珍藏在心底,讓感恩之情生根發芽,成為我們內心深處的溫暖力量,時刻提醒自己不忘他人的善意。恩義存心,是報恩時的果敢踐行。顧榮的仆人在顧榮落難之際,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行動詮釋了報恩的真諦。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在赴楚途中遭遇風雪,糧食不足,左伯桃為成全羊角哀,將衣服和糧食留給羊角哀后凍餓而死。羊角哀感恩左伯桃的深情厚誼,在功成名就后,為其厚葬,并拔劍自刎,以死相報。羊角哀的報恩之舉可謂壯烈,他不顧生死,只為報答知己之恩。這種果敢的踐行,讓我們看到恩義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在面對恩情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感謝,而應以實際行動去回報,哪怕付出代價,也要讓施恩者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與感恩,讓恩義在行動中得以傳承和彰顯。恩義存心,是傳恩中的愛心接力。當我們受恩而報時,這份恩義便如同火種,點燃了更多人的善良之心。在疫情期間,許多志愿者為醫護人員免費送餐、照顧家人,醫護人員康復后又投身公益,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愛心接力,讓恩義的范圍不斷擴大,形成了一個溫暖的循環。我們應積極參與到這個循環中,將自己所接受的恩義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善意。在傳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幫助了他人,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升華,讓恩義的力量在社會中不斷延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推動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知恩圖報,善莫大焉。”讓我們銘記顧榮與仆人的故事,恩義存心,在受恩時銘記,在報恩時果敢,在傳恩中接力。讓善德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恩義的溫暖流淌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向著愛心滿溢的人間奮勇前行,共同譜寫一曲恩義與善良的和諧樂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