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jié) 海陸變遷第2課時學習目標1.知道板塊構造理論。2.重點:通過讀圖掌握和分析地球海陸變遷的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板塊構造 1.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的交界地帶。日本多地質災害的根本原因是 。 參考答案知識點1.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美洲板塊 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2.板塊與板塊 其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合作探究】1.你問我答。(1)由圖可見,世界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 。 (2)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是 。 (3)請結合所學知識與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圖,分析我國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4)結合課本,討論并總結板塊構造理論的主要內容。2.學以致用。如果地震來臨時,你在家、在學校或在公共場所,應該怎么辦 參考答案1.(1)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2)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3)我國東部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西部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4)①地表分為六大板塊;②各板塊是運動的;③各板塊內部地殼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2.建議:重點就地震的預防及應對措施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室內,可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在戶外場所,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發(fā)生地震時,不能使用電梯;如果在上課時發(fā)生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第三節(jié) 海陸變遷第1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板塊構造理論。2.重點:通過讀圖掌握和分析地球海陸變遷的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一:海陸的運動和變化 1.海陸變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舉目前已知的一些關于海陸變化的證據。(至少說出兩條)知識點二:大陸漂移 1.魏格納提出了“______________學說”,即陸地和海洋之間的相對位置是______________的。 2.根據大陸的輪廓、古氣候學、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等方面的資料,魏格納認為,大約在______________年前,各大陸是連接在一起的,稱為______________,其周圍是廣闊的海洋,稱為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地殼運動 海平面升降 人類活動2.落基山脈上的三葉蟲化石,日本的填海造陸,等等。知識點二1.大陸漂移 變化2.2億 泛大陸 泛大洋【合作探究】1.你問我答。AB(1)觀察A、B兩圖,說說海牛生活在熱帶淺海環(huán)境中,鴕鳥生活在陸地上,不具有飛行能力,按理說它們都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但為什么會分布在大西洋兩岸呢 (2)近些年來,美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的地下發(fā)現(xiàn)了儲量豐富的煤田。南極地區(qū)冰天雪地,終年寒冷,幾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長,也不具備形成煤炭的條件,為什么分布有豐富的煤田呢 請分析原因。(3)觀察A、B兩圖,結合課本內容,試著總結一下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內容。2.閱讀課本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魏格納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魏格納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設想的 (2)有人預言:若干萬年以后,地中海將會消失,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你認為可能嗎 說出你的理由。(3)對魏格納提出并證實“大陸漂移學說”的事件,你有什么感想 【在線閱讀】魏格納創(chuàng)立“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魏格納因病住進了醫(yī)院,他面對病房里的地圖呆呆地出神。突然,魏格納被自己的發(fā)現(xiàn)驚呆了,他精神大振,“難道這是真的 ”他站在地圖面前,仔細端詳著美洲、非洲大陸外形上的不同特點。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為了給自己的學說尋找證據,他收集了包括海岸線的形狀、地層、構造、巖相、古生物等多方面的資料,并認真進行了分析探究,終于在1912年完成了科學巨著《海陸的起源》,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他向科學界人士說明:現(xiàn)在世界上的各大洲,在古生代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巨大的大陸塊。那時還沒有大西洋,整個大陸塊被原始海洋所包圍。兩億年前,由于太陽、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古大陸塊開始出現(xiàn)分離。大陸塊慢慢分裂成若干塊,就像冰塊浮在水面上一樣,這些花崗巖質的陸地浮在玄武巖質的基底上,逐漸漂移分離。美洲脫離了歐洲和非洲向西移動,在它們中間逐漸形成了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脫離了亞洲,在漂移過程中,它的南端沿順時針方向略有扭動,漸漸與南亞次大陸分開,中間形成了印度洋。南極洲、澳大利亞大陸則脫離亞洲、非洲向南移動,而后又彼此分離。由于大陸漂移,大陸前緣受阻,形成了褶皺山脈,如科迪勒拉山系等。大陸漂移的最終結果是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的各大洲,而今天各大洲仍處于不斷運動中。參考答案1.(1)因為在很久以前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是一整塊大陸,后來隨著大陸漂移,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分離,所以兩個大陸上都分布有海牛和鴕鳥。(2)南極大陸在地質史上曾處于濕熱的熱帶或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由于地殼運動形成煤炭,后來南極大陸漂移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所以美國科學家能在南極發(fā)現(xiàn)煤田。(3)①2億年前,地球表面只有一塊大陸;②6500年前,該大陸分裂成許多塊;③現(xiàn)在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④海陸分布仍在緩慢變化。2.(1)魏格納發(fā)現(xiàn)南美洲大陸東岸凸出部分與非洲大陸西岸凹進去部分是吻合的。為了證明這不是巧合,他通過考察和深入研究,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2)可能。由于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兩大板塊相向運動,地中海將不斷縮小,最終消失。而紅海兩側的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彼此遠離,紅海將不斷擴大,最終將成為新的大洋。(3)感想:魏格納注重觀察、正視事實的嚴謹態(tài)度,追求真理、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勇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習任務單】1.3 海陸變遷 第1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中圖版八年級上冊.docx 【學習任務單】1.3 海陸變遷 第2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中圖版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