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第2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演示與讀圖掌握地球公轉的特點。2.重點:理解地球上季節變化的產生原因及其影響。【預習導學】知識點一:地球的公轉 1.地球按一定軌道繞著______________不停地運動,這種運動叫作地球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______________。 3.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是由于世界各地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 ______________的情況不同。 4.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正好______________。 5.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還造成了______________的變化。 參考答案知識點1.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2.季節變化3.接受陽光照射4.相反5.晝夜長短【合作探究】1.讀圖,探究下列問題。(1)用實驗的方法觀察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球公轉(2)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節氣)日,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晝夜狀況是____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節氣)日,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晝夜狀況是______________,此時北極圈內出現______________現象 。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節氣)日, 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晝夜狀況是______________。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節氣)日,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晝夜狀況是______________,此時北極圈內出現______________現象。 2.討論地球公轉產生季節變化的原因。3.討論季節變化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4.假如地球公轉時地軸是豎直的,地球上還會產生季節變化嗎 5.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自然現象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 【在線閱讀】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兩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系,立春:“立”是開始,“春”是蠢動。天氣逐漸回暖,廣闊大地將呈現一片萬物復蘇的景象,這一天春季開始。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萬物,蟄伏地下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春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等長。清明:清潔明凈的意思。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這一天起雨量增多,這對谷物生長極為有利。立夏:夏天開始,農作物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小滿:“滿”指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漸飽滿。芒種:芒種也為忙種,麥類等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收割,同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最繁忙的時節。夏至:至者權也,這一天日影最短,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炎熱而還沒有熱到極點。大暑:炎熱到極點,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立秋: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氣溫逐漸下降。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白露:天氣開始轉涼的意思,此時因夜間較涼,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為白色露珠。秋分: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長。寒露:氣候將逐漸由涼變冷的意思,氣溫繼續下降,入夜已寒氣襲人,露滴凝冷。霜降: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小雪:北方開始降雪,但雪量還小,降雪次數也不多。大雪:雪將由小到大,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并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達極點。大寒: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地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參考答案1.(1)自西向東 一年 太陽 季節變化(2)春分 赤道(0°緯線) 晝夜等長 夏至 北回歸線(23.5° N緯線) 晝最長、夜最短 極晝 秋分 赤道(0°緯線) 晝夜等長 冬至 南回歸線(23.5° S緯線) 晝最短、夜最長 極夜2.由于地軸始終朝一個方向傾斜,地球公轉造成地球各地區一年中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晝夜長短發生了變化,獲得的太陽熱量有多有少,因此形成春、夏、秋、冬四季。3.根據實際所見所聞舉例說明即可。4.不會,因為太陽光一直直射赤道。5.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第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讀圖掌握和分析地球自轉的特點。2.重點:知道地球上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預習導學】知識點:地球的自轉 1.地球繞著______________不停地旋轉,這種運動叫作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自轉一周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 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______________。日月星辰從______________方升起,到______________方落下。同緯度地區時間______________方早、______________方晚 。 3.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______________時針方向自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______________時針方向自轉。 4.白晝和黑夜的分界線是 ______________,是與太陽光方向垂直的大圓圈。 參考答案知識點1.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約24小時)2.晝夜更替 東 西 東 西3.逆 順4.晨昏線【合作探究】1.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和晝夜更替。(1)用實驗的方法觀察地球自轉的特點。地球自轉(2)討論地球上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2.討論晝夜更替現象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影響。3.討論假如地球是透明的,隨著地球自轉是否還會產生晝夜更替。4.討論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自然現象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在線閱讀】地球自轉一圈需要23小時56分4秒,公轉一圈需要365天6小時9分9秒。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同時,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轉著,這種本體的旋轉運動就叫作“地球自轉”。地球自身旋轉1周就是1天,約等于24小時。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運動叫作“地球公轉”。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在一個近似圓形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行,公轉一周為1年。日地平均距離是1.5億千米,地球1年繞了一個約9.4億千米長的大圈子。地球要在365.25天繞這樣大的一個圈子,每天大概要走257萬千米,依此推算,1秒鐘約走30千米!其速度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偵察飛機還快30倍,幾乎是火車奔跑速度的1000倍。地球繞太陽旋轉時,并不像在地面上回旋的陀螺那樣,東搖西晃,而是始終保持著地軸指向一定的地方,它的北端總是指向天空中的北極。地球的赤道面(與地軸垂直的圓面)與地球軌道平面(黃道面)是斜交的,其交角是23°26'。地球就是這樣傾著身子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在6億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約有424天,那時候地球自轉速率比現在快得多。在4億年前,地球上一年約有400天。在2.8億年前,地球上一年約為390天。研究表明,每經過一百年,地球自轉周期減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地球自轉角動量變小,從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變長。除潮汐摩擦的原因外,地球半徑的可能變化、地球內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質分布的改變等也會引起地球自轉周期變化。參考答案1.(1)自西向東 一天(約24小時) 地軸 晝夜更替(2)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被照到的一半是白晝,照不到的一半則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出現晝夜更替現象。2.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約24小時),有利于人們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晝夜各為12小時左右,使得地球上白天氣溫不至于太高,夜晚氣溫不至于太低,有利于地球上生物的生存。3.不會產生晝夜更替,地球上將沒有黑夜。4.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同緯度地區時間東早西晚;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習任務單】1.1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第1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中圖版八年級上冊.docx 【學習任務單】1.1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第2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中圖版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