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啟用前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質量檢測地理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年10月4日至10日是世界空間周,2024年世界空間周主題為“空間科學與氣候變化”。2024年是太陽活動的“大年”,太陽會有“大事”發生,按照太陽活動周規律,不少專家學者傾向于一個觀點:2024年,太陽活動即將達到峰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太陽活動下一個“大年”可能是( )A. 2019年 B. 2030年 C. 2035年 D. 2041年2. 太陽活動達到峰值時( )A. 光球層將爆發更多耀斑 B. 為地球提供更多光熱資源C. 色球層太陽黑子數量多 D. 可能導致局部電網的癱瘓2019年2月19日,我國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完成某鉆井鉆探,鉆井深8588米,創亞洲陸上鉆井最深紀錄。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 該鉆井( )A. 已穿透地殼 B. 深達莫霍面 C. 未穿透巖石圈 D. 即將穿透地幔4. 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地震波傳播過程中波速變化情況是( )A. 穿過④界面時,橫波和縱波減速 B. 穿過③界面時,橫波和縱波加速C. 穿過②界面時,橫波減速,縱波消失 D. 穿過①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減速生活在現代的貓頭鷹,絕大多數是無聲飛行的夜間猛禽。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東北緣,最新發現了晝行性貓頭鷹的化石。本次發現的是一種已滅絕的貓頭鷹,生活在距今約950萬年至600萬年前。下圖為該貓頭鷹化石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 該貓頭鷹生活的地質年代是( )A. 前寒武紀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新生代6. 該貓頭鷹生活的地質年代( )A. 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B. 是重要的鐵金成礦期 C. 爬行動物盛行 D. 早期魚類繁衍飛艇屬于浮空器的一種,也是利用輕于空氣的氣體來提供升力的航空器。2024年8月21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祥云”AS700載人飛艇成功完成首次長途轉場飛行。此次轉場飛行從濧門至桂林,途經湖北、湖南和廣西,橫跨近1000千米,是我國自研載人飛艇有史以來實現的最長航時、最遠航程的飛行。AS700飛艇最大飛行高度為3100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 該飛艇最大飛行高度位于( )A 對流層 B. 平流層底部 C. 平流層頂部 D. 高層大氣8. 該飛艇由地表飛升至最高處經歷的氣溫變化是( )A. 先降低后升高 B. 先升高后降低 C. 持續升高 D. 持續降低中新聞2024年5月25日消息,全球卷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趨勢。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 卷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減弱,可以使圖中( )A. ①增強 B. ②增強 C. ③增強 D. ④減弱10. 與晴天相比,多云的天氣會使圖中( )A. ①減弱 B. ②增強 C. ④增強 D. ⑤增強植被淺溝是一種生態型的雨水收集、輸送和凈化措施,被廣泛地用于城市園區雨水利用和城市徑流非點源污染控制系統。植被淺溝的地表溝渠中種有植被,通過重力流收集雨水徑流。下圖示意城市植被淺溝的結構,a、b、c、d為水循環環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圖中水循環環節對應正確的是( )A. a——蒸發 B. b——下滲 C. c——地下徑流 D. d——地表徑流12. 植被淺溝替代不透水地面對改善城市環境的積極作用體現在( )A. 解決城市用水緊張 B. 減少空氣污染來源 C. 緩解城市內澇災害 D. 拓展城市用地空間下圖為世界某海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 圖中海域①②③④四處中,表層海水溫度最低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4. 僅考慮表層海水溫度對密度影響,一般輪船從④處駛向我國上海港(30°N,121°E)過程中,其“吃水”深度( )A. 逐漸變淺 B. 逐漸變深 C. 先淺后深 D. 先深后淺野柳公園是位于新北市萬里鄉野柳村的一處公園,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之稱。讀下列四種地貌,完成下面小題。15. 上圖中地貌屬于侵蝕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16. 臺灣省野柳公園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 風力侵蝕 B. 流水侵蝕 C. 海浪侵蝕 D. 冰川侵蝕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中心建成區地表溫度高于周邊環境溫度的現象。城市熱島效應是因城市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溫化”現象,其效應的強弱可以用城市熱島強度(城區溫度與鄧區溫度之差)來表示。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城市夏季某日當地時間14時與23時的城區與郊區氣溫隨海拔高度變化圖。(1)比較該城市地表白天(14時)和夜晚(23時)城市熱島效應強度差異,并說明理由。(2)說明該城市14時城區氣溫隨高度升高的變化情況及原因。(3)從熱力環流的角度,分析熱島效應對該城市的影響。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入海口處表層海水鹽度受徑流、潮汐、島嶼等諸多因素影響。地處長江、錢塘江入海口的舟山漁場,自古以來因漁業資源豐富而聞名,是我國最大的漁場。下圖示意夏季長江口海域表層海水鹽度分布及舟山漁場位置。(1)指出長江代表的水循環環節及其參與的水循環類型。(2)指出長江口至外海夏季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原因。(3)簡述河流和洋流對舟山漁場形成的作用。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風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地表形態的主要“雕刻師”,風力作用可讓地表受到破壞,形成各種風蝕地貌。風蝕壁龕(如下圖)是風沙在陡峭的巖壁上經磨蝕和吹蝕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多呈蜂窩狀。該地貌多見于我國西北地區,且在山地不同坡向和不同海拔高度發育程度差異較大,下圖為我國西北某山地風蝕壁龕地貌景觀圖。(1)簡述我國西北地區多發育風蝕壁龕地貌的環境條件。(2)說出風蝕壁龕在山地不同坡向(迎風坡、背風坡)發育程度的差異,并簡析原因。(3)描述該地風蝕壁龕凹坑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啟用前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質量檢測地理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題答案】【答案】1. C 2. D【3~4題答案】【答案】3. C 4. B【5~6題答案】【答案】5. D 6. A【7~8題答案】【答案】7. A 8. D【9~10題答案】【答案】9. B 10. D【11~12題答案】【答案】11. A 12. C【13~14題答案】【答案】13. D 14. B【15~16題答案】【答案】15. B 16. C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夜晚熱島效應強度大于白天。理由:白天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城區和郊區普遍升溫,城區和郊區溫差較小,熱島效應不顯著;夜晚,郊區因生產生活產生的熱量少,散熱快,而城區散熱慢,午夜前后近地面溫差達到最大,熱島效應明顯。(2)變化情況:氣溫隨高度升高逐漸降低。原因: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隨著海拔升高,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熱量逐漸減少,氣溫逐漸降低。(3)城市熱島效應加強了城市空氣的對流運動,空氣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城市容易形成“雨島”;近地面風從郊區吹往城市,把郊區質量較好的空氣帶到城市,改善城市大氣質量。【18題答案】【答案】(1)地表徑流。水循環類型: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2)分布特點:從長江口向外海,表層海水鹽度逐漸升高,等鹽度線向外海凸出。原因:長江徑流量大,向近海區域輸送的淡水多,對海水的稀釋作用強,導致長江口鹽度較低;離長江口越遠,淡水稀釋作用越弱,鹽度逐漸升高直至穩定。(3)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從陸地帶來大量營養鹽類;寒暖流交匯,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營養鹽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19題答案】【答案】(1)氣候干旱,多風沙天氣;植被覆蓋率低,對地表的保護作用弱;氣溫日較差大,物理風化強烈。(2)發育程度:迎風坡大于(或強于)背風坡。原因:風蝕壁龕由風力吹蝕和磨蝕作用形成;迎風坡風力侵蝕作用強。(3)下部(低海拔)凹坑密度大、單個凹坑規模大,上部(高海拔)反之。原因:下部風攜帶的沙粒粒徑大,磨蝕能力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