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1.(2024九上·諸暨期中)古埃及國王給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著無限的權力。(  )
【答案】錯誤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法老為自己修建呈三角錐狀的陵墓,它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金”,因此,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由此可知,本題描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埃及金字塔。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相關史實。
2.(2024九上·諸暨期中)麥哲倫和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先后踏上尋找亞洲的航路。(  )
【答案】錯誤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橫渡大西洋,踏上尋找亞洲的航路;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最終實現了環球航行。據此可知,本題描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航路的開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
3.(2024九上·諸暨期中)《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
【答案】正確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及歐洲法學的淵源。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十二銅表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
4.(2024九上·諸暨期中)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法國”、“反對舊制度”、“理性主義”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啟蒙運動。(  )
【答案】正確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世紀開始,法國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沒落,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進步思想家猛烈抨擊法國的封建制度,稱之為“舊制度”,通過著書立說,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主張以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以法國為中心,涉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稱之為“啟蒙運動”。由此可知,本題描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啟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
5.(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9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洲際導彈,展示了國家戰略威懾力和軍事實力,說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  )
【答案】正確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2024年9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洲際導彈,展示了國家戰略威懾力和軍事實力,說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所以題文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加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認識,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6.(2024九上·諸暨期中)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民意的薈萃,是群眾意見、建議最為集中的表達,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人民當家作主。(  )
【答案】錯誤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民意的薈萃,是群眾意見、建議最為集中的表達,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的認識,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7.(2024九上·諸暨期中)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逐年減少。(  )
【答案】錯誤
【知識點】人口問題及對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人口現狀的認識,我國人口狀況還出現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8.(2024九上·諸暨期中)實現中國夢,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改革、共治的發展理念。(  )
【答案】錯誤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9.(2024九上·諸暨期中)20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稱為“一件歷史和文學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國文明
【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中下游,建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制定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故選B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埃及文明,排除A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印度文明,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中國文明,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考查《漢謨拉比法典》,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0.(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世界古代史時做的課堂筆記。據此判斷,他學習的是(  )
政治形式: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 版圖:8世紀中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對外擴張特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8世紀中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結合所學可知,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對外擴張特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據此判斷,他學習的是阿拉伯帝國,故選D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亞歷山大帝國,排除A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羅馬帝國,排除B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拜占庭帝國,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阿拉伯帝國,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阿拉伯帝國的相關史實。
11.(2024九上·諸暨期中)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
B.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C.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
D.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答案】B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興起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創立于公元7世紀初,所以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由此得出B項表述錯誤,故選B項。
公元前6世紀,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佛教,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據所學可知,世界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三大宗教。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史實。
12.(2024九上·諸暨期中)西歐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莊園里。有人說,那時的老百姓可能對國界毫無概念,但對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歐莊園的特點是(  )
A.等級制度森嚴 B.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C.封建制度解體 D.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西歐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莊園里”“老百姓可能對國界毫無概念,但對村界一清二楚”,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西歐莊園盛行,絕大多數人都居住在莊園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故選D項。
中世紀西歐形成封君封臣制度,等級森嚴,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
中世紀西歐正處于封建社會,故莊園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錯誤,排除B項。
莊園是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未涉及封建制度解體,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考查中世紀西歐莊園,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3.(2024九上·諸暨期中)人們習慣將歐洲的中世紀稱為是“黑暗時代”,然而,這個時代卻結出了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如中世紀興起的牛津大學,其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歐洲城市復興的推動 B.擺脫教會對教育控制
C.為宣傳無神論需要 D.為傳播宗教的需要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紀興起的牛津大學”,結合所學可知,從10世紀起,西歐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城市復興發展,到12世紀,西歐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說明牛津大學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興起,故選A項。
中世紀西歐大學興起,但大學課程設置依然受基督教會的影響,排除B項。
中世紀西歐大學依然受教會思想影響,“宣傳無神論”不正確,排除C項。
中世紀大學興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并非為了傳播宗教,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世紀西歐大學的興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世紀西歐大學興起的相關史實。
14.(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圖為機械工程原理示意圖。這一技術的推廣運用最早出現在(  )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C.手工作坊時期 D.手工工場時期
【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機械工程原理示意圖”,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所示機械工程原理體現的是瓦特蒸汽機工作原理,最早出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故選A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第二次工業革命,排除B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手工作坊時期,排除C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手工工場時期,排除D項。
故答案為: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15.(2024九上·諸暨期中)在15世紀的西歐,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作品的數量比500—1400年的總和還要多。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追求社會財富的累積 B.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
C.西歐擺脫教會對人性的束縛 D.天賦人權觀念深入人心
【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題干“15世紀的西歐,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結合所學可知,15世紀的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發展,宣揚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因此這一時期的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自傳作品的數量大增,故選B項。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財富與現世幸福,但材料描述的是自傳作品數量劇增,排除A項。
材料反映了西歐自傳作品數量大增,沒有涉及西歐擺脫教會對人性的束縛,排除C項。
天賦人權是啟蒙運動時代的思想觀點,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6.(2024九上·諸暨期中)1999—2008年發行的美國50州紀念幣正面統一使用華盛頓頭像,這主要是因為華盛頓(  )
①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
②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戰爭
③主持召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
④廢除了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華盛頓”并結合所學可知,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主持召開了美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按照分權制衡原則確立了聯邦共和制,由此可知,②③表述正確,故選C項。
美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而不是封建專制統治,領導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度的是林肯,故①④表述錯誤,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華盛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華盛頓的相關歷史活動。
17.(2024九上·諸暨期中)從多角度認識歷史事件,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表中各視角共同聚焦的歷史事件是(  )
視角一 1750年以后,人口開始穩步地增長。歐洲人口在1750年時有1.4億,到1800年達1.88億,1850年達到2.66億
視角二 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
視角三 19世紀后期的英國,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變得污濁不堪。
A.英國環境污染嚴重 B.婦女社會地位得以提高
C.歐美人口大幅提高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答案】D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1750年以后,人口開始穩步地增長”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推動了人口增長;據題干“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促使婦女社會角色變化;據材料“19世紀后期的英國,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濃煙”“河水變得污濁不堪”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綜上可知,材料內容從多視角體現了工業革命促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故選D項。
材料中視角三反映了英國環境污染嚴重,但信息解讀不全,排除A項。
材料中視角二反映了婦女社會地位提高,但信息解讀不全,排除B項。
材料中視角一表明了歐美人口大幅提高,但只是部分信息,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九上·諸暨期中)梳理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技能。請按照下列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序(  )
①巴黎公社
②工業革命
③憲章運動
④馬克思主義
⑤《國際歌》
A.②③④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⑤④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按照下列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序”,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一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發展,同時又激化了階級矛盾,促進英國憲章運動興起,獨立工人運動興起,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848年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把國際工人運動推行高潮,但公社革命最終失敗,為紀念和歌頌巴黎公社革命斗爭, 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展現了無產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綜上可知,按邏輯關系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④①⑤,故選A項;排除BCD三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9.(2024九上·諸暨期中)朱鹮是一種美麗的大鳥,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但后來從無到有、從個到群,種群加速形成。面臨退化的種群又得到了恢復,一個重要原因是某地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引進人才,成立專門的鳥類科研機構,建立朱鹮人工技術平臺等。在該地的努力下鳥類也由2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300多種,形成了特色“觀鳥經濟”,這讓當地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該地(  )
①用創新帶動創收,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②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引進人才助力鳥類種群恢復
③多措并舉,打造特色“觀鳥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
④立足生態實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面臨退化的種群又得到了恢復,一個重要原因是某地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引進人才,成立專門的鳥類科研機構,建立朱鹮人工技術平臺等。這說明該地 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引進人才助力鳥類種群恢復 。在該地的努力下鳥類也由2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300多種,形成了特色“觀鳥經濟”,這讓當地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這說明該地 立足生態實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 ,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引擎和改革只有進行時的原因的認識,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2024九上·諸暨期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并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對此,下列評論你不贊同的是(  )
A.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重在宣傳,讓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
B.中華傳統美德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
C.中華傳統美德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D.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答案】A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所以A中重在宣傳的觀點錯誤。
B觀點正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
C觀點正確,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D觀點正確,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中,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
21.(2024九上·諸暨期中)如圖的寓意是(  )
A.公民要積極、主動參與民主選舉
B.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C.民主決策是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
D.民主選舉要依法進行,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答案】D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漫畫反映國家對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中掃除一些影響選舉的不法因素,這告訴我們 民主選舉要依法進行,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所以D正確。
AB不符合漫畫寓意,漫畫體現民主選舉要依法,公平公正,沒有體現要積極主動參與和是人民實現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D不符合題意,漫畫中的人大代表選舉體現的是民主選舉,而不是民主決策。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民主選舉的形式有多種,如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不管采用哪種形式,民主選舉都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同時,公民要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民主選舉。
22.(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列對行為的點評正確的是
序號 行為 點評
① 政協召開民主座談會為城市規劃建言獻策 建設法治政府
② 相關部門就垃圾分類方案向市民征求意見 參與民主決策
③ 發現某造紙廠亂排放廢水向環保部門舉報 行使民主監督
④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 參加民主選舉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①錯誤,政協召開民主座談會為城市規劃建言獻策,這體現我國實行協商民主。
②正確,相關部門就垃圾分類方案向市民征求意見 ,這體現國家保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
③正確,發現某造紙廠亂排放廢水向環保部門舉報,這體現公民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
④錯誤,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 ,這說明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3.(2024九上·諸暨期中)“口袋公園”是利用零星空間“見縫插綠”建成的小巧精致的城市開放空間。它具有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讓居民能夠“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口袋公園的建設(  )
①解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②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享有
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惠民
④旨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口袋公園”的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讓居民能夠“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這踐行了 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惠民,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③④正確。
①錯誤,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還沒有解決。
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人人參與的內容,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認識,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24.(2024九上·諸暨期中)讀漫畫《一家親》。漫畫要求我們(  )
①實現共同富裕,消除各民族經濟、文化差異
②發展民族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③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大發展,實現各民族同步繁榮
④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 漫畫《一家親》 反映我國要實現作品民族大團結文化共繁榮的圖景,為此,實現民族大團結要求我們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文化共繁榮需要 發展民族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文化差異無法消除。
③錯誤且不符合題意,我國要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而不是同步繁榮。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維護民族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載入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25.(2024九上·諸暨期中)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取得的成就表明(  )
①改革開放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②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自信
③中國式現代化深刻改變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國際政治格局
④中國式現代化能減少絕對貧困人口,在共建共享中讓世界人民受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據此,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這表明改革開放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我們 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自信,所以①②正確。
③錯誤, 中國式現代化沒有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
④錯誤,我國已經在2000年消滅了絕對貧困。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人自信的底氣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的認識,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6.(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該游戲制作組用最尖端的渲染技術再現悟空的七十二變,深山禪院、高昂的嗩吶旋律、悟空極富京劇神韻的長嘯……幾乎所有元素都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脈。《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  )
①得益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離不開制作組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③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繼承革命文化
④展現中國創造實力,提升了中華文化影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 幾乎所有元素都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脈,這說明 《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得益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離不開制作組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 展現中國創造實力,提升了中華文化影響力,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不符合題意, 《黑神話:悟空》 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這里沒有涉及革命文化。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7.(2024九上·諸暨期中)“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可操作性極強的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傳統道德觀念上升為了法律要求。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規范作用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勸導力
C.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D.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傳統道德觀念上升為了法律要求,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體現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所以C正確。
A錯誤,法治重規范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
B錯誤,德治比法治更具感召力和勸導力。
D錯誤,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和德治的關系的認識,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28.(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6月21日,“兩高三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明確規定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這啟示我們反對分裂就要(  )
①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國家活動
②貫徹“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③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和平發展
④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國家立法規定,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這啟示我們, 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國家活動 ,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所以①④正確。
②③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全球治理和“一國兩制”的內容,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反對分裂的認識,分裂會導致社會動蕩、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映。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9.(2024九上·諸暨期中)某校九年級同學圍繞“區域文明發展”開展主題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尋文明之光】
圖1 圖2(帝國版圖)
【探文明交流】
  阿拉伯學者認真研究希臘,羅馬古典作品,對其加以保存并廣泛傳播。歐洲人接觸到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美解放的“大躍進”。  
歷史上的日本先后向兩位老師學習過。他把這兩位老師的先進文明拿回去仿效改革,實現了本國的社會轉型。 文明交流 亞歷山大東征時、要求進貢者吻他腳下的塵土,這是東方君王采用的方式,他還下令讓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領兵法。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使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傳到歐、亞、非洲,原產于歐亞洲的小麥、水稻等作物傳入美洲……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成為生活風尚。  
“文明交流”導圖
(1)運用所學知識,分別說說圖1、圖2的文明區域及文明類型。
(2)圍繞“文明交流與社會進步”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導圖中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3)上述學習內容對今天區域文明的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答案】(1)圖一:古代印度;大河文明。圖二:古代羅馬;海洋文明。
(2)觀點: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論述:①“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歐洲思想解放;②“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文明的交融;③“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物種交流,改善生活條件;④“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說明了文明交流促成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綜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
(3)①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②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③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據材料【尋文明之光】“圖1摩享佐·達羅、哈拉帕”并結合所可知,享佐·達羅、哈拉帕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遺址,屬于江河文明;據材料“圖2帝國版圖”“地中海”,結合所學可知,圖2是羅馬帝國,屬于海洋文明。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圍繞“文明交流與社會進步”提煉一個觀點,據材料【探文明交流】“‘文明交流’導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東西方之間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由此提煉觀點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其次圍繞所提取的觀點,結合材料中的信息“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等史實,并運用所學知識展開分析闡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總結升華觀點,強調,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故答案為:(1)圖一:古代印度;大河文明。圖二:古代羅馬;海洋文明。(2)觀點: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論述:①“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歐洲思想解放;②“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文明的交融;③“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物種交流,改善生活條件;④“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說明了文明交流促成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綜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3)①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②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③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印度和羅馬文明。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印度和羅馬文明的相關史實。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0.(2024九上·諸暨期中)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某班同學以“資本主義制度”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不同任務,請你一起參與完成。
任務一【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歷史脈絡】
任務二【觀察戰爭圖片·分析歷史影響】
圖一 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 圖二 大革命初期的自衛戰爭圖
任務三【研讀歷史文獻·感受社會進步】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實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
(1)第一組的同學繪制了關于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思維導圖。請你和他們一起解讀思維導圖內呈現的相關推動因素。
(2)17、18世紀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第二組同學收集了兩幅歷史地圖,觀察兩幅圖片,結合所學寫出兩者間的聯系及共同歷史影響。
(3)請你指出《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逐漸確立的政治體制。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上述三部法律文獻所反映的共同時代主題及共同歷史作用。
【答案】(1)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聯系: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共同影響:都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3)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時代主題:民主、法治
共同作用: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據任務一【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歷史脈絡】“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結合所學可知在,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據任務二【觀察戰爭圖片·分析歷史影響】“圖一 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圖二 大革命初期的自衛戰爭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兩圖分別反映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3)政治體制:據材料“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主題:據任務三【研讀歷史文獻·感受社會進步】,結合所學可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宣揚了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體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追求民主、法治。
作用:結合所學在,英美法三部法律文獻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故答案為:(1)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聯系: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共同影響:都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3)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時代主題:民主、法治共同作用: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點評】本題以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1.(2024九上·諸暨期中)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間奇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有“喜”有“憂”
年份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萬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1978年 0.3678 343 --- 134 ---
2023年 126.582 51821 5.1 21691 7.7
材料二 列車的速度與溫度,是科技之光,也是民生福祉。
【速度之快】1997年,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2008年,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行,最高時速達394.3公里/小時。
【速度之慢】慢火車票價數十年未漲,慢悠悠的綠皮火車承載著群眾的期盼,串聯起城市與山村,是山區群眾的“致富車”“趕集車”“學生車”、“就醫車”,為山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推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1)請分別說出材料一表格數據反映的“喜”和“憂”。并說說“喜”蘊含的道理。
(2)速度之快在創新,中國列車最高時速從140公里到394.3公里/小時,請你分析速度提升的密碼。
(3)速度之慢顯溫度。請從“共享發展成果”的角度分析我國保留慢火車的合理性。
【答案】(1)①“喜”是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高于城鎮居民,未來有望縮小差距。
“憂”是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②道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企業發揮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科研工作團隊弘揚創新精神;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我國鐵路保留慢火車滿足邊遠山區人民的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自1978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收人均可支配改入大幅提高,這說明 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 高于城鎮居民,未來有望縮小差距,這是喜。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較可知,“憂”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喜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表現,因此說明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 中國列車最高時速從140公里到394.3公里/小時的密碼可以從 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發揮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科研工作團隊弘揚創新精神;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結合材料,我國保留慢火車的合理性可以從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 保留慢火車滿足邊遠山區人民的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改革開放,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共享發展成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2.(2024九上·諸暨期中)電影《孤注一擲》通過真實詐騙案例,揭示了電信詐騙的手段和危害,面對電信詐騙,國家重拳出擊,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下圖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
(1)結合《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說明是如何體現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同學“小法”認為:有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電信詐騙的問題了。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從“厲行法治”角度說明理由。
【答案】(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牽頭啟動的,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草案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和全國人大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本法),體現了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出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體現了堅持依法治國。
(2)小法觀點是錯誤的。國家《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有利于規范人們行為,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提供法律依據(科學立法角度);政府堅持嚴格執法;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公民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法規;全社會需要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分析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可知,我國立法堅持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據此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
(2)小法的觀點是錯誤的。理由可以從厲行法治除了要科學立法,還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法治中國,厲行法治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 / 1浙江省諸暨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1.(2024九上·諸暨期中)古埃及國王給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著無限的權力。(  )
2.(2024九上·諸暨期中)麥哲倫和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先后踏上尋找亞洲的航路。(  )
3.(2024九上·諸暨期中)《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
4.(2024九上·諸暨期中)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法國”、“反對舊制度”、“理性主義”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啟蒙運動。(  )
5.(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9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洲際導彈,展示了國家戰略威懾力和軍事實力,說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  )
6.(2024九上·諸暨期中)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民意的薈萃,是群眾意見、建議最為集中的表達,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人民當家作主。(  )
7.(2024九上·諸暨期中)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逐年減少。(  )
8.(2024九上·諸暨期中)實現中國夢,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改革、共治的發展理念。(  )
9.(2024九上·諸暨期中)20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稱為“一件歷史和文學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國文明
10.(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世界古代史時做的課堂筆記。據此判斷,他學習的是(  )
政治形式: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 版圖:8世紀中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對外擴張特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
11.(2024九上·諸暨期中)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
B.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C.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
D.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12.(2024九上·諸暨期中)西歐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莊園里。有人說,那時的老百姓可能對國界毫無概念,但對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歐莊園的特點是(  )
A.等級制度森嚴 B.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C.封建制度解體 D.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13.(2024九上·諸暨期中)人們習慣將歐洲的中世紀稱為是“黑暗時代”,然而,這個時代卻結出了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如中世紀興起的牛津大學,其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歐洲城市復興的推動 B.擺脫教會對教育控制
C.為宣傳無神論需要 D.為傳播宗教的需要
14.(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圖為機械工程原理示意圖。這一技術的推廣運用最早出現在(  )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C.手工作坊時期 D.手工工場時期
15.(2024九上·諸暨期中)在15世紀的西歐,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作品的數量比500—1400年的總和還要多。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追求社會財富的累積 B.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
C.西歐擺脫教會對人性的束縛 D.天賦人權觀念深入人心
16.(2024九上·諸暨期中)1999—2008年發行的美國50州紀念幣正面統一使用華盛頓頭像,這主要是因為華盛頓(  )
①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
②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戰爭
③主持召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
④廢除了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4九上·諸暨期中)從多角度認識歷史事件,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表中各視角共同聚焦的歷史事件是(  )
視角一 1750年以后,人口開始穩步地增長。歐洲人口在1750年時有1.4億,到1800年達1.88億,1850年達到2.66億
視角二 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
視角三 19世紀后期的英國,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變得污濁不堪。
A.英國環境污染嚴重 B.婦女社會地位得以提高
C.歐美人口大幅提高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18.(2024九上·諸暨期中)梳理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技能。請按照下列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序(  )
①巴黎公社
②工業革命
③憲章運動
④馬克思主義
⑤《國際歌》
A.②③④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⑤④
19.(2024九上·諸暨期中)朱鹮是一種美麗的大鳥,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但后來從無到有、從個到群,種群加速形成。面臨退化的種群又得到了恢復,一個重要原因是某地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引進人才,成立專門的鳥類科研機構,建立朱鹮人工技術平臺等。在該地的努力下鳥類也由2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300多種,形成了特色“觀鳥經濟”,這讓當地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該地(  )
①用創新帶動創收,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②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引進人才助力鳥類種群恢復
③多措并舉,打造特色“觀鳥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
④立足生態實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4九上·諸暨期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并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對此,下列評論你不贊同的是(  )
A.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重在宣傳,讓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
B.中華傳統美德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
C.中華傳統美德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D.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21.(2024九上·諸暨期中)如圖的寓意是(  )
A.公民要積極、主動參與民主選舉
B.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C.民主決策是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
D.民主選舉要依法進行,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22.(2024九上·諸暨期中)下列對行為的點評正確的是
序號 行為 點評
① 政協召開民主座談會為城市規劃建言獻策 建設法治政府
② 相關部門就垃圾分類方案向市民征求意見 參與民主決策
③ 發現某造紙廠亂排放廢水向環保部門舉報 行使民主監督
④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 參加民主選舉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3.(2024九上·諸暨期中)“口袋公園”是利用零星空間“見縫插綠”建成的小巧精致的城市開放空間。它具有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讓居民能夠“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口袋公園的建設(  )
①解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②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享有
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惠民
④旨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4九上·諸暨期中)讀漫畫《一家親》。漫畫要求我們(  )
①實現共同富裕,消除各民族經濟、文化差異
②發展民族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③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大發展,實現各民族同步繁榮
④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4九上·諸暨期中)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取得的成就表明(  )
①改革開放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②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自信
③中國式現代化深刻改變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國際政治格局
④中國式現代化能減少絕對貧困人口,在共建共享中讓世界人民受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該游戲制作組用最尖端的渲染技術再現悟空的七十二變,深山禪院、高昂的嗩吶旋律、悟空極富京劇神韻的長嘯……幾乎所有元素都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脈。《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  )
①得益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離不開制作組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③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繼承革命文化
④展現中國創造實力,提升了中華文化影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4九上·諸暨期中)“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可操作性極強的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傳統道德觀念上升為了法律要求。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規范作用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勸導力
C.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D.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28.(2024九上·諸暨期中)2024年6月21日,“兩高三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明確規定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這啟示我們反對分裂就要(  )
①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國家活動
②貫徹“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③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和平發展
④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2024九上·諸暨期中)某校九年級同學圍繞“區域文明發展”開展主題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尋文明之光】
圖1 圖2(帝國版圖)
【探文明交流】
  阿拉伯學者認真研究希臘,羅馬古典作品,對其加以保存并廣泛傳播。歐洲人接觸到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美解放的“大躍進”。  
歷史上的日本先后向兩位老師學習過。他把這兩位老師的先進文明拿回去仿效改革,實現了本國的社會轉型。 文明交流 亞歷山大東征時、要求進貢者吻他腳下的塵土,這是東方君王采用的方式,他還下令讓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領兵法。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使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傳到歐、亞、非洲,原產于歐亞洲的小麥、水稻等作物傳入美洲……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成為生活風尚。  
“文明交流”導圖
(1)運用所學知識,分別說說圖1、圖2的文明區域及文明類型。
(2)圍繞“文明交流與社會進步”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導圖中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3)上述學習內容對今天區域文明的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30.(2024九上·諸暨期中)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某班同學以“資本主義制度”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不同任務,請你一起參與完成。
任務一【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歷史脈絡】
任務二【觀察戰爭圖片·分析歷史影響】
圖一 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 圖二 大革命初期的自衛戰爭圖
任務三【研讀歷史文獻·感受社會進步】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實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
(1)第一組的同學繪制了關于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思維導圖。請你和他們一起解讀思維導圖內呈現的相關推動因素。
(2)17、18世紀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第二組同學收集了兩幅歷史地圖,觀察兩幅圖片,結合所學寫出兩者間的聯系及共同歷史影響。
(3)請你指出《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逐漸確立的政治體制。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上述三部法律文獻所反映的共同時代主題及共同歷史作用。
31.(2024九上·諸暨期中)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間奇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有“喜”有“憂”
年份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萬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1978年 0.3678 343 --- 134 ---
2023年 126.582 51821 5.1 21691 7.7
材料二 列車的速度與溫度,是科技之光,也是民生福祉。
【速度之快】1997年,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2008年,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行,最高時速達394.3公里/小時。
【速度之慢】慢火車票價數十年未漲,慢悠悠的綠皮火車承載著群眾的期盼,串聯起城市與山村,是山區群眾的“致富車”“趕集車”“學生車”、“就醫車”,為山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推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1)請分別說出材料一表格數據反映的“喜”和“憂”。并說說“喜”蘊含的道理。
(2)速度之快在創新,中國列車最高時速從140公里到394.3公里/小時,請你分析速度提升的密碼。
(3)速度之慢顯溫度。請從“共享發展成果”的角度分析我國保留慢火車的合理性。
32.(2024九上·諸暨期中)電影《孤注一擲》通過真實詐騙案例,揭示了電信詐騙的手段和危害,面對電信詐騙,國家重拳出擊,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下圖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
(1)結合《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說明是如何體現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同學“小法”認為:有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電信詐騙的問題了。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從“厲行法治”角度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錯誤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法老為自己修建呈三角錐狀的陵墓,它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金”,因此,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由此可知,本題描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埃及金字塔。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相關史實。
2.【答案】錯誤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橫渡大西洋,踏上尋找亞洲的航路;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最終實現了環球航行。據此可知,本題描述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航路的開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
3.【答案】正確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及歐洲法學的淵源。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十二銅表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
4.【答案】正確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世紀開始,法國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沒落,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進步思想家猛烈抨擊法國的封建制度,稱之為“舊制度”,通過著書立說,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主張以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以法國為中心,涉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稱之為“啟蒙運動”。由此可知,本題描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啟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
5.【答案】正確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2024年9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洲際導彈,展示了國家戰略威懾力和軍事實力,說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所以題文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加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認識,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6.【答案】錯誤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民意的薈萃,是群眾意見、建議最為集中的表達,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的認識,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7.【答案】錯誤
【知識點】人口問題及對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人口現狀的認識,我國人口狀況還出現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8.【答案】錯誤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所以題文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9.【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中下游,建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制定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故選B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埃及文明,排除A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印度文明,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屬于古代中國文明,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考查《漢謨拉比法典》,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8世紀中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結合所學可知,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對外擴張特色:伴隨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外廣泛傳播;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據此判斷,他學習的是阿拉伯帝國,故選D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亞歷山大帝國,排除A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羅馬帝國,排除B項。
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的信息,不是拜占庭帝國,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阿拉伯帝國,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阿拉伯帝國的相關史實。
11.【答案】B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興起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創立于公元7世紀初,所以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由此得出B項表述錯誤,故選B項。
公元前6世紀,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佛教,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據所學可知,世界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三大宗教。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史實。
12.【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西歐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莊園里”“老百姓可能對國界毫無概念,但對村界一清二楚”,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西歐莊園盛行,絕大多數人都居住在莊園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故選D項。
中世紀西歐形成封君封臣制度,等級森嚴,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
中世紀西歐正處于封建社會,故莊園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錯誤,排除B項。
莊園是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未涉及封建制度解體,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考查中世紀西歐莊園,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紀興起的牛津大學”,結合所學可知,從10世紀起,西歐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城市復興發展,到12世紀,西歐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說明牛津大學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興起,故選A項。
中世紀西歐大學興起,但大學課程設置依然受基督教會的影響,排除B項。
中世紀西歐大學依然受教會思想影響,“宣傳無神論”不正確,排除C項。
中世紀大學興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并非為了傳播宗教,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世紀西歐大學的興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世紀西歐大學興起的相關史實。
14.【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機械工程原理示意圖”,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所示機械工程原理體現的是瓦特蒸汽機工作原理,最早出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故選A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第二次工業革命,排除B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手工作坊時期,排除C項。
蒸汽機出現于工業革命,并非手工工場時期,排除D項。
故答案為: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15.【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題干“15世紀的西歐,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結合所學可知,15世紀的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發展,宣揚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因此這一時期的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自傳作品的數量大增,故選B項。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財富與現世幸福,但材料描述的是自傳作品數量劇增,排除A項。
材料反映了西歐自傳作品數量大增,沒有涉及西歐擺脫教會對人性的束縛,排除C項。
天賦人權是啟蒙運動時代的思想觀點,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6.【答案】C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華盛頓”并結合所學可知,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主持召開了美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按照分權制衡原則確立了聯邦共和制,由此可知,②③表述正確,故選C項。
美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而不是封建專制統治,領導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度的是林肯,故①④表述錯誤,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華盛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華盛頓的相關歷史活動。
17.【答案】D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1750年以后,人口開始穩步地增長”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推動了人口增長;據題干“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促使婦女社會角色變化;據材料“19世紀后期的英國,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濃煙”“河水變得污濁不堪”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綜上可知,材料內容從多視角體現了工業革命促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故選D項。
材料中視角三反映了英國環境污染嚴重,但信息解讀不全,排除A項。
材料中視角二反映了婦女社會地位提高,但信息解讀不全,排除B項。
材料中視角一表明了歐美人口大幅提高,但只是部分信息,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按照下列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序”,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一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發展,同時又激化了階級矛盾,促進英國憲章運動興起,獨立工人運動興起,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848年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把國際工人運動推行高潮,但公社革命最終失敗,為紀念和歌頌巴黎公社革命斗爭, 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展現了無產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綜上可知,按邏輯關系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④①⑤,故選A項;排除BCD三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9.【答案】B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面臨退化的種群又得到了恢復,一個重要原因是某地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引進人才,成立專門的鳥類科研機構,建立朱鹮人工技術平臺等。這說明該地 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引進人才助力鳥類種群恢復 。在該地的努力下鳥類也由2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300多種,形成了特色“觀鳥經濟”,這讓當地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這說明該地 立足生態實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 ,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引擎和改革只有進行時的原因的認識,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答案】A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所以A中重在宣傳的觀點錯誤。
B觀點正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
C觀點正確,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D觀點正確,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中,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
21.【答案】D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漫畫反映國家對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中掃除一些影響選舉的不法因素,這告訴我們 民主選舉要依法進行,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所以D正確。
AB不符合漫畫寓意,漫畫體現民主選舉要依法,公平公正,沒有體現要積極主動參與和是人民實現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D不符合題意,漫畫中的人大代表選舉體現的是民主選舉,而不是民主決策。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民主選舉的形式有多種,如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不管采用哪種形式,民主選舉都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同時,公民要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民主選舉。
22.【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①錯誤,政協召開民主座談會為城市規劃建言獻策,這體現我國實行協商民主。
②正確,相關部門就垃圾分類方案向市民征求意見 ,這體現國家保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
③正確,發現某造紙廠亂排放廢水向環保部門舉報,這體現公民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
④錯誤,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 ,這說明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3.【答案】D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口袋公園”的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讓居民能夠“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這踐行了 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惠民,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③④正確。
①錯誤,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還沒有解決。
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人人參與的內容,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認識,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24.【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 漫畫《一家親》 反映我國要實現作品民族大團結文化共繁榮的圖景,為此,實現民族大團結要求我們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文化共繁榮需要 發展民族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文化差異無法消除。
③錯誤且不符合題意,我國要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而不是同步繁榮。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維護民族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載入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25.【答案】A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據此,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這表明改革開放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我們 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自信,所以①②正確。
③錯誤, 中國式現代化沒有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
④錯誤,我國已經在2000年消滅了絕對貧困。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人自信的底氣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的認識,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6.【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 幾乎所有元素都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脈,這說明 《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關注得益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離不開制作組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 展現中國創造實力,提升了中華文化影響力,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不符合題意, 《黑神話:悟空》 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這里沒有涉及革命文化。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7.【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傳統道德觀念上升為了法律要求,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體現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所以C正確。
A錯誤,法治重規范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
B錯誤,德治比法治更具感召力和勸導力。
D錯誤,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和德治的關系的認識,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28.【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國家立法規定,與外國或者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這啟示我們, 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國家活動 ,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所以①④正確。
②③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全球治理和“一國兩制”的內容,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反對分裂的認識,分裂會導致社會動蕩、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映。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9.【答案】(1)圖一:古代印度;大河文明。圖二:古代羅馬;海洋文明。
(2)觀點: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論述:①“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歐洲思想解放;②“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文明的交融;③“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物種交流,改善生活條件;④“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說明了文明交流促成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綜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
(3)①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②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③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據材料【尋文明之光】“圖1摩享佐·達羅、哈拉帕”并結合所可知,享佐·達羅、哈拉帕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遺址,屬于江河文明;據材料“圖2帝國版圖”“地中海”,結合所學可知,圖2是羅馬帝國,屬于海洋文明。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圍繞“文明交流與社會進步”提煉一個觀點,據材料【探文明交流】“‘文明交流’導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東西方之間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由此提煉觀點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其次圍繞所提取的觀點,結合材料中的信息“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等史實,并運用所學知識展開分析闡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總結升華觀點,強調,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故答案為:(1)圖一:古代印度;大河文明。圖二:古代羅馬;海洋文明。(2)觀點: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論述:①“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經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歐洲思想解放;②“亞歷山大東征學習東方禮儀,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兵法”,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文明的交融;③“地理大發現使亞、歐、美洲農作物進行交流,歐洲人飲用非洲出產的咖啡”,說明了文明交流促進物種交流,改善生活條件;④“日本學習唐朝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國家”,說明了文明交流促成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綜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社會進步。(3)①要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文明;②要尊重區域文明的差異;③要加強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印度和羅馬文明。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印度和羅馬文明的相關史實。
(2)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0.【答案】(1)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聯系: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共同影響:都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3)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時代主題:民主、法治
共同作用: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據任務一【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歷史脈絡】“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結合所學可知在,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據任務二【觀察戰爭圖片·分析歷史影響】“圖一 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圖二 大革命初期的自衛戰爭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兩圖分別反映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3)政治體制:據材料“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主題:據任務三【研讀歷史文獻·感受社會進步】,結合所學可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宣揚了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體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追求民主、法治。
作用:結合所學在,英美法三部法律文獻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故答案為:(1)思想文化因素: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經濟因素:15世紀末開始的新航路開辟及其后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因素:17—18世紀,英、法兩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得到加強;美國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聯系: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共同影響:都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3)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時代主題:民主、法治共同作用:都有助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都對本國及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點評】本題以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1.【答案】(1)①“喜”是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高于城鎮居民,未來有望縮小差距。
“憂”是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②道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企業發揮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科研工作團隊弘揚創新精神;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我國鐵路保留慢火車滿足邊遠山區人民的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自1978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收人均可支配改入大幅提高,這說明 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 高于城鎮居民,未來有望縮小差距,這是喜。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較可知,“憂”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喜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表現,因此說明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 中國列車最高時速從140公里到394.3公里/小時的密碼可以從 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發揮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科研工作團隊弘揚創新精神;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根據所學,結合材料,我國保留慢火車的合理性可以從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 保留慢火車滿足邊遠山區人民的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改革開放,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共享發展成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2.【答案】(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牽頭啟動的,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草案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和全國人大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本法),體現了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出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體現了堅持依法治國。
(2)小法觀點是錯誤的。國家《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有利于規范人們行為,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提供法律依據(科學立法角度);政府堅持嚴格執法;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公民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法規;全社會需要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分析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過程可知,我國立法堅持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據此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
(2)小法的觀點是錯誤的。理由可以從厲行法治除了要科學立法,還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法治中國,厲行法治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卓尼县| 滕州市| 泸定县| 闽侯县| 云浮市| 西青区| 林口县| 贵港市| 清新县| 丹棱县| 将乐县| 阿拉尔市| 南澳县| 库尔勒市| 全椒县| 潼关县| 祁连县| 卓资县| 秦皇岛市| 巴彦县| 军事| 岗巴县| 内江市| 威海市| 灯塔市| 哈巴河县| 安西县| 涪陵区| 沽源县| 古丈县| 镇坪县| 随州市| 普格县| 且末县| 阿巴嘎旗| 平湖市| 孝义市| 镇原县| 通山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