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第一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素養(yǎng)目標】1.通過閱讀地球海陸分布圖,說出世界海陸分布特點,記住世界海陸面積的差異及比例,闡述對“水的行星”的理解。2.通過運用圖片資源,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3.通過手繪海陸分布圖,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線。【重點】各大洲、大洋的名稱、空間分布以及大洲分界線。【難點】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間概念。【自主預習】海洋與陸地1.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_____________,而陸地面積僅占_____________。即“七分_____________,三分_____________”。 七大洲2.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眾多小塊,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叫_____________,面積較小的陸地叫_____________。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_____________。全世界共有_____________個大洲,它們是_____________。 3.我國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是一個整體,稱作_____________。 4.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_____________山脈、烏拉爾河、__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__山脈、黑海、_____________海峽。 5.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 四大洋6._____________是海洋的主體部分。_____________是海洋的邊緣部分。與大洋相比,海的面積要_____________得多。_____________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 7._____________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最多。大西洋形狀略呈“_____________”形,是世界第二大洋。_____________是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大致以_____________為中心,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美洲之間,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70.8% 29.2% 海洋 陸地知識點二2.大陸 島嶼 大洲 七 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3.亞洲 亞歐大陸4.烏拉爾 里 大高加索 土耳其5.巴拿馬 蘇伊士運河知識點三6.洋 海 小 海峽7.太平洋 S 印度洋 北極 亞洲 歐洲【合作探究】1.識地球航天員說,從空間站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藍色的海洋成就了地球的主體色調(diào)。(1)辯一辯:如果讓你重新為地球命名,地球應(yīng)該叫“水球”還是“地球”,說出你的理由。(2)想一想:比較圖中各半球海陸面積比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畫地球為了更加明晰世界的海陸分布,請按照如下要求完成世界海陸分布圖的繪制。(要求:在下面空白處繪制海陸分布簡圖,并在自己的作品上標注出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的分界線,并整理在下面表格之中)繪圖步驟:1.繪制赤道、南北回歸線等特殊緯線。2.鉛筆畫出各大洲、大洋的輪廓簡圖。3.按照活動要求標出相應(yīng)地理要素。大洲 分界線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和非洲亞洲和北美洲3.游地球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幫助人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下面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組成自己的環(huán)球艦隊,選擇喜歡的大洲作為出發(fā)點,介紹環(huán)球路線途經(jīng)的大洲、大洋及大洲分界線。(1)寫出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經(jīng)過的大洲、大洋名稱。(2)觀察四大洋的分布,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說說各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3)寫出你設(shè)計的環(huán)球路線所經(jīng)過的大洲、大洋及大洲分界線,并與同桌相互展示。【參考答案】1.(1)由于人們最先認識陸地,且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因此應(yīng)該叫“地球”。或由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因此應(yīng)該叫“水球”。(兩種說法都可以,只是思考角度不一樣。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鼓勵評價,印證說明雙方的觀點)(2)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2.繪圖略。 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蘇伊士運河、紅海 巴拿馬運河 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白令海峽3.(1)歐洲→大西洋→南美洲→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歐洲。(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歐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印度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非洲。北冰洋:亞洲、北美洲、歐洲。(3)提示:可選取世界各地著名旅游景觀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后設(shè)計環(huán)球航行的旅行,鞏固學生對世界大洲、大洋相對位置的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