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溫州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溫州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溫州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1.(2024九上·溫州期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答案】正確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體現了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題文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國家性質和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2.(2024九上·溫州期中)“網絡問政”創新了民主形式,也賦予了公民更多的政治權利。(  )
【答案】錯誤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民的政治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網絡問政”創新了民主形式,拓展了公民行使政治 權利的渠道,但沒有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所以題文的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3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5.2%,說明我國經濟已由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向高速發展階段。(  )
【答案】錯誤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只有進行時的原因的認識,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4.(2024九上·溫州期中)古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主要是因為尼羅河利于農業生產。(  )
【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尼羅河貫穿南北,每年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后,兩岸留下肥沃的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由此可知,本題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關史實。
5.(2024九上·溫州期中)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羅馬帝國演變成羅馬共和國。(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了實際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成羅馬帝國。由此可知,本題敘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羅馬帝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史實。
6.(2024九上·溫州期中)羅馬法學成就輝煌,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十二銅表法》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公元前450年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標志羅馬成文誕生,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羅馬民法大會》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由此可知,本題敘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羅馬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羅馬法的相關史實。
7.(2024九上·溫州期中)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
【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封建莊園設有莊園法庭,負責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因此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本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莊園,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西歐莊園法庭的職能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8.(2024九上·溫州期中)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
【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早期殖民浪潮興起,歐洲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給這些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在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此得出,本題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殖民擴張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
9.(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6周年。回望過去,依靠改革開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眺望未來,必須增動力添活力,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材料體現了(  )
①改革開放讓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改革開放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發展中國家應走中國道路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④改革開放永遠沒有完成時,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依靠改革開放,我國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這體現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永遠沒有完成時,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所以③④正確。
①錯誤,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沒有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錯誤,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民主道路,取決于它的具體國情。中國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發展中國家。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和改革只有進行時的認識,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10.(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9月22日,我國迎來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國家“重農固本”是因為(  )
A.農村工作成為我國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重視發展農業有利于推動城鄉同步富裕
C.有利于引領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D.“三農”問題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重農固本” 有利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所以國家“重農固本”,因此,C正確。
A錯誤,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
B錯誤,我國要實現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D錯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只有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11.(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某校九年級學生要制作一張以“大國改革”為主題的手抄報,下列素材中適合該主題的是(  )
①安徽鳳陽小崗村,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
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完成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安徽鳳陽小崗村,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這說明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這體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所以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間在改革開放之前,與“大國改革”的主題不符,應排除。
③錯誤, 2021年我國向全世界發出“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的莊嚴宣告。鄉村振興還沒有完成。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12.(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列對如圖寓意理解正確的是(  )
A.生活處處有創新,創新讓生活更加美好
B.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就能全面深化改革
C.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創新活力
D.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推動科技創新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分析漫畫,找到“改革”的手和“創新驅動”的文字信息可知,漫畫反映我國以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創新活力,所以C正確。
A不符合題意,選項中的觀點在漫畫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B錯誤,就能全面深化改革的觀點太片面,是錯誤的。
D錯誤,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引擎和改革的認識,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13.(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中國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這反映出(  )
A.創新國家顯國力,航天精神助發展
B.科技現狀要認清,依賴引進是捷徑
C.大國重器頻出現,科技強國夢已圓
D.創新驅動強助推,民族復興就實現
【答案】A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 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這彰顯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中國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 說明航天精神助發展,所以A正確。
B錯誤,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依賴引進是捷徑的觀點錯誤。
C錯誤,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
D的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精神和我國科技發展現狀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14.(2024九上·溫州期中)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翻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字頻現:新質生產力、新三樣、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等,向“新”而行體現(  )
①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創新驅動是國家的命運所系
③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 新質生產力、新三樣、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等,展現了我國創新能力,說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驅動是國家的命運所系,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錯誤,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及其作用的認識,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15.(2024九上·溫州期中)AI換臉、AI翻唱在網絡上爆紅。隨著技術的發展,AI在服務用戶需求、改進用戶體驗的同時,被一些不法人員用于制作,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如何盡快在法律層面制定相應規則并不斷完善,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這要求在AI領域(  )
A.堅持嚴格執法,做到公正司法 B.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
C.加強行業自律,做到全民守法 D.踐行公序良俗,做到良法善治
【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AI在服務用戶需求、改進用戶體驗的同時,被一些不法人員用于制作,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這要求在AI領域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所以B正確。
A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的是AI領域的法律空白,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而不是執法和司法。
CD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如何盡快在法律層面制定相應規則并不斷完善,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 ”告訴我們要加快立法,而不是行業自律和善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要求的認識,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16.(2024九上·溫州期中)溫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是溫州市人民政府專門受理熱線事項的公共服務平臺,利于人民群眾反映實際困難和需求。下面是外賣小哥小李的經歷。
◎2023年8月:(投訴)因社區部分單元樓號牌不清而嚴重影響了送餐速度,導致顧客吃不好、外賣小哥被投訴。
◎2024年3月:(表揚)該社區單元樓不僅裝上了新號牌,連號牌樣式也是居民推薦的。給為民辦實事的基層社區干部點贊。
小李致電“12345”從投訴到表揚的經歷,說明了(  )
①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
②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
③公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
④基層社區干部嚴格執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增強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題干材料中外賣小哥的投訴說明公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這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社區工作及時改進, 為民辦實事的基層社區干部得到點贊,這說明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①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政務公開。
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基層社區干部努力為人民服務,沒有體現嚴格執法。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和行政機關的職責和法治政府的認識,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
17.(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開展“觀時政學法治”活動,下列兩則時政材料體現了(  )
◎人大“開門立法”,政府“開門問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通過各種方式,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②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③公民以民主監督形式行使民主權利
④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進一步擴大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政府“開門問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通過各種方式,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這體現國家保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共同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公民以民主監督形式行使民主權利,所以①③正確。
②錯誤,我國公民間接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④錯誤,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由憲法和法律規定,材料中的做法沒有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8.(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九年級學生圍繞“法治政府”開展探究學習,梳理如下圖,①和②方框中應分別填入的是(  )
A.依法執政,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B.依法行政,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C.依法執政,規范政府的司法權 D.依法行政,規范政府的司法權
【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所以B正確。
A錯誤,黨依法執政。
C錯誤,依法行政,要規范政府的行政權,司法權屬于司法機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行政的認識,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19.(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主題為“亞非文明古國的文字歷史”項目化學習,以下他們搜集的資料中,能代表古巴比倫文字歷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能代表古巴比倫文字歷史的”,結合所學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地區的蘇美爾人很早就創制了楔形文字,圖D即是楔形文字,故選D項。
圖A是阿拉伯文字書寫的“阿拉伯數字”,排除A項。
圖B是中國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不符合題題意,排除B項。
圖C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與古巴比倫文字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巴比倫文字。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發展的相關史實。
20.(2024九上·溫州期中)東晉高僧法顯在游歷印度時記錄:“舉國人民悉不殺生……唯除旃陀羅 (賤民)。 旃陀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這印證了古代印度(  )
A.實行奴隸制度 B.普遍信仰佛教
C.階級矛盾尖銳 D.存在種姓制度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詞“旃荼羅(賤民)”可知,題干材料說明古代印度存在種姓制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存在種姓制度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2024九上·溫州期中)“雅典無疑開創了多數人民主的先河,不過也應清楚地看到,雅典民主有以眾暴寡的傾向。”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A.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
C.存在弊端,陷入多數人暴政 D.保護廣大公民的政治權利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雅典無疑開創了多數人民主的先河”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開創了民主體制的先河,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積極性;據材料“雅典民主有以眾暴寡的傾向”并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易被濫用誤用,成為多人暴政的工具,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消極性。由此得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故選B項。
雅典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A項。
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端,陷入多數人暴政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C項。
材料強調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雙重性,未涉及保護廣大公民的政治權利,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22.(2024九上·溫州期中)“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后成為公歷的基礎。”這反映了羅馬(  )
A.廣泛傳播希臘文明 B.文化源自東亞、北非
C.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D.文化深刻影響了后世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后成為公歷的基礎”可知,古羅馬文明吸收了古埃及、古希臘文明成果,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D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故“廣泛傳播希臘文明”解讀不全面,排除A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未涉及古代羅馬文化源自東亞、北非,排除B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不能說明羅馬文明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羅馬文明。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羅馬文明的相關史實。
23.(2024九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中古時期的壁畫,描繪了某種制度下締結關系的儀式場景。該制度(  )
A.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 B.體現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地位
C.使更多城市獲得自由和自治 D.反映了西歐王權與教權結合
【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某種制度下締結關系的儀式場景”及圖示,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壁畫反映中世紀西歐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領取土地并效忠封君,雙方舉行締結關系的宣誓效忠儀式,形成西歐封君封臣制度,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選A項。
題中壁畫體現的是封君封臣宣誓效忠儀式,與基督都的地位無關,排除B項。
中世紀西歐城市獲得自由和自治反映的是城市自治運動,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
封君封臣締結效忠關系屬于世俗權力與義務關系,沒有體現出王權與教權的結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相關史實。
24.(2024九上·溫州期中)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傳播 B.西歐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C.滿足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 D.得到了教皇與國王的支持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10-11世紀,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一些城市通過斗爭,贏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
A項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傳播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西歐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滿足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得到了教皇與國王的支持對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起了促進作用,但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學的興起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大學的興起的相關史實。
25.(2024九上·溫州期中)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經濟和社會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下列屬于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新變化”的有(  )
①租地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莊園成為流行的經濟組織形式
③佃戶擁有了土地的使用權
④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富裕農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新變化’”,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晚期,西歐農村出現了新的土地經營形式,租地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故①符合題意;封建莊園是中世紀歐洲普遍存在的經濟濟組織形式,體現了自給自足,故②不符合題意;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下,土地歸領主所有,佃戶只有土地的經營權,與中世紀晚期不相符,故③不符合題意;中世紀晚期,西歐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富裕農民,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①④符合題意,故選B項;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歐洲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走向近代的歐洲的相關史實。
26.(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表為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從筆記中可以看出(  )
“文藝復興思潮倡導人是自然世界的主宰……這種征服自然的精神,被歐洲人傳播到他們占領并定居的新大陸上。”
①人文主義促進歐洲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
②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
④文藝復興為新航路開辟奠定了思想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題干“文藝復興思潮倡導人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被歐洲人傳播到他們占領并定居的新大陸上”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宣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為為新航路開辟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由此可知,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
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思想,故人文主義促進歐洲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市場雛形的開端,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材料信息主要是強調了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故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文藝復興運動,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27.(2024九上·溫州期中)“受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響,大化五年(孝德天皇)下詔,‘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把原有氏姓貴族統轄的大小諸國,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下列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
A.此舉加強了日本的中央集權統治
B.此舉維護了地方氏族貴族權力
C.日本完全仿效中國唐的政治制度
D.體現了古代中日經濟交流密切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據題干“大化五年(孝德天皇)下詔,‘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結合所學可知,7世紀中葉,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推行了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選A項。
據“把原有氏姓貴族統轄的大小諸國,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可知,大化改新打擊了地方氏族貴族,制約了他們的權力,排除B項。
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實行大化改新,材料并未說明日本完全仿效中國唐的政治制度,排除C項。
材料描述了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實行大化改新,未體現古代中日經濟交流,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28.(2024九上·溫州期中)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說:“15世紀結束時……葡萄牙人開始了對亞洲的滲透,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其中“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的標志事件是(  )
A.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B.達·伽馬到達印度
C.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D.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據題干“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并結合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橫渡大西洋遠航,到達西印度群島,開始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侵略活動,故選C項。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開始了在南部非洲的滲透,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達·伽馬到達印度,開始了在印度的侵略掠奪,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與材料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29.(2024九上·溫州期中)民主法治是人類永恒的價值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溫在課堂上學習了關于民主與法治的知識,課后參加了學校社團組織的探究性學習,走進社區體驗民主實踐。
探究一:小溫跟隨社區網格員,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會議。
探究二:圓桌會議后,電動車系列問題的解決進入網格員的視野。小溫翻閱了他的工作記錄:
記錄1 2024年5月23日,溫州市根據《浙江省電動車管理條例》,全面啟動對電動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 記錄2 對于那些違規停放充電的居民,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聯合消防、公安等部門來到現場執法,處理違法違規問題,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記錄3 社區劃定電動車停放充電區域,張貼了“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居民可以選擇撥打12345熱線電話或通過“@溫州-民意速辦”小程序進行投訴和舉報。
(1)結合材料,分析上述對話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哪些內容。
(2)根據以上三段記錄,分析溫州市是如何保障社區居民合法權益的。
【答案】(1)答案示例:社區通過議事會協商解決民生問題,體現了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反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或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2)答案示例:①溫州市依法啟動電動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嚴厲查處違規停放充電現象,體現了溫州市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②社區通過張貼“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③通過熱線電話、小程序拓寬溫州市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渠道,為公民意愿的充分表達提供有效途徑。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分析對話內容可知, 社區通過議事會協商解決民生問題,體現我國實行協商民主,表明人民當家作主是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的真諦等。
(2) 溫州市根據《浙江省電動車管理條例》,全面啟動對電動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這體現政府嚴格執法。
張貼了“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體現 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居民可以選擇撥打12345熱線電話或通過“@溫州-民意速辦”小程序進行投訴和舉報,這 拓寬溫州市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渠道,保障公民的監督權和參與權與表達權。
據此組織答案。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厲行法治,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30.(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9月6日上午,杭溫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數說杭溫鐵路】 材料一: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全線設9個車站,正線橋梁105座,正線隧道76座,橋隧比高達94.7%。全國專家驚嘆:“它創造了中國的又一個奇跡”。 材料二: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按照傳統作業方法,全斷面開挖一個工作面需要熟練工人在完全不通風的隧道里工作4個小時。創新聚能水壓爆破的方法后,可以節約30分鐘,炸藥用量少了將近一半,更環保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材料三: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計為4.09萬億元,成績喜人,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四。
【共享浙里成果】 材料四:杭溫高鐵奏響長三角“奮進交響曲”,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沿線浦江、東陽、磐安、仙居等縣市區首次開通高鐵,圓當地百姓高鐵夢,城鄉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其開通增進了長三角最南端溫州及沿線城市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的聯系,強化了核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激發了周邊小城的發展潛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中國網》
【助力未來發展】 材料五:產業能否“好風憑借力”?近年來,一趟趟“義新歐”中歐班列,滿載著各類貨物駛向不同國家和地區。杭溫高鐵的開通,將更多城市的貨物鏈接到“世界超市”,讓浙江對外貿易的觸角伸得更遠,也可以方便在義烏的世界商人到沿線的各個城市參觀交流合作。 ——《浙江宣傳》
(1)杭溫高鐵投資大,難度高。申請立項時也有反對聲音,請你結合材料,分析杭溫高鐵順利建成的原因。
(2)請從共同富裕的角度,結合材料說說杭溫高鐵通車的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圍繞“杭溫高鐵的開通”寫一則新聞點評。(要求:觀點正確,邏輯嚴密。提示:可以從改革開放、創新、共享發展成果等角度加以闡述。
【答案】(1)原因:浙江經濟實力較強;重視技術創新;國家改革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
(2)示例: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通高鐵,圓當地百姓高鐵夢,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了共同富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城鄉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激發了周邊小城的發展潛力,體現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讓沿線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公平正義。
可用知識點: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公平正義等。
(3)答案示例一:杭溫高鐵是一條創新和改革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了高鐵建造的又一奇跡。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它的開通促進了經濟發展。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 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 ,這說明 國家改革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 。
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計為4.09萬億元,成績喜人,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四,這說明 浙江經濟實力較強。
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這說明重視技術創新。
據此組織答案。
(2)根據所學, 杭溫高鐵通車的意義可以從有利于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讓沿線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公平正義。 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了共同富裕等方面回答即可。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點評圍繞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杭溫高鐵促進了經濟發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等方面具體闡述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創新及其作用,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正走在通往國強民富的創新路上。
31.(2024九上·溫州期中)帝國是文明的載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帝國:文明的溝通】
圖1 亞歷山大帝國示意圖 圖2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 圖3 阿拉伯帝國示意圖
【帝國:文明的接力】
圖4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 材料一:拜占庭國家遭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而走向滅亡,大批報國無望的知識分子紛紛逃亡到意大利……這些拜占庭學者將大量古希臘和拜占庭時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書籍帶往意大利,激起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熱潮。 ——摘編自陳志強《盛世余暉》
【帝國:文明的互鑒】
材料二: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驅逐波斯銅幣而發行帶有個人風格的錢幣。這種錢幣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以希臘語銘文“亞歷山大”表明錢幣所屬。 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他們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
左圖是貴霜帝國時期的錢幣,該帝國存在于約1-3世紀中亞和南亞地區,圖中錢幣上的銘文是希臘語。 右圖是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唐代文物出土于陜西西安。
(1)觀察以上三張地圖,概括三大帝國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特點。
(2)根據圖4及材料一總結拜占庭帝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用,并予以說明。
(3)根據材料二、三,談談你對亞歷山大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在促進文明互鑒中扮演角色的認識。
(4)綜合上述材料,闡釋帝國與文明的關系。
【答案】(1)共同特點:①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②都瀕臨地中海
其他補充答案:都位于交通要道。
(2)(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兩大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
以這種方式回答也可:
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4)①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②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③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據材料【帝國:文明的溝通】“圖1 亞歷山大帝國示意圖”“圖2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圖3 阿拉伯帝國示意圖”,結合所學可知,這三大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都瀕臨地中海。并且都位于交通要道。
(2)據材料“圖4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和材料一“這些拜占庭學者將大量古希臘和拜占庭時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書籍帶往意大利,激起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熱潮”并結合所學可知,(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據材料二“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驅逐波斯銅幣而發行帶有個人風格的錢幣”“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并結合所學可知,亞歷山大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4)本題為知識綜合分析試題。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故答案為:(1)共同特點:①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②都瀕臨地中海。其他補充答案:都位于交通要道。(2)(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3)兩大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4)①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②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③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點評】本題以世界性帝國文明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2.(2024九上·溫州期中)地圖除了呈現地理事物的分布之外,還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赫里福德《世界地圖》 材料一 保存于英國赫里福德教堂的《世界地圖》創作于1300年,其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越往地圖上方看,聚落分布得越稀疏,長相奇特的怪物和人像也開始漸漸出現。 ——(英)杰里·布羅頓《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 材料二 德國地理學家瓦爾德澤米勒于1507年繪制的《世界地圖》,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首次確認美洲是新大陸的航海家)。地圖右下角寫道“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 ——(英)杰里·布羅頓《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1)閱讀材料指出兩幅世界地圖有哪些不同,并選擇一處指出其和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地圖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的理解。
【答案】(1)不同點:①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②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③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④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
事件:①②③④與新航路開辟相關;②與文藝復興相關
(2)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
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 保存于英國赫里福德教堂的《世界地圖》創作于1300年,其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和材料二“德國地理學家瓦爾德澤米勒于1507年繪制的《世界地圖》,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可知,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據材料一“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和材料二“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可知,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據材料一“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可知,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可知,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闡述對“地圖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的理解與看法。據材料一“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可知,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
據材料二“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首次確認美洲是新大陸的航海家)”并結合所學可知,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據材料二“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故答案為:(1)不同點:①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②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③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④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事件:①②③④與新航路開辟相關;②與文藝復興相關。(2)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航路的開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溫州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1.(2024九上·溫州期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2.(2024九上·溫州期中)“網絡問政”創新了民主形式,也賦予了公民更多的政治權利。(  )
3.(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3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5.2%,說明我國經濟已由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向高速發展階段。(  )
4.(2024九上·溫州期中)古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主要是因為尼羅河利于農業生產。(  )
5.(2024九上·溫州期中)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羅馬帝國演變成羅馬共和國。(  )
6.(2024九上·溫州期中)羅馬法學成就輝煌,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十二銅表法》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  )
7.(2024九上·溫州期中)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
8.(2024九上·溫州期中)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
9.(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6周年。回望過去,依靠改革開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眺望未來,必須增動力添活力,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材料體現了(  )
①改革開放讓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改革開放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發展中國家應走中國道路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④改革開放永遠沒有完成時,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9月22日,我國迎來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國家“重農固本”是因為(  )
A.農村工作成為我國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重視發展農業有利于推動城鄉同步富裕
C.有利于引領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D.“三農”問題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11.(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某校九年級學生要制作一張以“大國改革”為主題的手抄報,下列素材中適合該主題的是(  )
①安徽鳳陽小崗村,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
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完成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列對如圖寓意理解正確的是(  )
A.生活處處有創新,創新讓生活更加美好
B.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就能全面深化改革
C.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創新活力
D.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推動科技創新
13.(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中國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這反映出(  )
A.創新國家顯國力,航天精神助發展
B.科技現狀要認清,依賴引進是捷徑
C.大國重器頻出現,科技強國夢已圓
D.創新驅動強助推,民族復興就實現
14.(2024九上·溫州期中)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翻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字頻現:新質生產力、新三樣、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等,向“新”而行體現(  )
①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創新驅動是國家的命運所系
③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九上·溫州期中)AI換臉、AI翻唱在網絡上爆紅。隨著技術的發展,AI在服務用戶需求、改進用戶體驗的同時,被一些不法人員用于制作,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如何盡快在法律層面制定相應規則并不斷完善,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這要求在AI領域(  )
A.堅持嚴格執法,做到公正司法 B.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
C.加強行業自律,做到全民守法 D.踐行公序良俗,做到良法善治
16.(2024九上·溫州期中)溫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是溫州市人民政府專門受理熱線事項的公共服務平臺,利于人民群眾反映實際困難和需求。下面是外賣小哥小李的經歷。
◎2023年8月:(投訴)因社區部分單元樓號牌不清而嚴重影響了送餐速度,導致顧客吃不好、外賣小哥被投訴。
◎2024年3月:(表揚)該社區單元樓不僅裝上了新號牌,連號牌樣式也是居民推薦的。給為民辦實事的基層社區干部點贊。
小李致電“12345”從投訴到表揚的經歷,說明了(  )
①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
②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
③公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
④基層社區干部嚴格執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開展“觀時政學法治”活動,下列兩則時政材料體現了(  )
◎人大“開門立法”,政府“開門問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通過各種方式,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②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③公民以民主監督形式行使民主權利
④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進一步擴大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九年級學生圍繞“法治政府”開展探究學習,梳理如下圖,①和②方框中應分別填入的是(  )
A.依法執政,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B.依法行政,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C.依法執政,規范政府的司法權 D.依法行政,規范政府的司法權
19.(2024九上·溫州期中)某校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主題為“亞非文明古國的文字歷史”項目化學習,以下他們搜集的資料中,能代表古巴比倫文字歷史的是(  )
A. B.
C. D.
20.(2024九上·溫州期中)東晉高僧法顯在游歷印度時記錄:“舉國人民悉不殺生……唯除旃陀羅 (賤民)。 旃陀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這印證了古代印度(  )
A.實行奴隸制度 B.普遍信仰佛教
C.階級矛盾尖銳 D.存在種姓制度
21.(2024九上·溫州期中)“雅典無疑開創了多數人民主的先河,不過也應清楚地看到,雅典民主有以眾暴寡的傾向。”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A.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
C.存在弊端,陷入多數人暴政 D.保護廣大公民的政治權利
22.(2024九上·溫州期中)“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后成為公歷的基礎。”這反映了羅馬(  )
A.廣泛傳播希臘文明 B.文化源自東亞、北非
C.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D.文化深刻影響了后世
23.(2024九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中古時期的壁畫,描繪了某種制度下締結關系的儀式場景。該制度(  )
A.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 B.體現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地位
C.使更多城市獲得自由和自治 D.反映了西歐王權與教權結合
24.(2024九上·溫州期中)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傳播 B.西歐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C.滿足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 D.得到了教皇與國王的支持
25.(2024九上·溫州期中)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經濟和社會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下列屬于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新變化”的有(  )
①租地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莊園成為流行的經濟組織形式
③佃戶擁有了土地的使用權
④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富裕農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24九上·溫州期中)下表為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從筆記中可以看出(  )
“文藝復興思潮倡導人是自然世界的主宰……這種征服自然的精神,被歐洲人傳播到他們占領并定居的新大陸上。”
①人文主義促進歐洲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
②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
④文藝復興為新航路開辟奠定了思想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2024九上·溫州期中)“受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響,大化五年(孝德天皇)下詔,‘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把原有氏姓貴族統轄的大小諸國,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下列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
A.此舉加強了日本的中央集權統治
B.此舉維護了地方氏族貴族權力
C.日本完全仿效中國唐的政治制度
D.體現了古代中日經濟交流密切
28.(2024九上·溫州期中)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說:“15世紀結束時……葡萄牙人開始了對亞洲的滲透,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其中“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的標志事件是(  )
A.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B.達·伽馬到達印度
C.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D.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29.(2024九上·溫州期中)民主法治是人類永恒的價值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溫在課堂上學習了關于民主與法治的知識,課后參加了學校社團組織的探究性學習,走進社區體驗民主實踐。
探究一:小溫跟隨社區網格員,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會議。
探究二:圓桌會議后,電動車系列問題的解決進入網格員的視野。小溫翻閱了他的工作記錄:
記錄1 2024年5月23日,溫州市根據《浙江省電動車管理條例》,全面啟動對電動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 記錄2 對于那些違規停放充電的居民,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聯合消防、公安等部門來到現場執法,處理違法違規問題,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記錄3 社區劃定電動車停放充電區域,張貼了“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居民可以選擇撥打12345熱線電話或通過“@溫州-民意速辦”小程序進行投訴和舉報。
(1)結合材料,分析上述對話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哪些內容。
(2)根據以上三段記錄,分析溫州市是如何保障社區居民合法權益的。
30.(2024九上·溫州期中)2024年9月6日上午,杭溫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數說杭溫鐵路】 材料一: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全線設9個車站,正線橋梁105座,正線隧道76座,橋隧比高達94.7%。全國專家驚嘆:“它創造了中國的又一個奇跡”。 材料二: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按照傳統作業方法,全斷面開挖一個工作面需要熟練工人在完全不通風的隧道里工作4個小時。創新聚能水壓爆破的方法后,可以節約30分鐘,炸藥用量少了將近一半,更環保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材料三: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計為4.09萬億元,成績喜人,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四。
【共享浙里成果】 材料四:杭溫高鐵奏響長三角“奮進交響曲”,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沿線浦江、東陽、磐安、仙居等縣市區首次開通高鐵,圓當地百姓高鐵夢,城鄉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其開通增進了長三角最南端溫州及沿線城市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的聯系,強化了核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激發了周邊小城的發展潛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中國網》
【助力未來發展】 材料五:產業能否“好風憑借力”?近年來,一趟趟“義新歐”中歐班列,滿載著各類貨物駛向不同國家和地區。杭溫高鐵的開通,將更多城市的貨物鏈接到“世界超市”,讓浙江對外貿易的觸角伸得更遠,也可以方便在義烏的世界商人到沿線的各個城市參觀交流合作。 ——《浙江宣傳》
(1)杭溫高鐵投資大,難度高。申請立項時也有反對聲音,請你結合材料,分析杭溫高鐵順利建成的原因。
(2)請從共同富裕的角度,結合材料說說杭溫高鐵通車的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圍繞“杭溫高鐵的開通”寫一則新聞點評。(要求:觀點正確,邏輯嚴密。提示:可以從改革開放、創新、共享發展成果等角度加以闡述。
31.(2024九上·溫州期中)帝國是文明的載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帝國:文明的溝通】
圖1 亞歷山大帝國示意圖 圖2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 圖3 阿拉伯帝國示意圖
【帝國:文明的接力】
圖4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 材料一:拜占庭國家遭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而走向滅亡,大批報國無望的知識分子紛紛逃亡到意大利……這些拜占庭學者將大量古希臘和拜占庭時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書籍帶往意大利,激起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熱潮。 ——摘編自陳志強《盛世余暉》
【帝國:文明的互鑒】
材料二: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驅逐波斯銅幣而發行帶有個人風格的錢幣。這種錢幣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以希臘語銘文“亞歷山大”表明錢幣所屬。 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他們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
左圖是貴霜帝國時期的錢幣,該帝國存在于約1-3世紀中亞和南亞地區,圖中錢幣上的銘文是希臘語。 右圖是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唐代文物出土于陜西西安。
(1)觀察以上三張地圖,概括三大帝國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特點。
(2)根據圖4及材料一總結拜占庭帝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用,并予以說明。
(3)根據材料二、三,談談你對亞歷山大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在促進文明互鑒中扮演角色的認識。
(4)綜合上述材料,闡釋帝國與文明的關系。
32.(2024九上·溫州期中)地圖除了呈現地理事物的分布之外,還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赫里福德《世界地圖》 材料一 保存于英國赫里福德教堂的《世界地圖》創作于1300年,其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越往地圖上方看,聚落分布得越稀疏,長相奇特的怪物和人像也開始漸漸出現。 ——(英)杰里·布羅頓《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 材料二 德國地理學家瓦爾德澤米勒于1507年繪制的《世界地圖》,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首次確認美洲是新大陸的航海家)。地圖右下角寫道“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 ——(英)杰里·布羅頓《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1)閱讀材料指出兩幅世界地圖有哪些不同,并選擇一處指出其和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地圖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確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體現了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題文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國家性質和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2.【答案】錯誤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民的政治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網絡問政”創新了民主形式,拓展了公民行使政治 權利的渠道,但沒有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所以題文的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答案】錯誤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只有進行時的原因的認識,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4.【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尼羅河貫穿南北,每年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后,兩岸留下肥沃的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由此可知,本題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關史實。
5.【答案】錯誤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了實際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成羅馬帝國。由此可知,本題敘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羅馬帝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史實。
6.【答案】錯誤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公元前450年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標志羅馬成文誕生,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羅馬民法大會》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由此可知,本題敘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羅馬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羅馬法的相關史實。
7.【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封建莊園設有莊園法庭,負責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因此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本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莊園,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西歐莊園法庭的職能和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8.【答案】正確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早期殖民浪潮興起,歐洲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給這些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在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此得出,本題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殖民擴張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
9.【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依靠改革開放,我國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這體現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永遠沒有完成時,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所以③④正確。
①錯誤,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沒有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錯誤,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民主道路,取決于它的具體國情。中國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發展中國家。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和改革只有進行時的認識,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10.【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重農固本” 有利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所以國家“重農固本”,因此,C正確。
A錯誤,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
B錯誤,我國要實現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D錯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只有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11.【答案】B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安徽鳳陽小崗村,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這說明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這體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所以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間在改革開放之前,與“大國改革”的主題不符,應排除。
③錯誤, 2021年我國向全世界發出“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的莊嚴宣告。鄉村振興還沒有完成。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12.【答案】C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分析漫畫,找到“改革”的手和“創新驅動”的文字信息可知,漫畫反映我國以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創新活力,所以C正確。
A不符合題意,選項中的觀點在漫畫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B錯誤,就能全面深化改革的觀點太片面,是錯誤的。
D錯誤,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引擎和改革的認識,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13.【答案】A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 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這彰顯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中國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 說明航天精神助發展,所以A正確。
B錯誤,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依賴引進是捷徑的觀點錯誤。
C錯誤,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
D的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精神和我國科技發展現狀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14.【答案】D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 新質生產力、新三樣、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等,展現了我國創新能力,說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驅動是國家的命運所系,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錯誤,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及其作用的認識,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15.【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AI在服務用戶需求、改進用戶體驗的同時,被一些不法人員用于制作,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這要求在AI領域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所以B正確。
A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的是AI領域的法律空白,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而不是執法和司法。
CD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如何盡快在法律層面制定相應規則并不斷完善,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 ”告訴我們要加快立法,而不是行業自律和善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要求的認識,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16.【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增強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題干材料中外賣小哥的投訴說明公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這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社區工作及時改進, 為民辦實事的基層社區干部得到點贊,這說明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①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政務公開。
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基層社區干部努力為人民服務,沒有體現嚴格執法。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和行政機關的職責和法治政府的認識,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
17.【答案】B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政府“開門問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通過各種方式,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這體現國家保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共同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公民以民主監督形式行使民主權利,所以①③正確。
②錯誤,我國公民間接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④錯誤,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由憲法和法律規定,材料中的做法沒有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8.【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所以B正確。
A錯誤,黨依法執政。
C錯誤,依法行政,要規范政府的行政權,司法權屬于司法機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行政的認識,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19.【答案】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能代表古巴比倫文字歷史的”,結合所學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地區的蘇美爾人很早就創制了楔形文字,圖D即是楔形文字,故選D項。
圖A是阿拉伯文字書寫的“阿拉伯數字”,排除A項。
圖B是中國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不符合題題意,排除B項。
圖C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與古巴比倫文字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巴比倫文字。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發展的相關史實。
20.【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詞“旃荼羅(賤民)”可知,題干材料說明古代印度存在種姓制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存在種姓制度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雅典無疑開創了多數人民主的先河”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開創了民主體制的先河,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積極性;據材料“雅典民主有以眾暴寡的傾向”并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易被濫用誤用,成為多人暴政的工具,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消極性。由此得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故選B項。
雅典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A項。
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端,陷入多數人暴政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C項。
材料強調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雙重性,未涉及保護廣大公民的政治權利,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22.【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據題干“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后成為公歷的基礎”可知,古羅馬文明吸收了古埃及、古希臘文明成果,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D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故“廣泛傳播希臘文明”解讀不全面,排除A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未涉及古代羅馬文化源自東亞、北非,排除B項。
材料表明古羅馬借鑒了古希臘古埃及文明,不能說明羅馬文明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羅馬文明。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羅馬文明的相關史實。
23.【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某種制度下締結關系的儀式場景”及圖示,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壁畫反映中世紀西歐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領取土地并效忠封君,雙方舉行締結關系的宣誓效忠儀式,形成西歐封君封臣制度,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選A項。
題中壁畫體現的是封君封臣宣誓效忠儀式,與基督都的地位無關,排除B項。
中世紀西歐城市獲得自由和自治反映的是城市自治運動,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
封君封臣締結效忠關系屬于世俗權力與義務關系,沒有體現出王權與教權的結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相關史實。
24.【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10-11世紀,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一些城市通過斗爭,贏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
A項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傳播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西歐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滿足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得到了教皇與國王的支持對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起了促進作用,但不是西歐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學的興起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大學的興起的相關史實。
25.【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新變化’”,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晚期,西歐農村出現了新的土地經營形式,租地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故①符合題意;封建莊園是中世紀歐洲普遍存在的經濟濟組織形式,體現了自給自足,故②不符合題意;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下,土地歸領主所有,佃戶只有土地的經營權,與中世紀晚期不相符,故③不符合題意;中世紀晚期,西歐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富裕農民,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①④符合題意,故選B項;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歐洲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走向近代的歐洲的相關史實。
26.【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題干“文藝復興思潮倡導人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被歐洲人傳播到他們占領并定居的新大陸上”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宣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為為新航路開辟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由此可知,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
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思想,故人文主義促進歐洲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市場雛形的開端,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材料信息主要是強調了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故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文藝復興運動,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27.【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據題干“大化五年(孝德天皇)下詔,‘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結合所學可知,7世紀中葉,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推行了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選A項。
據“把原有氏姓貴族統轄的大小諸國,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可知,大化改新打擊了地方氏族貴族,制約了他們的權力,排除B項。
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實行大化改新,材料并未說明日本完全仿效中國唐的政治制度,排除C項。
材料描述了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實行大化改新,未體現古代中日經濟交流,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28.【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據題干“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并結合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橫渡大西洋遠航,到達西印度群島,開始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侵略活動,故選C項。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開始了在南部非洲的滲透,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達·伽馬到達印度,開始了在印度的侵略掠奪,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與材料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29.【答案】(1)答案示例:社區通過議事會協商解決民生問題,體現了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反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或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2)答案示例:①溫州市依法啟動電動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嚴厲查處違規停放充電現象,體現了溫州市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②社區通過張貼“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③通過熱線電話、小程序拓寬溫州市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渠道,為公民意愿的充分表達提供有效途徑。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分析對話內容可知, 社區通過議事會協商解決民生問題,體現我國實行協商民主,表明人民當家作主是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的真諦等。
(2) 溫州市根據《浙江省電動車管理條例》,全面啟動對電動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這體現政府嚴格執法。
張貼了“居民電動車管理條例”的公告,體現 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居民可以選擇撥打12345熱線電話或通過“@溫州-民意速辦”小程序進行投訴和舉報,這 拓寬溫州市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渠道,保障公民的監督權和參與權與表達權。
據此組織答案。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厲行法治,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30.【答案】(1)原因:浙江經濟實力較強;重視技術創新;國家改革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
(2)示例: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通高鐵,圓當地百姓高鐵夢,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了共同富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城鄉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激發了周邊小城的發展潛力,體現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讓沿線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公平正義。
可用知識點: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公平正義等。
(3)答案示例一:杭溫高鐵是一條創新和改革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了高鐵建造的又一奇跡。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它的開通促進了經濟發展。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 杭溫高鐵是首條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高鐵項目 ,這說明 國家改革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 。
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計為4.09萬億元,成績喜人,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四,這說明 浙江經濟實力較強。
高鐵建設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藝上進行創新,這說明重視技術創新。
據此組織答案。
(2)根據所學, 杭溫高鐵通車的意義可以從有利于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讓沿線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公平正義。 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了共同富裕等方面回答即可。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點評圍繞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杭溫高鐵促進了經濟發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等方面具體闡述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創新及其作用,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正走在通往國強民富的創新路上。
31.【答案】(1)共同特點:①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②都瀕臨地中海
其他補充答案:都位于交通要道。
(2)(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兩大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
以這種方式回答也可:
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4)①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②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③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據材料【帝國:文明的溝通】“圖1 亞歷山大帝國示意圖”“圖2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圖3 阿拉伯帝國示意圖”,結合所學可知,這三大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都瀕臨地中海。并且都位于交通要道。
(2)據材料“圖4 拜占庭帝國示意圖”和材料一“這些拜占庭學者將大量古希臘和拜占庭時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書籍帶往意大利,激起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熱潮”并結合所學可知,(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據材料二“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驅逐波斯銅幣而發行帶有個人風格的錢幣”“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并結合所學可知,亞歷山大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4)本題為知識綜合分析試題。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故答案為:(1)共同特點:①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②都瀕臨地中海。其他補充答案:都位于交通要道。(2)(空間上的紐帶作用。)拜占庭帝國處于西方基督教、古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交匯地帶,溝通了東西方文明。(時間上的橋梁作用。)拜占庭文明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時拜占庭帝國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3)兩大帝國都扮演了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角色。但二者促進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亞歷山大帝國通過武力方式(東征的方式),促進了文明交流與傳播;而阿拉伯帝國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商旅往來的方式),溝通了東西方文明。(4)①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位于文明交匯處,溝通了不同的文明,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②拜占庭帝國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華,為促進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③從方式上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交流,帝國都在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點評】本題以世界性帝國文明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2.【答案】(1)不同點:①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②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③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④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
事件:①②③④與新航路開辟相關;②與文藝復興相關
(2)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
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 保存于英國赫里福德教堂的《世界地圖》創作于1300年,其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和材料二“德國地理學家瓦爾德澤米勒于1507年繪制的《世界地圖》,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可知,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據材料一“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和材料二“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可知,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據材料一“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可知,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可知,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闡述對“地圖體現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的理解與看法。據材料一“頂端是圣經中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以東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世界被分為歐洲(地圖左下方)亞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個部分”可知,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
據材料二“頂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亞美利哥(首次確認美洲是新大陸的航海家)”并結合所學可知,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據材料二“地圖以北為上方,有清晰的海岸線和陸塊、經緯線”“亞美利加(美洲),曾經不為西方所知,現在已經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故答案為:(1)不同點:①原來世界被分為歐洲、亞洲、非洲,后來除亞歐非之外還包括了美洲)。②頂端原來是耶穌復活和審判的整個場景,后來頂端供奉托勒密和亞美利哥;③原來以東為上位,后來以北為上方;④第二幅地圖有清晰的海岸線。事件:①②③④與新航路開辟相關;②與文藝復興相關。(2)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于西歐,赫里福德《世界地圖》思想上受基督教影響很大(神為中心);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區聯系有限,地圖只涉及歐、亞、非三洲,展現了中世紀基督徒眼中的世界。16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肯定了人的價值,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促進了思想解放,因此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頂端是亞美利哥和托勒密,肯定了人類的探索;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過程中的地理新發現為制圖提供了更廣闊、準確的地圖信息,因此有了清晰的海岸線、經緯度,以及增加美洲地區。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航路的開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岚皋县| 宁陕县| 黄平县| 和林格尔县| 诏安县| 泽普县| 双峰县| 开封县| 鄂尔多斯市| 垦利县| 丹东市| 宾阳县| 五寨县| 柳州市| 疏附县| 突泉县| 进贤县| 册亨县| 乳源| 保定市| 神池县| 天津市| 山西省| 西充县| 兖州市| 奉化市| 双城市| 喜德县| 溧水县| 中西区| 和平县| 新宾| 淮北市| 富源县| 太白县| 叶城县| 梁河县| 苍梧县| 宜丰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