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下學期七年級12月作業檢測 2024.12歷史與社會卷(命題:)一、判斷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T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F涂黑)1.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地球上仍會出現晝夜現象。2.地形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山地迎風坡少雨,背風坡多雨。3.戰國時期,諸侯們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各自為政,致力于拓展疆域。4.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主張清靜無為,采取休養生息政策。5.《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二、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右圖為地球光照圖,讀圖,完成6、7題。6.下列地理現象中,不是地球自轉運動所產生的是A.晝夜的更替 B.太陽東升西落C.四季的變化 D.北京和倫敦存在時差7.關于A、B、C、D四點說法錯誤的是A.A比B先迎來日出 B.AB都處于黑夜C.都位于熱帶 D.四點都位于赤道8.讀右邊兩幅經緯網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點位于②點的西北方向B.②點位于南溫帶C.③點位于北緯50°,東經170°D.④點位于中緯度下圖是全球降水量與氣溫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9.全球年平均氣溫A.從兩極向赤道遞減 B.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C.在南北緯 30°附近相同 D.最低值出現在北極地區10.全球年降水量A.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 B.赤道附近最少C.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多 D.中緯度地區,南半球比北半球多11.《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的觀念是A.民族認同 B.華夷有別 C.民族差異 D.國家統一12.春秋戰國時期,造就出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對諸子思想表述正確的是A.韓非子主張“法治”,強調“法與時移” B.孔子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C.墨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 D.老子主張“兼愛”,提倡互愛互利13.錢穆在其著作中寫道:“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此項政治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甚大之績效”指郡縣制A.鞏固疆土,進一步完善分封制 B.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C.管理模式有利于國家鞏固發展 D.消除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4.漢武帝為防范“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從以逆京師”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A.實施“推恩令” B.把鑄幣權收歸中央C.實行鹽鐵專賣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5.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正確的是A.史前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C.秦漢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秦漢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請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16.秦漢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文字在各國自行發展變化。在秦滅六國之后,這種歧異不僅嚴重影響著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有礙于國家的政事、稅收,而且還是導致分裂割據的嚴重隱患。秦始皇命李斯等主持統一文字的工作……規范化字體推行于全國。——摘自《中華文明史》(第二卷)(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朝為“規范化字體”采取的政策,并概括此政策的作用。(6分)材料二:俞偉超先生曾經指出,從考古學發現來看,西漢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態各異且獨立發展的文化特質,這些文化特質直接繼承自戰國時代的各國文化。而到了武帝時期,各地文化開始趨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而各國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義上的漢文化出現了。——摘自《細講中國歷史叢書》(2)根據材料二,說明“文化開始趨同”的原因及其影響。(4分)材料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要說明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4分)17.為了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M地區開展了地理實踐活動。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任務一:選線路,知陡緩(1)實踐小組沿規劃路線①和②前往山峰,坡度更陡的線路是_______(①/②)(1分),原因是_______(2分)測溫點 海拔(米) 氣溫(℃)③ 450 15.5④ 450 15.9任務二:測氣溫,析原因(2)一個地方接受的太陽光熱不同會影響其氣溫狀況,實踐小組在地圖上A、B兩個測溫點進行了氣溫測量,在記錄時不小心發生遺漏,請幫他們補充完整右側表格。③_______;(1分)④_______。(1分)判斷依據是_______(2分)任務三:觀山河,防災害(3)登高望遠,發現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2分)聚落多分布于______(地形部位名稱,1分)地區。(4)沿途發現,部分山體用金屬網及擋土墻進行了加固,用以減少滑坡(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等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結合M地區相關資料分析,滑坡最容易發生的季節是 (1分)2024 年下學期七年級 12 月作業檢測 2024.12歷史與社會卷(命題: )一、判斷題(本大題共 5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5 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 T 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 F 涂黑)1.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地球上仍會出現晝夜現象。2.地形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山地迎風坡少雨,背風坡多雨。3.戰國時期,諸侯們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各自為政,致力于拓展疆域。4.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主張清靜無為,采取休養生息政策。5.《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二、選擇題(本大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20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右圖為地球光照圖,讀圖,完成 6、7 題。6.下列地理現象中,不是地球自轉運動所產生的是A.晝夜的更替 B.太陽東升西落C.四季的變化 D.北京和倫敦存在時差7.關于 A、B、C、D 四點說法錯誤的是A.A 比 B 先迎來日出 B.AB 都處于黑夜C.都位于熱帶 D.四點都位于赤道第 6、7 題圖8.讀右邊兩幅經緯網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點位于②點的西北方向B.②點位于南溫帶C.③點位于北緯 50°,東經 170°D.④點位于中緯度 第 8題圖下圖是全球降水量與氣溫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 9、10 題。第 9、10 題圖9.全球年平均氣溫A.從兩極向赤道遞減 B.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C.在南北緯 30°附近相同 D.最低值出現在北極地區10.全球年降水量A.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 B.赤道附近最少第 1 頁 共 3 頁C.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多 D.中緯度地區,南半球比北半球多11.《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的觀念是A.民族認同 B.華夷有別 C.民族差異 D.國家統一12.春秋戰國時期,造就出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對諸子思想表述正確的是A.韓非子主張“法治”,強調“法與時移” B.孔子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C.墨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 D.老子主張“兼愛”,提倡互愛互利13.錢穆在其著作中寫道:“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此項政治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甚大之績效”指郡縣制A.鞏固疆土,進一步完善分封制 B.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C.管理模式有利于國家鞏固發展 D.消除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4.漢武帝為防范“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從以逆京師”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A.實施“推恩令” B.把鑄幣權收歸中央C.實行鹽鐵專賣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5.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正確的是A.史前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C.秦漢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秦漢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三、綜合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共 25 分。請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16.秦漢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 分)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文字在各國自行發展變化。在秦滅六國之后,這種歧異不僅嚴重影響著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有礙于國家的政事、稅收,而且還是導致分裂割據的嚴重隱患。秦始皇命李斯等主持統一文字的工作……規范化字體推行于全國。——摘自《中華文明史》(第二卷)(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朝為“規范化字體”采取的政策,并概括此政策的作用。(6 分)材料二:俞偉超先生曾經指出,從考古學發現來看,西漢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態各異且獨立發展的文化特質,這些文化特質直接繼承自戰國時代的各國文化。而到了武帝時期,各地文化開始趨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而各國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義上的漢文化出現了。——摘自《細講中國歷史叢書》(2)根據材料二,說明“文化開始趨同”的原因及其影響。(4分)第 2 頁 共 3 頁材料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2023 年 6 月 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要說明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4 分)17.為了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 M 地區開展了地理實踐活動。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 分)任務一:選線路,知陡緩(1)實踐小組沿規劃路線①和②前往山峰,坡度更陡的線路是_______(①/②)(1 分),原因是_______(2 分)任務二:測氣溫,析原因(2)一個地方接受的太陽光熱不同會影響其氣溫 測溫點 海拔(米) 氣溫(℃)狀況,實踐小組在地圖上 A、B兩個測溫點進行了氣溫測量,在記錄時不小心發生遺漏,請幫他們補 ③ 450 15.5充完整右側表格。③_______;(1分)④_______。 ④ 450 15.9(1分)判斷依據是_______(2 分)任務三:觀山河,防災害(3)登高望遠,發現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2分)聚落多分布于______(地形部位名稱,1 分)地區。(4)沿途發現,部分山體用金屬網及擋土墻進行了加固,用以減少滑坡(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等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結合 M 地區相關資料分析,滑坡最容易發生的季節是 (1分)第 3 頁 共 3 頁一、判斷題1-5 TFFTF二、選擇題6-10 CAABD11-15 AACAB三、綜合題16(1)政策: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或統一文字)。(2分)作用: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4分)(2)原因: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2分)影響:從此,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2分)(3)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繼承,與時俱進;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和發揚;對于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自覺加以改造或剔除。(言之有理即可,4分)17(1)②;該路線等高線比較密集(2)B;A;B點位于山的北坡,得到的太陽熱量較少,氣溫偏低(3)自東南流向西北;山谷(4)夏季2024年下學期七年級12月作業檢測歷史與社會卷答題卡 17. (1) (1分) ( 2分)姓名: 班級:考場/座位號:(2) (1分) (1分) (2分)貼條形碼區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和準考證號。2.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2B鉛筆填涂方框,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不 (正面朝上,切勿貼出虛線方框) (3) (2分) ( 1分)留痕跡。3.非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否則作答無效。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作圖時,必須用2B鉛筆,并描濃。 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4.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4) (1分)一、客觀題1 [T] [F] 6 [A] [B] [C] [D] 11 [A] [B] [C] [D]2 [T] [F] 7 [A] [B] [C] [D] 12 [A] [B] [C] [D]3 [T] [F] 8 [A] [B] [C] [D] 13 [A] [B] [C] [D]4 [T] [F] 9 [A] [B] [C] [D] 14 [A] [B] [C] [D]5 [T] [F] 10 [A] [B] [C] [D] 15 [A] [B] [C] [D]二、綜合題16. ( 1)(6分)(2)(4分)( 3)(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12月歷史與社會.docx 2024年12月歷史與社會.pdf 2024年12月歷史與社會答案.docx 2024年下學期七年級12月作業檢測 歷史與社會卷答題卡.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