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一章 人口分布、遷移與合理容量第一節(jié) 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圖中圓圈所示范圍的人口數量比其他地區(qū)的人口總數還多,你覺得可信嗎 圖中圓圈所示范圍內人口過億的國家有7個,總人口超過40億,占全球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這里居住的人口為什么這么多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樣的規(guī)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01讀兩地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對比圖,回答:兩個區(qū)域人口密度相同,但是人口分布狀況差異大,左圖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右圖則比較均衡。(1)兩地的人口密度分別是多少?(2)兩地人口的分布格局有何差異?5人/Km21. 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時點上人口在地理空間中的分布狀況2. 衡量指標: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南亞、北美東部和歐洲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氣候比較惡劣的地區(qū)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和山區(qū)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02從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93%,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總人口的7%左右。1. 分布不均衡讀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示意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思考2. 具有趨向性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世界各大洲人口比例示意圖從各大洲看,亞洲人口數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數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極洲無人定居。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讀世界各大洲人口比例示意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思考思考:結合以上兩幅圖,說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緯度范圍?在人口分布的主要緯度范圍里,人口是否均勻分布?這說明了人口分布趨向于什么地區(qū)?①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溫帶、亞熱帶以及熱帶的部分地區(qū)),寒帶人口極為稀少②否,中低緯干燥地區(qū)人口極為稀少③說明人口分布趨向于氣候溫暖濕潤地區(qū)思考:結合課本、材料和表1-1-2,說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海拔地區(qū)?這說明了人口分布趨向于什么地區(qū)?材料:世界人口一般隨著海拔的升高,數量逐漸減少。海拔100米以下的地區(qū),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3.5%;海拔100 ~ 1000米的地區(qū),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5%;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qū),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1.5%。①主要分布1000米以下的地區(qū),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qū)分布的人口數量占世界總人口的50% 60%②說明人口分布趨向于地勢低平地區(qū)分析表中非洲與南美洲人口分布與其他大洲不同的原因南美、非洲大部分地區(qū)位于熱帶,氣溫高,海拔較高的地區(qū)氣候涼爽厄瓜多爾首都基多海拔2580米人口224萬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海拔2640米人口915萬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海拔3630米人口168萬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海拔1158米人口275萬熱帶地區(qū)的平原,氣候濕熱,不適合人口居住。熱帶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圍內,氣候較為涼爽,雨量適中,不易積水,而且超出瘧蚊分布上限,人們可免受瘧疾等疾病襲擾。思考:結合圖1-1-3和表1-1-3,說出人口分布還趨向于什么地區(qū)?人口分布趨向于沿河、近海地區(qū)北美洲人口密度分布圖克里夫蘭Cleveland美國伊利湖南岸城市克里夫蘭沿河、沿海一般來說,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yǎng)殖等方面的優(yōu)勢,利于人類生產生活,人口較為密集,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區(qū),人口稠密世界人口主要趨向于北半球中低緯度氣候溫暖濕潤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區(qū)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03為何世界人口會呈現這樣的分布?影響到人口分布的因素是什么?思考人口分布受自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和礦產資源等。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fā)展水平、交通、生產生活方式其他因素:歷史、文化傳統、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自然因素01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離不開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明顯,自然因素有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 分布稠密地區(qū) 原因 分布稀疏地區(qū) 原因地形 地勢低平地區(qū)(平原、低山、丘陵地區(qū))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開發(fā) 高山、高原地區(qū) 海拔較高、地形復雜、氣候寒冷、土層瘠薄、交通困難氣候 溫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半濕潤地區(qū) 氣候溫暖、降水適中 濕熱、干旱、高寒地區(qū)水文 江湖海沿岸地區(qū) 提供水源、便利的水運 干旱內陸 逐水而居土壤 土壤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更多是通過農業(yè)發(fā)展間接地起作用 礦產 資源 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吸引人口聚集社會經濟因素02在自然條件的基礎上,人口分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還受社會經濟條件、發(fā)展歷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約。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決定性影響。1、經濟因素: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就業(yè)機會多、收人入水平高、社會治安好、物質生活環(huán)境舒適的地方,會吸引更多人居住。大多數時候人口密度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呈正相關。2、開發(fā)歷史:開發(fā)歷史較悠久的地區(qū),人口較稠密。亞洲和歐洲等開發(fā)歷史悠久,人口經歷長期的持續(xù)增長,數量多,密度大;美洲和大洋洲等開發(fā)歷史較短,人口數量少,分布稀疏。3、政治因素(政策和戰(zhàn)爭)。改革開放以來,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深圳經濟快速發(fā)展,吸引了大量人口遷入,由一個不足2萬人的小漁村,成長為13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深圳巴西利亞4、文化和宗教因素。唐人街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聚居的地區(qū)。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huán)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唐人街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圣地)5、交通和軍事因素【案例探究】胡煥庸線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該線從黑河至騰沖,揭示了中國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該線兩側東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案例探究】西北部人口稀少:多高山、高原,地勢高,起伏大;內陸,氣候干旱或高寒;水資源不足;內陸,交通通達度差;經濟相對落后。東南部人口稠密:平原、丘陵為主,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季風氣候為主,溫暖濕潤;河流眾多,水源充足;沿海,交通便利;經濟發(fā)展水平高;開發(fā)歷史悠久。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的特點及原因課堂小結人口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人口分布概念衡量指標世界人口分布特點不均衡具有趨向性北半球中低緯度沿河、臨海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qū)影響因素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其它因素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礦產資源經濟發(fā)展狀況、交通、生產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宗教、民族、政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